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优质 参赛 课件

合集下载

《皇帝的新装》微格教学教案课件

《皇帝的新装》微格教学教案课件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分别找出与老大臣和官员有关的4方面描写,同时在原文中点拨描写的作用)
老师:嗯,好的,XX同学来说说哈!
老师:嗯嗯,很好,都找出来了。同时概括得也很全面。同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大臣和官员两个人,虽然同样是皇帝派去看骗子做新装,但是故事里对两个人的描写笔墨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老师想请为同学根据刚刚我们整理出来的线索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的概括出来哈察看概括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皇帝对新装的痴迷骗子投诱饵皇帝上钩皇帝和内臣们去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小孩揭露新装真面目皇帝以及大臣们丑态毕露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做新装线索老师
《皇帝的新装》微格教学教案
制作人:惠州学院中文汉五彭翠环
老师:恩嗯,同学们!这几位同学读得好不好?那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哈
老师:好的,《皇帝的新装》这一篇童话故事我们用了2个课时完成了哈,照常规,老师布置一个课文作业,明天交!
老师:作业不难,就是大家给《皇帝的新装》写个续篇,不少于300字,可以自由发挥!
老师:同学们!下课!
学生回答:
做了!
没有做!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走动监督指导
(引导学生在一句话概括后用更简洁概括的字词来表达文意)
老师:好的,同学们,时间到哦,大家安静下来哈。嗯,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呢?不确定也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的。
老师:嗯,很好,这样下来,这篇故事的内容线索也就出来了哦。
老师:下面老师想请2为同学根据刚刚我们整理出来的线索,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的概括出来哈
和:hé和谐、合约、祥和、讲和
hè附和、唱和
huó和药、和稀泥、搅和(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
huò和泥、和面(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语文微格教学教案(再别康桥)诗歌作者:徐志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再别康桥》这首诗。

2. 分析并欣赏徐志摩的诗意风格和语言特点。

3.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4. 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作者对康桥的热爱与不舍。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3. 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对徐志摩的了解,回顾已学的他的其他作品。

2. 提问:谁能告诉我徐志摩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步骤二:诗歌阅读与理解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尝试理解诗歌的大意。

2. 提问: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步骤三:诗歌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2. 讲解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等元素。

步骤四:诗歌背诵与默写1. 让学生集体背诵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韵律。

2. 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歌中的片段。

三、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再别康桥》。

2. 写一篇短文,分析徐志摩的诗歌风格,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朗读、分析和背诵《再别康桥》,使学生对徐志摩的诗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康桥的热爱与不舍。

通过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认识到徐志摩诗歌的语言特点,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理解困难,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对这些字词的解释和引导。

五、课后拓展1. 让学生收集徐志摩的其他诗歌,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

2. 邀请文学爱好者或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徐志摩的诗歌艺术。

3.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徐志摩诗歌的魅力。

微格教学第二讲PPT精品文档22页

微格教学第二讲PPT精品文档22页

构成要素
导入结构
引起注意 激发立示 创联差 设系距
形成期待
导入类型
1、激发兴趣的新课导入
(1)巧设悬念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
续不断的活动 ” -------布鲁纳
(2)故事激趣(故事导入)
《春》导语设计
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 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 与他。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 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 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 施,纷纷慷慨解囊了。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他 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样的话……诗人赠送的话是: 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导入技能
基本概念
定义: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运用有效
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学 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建立知识间联系 的教学行为方式。(the skill of introductory procedures)
基本概念
功能: 1.提供必要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
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注意,使学生进入学 习的准备状态。 2.设置玩呢提情境和制造学习气氛,引起 学生关注,进入学习准备状态。 3.为学生学习新的学习内容做鼓动,使学 生产生学习期待。 4.通过对学生反应的强化,使学生产生进 一步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
(3)热门话题
利用时事热点和学生比较关注的热门话 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 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 参与的方法。
《蜀道难》导入实录(刘建松)
师: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断 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公元2019 年七月三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巨龙穿过 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 的贯通,让对中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他们的成见, 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 会大跌眼镜。Who?(生笑)

微格教学PPT课件

微格教学PPT课件
旋律。
3 通过不同种类切分音节奏型的学习,激发学 生的音乐感知力。
18
过新年
核心问题 问题链
选择打击乐器和恰当的节 奏为歌曲伴奏,感受音乐情 绪。 1.选择哪个乐器?
2.如何用乐器伴奏?
3.加入唢呐伴奏后音乐的 情绪有什么变化?
19
拉德斯基进行曲
核心问题
乐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问题链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音 乐表现要素的变化
1、发音准确、清晰,音量适中,张弛有度; 2、术语准确,语言精简,无科学性错误; 3、教态端庄、大方,有走动,具有亲和力; 4、示范科学、典型、流畅; 5、教学媒体使用恰当; 6、时间把握合适
5
评委的感受
• 教师基本技能:说、写、演(演唱或演奏) • 教学设计 问题(“什么是切分节奏”“准确的听辨连续
素的聆听与体验。 • ⑷、对音乐结构的感知。
• 中外音乐史的知识 • 音乐家的知识 • 管弦乐器与民族乐器的知识 • 中外民歌的知识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作品 • 音乐形象鲜明的作品(进行曲、舞曲、民歌等) • 风格多样的作品 • 民族音乐作品
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联系
乐曲的曲式结构
20
数学“园的面积”片断
海淀清华附小数学 张强
核心 如何将圆转化为学过的基本图形? 问题
1.圆的面积是什么?
问题 2.怎么将圆进行分割? (已经学习过的) 链 3.怎么将分割后的图形拼合?
4.拼合后图形与圆什么关系?
21
问题链设计——
问题一:小兔子的眼睛长在哪里? 问题二:观察马、牛、猫、虎的眼睛长在哪里,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三:动物眼睛的位置为什么不同? 问题四:生物体还有什么现象也符合你总结出来的规律?生物体 器官功能与结构有什么关系? 问题五: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也符合你总结出来的规律?

