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施工现场与验收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合集下载

光纤到户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光纤到户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清晰、齐全。 – 机架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 – 告警显示单位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示清楚。
子架安装要求
– 面板布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 子架与机架的加固应符合设备装配要求。 – 子架安装应牢固、排列整齐,插接件接触良好。 – 子架安装完毕应按建设方要求做好标识。标识应统一、清楚、明确,位置适当。
区相关规定而编制的。本规范在与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矛盾时,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
目录
一、总则 二、引用标准 三、术语和符号 四、机房环境、安全检查 五、设备、器材检验 六、安装工艺检验 七、设备安装 八、线缆敷设 九、设备基本功能检查 十、 FTTH系统现场测试 十一、工程验收
引用标准
– YD/T 5139-2005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 YD/T 5140-2005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 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 YD/T 1128-2001 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补充件1) – YD/T 1292-2003 基于H.248 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 YD/T 1475-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 YD/T 926-1-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一部分 总规范 – YD/T 926-2-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二部分 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 – YD5137-2005 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 YD5051-2005 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 YD/T1155-2001 通信用“8”字形自承式室外光缆 – YD/T1258-2003 室内光缆系列-总则、单芯光缆、多芯光缆 – DXJS1014-2006 中国电信集团企业标准《用户驻地网通信设施设计规范》 – DXJS1015-2006 中国电信集团企业标准《用户驻地网通信线缆施工及验收规范》

光缆工程施工方案的施工现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方法

光缆工程施工方案的施工现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方法

光缆工程施工方案的施工现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方法光缆工程是指在建筑、道路、桥梁、地铁等工程项目中用于传输数据或信号的光纤设施工程。

在进行光缆工程施工时,为确保工程质量,需要进行施工现场施工质量验收。

本文将介绍光缆工程施工现场的验收标准与方法,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一、验收标准1.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光缆的敷设及连接质量。

光缆应按照设计要求敷设,连接牢固可靠,无损坏、折弯等情况。

2)管沟开挖及回填质量。

管沟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应均匀、密实,确保管道的稳固和安全。

3)竖井及设备设置。

竖井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规范要求,设备设置应固定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保。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安全保护和环保措施,保证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2. 光缆工程施工现场的验收方法:1)实地检查。

验收人员应实地检查工程现场的施工情况,包括光缆敷设、管道开挖等各个环节,确保符合验收标准。

2)抽查样品。

可以抽取部分光缆或管道样品进行质量检查,检验连接是否牢固、敷设是否符合规定等。

3)技术指导。

验收人员应当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操作,保证工程的质量。

4)验收记录。

对验收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二、总结在光缆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的质量验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只有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查和评定,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可控。

同时,施工人员应加强培训和指导,充分了解施工现场验收标准和方法,确保工程的安全、高效完成。

希望以上内容对光缆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方法有所帮助。

愿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

电力通信光缆验收规范.doc

电力通信光缆验收规范.doc

电力通信光缆验收规范目录前言 (4)1 适用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缩略语 (6)4 验收技术要求 (6)4.1 工厂验收及到货验收 (6)4.2 随工验收 (6)4.3 阶段性验收 (11)4.4 竣工验收 (11)4.5 验收的文件和记录 (12)附录A 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技术文件(规范性附录) (13)附录B 光缆安装及技术指标测试表格(规范性附录) (15)电力通信光缆验收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力通信光缆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竣工验收的技术标准和通用要求,是广东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应用电力通信光缆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新建、扩建和改建电力通信光缆设计、设备引进、研制、生产、安装和维护工作的验收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 DL/T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2) DL/T 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3) GB/T2951.1-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 部分:通用试验方法4) GB/T 7424.1-2003 光缆总规范第一部分:总则5) GB/T 15972.1-1998 光纤总规范第1 部分:总则6) GB/T 15972.2-1998 光纤总规范第2 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7) GB/T 15972.3-1998 光纤总规范第3 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8) GB/T 15972.4-1998 光纤总规范第4 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9) GB/T 15972.5-1998 光纤总规范第5 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10) DL/T 766-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11) 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12) GB/T 6995.2-19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 部分标准颜色13) GB/T 9771.1-200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第1 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14) GB/T 9771.5-200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第5 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15) 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16) YD/T 629.2-1993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后向散射监测法17) ITU-T G.652-2005 单模光纤和光缆的特性18) ITU-T G.655-2006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光缆的特性19) DL/T5344-2006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20) Q/GD-100-001-2005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21) GB 50233-2005 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3 缩略语1)OPGW—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2)ADSS— 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3)ADL-All Dielectriced Lashed Cable 捆绑光缆4)GWWOP-Ground Wire Wind Optical Cable 地线缠绕光缆4 验收技术要求4.1 工厂验收及到货验收4.1.1 工厂验收1)光缆可视项目情况进行工厂验收。

