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县地方志

合集下载

浅析上海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

浅析上海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

浅析上海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摘要】上海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是一种独特的地方志记载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

本文从药物记述的分类、内容、意义、特点和发展趋势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浅析。

在分类方面,药物记述可以分为中药和西药两大类,其中每一类又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记载形式。

药物记述的内容涵盖了药物的名称、来源、功效、用法用量等方面,为后人研究中药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药物记述的意义在于反映了当时的药物应用和医疗技术水平,对于研究上海地方医药史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记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和医学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历史风貌。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药物记述将会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药物记述、上海地方志、分类、内容、意义、特点、发展趋势、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地方志是一种以地域为单位,记载当地信息的专题性专志。

在上海地方志中,药物记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

药物记述涉及到当地的药物资源、药物文化和药物相关历史,对于了解当地的医药发展和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海地方志中,药物记述通常包括对当地药物资源的整理、药物的产地、采集方法等内容。

还会记录当地药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情况,比如药物的用途、配方、制作方法等。

这些内容展现了上海地区丰富的药物资源和深厚的药物文化底蕴。

也反映出了上海在医药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地域特色。

通过研究上海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药物资源和药物文化,还可以从中反映出上海在医药发展方面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这些内容对于深入探讨上海医药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上海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医药文化和历史,还可以为当下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药物记述的分类药物记述是地方志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药物记述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

《上海县志 (同治)》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上海县志 (同治)》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上海县志 (同治)》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上海县志 (同治)》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政治著作。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第二节商店2002/2/25 10:31:50一、四美轩在邑庙花园内,今豫园玉华堂和玉玲珑石东面,是由茶楼演变为珠玉古玩摊商交易的场所。

清咸丰三年到十年(1853~1860年),为避太平天国兵火,从南京、苏州迁来上海的珠玉古玩商人,由于资本少,经营规模小,大都在老城厢内外城隍庙一带摆地摊,聚集在茶楼里,边茗茶边经营古玩生意,形成一种名曰“茶会”的交易形式。

四美轩茶楼便是珠宝玉器和古玩商人交易的主要场所。

四美轩茶楼有前后之分,前四美轩的饮客,以古玩商为多,后四美轩的饮客,以珠宝玉器商为多。

每天早晨,客商聚此交易,遂成惯例。

民国七年,在四美轩内开设的古玩商号有顾松记、鑫古斋、松古斋、恒益兴、崇古斋、孙文记等,经营铜器、瓷器、字画、玉石等古玩。

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中四美轩为日军炸毁。

二、上海古玩市场在广东路218号~226号。

原设立于江西中路67号二楼。

前身是北市设摊经营古玩中心集市的怡园茶社(广东路299弄3号)。

民国10年,因怡园茶社楼房不敷应用,由上海清真董事会董事马长生等从事古玩商业资历较长者,发起募集资金筹建上海古物商场。

该商场总经理王汉良,总账房王养之,是上海古玩商业系统中最早的一家室内交易场所。

同业间在此买进卖出;顾客也可自由选购或出售古玩。

经营者以穆斯林职工为多,占50%以上。

民国21年,因原址古玩摊位拥挤,兼以房屋年久失修,为拓展业务并防止楼面倒塌危险,经部分古玩同业倡议自行增设上海古玩市场,俗称“新市场”,作为集合同业会员的营业场所。

内部各字号独立经营。

“新市场”与在原址的中国古物商场(俗称“老市场”)同时并存,直到1956年合营时止。

市场内古玩店摊中,金庆记、米友记、立记、王雨记、索万记等,创设于民国13~22年之间,其他均建于民国24~38年期间。

经营资本中,达培记、艺华、鼎古斋等字号高达1000万元(旧版人民币)以上,而胡伯记仅有10万元。

座商一般为550万元以上,摊商则为100万元左右。

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
第一册嘉庆松江府志(一)
第二册嘉庆松江府志(二)
第三册光绪松江府续志
第四册民国上海县志
光绪重修华亭县志
重修华亭县志拾补校讹
第五册乾隆娄县志
光绪娄县续志
光绪南汇县志
民国南汇县续志
第六册光绪青浦县志
民国青浦县续志
第七册民国川沙县志
康熙嘉定县志
康熙嘉定县续志
第八册光绪嘉定县志
民国嘉定县续志
第九册光绪宝山县志
民国宝山县续志
民国宝山县再续志
光绪重修奉贤县志
第十册光绪金山县志
康熙崇明县志
民国崇明县志。

