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9.05.08•【字号】陕科发〔2019〕3号•【施行日期】2019.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建立健全省级科技计划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7〕22号)精神,我厅制定了《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19年5月8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项目申报与立项第四章项目实施第五章项目验收第六章成果管理第七章监督与评估第八章附则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7〕22号)及中省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按照全面统筹科技资源,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重点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前沿、社会公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试验推广及国际合作等公共科技活动。
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包括: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创新链、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
第四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管理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需求导向、突出重点的原则。
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着力解决当前及未来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和突出问题,发挥全局性、综合性带动作用。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2021年度)项目名称:粘质沙雷菌耐药机制及联合用药模式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扈会整、李俊海、刘婧、王欣、张晔婷、吴斌艳、王瑞营主要完成单位: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提名单位: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名意见:三等奖该项目立意新颖,思路清晰,通过合理设计临床试验,应用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技术得出可靠的结论。
运用PCR技术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确认引起粘质沙雷菌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将粘质沙雷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接合并测定接合后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
研究发现咸阳地区耐碳青霉烯酶的粘质沙雷菌的主要耐药基因为KPC-2、IMP-2、VIM,接合实验阳性提示耐药基因通过接合转录的方式在不同种属细菌间进行传播。
通过药敏试验计算FIC指数和细菌酶学检测得出耐药性粘质沙雷菌的联合用药方案:对于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粘质沙雷菌,FEP与AMK、TZP与CIP、MEM与AMK(或CIP)、SCF与CIP联合用药28.57%能起相加作用,而对于FEP与CIP及SCF与AMK 拮抗率达71.42% ,不宜选用;对于产AmpC酶的粘质沙雷菌,TZP与CIP(或AMK)、MEM与AMK(或CIP)联合用药22.22% 起相加作用,且拮抗率为0,而对于FEP与CIP、SCF与AMK(或CIP)拮抗率较高,不宜选用。
此研究成果在本院及兄弟医院应用均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感染多重耐药粘质沙雷菌的患者提供了可靠的用药依据,避免了无效用药,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减少医院耐药菌的产生,对控制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一、项目简介二、客观评价三、应用情况四、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五、主要完成人情况六、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根据医院的发展,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我院检验科设有微生物室、PCR 室等多个工作室,同时配备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例如VITEX-2全自动细菌药敏鉴定系统、荧光PCR仪、酶标仪等,对课题立项、设计及顺利完成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医院的肯定和大力推广,多次向本院临床及其他医护人员宣传推广,大力支持其应用于临床;同时我院领导也积极向咸阳彩虹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市中心医院等兄弟医院介绍推广,使我院及兄弟医院获得了更好的口碑及更高的效益。
陕西科技进步奖申报条件

陕西科技进步奖申报条件
陕西科技进步奖是为了奖励在科技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而设立的奖项。
申报陕西科技进步奖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科研项目需在陕西省范围内开展,并取得显著的科技进步成果。
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2. 申报的科技进步成果应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创新性指的是在技术、方法、理论等方面具有新的突破和贡献;实用性则是指该成果在经济或社会领域有实质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3. 申报成果所涉及的科研人员需在陕西省内工作或居住,并参与到该成果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
