老年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用药[1]

合集下载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和疾病,需要经常用药来维持身体健康。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慢性疾病的高发率,他们在用药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风险。

老年人在用药方面需要特别注意,要合理用药,避免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面,本文将介绍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

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老年人在用药前,首先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包括体重、肝肾功能、心血管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通过定期的体检和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减少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二、咨询医生老年人在用药前,应该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不要盲目听信邻居、亲戚或网络上的药物宣传,要通过正规医疗机构或专业医生的指导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三、遵医嘱用药老年人在用药时,应该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

特别是长期使用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抗抑郁药等,更要按时按量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四、避免多药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这时就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时要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免不必要的风险。

五、注意药物的剂型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肝肾功能可能会有下降,因此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其剂型。

肠溶片、控释片、颗粒剂、滴鼻剂等,可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六、避免过度用药老年人在用药时,要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镇痛药、抗抑郁药等,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过敏反应等不良后果。

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和自身的健康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

七、定期复查老年人在用药后,要定期复查身体健康状况,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要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老年人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咨询医生,遵守医嘱,避免多药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避免过度用药,定期复查身体健康状况。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老年人是指年龄达到60岁及以上的人群,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身体的免疫功能、各个器官的代谢能力和药物耐受性都有一定的变化。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更加注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介绍老年人合理用药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避免多方用药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病,往往需要同时用上多个药物来治疗。

但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和药物安全性。

因此,老年人需要注意避免多方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

二、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老年人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种类、用量和用药时机。

如果有新的症状出现,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自行更改用药方案。

如果药物的用量和用药时机没有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容易引起药物副作用。

三、注意药物剂量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器官的代谢能力降低,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会发生改变。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剂量的控制,不要过量或者过小。

药物剂量的控制需要结合老年人的食欲、肠胃系统状况、肝功能和肾功能等因素来制定。

四、注意服药时间老年人的生物钟比较明显,白天的代谢能力高于晚上,因此,老年人需要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

如果药物需要在早晨服用,需要用清洁的水来服药,保持肠胃系统的清洁。

如果药物需要在晚上服用,则应在晚饭之前服用,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耐受性下降,容易发生药物副作用。

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呕吐、腹泻、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避免影响疗效和健康。

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储存,避免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存放,不能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不能放在高温处。

药物的存放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防止误食。

总之,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多方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剂量、服药时间和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药物的储存。

这样才能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要点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要点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要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老年人合理用药进行指导。

一、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1. 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了解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2. 培养老年人合理用药观念:教育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遵循医嘱,不滥用药物,避免盲目自购药品。

3. 提高老年人药物安全意识:使老年人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风险,提高药物安全使用的意识。

二、优化老年人用药结构1. 选择适当的药物: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选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

2. 合理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也应在药师或医师建议下使用,避免滥用药物。

3. 注重药物剂型的选择:老年人由于吞咽困难、胃肠功能减弱等原因,应选择易于吸收、便于服用的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等。

三、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1. 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2. 严格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

3. 注意疗程控制:对于慢性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合理安排疗程,避免长期用药导致药物依赖或产生耐药性。

四、加强药物监测和评估1. 定期检查:对于长期用药的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对于新使用的药物,应密切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对于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应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加强家庭护理和心理支持1. 家庭护理:家庭成员应关注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协助其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原则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原则老年患者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代谢与排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老年患者的用药原则与其他年龄段不同。

合理用药对老年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以下是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原则。

1. 个体化治疗:老年患者在用药时应依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老年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用药前要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病史、过敏史等信息,以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用药。

2. 慎用多药同用:老年患者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用药。

但是多药同用会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因此,在使用多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配伍问题。

3. 注意用药途径:老年患者往往有消化系统功能下降的问题,因此口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能力可能降低。

在使用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适合老年患者的给药途径,如改用经皮途径、肌肉注射等。

4. 避免滥用抗生素: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因此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较为常见。

然而,滥用抗生素不仅增加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还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准确判断感染类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5. 定期药物复查和调整:老年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况变化较为复杂,需要定期复查和调整药物。

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和其他相关问题。

6. 合理调整剂量:老年患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因此,使用药物时需要适量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7. 避免混淆药物:老年患者常常需要同时用药,可能会出现混淆不清的情况。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要注重药物的标签和包装,避免混淆不清导致用药错误。

8.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的药物安全与合理用药建议

老年人的药物安全与合理用药建议

老年人的药物安全与合理用药建议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药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然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与年轻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实现药物的安全使用和合理用药。

一、充分了解用药信息老年人在用药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

可以通过咨询医生、阅读药物说明书或咨询药师来获取这些信息。

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有助于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更加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二、遵医嘱用药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用药。

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

如果对用药过程中的问题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三、注意药物的搭配使用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用多种药物,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搭配使用。

有些药物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甚至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四、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有些老年人在自行购买药物时存在滥用的情况,这种行为非常不可取。

老年人应当明确自己真实的药物需求,并购买符合自己需要的药物。

同时,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误用药物,不要滥用非处方药或别人的药物,以免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