上海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事迹简介及审批表教学提纲

上海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事迹简介及审批表教学提纲




主要先进事迹:
单位意见
年月日(盖章)
区县地方志 办公室、人 社局意见
年月日(盖章)
市级专业主
管部门意见
年月日(盖章)
单位名称
XX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单位级别
正科级职工总数8
何时受过
何种奖励

主 要 先 进 事 迹
、高起点精心谋划,百部丛书引领全镇方志工作 新格局
一、咼效率勤干苦干,全镇方志事业繁荣发展成绩 斐然
主要先进事迹:
单位意见
年月日(盖章)
区县地方志 办公室、人社 局意见
年月日(盖章)
市级专业主 管部门意见

民族
籍贯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 时间
现有文化
程度
职务
专业技术
职称
政治
面貌
单位
受过何种
奖励
工 作 简 历
主要先进事迹:
单位意见
年月日(盖章)
区县地方志 办公室、人 社局意见
年月日(盖章)
市级专业主
管部门意见
年月日(盖章)
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审批表
呈报单位:XX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填报时间:20xx年x月x日
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审批表
呈报单位:
填报时间:年 月 日
单位名称
单位级别
职工总数
何时受过
何种奖励
主 先 进 事 迹
主要先进事迹:
单位意见
年月日(盖章)
区县地方志 办公室、人社 局意见
年月日(盖章)
市级专业主 管部门意见
年月日(盖章)
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审批表
姓 名: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第三节基督教2001/12/5 9:35:11一、沿革20世纪20年代,中华基督教会成立,上海一些新成立的教堂加入该教派。

民国26年(1937年)5月,有闽南人创设闽南堂,借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550号协进中学(今静安公安分局处),后至胶州路260号自设教堂。

清宣统二年(1910年),美籍英人乐灵生受美国南浸信会之派来上海虹口设第二浸信会堂,后命名为怀恩堂。

抗日战争时被迫撤离虹口,由戚庆才牧师在境内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75号觅得空地,于民国31年建成现时的怀恩堂。

英国传教士戴德生创立的中国内地会,于民国28年12月在境内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25号设立自由教堂,即今新恩堂。

40年代,基督教徒在自立、自养的浪潮中,纷纷建立独立性的教会,境内主要有倪柝声创立的基督徒聚会所,赵世光创立的灵粮堂和竺规身的中华基督教堂等。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一些大教堂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军占用,被迫来境内设堂。

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一些独立性小教堂失去依托。

边仲生、竺规身、盛永保等中国籍牧师联合这些小堂成一体,用泰兴路耶稣堂的灵工社之名,组成灵工团,境内有凯乐堂等11所教堂参与联合。

解放后,基督教界开展“三自”爱国运动,怀忠堂牧师戚庆才是全国“三自”爱国运动40位发起人之一。

1956年,破获占据在基督教徒聚会处的倪柝声反革命集团后,广大基督教徒受了一次爱国教育。

1958年,为改变教派隔阂,全市基督教实行联合礼拜,境内所有教堂合并于怀恩堂、锡安堂、乌鲁木齐北路聚会所和灵粮堂4处,怀恩堂为联合礼拜筹备会驻地。

“文化大革命”时,宗教活动被迫停止。

1980年,怀恩堂恢复为区的联合礼拜堂,对外开放,不分宗派。

1982年11月,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会成立,选举张芹国为主任。

1987年12月15~16日召开区第二届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会代表会议,选举唐守临为名誉主任,张芹国为主任。

