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1文科数学分类汇编—10.统计、概率
2011年—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1文科数学分类新编—10.详解几何

2011年—2018年新课标全国(quán ɡuó)卷Ⅰ文科数学分类汇编10.解析几何一、选择题(2018·新课标Ⅰ,文4)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则C的离心率为()A.B.C.D.【2017,5】已知是双曲线的右焦点,是C上一点,且与轴垂直,点的坐标是,则的面积为()仅归朱欢A. B. C. D.【2017,12】设A、B是椭圆C:长轴的两个端点,若C上存在点M满足∠AMB=120°,则m的取值范围是( )A.B. C. D.【2016,5】直线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若椭圆中心到l的距离为其短轴长的,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A.13B.12C.23D.【2015,5】已知椭圆E的中心为坐标原点,离心率为12,E的右焦点与抛物线C:y2=8x,的焦点重合,A,B是C的准线与E的两个交点,则|AB|=( )A.3 B.6 C.9 D.12【2014,10】已知抛物线C:y2=x的焦点为F,A(x0,y0)是C上一点,|AF|=,则x0=( ) A.1 B.2 C.4 D.8【2014,4】4.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则a=( )A.2 B. C. D.1【2013,4】已知双曲线C:(a>0,b>0)的离心率为,仅归朱欢则C的渐近线方程为().A.y= B.y=C.y= D.y=±x【2013,8】O为坐标(zuòbiāo)原点,F为抛物线C:y2=的焦点,P为C上一点,若|PF|=,则△POF的面积为()A.2 B. C. D.4【2012,4】设、是椭圆E:()的左、右焦点,P为直线上一点,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E的离心率为()A.12B.23C.34D.【2012,10】等轴双曲线C的中心在原点,仅归朱欢焦点在x轴上,C与抛物线的准线交于A,B两点,,则C的实轴长为()A.B.22C.4 D.8【2011,4】椭圆的离心率为仅归朱欢()A.13B.12C. D.【2011,9】已知直线l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C的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A,两点,,P为C的准线上一点,则的面积为().A. B. C. D.二、填空题(2018·新课标Ⅰ,文15)直线与圆仅归朱欢交于,两点,则 . 【2016,15】设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若,则圆C的面积为.【2015,16】已知F是双曲线C:的右焦点,P是C左支上一点,,当ΔAPF周长最小时,该三角形的面积为.三、解答题(2018·新课标Ⅰ,文20)设抛物线,点,,过点A的直线(zhíxiàn)l与C交于,两点.(1)当l与x轴垂直时,求直线的方程;(2)证明:.【2017,20】设A,B为曲线C:上两点,A与B的横坐标之和为4.(1)求直线AB的斜率;(2)设M为曲线C上一点,C在M处的切线与直线AB平行,且,求直线AB的方程.【2016,20】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交轴于点M,交抛物线于点P,M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N,连结并延长交C于点.(1)求;(2)除H以外(yǐwài),直线与C是否有其他公共点?请说明理由.【2015,20】已知过点A(0, 1)且斜率为k的直线l与圆C:(x-2)2+(y-3)2=1交于M,N两点.(Ⅰ)求k的取值范围; (Ⅱ)=12,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MN|.【2014,20】已知点,圆C:,过点P的动直线l与圆C交于两点,线段的中点为M,为坐标原点.(1)求M的轨迹(guǐjì)方程;(2)当时,求l的方程及的面积.【2013,21】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1)求C的方程;(2)l是与圆P,圆M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当圆P的半径最长时,求|AB|.【2012,20】设抛物线C:()的焦点为F,准线为l,A为C上一点,已知以F为圆心,FA为半径的圆F交l于B,D两点。
2011-2018高考真题全国卷文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2011-2018高考真题全国卷文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2011全国1文1)已知集合,,,则的子集共有( ).A.个B.个C.个D.个 2.(2012全国文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3.(2013全国I 文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4.(2013全国II 文1)已知集合,,则( ).A. B. C. D.5(2014新课标Ⅰ文1)已知集合,,则( )A. B. C. D.6.(2014新课标Ⅱ文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7. (2015全国I 文1)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A. 5B. 4C. 3D. 28. (2015全国II 文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9. (2016全国I 文1)设集合,,则(B )10.(2016全国II 文1)已知集合,则(D )(A ) (B ) (C ) (D ) 11.(2017全国I 文1)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 ( A ){}0,1,2,3,4M ={}1,3,5N =P MN =P 2468{}220A x x x =<--{}11B x x =<<-A B ⊂≠B A ⊂≠A B =AB =∅{}{}21234A B x x n n A ===∈,,,,,A B ={}14,{}23,{}916,{}12,{}|31M x x =-<<{}3,2,1,0,1N =---MN ={}2,1,0,1--{}3,2,1,0---{}2,1,0--{}3,2,1---{|13}M x x =-<<{|21}N x x =-<<MN =(2,1)-(1,1)-(1,3))3,2(-{}2,0,2A =-{}2|20B x x x =--=AB =∅{}2{}0{}2-{32,},{6,8,10,12,14}A x x n n B ==+∈=N A B {|12}A x x =-<<{}03B x x =<<=B A ()13,-()10,-()02,()23,{1,3,5,7}A ={|25}B x x =≤≤A B ={123}A =,,,2{|9}B x x =<A B ={210123}--,,,,,{21012}--,,,,{123},,{12},A .{1,3}B .{3,5}C .{5,7}D .{1,7}A .AB =3|2x x ⎧⎫<⎨⎬⎩⎭B .A B =∅C .AB 3|2x x ⎧⎫=<⎨⎬⎩⎭D .A B=R12(2017全国II 文1设集合{}{}123234A B ==,,, ,,, 则=AB (A )A. {}123,4,,B. {}123,,C. {}234,,D. {}134,,13.【2018全国一文1】已知集合{}02A =,,{}21012B =--,,,,,则A B =(A )A .{}02,B .{}12,C .{}0D .{}21012--,,,, 14.【2018全国二文2】已知集合,,则(C )A .B .C .D .15.【2018全国三1】已知集合,,则(C )A .B .C .D .16.(2014新课标Ⅱ文3)函数在处导数存在,若;是的极值点,则( )A.是的充分必要条件B.是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的必要条件C.是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的充分条件17.(2013全国I 文5)已知命题;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B. C. D. 18.(2014新课标Ⅰ文14)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城市; 乙说:我没去过城市; 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 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第一章 集合答案 BBACB BDABD AAACC CBA{}1,3,5,7A ={}2,3,4,5B =AB ={}3{}5{}3,5{}1,2,3,4,5,7{|10}A x x =-≥{0,1,2}B =A B ={0}{1}{1,2}{0,1,2}()f x 0x x =0:()0p f x '=0:q x x =()f x p q p q q p q q :2<3x x p x ∀∈R ,32:1q x x x ∃∈=-R ,p q ∧p q ⌝∧p q ∧⌝p q ⌝∧⌝A B C B C第2章 复数1.(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科·T2)复数512ii=-( ) A. B. C. D. 2.(2012全国文2)复数的共轭复数是( ). A. B. C. D. 3.(2013全国II 文2)( ). A.B.D. 4.(2014新课标Ⅰ文3)设,则( ) A.B.D.5.(2011全国文2)复数( ). A. B. C. D. 6.(2013全国I 文2)( ).A. B. C. D. 7.(2014新课标Ⅱ文2)( )A. B. C. D. 8. (2015全国I 文3)已知复数满足,则( ). A.B. C. D.9. (2015全国II 文2)若为实数,且,则( ). A.B. C. D.10. (2016全国I 文2)设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其中a 为实数,则a =( )2i -12i -2i -+12i -+3i2iz -+=+2i +2i -1i -+1i --21i=+211i 1iz =++z =12225i12i=-2i -12i -2i -+12i -+()212i1i +=-11i 2--11i 2-+11i 2+11i 2-13i 1i+=-12i +12i -+12i -12i --z (1)i 1i z -=+z =2i --2i -+2i -2i +a 2i3i 1ia +=++a =4-3-34(12i)(i)a ++11.(2016全国II 文2)设复数z 满足,则= ( )(A )(B )(C )(D )12. (2017全国I 文3)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为纯虚数的是 ( ) A .i(1+i)2B .i 2(1-i)C .(1+i)2D .i(1+i)13.(2017全国II 文2)(1+i )(2+i )= ( )A.1-iB. 1+3iC. 3+iD.3+3i14.(2017全国3文3)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为纯虚数的是 ( ) A .i(1+i)2B .i 2(1-i)C .(1+i)2D .i(1+i)15.(2018全国I 文2)设1i2i 1iz -=++,则z = ( ) A .0B .12C .1 D16.【2018全国2卷1】A .B .C .D .17.【2018全国3卷2】 A .B .C .D .第2章 复数答案 CDCBC BBCDA CCBAC DDi 3i z +=-z 12i -+12i -32i +32i -()i 23i +=32i -32i +32i --32i -+()()1i 2i +-=3i --3i -+3i -3i +A .-3 B .-2 C .2 D .3第3章 平面向量1.(2011全国文13)已知与为两个不共线的单位向量,为实数,若向量与向量垂直, 则.2.(2012全国文15)已知向量夹角为,且,,则3.(2013全国I 文13)已知两个单位向量的夹角为,,若,则4.(2013全国II 文1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为的中点,则__.5.(2014新课标Ⅱ文4)设向量满足( )A. B. C. D.6.(2014新课标Ⅰ文6)设分别为的三边的中点,则( )A.B.C. D. 7.(2015全国II 文7)已知三点,,,则外接圆的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A. B.C. D. 8.(2015全国I 文2) 已知点,向量,则向量( ).A. B. C. D. 9.(2015全国II 文4)向量,,则( ). A.B. C. D.10.(2016全国文15)设向量a =(x ,x +1),b =(1,2),且a ⊥b ,则x =11.(2016全国II 文13)已知向量a =(m ,4),b =(3,-2),且a ∥b ,则m =________.12.(2017全国文13)已知向量a =(–1,2),b =(m ,1).若向量a +b 与a 垂直,则m =____________. 13.(2017全国II 文)设非零向量a ,b 满足+=-b b a a 则( )A a ⊥b B. =b a C. a ∥b D. >b a14.(2018全国1文7)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 ) A .3144AB AC - B .1344AB AC - C .3144AB AC +D .1344AB AC + a b k +a b k -a b k =,a b 451=a 2-=a b =b ,a b 60()1t t =+-c a b 0⋅=b c t =ABCD 2E CD AE BD ⋅=,a b +=a b -a b ⋅=a b 1235F E D ,,ABC △AB CA BC ,,=+2121()1,0A (B (C ABC △3532135234(0,1),(3,2)A B ()4,3AC =--BC =()7,4--()7,4()1,4-()1,4()1,1=-a ()1,2=-b ()2+⋅=a b a 1-012开始结束开始结束答案:1、 1 , 2、,3、3 ,4、2, 5A ,6A ,7B ,8A , 9C ,1011 -6 12 7 13 A第4章 算法初步1.(2013全国II 文7)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那么输出的( ).A. B. C. D. 2.(2013全国I 文7)7. 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则输出的属于( ).A.B.C.D. 3.(2014新课标Ⅰ文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分别为1,2,3,则输出的( )A. B. C. D.第3题 第2题 第1题4.(2011全国文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是6,则输出的是( ). A. B. C.D.=b 23-4N =S =1111234+++1111232432+++⨯⨯⨯111112345++++111112324325432++++⨯⨯⨯⨯⨯⨯[]13t ∈-,s []34-,[]52-,[]43-,[]25-,,,a b k M =20372165158N p 120720144050405.