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研究(一)

合集下载

乡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乡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乡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乡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xx镇深入挖掘整合镇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和渐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黄金旅游景区。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一)高起点规划。

定位于黄河三角洲旅游圈中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据我镇东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北承东营区六户镇生态观光旅游区,南接孙武湖度假区的实际,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聘请了青岛同创设计院和东营新汇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xx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位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南部、长10公里的溢洪河观光路打造溢洪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

综合分析观光路各功能分区的资源差异,因地制宜,在观光路西侧规划迎宾景门入口区,在入口处设置景门和“五谷丰登”小型广场;利用唐王东征典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规划唐王撷果采摘区,主要包括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两个采摘园区;依托我镇“赛夷”水产品品牌,发挥水产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王道养殖垂钓区和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即赛夷垂钓休闲区;在济青河王道闸处,经营农家特色小吃,规划建设田园牧歌餐饮区;在田园牧歌餐饮区附近打造一个民俗特色村,规划“私属菜园”,建设农耕劳作体验区;在观光路适当地段建设文化长廊,打造xx人文展示区共六大景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844.9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旅游目的地_社区参与_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

旅游目的地_社区参与_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
[ 收稿日期 ]2006 - 05 - 12 [ 作者简介 ]张波 (1967 - ) ,男 ,山东威海人 ,淄博职业学院副 教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 ,研究方向为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 企业管理 ,E2mail :pclyy2066 @sina. com。
家对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典型模式进行过比较 研究 。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 、田野调查 (实地考察) 、 比较分析 、归纳总结与分析论证等方法 ,对 3 个旅游 目的地“社区参与”的典型 (案例) 模式进行了比较研 究 ,力图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探索和揭示旅游目的 地“社区参与”的内涵与特征 。
( Community2base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 CBCM) 项 目 选 定 该区作为项目示范区 ,项目组 于 1999 —2001 年 对 厦 门 岛 东 海岸区开发规划及其替代方案 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 ( SEA) 。 根据评价结果 ,选择生态旅游 (以黄厝村为主) 作为该区最 优开发方案 。在进行战略环境 评价过程中发现 ,旅游开发初 期该 区 基 本 上 将 社 区 排 除 在 外 。社区居民不仅没能从旅游 开发中受益 ,而且还得承受由 于旅游开发所带来的诸多负面 影响 ,以至产生抵触情绪 ,造成 该区 旅 游 开 发 的 社 会 成 本 较
21“股份合作制”的基本含义 这是“一种兼有资本合股和劳动联合的经营组 织形式”“, 是在所有制性质既定的前提下 ,对属于不 同所有者的各种生产要素加以组合和经营的形式”。 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并重是股份合作制的根本特 征 。股份合作制既保持了股份制筹措资金 、按股分 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内核 ,又吸收了股东参加劳动 、 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等合作制基本内容 ,是一 种集股份制与合作制优点于一体的新型社会主义集 体经济组织形式 ,其特点如下 : (1) 在制度上保证了劳动者与所有者的统一及 劳动者地位的平等 。 (2) 收益分配方面实行按股分红与按劳分配相 结合的方式 。 (3) 在管理方面 ,实行民主决策和管理 ,即股份 合作制企业内部职工拥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利 。 一般实行股东大会与职工大会合一的最高权力制 度 ,坚持一人一票制或与一股一票制相结合的方式 , 同时仿照股份公司制度 ,设置相应的机构 ,制定相应 的章程 。 31 黄厝生态旅游股份合作制运行框架 (1) 产权界定和股权的设置 黄厝生态旅游区 的生态旅游资源产权可界定为国家产权 、黄厝村集 体产权 、村民小组产权和农户个人产权 4 种产权主 体 。因此 ,开发黄厝生态旅游时 ,可采取国家 、集体 和农户个体合作 ,把这些生态旅游资源及其技术 、劳 动量转化成股本 ,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 , 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 。依据上述产权界定 ,黄厝生 态旅游股份合作制经营股权有国家股权 、集体股权 和农户个人股权 。对新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而言 ,其 股权设置较为明确 ,谁投资 ,谁所有 。根据股份合作 制的有关规则 ,股东入股的形式通常有实物资产 、资 金 、技术 、劳动等多种形式 ,农田 、山林 、水库等土地 的使用权理所当然可以折算成股资入股 ,居民的财 产如房屋也可以折资入股 。国家 、集体 、个人通过不 同的投入获得国家股 、集体股和个人股 。黄厝生态 旅游股份合作制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调动社区居民参 与的积极性 ,通过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 ,达到保护生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机制研究——以咪依噜风情谷为例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机制研究——以咪依噜风情谷为例

