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瓣膜病临床路径
冠心病临床路径

冠心病临床路径简介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流供应不足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管理方式,旨在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安全性和效率。
冠心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规范治疗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目的冠心病临床路径的主要目的是:1. 提供统一的治疗标准,确保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能够遵循最佳的临床实践;2. 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4.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冠心病临床路径的内容冠心病临床路径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和评估-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2.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合并症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3. 疼痛管理- 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的疼痛;- 如需镇痛剂,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肾功能确定剂量。
4.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处理,减少患者病情的进展。
5. 康复和出院指导- 在患者康复阶段,提供相应的康复措施和指导;- 出院时,向患者提供相关注意事项和日常生活指导。
结论冠心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为冠心病患者提供规范的治疗流程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还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冠心病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内科部分之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

内科部分(上册)第一篇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序号专业分类第一诊断疾病名称1心内心力衰竭ICD-10行手术操作名称GB编码I50.900—ICD-9-CM-3进入路径标准要求GB编码1、必符一诊诊断;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 CP。
标准住院日10天抗菌药物使用要求版次未提2016年版 P22心内急性左心功能衰竭3心内房性心动过速I50.101I47.101—经导管心内电生理检查消融治疗89.590137.3401-37.3405同上1、3 同上。
2、除外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和慢性肺部疾病等造成的房速。
7-14 天5-7 天必要时2009 年版 P6预防性抗菌药物2010 年版 P114心内心房颤动I48.X01经导管心内电生理检查导管消融治疗89.590137.3401-1、3 同上。
2、除外过量饮酒、急性心肌炎、外科手术、电击、急性心包炎、肺动脉栓塞、急性肺部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的房颤。
5-7 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2010 年版 P175心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心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47.700同上药物复律直流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经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37.34051、3 同上。
2、除外缺血、电解质4-7天未提2016 年紊乱和药物中毒等造成的室上性版 P23心动过速37.340189.59011、必符一诊诊断; 2、除外心房颤3-7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010 年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心版 P28律失常性疾病。
3、同时有他病,37.3401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 CP实施,可进入 CP。
序号专业分类第一诊断疾病名称7心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行手术操作名称ICD-9-CM-3进入路径标准要求标准抗菌药物使用要求版次GB编码GB编码住院日I47.203 经导管消融37.34011、必符一诊诊断; 2、除外缺血(急6-10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2009 年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版 P32毒等造成的可逆性室速。
瓣膜病合并冠心病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

患者 2 0例 ( 63 , 并 心 绞 痛 病 史 的 患 者 2 2 I%) 合 8例 ( 68 , 3 .%) 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3 0例 (95 , 3 .%) 同时 合 并 高 血 糖 患 者 1 8 例 (37 ) 同时 合 并 心 房 纤 颤 患 者 4 2 .% , 7例 ( 18 ) 心 功 能 6. ; %
采 用 C G+ AB MVR ( 尖 瓣 置 换 ) 6例 ; 采 用 C G+ 二 2 AB MV R+T P( V 三尖 瓣 成 形 ) 者 1 患 8例 ; 用 C G 采 AB +AV 主 R( 动脉瓣置换 ) 者 2 患 2例 ; 用 C G V 主动 脉 瓣 置 换 + 采 AB +D R( 二 尖 瓣置 换 ) 者 8例 ; 患 采用 C G+ etl术 的 患者 2例 。 AB B nal
,
,
术 耐受程 度 , 而确 保手 术 的成 功 。 进
[ 键 词】 外循 环 ; 关 体 心肌 保护 ; 瓣膜 病 ; 冠心 病 【 中图分 类号 】 5 R4 [ 献标 识 码】 文 A [ 文章编 号】 6 4 4 2 (0 2 0 ( )0 3 — 2 1 7 — 7 1 2 1 )3 c 一 0 5 0
【 ywo d 】 ado umo ayb p s; oada poet n V lua er dsae C rnr er dsae Ke r s C rip l n r y as Mycril rtci ; av lr at i s; oo a h a ies o h e y t
体外 循 环 (ado umo a y asC B) crip l n r b p s , P 是心 脏 外 科 手术 y 的 一 项 重 要 手 段 .好 的 体 外 循 环 管 理 方 法 与 好 的 外 科 技 术 同 样重 要 。临床 上瓣 膜 病合 并冠 心病 的病例较 常 见『 此 类 患者 】 1 ,
心血管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