科研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术背景和资格,并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和实践能力。
4. 申报材料需要详细描述成果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成果介绍和论证报告等。
5. 申报成果应具备较高的原创性和独立性,不能是其他已经获得奖励的成果或重复申报。
6. 申报材料需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撰写,并按时提交给相关部门或组织。
申报系统通常会提供在线申报渠道,申报人员需要按照系统要求进行提交和上传。
总之,申报陕西科技进步奖需要具备在陕西范围内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果的科研项目,具备创新性和实用性,并满足相关的申报材料要求和条件。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有望获得陕西科技进步奖的荣誉和奖励。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细则》的通知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7.02.28•【字号】陕科基发〔2017〕28号•【施行日期】2017.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经费与财务正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细则》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国家层次的,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现将《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17年2月28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三章评审与批准第四章实施管理第五章经费财务管理第六章附则附件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省杰青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根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省杰青项目资助在我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在理论或技术上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的创新研究,促进受资助者快速成长为学科领军人才并进入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行列。
第三条省杰青项目坚持“依靠专家、科学透明、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
第四条陕西省科技厅具体负责省杰青项目的实施管理。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五条省杰青项目每年申报评审一次。
第六条申请人应当是省杰青项目的实际负责人,资助期限为3年。
申请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在我省境内工作并全职受聘于我省法人单位的在职在岗科技人员;(二)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三)申请人当年1月1日未满42周岁;(四)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五)必须主持过两项以上(含两项)国家级科技项目/课题或陕西省重大科技项目(其中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六)获资助后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思,包括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工作方法等;(七)从事研究所必需的主要实验条件以及人力、物力等有基本保证,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第七条省杰青项目不资助以下人员:(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二)“长江学者(含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科技人才”(含青年人才)、“三秦学者”获得者;第八条申请者须按规定的内容与要求认真编写《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并提交有关附件材料,由项目依托单位审核后按要求报送省科技厅。
2017年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奖申报成果明细表

姚若侠,范虹,郭永霞,宋军锋 邓子辰,胡伟鹏,刘涛,黄永安, 张凯,张素英,周加喜,王艳,侯 秀慧,徐晓建,王博 史加荣,郑秀云,周水生,杨威, 雍龙泉 吴建华,聂华,贾云锋,李艳玲, 王智诚,刘志军 姚尧,乔吉超,龙旭,何许,王月 兴,姚志锋 肖燕妮,王霞,梁菊花,王爱丽, 孙小丹,陈兰孙,唐三一 岳珠峰,温志勋,王心美,刘伟, 王建辉,高宗战
张玉杰,杨萍,陈志磊,伍莹莹, 郑培,翟楠 李大健,贾伟,田心宇,郑勇,展 全伟,孙美蕊,刘慧霞,刘磊,马 斌,刘骁,马震 黑新宏,谢国,曹源,马维纲,孟 海宁,李鹏,赵金伟,王磊 韩军伟,胡新韬,郭雷,张拓,程 塨,李刚,李凯明
48
ASN -209E无人机系统
49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可靠性保障方法研究与应 技术开发、发明 用 、推广 基础研究、应用 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应用 基础研究 技术开发、发明 、推广
8
非线性系统的分岔、同步和输运特性研究
9
热分析法探测固体核径迹及其应用
10
基于量子纠缠的量子通信理论研究
11
强激光场中高次谐波和孤立阿秒脉冲产生的 基础研究、应用 特性研究 基础研究 石墨烯的制备及在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基础 基础研究、应用 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应用 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应用 基础研究
张刚台,白婷婷,张美光
12
白晋涛,王惠,冯宏剑,王刚,李 渭龙,王贝贝 陈彦军,栗生长,赵立臣,辛国 国,杨战营,于术娟,王赏
