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真武汤临床运用体会与举偶

合集下载

反思我是如何用治水肿的真武汤将病人治出水肿的

反思我是如何用治水肿的真武汤将病人治出水肿的

反思我是如何用治水肿的真武汤将病人治出水肿的01—四诊信息今年7月份我在黄冈出诊期间,余老师年逾古稀的母亲身体欠恙,经余老师安排到我这里就诊。

脉诊:右脉沉细弱(寸>关尺);左脉寸沉细弱涩,关弦细,尺沉细弱问诊:鼻腔干燥,眼干,视物模糊,眼胀,易流泪,凌晨1至2点左右胸闷20分钟左右,食水果后舒服,动则汗出,头汗明显,多梦,受凉后左侧膝关节疼痛;口干不欲饮,上坡时喘气胸闷,夜尿2-3次,小便较有力,大便粘。

望诊:舌淡嫩红,胖大,苔白腻润,舌下瘀腹诊:心下压痛,脐左压痛,脐下压痛,下腹压痛02—辨证论治1、左脉弦细,鼻腔干燥,眼干,视物模糊,眼胀,易流泪,但头汗出,多梦,受凉后左侧膝关节疼痛,是肝阴血亏虚而阳浮所致;右脉沉细弱,口干不欲饮,上坡时气喘胸闷,夜尿2-3次,舌胖大苔白腻润,是心肾阳虚,水饮不化;(真武汤加佛手散)2、心下压痛,大便粘是小陷胸汤证;(小陷胸汤)3、脐左压痛,脐下压痛,下腹压痛,舌下瘀,是血瘀之症;(下瘀血汤)4、胸闷,舌苔白厚腻,有心包炎病史,考虑痰阻于胸;(瓜蒌薤白半夏汤)拟方:真武汤,小陷胸汤,下瘀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炮附片15g 生白芍10g 生姜10g 茯苓10g生白术6g 黄连1g 姜半夏10g 全瓜蒌30g薤白30g 当归20g 川芎10g 酒大黄6g生水蛭2g 制吴茱萸3g七副,水煎服,日一副,分两服。

03—服药反应服药后口干眼干好转,但出现身体浮肿,憋闷明显,上坡仍喘憋,尿少色黄。

以下是服药后浮肿面相及胖大舌图:04—余师处方二诊余师微信拟方:真武汤,佛手散炮附片6 白芍30 生姜10 茯苓10生白术6 当归10 川芎6五副,水煎服,日一副,分二服。

服药反馈:服完一副浮肿即减轻,二副服完小便顺畅,肿消喘平,口眼干燥均好转,五副服完后,只有小腹胀,上长坡时稍有气喘,余症皆平。

以下是服药后水肿消失舌苔变瘦图:05—个人反思以下谈谈我对余师处方的理解及我的一些反思收获。

谈谈中医临床应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

谈谈中医临床应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

谈谈中医临床应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真武汤组成〗茯苓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生姜三两[9g] 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姜术苓三药培土制水,附子温壮肾阳,“釜底加薪”使散者散,利者利,健者健,已停湿邪得以排出。

诸药配伍,温脾肾,利水湿,共奏温阳利水之效。

临床应用中无论是外感和杂病,急性病和慢性病,如慢性肾炎、心源性水肿、美尼尔综合征、眩晕等,凡属肾阳虚衰,水气泛溢的病证,用真武汤加减,必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1、用真武汤加丹参、红花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效果明显。

2、用真武汤治头痛;附子12克茯苓18克白术9克生姜12克白芍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服药6剂后,头痛明显减轻,改服苓桂术甘汤4剂而愈。

-3、用真武汤治肋痛;一剂而愈。

4、用真武汤治心动过缓:红参10克制附子10克生黄芪2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瞩文火久煎1小时,取浓汁温服。

该患断断续续服用真武汤加味近200剂遂至痊愈。

-5、用真武汤治颈椎病;茯苓12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白术10克炮附子6克结果,服药三剂,头晕即减轻,他症变化不明显,故于前方增炮附子为10克,并加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续服一周,肩背疼减。

后渐增附子用量至15克,服两月诸症皆消。

6、用真武汤治疗肾功能衰竭证见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头晕眼花,腰膝酸重,小便色黄量少,全身呈凹陷性水肿,下肢最重。

检查:血压200/100mmHg,非蛋白氮242mg0/0,尿蛋白%20%20%20,仅服本方10剂,非蛋白氮降至93.3mg0/0,水肿近于消失,继续服用本方并兼用金匮肾气丸,出院时症状完全消失。