(2014新课标Ⅱ文8)执行如下图所示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均为,则输出的( ) A. B. C. D.6.(2012全国文6)如果执行下边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和市属,输出,则 ( )A.为的和B.为的算术平均数 C.和分别是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D.和分别是第4题 第5题 6题7.(2015全国I 文9)执行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则输出的( ).A. 5B. 6C.D.8. (2015全国II 文8)如下图所示,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 ). A. B. C. D.9.(2016全国I 文10).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 n =1,则输出的值满足( )(A ) (B ) (C ) ( D ),x t 2S =4567()2N N …12,,...,N a a a ,A B A B +12,,...,N a a a 2A B+12,,...,N a a a A B 12,,...,N a a a A B 12,,...,N a a a 0.01t =n =78a b a =024140,1,x y ==,x y 2y x =3y x =4y x =5y x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10.(2017全国I 文10)如图是为了求出满足321000n n ->的最小偶数n ,那么在和两个空白框中,可以分别填入 ( )A .A >1000和n =n +1B .A >1000和n =n +2C .A ≤1000和n =n +1D .A ≤1000和n =n +2答案:BADBD CCBCDnm1S=1,n=0,m=12?输入t否第5章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2014全国I 文2)若,则()A. B. C. D. 2.(2011全国文11)设函数,则(). A.在单调递增,其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B.在单调递增,其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C.在单调递减,其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D.在单调递减,其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3. .在函数①,②,③,④中,最小正周期为的所有函数为()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③4.(2014新课标Ⅱ文14)函数的最大值为5.(2012全国文9)已知,直线和是函数图像的两条相邻的对称轴,则(). A.B. C. D.6.(2015全国I 文8) 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 B.C. D.7.(2013全国II 文16)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tan 0α>sin 0α>cos 0α>sin 20α>cos20α>ππ()sin 2cos 244f x x x ⎛⎫⎛⎫=+++ ⎪ ⎪⎝⎭⎝⎭()f x π0,2⎛⎫ ⎪⎝⎭π4x =()f x π0,2⎛⎫ ⎪⎝⎭π2x =()f x π0,2⎛⎫ ⎪⎝⎭π4x =()f x π0,2⎛⎫ ⎪⎝⎭π2x =cos 2y x =cos y x =cos 26y x π⎛⎫=+ ⎪⎝⎭tan 24y x π⎛⎫=- ⎪⎝⎭π()sin()2sin cos f x x x ϕϕ=+-0ω>0ϕ<<π4x π=4x 5π=()()sin f x x ωϕ=+ϕ=4π3π2π43π()cos()f x x ωϕ=+()f x ()13π,π44k k k ⎛⎫-+∈ ⎪⎝⎭Z ()132π,2π44k k k ⎛⎫-+∈ ⎪⎝⎭Z ()13,44k k k ⎛⎫-+∈ ⎪⎝⎭Z ()132,244k k k ⎛⎫-+∈ ⎪⎝⎭Z cos(2)(ππ)y x ϕϕ=+-剟π2单位后,与函数的图象重合,则_________. 8.(2011全国1文7)已知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上,则().A. B. C. D. 9.(2013全国II 文6)已知,则().A.B.C. D.10.(2013全国I 文9)函数在的图象大致为().11.(2013全国I 文16)设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则.12.(2015全国II 文11)如图所示,长方形的边,,是的中点,点沿着,与运动,记.将动点到,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的函数,则的图像大致为().πsin 23y x ⎛⎫=+⎪⎝⎭ϕ=θx 2y x =cos2θ=45-35-35452sin 23α=2πcos 4α⎛⎫+= ⎪⎝⎭16131223()()1cos sin f x x x =-[]ππ-,D.C.B.A.x θ=()sin 2cos f x x x =-cos θ=ABCD 2AB =1=BC O AB P BC CD DA BOP x ∠=P A B x ()f x ()y f x =A. B. C. D.13.(2013全国II 文4)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则的面积为().A. B.C.14.(2015全国II 文17)中,是上的点,平分,. ,求.15.(2011全国文15)中,,,,则的面积为.16.(2013全国I 文10)已知锐角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则().A. B. C. D.17.(2014新课标Ⅱ文17)(本小题满分12分)四边形的内角与互补,,,.(1)求和;(2)求四边形的面积.424424424424ABC △,,A B C ,,a b c 2b =π6B =π4C =ABC△2121ABC △D BC AD BAC ∠2BD DC =60BAC =B ∠ABC △120B =7AC =5AB =ABC △ABC △A B C ,,a b c ,,223cos cos20A A +=7a =6c =b =10985ABCD A C 1AB =3BC =2CD DA ==C BD ABCD18.(2012全国文17)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 (1)求;(2)若,△.19.(2014新课标Ⅰ文16)如图所示,为测量山高,选择和另一座山的山顶为测量观测点.从点测得点的仰角,点的仰角以及;从点测得.已知山高,则山高20. (2015全国I 文17)已知分别为内角的对边,.(1)若,求;(2)设,且的面积.21. (2015全国I 文4)△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已知,,,则b=(),,a b c ABC ,,A B C sin cos c C c A =-A 2a =ABC ,b c MN A C A M 60MAN ∠=︒C 45CAB ∠=︒75MAC ∠=︒C 60MCA ∠=︒100m BC =MN =,,a b c ABC △,,A B C 2sin 2sin sin B A C =a b =cos B 90B ∠=a =ABC △a =2c =2cos 3A =A BC .2D .322. (2016全国I 文6)若将函数y =2sin (2x +π6)的图像向右平移14个周期后,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23. (2016全国I 文14)已知θ是第四象限角,且sin (θ+)=,则tan (θ–)= 24 (2017全国I 文8).函数sin21cos xy x=-的部分图像大致为A .B .C .D .25. (2017全国I 文15).已知π(0)2α∈,,tan α=2,则πcos ()4α-=__________.26.(2018全国I 文8).已知函数()222cos sin 2f x x x =-+,则 (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B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C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D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27.(2018全国I 文11).已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上有两点()1A a ,,()2B b ,,且2cos 23α=,则a b -= ( )A .15BCD .128.(2018全国I 文16).△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4sin sin b C c B a B C +=,2228b c a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π435π4A . y =2sin(2x +π4)B . y =2sin(2x +π3)C . y =2sin(2x –π4)D . y =2sin(2x –π3)高考真题试题详解1.解析由得是第一.三象限角,若是第三象限角,则A ,B 错; 由知,C 正确;取时,,D 错.故选C. 评注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判定时可运用基本知识.恒等变形及特殊值等多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解析因为,当时,,故在单调递减. 又当是的一条对称轴.故选D.3.解析①,最小正周期为;②由图像知的最小正周期为;③的最小正周期;④的最小正周期.因此选A.评注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可先变形再判断,或运用图像判断其最小正周期. 4.解析,所以.5.分析利用三解函数的对称轴求得周期.解析由题意得周期,所以,即,所以,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故选A. 6.解析由图可知,得,.画出图中函数的一条对称轴,如图tan 0α>ααsin 22sin cos ααα=sin 20α>απ32211cos 22cos 121022αα⎛⎫=-=⨯-=-< ⎪⎝⎭ππππ()sin 2cos 2sin 2cos 24444f x x x x x ⎛⎫⎛⎫⎛⎫=+++=++ ⎪ ⎪ ⎪⎝⎭⎝⎭⎝⎭π02x <<02πx <<()f x x =π0,2⎛⎫⎪⎝⎭π2x =π22⎛⎫⨯= ⎪⎝⎭π2x =()y f x =cos 2cos 2y x x ==πcos y x =ππcos 26y x ⎛⎫=+⎪⎝⎭2ππ2T ==πtan 24y x ⎛⎫=- ⎪⎝⎭π2T =()()sin 2sin cos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f x x x x x x ϕϕϕϕϕ=+-=+-=()sin cos cos sin sin 1x x x ϕϕϕ-=-…()max 1f x =512ππ2π44T ⎛⎫=-=⎪⎝⎭2π2πω=1ω=()sin()f x x ϕ=+ππsin 144f ϕ⎛⎫⎛⎫=+=± ⎪ ⎪⎝⎭⎝⎭5π5πsin 144f ϕ⎛⎫⎛⎫=+=± ⎪ ⎪⎝⎭⎝⎭0πϕ<<ππ5π444ϕ<+<ππ42ϕ+=π4ϕ=511244T =-=2T =2ππTω==()f x 0x x =所示.由图可知,则,可得,则,得.由,得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故选D.7.分析先进行平移,得出的三角函数与所给的三角函数进行比较,求出的值. 解析: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整理得.因为其图象与的图象重合,所以,所以,即.又因为,所以. 8.解析设为角终边上任意一点,则. 当时,;当时,.因此.故选B.9.分析结合二倍角公式进行求解.解析:因为,所以故选A. 10.分析先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排除B ,再利用特殊的函数值的符号排除A ,而最后答案的选择则利用了特定区间上的极值点.解析:在上,因为,所以是奇函数,所以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排除B.取,则,排除A.因为,所以令,则或. 034x =3πcos 14ϕ⎛⎫+=-⎪⎝⎭3π2ππ4k ϕ+=+()π2π4k k ϕ=+∈Z ()πcos π4f x x ⎛⎫=+ ⎪⎝⎭π2ππ2ππ4k x k ++剟()f x 132244k xk -+剟ϕ()cos 2y x ϕ=+2πcos 22y x ϕ⎡π⎤⎛⎫=-+ ⎪⎢⎥⎝⎭⎣⎦()cos 2y x ϕ=-π+sin 23y x π⎛⎫=+ ⎪⎝⎭2k ϕππ-π=-+π322k ϕππ=+π-+π322k ϕ5π=+π6ϕ-ππ≤<5ϕπ=6(,2)(0)P t t t ≠θcos θ=0t>cos θ=0t<cos θ=223cos 22cos 1155θθ=-=-=-2sin 23α=221cos 211sin 213cos .42226αααπ⎛⎫++- ⎪π-2⎛⎫⎝⎭+==== ⎪⎝⎭[],-ππ()()()()()1cos sin 1cos sin f x x x x x -=---=--=⎡⎤⎣⎦()()1cos sin x x f x --=-()f x ()f x 2x π=1cos 10f ππ⎛⎫⎛⎫=-= ⎪ ⎪22⎝⎭⎝⎭>()()1cos sin f x x x =-()()sin sin 1cos cos f x x x x x '=⋅+-2221cos cos cos 2cos cos 1.x x x x x =-+-=-++()0f x '=cos 1x =1cos 2x =结合,求得在上的极大值点为,靠近,故选C. 11.分析先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求得函数的最大值,再利用方程思想求解. 解析:, 则所以,所以, 所以又因为时,取得取大值,所以.又,所以即.12.解析由已知可得,当点在边上运动时,即时,;当点在边上运动时,即,时,当时,; 当点在边上运动时,即时,.从点的运动过程可以看出,轨迹关于直线对称,,且轨迹非直线型.故选B. 评注本题以几何图形为背景考查了函数图像的识别与作法,特别是体现了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3.分析先由正弦定理解出的值,再运用面积公左求解. 解析:因为,,所以 由正弦定理,得,即所以.故选B. 14.分析 (1)根据题意,由正弦定理可得.[],x ∈-ππ()f x (]0,π23ππsin 2cos y x x x x ⎫=-=⎪⎭cos sin αα=)()sin cos cossin .y x x ααα=-=-x ∈R x α-∈R max y =x θ=()f x ()sin 2cos fθθθ=-=22sin cos 1θθ+=sin cos θθ⎧=⎪⎪⎨⎪=⎪⎩cos θ=P BC π04x剟PA PB +=tan x P CD π3π44x 剎?