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浅谈我国核能的利用和发展

本较 其 他 发 电 方 法 为稳 定 。核 能 的 缺点 是 核 能 电 厂 会 产生 高低 阶放 射 性 废 料 , 者 是 使 用 过 的 核燃 料 , 然 所 占体 积不 大 , 或 虽 但 因具 有 放 射 线 , 必 须 慎 重 处 理 , 需 面对 相 当 大 的 政 治 困 扰 。 故 且 核能 发 电 厂 热效 率 较 低 ,因 而 比一 般 化 石 燃 料 电 厂排 放 更 多 废 热到 环 境 襄 , 核 能 电 厂 的热 污 染 较严 重 。 能 电 厂投 资成 本 太 故 核 大. 电力 公 司 的 财 务 风 险 较 高 , 能 电 厂 较 不 适 宜 做 尖 峰 、 峰 核 离 之随 载 运转 . 建 核 电 厂较 易 引 发政 治 歧 见 纷 争 , 电厂 的 反 应 兴 核
20 0 3年 , 国 大 陆 核 电 的 累 计 发 电量 4 8亿 千 瓦 时 。 网 中 3 上 电量 4 5 千 瓦时 。在 浙 江 、 东 两 省 , 电上 网 电 量 均超 过本 1亿 广 核
省 总 发 电量 的 1 % , 电成 为 当地 电力 结 构 的重 要 支 柱 , 3 核 为促 进 当 地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作 出 了 重要 贡献 。运 行 的 核 电 机组 安 全 情况 良好 .核 电厂 周 围 环 境 的 辐射 水 平 一 直 保持 在环 境 本 底 水 平 。 0 5年 , 苏 田湾 核 电 站全 部 建 成 投 运 , 国的 核 电 总装 机 20 江 我
容量 达 到 了 9 3万 千 瓦 l
我 国核 能 利用 已 面 临大 好 的 发 展机 遇 , 家《 电 中 长 期发 国 核
展 规 划 (0 5 2 2 2 0 — 0 0年) 已明 确 了 到 22 》 0 0年 我 国 核 电 发 展 的 目
我国能源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能源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1. 引言能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我国能源资源的现状,并分析未来发展的趋势。
2. 能源资源概况我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
其中,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等;核能则是指核电。
2.1 化石能源2.1.1 煤炭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拥有丰富的优质煤矿资源。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正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2.1.2 石油和天然气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我国加大了对海外油气资源的开发和采购。
2.2 可再生能源2.2.1 水力发电我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发电国。
水力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2.2.2 风力发电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国。
风能资源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具有巨大潜力。
2.2.3 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我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市场。
2.3 核能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
我国在核电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已建设了多个核电厂。
未来,核能将继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3. 能源资源利用现状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和交通领域,其中煤炭在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我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
同时,我国也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如燃气、核电和新能源汽车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4. 能源发展趋势4.1 能源结构调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将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中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地位

中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地位一、引言中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的地位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国际事务领域的崛起,中国在IAEA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在IAEA的地位,包括中国加入IAEA的背景、参与程度与贡献、合作与影响力等方面,旨在全面展示中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中的重要地位。
二、背景1. 中国加入IAEA的历史背景自从国际原子能机构成立以来,随着科技和全球事务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加入该组织以参与核能领域合作和规范。
中国于1984年正式成为IAEA会员国,并成为该组织第93个会员。
2. 重要性和意义(1)核能发展需求:作为世界上最大人口国家之一,中国对于清洁能源发展有着巨大需求。
加入IAEA使得中国可以获得更多核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
(2)全球影响力: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以及对外开放的推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IAEA中,中国的地位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三、参与程度与贡献1. 参与程度(1)积极参与会议和活动:中国作为IAEA会员国,每年都派遣代表团参加年度大会、技术委员会和其他重要活动。