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2010年版)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ICD-10:I42.101)。
行经皮腔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ICD-9-CM-3:37.34)。
(二)诊断依据。
根据《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3年ACC/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晕厥、黑朦或短瞬间头晕、猝死。
2.超声心动图特点: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伴SAM现象。
3.心电图特点:T波倒置、ST段改变、异常Q波,可有多种心律失常。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3年ACC/ESC相关指南。
1.基础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
2.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静息时≥50mmHg或LVOTPG 静息时<50mmHg,应激时≥70m Hg,心脏血管解剖适于行PTSMA。
3.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静息时≥50mmHg。
4.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建议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器。
5.双腔起搏器(DDD)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适宜PTSMA或手术不成功,特别是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42.101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潜血;(2)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核磁共振;(4)冠脉+左心室造影,注意左心室测压。
冠心病临床路径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
钙阻滞剂(酌情)
临时医嘱:
心电图
心脏超声
X线胸片
肝肾功能、电解质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凝血功能
出院医嘱:
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改善生活方式(戒烟)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出院带药(根据情况):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钙阻滞剂等
□静脉取血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特级护理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特级护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5-6天
住院第6-13天
住院第7-14天(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常规治疗
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卧床
床旁活动
低盐低脂普食
保持大便通畅
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者常规使用)
ACEI或ARB治疗(酌情)
硝酸酯类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2~8天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
钙阻滞剂(酌情)
临时医嘱:
心电图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主要护理工作
配合急救和诊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恢复期的康复和锻炼
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冠心病临床路径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ICD-10:I5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二、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单适应对象: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20.1/20.9)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单适应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806)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二、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单适应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ICD-10:I21.4)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临床路径释义心血管病分册

临床路径释义心血管病分册临床路径释义心血管病分册引言:在现代医学领域,心血管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医疗管理工具,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床路径释义心血管病分册将对心血管病的临床路径进行深度研究与解读,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心血管病的挑战。
1. 什么是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一种系统性和标准化的医疗管理工具,旨在为医生、患者和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临床路径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2. 临床路径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心血管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异常。
临床路径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院资源的浪费。
3. 心血管病临床路径的制定流程制定心血管病临床路径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心脏科、内科、放射科等。
制定流程包括收集病例资料、制定治疗方案、评估临床效果等。
通过制定流程,可以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心血管病临床路径的实施与评估为了确保心血管病临床路径的有效性,需要对其进行实施和评估。
实施过程需要指定专门的责任人和实施时间表,并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
评估过程可以通过收集临床数据、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从而评估临床路径的效果和改进空间。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心血管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健康问题。
临床路径的应用对于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患者个体差异性的考虑。
加强对临床路径的研究和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以确保其在不同病例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总结:心血管病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和流程化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心血管病的挑战。
通过详细的制定流程和实施评估,可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
瓣膜病诊断治疗临床路径