-7、用真武汤治疗肝硬化(一度怀疑肝癌),治疗过程详见名方真武汤。

结果,此人共服30剂而愈。

随访至今没见复发8、用真武汤治疗有风湿病史和腰椎间盘突出制附子15克茯苓25克白术25克黄芪20克麻黄10克细辛5克黄芩12克白芍30克甘草12克生姜15克乌头10克 -用法:将乌头用蜂蜜2两加水先煎半小时左右,再同其它药物一起熬一小时,分5-6次温服。

刘渡舟先生使用真武汤经验总结

刘渡舟先生使用真武汤经验总结

刘渡舟先生使用真武汤经验总结(一)刘渡舟先生用真武汤的思路与手法1.关于方证辨识刘渡舟先生认为,真武汤所治水证的特点是,证中既出现了阴寒内盛的附子证,又出现了水气内停的水证。

附子证的特征性表现有脉沉(或沉微,或沉细),恶寒,背寒,四肢冷等。

水证的特征性表现有舌胖大,苔水滑,小便不利等。

在明确附子证与停水证后,就真武汤证而言,还要辨识本方证的以下主证。

第一是“四肢沉重”。

第316条有“四肢沉重疼痛”一症,刘渡舟先生认为,如果仅仅少阴有寒,那么四肢只是疼痛而不会沉重,要是沉重而疼痛,沉重在前,沉重为主者,就不只是寒凝,而是还有停水。

因此,临床上但见腿沉,或四肢沉,或全身沉重者,就首先考虑真武汤证。

第二是“水肿”。

仲景真武汤两条均没有提水肿,而刘渡舟先生认为,真武汤证“小便不利”提示有水肿,水肿是辨识真武汤证的重要指征,尤其是下肢肿,包括心性水肿、肾性水肿等。

临床上凡见水肿而有四肢沉、脉沉少阴阳虚寒盛的附子证者辄用真武汤。

第三是“小便不利”。

第316条有“小便不利”,这是水气不行的特征性表现。

临床上凡是小便不利而见附子证者,刘渡舟先生则用真武汤。

第四是“肌肉跳动或振颤”。

第82条有“身瞤动”一症,凡是肌肉跳动、振颤或肢体颤动者,刘渡舟先生多从阳虚停水考虑,用真武汤。

第五是“头眩”“振振欲擗地”。

第82条有“头眩”“振振欲擗地”。

头眩指头眩晕,“振振欲擗地”,指站立不稳,欲倒,也包括头重脚轻,腿软等。

临证但见头眩晕、站立不稳、头重脚轻,或腿软者,刘渡舟先生多辨为真武汤证。

第六是“心下悸”。

第82条有心下悸,刘渡舟先生认为,此既指心悸,也指心下胃院动悸,这是阳虚水气上冲的表现。

因此,凡是心悸、心慌,或胃脘动悸者,刘渡舟先生则从阳虚水气冲逆考虑,用真武汤。

2.关于同类方证的鉴别第一、真武汤证与四逆汤、白通汤证:太阳和少阴为表里,如少阴阳虚寒盛,一般会是四逆汤证,或者是附子汤证,如果不但有寒,而且还有停水,突出的症状就是小便不利和四肢沉重,这是水邪的特征性表现,这时应该祛寒、扶阳、利水,用真武汤。

对真武汤临床应用认识

对真武汤临床应用认识

对真武汤临床应用认识真武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配方,主要由桂枝、草果、甘草、杏仁等草药组成。

它具有解表化湿、祛风散寒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症状。

在中医领域,真武汤被认为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方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真武汤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桂枝,桂枝具有温阳解表、疏风散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草果是真武汤中的另一种重要草药,具有祛风除湿、温里解表的功效,能够帮助身体驱散寒气,缓解疼痛。

甘草和杏仁则起到调和药性、增强功效的作用,使真武汤在治疗感冒、风寒症状时更加有效。

在临床应用中,真武汤常常被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等症状。

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头痛、恶寒等症状时,医生可以考虑使用真武汤进行治疗。

真武汤具有温阳解表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驱散寒气,缓解疼痛,加快康复时间。

而且真武汤成分温和,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对于一些儿童和老年患者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真武汤在治疗风寒感冒等常见病症时有着较好的疗效,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

对于患有特定病症、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不宜随意服用真武汤。

在选择使用真武汤进行治疗前,建议患者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是否使用。

总的来说,真武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配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价值。