中国代表积极发言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2)提供技术支持:中国向IAEA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包括核能设施建设、核安全等领域的专家培训和知识共享。
2. 贡献(1)核能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中国在核能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不仅加速了自身核电项目建设,还向其他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
(2)核安全合作:中国积极参与IAEA的核安全合作项目,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
例如,在福岛核事故后,中国向日本派遣专家团队并分享自身经验。
四、合作机制1. 双边合作中国与其他IAEA会员国之间开展了广泛的双边合作。
这些合作包括技术交流、人员培训、核能设施建设等方面。
核能发电调研报告

中国核电发展调研报告 一、前言 核工业是20 世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组成体系包括:铀矿勘探、铀矿开采与铀的提取、燃料元件制造、铀同位素分离、反应堆发电、乏燃料后处理、同位素应用以及与核工业相关的建筑安装、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与加工、安全防护及环境保护。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制定了核电“2020年建成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核电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5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广东、浙江、辽宁、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正在建设一批新的核电站,与此同时,在电力需求的强力推动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内陆省市也在竞相成为我国第一批内陆核电站的所在地,过去几十年只能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核电建设正向我国内陆地区迈进。
2008年初,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进一步引起政府的思考,加大了发展核电的决心,且有大大增加原定规划目标的迹象。
本报告介绍了世界以及我国核电的发展概括,并引入了核电的相关概念进行描述,提出了我国核电建设的部分问题并给出个人的建议。
作为电力大学的学生,我们更应该了解我国的电力行业,尤其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争议颇多的核电行业。
在我国能源的消费格局中,长期以煤为主(占总能源的74%)。
相比较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煤资源的数量相对不充裕。
据计算,如果维持我国煤的消耗占总能耗的70%水平估算,则2050年煤的年消耗量将达50亿t。
到下世纪60年代,我国可以经济开采的煤将开采完毕。
由于燃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和运输问题也逐渐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另外,虽然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列世界第一,但我国人均水能资源只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
由于我国水能资源大多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且地质条件复杂,能经济开发的水能资源不到总资源的一半。
即使到2050年可经济开发的水能资源都开发完毕,也不到2亿kw,只相当于2亿多t标准煤。
我国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叶国安

嬗变过程可实现核废物的最小化,并有效 降低其放射性毒性的长期危害。乏燃料 若直接进行地质处置,其体积是 2m3/tU, 而经后处理提取铀钚后,需地质处置的 废物体积低于 0.5m3/tU。
地质处置库的装载容量取决于处 置库关闭后巷道内的温度,即残留在玻 璃固化体中的释热核素决定处置库的 容量。以乏燃料直接处置为参照,提高 钚 、次 锕 系 与 高 释 热 核 素 (Sr-90、 Cs-137) 的 回 收 率 ,可 显 著 提 高 处 置 库 的装载容量。
全分离技术的要点是改进 PUREX 流程,除了分离铀、钚外,同时分离镎、 锝、碘,然后进一步分离高放废液中剩 余的铀、钚和次锕系元素以及锶、铯,分 别得到上述元素的单个产品。部分分 离指分别得到铀和铀/钚(或铀/超铀)混 合产品。部分分离由于得到的是锕系 混合物,只能用于均匀嬗变。在干法后 处理中,钚与其他锕系元素一般难以分 开,属于部分分离。
后处理发展的意义
一是通过后处理提取并复用铀、钚, 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
后处理可极大地提高铀资源的利用 率。回收的铀、钚可用于热堆循环,但钚 最好用于快堆循环。在热堆中铀资源利 用率不足 1%,而在快堆中铀资源利用率 可以提高到 60%以上,理论上可使地球铀 资源使用达到千年,从而确保核能的可 持续发展。
发展核能是中国的重要出路

D e eo v l pm e to u l a n fN c e r Ene g sa m po t n a o h na r y i n I r a tW y f r C i
W AN G Na - an iy
( i s c d my o S i c s B i g 1 0 6 Ch a Ch e e A a e f c n e , e i 0 8 4, i ) n e j n n
控 制室 观察 测量数 据 。
日本 福 岛处 在 日本 本 州 岛 的 东 北 面 , 地 震 的多 是
发 区 , 来 设 计 时 核 电 厂 的 抗 震 级 别 是 7 9级 , 这 次 原 . 但 是 9级 地 震 , 震 的 设 防 级 别 偏 低 , 其 对 海 啸 的 防 范 地 尤
wa o i e e e e g sn c e re e g nd r n wa l n r y,0% o a ia o sr to fn ce rp we lnt su e o a e y f rCh n s n r yi u l a n r ya e e b ee e g 6 fc pt lc n tuci no u la o rpa si s d frs f —
21 年第 3 ( 第 6 01 期 总 6期 )
E R YA NE G ON EV TO NE G ND E R YC S R A lN
红 i 占 夏
钍
21 0 1年 3月
鬻 嚣 ; 黜瑚 i ; 榭 ; 舞搿
发 展 核 能 是 中 国 的 重 要 出路
更 为缺乏 。防波 堤 没 起 作 用 , 啸 的破 坏 比地 震 的破 海