五、定期复查和监测老年人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和监测。

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等重要器官,因此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等方式监测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老年人应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并及时向医生反馈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情况。

六、辅助药物的合理使用在老年人的日常保健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辅助药物,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老年人应该合理、适量地使用这些药物,不要过度依赖辅助药物,而忽视了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七、加强身体锻炼和饮食调理除了药物的使用,老年人还应加强身体锻炼和饮食调理,以提升整体健康状况。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需要用药来治疗疾病。

虽然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但如果不合理使用,可能造成更多的副作用和健康问题。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药物代谢能力也减弱,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介绍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

一、合理选择药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各不相同,有些老年人需要长期用药,有些则只需要在特定症状发作时使用药品。

老年人在选择药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有效的药品: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和身体机能都相对较弱,药品的效果可能没有年轻人那么好,因此老年人在选择药品时要选择能够有效治疗疾病的药品。

2.选择低毒副作用的药品:老年人代谢能力差,用药易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在选择药品时要选择低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的药品。

3.选择符合个体差异的药品: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用药前需要考虑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药品。

二、规范用药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注意一些规范,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保护身体健康。

1.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老年人在用药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己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遵照医生的嘱咐,可以使药物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2.正确使用药物: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如在饭后或空腹使用、不要随意咀嚼或嚼碎药片等。

3.不要过量使用药物:老年人代谢能力较弱,使用药物时容易发生过量的情况。

使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守用药剂量,不要超过医生开的药量。

三、常规体检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经常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身体出现的问题,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1.定期体检:老年人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做好身体的监测和健康状况的评估。

2.检查药物副作用:老年人在用药期间需要时刻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出现异常症状需要及时告诉医生。

3.调整药方: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根据身体变化及时调整药方,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治疗效果。

四、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注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相互干扰。

1.避免药物重复使用: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避免使用相似的药物,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类药物。

浅谈老年患者合理用药

浅谈老年患者合理用药

浅谈老年患者合理用药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由于机体代谢缓慢、器官功能退化、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等因素,会导致用药效果不佳或产生副作用。

因此,老年患者的用药应该根据个体差异,量身定制,避免滥用药物造成身体的进一步损害。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老年患者合理用药。

一、药物的选择针对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应当选择较为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避免使用具有明显毒性和潜在不良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等。

同时,要避免盲目根据广告宣传使用新药物。

二、药物的剂量在老年患者用药时,药物剂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灵活调整。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比年轻人低,因为代谢功能下降、药物耐受性差等因素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但对于一些药物,如某些降压药、血糖降低药等,剂量过低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适当提高剂量。

因此,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理的剂量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三、药物的种类老年人避免使用具有明显毒性和潜在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外,还要避免使用药物数量过多、种类过于复杂的药物。

老年人要尽量选择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避免交叉使用药物。

药物种类过多的患者,用药方式容易混乱、忘记,造成不良反应的风险会增加。

四、药物的使用时间老年人用药时间应坚持规律,一般情况下同一药物应定时准时使用。

此外,尽可能缩短使用药物的时间。

医生在制定用药方案时应该避免长期使用药物,适当减少用药量,并定期重新评估患者身体状态。

五、药物的监测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当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疗效。

定期进行相关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用药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纠正不良反应和给予药物调整。

为了保障用药的安全性,老年人应定期复查药物疗效,与医生及时沟通交流。

总的来说,老年人用药需要注意的方面较多,患者和医生都需要对用药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我们应该加强老年人健康知识和用药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将用药过程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产生的风险。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化原则: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状况、疾病情况、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等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在用药时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2. 小剂量原则: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肝脏和肾脏功能减弱,因此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3. 简化用药原则: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

为了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尽量简化用药方案,减少用药种类。

4. 择时原则: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老年人的生理节律,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5. 用药依从性原则: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出现漏服或错服药物的情况。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向老年人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6. 定期监测原则: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7. 避免滥用药物原则:老年人应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物,以免造成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

总之,老年人合理用药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药物特点、疾病情况等因素,遵循上述原则,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在用药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用药
解放军第三O九医院中心门诊部高晓光
关键词:合理用药老年健康药物不良反应
总参老干部多,年老体弱,病情复杂,如能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合理用药,将大幅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我们接触的普通用药原则、用药剂量大多是参照中青年身体特点制定的。

而老年患者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已经发生显著改变,这种改变体现在用药上可以是量的不同,也可表现为质的不同,所以必须以老年患者的疾病状态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为依据,考察其对药物的反应性,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给药方案,达到既定治疗目的。

1医务人员对老年人应采用的给药方式
1.1尽量避免合并用药与自行用药
一方面,老年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多种病理情况揉合在一起,导致多种药物合用在该群体中的情况高于中青年群体。

即使医生处方开得合理,还可能存在各方面的药物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的感觉神经机能衰退,往往使患者本身对药效的观察和感知降低,因此部分患者采取自行用药方式进行代偿处理。

鉴于此,在明确诊断后,医生应当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治疗方案,权衡分析每种病理现象的轻重缓急,确定优先治疗项目,停用非优先治疗的药品。

