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合集下载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经营管理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经营管理

桂西铝城职业安全健康咨询培训中心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经营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70号国际公约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桂西铝城职业安全健康咨询培训中心


桂西铝城职业安全健康咨询培训中心
第二节
乙类: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71)
⑴闪点≥28℃至<60℃的液体。松节油闪点35℃、异丁醇闪点28℃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如:氨气、液氨等 ⑶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如:重铬酸钠、铬酸钾



⑷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如:硫磺、工业萘
桂西铝城职业安全健康咨询培训中心
第二节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甲类: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71)

⑴闪点<28℃的液体。如:丙酮闪点-20 ℃、乙醇闪点12 ℃。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 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如:爆炸下限<10%的气 体丁烷爆炸下限是1.9%、甲烷爆炸下限是5.0%、;固体物质碳 化钙(电石)遇到水发生反应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乙炔(电 石气),乙炔的爆炸极限是2.8-81%。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审批制度
⑴建筑物:(73)

GB 15603-1995《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中对储存场所要求是:储 存危险化学品建筑物不得有地下室或其它地下建筑,其耐火等级、层 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和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符合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GB 18265-2000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明确仓 储建筑结构的要求是:

危化品分类

危化品分类

常见的为: 汽油,乙醛,丙酮,二硫化 碳,溶剂油,苯,甲醇,乙 醇8~< 23℃],纤维素漆,聚氨酯漆 稀释剂,红丹油性防锈漆, 鞋用光亮剂,印刷油墨,煤 油,松节油,塑料油墨. . .
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
•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 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 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 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 志
第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气体
常见为: 常见为: 氢[压缩的],氢[液化的], 乙炔[溶于介质的],石油 气[液化的]
不燃气体
常见为: 常见为: 氧[液化的],氮[液化的], 氩[液化的],空气[压缩 的],二氧化碳[压缩的],
易燃液体
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第3项 有毒气体 该类气体有毒,毒性指标与第6类毒性指标相同。对人畜有强 烈的毒害、窒息、灼伤、刺激作用。其中有些还具有易燃、 氧化、腐蚀等性质。 所有压缩气体都有危害性, 所有压缩气体都有危害性,因为它们是在高压之下 有些气体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 ,有些气体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 在受热、撞击等情况下, 在受热、撞击等情况下,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事 故。
氧化剂
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 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 基的有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 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 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 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常见有: 过氧化氢,高氯酸钙,氯酸钠,次 氯酸钡,高锰酸钾,硝酸钠,硝酸 银,重铬酸钠,
有机过氧化物
分类
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
国际通用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

化学危险物品可分为8大类

化学危险物品可分为8大类

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和《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化学危险物品可分为8大类:1.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如火药(主要成分KNO3)、叠氮钠、雷汞、黑索金、三硝基甲苯等。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列2种情况之一者:2.1临界温度低于50℃时,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2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这类化学品主要有:易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炔、丙烯、丁二烯等。

不燃气体:如氮、氧、氦、氖、氩、二氧化碳等。

有毒气体:如氯气、光气、二氧化硫、氰化物、氟化氰、硫化氢等。

3.易燃液体:指在常温下,以液态形式存在,极易挥发和燃烧,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

其中包括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

如甲醇、乙醇、丙酮、汽油、苯、甲苯、二甲苯、乙醚等。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4.1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如红磷、三硫化磷、五硫化磷、二硝基苯、硝化棉、闪光粉(镁粉与氯酸钾的混合物)、铝粉、镁粉、硫磺等。

4.2自燃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应反,并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如黄磷、硝化纤维素、赛璐珞、硝化甘油等。

4.3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危险品类别知识

危险品类别知识

危险品类别知识1类爆炸品EXPLOSIVE2.1类易燃气体FLAMMABLE GAS2.2类不燃气体NON-FLAMMABLE2.3类有毒气体TOXIC GAS3类易燃液体FLAMMABLE LIQUID4.1类易燃固体FLAMMABLE SOLID4.2类自燃物品SPONTANEOUSLY COMBUSTIBLE4.3类遇湿易燃物品DANGEROUS WHEN WET5.1类氧化物OXIDIZING AGENT5.2类有机过氧化物ORGANIC PEROXIDE6.1类有毒物质TOXIC6.2类感染性物质TOXIC7类放射性物品RADIOACTIVE MATERIAL8类腐蚀品CORROSIVE9类杂类MISCELLANEOUS DANGEROUS GOODS危险化学品及类别划分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曝晒、遇水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

