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南湖公园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唐山南湖中央生态公园周边城市界面研究

建筑设计134 2015年55期唐山南湖中央生态公园周边城市界面研究沈玉洁唐山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城市界面从视觉上展示给人们观看或感受空间,能让人对城市形成印象的界面或空间。
本文通过对南湖中央生态公园以及南湖生态城的介绍,提出南湖生态城城市界面的实际功用,以使城市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谋求实现城市环境的提升改造。
关键词:南湖中央生态公园;南湖生态城;城市界面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55-0134-011 南湖中央生态公园概况唐山南湖中央生态公园简称南湖公园,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
南湖公园位于唐山市路南区境内采煤塌陷区内,原为开滦采沉区。
面积达30平方公里,其中18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11.5平方公里的湖面面积。
自建成开放后,“生态、好玩、神奇”的南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首选地方,是集经典风景、生态功能、历史文化、城市活动、体育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以南湖为核心规划的南湖生态城不仅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还将建成新的政务中心、商务中心,成为唐山“城市四大主体功能区”之一。
2 南湖公园城市界面分析从南湖公园的周边城市界面用地分布上来看,居住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分布在南湖公园的西部和北部,物流和产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公园的东北部和西南部,以上的城市界面形式直接表现为硬质连接。
南湖公园的东南侧为城市发展备用空间,也是公园的“气息”出口,生态产业用地布局主要作为南湖公园的开敞界面,界面形式为软质连接。
在南湖公园的硬质连接面上为了缓和软质的公园界面与硬质的城市建筑直接相接,在城市设计过程中,整体结构上采用“掌”型设计,通过道路绿化、带状公园等、河岸绿化形式向城市内部渗透,将城市空间由一个大的板块分割成相互间有一定独立性的城市组团,即实现了城市景观相互渗透,又为城市空气流动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实现了城市景观的生态可持续。
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规划浅析

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规划浅析引言河北唐山作是一个拥有百年采煤工业历史的重工业城市,它因为诞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五个第一而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上的摇篮”。
采煤业曾给唐山带来了百余年的繁荣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造成的约200多平方千米的采煤塌陷区就是其中之一。
自1996年开始,政府从治理环境的角度,本着“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方针,对南部开采沉陷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是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基本建成了以“小南湖”和“大南湖”为中心的“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1.南湖采煤塌陷区概况1.1自然地理条件唐山南湖湿地公园原为开滦煤矿的开采区,地下煤层采空后,引起大面积地表塌陷,总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面景观收到严重破坏,农田荒废,村庄迁徙。
之后由于作为城市和工业垃圾堆放处,加上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其成为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
2.唐山南湖湿地公园的规划根据唐山南湖湿地公园现状和进行功能性评估的结果,结合其在整个唐山市的城市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生态、休闲、教育”为指导思想,充分保护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形成完善的生态湿地系统,在此之上增加休闲娱乐等功能将唐山南湖公园定位为一个“生态保护和游憩型”的保护生态为主辅以开放型休闲娱乐的场所。
2.1唐山南湖湿地公园在整个唐山市绿地规划中所起的作用唐山市的绿地将经过改造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其中包括“四个特色景观绿心,三个特色景观中心,两条滨河景观带,一条时空景观走廊,八条城市景观主轴和十二个城市景观节点”。
其中南湖城市湿地公园就是四个景观绿心的一个,其他三个为东北部、西北部、东湖三个郊野公园。
南湖湿地公园将在整个网络中的绿之轴和水之轴中发挥它特有的重要作用。
2.2规划理念1)将绿化广场和主题公园加入东北部旧城区以提高该地区的生活环境水平,推动城市更新进程。
2)根据结合原有区域的生态人文条件和现状,形成两篇不同性质的生活休闲区:大南湖水上休闲娱乐区和沿唐胥路的线性休闲区,引进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形成新的群落环境3)充分利用生态公园附近的传统居住院落空间,塑造理想的居住模式与街道空间,增加活动场所,丰富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4)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区,将其改造为工业文化与休闲中心,形成保护生态与教育于一体的自然空间5)对原有的景观元素进行整合,如将原来的湖面芦苇区进行调整、美化,形成动植物的天然生存区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其和谐共生6)预留带状绿地与水系,考虑南湖自然生态发展的可能性2.3规划目标规划应突出南湖湿地公园作为采煤下沉式湿地的独有的生态人文景观特性,改善该区环境资源和承载能力,通过合理配置各类用地和资源建立起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能互利共生的生态格局,能够为当地居民创造出一个环境优美兼顾娱乐功能的生活空间,使唐山得以可持续发展。
