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7面瘫执业医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学面瘫ppt

针灸学面瘫ppt
合谷穴
பைடு நூலகம்
曲池穴
手三里穴
位于肘部,具有疏风散热、调和气血的作用,对面瘫引起的发热、头痛有缓解作用。
位于前臂,具有通络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对面瘫引起的上肢麻木、疼痛有缓解作用。
03
手部穴位
02
01
位于小腿外侧,具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的作用,对面瘫引起的下肢不遂、肌肉疼痛有缓解作用。
阳陵泉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具有健脾和胃、调经活血的作用,对面瘫引起的食欲不振、月经不调有缓解作用。
面瘫患者的生活护理
饮食护理
面瘫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闭合不全的症状,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眼部感染和干燥。
眼部护理
面瘫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在进食后应及时漱口,避免食物残渣留在口腔中。
口腔护理
面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要点三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向患者介绍面瘫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使其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信心。
针灸治疗的原则
整体观念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发病部位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因人而异
结合中医辨证理论,针对不同的病因、症状和体征,选用不同的穴位和针刺方法。
辨证施治
针灸治疗的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和气血,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
针刺治疗
灸法治疗
电针治疗
拔罐治疗
通过燃烧艾叶等中药材,产生热力刺激皮肤和穴位,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通过电刺激加强穴位针刺的效果,增强治疗作用。
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促进炎症消退和面瘫恢复。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前应明确诊断,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面瘫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面瘫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硬、麻木、疼痛等。
风热型面瘫
中医认为,风热型面瘫是由于风邪 和热邪共同作用所致。这种类型的 面瘫通常表现为面部肌肉松弛、无 力、流口水等。
气血瘀阻型面瘫
中医认为,气血瘀阻型面瘫是由于 气滞血瘀所致。这种类型的面瘫通 常表现为面部肌肉疼痛、麻木、僵 硬等。
03
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具有疏风散邪、 解表通络、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进 行内服,如牵正散、小活络丹等。
护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
饭后及时漱口,避免食物残渣 滞留,以免引发感染。
眼部护理
经常清洁眼部,避免长时间看 电视、电脑等,减少眼部疲劳

刺激性食物。
预防面瘫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 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加强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 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手法按摩
通过按摩面部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的手法有揉 法、捏法、推法等。
拔罐疗法
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于患处,以舒筋活血、祛风散寒。常用的穴位有太阳 、阳白等。
04
面瘫的日常护理和预防
日常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面部温暖
避免冷风、冷水等刺激,冬季 外出时可以戴口罩、围巾等防
THANKS

注意保暖
避免面部受到寒冷刺激 ,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
要注意保暖。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过度焦虑、紧张等不良
情绪的影响。
05
案例分析和结论
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李某,男性,35岁,因左侧面部肌肉瘫痪就诊。经过中 医针灸和中药治疗,一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半年后基本恢 复正常。

面瘫中医针灸治疗PPT课件

面瘫中医针灸治疗PPT课件
3
诊断标准
• (1).发病期常有受凉、吹风史或咽痛上感 史。
• (2).起病急,数小时或一天内面部瘫痪 的症状全部显现。
• (3).临床表现常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口眼歪斜,目闭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 平坦,口角流涎,面部被牵歪向健侧为主 要特征。有时伴有病前侧前2/3舌部味觉减 失,听觉过敏。病侧乳突部疼痛等症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面瘫中医针灸治疗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面瘫简介
• 面瘫,西医称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激发因素 可能为受风吹或着凉,起病较急。面瘫, 中医又称“口癖”“吊线车”“歪嘴 风”“口眼歪斜”。中医认为,面瘫的发 生多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络脉 空虚,风邪夹寒,或夹热,夹暑湿等邪乘 虚入中面部阳明、少阳等脉络,致使营卫 不和,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致。
• 选穴:阳白(患侧)、四白(患侧)、地 仓(患侧)、下关(患侧)、足三里、太 冲、血海、合谷。
13
其它配法
• 电疗:取地仓与頬车、阳白与瞳子髎。通电 10~15min,用断续波,通电量以患者舒适为度, 面部肌肉微微跳动为宜。适用于病程已有2周以上 的治疗。
• 刺血拔罐:用皮肤针轻轻叩刺地仓、口禾髎、夹 承浆、頬车、下关、阳白、太阳、翳风。配用小 口径火罐拔吸5~10min。隔日一次。适用于难治 性“面瘫”和面部有“倒错现象”。
• 风痰互结,流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阳 明络脉壅滞不利而致口眼歪斜,眼睑闭合 不全,口角流涎。常伴有颜面麻木作胀, 头重如裹,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 腻或滑,脉弦或滑。
• 选穴:阳白(患侧)、四白(患侧)、地 仓(患侧)、下关(患侧)、足三里、阴 陵泉、风池。

