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文风提升主流媒体话语权
提升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提升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作者:董毅李伟强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09期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何不断开拓创新,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是对主流媒体的重要考验,也是主流媒体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又重大的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体现主流上下功夫,在打造权威性上做文章,在提升公信力上求突破。
一、在体现主流上下功夫在社会舆论引导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主流媒体应该主动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及时传播新时代的最强音,彰显时代主流的价值观。
(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主流媒体肩负着传达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意志,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职责。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导向是第一位的。
导向正确天地广阔;导向错误,一错百错;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很大损失。
因此,主流媒体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持党性原则,自觉维护团结稳定的工作大局,切实做到引导而不误导,帮忙而不增乱,疏导而不“添堵”,“救火”而不“浇油”。
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争取最大多数受众的认同、信任,努力拓展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坚持正确导向,占据主动,体现主导。
(二)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主流媒体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拓展沟通渠道,研究、把握和运用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利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使所发出的社会主流舆论通过新的方式向社会各个层面扩散,从而把分散的舆论聚合起来,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舆论工作面临的环境、任务、对象等与过去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对正确引导舆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讲究艺术,不掌握策略,不改进方法,正确引导舆论只能是一句空话。
要从价值观念、表现形式、受众心理、传播技巧等规律层面,思考新闻宣传效果,丰富传播手段,提高引导能力。
用评论强化区域主流媒体话语权

用评论强化区域主流媒体话语权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的主流媒体话语权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影响着舆论的走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评论来强化区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评论在强化区域主流媒体话语权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评论是对新闻事件、话题、观点等的反馈和评价,是广大民众对媒体报道的一种直接参与和互动。
通过评论,民众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从而影响着舆论的走向。
这种直接参与和互动的方式使得评论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可以对区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产生一定的影响。
评论可以促进区域主流媒体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在过去,媒体是权威的代表,民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的信息和观点。
但是随着评论的出现,民众有了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可以直接与媒体进行互动和沟通。
媒体可以通过评论了解民众的反馈和诉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报道和观点,从而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加强与民众的联系和信任,提高自己的话语权。
评论还可以帮助区域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
每篇新闻报道都会引发广泛的评论,而这些评论往往会涉及到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客观性、立场等问题。
通过评论,民众可以监督媒体的报道是否客观、真实,可以让媒体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报道的质量和准确度。
媒体也可以通过评论了解民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及时调整自己的舆论引导策略,更好地掌握舆论的脉搏,增强自己的话语权。
虽然评论对强化区域主流媒体话语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评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值得关注。
在互联网上,有些评论可能是虚假信息或者恶意攻击,会误导公众的判断。
而媒体在处理评论时,也要注意区分不同评论的真伪,对恶意攻击和谣言要及时加以处理和澄清,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评论过多也可能会对媒体的管理和运营造成一定的困扰。
在互联网上,评论数量巨大,管理难度较大。
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如何提高主流媒体引导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如何提高主流媒体引导力发布时间:2021-08-12T16:40:59.89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0期作者:和茜[导读]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和茜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日报社摘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各级主流媒体纷纷设立了采编管理的“中央厨房”,建立了全媒体传播格局,但主流媒体的新闻产品内容依旧存在创新力不够、迭代慢等缺点,从而导致舆论引导力不足。
本文从媒体融合时代可从主动发声,积极应对各种复杂舆情;转文风、改作风,讲好主流故事;与新媒体一起形成引导合力,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主流媒体提高引导力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主流媒体;引导力;路径探索现阶段,媒体间的融合已经上升为我国的重大战略之一,主流媒体也开始结合新媒体的趋势,制定出新的策略,实现对新媒体科学的引导,让主流媒体在新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引导力充分的体现【1】。
然而由于技术和理念尚未完备,主流媒体产品还是存在着诸多不足,内容上的陈旧,产品换代的速度缓慢以及受众粘性较差等因素,再加上新媒体的冲击,使得主流媒体无法达到预期所设想的引导力。
一、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危机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扩音器。
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受众可以从别的渠道获得,同时,每个受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辐射源,传播信息、发表意见、表达观点,这样受众无形中就会绕开主流媒体,不和主流媒体发生关系。
在这种情形下,导致了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引导力难上加难。
随着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传播生态和受众阅读新闻、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主流媒体以往相对于市场化媒体、新媒体的优势已不明显,在有些方面甚至落后了,再加上主流媒体传播的新闻中大多语言严肃,关于新闻生活化的报道极少,使得受众无法产生兴趣,甚至是些许排斥,为此受众不一定非得订阅主流媒体获取新闻或信息。
从新闻报道语言的变化看主流媒体文风的改进