π2x ≠PA PB +=π2x =PA PB +=P AD 3ππ4x 剎?tan PA PB x +=P π2x =ππ42f f ⎛⎫⎛⎫> ⎪ ⎪⎝⎭⎝⎭c 6B π=4C π=7.A B C πππ=π--=π--=6412sin sin b c B C =2sin sin c =ππ64212=c =117sin 212212ABC S bc A π==⨯⨯=△sin 1sin 2B DC C BD ∠==∠(2)由诱导公式可得,由(1)可知,所以,. 解析 (1)由正弦定理得,,.因为平分,,所以. (2)因为,,所以.由(1)知,所以,即. 评注三角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主要利用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在求解时,注意角的转化及定理的使用.15.解析由余弦定理知,即,解得.故.故答案为. 16.分析先求出角的余弦值,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解析:由得,解得.因为是锐角,所以.又,所以,所以或.又因为,所以.故选D.17.解析(1)由题设及余弦定理得,①. ②由①,②得,故,()1sin sin sin 22C BAC B B B ∠=∠+∠=∠+∠2sin B ∠=sin C ∠tan 3B ∠=30B ∠=sin sin AD BD B BAD =∠∠sin sin AD DCC CAD=∠∠AD BAC ∠2BD DC =sin 1sin 2B DC C BD ∠==∠()180C BAC B ∠=-∠+∠60BAC ∠=()1sin sin sin 2C BAC B B B ∠=∠+∠=∠+∠2sin sin B C ∠=∠tan 3B ∠=30B ∠=2222cos120AC AB BC AB BC =+-⋅249255BC BC =++3BC =11sin120532224ABC S AB BC =⋅=⨯⨯⨯=△4A 223cos cos 20A A +=2223cos 2cos 10A A +-=1cos 5A =±A 1cos 5A =2222cos a b c bc A =+-214936265b b =+-⨯⨯⨯5b =135b =-0b >5b >2222cos 1312cos BD BC CD BC CD C C =+-⋅=-2222cos 54cos BD AB DA AB DA A C =+-⋅=+1cos 2C =60C =BD =(2)四边形的面积评注本题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转化的思想,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是求面积的常用方法.18.解析(1)由.由于,所以. 又,故. (2)的面积,故.而,故 . 解得.19.解析在中,,,所以. 在中,,,从而,由正弦定理得,,因此.在中,,,由得,故填.20. 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又,所以,即.则. (2)解法一:因为,所以,即,亦即.又因为在中,,所以,则,得.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所以. 解法二:由(1)可知,①因为,所以,②将代入得,则,所以.ABCD 1111sin sin 1232sin 60232222S AB DA A BC CD C ⎛⎫=⋅+⋅=⨯⨯+⨯⨯= ⎪⎝⎭sin cos c C c A =-sinA C -cos sin sin 0A C C -=sin 0C ≠π1sin 62A ⎛⎫-= ⎪⎝⎭0πA <<π3A =ABC △1sin 2S bc A ==4bc =2222cos a b c bc A =+-228b c +=2b c ==Rt ABC △45CAB ∠=100BC =m AC =m AMC △75MAC ∠=60MCA ∠=45AMC ∠=sin 45sin 60AC AM=AM=m Rt MNA △AM =m 60MAN∠=sin 60MNAM=150MN ==m 15022b ac =a b =22a ac=2a c =22222212cos 2422a a a a cb B a ac a ⎛⎫+- ⎪+-⎝⎭===⋅90B ∠=()2sin 12sin sin 2sin sin 90B A C A A ===-2sin cos 1A A =sin 21A =ABC △90B ∠=090A <∠<290A ∠=45A ∠=ABC △a c ==112ABC S ==△22b ac =90B ∠=222a c b +=②①()20a c -=a c ==112ABC S ==△21. (2015全国I 文4)△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已知,,,则b=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余弦定理,根据题目条件画出图形可以列出等式,带入已知条件化简可得,解得.22. (2016全国I 文6)若将函数y =2sin (2x +π6)的图像向右平移14个周期后,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答案:D解析:该函数的周期为,所以函数向右平移,得,化简可得y =2sin(2x –π3).23. (2016全国I 文14)已知θ是第四象限角,且sin (θ+)=,则tan (θ–)=.答案: 解析:本题考察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三角函数的符号判断以及诱导公式的运用:,因为θ是第四象限角,且,所以也在第四象限,即,所以24 (2017全国I 文8).函数sin21cos xy x=-的部分图像大致为a =2c =2cos 3A =2222cos a b c bc A =+-23830b b --=3b =2T ππω==4π2sin(2())46y x ππ=-+π435π443-cos()4πθ-=3cos()sin()4245πππθθ+-=+=cos()4πθ-=354πθ-4sin()45πθ-=-sin()44tan()43cos()4πθπθπθ--=--ABC .2D .3A . y =2sin(2x +π4) B . y =2sin(2x +π3)C . y =2sin(2x –π4)D . y =2sin(2x –π3)A .B .C .D .【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函数sin 21cos xy x=-为奇函数,故排除B ;当πx =时,0y =,故排除D ;当1x =时,sin 201cos 2y =>-,故排除A .故选C .25. (2017全国I 文15).已知π(0)2α∈,,tan α=2,则πcos ()4α-=__________.26.(2018全国I 文8).已知函数()222cos sin 2f x x x =-+,则 B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27.(2018全国I 文11).已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上有两点()1A a ,,()2B b ,,且2cos 23α=,则a b -= BA .15B C D .128.(2018全国I 文16).△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4sin sin b C c B a B C +=,2228b c a +-=,则△ABC 的面积为.第6章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1.(2013全国2文23)动点都在曲线(为参数)上,对应参数分别为与(),为的中点.(1)求的轨迹的参数方程;(2)将到坐标原点的距离表示为的函数,并判断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2.(2014新课标Ⅱ文23)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的极坐标方程为,.(1)求的参数方程;(2)设点在上,在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根据(1)中你得到的参数方程,确定的坐标.P Q ,2cos 2sin x tC :y t=⎧⎨=⎩t t α=2t α=0<<2παM PQ M M d a M xOy x C 2cos ρθ=0,2θπ⎡⎤∈⎢⎥⎣⎦C D C CD :2l y =+D3(2012全国文23)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是,正方形的顶点都在上,且依逆时针次序排列,点的极坐标为.(1)求点的直角坐标; (2)设为上任意一点,求的取值范围.4.(2015全国II 文23) 在直线坐标系中,曲线:(为参数,)其中.(1) 求与交点的直角坐标;1C 12cos ,:3sin ,x C y ϕϕ=⎧⎨=⎩(ϕ)x 2C 2ρ=ABCD 2C ,,,A B C D A π2,3⎛⎫⎪⎝⎭,,,A B C D P 1C 2222PA PB PC PD +++xOy 1C cos sin x t y t αα=⎧⎨=⎩t 0t ≠0πα剟2C 3C5.(2015全国I 文23)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圆:,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的极坐标方程. (2)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设与的交点为,求的面积.6.(2011全国文23))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是上的动点,点满足,点的轨迹为曲线.(1)求的方程;(2)在以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射线与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与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求.xOy 1C 2x =-2C ()()22121x y -+-=12,C C 3C ()π4θρ=∈R 2C 3C ,M N 2C MN △xOy 1C 2cos ,22sin .x y αα=⎧⎨=+⎩αM 1C P 2OP OM =P 2C 2C O x π3θ=1C A 2C B AB7(2013全国I 文23)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把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2)求与交点的极坐标8(2016全国卷1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线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a >0)。
2018高考数学(文)分类汇编 统计与概率综合及统计案例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第二节 统计与概率综合及统计案例题型138 抽样方式2013年1.(2013江西文5)总体有编号为01,02,,19,20的20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5个个体,选取方法是从随机数表第行的第5列和第6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5个个体的编号为( ).A .08B .07C .02D .012.(2013湖南文3) 某工厂甲、乙、丙三个车间生产了同一种产品,数量分别为120件,80件, 60件.为了解它们的产品质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了一个容量为的样本进行调查,其中从丙车间的产品中抽取了件,则n =( ).A. B.10 C.12 D.132014年 1.(2014四川文2)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居民某天的阅读时间,从中抽取了200名居民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5000名居民的阅读时间的全体是( ).A.总体B.个体C.样本的容量D.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2.(2014重庆文3)某中学有高中生3500人,初中生1500人,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已知从高中生中抽取70人,则n =( ). A.100B.150C.200D.2503.(2014广东文6)为了解10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分段的间隔为( ).A.50B.40C.25D.20 4.(2014湖南文3)对一个容量为N 的总体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当选取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三种不同方法抽取样本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分别为123,,p p p ,则( ).A.123p p p =<B. 231p p p =<C.132p p p =<D.123p p p == 5.(2014湖北文11)甲、乙两套设备生产的同类型产品共4800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进行质量检测. 若样本中有50件产品由甲设备生产,则乙设备生产的产品总 数为件.6.(2014天津文9)某大学为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样本进行调查.已知该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本科生人数之比为4:5:5:6,则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名学生.2015年1.(2015四川文3)某学校为了了解三年级、六年级、九年级这三个年级之间的学生视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拟从这三个年级中按人数比例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则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A. 抽签法B. 系统抽样法C. 分层抽样法D. 随机数法1.解析按照各种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可知,应使用分层抽样.故选C.2.(2015福建文13)某校高一年级有900名学生,其中女生400名,按男女比例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年级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则应抽取的男生人数为_______.2.解析由题意得抽样比例为45190020=,故应抽取的男生人数为15002520⨯=(人).3.(2015北京文4)某校老年,中年和青年教师的人数见下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教师的身体情况,在抽取的样本中,青年教师有320人,则该样本的老年人数为().A.90B. 100C. 180D.3003.解析依题意,老年教师人数为900320180160043004300⨯=(人).故选C.2017年1.(2017江苏卷3)某工厂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量分别为200,400,300,100件.