3 2 社 区 参 与 乡 村 旅 游 的 内 容 .
咪依 噜 风情 谷 社 区参 与 乡 村 旅 游 的 内容 从 多 元 走 向单 一 ( 1 , 表 ) 目前 主要 参 与 农 家 乐 经 营 。 经 营 农 家 乐 的个 体 户 参 与利 益 分 配 , 没 有 设 立 公 积金 用 于公 共 设 但 施 的维 护 、 培训 以 及 事 故 处 理 等 。 由 于 没 有 旅 游 培 训 、
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持“ 保 乡土 化 ” 乡村 旅 游 开 发 的重 要 是
局 、 华 县 环 境 监 督 局 、 南 大 学 ( 要 参 与 规 划 ) 及 南 云 主 以 当 地社 区 居 民 , 中参 与 乡 村 旅 游 发 展 社 区居 民 一 共 其 1 2户 。从 访 谈 的结 果 来 看 , 0 6 0 8年 , 河 村 至 少 2 0 ~2 0 岔 有8 4户 村 民直 接 参 与 旅 游发 展 。至 2 1 0 1年 3月 , 岔 除 河 人 家属 集 体 经 济 , 剩 下 1 只 2户 当 地 村 民 经 营 6处 农
21 年 4 02 月
Ju ao r nSi c adT cnl y o r l f e c ne n ehoo n Ge e g
绦 色科 技
第 4期
社 区参 与乡村旅游机制研究
— —
以咪依 噜风情谷 为例
陈岚雪, 唐雪琼

( 南林 业 大 学 生 态旅 游 学院 , 南 昆 明 6 0 2 ) 西 云 5 2 4
乐 均 属 自生 自亡 的 经 营状 态 。
表 1 社 区居 民参 与 旅 游 发 展 项 目
时 间( 份) 年 社区居 民参 与旅游 发展项 目 1 9 ~ 2 0 只有一 处农 家乐接 待点 , 门接 待政府 的客人 99 05 专 2 0 ~ 2 0 农家乐 ( 1处 1 06 08 1 5家 ) 果 园 采 摘 ( 1处 ) 围猎 ( 、 1 、 1处 ) 篝 火 晚 会 ( 、 3 处) 左 脚舞 、 、 劝酒 歌、 荡秋 千 ( 3处 ) 传 统手 工艺 展 销 ( 处 ) 月琴 作 、 5 、 坊( 家 ) 姑娘 房( 0处 ) 火把节 、 1 、 1 、 菌子 节等 2 0 ~2 1 陆续有 1 家 农家 乐倒闭 ; 09 00 1 七家 杀猪饭 由七 家 联 营简单 的篝火 晚会 ; 统手工 艺展 销 1处 、 传 荡秋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增权效应研究--以四川桃坪羌寨为例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增权效应研究--以四川桃坪羌寨为例
— —
以 四 川桃 坪 社 区参与是 当前我 国民族村 寨旅 游发展 的主要 形式。本文选取四川桃坪羌寨这 个典型的发展旅游业的 民族村 寨
社 区 ,采用定量研 究与定性研 究相 结合 的方式 ,以 内化在居 民心理 的无权 感为依据 , 从居 民感知 的角度,调 查研 究社 区参与
旅 游发展过程 中的增权效应。
关键词 :民族村 寨 社 区参与旅游发展
增权
自匕 世纪 9 年代起 , O 随着国内民 旅游的兴起 ,民族村寨 正式将增权理论引入到生态旅游研究中 ,指出成功的生态旅游 族 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 关注的焦点由民哄村寨的旅游价值逐渐 开发必须以当地社 区拥有控制权和平等分享旅游经济利益为衡 转变为旅游对民族村寨的影响及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形式等 问 量标准 , 目 并 从经济 、心理 、社会和政治四个维度 , 构建了旅 题 。实践及研究证明 ,社 区参与旅游 发展不仅有助于全 方位展 游增权的理论框架。 示民族村寨的文化特色 , 提升其旅游吸引力 , 更能扩大社区的 近几年 , 一批国内学者也开始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增权 受益面 ,有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因此 ,社区参与 研究 。但 目 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成果不多 , 且主要集中在定性 成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主要形式。 研究 ,尚未见社区增权的定量研究。本文以四川桃坪羌寨为例,
政府和外来投资企业的政策和执行情况缺乏透明性使居民感觉自己被边缘化居民缺乏决策权话总的来说从心理经济社会政治四个维度的均值得分情况来看政治维度的得分最低这说明居民在政治维度上的感知在四个维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能影响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感知
民 族 材 寨 社 区参 与 税 游 炭 展 的 增权 效 应 研 究