13
极端条件下原子分子复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14
过渡金属离子基态与激发态自旋哈密顿理论
杨子元,魏群,魏兵
15
非线性偏微分系统可积性、不变性及其应用 基础研究、应用 研究 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应用 基础研究
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

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对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团队或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的最高科技奖项。
2017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该年度的得奖名单,以表彰这些对我国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科研团队。
一等奖1.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型抗癌药物研发及应用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国家科技进步奖最高奖项,2017年无特等奖。
2.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科学技术部一等奖:- 水稻遗传改良与品质调控关键基因研究与应用- 医药高效新材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等奖:-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性能新材料研制及工程化应用(3) 农业农村部一等奖:- 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与农业品质安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农产品贮藏与质量安全控制(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等奖:- 界面触控技术与人机交互研究与应用(5) 自然资源部一等奖:-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二等奖1. 科学技术部二等奖:-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2. 工业和信息化部二等奖:- 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3. 农业农村部二等奖:- 绿色农业综合技术创新示范与推广- 新型农药开发与应用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等奖:- 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5. 自然资源部二等奖:-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三等奖1. 科学技术部三等奖:- 光电器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与应用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三等奖:- 先进制造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信息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3. 农业农村部三等奖:-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安全用药技术研究与应用 - 农业病虫害防控新技术研究与应用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等奖:- 临床精准医学研究与应用- 个体化医学与大数据医学研究与应用5. 自然资源部三等奖:-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上为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中的部分项目,每个奖项都代表了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年,国家都会对那些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以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公布,让我们见证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和背后的努力人们。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获奖项目吧。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1. 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智能辅助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对医学影像的智能识别和辅助诊断,大大提高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医疗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二、新型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1. 项目名称: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3. 受奖单位:某知名高校能源材料研究团队三、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1.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度,极大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受奖单位:某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技术研发团队四、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创新1. 项目名称: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一种针对特定癌症的靶向药物,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 受奖单位:某药物研发企业新药研发团队五、航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一代大型客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大型客机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对飞行性能和安全性的重大提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航空航天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六、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型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技术,解决了云计算评台上的安全隐患问题。