经常注意征求药师意见修订治疗方案,引导患者不轻易自行用药,尤其是非急救处方药,尽量避免合并用药和患者自行用药,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医源性事故的发生。

1.2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
老年人本身并不禁止使用任何药品,但用药应因人而异。

同时使用的药品种类应尽量减少,以使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更可预期。

在处方前,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对新上市的药物和广告宣传的药物,医疗工作者应当有自己的专业考虑慎重使用,优先使用自己比较了解的药物。

此外需要重点考虑肝微粒体酶抑制剂和肝微粒体酶诱导剂,大多数药是通过肝脏代谢的,肝药酶抑制剂与诱导剂会导致肝代谢药物的作
用发生改变。

1.3确定给药剂量与剂型
给药剂量应根据病人的健康情况、疾病轻重和体重等条件考虑选取。

老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而且肌酐清除率与体重成增函数,与年龄成减函数。

因此并不是用药量较大效果就较好,给药剂量应当低于中青年人。

应当使用最低有效量作为评估指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

我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人给药剂量为成人剂量的四分之三,部分药物仅用成人的一半量,具体应当参照老年患者个人的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选择易于接受且疗效相对好的剂型。

大多数老年人吞咽大剂量片剂或胶囊剂有困难,可以适当选择冲剂、口服液等代用液体剂型,必要时改为注射给药。

控缓释制剂服用次数少,是易于被老年患者接受的剂型,但老年患者应当慎用控缓释制剂[1]。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胃肠道机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影响缓释制剂的吸收;与此同时,老年患者胃排空速率变慢,使药物释放度增加,很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1.4开展疗效确定与疗效观察
由于患多种疾病致使用药多且复杂、自我意识增强、文化水平改变、生活习惯变迁、生理不方便、记忆力减退等,据统计老年患者对医嘱的执行程度显著降低,大约有半数老年病人不严格执行医嘱[2]。

而是否按医嘱用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此时医师必须对患者进行疗效确定与疗效观察,必要时详细叮嘱第三者(如患者家属、护士等)帮助患者服药。

此外,处方是否简单明确、药物种类多少是影响正确用药与否的关键因素。

2老年人中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
2.1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疗效迅速确切,普遍受老年患者欢迎。

但该类抗生素在老年患者身上有明显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其中肾毒性是可逆的,耳毒性对耳蜗前庭的损害是可蓄积且大多不可逆的。

因此,已有耳蜗前庭损害的老人和耳聋者一般禁用该类抗生素。

如必须使用,应减少用量、缩短疗程到最低有效限度并在治疗前进行肾功能检查。

2.2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容易引起老年患者胃肠道和肾脏并发症的危险,需尽量使用非抗炎性镇痛药替代治疗[3]。

如果必须使用此类药物,开始剂量要小,根据症状的缓解程度和机体的耐受能力逐渐调整给药剂量。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2.3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老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抗精神病类药物很敏感,因而减少安定药、抗焦虑药、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的剂量是很有必要的。

但在降压药和抗抑郁药中,医师不能给患者太小剂量,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

老年患者应当慎用中枢性抗高血压药,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4利尿药
很多老年患者需要利尿药,但往往严重的医源性药物不良反应是由利尿药引起的,这些不良后果主要体现在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变化,如水钠代谢紊乱和钾离子失调。

老年患者在用利尿药时,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防止大量饮水。

如出现潮热、腹泻、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时必须减少药量甚至暂时停止治疗。

3保健药品的合理应用
3.1因人而意选择保健品。

目前人类尚未发现任何具有延年益寿确定功能的药物,市场上普遍宣传的年轻态保健品与民间流传的活血植物成分等均不具有确定的药理学依据,所以,老年患者服用保健药物的主要目的应确定为增强体质而不是增加寿命。

因此,在指导老年患者使用保健药品时,要根据其药理试验结果和老年群体临床药效评价结果做出客观的专业判断,而不应受广告宣传误导。

3.2慎用中药类保健品。

中药类保健药品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药,避免盲目服用或过度服用。

作为医务工作者,教育老年人,树立中药也有不良反应的思想观念,对服用含有不良反应强烈成分的中药类保健品的患者要密切关注。

3.3不要随意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类保健药品。

应当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临床检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

泛泛地说所有老年患者都缺乏微量元素而滥补各种微量元素是广告宣传促销的做法,不具有科学依据。

同时注意,老年患者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c、维生素e等维生素类物质是有益的,但此类保健药品不应作为维生素类摄入的主要途径。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体育锻炼、人际、心理、医疗保健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全面促进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是关系到患者个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医疗工作者应当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做好医疗保障,使每个患者都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安度晚年。

主要参考文献:
1. Marchionni N,et al.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the vasodilating effect of iv glyceryl trinitrate in advanced age.ibid,1990,104-105
2.Hepler CD,Strand LH.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Am J Hosp Pharm,1990,47(3):533
3.Sliverstein FE,Graham DY,Senior JR,et al.Misoprostol reduces serious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eceiv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A randomized, g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nn Intern Med,1995,123(4):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