在实践 中我们发现 ,发展旅游业的社 区,尤其是 民族村寨 社区的居 民,往往受到政府 、开发商等强势利益 主体 的排挤 , 在社区旅游中处于弱势地位 ,其获利缺乏保障。不平衡的利益 分配格局极易导致居民对旅游业的不满,直接影响社区旅游的 发展。制度经济学派认为 ,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时 ,权力是实现利益的能力。可见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必须深 入到权力的层次 , 才可能获得实质性进展。 截至 2o 年底 , O9 桃坪羌寨的人均年 西方学者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中,早已意识到权力 纯收入 已达 2 1元,是旅游发展前的三倍多。 68 的重要性 , 并提出社 区参与的杨 【 j 、 、 在于社 区增权。增权研究一 ㈢ 调查及研究方法说明 直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尤其是 2 世纪 8 年代以 o o 对增权效应的判定是本研究最大的难题 ,因为权力是一个 来 ,增权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 会学 、教育学 、政治学 、 社函 抽象的概念。学者们普遍将 “ 权力”定义为一种能够影响和控 理学等学科 i 。1 6 ,阿克马 (k m )在对肯尼亚生态 制自己以及他 ^ . 9 年 或 9 A aa 、 的能力 , 它是增权理论的核心概念。除此以外 , 旅游的研究 中,提出了对社区居 民增权的必要性 , 这是增权理 增权理论还包括 “ 增权” “ 、 去权”和 “ ”几个重要概念。 无权 论在社区旅游中的首次运用。19 年 , 99 斯切文思 ( h ye s 其中, “ S ev n) c 增权”与 “ 去权”是相对的一组概念,而 “ 去权”和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方文 华 ,王 力峰
( 桂林 工学 院 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 10 ) 4 04

要:社 区参 与是社 区及其居 民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 游业的需要 ,也 是提 高游客满意度 的需要。社 区参与 乡村旅游
发展 的策略 是 :提 高居 民参与度 ;对居民进行相 关旅游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建立有效 的法律机制 。 ’ 关键词 :社 区参与;乡村旅游 ;可持 续发展
作 者 简 介 :方 文 华 ( 90一 ) 18 ,女 ,河 北 唐 山人 ,硕 士 研 究 生 ,主 要从 事 区 域旅 游研 究 ;王 力 峰 ( 94一 ) 15 ,男 ,天 津 人 ,教 授 ,博 士 ,主要从 事生 态旅 游、旅游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0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4 9 2 0 )00 3 - 6250 ( 08 1 -000 2


社 区参 与旅 游的概 念与 目标
1 .社 区定义 。 所谓 社 区 是 指 由一定 数 量 居 民 组 成 的 、具 有 内在互 动关 系与文化 维 系力的地 域性
的生活共 同体。具体到乡村旅游开发中,可以包括 当地 居 民及拥 有 的生 产生 活空 间。 … 2 .社区参与。旅游业在促进旅游地经济 和社 会快速 发展 的同时 ,也不可 避免 地带来 了一些诸 如 环 境污 染 、传统 文化 丧失 和变异 、物价 上涨 、交通 拥 挤 等 问题 。这 些往 往都是 由旅 游发展 中常被 忽视 的社 区来 承 担 。 就 像 多 克 西 ( oe ) 所 说 的 现 D xy 象 ,即社 区居 民对旅 游 的发展经 历欣 喜 、冷漠 、恼 怒 和对抗 几 个 阶段 ,最 后 社 会 文 化 和 环 境 遭 到 破 坏。 口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 社区参与”旅 游发展 就提 上 了议事 日程 。社 区参与旅 游发 展是指把 社 区 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进/ 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 ^ 及旅 游发展 重 大事宜 的决 策 、执 行体 系 中,从 而达 到保 护社 区利 益 的 目的 。 社 区参 与旅 游 发 展 的根 本 目的就是 构 建社 区 内各 参与 主体双赢 或多赢 的一 体 化 利益 格局 ,旅游 区内各个 利益 主体承担其 应有 的责 任 ,享 受其 应得 的利 益 ,尤 其是 社区居 民 ,通 过增 加经 济 收益 ,接受 培训 和教育 ,提高就业 和从 业机 会 ,享受 因发展 旅 游而改 善 的环 境 。这 一 目标 的实 现必 须遵 循三 条原则 :首 先要充 分考虑社 区居 的利益 ,把 居 民的意见 纳人旅 游发 展规划 和政府 决 策 中 ;其 次要使社 区参 与制 度化 和法律化 ;最后 还要以社区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和评估旅游开发和 发 展决策 的重 要标 准 。4 _