光缆施工现场及验收的检测方法与标准

光缆施工现场及验收的检测方法与标准
光缆施工现场及验收的检测是确保光缆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本确保光缆工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延长光缆使用寿命并减少维护量。测试项目包括传输衰减的测量,特别是针对多模光纤的基带响应测试。单盘光缆测试旨在检查产品质量及布放过程中的损伤,而接续中的测试则为了检查接头是否达到低损耗。此外,还比较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如剪断法、介入损耗法和后向散射法,其中后向散射法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量,具有精度高和无破坏性的优点。OTDR测试不仅能测量光纤的衰减系数,还能提供沿光纤长度衰减特性的详细情况,检测物理缺陷或断裂点位置。在选择OTDR测量参数时,应结合测试的光缆长度选择恰当的量程,以确保测试曲线的准确性。通过严格的施工现场及验收检测,可以确保光缆工程的质量,进而保障通信的畅通无阻。

电缆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缆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缆施工及验收规范电缆施工及验收规范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 编制施工方案,包括电缆线路走向、敷设方式、使用材料等,需经审批后方可施工。

2. 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分析地质、地形、环境等情况,确定施工计划。

3. 准备施工所需设备、工具和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与相关供电部门、其他施工单位进行协调,确保施工期间不会造成电力供应中断或其他影响。

二、电缆敷设工作:1. 根据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敷设方法,包括直埋敷设、管道敷设、架空敷设等。

2. 在施工现场按照设定的线路进行实际敷设工作,保持线路的正确走向和合理布局。

3. 在直埋敷设时,应注意地下管道、光缆等其他线缆的保护,避免造成破坏。

4. 在管道敷设时,应注意管道的质量和密封性,确保电缆能够正常运行且安全可靠。

5. 在架空敷设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固定,确保电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电缆接头处理:1. 进行电缆接头前,应先清理电缆外皮,保证外皮的干净和整洁。

2. 根据电缆型号和规格,选择合适的接头材料和接头方式。

3. 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处理,确保不会因水分、灰尘等外界因素影响接头质量。

4. 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接头处理,保证接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电缆测试及验收:1. 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电缆以及接头的全面测试,确保电缆和接头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 测试项目包括电阻、绝缘电阻、放电量、绝缘强度等,测试仪器需符合相关标准。

3. 测试结果应记录并备案,以备验收时使用。

4. 验收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包括线路的走向、固定情况、接头质量等。

5. 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电缆线路,投入使用。

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期间,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鞋、安全帽、耳塞等。

2. 施工现场应进行临时围护,确保不会因外界人员侵入造成安全问题。

3. 施工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如避免高坠、电击等事故。

4. 遇到特殊情况应立即报告施工单位负责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一、简介1 、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是高效、安全、质量可靠,在住宅小区建设中,引入新兴技术和行业标准,改善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施工和验收质量,及时修复因技术限制等原因引发的住宅非结构性问题,提高住宅小区的施工质量和验收水平,收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2 、本规范主要是针对住宅小区及住宅建筑施工和验收中的光纤到户通信设施,以保证施工及验收质量,促进住宅小区和住宅建筑正常使用为目的,解决住宅小区施工质量及验收问题,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时间。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现场检查: 施工前,应对整片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和核查,确认场地环境及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条件,确认钢绞线桥架、柱上设备及配件的状况及质量。

2 、工程量测定: 对施工点位和线路进行细化勘测,清点该动点的拆装位置,掌握施工量的规模。

3 、施工方案编制: 根据管道标准和扩展情况,编制详细的改装及施工方案,按照要求绘制出线路布置图,以确保施工方案科学有效。

三、施工质量1、施工方式符合要求:光缆采用专业组装技术,确保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可用性,保障施工及验收质量。

2、设备安装符合要求:设备安装符合要求,安装位置稳固可靠,保证设备运行良好,牢固稳定,并具备遥控及开关的功能。

3、管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管施工质量必须满足施工位置、大小、层数及延长等,满足光缆布放要求,要求层数清洁,光缆布局紧凑、良好。