面瘫pptppt课件

面瘫pptppt课件
病程延久,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 现象。
为什么歪向患侧?
患侧肌肉萎缩
鉴别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
上半部(核上部) 接受双侧皮
质延髓束纤维支 配。
下半部(核下部) 接受对侧
交叉过来的皮质延 髓束纤维支配。
核上性损伤-中 枢性面瘫
核上性 口角歪斜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
核下性损伤周围性面瘫

2.蔡圣朝采用分期论治面瘫法。急性期(发病一周 内),远距离取穴和健侧取穴针刺为主并温和灸患 侧翳风穴。远距离以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双侧 风池为主,近部取健侧下关、地仓为主穴。温和灸 多在针刺后进行,用固定式熏灸器灸翳风穴约0.51小时,每天治疗1次。恢复期(2周至2个月)多用 透刺。患侧太阳透下关,颊车透地仓,口角偏斜重 加人中、承浆,额纹消失重和眼脸闭合不全加用阳 白透鱼腰、印堂。以上均用28号2.5-3寸毫针。远距 离取健侧合谷、双侧风池,每天1次,每次约0.5h, 间隔10min运针1次,平补平泻,针后熏灸同上。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 发生口眼喎斜,亦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概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 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 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亦有因 病毒感染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
至于脑中风引起的中枢性面瘫与本病病 理虽然不同,但可参照本病治法进行治疗。
1、以阳明经为主 2、局部选穴+远端选穴
SUCCESS
THANK YOU
2019/5/27
阳白
颧髎 颊车
四白 地仓
治疗
1.刺灸法
治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针灸治疗面瘫》课件

《针灸治疗面瘫》课件

其他针灸治疗方法包括电针、耳 针、穴位注射等,这些方法可以 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针刺、艾 灸、拔罐等其他治疗方法使用。
电针是通过电刺激代替手刺激, 增强刺激效果,耳针则是刺激耳
廓上的穴位来治疗面瘫。
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穴位里 ,通过药物的作用来调节经络气
血,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
04
针灸治疗面瘫的实践与案例
经络理论
01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是脏腑与体表、内脏与外窍之间 的联系通道。
02
面瘫的发生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有关,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 位,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 疗面瘫的目的。
脏腑理论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活 动与面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
面瘫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针 灸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 善面部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针刺治疗的面瘫类型包括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刺 激方式。
针刺治疗面瘫需要注意消毒,避免感染,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刺 激强度和穴位。
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是通过艾叶制成的灸条或灸 柱,在穴位上施加温热刺激,以温通 经脉、行气活血,达到治疗面瘫的目 的。
艾灸治疗面瘫需要注意避免烫伤患者 皮》ppt课件
目录
• 针灸治疗面瘫简介 • 针灸治疗面瘫的理论基础 • 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与技术 • 针灸治疗面瘫的实践与案例 • 针灸治疗面瘫的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01
针灸治疗面瘫简介
面瘫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
面瘫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导致面 部表情和动作障碍的一种疾病。
症状
面瘫患者通常会出现口角下垂、 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讲 话漏风等症状。

面瘫ppt课件.ppt

面瘫ppt课件.ppt

一、概 述
1.面神经的分布路线:
西 医
面神经从桥脑(面神 经核)发出后,经内
范 听道及面神经管,由
畴 茎乳孔出颅腔,分布
于面部表情肌。
一、概 述
2.面神经在面神经管的主要分支 (1)岩大神经: 支配泪腺(自膝状神经节处分出); (2)镫骨肌神经: 支配镫骨,收缩耳膜(膝状N节与鼓索 之间分出); (3)鼓索神经: 支配舌前2/3味蕾及下颌腺分泌(在面神 经出茎乳孔上方约6mm处分出)。
一、概 述
另外,面瘫又可能是一些危急生命的神 经科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 Cuiilian—barre综合症,如能早期诊断, 可以挽救生命。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 效果肯定,疗效多在90%以上。
一、概 述
定义: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
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相当于现代医 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最常见于贝尔麻 痹(bell palsy)。
的 口角 歪向健侧
鉴 别
伴随 无肢体偏瘫
歪向健侧 有肢体偏瘫偏感
病位 面神经核下 面神经核上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1、风寒证有面部受寒史,一般无外感
辨 表证。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
型 腮腺炎之后伴有耳内、乳突轻微作痛,口干
小便黄,舌边尖红,苔黄腻,脉浮数。
四、面瘫的治疗
主 调所致。病变日久,筋络失养,可出现面
部筋肉挛缩拘急,发生“倒错”现象。
三、面瘫的诊断、鉴别 及辨证分型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 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伴有流泪、流 涎。