基于 SWOT 分析的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 SWOT 分析的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马冲亚;徐喆;刘吉平【摘要】This paper gave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developing the ecotourism of Changchun Southlake Wetpark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WOT,and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cotourism of Changchun Southlake Wetpark belonged to the SO type and adopted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The correspon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bout the ecotourism of it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tourism of Wetparks.%以长春南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威胁,得出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属于 SO 型,宜采取发展型战略,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144-147,153)【关键词】湿地公园;长春南湖;生态旅游;SWOT 分析【作者】马冲亚;徐喆;刘吉平【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1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之称[1].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而且在保护物种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是湿地保护和修复理论的重要实践模式.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类型,由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生态景观,其旅游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在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可持续性地开发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已成为湿地生态旅游研究重要方向之一[3].本文以长春南湖湿地公园为例,借鉴SWOT方法对湿地生态旅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合理保护与开发策略,为城市湿地生态、社会、经济的整合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长春南湖公园(43°51′04″N,125°18′23″E)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部,是东北最大的市内公园,为全国的第二大公园.长春南湖公园的形状似哑铃状,东西窄,南北长,总面积2.38 km2,其中陆地面积为1.42 km2,水体面积为0.96 km2;最大湖水深10 m,平均水深达3.3 m;最大库容为3×106 m3,正常库容2×106 m3.南湖结冰日期一般为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冰期150天左右.公园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为4.8 ℃,年平均降雨量为593.5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438.4 mm,无霜期一般可达140~150天.公园内植被类型丰富、生境多样,是鸟类和昆虫等多种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每年夏秋季节这里都会举办灯会、民俗风情展等各类文娱活动.隆冬时节,在一抹如镜的湖面上还会举办极具北方特色的冰雪活动.它不仅仅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即态势分析法),它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一种分析经济活动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4].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s),W代表劣势(weaknesses),O代表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威胁(threats),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运用实地调查和德尔菲法并依照一般的次序罗列各种因素,然后采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对各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此方法被广泛运用到旅游产业中.2.1 优势(S)(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S1).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内唯一的水上风景区.公园水体是一个半封闭式的小型内陆湖泊,湖内有人工放养的鱼、蚌、螺等水生动物,养殖鱼类年均产量在几十吨左右.湖水中富含藻类及浮游生物,水色呈淡黄绿色.南湖公园植被类型丰富,其中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计有335种.所收集到的这些植物分属于67科,201属.公园内除了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以外,还生长有一些其它植物种类,如地衣、藻类、菌类和苔藓等.公园内景观系统中以树为主,树、花、草错落有致,主要有落叶松、常绿松、杨桦、杂木、稀树灌丛、天然和人工草坪、湖岸湿地,并点缀有花坛和花带[5],增强景观的层次感.20世纪50年代,大批枝叶繁茂的长白山红皮云杉被移植到公园内,也大大丰富了园内景观.(2)历史文化内涵深厚(S2).南湖公园始建于1933年,规划开始于日本人制定的《大新京都市计划》.日本人当时设计利用伊通河的几条小支流,在城市地形、地势,降雨量基础上,筑坝形成人工湖,成为城市水源的备用水源地.南湖公园就是利用伊通河支流兴隆沟的水源,沿今天的工农大路修筑长800 m,高10 m的拦河坝,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南湖.该公园与当时的伪满新皇宫(今地质宫)、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成南北一轴线,也有皇家公园的味道,故命名为“黄龙公园”.日本投降后,南湖公园由国民党接收,并于1946年改称“南郊公园”.