1989年9月24日,新恩堂成为怀恩堂分堂。

民国上海县志

民国上海县志

民国上海县志中国海疆旧方志蝠池书院出版有限公司二00六年三月第一卷第二七二页乡积谷:五年风灾杨思乡经董穆湘瑶募捐发赈余银四百七十二元七角六分购存籼米七十八石七斗九升三合(每石六元),此后穆董每年捐助米二十石并陆续劝募至十二年止,积存千石专备本乡荒歉补助贫户之用。

归乡董保存交代时应专案呈报乡公署。

慈善钦产:慈善机关款多务支绌,唯上海慈善团十二年度报告存华商电气公司股票六万四千元内国公债票五千六百元,沪闵南柘汽车公司公债票一万元,然其四柱总册存该相抵不敷银四万两千六百余元则上列存款尚非正确,故本篇列产不列款卷三第三一一页认捐者有南北钱业、典业、质业、丝业、茶业、木业、洋货业、银楼业、金业、酱园槽坊业、洋广货业、花业、糖行业、豆米业。

其拨自机关者有法会番公堂、法工部局(以上皆岁有定领)其指捐事业者有施米、施衣、施药、施赊棺等,捐其他有各善姓,捐各项临时特捐(以上皆无定额)栖流公所各商业认捐者有叁业、药行业、药材饮片业、银楼业、铜锡业、铁业、钱业、煤炭业、朱玉业、酱园业、衣庄业、纸泊页、南北货业、木行业、瓷业、京货帽业、竹业、颜料业、碾米业、茶业、漆业、丝线业、米业、酒饭茶馆浴堂业、花竹业、猪行肉庄业、客栈业、布业、茶食业、酒业(以上皆月认常捐)典业、绸缎业、油豆饼杂粮业、洋货业、柏油业、书箱装订业、茶业、丝业、轮船装载业、样广皮货业、鞋业、米行业、机关认捐者有会番公廨(以上常捐皆以年计)其他各善姓捐(无定额)第三一三页复善堂各善姓常捐(二千三百元)位中堂药业常捐(一千元)义务学校捐(六百元)保赤捐(三百元)新普育堂常捐(上海市公所二万四千元慈善团九千六百元地方公款公产经理处三千六百元法会番公廨七百二十元淞沪警察厅四百八十元)葆婴总局各善姓常捐(九百元)同义善会各善姓常捐(无定额约三四万元)义济善会各善姓常捐(无定额约六七百元)贫儿院各界善士捐(无定额)天主堂火政会常捐(一百五十元)公立上海医院捐拨(积谷项下五千九百七十元房捐项下五千四百元沪南工巡捐局一千元电灯公司一百八十元)闸北育婴堂募捐(开办一千元经常两千七百元基本不金一千元)广慈苦儿院各善士认捐(一千六百九十五元又一千二百五十千文)特捐(三千四百八十九元)各公署认捐(上海县百元松江县一百五十元奉贤金山南汇青浦四县各一百元)各机关认捐(水上警察第一区六百七十七元闵行税务所三百元)商业团体认捐(闵南轮船局三百六十元各花厂一千零四十元沪闵长途汽车电话处二十四元)第三一四页其他特捐:水利经费:三林塘河工四年五年六年二十四保各图忙银每亩带征银一分五厘漕米每亩带征银五分(先是清宣统二年三林塘人民请集款重濬三林塘照案于二十四保天一图方一图……第十卷慈善1.慈善团上海慈善团。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网站上海市地情资料库上海市的百科全书出版机构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主持人扫叶山房创办于明万历年间,1880年在上海设分号设分号于彩衣街(今复兴东路),后设北号于棋盘街(今河南中路)席鉴(席玉照),席世臣墨海书馆(The London Missionary So ciety Press)1843~1863年先在上海县城北门外的大境地区,后迁山东路麦家圈(今山东中路)基督教出版机构。

英国伦敦教会创办,先后由(英)麦都思、伟烈亚力和艾约瑟主持翼化堂书局1857年新北门(今丽水路),后在豫园路(今豫园老路)20号张竹铭美华书馆(TheAmerican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860~1923年先设在东门外,后迁北京路(今北京东路)18号基督教出版机构。