第三届(2016~2017年度)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获奖项

第三届(2016~2017 年度)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序 号 申 报 项 目 完成单位 完成人 获奖等 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研究与应 1 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 用 公司邓明科、梁兴文、张思海、董振 平、高晓军 孙宏哲、景武斌、李 艳、樊鑫 一等奖 淼、秦 萌 卜新星 王西胜、马小波、王 佳、葛鸿 志、弓国涛 卜延渭、刘 勇、王瑜辉、帖 一等奖 秋、李 林 余科峰、张 鼎 刘冠营、王亚国、李 坤、高 健、范林才 周端应、王文华、惠 宝、翟福 学、李 杨 一等奖 王 军、孙书深、赵 锋、肖志 猛、左 蕾 许建设、焦明生 孙 清、郭咏华、薛建阳、周式 明、张贵峰 一等奖 张 陵、张 斌 张金花、靳忠福、王文彬、李 晋、马文义 一等奖 刘会明、贾俊鑫、王建文、武 春、吴振升 李 敏、雷 霖、王艳俊、钱 薇、李辉冰 栗树凯、杨 毅、蒋 忠、赵丽 一等奖 娟、李 琼 冯 青、段成刚、刘静珊、张名 良 程星璠、李育朝、成增胜、代忠 权、田维平 杨宏伟、黄克军、赵 伟、邓 一等奖 沛、赵海妮 杨秀芬2超大型钢结构电子洁净厂房建造关键 技术研究与应用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 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 3 关键技术及自密实混凝土应用 司高强钢管及钢管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 4 及其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学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 城市轨道交通低压配电系统谐波分析 5 公司 及谐波治理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6 现代医院专科专属空间建筑设计研究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南通道重载铁路试验段铺架施工综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 7 合技术研究 司1 / 10序 号申报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 陈德凡、胡建斌CET iEMS 综合电能管理系统在华为西 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 8 安全球交换技术中心及软件工厂项目 公司 的应用研究 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 9 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 收规程 司获奖等 级 一等奖王巧莉、李卫军、苏宝安、王 辉、谢崇晖 吴 洁、何 萌、谭新来、南 一等奖 凯、王芸爽 夏 强、黄 巍 候全华、梁晓平、段亚琼、周 华、刘 勇 一等奖 罗小强、吴 焱、井晓鹏 王 伟、赵文军、闫顺利、强屹 力、毕晓鹏 一等奖 张 询、王 涛、武金锁 赵 钦、黑新宏、马少雄、王晓 帆、王一川 宋 林、左传文、郭新伟、刘争 二等奖 耀、魏瑞芳 曹庚辉、李亮亮 张风亮、朱武卫、韩大富、薛建 阳、陆建勇 席 宇、田鹏刚、罗 峥、边兆 二等奖 伟、员作义 史继创、陈力莹 刘东东、静国锋、李海珍、赵红 来、龙卫娜 二等奖 毕张龙、 刘 涛、 冯四超、 王 毅 任高峰、任 霄、王 锋、郭张 锋、朱朋刚 二等奖 熊兴国、孟丽坡 朱建锋、段 锋、周海军、张银 生、武群虎 余文元、胡智慧、杨荣清、王克 二等奖 俭、王亚军 罗云辉 任高峰、任 霄、王 锋、吴青 华、孟丽坡 二等奖 李洪山、何平平、郭翠霞交通容量约束下的关中城市建成区控 10 规阶段土地使用强度研究长安大学 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 司 西安理工大学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凯昱建筑咨询服务有限公 司11 大型高填方边坡综合加固技术研究12 轨道交通工程 BIM 技术研究与应用13超高层钢 - 混土混合结构施工模拟分 析及关键施工方案优化研究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预应力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技术 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 14 司 15 超高双肢空心墩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 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 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区富水软土隧道浅埋暗挖施工关键 16 技术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跨既有线桥梁整组拆除与安装综合 17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 施工技术研究 公司2 / 10序 号申报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海珠区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 18 综合技术研究 司赵金鹏、白彬彬、霍发赟、朱海 江、齐 春 杨宏伟、刘晓娥、罗正芳、宋春 二等奖 燕、高 佳 许文会 李群平、邹 超、周立涛、张松 青、李海明 周恩立、张海龙、李建军、魏 二等奖 波、李龙伟 张晶晶、范邓刚、邹 飞、张 帅、杨世骄 梁西军、高永琪、徐岩军、仇峰 涛、李 钊 郑 飞、段三才、王 