长春解放后,该公园成为长春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1949年长春市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南湖公园”.南湖公园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生态旅游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景区联动优势明显(S3).长春市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森林城和雕塑城之美誉.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和电影事业发展的摇篮,坐落在市内的5A级景区——伪满皇宫博物院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是长春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重要旅游资源,同时通过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线带动其它旅游资源的发展,凭借景区联动提升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的综合性旅游需求.(4)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S4).长春市位于吉林省的中部,东与吉林市交界,南邻四平市,西接松原市,北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长春市交通便利,是吉林省的交通中枢,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以长春为中心,长大、长哈、长图、长白等铁路为主贯通四方,哈大高铁也已全线运行,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与各市州的连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年吞土量320万人次.南湖公园位于长春市南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不仅有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而且对于长春甚至东北地区各省区联合与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2 劣势(W)(1)湿地生态环境脆弱(W1).20世纪60年代以前,长春南湖水质良好,可以为长春市民提供一定的生活用水.1960年以后,随着长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频繁的人类活动使南湖水质逐渐恶化,特别是近些年,南湖周围大量生活污水的排入生态环境的下降,日益加重了南湖的富营养化问题,使南湖湿地生态系统快速退化.由于地处城市,城市经济和人口的迅猛发展,南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旅游产品开发种类和深度不够(W2).目前,南湖公园的相关旅游产品仍然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种类单一,以南湖公园的历史、科研、教育、生态等为主线的中高端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湿地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的展现出来,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产品只是简单凭借现有的资源环境,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尚未形成一个鲜明的整体形象,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公园内有些景观处于半开发状态,设施陈旧老化,景区整体建设滞后.(3)生态功能区划不完善(W3).南湖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公园的生态功能区划滞后于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与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性都市的要求更是相距甚远.(4)专业人才和资金总体缺乏(W4).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大量既有较高生态理念,又有熟练的业务技能的专业旅游人才,而南湖公园目前的旅游从业人员中,缺乏专门的经济类、管理类、生态保护类等专业人才,而此类人才的缺乏是湿地生态旅游发展面临一个棘手问题.而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是南湖公园的投资主体,目前尚未建立“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有效机制,单一的投资主体致使湿地公园资金来源有限,保护管理经费存在很大的缺口,严重制约了湿地生态旅游的保护与开发.2.3 机会(O)(1)国家政策的支持(O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入人心,从而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推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要紧紧围绕“文化、生态、健康”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2)生态省建设推动生态旅游发展(O2).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吉林省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2001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通过国家论证,吉林省决定利用30年(2001-2030)进行生态省建设.在纲要中把生态旅游做为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通过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这一全新发展模式,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提供保障,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效能.以生态省建设为契机,湿地资源为基础,湿地生态旅游前景广阔.(3)生态旅游备受青睐(O3).随着世界旅游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使置身其中的旅游者发生着观念的改变,以及由观念的改变带来了旅游消费趋势的变化.“自然”和“本色”的追求成为现代旅游的基本特征.