为检验产品的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以上所有的产品中抽取60件进行检验,则应从丙种型号的产品中抽取件.1.解析按照分层抽样的概念应从丙种型号的产品中抽取60300181000⨯=(件).20330443454365577783210题型139 样本分析——用样本估计总体2013年1. (2013四川文7)某学校随机抽取20个班,调查各班中有网上购物经历的人数,所得数据茎 叶图如图所示.以组距为将数据分组成[)[)[)[)0551030353540,,,,,,,,时,所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是( ).A.B.C . D.2. (2013山东文10)将某选手的个得分去掉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个剩余分数的平均分为91.现场作的个分数的茎叶图后来有个数据模糊,无法辨认,在图中以表示:则个剩余分数的方差为( )A.11616 B.367 C.36D. 3.(2013辽宁文5) 某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测试,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数据的分组依次为[)[)[)[)20404060608080100,,,,,,,.若低于60分的人数是15人,则该班的学生人数是( ).A. 45B. 508779401091x/分C. 55D. 604.(2013江苏则成绩较为稳定(方差较小)的那位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为5.(2013湖北文12)某学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7879,,,,5491074,,,,,,则(1)平均命中环数为; (2)命中环数的标准差为.6. (2013辽宁文16)为了考察某校各班参加课外书法小组的人数,在全校随机抽取个班级,把每个班级参加该小组的认为作为样本数据.已知样本平均数为,样本方差为,且样本数据互不 相同,则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为.2014年1.(2014陕西文9)某公司10位员工的月工资(单位:元)为1210,,x x x ,其均值和方差分别为和2s ,若从下月起每位员工的月工资增加100元,则这10位员工下月工资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A.,22100s +B.100x +,22100s +C.,2sD. +100,2s2.(2014山东文8)为了研究某药品的疗效,选取若干名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所有志愿者的舒张压数据(单位:kPa )的分组区间为[)[)[)[)[]12,13,13,14,14,15,15,16,16,17,将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编号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五组,如图所示是根据试验数据制成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第一组与第二组共有20人,第三组中没有疗效的有人,则第三组中有疗效的人数为( ).A. B. C. 12 3.(2014江苏6位:cm ),所得数据均在区间[]80130,上,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抽测的60株树木中,有株树木的底部周长小于100cm .kPa(加上原点处数字0)4.(2014新课标Ⅰ文18)从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中抽取100件,测量这些产品的一项质量指标值,由测量结果得如图所示频数分布表:(2)估计这种产品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及方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3)根据以上抽样调查数据,能否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的80%”的规定? 5.(2014北京文18)从某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获得了他们一周课外阅读时间(单位:小时)的数据,整理得到数据分组及频数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100 90 80 110 /cmO75 85 95 105(1)从该校随机选取一名学生,试估计这名学生该周课外阅读时间少于12小时的概率;(2)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a,b的值;(3)假设同一组中的每个数据可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替,试估计样本中的100名学生该周课外阅读时间的平均数在第几组(只需写出结论).6. (2014新课标Ⅱ文19)某市为了考核甲、乙两部门的工作情况,随机访问了50位市民.根据这50(2)分别估计该市的市民对甲、乙两部门的评分高于90的概率;(3)根据茎叶图分析该市的市民对甲、乙两部门的评价.7.(2014(1)求这20名工人年龄的众数与极差;(2)以十位数为茎,个位数为叶,作出这20名工人年龄的茎叶图;(3)求这20名工人年龄的方差.2015年1.(2015重庆文4)重庆市2013年各月的平均气温(C)数据的茎叶图如下:0 8 91 2 5 82 0 03 3 8 3 1 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19B.20C. 21.5D. 23 1. 解析 将茎叶图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为2020202+=.故选B . 2.(2015湖南文2) 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35名运动员的成绩(单位:分钟)的茎叶图如图所示.13 0 0 3 4 5 6 6 8 8 8 914 1 1 1 2 2 2 3 3 4 4 5 5 5 6 6 7 8 15 0 1 2 2 3 3 3若将运动员按成绩由好到差编为135号,再用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7人,则其中成绩在区间[]139,151上的运动员人数是( ).A. 3B. 4C. 5D. 62. 解析 由茎叶图可知,在区间]151,139[的人数为20,再由系统抽样的性质可知人数为435720=⨯人.故选B. 3.(2015湖北文2)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有“米谷粒分”题:粮仓开仓收粮,有人送来米1534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254粒内夹谷28粒,则这批米内夹谷约为( ).A .134石B .169石C .338石D .1365石 3.解析 设一石米中有粒谷,这批米内夹谷石,则281534254x n n ⋅=⋅,得153428169254x ⨯=≈.故选B.4.(2015山东文6)为比较甲、乙两地某月14时的气温状况,随机选取该月中的天,将这天中14时的气温数据(单位:℃)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 考虑以下结论:①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低于乙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 ②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 ③甲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小于乙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④甲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大于乙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 其中根据茎叶图能得到的统计结论的编号为(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解析 由茎叶图可知,甲的数据为26,28,29,31,31;乙的数据为28,29,30,31,32. 所以()12628293131295x =⨯++++=甲,()12829+303132305x =⨯+++=乙. 所以x x <甲乙,①正确; 又()()()()()2222221182629282929293129312955s ⎡⎤=-+-+-+-+-=⎣⎦甲; ()()()()()22222212830293030303130323025s ⎡⎤=-+-+-+-+-=⎣⎦乙. 可得22s s >甲乙,所以s s >甲乙.④正确.故选B.5.(2015广东文12) 已知样本数据1x ,2x ,⋅⋅⋅,n x 的均值5x =,则样本数据121x +,221x +,⋅⋅⋅,21n x +的均值为.5.解析 因为样本数据1x ,2x ,⋅⋅⋅,n x 的均值5x =,又样本数据121x +,221x +,⋅⋅⋅,21n x +的和为()122n x x x n ++++,所以样本数据的均值为21x +=11.评注本题考查均值的性质.6.(2015湖北文14)某电子商务公司对10000名网络购物者2014年度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消费金额(单位:万元)都在区间[0.30.9],内,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直方图中的=.(2)在这些购物者中,消费金额在区间[0.50.9],内的购物者的人数为./万元a6. 解析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及频率和等于,可得0.20.10.80.1 1.50.120.1 2.50.10.11a ⨯+⨯+⨯+⨯+⨯+⨯=,解之得3a =.于是消费金额在区间[]0.50.9,内频率为0.20.10.80.120.130.10.6⨯+⨯+⨯+⨯=, 所以消费金额在区间[]0.50.9,内的购物者的人数为0.6100006000⨯=.7.(2015广东文17)某城市100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度),以[)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260,280,[]280,300分组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度(1)求直方图中的值;(2)求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3)在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240,260,[)260,280,[]280,300的四组用户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1户居民,则从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多少户? 7.解析()1由()0.0020.00950.0110.01250.0050.0025201x ++++++⨯=, 得0.0075x =.(2)由图可知,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是2202402302+=. 因为()0.0020.00950.011200.450.5++⨯=<, 又()0.0020.00950.0110.0125200.70.5+++⨯=>,所以月平均用电量的中位数在[)220,240内.设中位数为,由()()0.0020.00950.011200.01252200.5a ++⨯+⨯-=, 得224a =,所以月平均用电量的中位数是224.(3)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的用户有0.01252010025⨯⨯=(户); 月平均用电量为[)240,260的用户有0.00752010015⨯⨯=(户); 月平均用电量为[)260,280的用户有0.0052010010⨯⨯=(户); 月平均用电量为[]280,300的用户有0.0025201005⨯⨯=(户). 抽取比例为11125151055=+++,所以从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12555⨯=(户).2016年1.(2016山东文3)某高校调查了200名学生每周的自习时间(单位:小时),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自习时间的范围是[17.,样本数据分组为[17.5,20),[20,22.5),[22.5,25),[25,27.5),[27.5,30] .根据直方图,这200名学生中每周的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人数是( ). A.56 B.60 C.120 D.1401. D 解析 由图可知组距为2.5,每周的自习时间少于22.5小时的频率为0.30=2.5×)0.1+0.02(,所以,每周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人数是140=0.301×200)(-人.故选D.2.(2016上海文4)某次体检,位同学的身高(单位:m )分别为1.72,1.78,1.80,1.69,1.7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m ).2.1.76解析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1.69,1.72,1.76,1.78,1.80,故中位数为1.76.3.(2016江苏4)已知一组数据4.7,4.8,5.1,5.4,5.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是.3. 0.1解析由题意得 5.1x =,故()22222210.40.300.30.40.15s=++++=./小时17.54.(2016四川文16)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某市为了制定合理的节水方案,对居民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抽样,获得了某年100位居民每人的月均用水量(单位:吨),将数据按照[)[)00.50.5,1⋅⋅⋅,,,[]4,4.5分成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直方图中的a 值;(2)设该市有30万居民,估计全市居民中月均用水量不低于吨的人数.请说明理由;(3)估计居民月均用水量的中位数.4.解析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月用水量在[]0,05.的频率为0.080.5=0.04.⨯ 同理,在[)(][)[)[)[)0.5,1 1.5,222.53,3.5 3.5,44,4.5,,,,,,等组的频率分别为0.08,0.21,0.25,0.06,0.04,0.02.由()10.04+0.08+0.21+0.25+0.06+0.04+0.020=0.5+0.5a a -⨯⨯,解得0.30.a =(2)由(1)得,100位居民月均水量不低于吨的频率为0.06+0.04+0.02=0.12.由以上样本的频率分布,可以估计30万居民中月均用水量不低于吨的人数为3000000.13=36000.