(医学课件)面瘫的针灸治疗

(医学课件)面瘫的针灸治疗

2023《医学课件》面瘫的针灸治疗CATALOGUE目录•面瘫的概述•面瘫的针灸治疗•面瘫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总结01面瘫的概述面瘫是指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和表情肌无力、瘫痪或挛缩的疾病。

面瘫可导致患者无法完成正常的面部表情、口腔进食和言语表达等功能。

1 2 3病毒感染是引起面瘫的主要原因,如流行性感冒、带状疱疹等。

感染面部神经受到炎症、中毒等因素影响,导致神经传导受阻。

神经炎面部外伤、手术等可损伤面部神经,导致面瘫。

创伤完全性面瘫患者不能完成闭眼、抬眉、鼓腮等动作,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

不完全性面瘫患者可完成部分面部动作,但不对称,如一侧嘴角歪斜等。

面瘫的分类02面瘫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应调节阴阳平衡,以缓解面神经的紧张和痉挛。

调节阴阳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促进面部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通经活络针灸可扶正祛邪,调节免疫功能,帮助患者抵抗病毒感染,促进病情好转。

扶正祛邪针灸治疗的原则针灸治疗的穴位主穴太阳、四白、风池、攒竹、颧髎、下关、颊车、合谷。

配穴根据病情需要,可配合使用其他穴位,如睛明、神庭、上星等。

针灸治疗的操作方法进针使用毫针刺入穴位,深度根据患者胖瘦和穴位深浅而定。

消毒针灸前需对皮肤和针具进行消毒。

提插进针后,通过提插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

出针留针达到一定时间后,将针拔出,然后用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

留针针灸后,留针一段时间,以增强疗效。

03面瘫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某患者因病毒感染导致面瘫,治疗过程中采用针灸辅助中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疗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面部肌肉协调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案例一某患者面神经受损导致面瘫,治疗过程中采用针灸刺激面部神经,同时配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面部肌肉协调性得到改善,眼睛和嘴巴不再歪斜。

案例二临床治疗的案例根据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面瘫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其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面瘫的针灸治疗 PPT课件