既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保留旅游资源全貌的生态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必将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2.4 威胁(T)(1)湿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T1).旅游资源是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但是对湿地资源的开发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6].湿地是公园的重要保护对象,也是旅游开发中的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旅游开发将会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人文景观的建设阻断了湿地生境的连续性,旅游者的激增考验着湿地公园的旅游承载能力,部分利益相关者缺乏生态理念和周密规划,盲目开发等加剧了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成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2)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替代性(T2).长春市内有大大小小的河流200多条,周边地区也有着丰富的重要湿地资源.由于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巨大的推动作用,各地都在积极地开发旅游,相似的湿地旅游资源,相近的客源市场,使湿地生态旅游形成明显的替代关系,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增加资源的吸引力,丰富旅游的内涵,培育忠诚的旅游者是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不可回避问题.(3)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向(T3).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已经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旅游需求,旅游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单一形态的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明显下降,而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景区使旅游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旅游消费方式也由被动到主动,旅游消费者青睐更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向使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南湖湿地公园旅游业发展过于单一,如何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是南湖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2.5 SWOT定量分析通过对长春市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编制内外部因素分析矩阵.根据各因素对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程度,确定每个因素的权重值,并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对每个因素的实际情况进行量级评分,然后进行分项统计,分别得出内、外部因素的合成值.从表1可以看到内部因素中优势的总分值为5.30,劣势的总分值为4.53,两者相互比较,优势总分值大于劣势总分值,表明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内部优势大于内部劣势.表1 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内部因素分析矩阵内部因素权重值量级分值得分得分合计优势(S)S10.3161.865.30S20.2851.40S30.2140.84S40.2061.20劣势(W)W10.2951.454.53W20.2451.20W30.2140.84W40.2641.04从表2可以看到外部因素中机会的总分值为5.05,威胁的总分值为3.45,二者相互比较,机会总分值大于威胁总分值,表明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外部机会大于外部威胁.通过对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的分析,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适宜采取发展型的战略.表2 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外部因素分析矩阵外部因素权重值量级分值得分得分合计机会(O)O10.3261.925.05O20.4152.05O30.2741.08威胁(T)T10.4541.803.45T20.3230.96T30.2330.693 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上述对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SWOT分析表明,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属于SO型,宜采取发展型战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生态旅游的备受青睐,这些内部的优势和外部的机会为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平台,长春南湖湿地公园应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创新开发具有南湖特色的品牌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促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7-8].3.1 科学统筹规划,倡导保护性开发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是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首先应进行合理的生态旅游总体功能分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其次对公园内的景观、水文、园路、岸线、生物、建筑等进行合理设计,既保证湿地生境的连续性,维护湿地公园系统的生态平衡,又能提高湿地公园可观赏性.再次进行长春市的资源调查,建立建全旅游资源数据库系统,依据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定满足市场需求的“大旅游”规划.