⨯(3)设中位数为x 吨.因为前组的频率之和为0.040.080.15+0.21+0.250.730.5++=>, 而前4组的频率之和为0.040.080.150.210.480.5+++=<,所以2 2.5.x <… 由()0.5020.50.48x ⨯-=-,解得 2.04.x =故可估计居民月均用水量的中位数为2.04吨.5.(2016北京文17)某市民用水拟实行阶梯水价,每人用水量中不超过w 立方米的部分按4元/立方米收费,超出w 立方米的部分按10元/立方米收费,从该市随机调查了10000位居民,获得了他们某月的用水量数据,整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 (1)如果w 为整数,那么根据此次调查,为使80%以上居民在该月的用水价格为4元/立方米,w 至少定为多少?(2)假设同组中的每个数据用该组区间的右端点值代替,当3w =时,估计该市居民该月的人均水费.5. 解析 (1)由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知,该市居民该月用水量在区间[](](](](]0.5,1,1,1.5,1.5,2,2,2.5,2.5,3内的频率依次为0.1,0.15,0.2,0.25,0.15. 所以该月用水量不超过立方米的居民占85%,用水量不超过2立方米的居民占45%.依题意,w 至少定为.(2)由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及题意,得居民该月用水费用的数据分组与频率分布表40.160.1580.2100.25120.15170.05220.05270.05⨯+⨯+⨯+⨯+⨯+⨯+⨯+⨯=10.5用水量(立方米)(元).2017年1.(2017全国1文2)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块地作试验田.这块地的亩产量(单位:kg )分别为12n x x x ⋯,,,,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 ).A .12n x x x ⋯,,,的平均数 B .12n x x x ⋯,,,的标准差 C .12n x x x ⋯,,,的最大值 D .12n x x x ⋯,,,的中位数 1. 解析 刻画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指标是标准差.故选B. 2.(2017山东卷文8)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5名工人某日的产量数据(单位:件). 若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相等,且平均值也相等,则x 和y 的值分别为( ).A. 3,5B. 5,5C. 3,7D. 5,72. 解析 由于甲组中位数为65,故5y =,计算得乙组平均数为66,故3x =.故选A.题型140 统计图表与概率的综合2013年1. (2013陕西文5)对一批产品的长度(单位: 毫米)进行抽样检测,下图为检测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根据标准,产品长度在区间[)2025,上为一等品, 在区间[)1520,和区间[)2530,上为二等品, 在区间[)1015,和[]3035,上为三等品. 用频率估计概率, 现从该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件, 则其为二等品的概率为( ).毫米O0.060.040.02A. 0.09B. 0.20C. 0.25D. 0.452. (2013重庆文6) 下图是某公司10个销售店某月销售某产品数量(单位:台)的茎叶图,则数据落在区间[)2230, 内的概率为( ).A. 0.2B. 0.4C. 0.5D. 0.6开始结束3. (2013安徽文17)为调查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某次联考数学成绩情况,用简单随机抽样,从这两校中各抽取30 名高三年级学生,以他们的数学成绩(百分制)作为样本,样本数据的茎叶图如下:甲 乙 (1)若甲校高三年级每位学生被抽取的概率为0.05,求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总人数,并估计甲校高三年级这次联考数学成绩的及格率(60分及60分以上为及格); (2)设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这次联考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12x x ,,估计12x x -的值. 4.(2013广东文17)从一批苹果中,随机抽取50个,其重量(单位:克)的频数分布表如下:(1) 根据频数分布表计算苹果的重量在[90,95)的频率;(2) 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重量在[)80,85和[)95,100的苹果中共抽取4个,其中重量在[)80,85的有几个?(3)在(2)中抽出的个苹果中,任取个,求重量在[)80,85和[)95,100中各有的概率.5. (2013四川文1812324,,,,这24个整数中都可能随机产生.(1)分别求出按程序框图正确编程运行时输出y 的值为的 概率()123i P i =,,; (2)甲、乙两同学依据自己对程序框图的理解,各自编写程序 重复运行次后,统计记录了输出y 的值为()123i i =,,的频数 以下是甲、乙所作频数统计表的部分数据.甲的频数统计表(部分) 乙的频数统计表(部分)当2100n =时,根据表中的数据,分别写出甲、乙所编程序各自输出y 的值为(123)i i =,,的频率(用分数表示),并判断两位同学中哪一位所编写程序符合算法要求的可能性较大.6. (2013湖南文18)某人在如图所示的直角边长为米的三角形地块的每个格点(指纵、横直线的交叉点以及三角形的顶点)处都种了一株相同品种的作物.根据历年的种植经验,一株该种作物的年收获量Y (单位:kg )与它的“相近”作物株数X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这里,两株作物“相近”是指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超过米.(1(2)在所种作物中随机选取一株,求它的年收获量至少为48kg 的概率.2014年1.(2014重庆文17)20名学生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单位: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7632(I )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值;(II )分别求出成绩落在[)6050,与[)7060,中的学生人数; (III )从成绩在[)7050,的学生中任选2人,求此2人的成绩都在[)7060,中的概率.2015年1.(2015全国Ⅱ文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显著B.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显现成效C.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呈逐渐减少趋势D.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2010年2012年2009年201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11年2005年190020001.解析由柱形图可以看出,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下降趋势,故年排放量与年份是负相关关系,依题意,需选不正确的.故选D.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要注意读懂题意和图表,理解相关性有正相关和负相关. 2.(2015安徽文17)某企业为了解下属某部门对本企业职工的服务情况,随机访问50名职工,根据这50名职工对该部门的评分,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样本数据分组区间为[)40,50,[)50,60,,[)80,90,[]90,100.(1)求频率分布图中的值;(2)估计该企业的职工对该部门评分不低于80分的概率;(3)从评分在[)40,60的受访职工中,随机抽取2人,求此2人评分都在[)40,50的概率.2. 解析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0.0040.0180.02220.028101a +++⨯+⨯=, 解得0.006a =.(2)由频率估计概率,评分不低于80分的概率为()0.0220.018100.4+⨯=. (3)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在[)40,50内的人数为0.00410502⨯⨯=(人), 在[)50,60内的人数为0.00610503⨯⨯=(人).设[)40,50内的2人评分分别为12,a a ,[)50,60内的3人评分分别为123,,A A A ,则从[)40,60的受访职工中随机抽取2人,2人评分的基本事件有()12,a a ,()11,a A ,()12,a A ,()13,a A ,()21,a A ,()22,a A ,()23,a A ,()12,A A ,()13,A A ,()23,A A ,共10种.其中2人评分都在[)40,50的概率为110. 3.(2015全国Ⅱ文18)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A ,B 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40个用户,根据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得出A 地区用户满意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数分布表.A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数分布表(1)在答题卡上作出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通过直方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估计哪个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说明理由.3. 分析 (1) 根据题意通过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B 地区用户满意评分的平均值高于A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A 地区用户的评分满意度比较分散;(2)由直方图得()A P C 的估计值为0.6.()B P C 的估计值为0.25,所以A 地区的用户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解析 (1)通过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高于A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而A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2)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记A C 表示事件:“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B C 表示事件:“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由直方图得()A P C 的估计值为()0.010.020.03100.6++⨯=,()B P C 的估计值为()0.0050.02100.25+⨯=.所以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评注 高考中对统计与概率的考查,主要建立在实际问题中,特别要能读懂题意,分析题目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解答中要注意概率的计算方法.2016年1.(2016全国甲文18)某险种的基本保费为a (单元:元),继续购买该险种的投保人称为续保人,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与其上年度出险次数的关联如下:(1)记A 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不高于基本保费”,求()P A 的估计值;(2)记B 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高于基本保费但不高于基本保费的160%”,求()P B 的估计值;(3)求续保人本年度平均保费的估计值.1.解析 (1)由所给数据知,事件A 发生当且仅当一年内出险次数小于,所以()60500.55200P A +==. (2)由所给数据知,事件B 发生当且仅当一年内出险次数大于等于且小于等于,所以3030()0.3200P B +==. (3)由题所求分布列为调查名续保人的平均保费为0.850.300.25 1.250.15 1.50.15 1.750.1020.05 1.1925a a a a a a a ⨯+⨯+⨯+⨯+⨯+⨯=.2.(2016山东文16)某儿童乐园在“六一”儿童节推出了一项趣味活动.参加活动的儿童需转动如图所示的转盘两次,每次转动后,待转盘停止转动时,记录指针所指区域中的数.设两次记录的数分别为x ,y .奖励规则如下:①若3xy …,则奖励玩具一个; ②若8xy …,则奖励水杯一个;③其余情况奖励饮料一瓶.假设转盘质地均匀,四个区域划分均匀.小亮准备参加此项活动. (1)求小亮获得玩具的概率;(2)请比较小亮获得水杯与获得饮料的概率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解析 用数对(),x y 表示儿童参加活动先后记录的数,则基本事件空间Ω与点集(){},|,,14,14S x y x y x y=∈∈N N 剟剟一一对应.因为S 中元素个数是4416,⨯=所以基本事件总数为16.n =(1)记“3xy …”为事件A .则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共有个,即()()()()()1,1,1,2,1,3,2,1,3,1, 所以()5,16P A =即小亮获得玩具的概率为516. (2)记“8xy …”为事件B ,“38xy <<”为事件C .3421则事件B 包含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即()()()()()()2,4,3,3,3,44,2,4,3,4,4,所以()63.168P B == 则事件C 包含的基本事件共有个,即()()()()()1,4,2,2,2,3,3,2,4,1,所以()5.16P C = 因为35,816> 所以小亮获得水杯的概率大于获得饮料的概率. 3.(2016全国乙文19)某公司计划购买1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200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100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下面柱状图.