坏 大多 了。但 是 , 日本 成 功 地 提 前 1 发 出 预 警 , 减 0S 对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紧迫性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紧迫性进入 21世纪,气候变化对于全球社会进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引起有识之士前所未有的关注。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地表温度不断升高,海平面不断上升,沙尘暴、飓风等灾害不断升级,迫使人们不得不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世界各国甚至把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政治议题,影响其他各国的能源战略选择。
开展节能减排行动也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贯穿于中国未来数十年的能源发展战略中。
作为传统能源企业如何顺应时代变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成为摆在众多煤炭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
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
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
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
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出台,引导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
利用比较广泛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
其中,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领先;风能建设速度最快;核电装机速度将加速;生物质能难以形成产业链。
第一,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不断出台。
200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为我国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与之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实施细则》明确了上网电价和分摊机制等关键环节,种种利好消息使大量企业开始投资新能源,国内太阳能产业在2006-2007年蓬勃发展。
对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建议

对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建议摘要:我国的核电产业正在由初级阶段开始向小批量建设过渡的阶段。
为了提高我国核能力的需要,并且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有利于减轻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核电产业。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战略并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最终促进我国核电产业有利发展。
关键词:核电产业;国家核能力;核电经济性;能源安全我们知道核电因环保清洁,是一种产能高校并且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是我国不可缺少的能源,核电建设对技术性要求很高,是具有复杂的系统和造价较高的产业。
核电字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社会,我国面临着环境压力,如何保护环境,更好的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一直重视的问题,为了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就要加快我国的核电产业的迅速发展,要从多方面看待我国核电产业面临的问题,并且通过深入的分析,对我国的核电产业的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一、进一步发展我国核电产业提高国家核电能力的需要在“冷战”结束以后,核武器与核能力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却没有改变。
拥有核武器的超级大国在谋求世界霸权,都在试图能够“统一天下”。
新的核能源国家在不断地出现,我们的邻近的国家也在不断地提高核能力,、为了国家的安全,我国的核能力必须得到改善和提高。
在近几年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按照“军民结合,以核为本,发展核电,多种经营”的方针,也对核工业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调整,要建立以核电产业为主的核工业体系,要做到以核养核。
我们要知道不一定具有独立建立的核电产业的能力,有了核电产业的国家,大都要具备进行核武器试验和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通过大力发展核电产业,为了充实和提高其核电能力奠定基础。
在我国今后发展核电的过程中,要将核电产业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研究,要把所有的力量充分的调动起来,更好的解决核电产业的地区转移和人员进行安置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核电,可以帮助核电产业引入大批的人才,要使我国的科技力量能够延续出来,并且能够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核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摘要:新能源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力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核
能是一种行对来说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在新世纪中,各国政府都将核能资源利
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核能发展的现状,
并对核能发展的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核能;现状;存在的问题;前景。
1. 引言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做出了发展核电的批示。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情