未予拆卸,发现有破坏管底缆结构的,必须立即更换新的管道及光缆。

四、验收标准1、专业资质验收:施工单位必须具备通信行业施工与验收资质,才可开展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施工及验收。

2、验收规范:根据项目的施工量,进行验收时要求各项技术参数、光缆定位、安装位置、连接件等要求,确保符合要求。

3、测试系统:检测系统包括OTDR测试系统、环境温度测试系统、位置测试系统等,检测光缆输入输出损耗、环境温度及光缆布放规范。

五、施工及验收质量维护完成施工、验收后,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质量稳定运行;2、定期备份施工文件,方便以后维护操作;3、适时召开调试会议,对设备运行情况及现场施工质量进行总结讨论。

管道光缆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光缆敷设、接续、测试)(精)

管道光缆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光缆敷设、接续、测试)(精)

一、通信管道路由和位置的确定:1、通信管道建筑避免在规划不定、尚未定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上(城市规划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应远离电腐蚀和化学腐蚀地带,尽量选择在地下或地上障碍物较少的街道上。

2、城区通信管道的位置,宜建筑在人行道下、高等级公路上的车道下,不宜建在快车道下.3、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平行"和“垂直”净距应符合验收规范或设计标准(见附表1)。

4、城区内建筑通信管道的路由,必须经城管部门批准有红线图,否则严禁施工.二、管道及人(手)孔建筑:(一)管道:1、通信管道使用材料主要有水泥管块、高密度聚乙烯(HDPE)波纹管或硬质聚氯乙烯(PVC)硬塑管等。

PVC硬塑管:应保证其直径在φ98/90mm以上;HDPE波纹管其直径在φ110/100mm以上。

使用钢管、塑管时内径应一致。

2、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管:(1)腐蚀情况较严重的地段;(2)地下障碍复杂的地段;(3)施工期限要求迅速复原的地段;(4)塑管的接续宜采用承插法。

采用承插法接续塑料管,其承插部分应涂粘合剂,应在距直管管口10mm处向管身涂抹,涂抹承插长度的2/3。

(5)塑料管的组群管间缝隙为10—15mm,接续管头必须错开,每隔2-3米设垫物支撑,并保证管群的整体形状统一。

进入人(手)孔窗口部分的堵抹(喇叭口)不应凸出墙面,应终止在墙体内30—50mm处。

3、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注:钢管壁厚2。

0mm以下时为薄壁钢管,2.0mm以上时为厚壁钢管。

)(1)钢管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有悬空跨度;(2)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重;(3)地基特别松软或有可能遭到强烈振动;(4)有强电危险或干扰影响需要防护;(5)在有腐蚀的地段采用钢管时,必须做钢管的防腐处理;(6)钢管接续宜采用管箍法,两根钢管应分别旋入管箍长度的1/3以上,两端管口应锉成坡边,使用有缝管时应将管缝置于上方。

4、管道应建筑在良好的地基上,地基分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种.天然地基:稳定性土质,不需人工加固的地基;人工地基:在不稳定的土质上必须经过人工加固的地基。

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543—2010ICS29.240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543—2010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Power Fiber to the Home(PFTTH)2011-03-02发布2011-03-02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543—2010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施工准备 (1)3.1通信设备安装环境要求 (1)3.2器材检验要求 (1)4设备安装 (1)4.1一般规定 (1)4.2光线路终端(OLT)设备安装 (2)4.3光网络单元(ONU)设备安装 (3)4.4光分路器(OBD)设备安装 (3)4.5光纤配线架(ODF)设备安装 (3)4.6光纤分纤箱设备安装 (3)5线缆敷设 (4)5.1一般规定 (4)5.2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敷设 (5)5.3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终端及附件的安装 (7)5.4入户光缆敷设 (7)6工程验收 (8)6.1一般性要求 (8)6.2上电测试前检查 (8)6.3上电运行检查 (8)6.4验收资料及文件 (8)6.5系统测试 (8)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备测试项目流程 (10)附录B(规范性附录)网管测试项目流程 (53)附录C(规范性附录)ODN测试项目流程 (57)编制说明 (61)IQ/GDW543—2010II前言为了有效推进电力光纤到户建设,规范工程管理,统一建设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制订了电力光纤到户系列标准,涉及设备技术条件、测试规范、信息安全、典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等环节。