记x 表示台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y 表示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的费用(单位:元),n 表示购机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 (1)若19n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2)若要求 “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不大于n ”的频率不小于0.5,求n 的最小值; (3)假设这100台机器在购机的同时每台都购买19个易损零件,或每台都购买20个易损零件,分别计算这100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费用的平均数,以此作为决策依据,购买台机器的同时应购买19个还是20个易损零件?3.解析(1)当19x …时,192003800y =⨯=(元);当19x >时,()19200195005005700y x x =⨯+-⨯=-(元),所以3800,,195005700,,19x x y x x x ∈⎧=⎨-∈>⎩N N ….(2)由柱状图可知更换易损零件数的频率如表所示.所以更换易损零件数不大于18的频率为:,更换易损零件数不大于19的频率为:0.060.160.240.240.700.5+++=>,故n 最小值为19.(3)若每台都购买19个易损零件,则这100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费用的平均数为:10019200205002105004000100⨯⨯+⨯+⨯⨯=(元);若每台都够买20个易损零件,则这100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费用的平均数为 10020200105004050100⨯⨯+⨯=(元).因为40004050<,所以购买台机器的同时应购买19个易损零件.2017年1.(2017全国3卷文3)某城市为了解游客人数的变化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收集并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月接待游客量逐月增加B.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C.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份D.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7月至12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1.解析由图易知月接待游客量是随月份的变化而波动的,有上升也有下降,所以选项A错误.故选A.评注与2016年的雷达图考法类似,近年来,对各类图形与图表的理解与表示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总体来说,此类题型属于基础类题型,用排除法解此类问题会比较快,但要注意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一项,如果审题不仔细可能会造成失分!2.(2017全国2卷文19)淡水养殖场进行某水产品的新、旧网箱养殖方法的产量对比,收获时各随机抽取了100个网箱,测量各箱水产品产量(单位:kg)的某频率直方图如图所示. (1)设两种养殖方法的箱产量相互独立,记A表示事件:“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50kg”,估计A的概率;(修图:下面表中原点处加数字0)箱产量/kg箱产量/kg。
2011-2018年全国一卷概率文汇编 带答案

2011 6.(5分)(2011•新课标)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A .B .C .D .【分析】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数是3×3种结果,满足条件的事件是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有3种结果,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数是3×3=9种结果,满足条件的事件是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由于共有三个小组,则有3种结果,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到P=,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是一个基础题,题目使用列举法来得到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数和满足条件的事件数,出现这种问题一定是一个必得分题目.19.(12分)(2011•新课标)某种产品的质量以其质量指标值衡量,质量指标值越大表明质量越好,且质量指标值大于或等于102的产品为优质品,现用两种新配方(分别称为A配方和B配方)做试验,各生产了100件这种产品,并测量了每件产品的质量指标值,得到下面试验结果:A配方的频数分布表[90,94)[94,98)[98,102)[102,106)[106,110]指标值分组频数82042228B配方的频数分布表[90,94)[94,98)[98,102)[102,106)[106,110]指标值分组频数412423210(Ⅰ)分别估计用A配方,B配方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品率;(Ⅱ)已知用B配方生成的一件产品的利润y(单位:元)与其质量指标值t的关系式为y=从用B配方生产的产品中任取一件,其利润记为X(单位:元),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以试验结果中质量指标值落入各组的频率作为一件产品的质量指标值落入相应组的概率)【分析】(I)根据所给的样本容量和两种配方的优质的频数,两个求比值,得到用两种配方的产品的优质品率的估计值.(II)根据题意得到变量对应的数字,结合变量对应的事件和第一问的结果写出变量对应的概率,写出分布列和这组数据的期望值.【解答】解:(Ⅰ)由试验结果知,用A配方生产的产品中优质的频率为∴用A配方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品率的估计值为0.3.由试验结果知,用B配方生产的产品中优质品的频率为∴用B配方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品率的估计值为0.42;(Ⅱ)用B配方生产的100件产品中,其质量指标值落入区间[90,94),[94,102),[102,110]的频率分别为0.04,0.54,0.42,∴P(X=﹣2)=0.04,P(X=2)=0.54,P(X=4)=0.42,即X的分布列为X﹣224P0.040.540.42∴X的数学期望值EX=﹣2×0.04+2×0.54+4×0.42=2.68【点评】本题考查随机抽样和样本估计总体的实际应用,考查频数,频率和样本容量之间的关系,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本题是一个综合问题2012 8.(12分)某花店每天以每枝5元的价格从农场购进若干枝玫瑰花,然后以每枝10元的价格出售.如果当天卖不完,剩下的玫瑰花做垃圾处理.(Ⅰ)若花店一天购进17枝玫瑰花,求当天的利润y(单位:元)关于当天需求量n(单位:枝,n∈N)的函数解析式.(Ⅱ)花店记录了100天玫瑰花的日需求量(单位:枝),整理得如表:14151617181920日需求量n频数10201616151310(i)假设花店在这100天内每天购进17枝玫瑰花,求这100天的日利润(单位:元)的平均数;(ii)若花店一天购进17枝玫瑰花,以100天记录的各需求量的频率作为各需求量发生的概率,求当天的利润不少于75元的概率.【分析】(Ⅰ)根据卖出一枝可得利润5元,卖不出一枝可得赔本5元,即可建立分段函数;(Ⅱ)(i)这100天的日利润的平均数,利用100天的销售量除以100即可得到结论;(ii)当天的利润不少于75元,当且仅当日需求量不少于16枝,故可求当天的利润不少于75元的概率.【解答】解:(Ⅰ)当日需求量n≥17时,利润y=85;当日需求量n<17时,利润y=10n﹣85;(4分)∴利润y关于当天需求量n 的函数解析式(n∈N*)(6分)(Ⅱ)(i)这100天的日利润的平均数为元;(9分)(ii)当天的利润不少于75元,当且仅当日需求量不少于16枝,故当天的利润不少于75元的概率为P=0.16+0.16+0.15+0.13+0.1=0.7.(12分)【点评】本题考查函数解析式的确定,考查概率知识,考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属于中档题.2013 18.(12分)(2013•新课标Ⅰ)为了比较两种治疗失眠症的药(分别成为A药,B药)的疗效,随机地选取20位患者服用A药,20位患者服用B药,这40位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记录他们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单位:h)实验的观测结果如下:服用A药的20位患者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0.6 1.2 2.7 1.5 2.8 1.8 2.2 2.3 3.2 3.52.5 2.6 1.2 2.7 1.5 2.93.0 3.1 2.3 2.4服用B药的20位患者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3.2 1.7 1.9 0.8 0.9 2.4 1.2 2.6 1.3 1.4 1.6 0.5 1.8 0.6 2.1 1.1 2.5 1.2 2.7 0.5(Ⅰ)分别计算两种药的平均数,从计算结果看,哪种药的疗效更好?(Ⅱ)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下面茎叶图,从茎叶图看,哪种药的疗效更好?【分析】(Ⅰ)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据此即可判断出结论;(Ⅱ)利用已知数据和茎叶图的结构即可完成.【解答】解:(Ⅰ)设A药观测数据的平均数据的平均数为,设B药观测数据的平均数据的平均数为,则=×(0.6+1.2+2.7+1.5+2.8+1.8+2.2+2.3+3.2+3.5+2.5+2.6+1.2+2.7+1.5+2.9+3.0+3.1+2.3+ 2.4)=2.3.×(3.2+1.7+1.9+0.8+0.9+2.4+1.2+2.6+1.3+1.4+1.6+0.5+1.8+0.6+2.1+1.1+2.5+1.2+2.7+ 0.5)=1.6.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由此可看出A药的效果更好.(Ⅱ)根据两组数据得到下面茎叶图:。
最新全国卷高考(2016-2018)汇编 概率与统计文科 含解析

概率与统计 试题分类汇编(文科)分析解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本部分在高考中的考查点如下:1.主要考查分层抽样的定义,频率分布直方图,平均数、方差的计算,识图能力及借助概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注意小矩形的高=频率/组距,小矩形的面积为频率,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3.分析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独立性检验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分值为17分左右,属中档题.1.【2018年全国卷Ⅲ文】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 A. 0.3 B. 0.4 C. 0.6 D. 0.7 【答案】B2.【2018年全国卷II 文】从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则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概率为 A.B.C.D.【答案】D点睛:应用古典概型求某事件的步骤:第一步,判断本试验的结果是否为等可能事件,设出事件;第二步,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与所求事件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第三步,利用公式求出事件的概率.3.【2017课标1,文4】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A .14B .π8C .12D .π 4【答案】B【解析】【考点】几何概型【名师点睛】对于一个具体问题能否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事件的概率,关键在于能否将问题几何化,也可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数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此基础上,将实验的每一结果一一对应于该坐标系中的一点,使得全体结果构成一个可度量的区域;另外,从几何概型的定义可知,在几何概型中,“等可能”一词理解为对应于每个实验结果的点落入某区域内的可能性大小,仅与该区域的度量成正比,而与该区域的位置、形状无关.4. 【2017课标II,文11】从分别写有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1张,则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为A.110B.15C.310D.25【答案】D【名师点睛】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1)列举法.(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具体化.5.【2017课标1,文2】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n块地作试验田.这n块地的亩产量(单位:kg)分别为x1,x2,…,x n,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A.x1,x2,…,x n的平均数B.x1,x2,…,x n的标准差C.x1,x2,…,x n的最大值D.x1,x2,…,x n的中位数【答案】B【名师点睛】众数: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众数,众数反应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中位数:一组数据中间的数,(起到分水岭的作用)中位数反应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平均数:反应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方差:方差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意义在于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6. 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5名工人某日的产量数据(单位:件).若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相等,且平均值也相等,则x 和y 的值分别为A. 3,5B. 5,5C. 3,7D. 5,7【答案】A试题分析:由题意,甲组数据为56,62,65,70x +,74,乙组数据为59,61,67,60y +,78.