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法设备8-25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超详细)

生物法处理废气废气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少或甚至无害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几乎所有无机的和有机的污染物都能转化。
生物处理不需要再生和其他高级处理过程,与其他净化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质。
1.2.3.1基本原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废气中生物处理正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把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以及细胞物质等。
1.2.3.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在气相中难以进行,所以废气中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污染物才在液相或固体表面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按照Ottengraf提出的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图1-1)。
1)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生物量、新陈代谢副产品或者C02、水等;4)生化反应产物00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1120则被保持在生物膜内。
气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强化和工程控制,其过程的速率取决于:①气相向液固相的传质速率(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器的结构等因素有关);②能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生物质量;③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的种类、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控制作用有关)。
表1-1列出了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
填料固液混合层图1-1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的传质降解模型表1-1微生物对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1.2.3.3废气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浩成环保——提供海量废气处理资料下载按照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有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
第六章现代中药养护技术

二、基本原理:人为地造成低氧状态或高二氧化碳状态,使 药材在气调环境中,仓虫窒息或中毒死亡,微生物繁殖及药 材自身呼吸氧气受到抑制,延缓了药材的陈化速度,还能隔 离湿气,防止吸潮,防霉、防泛油、防变色、防挥发、防潮 解风化等作用,从而确保储存中药品质的稳定。
三、气调养护的优点
无残毒,保持药材原有的色泽和气味。 适用范围广。 操作安全,无公害。 效果好。
(三)操作
1.投药量:有效防治仓虫的投药量,为氧浓度10%~15%,磷化铝
用量0.1~0.3g/m3;或二氧化碳浓度12%~17%,磷化铝用量 0.1~0.3g/m3,均比直接使用化学防治用药量减少20~50倍。
(三)操作技能
1.多采用塑料薄膜五面罩帐或六面罩帐密封。密封之前将药剂用量 均匀分配,布点适当,用厚铁盒盛入药片,挂于堆垛药材的包装之 上,然后密封,使降氧和产生磷化氢气体同时进行。 2.采用此法防治仓虫,以选择在库内密封为宜,堆垛应成平顶,罩帐 的顶要保持高于堆垛顶面,以利于磷化氢气体扩散,防止罩帐的燃 烧,一般密封2~3天后即可初见药效。以持续密封20天再启封,增 强灭虫效果为佳。若提早启封则副作用较多,灭虫不彻底,且会增 强幸存仓虫的抗性,应予避免。
降氧浓度及相关因素的指标应为:氧浓度为8%以下 时,能有效地防止仓虫的产生;在温度25~28℃,密 封时间15~30天,氧浓度2%以下,能有效地杀灭幼 虫、蛹和成虫。
(2)氮气的来源 一是系专用机械产生;二是工业
生产的钢瓶氮气。
(3)气体置换方法 以制氮机为产气来源。塑料帐
的气体置换 ,通常采用“先抽后充”的方法。密
注意:两种中药贮存在一起,其中一种有浓烈的气味,容易 引起串味,对另一种中药产生的影响如何,无法知道。另外, 两种药在一起贮存,容易产生混药。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分层集训:专题25 发酵工程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分层集训专题二十五发酵工程基础篇考点一传统发酵技术1.(2023届辽宁六校期初,12)很多生活实例中蕴含着微生物发酵的原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制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葡萄汁应装满发酵瓶并加盖以确保无氧B.夏天开瓶后的红酒容易变酸,是由于空气中的醋酸菌将乙醇变成乙醛而后变为乙酸C.用巴氏消毒法对牛奶消毒能杀死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且基本不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D.用白萝卜制作泡菜时为缩短腌制时间,可向新坛中添加老坛内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答案A2.(2023届河北秦皇岛摸底,5)“踏浆发酵酿酒法”是唐朝的一种主流红酒酿造工艺。
踏浆发酵即碾碎葡萄,用葡萄汁单纯发酵。
“十年味不败”说明唐朝红酒技术的优良之处。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葡萄酒酿制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先通气后密封B.酒精生成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葡萄糖中的化学能C.“踏浆”有利于葡萄皮表面的酵母菌与葡萄汁液充分混合D.“十年味不败”主要与酵母菌发酵生成的酒精的消毒作用有关答案D3.(2023届重庆八中入学考,5)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都为异养需氧型B.泡菜、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菌种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C.制备果酒、果醋和腐乳时,都是以建立种群优势作为发酵的基本条件D.果酒、果醋和腐乳发酵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胞内酶答案C4.(2023届河北省级一联,16)(多选)带有酸味的醋、气味芳香的酒都可由葡萄发酵而来,却能形成口味截然不同的产品,这都源于微生物的奇妙作用。
下列关于家庭酿制果酒和果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发酵过程需要保持相同的发酵温度B.醋酸菌应在密封的条件下进行果醋发酵C.酵母菌有氧呼吸阶段不需要排气操作D.果醋制作可在酿造果酒的基础上进行或直接利用果汁答案ABC考点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5.(2023届河北唐县一中摸底,2)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菌落含有多种细菌B.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可抑制乳酸杆菌生长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抑制醋酸菌的生长D.培养基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答案D6.(2023届福建漳州一中月考,26)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如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
手设备表面微生物取样方法