最后要积极倡导可持续生态开发、低碳消费等生态理念,打造绿色品牌、文化品牌,加强实时动态监测,使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协调有序进行[9].3.2 健全法规体系,树立环保理念法规体系建设是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资源有序开发的保障[10],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南湖公园生态旅游规划开发应严格遵守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和国家环境保护法,同时建立健全城市湿地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实时评价,湿地资源的生态补偿等机制,加快旅游法的审议修订,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政策法规.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环保教育体系的投入,广泛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普及湿地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与技术,树立环保理念,使其充分意识到城市湿地的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城市湿地保护与开发良性发展.3.3 整合资源特色,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依托南湖公园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凭借周边景区的充分联动,开发以南湖公园为主线的生态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修学旅游产品等特色中高端产品,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同时打造南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品牌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差异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使旅游消费者认识、认同,并可以通过消费品牌产品等方式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回报,最终建立起对南湖生态旅游品牌产品的忠诚,进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消费者.3.4 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引导生态旅游消费南湖公园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在不失时机的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以社会营销、文化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制作精良的宣传手册、影像资料、景区网页,积极参加旅游博览会,诚邀有实力的旅游中间商和新闻记者实地考察旅游线路,加大城市湿地生态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宣传力度,举办各种与湿地生态旅游相关的主题研讨会,提高南湖湿地的知名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引导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更多的指向生态旅游产品.3.5 丰富融资渠道,重视生态旅游人才培育旅游设施完善和景区整体建设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湿地公园要努力争取引入资金,在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的专项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银行借贷、非银行借贷、其他企业融资、或者吸收外商资金等金融手段进行解决.要促进南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能否拥有高素质的生态旅游人才.通过专家讲座、脱产进修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加快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育;另外加大人才引入激励机制,建立合理专业人才梯队,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促进湿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11].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B G,McBean E A.Wetlands and environment Gradients[M].London:Bounderies and Buffers.CRC Press,121~131.[2]F.H.Kong,ing GIS and landscape metrics in the hedonic pricemodeling of the amenity value of urban greenspace:A case study in Jinan City,Chin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7,79:240~252.[3]赵磊,吴文智.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2):103~108.[4]李勇,王金伟,佟连军.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08,28(1):47~50.[5]祝廷成.长春南湖公园生态本底的调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7]徐喆.吉林省旅游竞争及发展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127~129.[8]吴郭泉,刘加凤,张晶.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197~201.[9]丁建.关于山东东营生态湿地旅游区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3):129~132.[10]张虹波,刘黎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77~84.[11]杨芳.社区参与东洞家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3,(4):104~107.。