从新闻报道语言的变化看主流媒体文风的改进作者:李婷婷来源:《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04期【摘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亮相以来,不念讲话稿、不说官话套话,在文风方面率先垂范,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清新文风正在成为中国新闻界的新风尚。
改进文风,既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关乎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
本文主要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为例,从新闻报道语言的角度谈主流媒体文风的变化与改进。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语言;新闻文风;改进文风中央关于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亲民而务实,其中,“改进新闻报道”是一项重要内容。
而中宣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更是再次强调了改进文风的重要性,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文风、党风、政风本为一体,且与国家道德精神互相关联。
所以,新闻界必须在改文风上务求实效,改进表达方式,增强表现能力,使新闻报道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
列宁说过,好的语言“能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出相当复杂的本质”。
改进文风也对新闻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为代表的中央级媒体和各地方媒体在新闻语言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改进,切实推进了改进文风工作的开展。
一、从传播特征来看,新闻语言更有亲和力、感染力、传播力语言是思维的依托,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不同的思想体系必然形成不同的“话语体系”。
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话语体系,这是具有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
改进文风,不是要改变甚至抛弃这种话语体系,而是要改进它的表达方式,增强它的表现能力。
在新闻学领域,新闻语言是指新闻媒介在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或是近期发生的事实时所使用的语言文字。
而在传播学领域,新闻语言是新闻传播媒介与广泛、隐匿、分散的受众间“对话”的桥梁。
[1]对于报刊文章,毛泽东同志认为题材应活泼多样,文风更宜通俗亲切,才会引人入胜。
报上的文章不仅宜“短些,短些,再短些”,而且宜“软些,软些,再软些”,文章“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看,可以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
如何改进新闻文风

如何改进新闻文风作者:陈群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12期【摘要】改文风的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传媒理念和思想作风的转变,是新闻工作者对自身位置的重新打量。
改文风不是仅仅改文字,重在改话语霸权为话语平权,改宣传语态为传播语态,改官话套话为群众说话。
【关键词】新闻文风改进当前,新闻战线正在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能不能切实改进新闻文风,是衡量“走基层”、“转作风”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指标。
新闻文风是指新闻作品体现出来的风格、格调和风尚。
它不仅包括媒体报道的内容,即媒体“说什么”,还包括媒体“怎么说”,即媒体的叙述语态。
因此,新闻文风绝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还涉及到新闻工作者对于传媒和受众的关系、传媒的社会职能等方面的认识与把握,是新闻工作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和工作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综合体现。
改文风的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传媒理念和思想作风的转变,是新闻工作者对自身位置的重新打量。
早在延安整风期间,新闻文风就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来,并得到广泛的承认和应用。
新中国成立后,延安整风中确立的优良新闻文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扬,但后来也出现了夸张、假大空、戴大帽子等严重问题。
改革开放后,这些问题虽得到很好的纠正,但不尊重新闻规律,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的报道在时下媒体上仍然经常可见。
因此,改进文风事关党的新闻事业的宗旨和性质,事关传播力和舆论引导水平。
改“话语霸权”为“话语平权”媒体“说什么”也即媒体“话语权”。
媒体“话语权”应该与群众的“话语权”属于同一范畴,并由群众“话语权”推导而至。
在我国,正是由于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新闻媒体才能够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等“话语权”。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媒体常将自己的“话语权”同群众的“话语权”隔离开来,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凌驾于群众的“话语权”之上,自我定位为一种权力主体而非权利主体,尽量往公权机关的权力上靠。
创新文风文本 唱响主流好声音