在治疗风寒感冒等病症时,真武汤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缓解症状,加快康复。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禁忌症,遵医嘱用药,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真武汤的临床应用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真武汤辨析及临床应用

真武汤辨析及临床应用

真武汤辨析及临床应用
真武汤是一种中医经典方剂,其配方由《金匮要略》所载。

真武汤由人参、麻黄、桂枝、甘草、大枣、生姜、细辛、石膏和鸡内金这九味草药组成。

真武汤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感冒、咳嗽、发热、呼吸系统疾病、肝炎等方面。

真武汤内含的成分,为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提供了显著的缓解作用。

其中,麻黄、细辛有解表经回阳、发汗解表的作用,可以促进疾病热病的排出。

同时,桂枝、生姜、甘草等成分有调和营卫、暖中止呕和温经通络的作用,有助于缓和疾病的症状。

真武汤的临床应用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感冒、咳嗽、发热:当急性病毒性感冒、流感、肺炎等感冒型疾病出现时,真武汤具有明显的解表散寒助阳作用。

同时,它还可以有效地治疗咳嗽和发热等症状。

2.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真武汤还可以用于治疗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气短、呼吸急促和胸闷等。

这些疾病包括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

3.治疗肝炎:真武汤可以用于治疗肝炎,这是一种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由于真武汤具有肝保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总之,真武汤是一种治疗感冒、咳嗽、发热、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肝炎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在使用时,需谨慎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调配和使用。

同时,要注意药量的控制和副作用的出现,以确保治疗效果。

真武汤治验举隅

真武汤治验举隅
有益处 。 3 体 会
剂 , 日1剂 , 每 水煎 分 3次 温服 。服 药后诸症 减轻 , 已能平
卧。继服 1 O剂诸 症悉 除 。为巩 固疗 效 , 上 方加 人参 为 续
丸 , 服 3 月病未复发 。 连 个
按: 慢性肺心病 心衰 时 , 由于 缺氧 、 二氧 化碳 潴 留、 电 解质紊乱 、 酸碱失 衡诸 多 因素 的影 响 , 地黄 类药 物使 用 洋 受到 限制 。笔者使用 中药真武 汤加 味控制 心衰 , 取得 较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每 日 1 , 煎服 。 剂 水 4月 1 5日二诊 : 下 肢 及 颜 面 浮 肿 略 减 , 附 子 为 双 改
3 , 0g继服 2周 。患 者 双下 肢 及颜 面浮 肿 显著 消 退 , 食 纳
增, 精神好转 。复查 s r1 m L L, u 6m o / ,4h c3 7 o / B N1 m L L 2 尿蛋 白定量 3 6 , R c . 1×1 L H 8g L 总蛋 白 .8g血 B 3 0 O / , b / ,
意的疗效 。 2 慢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王 某 , ,5岁 ,0 1 4月 8 日初 诊 。 男 6 20 年
真武汤为温 阳利水 之剂 , 治少 阴病 , 肾虚衰 , 主 心 阳虚 水 泛。临床用于 心衰 、 肾衰 等危 重病 证 只要辨 证 明确 , 用 之得当 , 效果显 著。真武汤 中 5药 的剂量 比例是 ( 子) : 附 5 ( 、 、 ) : 白术 ) 。方 中炮 附子用量最 重 , 苓 姜 芍 3( 2 为君 药 , 其 性 味辛 热以温壮 肾阳 , 使水 有所 主 ; 白术 为 臣 , 苦微 温 , 甘
山西 中 医

20 0 9年 5月第 2 5卷第 5期

中医大师真武汤临床实战经验

中医大师真武汤临床实战经验

中医大师真武汤临床实战经验一、真武汤简介:【方药】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各9克)白朮二两(6克)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9克)【煎服】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82)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316).【解说】本证为脾肾阳衰,水气内停。

盖水为至阴,须赖肺、脾、肾诸脏气化以行之。

而阳虚失于气化之候,大抵与脾、肾最为相关,以其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肾故也。

脾阳虚,湿积而为水;肾阳虚,聚水从其类。

终至水寒之邪由下而上,由内至外,浩浩乎泛滥成灾,或上凌于心而悸,或上射于肺而喘,或上攻于胃而呕,或上犯清窍而眩,或外溢肌肤而肿,或蓄于膀胱而小便不利。

治疗之法:一要温补肾阳;二须利其水邪。

用真武汤扶阳消阴,驱寒镇水。

方中附子辛热下温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朮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宣散,佐附子以助阳,是主水之中而又有散寒之意;茯苓淡渗,佐白朮以健脾,是制水之中而有利水外出之功。