勇、张 二等奖 翔、高 鹏 赵海刚、赵伟明 刘冠营、王亚国、李 坤、高 健、王文华 二等奖 王彦杰、肖志猛、赵 锋、惠 宝、翟福学 李维亮、昝永奇、陈明春、吴 迪、徐成双 彭 鑫、杨孝成、游 涛、董 二等奖 伟、覃庆伟 赵向锋、王鹏坚、杨家奇 张长虹、黄 新、刘小燕、贾锋 贤、安新天、王 超、王 艺、二等奖 谭 龙、邓喜平、张 兵 张 林、李海鹏、李天铭、陈存 叶、邸晓峰 王 飞、王会让、窦 晗、罗飞 二等奖 朋、李朋波 马建涛 杨宏伟、李育朝、曹德志、程 政、崔 茹 二等奖 孙柏辉、张 黎、马明明、谷进 朝 孟 卓、武群虎、张 斌、刘 林、向国平 三等奖 耿 秦、周 博、景宏图、毛文 亮获奖等 级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全断面中粗砂层盾构快速施工关键技 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 19 术研究 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20 西安地铁地下工程关键工艺工法研究 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 程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铁路大吨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 21 转体法施工关键技术 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定海大桥 V 型墩刚构连续梁施工关键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 22 技术 公司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 23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司24高速公路湿压法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 技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BIM 技术在西安地铁三号线铺轨施工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 25 中的研究与应用 司 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事务服务办理中 26 心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控制研究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 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3 / 10序 号申报项目完成单位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完成人获奖等 级27 钢筋直螺纹端头精准批量加工系统宗玉莲、李建周、石东浪、李小 三等奖 勇、王 蓉 闫 果、郭卫平、史均社、柴长 三等奖 富、郭峰祥 周金辉、田 阳、赵建民 文恒武、张 阳、张 宁 三等奖 尚武孝、刘旭东、曾凡福、高金 龙、夏海军 雍金柱、唐 强、李建华、姚晓 华 波、刘彩军、梁 凯、赵 刚、胡 艳 东、王 鹏 文小永、乔春璇、王 高 正、曹 伟、李 燕、谭学 锐、张 敏 攀、黄秋旭 孟 卓、武群虎、张 斌、刘 李 波 林、向国平 耿 秦、周 博、景宏图、毛文 孙永民、朱武卫、田鹏刚、赵 亮 刚、刘 凯 王歌庆 方晓明、荣学文、党 涛、祁熙 鹏、郑 江 钟炜辉 华 波、刘彩军、梁 凯、赵 三等奖28 移动式管道预制工作站开发及应用 29 混凝土等效养护监测仪的研究与应用 30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扁平特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关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键技术 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 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洞桩法地铁暗挖车站机械成孔施工技 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 31 术 司 32 BIM 技术在空港项目的应用与研究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 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 司三等奖三等奖33 小尺寸芯样检测混凝土强度研究 34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力学仿真及 BIM 技术应用三等奖 三等奖35 暗挖地铁车站防渗漏关键施工技术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BIM 技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中的应用 37 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 限公司 预制装配式墙板类构件堆放架体研发 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 38 应用 司 36 80M 高空超大悬挑结构模架的研制东、王 鹏 三等奖 高 正、曹 伟、李 锐、张 攀、黄秋旭 高 仓、司利军、曹雄飞 三等奖 李 波 刘金果、魏瑞芳、李晓辉、侯 三等奖 刚、葛 龙 赵江波 张长虹、黄 新、刘小燕、杨振 三等奖 潮、王 超 王 艺、谭 龙、李文博、徐 杰、杜永波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010 /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关中东部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二、项目简介: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农业应用新技术开发领域。
本项目属农业应用新技术开发领域。
在执行过程中得到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与攻关计划、渭南市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的立项支持。
由渭南葡萄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等共同承担,历时近10年完成。