基于SD法的沈阳南湖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2018年第8期现代园艺1研究地概况南湖公园始建于1938年,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部,占地约520km 2,在市区的绿地系统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沈阳市的一片绿色宝地,也是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重点公园之一,南湖公园样地共有种子植物61种,隶属28科43属,乔木层物种中银杏最多,其次是水曲柳;灌木层物种相对较少,其中主要以木犀科植物为主,忍冬科、蔷薇科和小檗科也有较大比例[1]。
2SD 法评价方法2.1SD (语义解析法)语义解析法(,简称SD )是1957年奥斯顾德创立的心里学派的一种研究方法。
SD 法研究过程是使用相关词语划分等级,采用样本照片对被调查者的心理进行评估,然后通过分析已经设定的等级规模和研究对象,将数据量化后进一步计算,常用于对建筑、景观、规划等相关专业进行评价[2~3]。
2.2形容词对及评价因子的选择将南湖公园植物配置景观进行分类,用拍摄的照片作为评价媒介,尽量保持照片的一致性。
采用机械布点法和随机取点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照片样本点的选择,本文的机械布点法选取沈阳南湖公园街心湖畔从西至东的景观进行拍照取样,并采用随机取点法对南湖公园其它有遗漏的典型景观进行拍照取样作为补充,最终选取40张照片进行评价,见图1(1)~(40)。
结合植物景观配置特点,选取了相关的20个形容词对作为SD 法的评价词对[4~5],该次评定的尺度定为5级,分别代表极好、好、一般、不好、极不好,相应的分值分别为(2、1、0、-1和-2),得调查表1。
调查人员分成两组,分别选定为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和其他非园林专业学生各15人,共计30人。
3结果分析本项调查针对30份调查表,分别对40张样本照片按照编号顺序,对每张照片均给出20个形容词对的分值,最后分别针对园林专业的调查人员和非园林专业的调查人员得到的总分值除以(30×40),得到每项评价指标的平均分,最后再计算出总平均分,计算结果见表1。
银川花博园简介

银川花博园简介银川花博园简介银川花博园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是一座以花卉展示和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
该园占地面积约为246公顷,是宁夏最大的公园之一,也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花卉展示中心。
一、历史沿革银川花博园的前身是原南湖公园,始建于1958年。
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对南湖公园进行改造升级,并将其打造成为一座以花卉展示和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银川花博园。
二、景观特色1. 花海景观银川花博园以“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等多彩缤纷的花海景观为主要特色。
其中,每年春季都会举办“万紫千红迎春节”活动,在整个公园内种植上百种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鲜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
2. 园林景观银川花博园还拥有多个园林景区,如“中华园”、“日本园”、“韩国园”等。
这些景区以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为基础,通过景观设计和建筑风格的体现,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园林文化。
3. 水系景观银川花博园内有多条人工湖泊和河流,如南湖、北湖、中央湖等。
这些水系景观不仅美丽壮观,还起到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三、主要活动1. 花博会每年春季,银川花博园都会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花卉展示活动——“宁夏·银川国际花卉博览会”。
该活动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花艺大师和种植专家,展示了最新最优秀的花卉品种和技术成果。
2. 文化节银川花博园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活动,如“中国传统文化节”、“韩国文化节”、“日本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领略到各种文化的独特魅力,还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3. 周末市集每周末,银川花博园都会举办一次周末市集活动。
这里有各种美食、手工艺品、小饰品等,游客可以在欣赏花卉景观的同时,购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
四、交通指南银川花博园距离银川市中心约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游客可以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或自驾前往。
同时,银川花博园还提供了免费停车场和免费班车服务,方便游客前来参观。
蒙自南湖公园景点介绍

蒙自南湖公园景点介绍
蒙自南湖公园是蒙自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位于市区的南端,占地
面积约60公顷。
公园依山傍水,湖泊与翠竹相映成趣,景色优美,环
境清幽。
散步在公园内,可以享受自然的美丽和宁静的氛围。
公园的主要景观有南湖、南山、园林景观、文化广场、儿童乐园、运动员健康体检中心等。
其中,南湖是公园的标志性景观,是一个人
工湖泊,湖畔修建了休闲娱乐设施、景观石桥等。
南山是公园的主峰,山势陡峭,景色秀美。
园林景观主要包括翠竹、花坛、盆景等,在景
观的设计和装饰上,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
文化广场是公园中一个文化活动的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学习
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和文化展览的地方。
儿童
乐园是一个专门为儿童提供的娱乐场所,有各种游戏设施、游乐设施
和玩具,让孩子们尽情玩耍。
运动员健康体检中心是公园内一项特殊服务,为运动员提供专业
的医疗体检服务。
总体来说,蒙自南湖公园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气勃勃的城市公园,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蒙自和云南省的文化
历史。
长春市南湖公园调研

长春市南湖公园调研一.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自然概况长春市南湖公园——我国最大的市内森林公园。
始建于 1937 年。
它位于长春市朝阳区西南部,面积约为 222 平方米,为仅次于颐和园的国内第二大园。
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工农广场、南湖广场、新民广场为邻,西南为南湖宾馆。