近十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综述作者:王奇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9期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社区参与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焦点问题。

从2004以来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了解到国内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主要在概念与综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模式与机制研究、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发展现状研究、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参与主体研究、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5个方面。

一、研究文献概况为了了解近年来国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进展,本文选择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4/01—2013/09)以“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为主题进行搜索并精心整理,共获得文章58篇,并对这些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结果。

(见图1)从对有关文献的分析看,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主要出现在2004年以后,出现较晚。

而直到2007年之后才出现研究高峰,即才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而这些文献的作者大都来自于大学、研究机构和旅游管理部门。

通过对不同年份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图1),从研究内容来看,可以将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分为:模式及机制研究、发展现状研究、参与主体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概念及其他研究5类,其中有关各类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文章数量。

(见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问题的研究范围比较集中,研究主要聚焦于模式和机制以及发展现状等两大方面。

其中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参与主体和存在问题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而研究时间方面则主要集中于2008年及其以后,这说明: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问题正在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二、研究方法分析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描述性、概念性(定性分析)、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4类。

根据这种分类法,对从中国知网(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检索到的有关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全部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环境系统维护的实证研究——以井陉县于家村为例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环境系统维护的实证研究——以井陉县于家村为例

心的, 是衡量其基本人权 、 政治权利和法律权利等实现程度
的重要依据。《 关于旅游业的 2 世纪议程》 l 中明确提出将居
民作 为旅游业 发展 的关 怀对象 , 并把居 民参 与 当作旅 游发展
进程 中的一项 重要 内容H 。C m a 为 , 区参 与 是 当地居 ee 认 J 社
民充分 发挥 自身能力来 管理资源 、 政策 和进行 控制 的旅 制定 游业 发展途径 。因此 , 区参 与是一项 呈动 态发 展趋势 的系 社 统 工程 , 是一种新 型旅游发展 模式和 开发理念 L。 2 J
。 d.Men ie herlt e c) e 啪 srsfrmane a c r u r r ae o e iv si t n rsls a whl,t ai 【mtⅡI ue itn n ewe p tf wadb sd nt et i ut. e v l o e o h n a g o e
以 井 陉县 于 家村 为例 梁军 , 郑硕飞2(石 庄 院 源 环 系tLg 00 ;武 理 大 艺 与 计 院湖 武 37 1 家 学 资 与 境 , ̄ ) 532 汉 工 学 术 设 学 ,北 汉40) . 7 . N  ̄ 05 . 00
— —
摘要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 以井陉县于家村社区参与旅游f L6为例 , - 阐述了社区参与旅游环境 系统维护的必要性, 展开了于家村居民对 乡村旅 游意向的调 查 , 同时根 据调 查结果 , 出 了于 家村 社 区参 与 乡村旅 游的维护措施 。 提 关键词 社 区参 与 ; 旅游环境 系统 ; 维护 ; 于家村
游开发 主体而非 客体 , 社区居 民扮 演 的角色 是 当局 者 和主人 翁 。因此 , 强调社 区参 与旅 游 环境 系统 维 护 , 可持 续 发展 是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为例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为例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家对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在我国的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特别是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这里聚居着大量的苗族和侗族人民,他们世代相传的丰富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的旅游扶贫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旅游扶贫的有效途径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地理位置、民族构成、文化特色等,为后续的分析奠定基础。

随后,文章详细分析了旅游扶贫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旅游产品开发等,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这些措施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方面取得的成效。

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在旅游扶贫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如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民族文化的商业化倾向、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总结了旅游扶贫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强调了政府、企业、社区和游客等多方参与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旅游扶贫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扶贫手段,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的案例为我国其他民族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也为我国扶贫工作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概况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贵州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