(美)理查德·科尔、威廉·姜别利等先后主持土山湾印书馆1864~1958年徐家汇土山湾(蒲西路448号)天主教出版机构。

(法)爱桑创办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8年城南高昌庙镇清政府创办申昌书局(初名申昌书画室)1874~1907年棋盘街(今河南中路)(英)美查鸿宝斋书局清同治年间福州路269弄18号经理乌仁甫点石斋书局1876~1907年偷鸡桥畔(今北京路浙江路间),门市部设于抛球场(今河南中路南京东路口)(英)美查创办,后王菊人、席子眉、席子佩先后接办益智书会(又名学校教科书委员会)1877年基督教出版机构。

总干事(英)韦廉臣文瑞楼1880~1937年初设南市城内,后迁河南路(今河南中路)广东路之南周蔼如同文书局1881年(或1882年)局址在虹口,印刷厂在熙华德路(今长治路)徐润、徐鸿甫拜石山房1882年中西书局(亦称中西五彩书局)1882年铁大桥魏允文、魏天生鸿文书局1882~1905年棋盘街(今河南中路)凌佩卿千顷堂书局1883年先设在南市城内,后迁汉口路296号黄产生创办,后张松涛接盘,鲍兴华为经理图书集成局1884~1907年天保路(今热河路)(英)美查创办,后由席子眉、席子佩经营乐善堂书药局(又称乐善堂书局、吟香书馆)1885年福州路(日)岸田吟香校经山房1886年大东门(今复兴东路中华路)内朝宝路朱槐庐蜚英馆1887年新马路李盛铎广学会(The 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for China)1887年先后设址熙华德路(今长治路)25号、江西路(今江西中路)41号、蓬路(今塘沽路)44号、博物院路(今虎丘路)128号基督教出版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县地方志目录:一.概述 P1二.总述 P2(一)概况(二)历史(三)经济及近代史(四)新中国的上海县三.近代以前上海县(上海地区)大事记 P6四.参考文献 P13一.概述上海县已经走过了700年的路程。

上海县的700年,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对上海的发展来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上海县从渔村、盐场、市镇走了出来,到近代,则孕育了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解放后,又发展成为工农业发达,贸易兴旺,经济实力居全国2000多个县前列,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上海县。

当我们把视线从历史转向现实的时候,可以看到今天的上海县更加充满生机,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变化既是80年代以来变革的延续,又是更高层次上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在经历一场“蜕变”,迅速城市化的蜕变。

这是时代的使然,势不可当。

可以预料,到本世纪末,或在稍长的时间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上海县这片土地,不再是田园牧歌式的场景,将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这里有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成片的住宅,宏伟的工厂,先进的市政设施,舒适的文化场馆,美丽的校园,人们安居乐业,享受着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样说是有充分根据的。

首先,是地理位置的优越。

上海县位于上海市的腹部,几乎把市区的西部和南部包了起来。

解放后,就成为上海市区的延伸地,建造了大批的工厂、住宅、市政和文化设施,近年又开辟了虹桥、漕河泾和闵行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地区划入浦东开发区。

今天,随着上海城市的扩大和走向国际化,面积几乎相当于上海市区一半的上海县370多平方公里土地,无疑是城市发展的宝地。

其次,拥有完备的交通设施和先进的通信手段,投资环境十分优越。

上海最大的河流黄浦江和吴淞江流经县境;上海唯一的航空港虹桥飞机场坐落境内;沪杭铁路及外环线纵横贯通全县;公路四通八达,两条国道是连接上海市和外地省市的交通要道。

电话装机容量2万余门,又有微波通信设施,国内首座卫星地面接收站也设在县内。

第三,工农业生产先进,经济发达,人员素质较高。

199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22.5亿元,社会总产值68.7亿元,财政收入3.8亿元。

以副食品和瓜果、花卉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生产手段较为先进,商品率很高,在全市居有重要地位。

今正进一步以城市和外贸出口市场的需要调整生产结构,这一领域将大有作为。

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固定资产原值达17多亿元,工业总产值在千万元、利润百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有61家,县、乡镇正在规划和建设工业小区,企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生产技术将日趋先进,企业等级和产品档次将迅速提高。