妙义在于芍药,一举数用:一可敛阴和营;二可制附子之刚燥;三可利尿去水,《神农本草经》云:芍药能“利小便,,而有行阴利水之功。

本方临床运用广泛'凡阳虚水停之病证,皆可应用。

伤寒论中用真武汤的有两条论述: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上述两条反映出真武汤的方证,于心肝脾肺肾五脏都有临床的征象。

我(陈潮祖)用于临床又有补充,总共有:见于本脏;滞留体表;脾肾同病,升降失调;壅滞肝经;水气凌心;水泛高原;上干清阳,壅阻七窍;气化不行,湿滞经脉;共8大类,共42个征象。

国医大师邓铁涛经方运用心得——真武汤

国医大师邓铁涛经方运用心得——真武汤

国医大师邓铁涛经方运用心得——真武汤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药物组成为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具体症状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晌动,振振欲辭地等。

真武汤是邓教授用于温阳利水的方剂之一,其中白术、茯苓健脾利水;附子、生姜温肾化气;白芍以制附子之温燥。

如慢性肾炎脾肾阳虚型,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合方,加减化裁:熟附子10-15g,白芍12g,白术15g,茯苓皮30g,肉桂3g(煽),大腹皮12g,猪苓15g,泽泻12g,党参20g,黄荏20g;慢性风心病心衰,全身水肿而以双下肢为甚,若病情重,出现气急喘促,怔忡烦躁,此乃心肾阳气大虚,水气射肺凌心,恐有阴阳将脱之虞,当急以独参汤(用高丽参)合真武汤浓煎频服,温阳益气,利水解危;高血压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杜仲、黄芪。

邓教授曾在西医院会诊一例水肿患者,已肿至有如啤酒桶一样,不能卧,乃特制大木椅坐着,医院用了不少咲塞米,就是不能消肿,会诊采用真武汤加味,约半月,患者前后判若两人,带着空木椅出院了。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真武汤临床运用体会与举偶
发表时间:2016-07-14T16:25:04.5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李勇兵[导读]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为治水神方,由附子.生姜.白术.白芍.茯苓五位药组成。

四川省仁寿县彰加中心卫生院 620595
关键词:真武汤体会与举偶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为治水神方,由附子.生姜.白术.白芍.茯苓五位药组成。

功效温阳化气利水,常用治疗少阴阳虚,水液失调,痰饮水湿,阻滞三焦方剂。

因阳虚不能化气,以致水湿停蓄,法当温阳以助气化,调五脏以复功能,利水道以疏壅滞,令已虚阳气得温,已乱功能正常,已滞的水水湿得行。

古本方用辛热附子以复肾脏化气行水功能,肾命阳气功能旺盛,则气化行矣!附子温询少阴之阳,虽能蒸腾气化,若脾输机不运,肺宣降失常,肝疏泄失职,则水湿仍会为殃。

故用生姜温胃散水,白术健脾除湿,脾运得键,水湿自去,生姜又可辛开肺气,启上闸开水源;配茯苓淡渗利水,通调三焦水道使水从小便去,则水源开而水道通,而用白芍有利小便,增强茯苓利水之功,《本经》中早有利小便记载,有通顺血脉,解除经遂挛急作用,用此调理肝的疏泄,解肝经精髓痉挛以开水液下行去路,特别指出白芍在《伤寒论》注释中均有恶姜附之燥,用此以制姜附之燥,而本方主以取燥升阳化湿,何以用白芍监制?而四逆.理中方中无水湿患而不用,古此举作用是利水解痉破阴结,开沟引水。

所以此方主药固属附子,若无白术·生姜·白芍协调五脏,茯苓祛其积水,也不能成为治水神方。

所以此方治疗水邪为患而不强调利水药,主要通过调节脾肾生理功能,五脏协同配合,以三焦为通路,水液恢复正常输泄,达到治疗目的,充分体现治病求本的精神。

临床实践体会到:本方应用不仅限于内科,也可广泛应用于各科五系病变,证象为水液失调紊乱,出入失常,升降紊乱,津液壅滞,舌象有舌体淡胖,舌苔白滑属阳气虚损引起,无论证象见于何脏,均可应用。