本标准是系列标准中的施工验收部分,结合电力施工特点,对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准备、设备安装、线缆敷设等进行规范,用于指导相关单位开展电力光纤到户的施工及验收工作。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及验收方法;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鹏展庄自超赖建聪詹治国张红红葛剑飞刘志宏莫加杰齐国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缆施工现场及验收的检测方法与标准
光缆施工的现场测试很重要,它是为连接光端机总调测做准备。

光缆内光纤的测试项目有传输衰减的测量,对多模光纤,当需要时测试基带响应。

单盘光缆测试的目的在于工厂产品的质量;施工布放后的测试是为检查布放过程有无损伤,并作为接续前的检查;接续中的测试是为了检查接头是否达到低损耗;接续后组成单元光缆段的测试,目的在于检查是否达到设计对传输总衰减和总基带响应要求,作为连接光端机总调测的准备。

单模光纤是以色散系数来表征色散的。

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本来很低,对于140Mbit/s 系统的限额为300ps/nm,因此当中继段长小于50km时,该限额有很大余量,施工过程可以不必测量;565Mbit/s五次群的限额为120ps/nm,因此有必要在设计中考虑,施工后进行验证测量。

1、现场传输衰减的测量
1.1 光纤的衰减
光信号沿光纤传输时,光功率的损失即为光纤的衰减,衰减A以分贝(dB)为单位,A=10lgP1/P2(dB)
P1和P2分别是注入端和输出端的光功率。

1.2 光缆间增加注入系统
为了测量得到精确的结果,必须保证功率分配是稳态模,因此在光源与被测光缆间增加注入系统。

注入系统由扰模器、滤模器和包层模剥除器组成的一种模拟装置;对多模光纤可以用1km以上,以一定曲率半径圈绕的光纤。

1.3 3种测试方法比较
CCITT建议G.651推荐了3种测试方法。

即剪断法、和后向散射法。

剪断法精度高但有破坏性;介入损耗法是非破坏性,精度不如剪断法;而后向散射法,即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量,功能全、精度高和无破坏性,测量数据可直接打印出来。

1.4 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量的优点
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只需在光纤的一端进行,如图1、2所示,用这种仪表不仅可以测量光纤的衰减系数,还能提供沿光纤长度衰减特性的详细情况,检测光纤的物理缺陷或断裂点的位置,测定接头的衰减和位置,以及被测光纤的长度,这种仪器带有打印机,可以把测绘的曲线打印出来。

图1 光时域反射仪的框图
图2 后向散射功率的典型曲线
现场光纤接续由OTDR监视进行,熔接机在熔接完一根芯后都会给出熔接点的估算衰耗值,其估算一般都是本地纤芯直观监测,即通过观察纤芯对接的好坏来估算衰耗值。

接续工作是否完好,由监视者测量后通知接续工作者。

这种方法的优点:一是OTDR固定不动。

省略了仪表转移所需的车辆和人力物力;二是测试点选在有市电而不需配发电机的地方;三是测试点固定,减少了光缆开剥。

1.5 OTDR测量参数的选择
(1)选择适当量程:OTDR有不同的量程,操作者应结合测试的光缆长度选择比较恰当的量程,使测试曲线尽量显示在屏幕中间,这样读数才能准确,误差才会小。

(2)选择适当脉冲宽度:OTDR可以选择注入被测光纤的光脉冲宽度参数,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宽脉冲的能量要大于窄脉冲的能量,能够测试较长距离,但误差较大。

因此,
操作者应该结合待测光纤的长度选择适当的脉冲宽度,使其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能够测试尽可能长的距离。

(3)选择适当的折射率:由于不同厂家光纤选用的材质不同,造成光在光纤中传输速度不同,即不同的光纤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在测试时应选择适当的折射率,这样在测量光纤长度时才能准确。

(4)测试点位选择应合理:目前,大部份OTDR测试接头损耗均采用5点法,在测试时,光标作为一点应定位在接头点上,其余4点应分别对应接头点两侧的光纤特性。

这样接头测试才能准确。

1.6 光缆接头单向测试法
此种方法就是在接续方向的始端放置一台OTDR,对所有接头点进行单向测试。

当中继段长度较短,光缆接头不多,如市话中继光缆,对接头衰减要求不很精确时,可以用光时域反射仪从一端监视,指挥接续者调整接续器达到相对最佳值即可正式接续,从图2观察到图内(c)点的波形出现小的“台阶”,衰减的大小可以由“台阶”的大小估计。