项目针对陕西关中东部主栽鲜食红地球葡萄栽培中出现的架型及整枝技术不科学,成熟期降雨多导致病害发生、裂烂果严重及贮藏技术落后等突出问题,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室内实验研究与技术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关中东部红地球葡萄生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示范实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特色,为关中东部优势农业产业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主要技术内容和成果包括:1、提出了适合红地球葡萄栽培的“Y”型架及“三带”整枝技术,有效解决了红地球葡萄在关中地区栽培的难越冬、易生病、多日灼等三大致命弱点,使树体成形快、结果早、易丰产,便于机械及人工作业、安全省工,提高了果实商品率和种植经济效益。
该项技术已扩展到全省多个葡萄品种,实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2、提出了红地球葡萄简易设施避雨栽培技术,确定了棚型结构、材料、树形、株行距等技术参数,制定了《葡萄避雨栽培周年管理技术规范》,有效解决了区域鲜食葡萄成熟期遇雨造成病害、裂果的发生为害,已成为区域红地球葡萄高效生产的一项新型栽培模式。
3、首次在鲜食葡萄贮藏保鲜中应用“脉冲渗透双重杀菌贮藏保鲜技术”,开发出了1种脉冲式(熏蒸用)葡萄专用保鲜剂,明确了葡萄专用保鲜剂合理搭配方式及使用剂量。
提出陕西气候条件下适宜贮藏葡萄的田间周年管理配套技术,制定出晚熟葡萄脉冲渗透双重杀菌贮藏保鲜综合技术规范,将传统技术的贮藏保鲜期由45~60天延长到140~175天,延长了货架寿命,实现错季销售,拉长供应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4、制定了鲜食葡萄生产系列地方标准5项;编制技术规范及技术要点5项;获得专利2项,受理1项;合作出版《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红地球葡萄》等著作4部;发表研究论文15篇;促进了学科技术进步。
5、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集成技术体系、建立示范展示样板、开展技术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和制作影像科教宣传片等方法和措施,实现了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
近3年先后在临渭、蒲城、合阳、大荔、富平等县(区)及西安市、咸阳市等地累计推广40.2万亩,新增产值(新增销售额)159951万元,新增纯收入(新增利润)118634万元;累计贮存葡萄70万公斤,新增产值411万元,新增利润226.8万元;项目合计社会经济效益(新增利润)118860.8万元。
累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500余场次,印发技术资料5万份,培训果农3.5万人次,扩大了项目的社会影响,提高了技术转化效果。
三、客观评价:(包括该项目科技成果鉴定意见、国内外对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引用情况)A、项目主要成果——“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通过渭南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科技成果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1)针对陕西关中秋季阴雨对葡萄生产造成的病害严重、农药用量大、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该项目研究并推广了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为有效防治葡萄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
2)系统总结出了适宜陕西气候条件下设施避雨栽培的棚型结构、适宜树形及株行距;筛选出低成本、长寿命的棚体搭建材料;制定出了《葡萄设施避雨棚搭建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和《葡萄避雨栽培周年管理技术规范》。
3)项目实施显著减少了农药、人工等投入,提高了葡萄产量与品质,增加了果农收入。
综上所述,该项目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强,技术路线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B、项目主要成果——《红地球葡萄系列标准》5项地方标准通过省市技术监督局审定并发布。
评审委员会认为:1)该系列标准各项技术指标设置合理,符合当前生产实际,能够作为渭南红地球葡萄栽培的统一规程指导生产。
2)该系列标准对规范全市红地球葡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和壮大葡萄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该系列标准的制定紧密结合渭南红地球葡萄生产发展实际,提出的红地球葡萄的定义、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贮藏及运输等要求;红地球葡萄产地选择、环境空气质量、浇灌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试验方法及采样方法等;红地球葡萄栽培园地选择、规划设计、栽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主要技术内容符合渭南生产实际,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
特别是提出的单干单臂、单干双臂“Y”形架及“三带”整枝配套技术,幼树冬季埋土防寒技术,果实全套袋、合理控制产量、提高品质技术,以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和化肥、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加宽行距促进通风、提高结果部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栽培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当前红地球葡萄生产管理的国内领先水平。