手设备表面微生物取样方法----d8014dc0-6eb2-11ec-b3e6-7cb59b590d7d手、设备表面微生物取样方法手和设备表面微生物采样方法一、携带物品:酒精灯、75%酒精棉球、不锈钢剪刀、镊子、棉签、10ml生理盐水、一次性手套。
备注:不锈钢剪刀、镊子、棉签和10ml生理盐水必须用高温蒸汽消毒;生理盐水10ml,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多管;一次性手套需要进行辐照灭菌;二、操作方法:1、手取样点燃酒精灯,采样人员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棉签蘸一点无菌生理盐水,涂抹在车间人员手的前后,重复两次,涂抹时转动棉签,使各部位均匀。
完成后,用不锈钢剪刀剪断取样人员的手持部分,然后将棉签放入10ml生理盐水中,盖上试管盖。
2、设备表面取样点燃酒精灯,采样人员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棉签蘸少量无菌生理盐水,涂抹设备光滑表面(预先估计面积为近似值,如25、50或100cm2),重复涂抹两次。
涂抹时,转动棉签使所有部位均匀。
完成后,用不锈钢剪刀剪断取样人员的手持部分,然后将棉签放入10ml生理盐水中,盖上试管盖。
三、细菌及大肠菌群的培养(具体操作时以gb4789.2-2021和gb4789.3-2021为准)样品溶液稀释:用棉签充分摇动试管。
制备1:10的样品溶液。
根据污染情况,进行10倍增量稀释,吸取1:10样品溶液1ml,加入9ml无菌生理盐水,混匀。
该溶液稀释度为1:100,依此类推。
细菌总数:1。
无菌操作,选择1~2倍稀释液,分别取1ml样液注入无菌板。
每次稀释制备两个平板,将冷却至46℃左右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及时倒入平板中,每个平板约15-20ml,旋转平板使其充分混合。
2、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48h后计数。
3.结果报告:报告每25、50或100cm2食物接触面或每只手的菌落数。
大肠菌群:1。
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液,分别取1ml样液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中,每稀释一次接种3管。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见表6-1-1)
表6-1-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表
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见表6-1-2)
表6-1-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考点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利用植物监测
(1)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见表6-1-3)
指示植物是指受到污染物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可以选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及地衣、苔藓等。
表6-1-3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2)监测方法(见表6-1-4)
表6-1-4监测方法
2.利用动物监测
一定区域内,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监测评估该区域空气污染状况。
动物对污染物吸收途径:①气态污染物、粉尘从口鼻进入体内;②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进入;③脂溶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动物机体。
污染物体内分布:①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②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积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③铅、钙、钡、锶、镭、铍等与骨骼亲和力较强,其二
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④对某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积累较多;⑤脂溶性物质易积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3.利用微生物监测
一般以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
考点三: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1.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见表6-1-5)
表6-1-5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2.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见表6-1-6)
表6-1-6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
第六章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与厌氧发酵

堆肥内富含微生物,最好用于土壤表面。 新鲜堆肥适用于底肥。粗堆肥最好用于粘质、淤泥和 板结的土壤,细堆肥用于干燥、疏散及多沙的土壤。 城市垃圾堆肥一般含氮量低,最好和氮肥联合使用, 以免出现土壤的“氮饥饿”现象。 不宜装在密封袋中搬运和保存。
三、有机物堆肥工艺
6)贮存 堆肥一般在春秋两季使用,夏冬两季生产的 堆肥只能贮存,所以要建立可贮存6个月生产 量的库房。 贮存方式:可直接堆存在二次发酵仓中,或 装入袋中。 贮存的要求:是干燥而透气的室内环境。
四、好氧堆肥设备
立式堆肥发酵塔
筒仓式堆 肥发酵仓
卧式堆肥发酵滚筒
箱式堆肥发酵池 堆集式
利用旋转刮板重复切断, 无压实块状化; 通气阻力及动力消耗小; 占地面积小;
占地面积小; 除臭设备体积小
除臭设备体积小。
多层结构,装置很高。
物料容易压实,通气性 能差; 床的移动机构复杂; 多层结构,装置很高。
四、好氧堆肥设备
2.筒 仓 式 堆 肥 发 酵 仓
三、有机物堆肥工艺
2)按堆肥中物料运动形式 间歇式堆肥:一批一批地堆制 连续式堆肥:机械连续进料、出料,周期短( 3~7d),杀灭病原微生物,防异味,成品质 量高等特点。 3)按堆肥堆制方式
露天式堆肥: 装置式堆肥:机械化程度高,堆肥时间短,
占地面积小,环境条件好,堆肥质量可控可调
三、有机物堆肥工艺
四、好氧堆肥设备
1.立 式 堆 肥 发 酵 塔
驱动装置 进料口
池体
观察窗
进气管
犁
(1)立式多层圆筒式 呈多层圆筒形,密闭结 构 强制通风 温度从上到下逐渐升高 一次发酵时间:3~7天
第六章软膏剂