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形状近似哑铃,东西窄,南北长,水域面积约为 92 平方米,与北京颐和园水域面积相等,水深一至九米。
湖上建有大桥——南湖大桥,贯穿公园东西,将南湖水域一分为二,形如雨后之彩虹,又有沟堑变通途之功效。
二.水体问题1.浮萍南湖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以游客随手丢弃的固体垃圾为主,污染程度较轻。
同时,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发现一种开黄色小花的水上植物大面积地生长于南湖水面上,经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鉴定为浮萍(泽泻目,浮萍科,浮萍属)。
这种植物是鱼类的优良青绿饲料,特别是刚刚学会吃草的小鱼苗,首先是用绿浮萍训化的,成年鱼也很喜欢吃。
但是绿浮萍如果投喂不当,会给鱼带来危害。
观察发现,浮萍的数量已然影响到了南湖水面的美观,虽然目前对南湖的水质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但长此以往,南湖的水质堪忧。
2.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在南湖周围修建了大量的宿舍还有工厂,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南湖。
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年湖体受纳的污水和废水约150~200 万 m3,最高年份 300 万 m3。
由于绝大多数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湖中。
因此单凭南湖的自然净化能力无法达到清污的目的。
再加上夏季光线充足水温高,营养物释放充足,使得南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3.解决办法1.定期消除水面垃圾。
夏季游泳、划船时,人类活动会给水体带来一定的负担,特别是残留在水面上的垃圾,更是会直接进入水体,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应定期清理水面上的垃圾,减少营养物质来源。
2.政府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工厂污水排放,对于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减少污水排放。
浅谈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岭南园林)

浅谈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考试论文班级:10室内3班姓名:谭春梅学号:322011。
04.23岭南园林萌芽于秦汉,经过长期缓慢的发展逐渐繁荣,下迄明清,终于走向中国园林之林,使我国出现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三足鼎立的崭新局面。
岭南园林即是以珠江三角洲的园林为主,逐渐影响到潮汕、福建、海南、广西、台湾等地。
岭南园林以宅院为主,一般都作成庭院的形式.叠山多用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包镶,很有水云流畅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叠假山的。
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见长。
由于气候温暖,观赏植物的品种繁多,园林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郁.作为历史文物,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很值得我们进行研究,虽然它的发展历史晚于北方和江南园林,但对它们在造园风格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广州地处祖国南大门,兼以华侨众多,造园手法很早就受到外国的影响,解放后新建庭院亦常借鉴于日本和西欧的现代造园技艺经验,并在原来岭南传统庭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我国当代园林的创作实践中率风气之先.因此,研讨岭南园林的形成和发展有很高的历史借鉴价值.一. 岭南园林形成的自然、人文条件(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
特殊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岭南,即五岭以南,始称于唐贞观年间,亦称岭表、岭外、杨越、百越、南粤,五岭指分布于湘赣之南,粤桂之北,东西达1000公里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五岭。
它们如道道帏帐把塞北之风阻于五岭以北,再加上紧邻南海,故气候炎热,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年均温23℃,最高38.7℃(广州),最低的—4。
3℃(韶关)。
可以看出,岭南园林属于热带海洋的气候特征,为避暑气,园林建筑做成“连房博厦"(如可园)和“高墙冷巷”(如梁园)形式,前者通过大片房屋降温,后者通过多进院落不断通风降温,而四季繁花又是热带气候的另一个表现;为表现以海洋为主题的特色,不仅海滨公园和海景风景区应运而生,如三亚海滨绿带、亚农湾、海口西海岸、北海金沙滩、香港海洋公园,而且景点喜用鱼和船主题,如海口公园的千年塔(似剑鱼)、流花湖公园的渔民捕鱼景点和北海海滨公园的啤酒屋(似船)等,闽南的海鼓石和海南的海礁石格局亦以海为模型【1】.岭南域内两大水系为珠江水系和韩江水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 侨 大 学 厦门南湖公园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绿地景观系统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 2014 学年至 2015 学年 第 2 学期 学院__________建筑学院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城市规划__________ 小组成员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 _________ 交稿日期______2015.07.04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厦门南湖公园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南湖公园位于滨海城市厦门新市区中心、风光秀丽的员当湖畔, 是厦门解放后新建首座市级综合性公园。该园的绿地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因地制宜, 借远山近水, 仿自然真趣, 窝情意于景物, 表现南亚热带风光与时代气息。本文就公园整体景观布局及植物造景特色对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字:南湖公园;景观设计;自然山水;植物造景