2.化学品危险性的类别《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危险化学品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八大类。

1.爆炸品 爆炸品是指在受热、撞击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的物品;还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以及仅产生热、光、音响、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讲义.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讲义.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讲义第01讲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绪论不穿凉鞋、高跟鞋、拖鞋、裙子、短裤。

扎起头发,不佩戴长的下垂的饰品。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信息卡):关于危险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8部分→16部分MSDS:①化学品及企业标识②成分组成信息③危险性概述④急救措施⑤消防措施⑥泄漏应急处理⑦操作处置与储存⑧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⑨理化特性⑩稳定性与反应性⑪毒理学资料⑫生态学资料⑬废弃处置⑭运输信息⑮法规信息⑯其他信息第02讲公共实验室安全和不良实验习惯通风橱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检查电源、给排水、气体等各种开关和管路是否正常;②打开照明设备,检查视光源及柜体内部是否正常;打开抽风机,听运转是否正常(在低端悬挂A4纸,正常工作→吸进);③检查流量显示器;④挡风玻璃在规定高度下使用(有效运行、防护屏障);⑤使用时每2h进行10min的补风,超过5h开窗,避免室内出现负压;⑥不把设备和药品放在靠近通风橱后面隔板的齿缝开度处和前边缘处;⑦工作时不突然移动挡风玻璃,要缓慢、轻移操作;⑧保持罩框清洁,不在窗框、罩框上放物品;⑨头禁止伸入,禁止橱内存放或实验易燃易爆物品,禁止排插和电线放入,禁止存放大量试剂,有喷溅则切断电源;⑩禁做国家禁止排放的有机物质和高氯化合物混合实验(当心氯酸);⑪关机前,抽风机应持续运转几分钟,排除废气;用后擦干净柜内外,关闭开关和挡风玻璃。

干燥箱使用注意事项:①外壳接地;②连续工作时间不能过长;③不能用无防爆能力的干燥箱烘易燃易爆品;④隔板物质不能过于拥挤或过重;⑤物品过湿时开大排气窗和鼓风;⑥物品不能放在下方散热板上;⑦玻璃仪器温度降低才能取出;⑧使用中不能常开关门(保持温度)。

第03讲化学实验室个人安全防护隐形眼镜不可在实验时戴。

近视眼镜不可替代防护眼镜。

口罩:①不挥发的颗粒物,且不含有毒有害气体和蒸汽:防尘口罩(普通防尘口罩——防护较大颗粒灰尘;超细纤维材料的防尘口罩——防护较大颗粒灰尘和各种有毒有害气溶胶);②较低浓度有害蒸汽、气体以及有害气溶胶(甲醇、石油醚、丙酮):防毒口罩;③较高浓度有害蒸汽、气体(三氯甲烷):防毒面具(也可保护眼睛和面部皮肤)。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 代替GB 13690 一1992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关GHS 的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公示。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公示。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场所和消费品的标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 T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 2057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爆炸物GB 20577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气体GB 20578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气溶胶GB 20579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气体GB 20580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压力下气体GB 20581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液体GB 2058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固体GB 20583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反应物质GB 20584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热物质GB 20585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燃液体GB 2058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燃固体GB 20587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GB 20588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金属腐蚀物GB 20589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液体GB 2059 。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固体GB 20591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有机过氧化物GB 2059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GB 20593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皮肤腐蚀/刺激GB 205 , 4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GB 20595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呼吸或皮肤过敏GB 2059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生殖细胞突变性GB 20597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致癌性GB 20598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生殖毒性GB 20599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GB 20601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GB 2060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对水环境的危害GB / T 22272 ? GB / T 22278 良好实验室规范(GLP )系列标准150 11683 : 1997 包装触觉危险警告要求国际化学品安全方案/环境卫生标准第225 号文件“评估接触化学品引起的生殖健康风险所用的原则”GB 13690se2009术语和定义GHS 转化的系列国家标准(GB 20576 一GB 2Q599 、GB 20601 、GB 20602 )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第一章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第l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第二节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黑索金(环三次甲基三硝胺)、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等烈性**,无烟**、硝化棉等**,黑**及其制品,爆破用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等火工品均属此项。