课程名称
药剂学
年级
2004级
专业,层次
药学,高职
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目(章,节)
第六章 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
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胡兴娥、刘素兰主编,药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版。
参考书: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教学目的和要求
2.熔和法
基质的各组分及药物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特别是含有固体基质时,可用熔和法,这也是大量生产油脂性基质软膏剂时常采用的方法。
采用熔和法时还应注意的问题
3.乳化法
乳化法是专门用于制备乳膏剂的方法。操作时,将处方中油脂性组分合并加热熔化成液体,作为油相,保持油相温度在80℃左右;另将水溶性组分溶于水中,并加热至与油相同温或略高于油相温度(可防止两相混合时油相中的组分过早凝结),混合油、水两相并不断搅拌,直至乳化完全并冷凝成膏状物即得。
乳膏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乳膏剂由于基质不同,可分为水包油型乳膏剂与油包水型乳膏剂。
糊剂系指大量的固体粉末(一般25%以上)均匀地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分为单相含水凝胶性糊剂和脂肪糊剂。
【相关链接】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凝胶剂基质属单相分散系统,有水性与油性之分。水性凝胶基质一般由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构成;油性凝胶基质由液状石蜡与聚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因临床应用较多的是以水性凝胶为基质的凝胶剂,故这里主要讨论水凝胶剂。
本品无生理作用,易溶于水。于体温不熔化,但能缓缓溶于体液中而释放药物。能与渗出液混合,易洗除,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霉败。但对皮肤的润滑、保护作用较差,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干燥。苯甲酸、鞣酸、苯酚等药物可使其过度软化,并能降低酚类防腐剂的活性。
第六章_腌制菜

生产工艺
小 结
• 两种情况:一种是高盐时,基本不发生微 生物发酵作用或者只有微弱的发酵作用; 另一种是在适宜浓度的盐溶液中,由蔬菜 本身带入或空气中的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 酵母、醋酸菌进行发酵,同时有害微生物 如丁酸菌(产生的丁酸有强烈的不快气 味)、腐败菌、霉菌等引起有害发酵和腐 败现象。
生产工艺
小 结
概述
生产原料 生产原理 渗透现象
微生物发酵 色香味成因 白醭的产生
亚硝酸盐、胺
–对于糖液,50-75%才能抑制细菌和 霉菌的生长,但酵母能忍受更高的 糖液浓度。 问题:细菌和霉菌的生长需要糖,但 为什么高浓度的糖液抑制它们的生 长呢? 高渗透压引起质壁分离。
生产工艺
小 结
概述
生产原料 生产原理 渗透现象
小 结
概述
生产原料 生产原理 渗透现象
微生物发酵 色香味成因 白醭的产生
亚硝酸盐、胺
生产工艺
小 结
在实际腌制蔬菜时,要根据当时的具 体情况选用各种保色方法,同时还要考虑 到影响制品质量的其它因素,通常把各种 保色措施综合起来使用。如:腌鲜黄瓜 10 千克,第一次用盐l千克,加纯碱千分之一 化成的水,使pH值到7.3;黄瓜浸泡24小时 后倒缸几次,防止腌菜温度升高;黄瓜腌5 天后抽出腌的盐卤弃之,再加2千克盐重腌, 腌时一层黄瓜一层盐, 10 天倒一次缸。这 样腌出的黄瓜,就能保持新鲜绿色。
概述
• 乳酸发酵
新鲜蔬菜上占优势的的微生物是革兰 氏阴性好氧菌和酵母,而生产的初 期,乳酸菌的数量较少。但是,在 缺氧、湿润的条件下,当盐浓度和 温度适当时,乳酸菌的生长则处于 优势,大多数蔬菜或蔬菜汁都要经 历乳酸发酵阶段。
生产原料 生产原理 渗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