房地产业已成为重要产业,起步早,实力雄厚。

以商业、农村仓储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紧紧依托城市和外贸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1991年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3%。

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1991年,中外合资企业达81家;全县工业品外贸拨交值占工业总产值19.8%。

雄厚的经济实力,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为全县经济高速度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总述一上海县是上海市郊10县之一。

位于上海市腹部,与上海市区西南部犬牙交错。

县境北端是东流的吴淞江;上海最大的河流黄浦江,从女儿泾入县境,在闸港折而迤北,经龙华镇东流入上海市区,把全县分成浦西、浦东两部分。

1983年,面积427.83平方公里,耕地38.7万亩;居民14.8万户,55.6万人,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分别占69.6%和30.4%;辖有5个县属镇、17个乡。

1988年,面积378 44平方公里,耕地33.6万亩;居民12.3万户,41.6万人,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分别占79.3%和20.7%;辖3个县属镇、16个乡。

县治辛庄镇。

上海县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前缘。

6000~700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

因长江泥沙和海浪的冲积,4000多年前今马桥乡俞塘村向北经青浦县徐泾一线以西的地区已经成陆。

1300多年前今县境全部成陆。

全县平均海拔4米左右。

地表土层厚达180~300米,为长江带来的泥沙沉积物形成的土壤质土,形成良好的农业耕作层。

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并有矿泉水分布。

气候具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潮湿,四季分明。

上海县地接上海市区,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又具有完备的航空港、铁路、公路、航道等交通设施和条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极为有利。

上海唯一的航空港虹桥飞机场坐落境内。

沪杭铁路及其外环线纵横贯穿全县,设有新龙华、莘庄等车站。

公路四通八达,82条公路把各乡与上海市区、邻县联成一体,318、320两条国道是联接上海市和江、浙、皖及南方各省的交通孔道,近年又建成莘松高速公路。

运营于境内的37条公交客运线路,组成沪西公交客运枢纽。

黄浦江在县内流经35公里,一半河道可通航万吨轮船,纳百川而形成以吴淞江、大治河、淀浦河、横沥港等为主干航道,纵横交错的航运网络。

沿江河百余座码头,年装卸量可达千万吨。

邮政电信事业颇为发达,设于莘庄镇的上海市内电话局莘闵区局,电话总机容量2.8万门,县邮电部门还装有微波电信等设施。

上海县具有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大批市属企业、重要的市政设施、住宅区、学校在县内建成。

虹桥、漕河泾、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如3颗宝石镶嵌在县之东部和南部,北新泾化工区、漕河泾电子仪表区、长桥建筑材料工业区、朱行工艺美术品区、吴泾化工区、闵行重型机器工业区等6个各具特点的工业区横亘东部、南部,气势磅礡。

田林等上海市住宅小区和新泾、长桥等新村陆续建成,形成上海重要的住宅区。

设有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6所大专院校以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

县属城镇和乡集镇大多在改造。

莘庄镇已成为生活、文化设施较为齐全,交通方便,清洁、文明的新城镇,大部分居民迁居新村。

30年代部分地区始有自来水供应,近年建成可供百万人口饮用自来水的长桥水厂和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临江取水泵站。

县内又自办县、乡、村水厂。

上海县是上海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蔬菜、家禽、鲜蛋、生猪、花卉、药材生产在全市占有重要地位。

经长期演变,农业形成蔬菜区、粮棉油蔬菜夹种区和粮棉区3个生产区。

物产丰富,商品生产率高,各种农副产品可满足不同层次的上海市民的消费需要,还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上海县是上海市主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有属于良渚文化的马桥古文化遗址,有黄道婆、宋庆龄等名人墓地,有上海烈士陵园。

上海规模最大的佛教丛林龙华寺、现代化娱乐场锦江乐园以及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两家专业公园均坐落境内。

二上海县在历史上孕育了上海中心城区,近、现代又经历了历史巨变。

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形势,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的城市化,导致数百年来,上海县县域变化不已。