②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带有**或抛射药的火箭、火箭弹头,装有**的炸弹、弹丸、穿甲弹,非水活化的带有或不带有爆炸管、抛射药或发射药的照明弹、燃烧弹、催泪弹、毒气弹,以及摄影闪光弹、照明弹、不带雷管的民用**、民用火箭等,均属此项。

③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速燃导火索,点火管,点火引信,油井药包,礼花弹等,均属此项。

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

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

4.2 不同因素和地区的安全标志 P 17 4.3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志 P 18-19 5 化学品危险性分类的一般程序 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进行。 P 20 图2-4 6 化学品危险性先后顺序的确定方法 应用P 22 表2-1;查资料;实验;再先看其包装; 其后看以下优先条件:
1. 第一类物质 第二类气体 3. 4.1项自发反应物和有关物质及退敏爆炸品 4. 4.2项发火物质 5. 具有Ⅰ类包装吸入毒性的6.1项物质[例外情 况:凡符合第8类标准,在Ⅰ类包装范围内有吸 入粉尘烟雾毒性(Lc50)但仅在Ⅲ类包装范围内 或达不到,通过口或皮肤接触才 有毒的物质,应 定为8类]
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
1 目的:依据标准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别和项别,鉴定 其是否危险化学品。 2 国外分类情况 加拿大 6类 欧共体 15类 日本 6类 美国环保局 4类 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 9类
3 我国化学品危险性的鉴别与分类 3.1 依据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3690-92)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86) 共分8类,21项
⑶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 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 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钾、钠。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本品具有强氧化性、易 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可分以下两项: ⑴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 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 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 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振动、摩擦 较敏感。 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共分2个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标志及危险特性,还对1074种常用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规定了危险性类别、危险标志及危险特性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

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

2 引用标准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3 分类3.1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3.1.1 第1类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3.1.2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a. 临界温度低于50℃。

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b. 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1.3 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3.1.4 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3.1.5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

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3.1.6 第6类有毒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 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汽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3.1.7 第7类放射性物品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 Bq/kg的物品。

3.1.3 第8类腐蚀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的固体或液体。

3.2 对于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根据它们的主要危险特性进行分类,见附录A(补充件)。

在附录A中,对1074种常用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和分项。

对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给出了它们的品名、别名、英文名、分子式(或结构式)、主要危险性类别、次要危险性类别、危险特性及危险标志。

对于未列入分类明细表中的危险化学品,可以参照已列出的化学性质相似,危险性相似的物品进行分类。

4 标志4.1 标志的种类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见附录B(补充件)。

4.2 标志的图形主标志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4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付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4.3 标志的尺寸、颜色及印刷按GB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4.4 标志的使用4.4.1 标志的使用原则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付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它的危险性类别。

4.4.2 标志的使用方法按GB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5 危险特性根据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的危险,综合归纳为以下多种基本危险特性。

对每种危险化学品应选用适当的基本危险特性来表示它们易发生的危险。

5.1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2 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3 与铜、汞、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4 与还原剂及硫、磷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5 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5.6 本品蒸汽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7 遇强氧化剂会引起燃烧爆炸。

5.8 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危险。

5.9 与氧化剂会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5.10 与氧化剂会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

5.11 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

5.12 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

5.13 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5.14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

5.15 遇高温剧烈分解,会引起爆炸。

5.16 遇高热分解。

5.17 受热时分解。

5.18 受热、光照会引起燃烧爆炸。

5.19 受热、遇酸分解,放出氧气,有燃烧爆炸危险。

5.20 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5.21 暴热、遇冷有引起爆炸危险。

5.22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5.23 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

5.24 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

5.25 受热、遇潮气分解,放出氧、有燃烧爆炸危险。

5.26 遇潮气、酸类会分解,放出氧气,助燃。

5.27 遇水会分解。

5.28 遇水爆溅。

5.29 遇酸会引起燃烧。

5.30 遇酸发生剧烈反应。

5.31 遇酸发生分解反应。

5.32 遇酸或稀酸会引起燃烧爆炸。

5.33 遇硫酸会引起燃烧爆炸。

5.34 与发烟硫酸、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

5.35 与硝酸发生剧烈反应或立即燃烧。

5.36 与盐酸发生剧烈发生,有燃烧爆炸危险。

5.37 遇碱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5.38 遇碱发生反应。

5.39 与氢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

5.40 与还原剂能发生反应。

5.41 与还原剂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5.42 与还原剂接触有燃烧爆炸危险。