故临床辩证关键是舌脉为主要辩证依据,临床详细辨证,随证加减,可取异病同治,一方多用之效。

现临床多报道用于肺.心.肾系衰竭慢性病及急诊应用,余发现出上外还可用于前列腺肥大(阳虚水湿下注),肥胖病(肾阳虚不化精津脂凝液积),遗精滑泄(湿注前阴),阳虚感冒,过汗亡阳,产后阳虚,风丹(表卫阳虚),风湿(寒湿痹),心动过缓(元气虚及阳),阵发性心动过速(水气凌心),慢性咽炎(肺肾阳虚湿滞),眼疾(肾阳虚气化不足),脱发(阳虚湿阻),精神病(少阴阳虚水湿壅阻),泌尿结石(阴寒凝结下焦)等现将临床少见特殊治案选录二则举列如下:
案一遗精滑泄余某,男,23岁学生遗精滑泄半年,每周必遗3-4次,到处医治,曾服六味地黄.金锁固精补肾之品和一些中药汤剂,效果不佳,精神身体痛苦不堪,求治于余,观其脉滑,舌体淡胖,舌苔白滑微腻,诊断为滑精,证为肾阳虚湿浊下注。

遂用此方附片20g白芍30g白术25g茯苓30g生姜10g牡蛎30g金撄子20g桑螵蛸30g服之三剂后有好转一周一次,再付大见好转,一月仅有二三次,已趋正常,巩固二剂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是因湿从三焦下注前阴,扰其精室,有如强盗主人,鸠占鹊巢,一面影响精隧松弛,精关不固,于是阴精外泄,久而下元必虚,呈为滑泄。

故用附子温询少阴,复肾命气化之常,白术运脾除湿,生姜辛温助附子温阳除湿,《本草纲目》引张元素云;附子以白术为左乃除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茯苓淡槮利湿,白芍柔肝缓急,调理肝的疏泄加龙骨金撄桑螵蛸收涩固精达到温补固涩渗湿配伍形式,令湿不扰精室,鸠不占鹊巢,阴精才能秘藏。

案二输尿管结石陈某男 48岁农民主诉腰痛4-5年,近三月反复发作加重,剧痛4次,病史:6年前曾患尿路结石,有尿血剧痛,服中药症状缓解但未见结石排除几年来是有腰痛发生未重视。

近来症状加重出现右腰剧烈绞痛,尿频,每次注射杜冷丁后缓解,查尿常规红细胞+++,腹部平片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左输尿管下段结石,B超双肾积水,现症:小便淋漓频数,色黄量少,下肢浮肿,触之如泥,陷处经久不起,面色苍白,自汗乏力,恶寒,腰脊双侧疼痛,时作绞痛,食欲不振,口干不欲饮水,大便溏泄日行三次,舌质淡,脉沉细。

诊断为淋证(尿管结石)辨证属阴寒凝结下焦,治则温阳利水排石,方以真武汤加味附片30g白芍30g白术30g茯苓30g肉桂10g黄芪30g寄生30g前仁30g牛膝12g续断15g内金15g泽泻12g服药20剂结石排出症状痊愈。

按:此列虽有小便色黄淋漓不畅之实症但其全身浮肿,下肢触之如泥,陷处经久不起,恶寒乏力,便溏,舌淡脉沉细之虚症。

此时若独求利水通淋排石,则越伤肾阳。

故选真武汤化裁,药用附子.黄芪.白术以温肾健脾,促使气化,兼用前仁.肉桂.白芍以除湿消肿和胃,待至脾胃气化复健,增茯苓.泽泻.白芍.内金.茅根诸品专以淡渗利湿,使石出正复而病愈。

本本病病机是阴寒凝结下焦聚为秽浊。

真武汤既能鼓动肾气,振奋脾肾生理功能,又能导水寒之秽浊下出,仲景在《金匮.水气篇》中说:“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今阳衰不能蒸水化气,留滞而为石淋。

而气机的转动全凭阳气的鼓动,用真武汤取效,也久在于既能温阳,又能利水气机转动石淋自消。

体会:真武汤的五药同用兼及肾阳的气化,心阳的温煦,脾气的转输,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三焦的通调,反映了体内水液运行有赖五脏协同作用的整体观念。

所以其运用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为我们临证之典范。

临床上无论何种疾病,只要具备它的适应症就可大胆运用,不可受病种框框限制。

如现代医学的炎症病变,往往用清热解毒的寒凉治法,这对火毒证固能取效,但用于阴寒证则疗效极差而用温阳利水的真武汤反能取效。

由此可知真武汤的运用关键要谨察病机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以证象为依据推求病理揭示病变本质辨证准确就可大胆运用。

参考文献:
《方剂学》《伤寒论》《中医治法与方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