这种方法精度不如比较法,但简便,只要一点监视两点配合,适宜于中继段衰减余量较大的光缆段施工,可增快进度。

1.7 光缆接头双向环测法
此种方法就是在接续方向的始端将两根光纤分别短接,组成回路,OTDR在接续开始点的前一点对所有接头点进行双向测试。

由于增加了环回点,所以能在OTDR上测出接续衰耗的双向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准确评估接头的好坏。

由于测试原理和光纤结构上的原因,用OTDR单向监测会出现虚假增益的现象,相应地也会出现虚假大衰耗的现象,对于一个接头来说,用两个方向衰减值的数学平均数才能准确反映其真实的衰耗值。

光纤衰减常数的标准为:在1310mm波长上,衰减平均值应小于等于0.36dB/km,衰减最大值应小于等于0.4dB/km;在1550mm波长上,衰减平均值应小于等于0.22dB/km,衰减最大值应小于等于0.25dB/km;光纤接续时,其双向平均接头损耗不得大于0.08dB。

竣工后用光源和光功率计对全程进行双向测试,其衰耗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并用OTDR双向进行检查后向散射曲线是否符合要求。

2、现场光纤的基带响应测试
多模光纤是以基带响应间接地表征光纤的色散。

单盘光缆内光纤的基带响应测试可使用频域法或时域法。

现将频域法介绍如下。

2.1 以测试频宽扫描调制光源
光源的波长应是光纤的工作波长,以测试频宽扫描调制光源,如被测光纤带宽为1000MHz.km,则应从低频(例如100~1000MHz或更高一些),在被测光纤终端为检测器,并将它接入到频谱分析仪,如图3所示。

图3 频域法光纤带宽测试框图
2.2 用短光纤将发送与接收连接
测试前先用短光纤将发送与接收连接,记录其波形。

将被测光纤介入,再记录其波形。

将两波形相减得出一6dB点的频率就是被测光纤的带宽。

进而折算出单位长度(km)的基带响应。

3、光端机的安装后的系统调测
设备的安装要按照设备说明书及工程设计提供的安装要求进行。

设备通电前应检查电源线有无短路,机架应在电路板都拔去后通电,然后插入电源板、警报板、测试各端子上的各种电压是否合宜,然后插上各种电路板。

3.1 本端机收发自环测试
先进行本端机收发自环测试,如图4所示。

自环只是初步验证端机各部件能否正常工作。

图4 光端机的自环测试
3.2 端机发送光功率测试
光端机的激光器注入光纤的光功率可按图5所示测试。

数字发生器用伪随机码作信息源,光功率计通过1km光纤接到激光器的输出端,光功率计显示值为Pd。

激光功率Ps=Pd+α±δd
α为1km光纤和活接头的衰减,δ为光功率计测量误差。

图5 光功率测量
真实的发送光功率应扣除光纤连接器的插入损耗,约1dB以下。

测得值应符合CCITT 规定值标准。

3.3 光接收器灵敏度测试
按图4测试。

接收灵敏度是指光端机的光检测器在设备规定的误码率条件(10-9)下,所需收到的最低功率。

逐渐加大光衰减器的衰减值,直到误码检测器达到规定误码临界值,这时断掉光端机的光输入端,用光功率计测量衰减器输出的光功率。

光功率计显示为Pd。

接收机灵敏度S=Pd
δ为光功率计的测量误差。

3.4 抖动测试
市内网和短距离光系统的抖动值大都能满足CCITT规定值。

一般可不测或从若干个系统中抽测一个系统。

每个数字段的抖动转移函数最大增益不应超过1dB。

测试时用专用的抖动测试仪。

3.5 误码性能测试
所需的仪表是误码分析仪(发、收)。

其测试方法与光接收机灵敏度测试相似。

长期平均误码率的测试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测得累计的误码总数除以测量时间(秒),得长期平均误码率。

长期平均误码率是反映系统误码性能的最主要方面。

CCITT详尽的误码性能要求,还包括误码秒(ES)、严重误码秒(SES)和劣化分(DM)。

其含义分别为误码秒:含1个或1个以上的误码秒数;SES严重误码秒:误码率大于10-3的秒数,劣化分:误码率大于等于10-6的分钟数。

3.6 警报系统的测试
警报系统包括紧急警报和非紧急警报。

至少应具有下列告警。

(1)电源故障:主备用电源转换;
(2)误码率超过10-6;
(3)误码率超过10-3,并转换到备用系统;
(4)发送、接收端无光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