瓣膜病临床诊疗常规一、入院常规检查A、化验1、五分类血常规组合2、大便常规+OB3、尿常规4、血离子5、生化1+56、凝血两项7、ESR8、风湿系列9、乙肝五项10、抗一HCV11、TPHA,抗一HIV12、动脉血气分析+代谢(非吸氧状态),非吸氧动脉POz低于70mmHg者,复查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血气。
13、BNPB、检查1、心电图2、心脏三位相3、超声心动图4、腹部B超C、特殊检查1、即往明确脑卒中病史者,需要获取半年以内的颅脑CT资料2、年龄超过50岁者,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糖尿病患者需要检测空腹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入院化验糖化血红蛋白4、高血压患者至少每日一次血压结果二、入院常规治疗A、必要时吸氧B、禁烟C、强心治疗口服地高辛(无禁忌者)O.125mg—O.25mg Qd(首先根据入院前情况)D、利尿治疗1、原则:利尿,补钾同时进行,同时监测尿量,必要时监测出入量2、口服为基本治疗方法,必要时配合静脉制剂E、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为目标,以强心、利尿,补钾为基本方法,必要时配合B—受体阻滞剂F、停用全部口服抗凝药物三、手术医嘱1.定于(时间)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2.备皮3.配悬红4个单位,血浆80OmI(备用)4.抽血样5.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具体详见科室文件。
6.手术前1天抗生素皮试7.抗生素两剂带入手术室8.今晚灌肠一次9.甘油灌肠剂(IIOnII)I支10.今晚唾前地西泮5mgpo1次11.明晨禁食水(晨起口服药物照常服用)12.术中留置导尿13.艾司嚏仑Img接病人前1小时口服四、通知手术1、送《手术通知单》,手术室三份,监护室一份2、进行手术谈话3、按统一表格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包括随访信息登记内容)、《输血知情同意书》、《知情委托书》《导尿知情同意》《约束具使用知情同意》《中、深度镇静知情同意》《一类精神类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北京市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患者还需要填写《北京市医疗保险自费项目协议书》其他特殊知情同意书或文书五、术后返回ICU1.急查项目1)全血细胞分析(五分类)2)床旁心电图3)床旁胸片2.次日晨化验1)全血细胞分析(五分类)2)生化1+53)血离子4)凝血两项3.医生工作站开具医嘱(详见附表1)六、手术后抗凝治疗依据INR为调整抗凝标准,调节INR在2.0—3.0之间应用瓣膜成型环,术后正规抗凝3个月应用生物瓣膜,术后正规抗凝6个月应用机械瓣膜,术后终生抗凝七、手术后常用药物1.抗凝1.常规应用华法令抗凝2.时间: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当日开始抗凝治疗3.方案:1)依据术后INR情况华法令2.5mg—5mgQd(4Pm)X2天2)第3日晨起检测INR3)根据INR变化趋势调节华法令用量直至达标2.洋地黄术后常规使用地高辛O.125mg-0.25mg Qd或根据地高辛血药浓度调节注意观察地高辛的毒副作用3.利尿剂术后常规使用速尿20mgQd-Bid同时缓释钾片0.5—1.0Bid-Tid4.术前用药酌情使用术前药物5.常规使用祛痰、止咳药物6.常规使用通便药物7.抗生素使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1)手术当中切皮前30分钟第一剂2)术后时间超过3小时给予第二剂3)以后根据抗生素说明连续应用3天后停用或根据情况更换八、术后转出ICU标准1.患者神智清楚2.循环平稳(血压稳定,无严重心律失常)3.自主呼吸平稳,无缺氧情况4.无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或仅使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5.除深静脉导管、尿管和起搏导线外,其他管路已经撤除九、术后患者出院前常规检查患者出院前必须获得的化验和检查资料1.全血细胞分析(五分类)2.血离子3.凝血两项4.心电图5.胸部正侧位十、患者出院后随访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临床路径
一、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 I20/21/22/23/24/25),合并诊断包括有瓣膜病(ICD-10:I05/I06/I07/I08 );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ICD-9-CM-3: 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2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5年)及ACC/AHA与ESC 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缺血性胸痛或胸闷、咽喉部不适、憋气等心绞痛等同症状,合并或不合并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瓣膜病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衰表现。
查体:听诊可有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或反流或狭窄杂音。
2.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或T波的动态改变。
或负荷心电图阳性。
3.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证实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二尖瓣狭窄或反流。
4.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胸部X线检查、冠状动脉造影。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 I20/21/22/23/24/25)。
2.合并诊断包括有瓣膜病(ICD-10:I05/I06/I07/I08)。
3.心肌梗死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4.适用于择期PCI者,不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脑钠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超声心动图评价瓣膜病变情况;
(4)胸部影像学检查、24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
(5)心脏外科会诊。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或高敏C-反应蛋白;
(2)心脏负荷试验、心脏核磁;
(3)心肌缺血评估(低危、非急诊血运重建患者);
(4)必要时转至心脏外科继续检查、治疗。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选择用药:
(1)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常规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2)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3)抗心肌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
(4)镇静止痛药:硝酸甘油不能即刻缓解症状或出现急性肺充血时,可静脉注射吗啡。
(5)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心律失常时应用。
(6)调脂药物: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
(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合并糖尿病者。
如无低血压等禁忌证,应在24h内口服。
不能耐受者可选用ARB 治疗。
(8)利尿药物:根据瓣膜病程度及心功能分级,必要时应用利尿药物。
(9)洋地黄制剂:根据瓣膜病程度、心功能分级及合
并心律失常,必要时可应用洋地黄制剂。
(10)其他药物:伴随疾病的治疗药物等。
2.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危险分层中高危患者可优先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3.瓣膜病的治疗:心脏外科会诊,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评价手术指征,有手术指征者转至外科手术,无手术指征者继续内科治疗。
4.保守治疗:根据危险分层对于低危患者,可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负荷试验检查,择期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
5.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介入治疗患者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方式: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
3.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
4.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肝素或比伐芦定,必要时可使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5.介入术后即刻需检查项目:生命体征检查、心电监测、
心电图、穿刺部位的检查。
6.必要时,介入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
7.介入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心电图。
必要时根据病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粪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等。
(九)术后恢复。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等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继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情况。
(十)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衰发作。
3.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4.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冠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等待二次PCI或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外科会诊后转外科行瓣膜手术。
3.病情危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
4.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5.其他原因。
二、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内科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_(ICD-10:I20/21/22/23/24/25),合并诊断包括有瓣膜病(ICD-10:I05/I06/I07/I08 );
行__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_(ICD-9-CM-3: 36.06/36.0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