况比较落后,而且民用核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所以核能的利用一直没有太大的发
展。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首次制定了核能的发展政策,即决定发展
压水堆核电厂,采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先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再
逐步实现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中国的核电产业开始起步。
2.核能的利用发展现状
2.1核能资源利用现状
1991年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投用,这是中国大陆自行设计、建造和运
营管理的第一座压水堆核电站,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核工
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
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1994年大亚湾 100
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投用,大亚湾核电站引进了法国的核岛技术装备和英国的常
规岛技术装备进行建造和管理,并由一家美国公司提供质量保证,作为改革开放
以后中外合作的典范工程,成功实现了中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起步,实现了
中国核电建设跨越式发展、后发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为中国核电事业发展
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性质的秦山一期和商业开端的大亚湾之后,中国又建设了秦山二期、岭
澳、秦山三期和田湾等核电站。经过几代核电人的艰苦奋斗,中国核电站建造运
营技术已基本进入成熟阶段。虽然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中国暂
停了所有核电项目审批并对现有设备进行综合安全检查,但在2012年5月3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核安全检查报告》和《核安全规划》,指出中国
民用核设施安全和质量是有保障的,核电也正式重启。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最新数
据显示,截止2015年末,中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0台,总装机容量达
到2608万千瓦,但仍较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2.2核能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已建和在建的核电机组主要采用的堆型为压水堆,机型包括CP系列、
AES-91、M310、CPR1000、AP1000、EPR等技术;采用其他堆型的技术包括Candu6
重水堆、高温气冷堆等。其中高温气冷堆为四代技术,AP1000、EPR为三代技术,
其他均为二代或二代改进技术。
目前,CPR1000是中国在建机组采用最多的技术,该机型基于M310技术,
被称作“改进型中国压水堆”,其主要设备已国产化完毕,国内公司已能制造核
岛和常规岛的大部分设备。AP1000、EPR是中国目前在建核电站采用的两种三代
核电技术,符合URD和EUR的要求和条件。AP1000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开发的
第三代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技术,并采用了非能动的安全系统,提高了
核电站运营的安全性,浙江三门核电站1、2号机组以及山东海阳核电站 1、2
号机组均采用AP1000技术。EPR是法国阿海珐公司开发的第三代技术,单台机
.
.
组发电功率可达175万千瓦,广东台山核电站1、2号机组采用 EPR技术,是中
国目前功率最大的机组。
3.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核能事业迅猛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核能利用存在的
主要问题有:
资源利用率低。工业应用的是热中子反应堆核电站,虽其发电成本低于煤电,
但它以铀-235为燃料,天然铀中占99.3%的铀-238无法利用。
燃烧后的乏燃料中除铀-235及钚-239外,剩余的高放射性废液含大量“少
数锕系核素”及“裂变产物核素”,其中有一些半衰期长达百万年以上,成为危
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反应堆是临界系数大于l的无外源自持系统,其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
进。
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即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239受控制。这4个问题
中,以前两者更具实际意义。利用快中子增殖堆可以使天然铀中的铀-238转化
为钚-239,成为裂变燃料。用钚-239或铀-235装料启动运行数十年后,此系
统可以靠铀-238达到“自持”,铀资源利用率可提高60~70倍。这虽然有利
于资源的利用,但另3个问题则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而且快中子增殖堆的初始装
料要以从热中子反应堆乏燃料中提取的大量工业钚库存为依托,如热堆电站未发
展到相当的装机容量,快堆是不可能具工业应用规模的,而此时高放射性废液的
库存已极大。对高放射性废液的处置方法,目前是将其固化,经包装后埋入稳定
的岩层中。这种“后处理-固化-深埋”的处置方式虽然可行,但从长远看它未解
决泄入生物圈的问题。
因此,理想的核系统应是以天然铀作为反应堆的基本装料,并使它所产生的放
射性废物在系统中被嬗变为短寿命或稳定的核素。使系统输出的废料是短寿命低
放射性废物。这就是目前世界核科技界大力研究的充分利用铀资源且放射性“洁
净”的核能系统。这一系统的物理及放射化学基础在于:利用中子核反应使不可
裂变的核转化为可裂变核,并在系统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可裂变核供应储备。利用
化学分离流程,提取高放射性废液中的MA及FP,回送到系统中,在一定条件下,
MA成为附加的能量供应资源,而FP则吸收中子而嬗变成为稳定核或短寿命核,
即所谓的分离-嬗变法。
4.前景
我国的核能事业发展迅速,只要解决了安全和效率的问题,就可以再上一个台
阶,赶超美俄等国家成为核能强国。总之,21世纪是核能开发利用的新纪元。
这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英)皮拉尼《核能》
2.军商网《21世纪关于核能利用分析》
3.百度文库《和恩能够发展的前景》
4.周志伟《新兴核能技术概念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