正文 南湖公园建于1990年,1995年开放。位于厦门本岛中部, 新市区的中心, 因地处筼筜湖之南而得名。公园面积16.73公顷, 东、南两面界于城市主次干道, 道路外均为居住区,西面止于城市排洪道, 与花圃相邻,北面接筼筜湖, 融公园于一体。原沿湖滩地植有以木麻黄为主的防护林, 公园确址后一直较好保留, 面积约8.62公顷。 南湖公园有“筼筜渔火”、“坐石临流”、“筼筜春晓”和“曲水荷香”四景。“筼筜渔火”原为厦门八大景之一,昔日港内万点渔火,像天上繁星,若隐若现,闪烁不定,构成“筼筜渔火”胜景。 “坐石临流”景点,游人入园穿石钻洞,越水跳涧,似若真正大海岸边的风景。“筼筜春晓”,指在湖畔的亭子里望湖赏景。“曲水荷香”乃是水道弯弯曲曲而得名。 公园基址距火车站仅一公里, 方便市民与游客的交通联系。园北融于筼筜湖, 纳滨湖绿地、城市建筑及仙岳、仙洞诸山于视域, 水体空间与景观视野较为开扩。 园内有个大草坪,面积7.2公顷。每当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时节,小孩、大人争相在此放风筝,热闹非凡,南湖公园不失为市民休闲的好地方。
图1 南湖公园全景
图2-1 大草坪 图2-2 大草坪 1、总体构思 南湖公园为水际造园, 总体构思为自然山水园。造园构思的基本要点可概括为“慎造地, 巧理水;重造绿, 精创景;尊传统, 赋新意”。具体表现在: (1)突出水景, 适度堆山。 全园以水景为中心, 外延内伸, 内造外借, 自然得体。“取一于成,函盖万有”。水因山而活, 山有水而媚。 (2)全面绿化, 精致点景。 除了山水骨架, 园之造景为全园关键。“ 重造绿”是体现公园造景和园艺水平的关键。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配置园林建筑构成富有诗情画意的游憩胜地。 (3)尊重传统, 重在创新。 南湖公园位于新区, 又是新建, 之所以选择自然山水园模式, 一在于自然环境, 二尊重国人自然审美观。在具体布局与具象设计中则以园林的基本功能为前提。 (4)因地制宜, 巧于借景。 南湖公园地处筼筜湖畔, 有广阔的筼筜湖及周围群山可资借景,使公园景致绵延拓展, 小中见大。
2、总体布局 2.1 竖向设计 公园用地平面(图2.1.1)总体呈梯形,基地低平,构园时必须普遍提高地面标高。根据筼筜湖设计水位及基地地貌特点,兼顾造景需要。充分考虑公园基本功能,并尽可能减少调人土方量诸因素,设定基本高程为+1.7米。全园地形设计按照传统的山水环抱环境模式,形成主水面居中,主山坐北,左右岗阜围护,水前低丘呼应的局面。 水面以聚为主, 岸线曲折有度,西北设水道与外湖(筼筜湖)沟通,西侧筑岛,围合构成相对独立的曲折水面。港湾则随岗阜间延伸,全园水面总面积2.85公顷,符合城市规划对保留水面的要求。 公园内主山横卧于北,高9.5米,与其后的仙岳山景浑然一体;东岗西阜遥对设置,高程均在5米左右。全园整体山水形势明朗,空间得以有效组织,层次更加丰富。
图2.1.1 公园规划图
图2.1.2 内湖景色 图2.1.3 草坡景色 2.2 功能分区 1)生产管理区,位于公园南端偏东,设公园管理处及生产花圃。 2)老人活动区,位于园西、西南部,设定内外活动场所, 相对独立而幽静。 3)青少年活动区,位于园之东北部,较集中布置室内外文化娱乐健身设施。 4)水上运动区,内湖即中心水面,外湖利用筼筜湖设水上运动。
2.3 组景构思 全园规划设八大主景: (1)“筼筜春晓” 位于园区南部,土丘港湾环抱,土丘上密植木棉、刺桐,周边以春花灌木烘托,延伸平地为疏林,岸际点柳、桃、竹, 春花浪漫为其特色。主景建筑为水榭码头。 (2)“曲水荷香” 位于湖西,由深人内湖小岛围合成曲水空间。主景建筑鹤屋(茶室)位于西阜之侧, 与连廊环水而置。半岛上丛竹为基调,榕树、米兰、白兰为骨干,并点缀市树凤凰木。水际散植荷莲。曲廊观花、鹤屋品茗、南风送香、榕荫谊暑,夏日休闲,深受游人喜爱。 (3)“南湖秋月” 主景望湖楼,为综合服务点,为游人供应小吃和冷热饮。楼台轻歌,山水相映,为中秋赏月最佳处。周边环境以秋花秋色植物为基调,与南岸筼筜春晓对应,相应为春花秋月。 (4)“ 坐石临流” 位于湖之东北,置球状花岗岩人工塑石一组为主山之延伸。其东面东门,主峰叠瀑为人口障景;主体部分架洞、构水帘,面湖半亭依石而筑,水石洞亭浑为一体,石上点刻书题, 意境邃深。 (5)“四宜书院” 厦门游园四季相宜,故以“ 四宜” 为游憩之乐。做庭院于西南小丘,为琴棋书画之所,亦为老人活动室内场所,移古榕(利用建设需要移植榕树)植院内外,将古韵新意融于景区。 (6)“平湖夜眺” 位于园之东北,主景映仙楼临外湖而设,为青少年主要室内活动场所,健身、娱乐为主,为局部三层建筑。登高平台,夜眺员当湖灯火,
图2.2.1 生产管理区 图2.2.3 青少年活动区 图2.2.2 老人活动区
图2.2.3 水上活动区 籍此可忆“筼筜渔火” 旧景。周边用地已有成林木棉、蒲葵, 林间林外空地为室外文体活动场所。 (7)“鹭津舟渡” 位于主山之北,主建筑为外湖游船码头,内及山体延伸部, 外含白鹭洲及周边水域,可利用外湖作水上运动。白鹭洲为外湖清淤堆积而成, 植竹以利白鹭栖息。白鹭群飞,泛舟外湖,构成游客参与性观赏活动景区。 (8)“金榜钓矾” 位于园之西北隅,设亭与钓台于外湖岸。旧日筼筜港内有“ 浮沉石” “钓矶石” ,记载为唐代文士陈黯遗迹之一,厦门24景之小八景有“ 金榜钓矶”, 金榜路至南湖公园而止,今不复存。故移景名于此, 并赋垂钓之实。
2.4园路设计 全园设两处出入口。东人口与城市干道相接,设内外广场及主停车场,接纳槟榔居住小区、新区、市区及外来游客;南入口接城市次干道湖光路,仅设外广场,面向湖滨镇及其以南居民。
图2.3.1 图2.3.2 图2.3.3 图2.3.5 图2.3.4
图2.3.6 园路系统分为两级,环状主干道沟通全园,宽3.5米,水泥路面,可通行消防车及园务车,总长1100米。次级为游步道,一为环湖路与连接各景区的小环路,宽2.2-2.5米;平曲线流畅,竖曲线平缓(结合无障碍设汁),便于残疾人到达各主要景点;二为各景区内游步道,宽1.5-2米,以块石铺砌为主,辅以卵石图案装饰。
为沟通内外湖设置的水道,以平桥跨越,并与闸门结合处理成廊桥。半岛之南加设小拱桥,北设汀步,便于沟通小岛步道,亦丰富水面层次。除东门内及建筑前设少量硬地外,园内基本不作硬地广场铺装,让草地及疏林草地发挥游憩广场空间的作用。
图2.4.1 入口广场 图2.4.2 次级步道 图2.4.3 游步道 图2.4.4 游步道
图2.4.5-1 拱桥 图2.4.5-2 拱桥 3、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特色 3.1植物种类 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南湖公园基调树种采用竹类、榕属及棕桐类,体现南亚热带滨海风光。竹类根盘而浅,土层适当即可,榕树为闽南乡土树种,棕桐类则为厦门特色树种,后两类在耐盐碱、抗风等方面优势明显。 总体上山丘岗阜以榕为主,平地以竹类与棕桐类为主。植物群落中有垂榕、大王椰子、凤凰木、高木榕、芒果、华盛顿棕榈等。灌木层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棕榈科、锦葵科、桃金娘科、大戟科和千屈菜科。常用地被如灌木类地被中的锦绣杜鹃、栀子花,草地类地被中的马蹄金、麦冬、红叶炸酱草,另还有适宜水边种植的纸莎草等。
3.2种植特色 种植方法上充分注意疏密相间,山体以密林为主,平地多疏林草地和开阔草地。同时,对各景区景点的绿色环境在意境上予以重点考虑,精心布置,使之植被群落做到特色鲜明,过渡自然。 由南大门进园,正对大门(图3.2.1)的景观树主要采用棕榈科的乔木,棕榈科的大王椰子(图3.2.2)和酒瓶椰子(图3.2.3)在低绿篱(图3.2.4)包围下成丛植状态。入园东走,扶桑(图3.2.5)随处可见。
图3.2.1 入口景观 图3.2.2 大王椰子
图3.1.1 山坡榕树 图3.1.2 平地棕榈、竹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