综上所述,该系列标准有很好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对提升渭南市及其周边乃至全国同类地区红地球葡萄管理技术水平,促进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C、项目主要成果——“红提葡萄‘Y’形架及‘三带’整枝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通过省级验收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功继承了红地球葡萄“Y”形架及“三带”整枝技术,配合果实套袋、果园种草、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栽培技术,总结出渭南市红地球葡萄露地栽培技术规程,有效解决了红地球葡萄在关中地区栽培的难越冬、易生病、多日灼三大致命弱点,拓展了红地球葡萄栽培区域,大幅度提高了红地球葡萄的质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D、项目主要成果——“晚熟葡萄脉冲渗透双重杀菌贮藏保鲜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渭南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科技成果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1)项目首次在葡萄储藏上应用“脉冲渗透式双重杀菌贮藏保鲜技术”;2)开发出一种脉冲式葡萄专用保鲜剂;筛选出适宜陕西气候条件下生产的葡萄专用保鲜剂合理搭配方式及使用剂量;3)研制与集成了葡萄采前管理、脉冲式杀菌、采后预冷、入库及精准温度调控、限气包装、化学保鲜等综合技术体系。
4)编制了“陕西气候条件下适宜贮藏葡萄的田间周年管理技术规范”和“晚熟葡萄脉冲渗透式双重杀菌贮藏保鲜综合技术规范”等技术资料。
综上所述,该项目选题准确,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在晚熟葡萄贮藏保鲜配套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对延长陕西关中地区葡萄贮藏保鲜期,实现葡萄错季销售,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果农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E、查新结论一:“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未见有渭南地区设施避雨引进、栽培、示范和推广的中文文献报道;未见有渭南地区葡萄设施避雨研究的中文文献报道。
F、查新结论二:“晚熟葡萄脉冲渗透双重杀菌贮藏保鲜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1)未见有利用脉冲式杀菌技术在水果保鲜贮藏中应用的中文文献报道,未见有应用脉冲渗透式双重杀菌技术在葡萄保鲜贮藏中的中文文献报道。
2)未见脉冲式葡萄专用保鲜剂的中文文献报道。
3)未见有适合陕西气候条件下生产的葡萄专用保鲜剂合理搭配方式及使用剂量的中文文献报道。
4)未见有制定出陕西气候条件下适宜贮藏葡萄的田间周年管理技术规范和“晚熟葡萄脉冲渗透式双重杀菌贮藏保鲜技术规范的中文文献报道。
四、推广应用情况2014-2016年,项目先后在关中东部的临渭、蒲城、合阳、大荔及西安市、咸阳市泾阳等区县累计示范推广面积40.2万亩,新增产值(新增销售额)159951万元,新增纯收入(新增利润)118634万元;累计贮存葡萄70万公斤,新增销售额411万元,新增利润226.8万元;项目合计社会经济效益(新增利润)118860.8万元。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限10条)六、主要著作1、李蕊,王录俊,王金锋,樊晓峰. 陕西关中地区红地球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总结[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05:60-622、王金锋,王录俊,朱志强,李蕊,樊晓锋,刘小娟,张平.晚熟葡萄脉冲渗透双重杀菌贮藏保鲜综合技术研究.天津农业科学. 2016,22(11):30-363、李蕊,王录俊,王金锋,刘小娟.渭南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5个鲜食葡萄品种生长结果表现.陕西农业科学, 2016,62(12):51-534、王金锋,王录俊,李蕊,刘小娟. 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北方园艺. 2017,(2):51-535、张杰,惠竹梅,张振文.陕西关中地区两种冬剪方式对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2016,(16):37-406、陶宇翔,张振文.简易避雨栽培对红地球果实品质的影响.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2,01:18-257、李小龙,惠竹梅,张振文.“红地球”葡萄冬季不同修剪方式对结果母枝萌芽特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5,(15):17-208、刘美迎,李小龙,梁茁,张振文.基于模糊数学和聚类分析的鲜食葡萄品种综合品质评价.食品科学,2015, 36, (13):57-649、王森,王晨,孙瑾,朱志强.不同褐变程度葡萄果实常温货架期品质变化研究.保鲜工,2016,16(2):32-3710、赵柏峰,张平,朱志强,农绍庄.“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与贮藏效果关系分析.北方园艺,2014,(22):24-2811、赵飞,张平,朱志强,农绍庄.SO2气态熏蒸结合固态缓释保鲜剂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食品发酵与加工,2013,39(12):182-18612、杨敦敦,张平,赵飞,邹欣,朱志强.不同保鲜剂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贮藏期间S O2残留量的影响.保鲜与加工,2014,14(5):8-1313、张平,邓彩霞,集贤,朱志强,任朝晖,王世军.红地球品种葡萄规范性工业化贮藏保鲜技术.保鲜与加工, 2015,15(5):77-8014、高丕生,张平,朱志强.TPA 测试法分析不同保鲜剂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质地的影响.果树学报,2013,30(1): 153~15815、于咏,孟江飞,惠竹,张振文.结果母枝修剪长度对“金手指”葡萄萌芽结果特性的影响.北方园艺,2016,(11):5-916、刘兆强,张振文.《葡萄避雨栽培技术》,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717、刘兆强,张振文.《二十四节气与葡萄周年技术量化管理图解》,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718、严大义,……王录俊,…….《红地球葡萄》,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0919、高建国,……王录俊,…….《陕西省主要果树栽培品种名录》,陕西科学技术出版,2013-10七、主要完成人情况八、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