小学语文微格教学-导入技能ppt课件

小学语文微格教学-导入技能ppt课件




四,故事导入法 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始终是衡量教师教学艺 术水平的标准之一。而采取各种各样的故事导入新课,不 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 容有一个更深的理解。钱梦龙老师在讲知识短文《词义》 时,为了使抽象的“词义”知识能迅速地为学生所接受, 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了一个阿凡提理发的小故事。 【案例四】 阿凡提为了整治一个只理发不付钱的阿訇,先是给他 剃了个光头,然后在刮脸的时候,阿凡提问他:“你的眉 毛要不要?”阿訇说:“当然要!”阿凡提就把眉毛剃下 来给了他。那人虽气,但又不好怪阿凡提,因为他确实说 过“要眉毛”的。阿凡提接着又问:“你的胡子要不要?” 那人忙说:“不要!不要!”阿凡提又哗哗两刀把他漂亮 的大胡子给剃掉了,结果阿訇的头像个剥了皮的鸡蛋。听 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大笑起来,钱老师马上因势利导地 问学生:“阿凡提究竟玩了什么花样让那个阿訇上当的?” 案例评析:钱老师所讲的故事生动有趣,使同学们燃起了 学习的兴趣,同时领悟到阿凡提是运用“要”这个词的多 义性来捉弄阿訇的。于是,课堂教学自然引到对词义的理 解上了。这样的导入生动、巧妙。




【案例一】 师:同学们,我们在高一年级时学习了恩格斯写的《在马 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你们还记得它的内容么? 生:(同学们回忆,老师板书)那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1. 详细描述马克思逝世的情况,表达其深痛之情。 2. 回忆马克思的伟大功绩。 3. 表达作者深深的悼念之情。 师: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还是记得很清楚的。我们今天学 的这篇文章《巴尔扎克的葬词》也是一篇悼词,你们能不 能对比一下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呢? 案例评析: 这位教师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从文章的内容入手,以 学生熟悉的课文来对照新的课文,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 对新学习的课文有所了解,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便于 了解新课文。

微格教学教案(备课模板)

微格教学教案(备课模板)

(回放3分钟)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 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

年级:高二 科目:语文微格教学教案课题: 陈奂生上城(回放4分钟)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3分钟):以陈奂生向老婆算帐时,他老婆的惊讶导入,通过扮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使复述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从而不知不觉地揭示出本文的情节特点。

由于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显示了很强的互动性。

慨。

(回放10分钟)教师与学生点评(2分钟):通过让学生扮演陈奂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与陈奂生的老婆对话的方式进行提问设计,设计的问题富有层次感,使学生能自如地体验主人公的特殊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

“提问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培训提问技能。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1. 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

2. 学生进行提问技能训练。

3. 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价。

4. 教师评价、小结。

附:提问技能训练标准1. 提问确实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要学习的内容上。

2. 主问题能准确体现教学目标,关键问题能突出重点、难点和训练要点。

3. 提问框架合理,能体现教材结构。

4. 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了。

5. 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应答。

6. 对学生的应答分析准确,反应迅速,评价得当。

7. 提问的频率和时机适度、适时。

8. 提问态度亲切,表述清楚、明白,停顿合适。

初中语文微格教学详细教案

初中语文微格教学详细教案

初中语文微格教学详细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教材:《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题:《春》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理解。

2.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 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描绘和象征意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深入学习课文(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描绘。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微格教学说课课件

微格教学说课课件

(四)、博文分享,反思自我
向同学们展示一篇博文,博文中的做法是比较极端, 是和父母相处的误区,从而引导学生警觉起来,不要像文 章中写的那样,而要趁早感恩父母,关爱父母。
【设计意图】:通过反面教材来促使学生们警醒起来,学 会感恩。
(五)、情境假设,设身处地
假设同学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了,你 希望自己的孩子怎么对待自己; 请同学们写在小纸条上交给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 要为别人着想,在关心、帮助父母的同 时,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享受人生的 乐趣。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 己深深的爱和巨大的付出,反思自己在 生活中对父母的态度是否得当。 2、教学难点:让学生们能从生活中 注意与父母相处的细节,真正做到对父 母常怀感恩,并付诸于具体行动。
【设计意图】:第一个环节,通过观看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激发他们对父母 关爱的反思,并且广告中的小孩儿和同学的年纪相仿,他的做法对学生具有榜样 作用。
(二)、回忆生活,感悟亲情
1、教师展示亲子相处的图片;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教师小结:父母在生活中给与了我们无尽的关爱,我们应该常怀 一颗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体会父母对 自己的关爱,为后续的感恩的环节做铺垫。
(三)、课堂问答,发现不足
1、教师询问学生几个关于父母的生活中的细节问题,了 解学生对自己父母各方面的关注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对朝夕 相处的爸爸妈妈在很多方面都不是特别的关注和了解, 这和爸爸妈妈对我么办无微不至的关爱形成了心理上的 反衬,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反思。
---主题班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年级:六年级科目:语文课题:《莫泊桑拜师》主讲人何璐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的开始是教师对一节课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始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分析等活动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任何一项活动,开始都是很重要的。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实际教学,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坚持下去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好的老师总是可以在一开始给学生学习的激情。

本节课我的训练技能即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技能。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

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

从福楼拜的三次谈话中,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目的、讲方法;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情境中去细心观察体会,发现其不同特点,并把它写下来。

莫泊桑正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才写出了
许多世界名著,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用这样的方法去写作。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弄明白莫泊桑是怎样下功夫?使功夫练到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