1984年面积不及立县时的1/5,县治9迁,甚而引起1927年(民国16年)和1957年的撤县之议。

上海县立县于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时面积约 2000平方公里。

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1726年(清雍正四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先后折地设青浦、南江两县和川沙抚民厅(今川沙县),面积仅为立县时的1/3。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上海开埠,至1862年(同治二年),全县被割裂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及“华界”(县城区和与租界相邻的地区)和乡村4个部分。

上海县的土地上,实际形成了三权鼎立的局面,县之管辖权仅限于华界和乡村地区,政令不能通行于租界。

上海县开始了其屈辱的历史。

同时,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在上海县母体内迅速孕育起来,上海县开始了其近代化的进程。

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原以乡村为主要管理对象的县署及县级机构难以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管理。

为适应这种变化,本世纪初建立了旨在适应城市管理的各种自治机构,在不根本改变县行政职能的情况下有效的取代县署的某些管理职能,形成了一种十分奇特的行政管理体制。

但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1927年(民国16年),鉴于上海在全国的特殊地位和复杂情况,国民政府计划,撒上海县建上海特别市;这是上海县行政管理体制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确立了上海的市级行政管理体制和城市的规模,以及特大城市的地位。

因撤县遭到反对,终于次年县、市划界,上海县仅剩闵行等西南8乡,从而也确立了上海县的规模和地位,面积仅152.86平方公里,人口11.4万人,为江苏省61县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一个县。

这种情况差不多延续到1958年。

是年,因上海市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城市扩大的需要,上海县从江苏省划入上海市,上海市西郊区的大部分地区并入,全县面积扩大到463平方公里,人口增至43.2万人。

此后,又分别于1959年析出闵行和吴泾地区设立闵行区,1984年析出北新泾、漕河泾和龙华3镇,县域又不断缩小。

上海县域的变化,是上海县经济发展和不断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为上海城市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同时,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1958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物产、不同风俗地区的组合,地区间的长短互为补充,更为上海县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但其后县域的频繁变动,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不利于全县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难以形成传统的经济、文化中心,县内各地区间的经济有机联系,也常因区域的变动而被割断。

三上海县以经济立县,以经济兴县。

经济兴衰在其发展进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而经济的不断发展,又始终是上海县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

唐代,上海地区渔业、盐业发达;捍海塘兴筑,平野沃畴,宜稻宜寂,又成为重要产粮区。

宋代,海上贸易、渔业均有发展,酒税成为重要税源,以至到北宋熙宁年间有上海务之设。

南宋咸淳年间,上海务一带,“人烟浩穰,海舶辐辏”,俨然东吴一富庶之区,形成上海镇,取代青龙镇,设立市舶分司,成为贸易港口。

元初,上海镇有榷场、酒库、军隘、官署、儒塾、佛仙宫馆、氓廛贾肆,“市易日盛,户口繁多,民物富庶”。

上海地区具备了立县的条件。

元代,植棉业、棉纺织业兴起。

历元明两代至清,植棉、棉纺织、沙船运输等业和贸易都有长足的发展,上海县日趋繁荣,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农业上,元代引进棉种,植棉业逐渐普及,明代已大面积商品生产,至清嘉庆年间粮食种植已大部分为棉花所取代,进而全县农田“棉七稻三”。

棉纺织业因元初黄道婆革新棉纺技术,日益兴盛,沙冈一带有三梭细布,乌泥径一带有花纹被褥生产。

降至明代中叶,上海县已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布匹行销海内外,“龙华尖”、“七宝尖”、三林标布等布之精品驰誉天下。

与棉纺织业同步发展起来的棉布、棉纱染色业也以靛蓝而独树一帜,到明末发展为染踹业。

附丽于棉纺织业和染端业的其他各业也日益兴盛。

为适应海运漕粮而兴旺的沙船运输业,起自元代。

历数百年,适及清康熙、雍正开海禁,更形兴旺,到清乾隆嘉庆年间跃为上海县一大经济支柱。

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使得上海县的地位日益提高,乾隆、嘉庆年间,上海县已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