黔东南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被誉为“多彩贵州”的缩影。

该地区地势复杂,多山地和丘陵,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农业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活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仅是苗族和侗族的主要聚居区,还居住着汉族、布依族、瑶族等多个民族,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在这里交融共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研究(一)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讲仍处于发
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经验和理论认识上的不足,也存在一些问题。本
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提
出了加强社区参与的方法,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
借鉴。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内涵
1985年,墨菲(P.E.Marphy)的《旅游:社区方法》一书引入了“社区
参与”的概念,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
事会联合颁布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将居民作为
旅游业发展的关怀对象之一,并把居民参与作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
一项重要内容,突出了社区参与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社区参与
是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物与公共活动的规划、决策、执行、监督与
评估等环节的过程。因此,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应理解为在乡村旅游发
展中,社区居民通过各种方式和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旅游发
展的环节和相关层面,并且在其发展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以保护当地
环境和维护传统社会文化,促使旅游地和旅游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核心体现在参与的内容和目的两
方面:居民获得参与社区旅游发展决策的权利和公平获得旅游收益的
机会。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是体现社区因素和居民意志的有效机制,包
括了旅游规划、旅游经济活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文化维护等多方面
内容,它更强调把社区作为旅游规划和管理的核心,是一种新型的旅
游发展模式和开发理念。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尤其是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2006
中国乡村年”,更掀起了乡村旅游开发的热潮。在乡村旅游深度开发过
程中,社区参与是实现其良好发展的保障,同时也符合国家发展乡村
旅游的初衷。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积极意义在于:第一,乡村旅游之所以对城市居
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关键就在于它具有和城市景观完全不同的“土生
土长”的乡村自然、人文景观。就自然景观而言,当地居民是它们的拥
有者、保护者,所以绕开当地居民参与而进行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是
没有生命力的;就人文景观而言更是如此,如田园风光、农事活动、
风土民情等,这些都是当地最生动、最鲜活的乡村旅游资源,而当地
居民则是它们的重要载体,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才能使这些无形的
精神资源得以展现。第二,当地居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
决策管理,获得旅游收益。收益的提高会极大地促进居民对发展乡村
旅游的热情,这种支持与友好的态度,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和源泉。第三,当地居民通过各种形式对乡村旅游的参与,会无形中
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生态保护观念和环保建设的意识。为了更好地
发展当地的乡村旅游,他们会自觉保护当地的生态景观,美化环境,
同时会更注重保护当地的乡土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当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地社区参与发展不平衡
少数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开放的地区,乡村旅游起步较早,乡村利用
本地的旅游资源,引导社区居民全面有效地参与到旅游开发、管理、
规划、经营中去,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乡村处于
摸索阶段,采用的是组织参与的模式,部分居民参与其中,主要从事
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如为游客提供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等。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旅游的发展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社
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较为缓慢,在比较偏僻落后的地区,乡村
旅游更是毫无社区参与可言。可以预见,这些地区的旅游业,最终会
随着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加剧而逐步衰落。
(二)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程度偏低
社区全面有效地参与乡村旅游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参与的规模上,
应是全部居民,起码是大多数居民的参与;在参与的内容上,指当地
居民全方位地参与到当地旅游业发展中,包括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决
策、管理、经营和当地的环境保护及文化的维护与传承;从参与的目
的来看,居民不再仅以就业、增加经济收入为单一目的,考虑到他们
今后的发展,居民还视环境保护、维护传统文化为己任,最终达到自
身、社区、当地旅游业三者的共同发展。
目前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来看,社区参与程度和层次普遍偏低,
多数地区主要表现为少数居民开展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真正在
旅游决策、管理等方面的参与少之又少。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第
一,政府部门一些拥有决策权的各级领导,对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社
区参与的积极意义认识不足,理解不透。认为只是简单的农民个体经
济行为,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利益、需求,在旅游开发决策中多
采用“一言堂”的作风,未采取任何措施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引导他
们全方位参与。第二,从当地居民角度分析,由于旅游管理者或规划
人员在制定一些对社区产生重大影响的旅游规划时,常将社区居民排
除在外,强化了社区居民不愿参与乡村旅游的意识。他们认为开发旅
游是政府行为,是为公司谋利,进而有意无意将自身与旅游发展隔离
开来。第三,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知识水平有限,整体素质较差,客观
上限制了他们的参与。
(三)乡村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1.当地农民直接利益受到损失。乡村旅游开发中居民最关心的莫过于利
益分配,尤其是经济收入的分配。但由于农村居民参与程度低,目前
存在以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