5.43 遇卤素会引起燃烧爆炸。

5.44 遇卤素会引起燃烧。

5.45 是胺类化合物会引起燃烧爆炸。

5.46 遇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

5.47 遇金属粉末增加危险性或有燃烧爆炸危险。

5.48 见光、受热或久贮易聚合,有燃烧爆炸危险。

5.49 遇油脂会引起燃烧爆炸。

5.50 遇双氧水会引起燃烧爆炸。

5.51 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5.52 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燃烧。

5.53 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爆炸。

5.54 遇乙醇、乙醚会引起爆炸。

5.55 遇硫、磷会引起爆炸。

5.56 遇甘油会引起燃烧或强烈燃烧。

5.57 撞击、摩擦、振动有燃烧爆炸危险。

5.58 在干燥状态下会引起燃烧爆炸。

5.59 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燃烧爆炸。

5.60 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5.61 遇金属钠及钾有爆炸危险。

5.62 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爆炸。

5.63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5.64 遇微量氧易引起燃烧爆炸。

5.65 与多数氧化物发生强烈反应,易引起燃烧。

5.66 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5.67 接触空气能自燃或干燥品久储变质后能自燃。

5.68 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

5.69 接触遇水燃烧物品有燃烧危险。

5.70 与硫、磷等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燃烧爆炸危险。

5.71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5.72 受高热或燃烧发生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5.73 受热分解放出腐蚀性气体。

5.74 爱热升华,产生剧毒气体。

5.75 受热后容器内压力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

5.76 遇明火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

5.77 遇明火、高温时,产生剧毒气体。

5.78 接触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气体。

5.79 接触酸或酸雾产生剧毒气体。

5.80 接触酸或酸雾产生剧毒、易燃气体。

5.81 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气体,甚至爆炸。

5.82 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气体。

5.83 遇发烟硫酸分解,放出剧毒气体,在碱和乙醇中加速分解。

5.84 与水和水蒸汽发生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5.85 遇水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时会引起爆炸。

5.86 受热、遇水及水蒸汽能生成有毒,易燃气体。

5.87 遇水或水蒸汽会产生剧毒、易燃气体。

5.88 遇水、潮湿空气,酸放出能自燃的剧毒气体。

5.89 遇水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5.90 与还原剂发生激烈反应,放出有毒气体。

5.91 遇氰化物会产生剧毒气体。

5.92 见光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5.93 遇乙醇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5.94 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烧伤危险。

5.95 对眼、沾膜或皮肤有强烈刺激性,会造成严重烧伤。

5.96 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造成灼伤。

5.97 触及皮肤易经皮肤吸收或误食,吸入蒸气、粉尘会引起中毒。

5.98 有强腐蚀性。

5.99 有腐蚀性。

5.100 可燃,有腐蚀性。

5.101 有催泪性。

5.102 有麻醉性或蒸汽有麻醉性。

5.103 有毒、有窒息性。

5.104 有刺激性气味。

5.105 剧毒。

5.106 剧毒,可燃。

5.107 有毒,不燃烧。

5.108 有毒,遇明火能燃烧。

5.109 有毒,易燃。

5.110 有毒或蒸汽有毒。

5.111 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5.112 有吸湿性或易潮解。

5.113 极易挥发,露置空气中立即冒白烟,有燃烧爆炸危险。

5.114 助燃。

5.115 有强氧化性。

5.116 有氧化性。

5.117 有强还原性。

5.118 有放射性。

5.119 易产生或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5.120 与氢氧化铵发生强烈反应,有燃烧危险。

5.121 水解后产生腐蚀性产物。

5.122 接触空气、氧气、水发生剧烈反应,能引起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气体。

5.123 遇氨、硫化氢、卤素、磷、强碱、遇水燃烧物品等有燃烧爆炸危险。

5.124 遇过氯酸、氯气、氧气、臭氧等易发生燃烧爆炸危险。

5.125 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合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

5.126 碾磨、摩擦或有静电火花时,能自燃。

5.127 与空气、氧、溴强烈反应,会引起爆炸。

5.128 遇碘、乙炔、四氯化碳易发生爆炸。

5.129 遇二氧化碳、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甲烷等会引起爆炸。

5.130 与氯气、氧、硫黄、盐酸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