用, 如其语 言的通俗 化、 大众化 , 诙谐 中兼有趣 味性。
~
人, 记 者必须心里 先“ 扎根 ” , 即要心中有人 , 亲 身去 接
触、 体验 , 通 过深入 采访 、 语言 白描等 方式 , 使新 闻报 道 有血 有 肉。奉化 日报去年 4月 1 4日在第 2版刊 发
旦被纸质媒体所借鉴后 , 更有利于推进纸质媒体 的
王” 、 推 进媒体融合 、 提升 自身公信 力和 品牌塑造力十 分重 要。我们 从加 强 民生 深度 、 报道 立体多 元化、 平 民化视 角入 手 , 不断创 新文风 , 将 报道视 角对准群 众
生活 中的普通细节 , 更加贴近百姓 的实际 生活 。 深入 挖掘 细节 , 以真 情实感打 动人 , 是 党报 以内 容取胜 的一 个法宝 。如何让 自己的作品做 到 以情 动
一
、
创新文风深入采访 , 让主流媒体更有人情昧
良好 的新闻文风对党报等 主流 媒体做强 “ 内容为
=、 创新话语方式 , 让新闻文本鲜活多样
不 断刨新话语 方式 , 对纸 质媒体做 大做 强“ 内容 为王 ” 不 可或缺 。面对挑 战 , 党报等主流 媒体要顺 势 而 为, 积极 适应移 动互联 网传 播 的社 交化、 可视化和 互动化 的趋势 , 不断创新话语 方式 , 尤其要学 习、 运 用 新媒体 的话 语方式。 新兴媒体 的长 处、 优势可 以为我们纸质媒体所采
'
言 来丰富党报的话语修辞 , 让主流媒体的报道更富感 染力。从人 民日报用“ 给力” 标题到“ 元芳 , 你怎么看 ” ,
给 力、 高大上 、 萌等词语 已屡见于 各级党报 , 生动、 鲜活 的网络语言正 为党报的话语修辞带来新的源泉。
媒体媒体革命的开始如何在数字时代掌握话语权

媒体媒体革命的开始如何在数字时代掌握话语权在数字时代,媒体媒体革命的开始如何在数字时代掌握话语权数字时代的到来,给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新的媒体形态和技术工具的引入,使得信息更加快速流动和传播,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如何在数字时代掌握话语权成为了媒体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整合新媒体资源数字时代的媒体发展离不开新媒体的应用。
媒体机构应该积极整合新媒体资源,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
这意味着不仅要在传统媒体上提供全面的报道和解读,还要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挖掘和互动传播。
比如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掌握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通过整合新媒体资源,媒体机构可以增加话语权的掌控力,并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二、提高内容质量和深度在数字时代,信息量剧增,但用户对于真实、准确、高质量的内容要求也越来越高。
媒体机构应该注重提高内容质量和深度,打磨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加强新闻采编能力,提升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同时,注重内容的深度挖掘和解读,给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提供高质量内容,媒体机构可以赢得用户的信任,进而提高话语权的影响力。
三、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在数字时代,信息交流与合作变得更为便利。
媒体机构可以通过与其他机构、平台进行合作,扩大话语权的影响范围。
合作伙伴可以是其他媒体机构、科研机构、智库等,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研究和推广,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例如,媒体机构可以与大数据公司合作,利用数据分析来了解用户需求和趋势,更好地制定传播策略。
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媒体机构在数字时代更好地掌握话语权。
四、加强用户参与数字时代的特点是用户参与度越来越高。
媒体机构应该积极引导用户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可以通过设置评论区、开展互动话题、举办线下活动等方式,让用户参与新闻报道和话题讨论。
这不仅可以增加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还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和建议来指导媒体报道。
改文风的正确方法

改文风的正确方法在写作过程中,改变文风是一种常见的需求。
有时,我们可能需要调整我们的语言、句式和措辞,以适应不同的读者群体、表达不同的情感或传达不同的主题。
然而,改变文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需要我们对不同的文风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熟练地运用。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改变文风的正确方法,帮助您在写作中更加自如地实现文风的转变。
首先,了解不同的文风是改变文风的基础。
文风可以根据目的、读者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比如,写一篇学术论文需要使用正式、客观、严谨的语言;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可以用更加亲近、轻松、自然的语言;在写一篇幽默的短篇小说时,可以运用夸张、幽默、生动的语言。
通过了解不同文体和读者的需求,我们能够更准确地选择适合的文风。
其次,练习不同的文风是提高改变文风能力的关键。
写作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得到提高。
当我们想要改变文风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体或作品进行模仿和练习。
比如,如果我们想在写一篇形容自然景色的文章时运用浪漫主义的文风,我们可以先阅读一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尝试模仿其中的语言、句式和意象。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将能够更加熟悉和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文风。
另外,注意上下文和目的也是改变文风的重要因素。
在写作中,上下文和目的往往决定了我们选择何种文风。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景和目标来调整我们的语言和句子结构。
比如,在写一篇商务报告时,我们可以使用更正式、专业的语言和句式,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思想。
而在写一篇亲密的信件或私人博客时,我们可以使用更亲切、轻松的语言和句式,以打破距离感,更好地与读者交流。
此外,注意平衡是改变文风的关键。
在改变文风时,我们应该注意平衡不同的要素,以免过于突兀或不自然。
我们应该把握好语言、句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确保它们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冲突。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转折词、过渡句等手段来使文章流畅地过渡,使改变文风的过程更加自然和流畅。
最后,反复修改和细化是改变文风的必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