要使两组数据数相等,有6560y =+,所以5y =,又平均数相同,则566265(70)74596167657855x +++++++++=,解得3x =.故选A. 【名师点睛】由茎叶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的分布情况,这一点同频率分布直方图类似.它优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第一点是从茎叶图中能看到原始数据,没有任何信息损失,第二点是茎叶图便于记录和表示.其缺点是当样本容量较大时,作图较繁琐. 利用茎叶图对样本进行估计是,要注意区分茎与叶,茎是指中间的一列数,叶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7.【2017课标3,文3】某城市为了解游客人数的变化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收集并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月接待游客逐月增加B.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C.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D.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于7月至12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答案】A【考点】折线图【名师点睛】用样本估计总体时统计图表主要有频率分布直方图,(特点: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对应区间概率,所有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1); 2. 频率分布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3. 茎叶图.对于统计图表类题目,最重要的是认真观察图表,从中提炼有用的信息和数据.8. [2016高考新课标Ⅲ文数]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0C,B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0C.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0C以上 (B) 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C) 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D) 平均气温高于200C的月份有5个【答案】D【解析】考点:1、平均数;2、统计图.【易错警示】解答本题时易错可能有两种:(1)对图形中的线条认识不明确,不知所措,只觉得是两把雨伞重叠在一起,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估计平均温差时易出现错误,错选B .9.【2016高考新课标1文数】为美化环境,从红、黄、白、紫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的2种花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概率是( ) (A )13 (B )12 (C )23 (D )56【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将4中颜色的花种任选两种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2种种在另一个花坛,有6种种法,其中红色和紫色不在一个花坛的种数有4种,故概率为23,故选C. 考点:古典概型【名师点睛】作为客观题形式出现的古典概型试题,一般难度不大,解答常见错误是在用列举法计数时出现重复或遗漏,避免此类错误发生的有效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列举. 10.甲、乙两人下棋,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是21,甲获胜的概率是31,则甲不输的概率为( ) (A )65 (B )52 (C )61 (D )31【答案】A 【解析】11. 某次体检,6位同学的身高(单位:米)分别为1.72,1.78,1.75,1.80,1.69,1.7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米). 【答案】1.76考点:中位数的概念.【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涉及统计的题目,往往不难,主要考查考生的视图、用图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从2、3、8、9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值,分别记为a 、b ,则log a b 为整数的概率= . 【答案】16【解析】试题分析:从2,3,8,9中任取两个数记为,a b ,作为作为对数的底数与真数,共有2412A =个不同的基本事件,其中为整数的只有23log 8,log 9两个基本事件,所以其概率21126P ==. 考点:古典概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典概型,解题关键是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本题中所给数都可以作为对数的底面,因此所有对数的个数就相当于4个数中任取两个的全排列,个数为44A ,而满足题意的只有2个,由概率公式可得概率.在求事件个数时,涉及到排列组合的应用,涉及到两个有理的应用,解题时要善于分析.13. 某食堂规定,每份午餐可以在四种水果中任选两种,则甲、乙两同学各自所选的两种水果相同的概率为______. 【答案】16考点:.古典概型【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准确确定所研究对象的基本事件空间、基本事件个数,利用概率的计算公式求解.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数学应用意识、基本运算求解能力等.14.某兴趣小组有2名男生和3名女生,现从中任选2名学生去参加活动,则恰好选中2名女生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详解:从5名学生中抽取2名学生,共有10种方法,其中恰好选中2名女生的方法有3种,因此所求概率为点睛: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1)列举法.(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具体化.(4)排列组合法(理科):适用于限制条件较多且元素数目较多的题目.15.已知5位裁判给某运动员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如图所示,那么这5位裁判打出的分数的平均数为________.【答案】90点睛:的平均数为.16.【2018年全国卷Ⅲ文】某公司有大量客户,且不同龄段客户对其服务的评价有较大差异.为了解客户的评价,该公司准备进行抽样调查,可供选择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则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答案】分层抽样17.【2018年新课标I卷文】某家庭记录了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单位:m3)和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1)在答题卡上作出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0.35 m3的概率;(3)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能节省多少水?(一年按365天计算,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作代表.)【答案】(1)直方图见解析.(2) 0.48.(3).详解:(1)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统计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变量落在相应区间上的概率、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平均数,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审题,细心运算,仔细求解,就可以得出正确结果.18.【2018年全国卷Ⅲ文】某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两种新的生产方式.为比较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选取40名工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工人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组工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单位:min)绘制了如下茎叶图:(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并说明理由;(2)求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并将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超过和不超过的工人数填入下面的列联表:超过不超过(3)根据(2)中的列联表,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附:,.【答案】(1)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理由见解析(2)超过不超过(3)有【解析】分析:(1)计算两种生产方式的平均时间即可。
统计、概率-全国各地文科数学高考试题汇总 知识点总结(近5年)

全国各地文科数学(统计、概率)高考试题汇总(近5年)知识点归纳1 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mn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 A .3、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这种事件叫等可能性事件,其事件A 的概率()mP A n=4、互斥事件的概念: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A 、B 互斥,即事件A 、B 不可能同时发生,这时P(A •B)=0)P(A+B)=P (A )+ P(B)。
若事件A 与B 不是互斥,运用P (A+B )=1-P (A B •)进行计算5、对立事件的概念:事件A和事件B 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 A 、B 对立,即事件A 、B 不可能同时发生,但A 、B 中必然有一个发生,()()A P A p -=1 6、事件的和的意义:事件A 、B 的和记作A +B ,表示事件A 、B 至少有一个发生 当A 、B 为互斥事件时,事件A +B 是由“A 发生而B 不发生”以及“B 发生而A 不发生”构成的, 因此当A 和B 互斥时,事件A +B 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 (A +B )=P (A )+P (B )(A 、B 互斥),且有P (A +A )=P (A )+P (A )=17、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 (或B )是否发生对事件B (或A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若A 与B 是相互独立事件,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8、独立重复试验的定义: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的各次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种试验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n k k n n P P C k P --=)1()( 表示事件A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了.....k .次.的概率 9、解答概率问题的三个步骤:(1)确定事件的性质:事件是等可能,互斥,独立还是重复独立事件; (2)判断事件的运算:所求事件是由哪些基本事件通过怎样运算而得;(3)运用公式计算其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mP A n=,独立事件:()()()P A B P A P B ⋅=⋅互斥事件: P (A +B )=P (A )+P (B ),对立事件:P (A )=1-P (A )2011山东18.甲、乙两校各有3名教师报名支教,其中甲校2男1女,乙校1男2女。
2007-2018年全国卷概率统计解答题(文科)(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直打版)2007-2018 年全国卷概率统计解答题(文科)(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
…………4分 (II)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 x 80 0.06 90 0.26 100 0.38 110 0.22 120 0.08 100 。 质量指标值的样本方差为
s2 202 0.06 102 0.26 00.38 102 0.22 202 0.08 104 …10 分
130,140
140,150
人数
6
y
36
18
2
(直打版)2007-2018 年全国卷概率统计解答题(文科)(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
(i)先确定 x, y ,再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就生产能力而言,A 类工人中个 体间的差异程度与 B 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哪个更小?(不用计算,可通过观察直方图直 接回答结论)
08 年 19 题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学生中的普及情况, 调查部门对某校 6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6 人得分情况如下:5,6,7,8,9,10。把这 6 名学生 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1)求该总体的平均数;(2)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这 6 名学生中抽取 2 名,他们的得分组成一个样本。求该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0。5 的概率.