面瘫的针灸治疗 PPT课件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尤以大脑中动 脉主干及分支闭塞更为多见,也可 因血管瘤或高血压性血管病变所致 颅内出血以及颅内肿瘤所致。
4
2019/9/13 内科病证
临床 表现
病变 部位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 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下颌角或 耳后疼痛。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 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 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 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 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病侧鼻 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 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 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 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病 变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 可有同侧味觉丧失。
2019/9/13 内科病证
3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概念
病变 部位 病因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
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
中枢性面瘫
面神经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损都 可以引起中枢性面瘫,最常见的受 损处是内囊
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
各种原因如受寒着凉、病毒感染 和自主神经不稳定致神经营养血 管收缩缺血,而毛细血管扩张, 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到压迫
面瘫
2019/9/13 内科病证
1
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 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喎斜。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 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
2019/9/13 内科病证
2
面神经分布
面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面瘫后,瘫痪 侧表情消失。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 支配面部、耳后的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4、人中沟歪斜:人中
5、鼻唇沟变浅:迎香 6、颏唇沟歪斜:承浆 7、后期体虚:灸大椎、足三里、
脾俞、百会 8、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
双侧针刺,以浅刺 为主。
操作: 早期——浅刺、轻刺激、泻法,风
寒可加灸,风热用刺血法; 中后期——补法,透针、灸法、拔
罐(温针灸或隔蒜灸); 顽固性——用滞针法。
4、患侧耳后、 耳下、面部疼痛, 舌前2/3味觉减退 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睛闭合不良,
眼裂变大;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
口角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
口哨、鼓颊困难。
6、患侧面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的
“倒 错”现象(久病)。
5、神灯照射:患侧面部、耳后。
6、耳尖放血:适应于风热型面瘫。 (耳背静脉放血)
7、电磁疗:穴位同体针。适应于急 性期。
8、局部按摩:
9、穴位埋线:适应于面瘫经久不 愈者。
10、穴位结扎术:适应于面瘫经 久不愈者。
六、小结
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 2、注意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3、本病初起时针刺量不宜过强。 4、避免风吹受寒,必要时可戴口
(二)分型
(1)风寒型: 兼有风寒表证,证见畏风
恶寒,多有面部受凉史(如迎风 睡眠,面部吹风过久等),舌淡 红,苔薄白,脉弦缓。
(2)风热型:
兼有风热表证,证见发热、 咽痛、口干、口苦、苔薄黄、脉浮 数。多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 牙龈肿痛之后,伴耳后疼痛。
(3)气血不足型:
兼有纳呆、眉棱骨疼痛、神 疲侧鼻唇沟加 深,眼裂缩小,口角歪向病侧。
2、面肌痉挛 3、联带运动(眨眼时瘫侧抖动、收
缩;露齿时,不自主闭眼;试图
闭眼时额肌收缩;)
4、鳄鱼泪征
产生“倒错”现象原因:
(1)不及时治疗; (2)治疗早期刺激量过强; (3)治疗手法不当,如用疏波,
却用密波。
(神经纤维再生时有部分纤维长入邻近的 属于其他机能神经的雪旺氏细胞膜管道 中)
2、其他疗法
1、电针 选穴:参照处方选穴,用疏密波 或疏波。(早期不宜)
2、皮肤针叩刺:患侧面部、耳后 叩刺。
3、拔罐:患侧面部、耳后。
4、穴位注射 选穴:地仓、颊车、翳风、牵正每
次1~2穴。 药物:VitB1、VitB12、加兰他敏、
北芪注射液每次选一样,
每穴注射0.3~0.5ml,隔 日一次。
四、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以手足阳明 经穴为主
处方和方义:
四白、阳白 局部取穴,疏调局部经 地仓透颊车 气,温经散寒。 颧髎 翳风 ──祛风散寒 合谷、──循经远取,通经活络。
阳白
鱼鱼腰腰 攒竹 四白
颧髎
地 颊车 仓
颊车
随证配穴: 1、早期风火盛:风池、太冲、 耳尖放血 2、风寒:风池 3、眼睑闭合不全:睛明
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 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 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 经炎(即贝尔麻痹)。
中枢性面瘫
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 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 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 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
题目:
鉴别中枢性面瘫及周围性面瘫的主要依据是 A、患侧额纹是否消失,闭眼蹙眉有无影响 B、患侧提上睑肌功能情况 C、患侧鼻唇沟变浅 D、鼓腮不能 E、患侧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
题目:
患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 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左侧中枢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周围性面瘫 E.双侧周围性面瘫
题目:
3、患者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下垂,闭眼、 皱眉动作正常,两侧额纹正常
A.双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周围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中枢性面瘫 E.左侧中枢性面瘫
二、病因病机
经气阻滞, 脉络失养, 筋肉纵缓不收
面瘫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罩、眼罩防护。
4、防止眼部感染,可点滴眼药水。 5、通常在起病1—2周内开始恢复,
1—2月内症状可基本恢复正常。
6、本病有自愈倾向,但针灸起缩短作用。 7、针灸作用的机制:
增强肌肉收缩,恢复神经的传导;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抗菌、抗病毒; 提高机体免疫力。
“倒错”现象:面神经麻痹不恢复 或不完全恢复时,可产生瘫痪肌的 挛缩。
facial paralysis
一、概述
1、定义:是以一侧面部麻痹,口眼歪 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中医又称“口眼歪斜”, “歪嘴风”,“口歪”。
2、西医相关病证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
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
支配泪腺 支配唾液腺
Hunt征
支配听觉
支配舌前2/3味觉
支配面部表情肌 支配面部、耳后
皮肤
上半部(核上部): 接受双侧皮质延
髓束纤维支配。
下半部(核下部): 接受对侧交叉过来的皮质延髓束
纤维支配。
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 类,两者在发病病因和临床症状 有所不同,应注意鉴别。
核上性损伤中枢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
中枢性面瘫
核上性 口角歪斜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
核下性损伤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
核下性 口眼歪斜 眼裂以上双侧支配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病变可位于 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 或腮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