2013 年 I 卷 18 题
18(本小题满分共 12 分)
为了比较两种治疗失眠症的药(分别称为 A 药, B 药)的疗效,随机地选取 20 位患者服用 A 药, 20 位患者服用 B 药,这 40 位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记录他们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单位:h ), 试验的观测结果如下:
服用 A 药的 20 位患者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
2018高考文科数学分类汇编 概率与统计

概率与统计1.(2018全国卷1文)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2.(2018全国卷1文)某家庭记录了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单位:m 3)和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日用水量 [)0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频数13249265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日用水量 [)00.1,[)0.10.2,[)0.20.3,[)0.30.4,[)0.40.5,[)0.50.6,频数151310165(1)在答题卡上作出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0.35 m3的概率;(3)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能节省多少水?(一年按365天计算,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作代表.)3.(2018全国卷2文)从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则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概率为A.0.6B.0.5C.0.4D.0.34.(2018全国卷2文)下图是某地区2000年至2016年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y(单位:亿元)的折线图.为了预测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建立了y与时间变量t的两个线性回归模型.根据2000年至2016年的数据(时间变量t的值依次为1,2,,17)建立模型①:ˆ30.413.5=-+;根据2010y t 年至2016年的数据(时间变量t的值依次为1,2,,7)建立模型②:ˆ9917.5=+.y t(1)分别利用这两个模型,求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预测值;(2)你认为用哪个模型得到的预测值更可靠?并说明理由.5.(2018全国卷3文)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A.0.3 B.0.4 C.0.6 D.0.76.(2018全国卷3文)某公司有大量客户,且不同年龄段客户对其服务的评价有较大差异.为了解客户的评价,该公司准备进行抽样调查,可供选择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则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7.(2018全国卷3文)某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两种新的生产方式.为比较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选取40名工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工人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组工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单位:min)绘制了如下茎叶图:(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并说明理由;(2)求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m,并将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超过m和不超过m 的工人数填入下面的列联表:超过m不超过m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种生产方式(3)根据(2)中的列联表,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附:22()()()()()n ad bcKa b c d a c b d-=++++,2()0.0500.0100.0013.8416.63510.828P K kk≥.10.(2018北京卷文)电影公司随机收集了电影的有关数据,经分类整理得到下表:电影类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五类第六类电影部数140 50 300 200 800 510好评率0.4 0.2 0.15 0.25 0.2 0.1 好评率是指:一类电影中获得好评的部数与该类电影的部数的比值.(Ⅰ)从电影公司收集的电影中随机选取1部,求这部电影是获得好评的第四类电影的概率;(Ⅱ)随机选取1部电影,估计这部电影没有获得好评的概率;学科%网(Ⅲ)电影公司为增加投资回报,拟改变投资策略,这将导致不同类型电影的好评率发生变化.假设表格中只有两类电影的好评率数据发生变化,那么哪类电影的好评率增加0.1,哪类电影的好评率减少0.1,使得获得好评的电影总部数与样本中的电影总部数的比值达到最大?(只需写出结论)11.(2018天津卷文)已知某校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人数分别为240,160,160.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名同学去某敬老院参加献爱心活动.(Ⅰ)应从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中分别抽取多少人?(Ⅱ)设抽出的7名同学分别用A,B,C,D,E,F,G表示,现从中随机抽取2名同学承担敬老院的卫生工作.(i)试用所给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ii)设M为事件“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年级”,求事件M发生的概率.12.(2018江苏卷)已知5位裁判给某运动员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如图所示,那么这5位裁判打出的分数的平均数为.13.(2018江苏卷)某兴趣小组有2名男生和3名女生,现从中任选2名学生去参加活动,则恰好选中2名女生的概率为.14.(2018浙江卷)设0<p<1,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是ξ0 1 2P 12p122p则当p在(0,1)内增大时,A.D(ξ)减小B.D(ξ)增大C.D(ξ)先减小后增大D.D(ξ)先增大后减小15.(2018上海卷)有编号互不相同的五个砝码,其中5克、3克、1克砝码各一个,2克砝码两个,从中随机选取三个,则这三个砝码的总质量为9克的概率是______(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 x 表示1台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y 表示1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的费用(单 位:元), n 表示购机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 (1)若 n 19 ,求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
i 1
i 1
(1)求 xi ,i (i=1,2,…,16)的相关系数 r,并回答是否可以认为这一天生产的零件尺寸不随生产过程的进
行而系统地变大或变小(若|r|<0.25,则可以认为零件的尺寸不随生产过程的进行而系统地变大或变小).
(2)一天内抽检零件中,如果出现了尺寸在 (x 3s, x 3s) 之外的零件,就认为这条生产线在这一天的
经计算得
x
1 16
16 i 1
xi
9.97 , s
1 16
16
( xi
i 1
x)2
1
16
(
16 i1
xi2
16x 2 )2
0.212 ,
16
( xi
8.5)2
16
18.439 ,
( xi
x ) i 8.5 2.78 ,其中 xi 为抽取的第 i 个零件的尺寸,i=1,2,…,16.
【2017,2】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 n 块地作试验田.这 n 块地的亩产量(单位: kg )分别为
x1, x2 ,, xn ,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
A. x1, x2 ,, xn 的平均数
B. x1, x2 ,, xn 的标准差
C. x1, x2 ,, xn 的最大值
零件,并测量其尺寸(单位:cm).下面是检验员在一天内依次抽取的 16 个零件的尺寸:
抽取次序
1
2
3
4
5
6
7
8
零件尺寸 9.95 10.12 9.96 9.96 10.01 9.92 9.98 10.04
抽取次序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零件尺寸 10.26 9.91 10.13 10.02 9.22 10.04 10.05 9.95
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科数学分类汇编
10.统计、概率(含解析)
一、选择题 【2018,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
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C. 1 10
D. 1 20
【2013,3】从 1,2,3,4 中任取 2 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 2 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 2 的概率是( ).
A. 1 2
B. 1 3
C. 1 4
D. 1 6
【2012,3】在一组样本数据( x1 , y1 ),( x2 , y2 ),…,( xn , yn )( n 2 , x1 , x2 ,…, xn 不全相
等)的散点图中,若所有样本点(
xi
,
yi
)(
i
=1,2,…,
n
)都在直线
y
1 2
x
1 上,则这组样本
数据的样本相关系数为( )
A.-1
B.0
C. 1 2
D.1
【2011,6】有 3 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
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
生产过程可能出现了异常情况,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 (ⅰ)从这一天抽检的结果看,是否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
(ⅱ)在 (x 3s, x 3s) 之外的数据称为离群值,试剔除离群值,估计这条生产线当天生产的零件尺寸的
均值与标准差.(精确到 0.01)
附:样本(xi,yi)(i=1,2,…,n)的相关系数 r
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概率是( ).
1
A.
3
1
B.
2
2
C.
3
5
D.
6
【2015,4】如果 3 个正数可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则称这 3 个数为一组勾股数,从 1,2,3,4,5
中任取 3 个不同的数,则这 3 个数构成一组勾股数的概率为( )
A. 3 10
B. 1 5
1
1
2
3
A.
B.
C.
D.
3
2
3
4
二、填空题 【2014,13】将 2 本不同的数学书和 1 本语文书在书架上随机排成一行,则 2 本数学书相邻的概率为_____. 三、解答题
【2018,19】某家庭记录了未使用节水龙头 50 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单位:m3)和使用了节水龙头 50 天的
日用水量数据,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
频数
1
5
13
10
16
5
(1)作出使用了节水龙头 50 天的日用水量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2)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 0.35m3 的概率; (3)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能节省多少水?(一年按 365 天计算,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
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作代表)
【2017,19】为了监控某种零件的一条生产线的生产过程,检验员每隔 30 min 从该生产线上随机抽取一个
n
(xi x )( yi y)
i 1
,
n
n
(xi x )2
( yi y )2
i 1
i 1
0.008 0.09 .
【2016,19】某公司计划购买 1 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 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 200 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 500 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 100 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 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下面柱状图.
未使用节水龙头 50 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
日用水量 [0,0.1) [0.1,0.2)[0.2,0.3)[0.3,0.4)[0.4,0.5)[0.5,0.6)[0.6,0.7)
频数
1
3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9
26
5
使用了节水龙头 50 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
日用水量 [0,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D. x1, x2 ,, xn 的中位数
【2017,4】如图,正方形 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
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
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
1
π
1
π
A.
B.
C.
D.
4
8
2
4
【2016,3】为美化环境,从红、黄、白、紫 4 种颜色的花中任选 2 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的 2 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