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失败原因及启示
国民党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国民党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贾士钊杨梦(城市与环境学院 2014级本科生)摘要:国民党是我国先进的资产阶级政党,对中国的政治做出过巨大贡献,最终于1949年失利而撤守台湾,国民党和共产党从最初的一强一弱、一大一小,经过几十年的纷争,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历史规律之中。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都是海内外政界和史家争论的焦点,形成了人心向背说、经济崩溃说等多种学说和主张,但大多着眼于40年代中后期,研究其直接失败的原因。
事实上,国民党的失败并不是仅由几次偶然的决策失误或战争失利而导致的,而是从一开始执政就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美国学者Lloyd E. Eastman试图阐述“(国民党)为什么一开始就显示出其脆弱和不稳定性,不能实现有效的政治统治,并最终走上了崩溃。
”1本文也着重探讨国民党失败的深层原因,总结历史教训,以求对今天能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国民党政权;蒋介石;失败原因;南京国民政府一.国民党革命精神的骤然而逝国民党在30年代时,中央机构已经显出臃肿的态势,官位被越来越多保守的官僚抓住不放,而这些官僚在她们的岗位上则过着安顿舒适的生活,却绝少关心自己的公共责任、自己的祖国,更不用说统治下的普通百姓了。
然而,国民党从开始绝不缺乏真心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党员和有志青年,例如有参加革命放弃了清政府许诺的高官厚禄的蔡元培,或共同在革命流亡中战斗和生活的汪精卫和胡汉民。
但在初期阶段,领导人关心党的规模甚于党的质量,于是在国民党宽松的入党条件下,党员中出现了大量的对党的信念和哲学不了解的新成员,使得基层组织极其涣散2,其中包括许多把入党视为升官发财的捷径的贪官和奸绅,组织的扩张让领袖们越来越难以控制新党员的成分,党的腐化也由此而产生。
而这些就是官员的提拔对于那些有理想的党员来说,是令人失望的。
清党运动是国民党的一件大事,又称之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为了清除国民党内的“不纯洁”的成分,清洗期间到底有多少人遭到屠杀是不得而知的。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单元复习兼小专题整理华士国际高三历史备课组一、阶段特征本单元从1924年的国共合作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历时4年。
1、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2、具体特征:政治:①国共实现合作,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年幼的中共在探索中遇到了重大挫折,即犯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经济: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进程被打断,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思想: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革命的两大指导思想。
军事:一战后,军阀混战,战祸波及全国;北伐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外交:①一战后,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共和国民党先后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②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二、重要历史概念1、国民革命的内涵: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运动。
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即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成为其主要目标。
2、右倾机会主义:工人运动中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和正确路线的思潮。
其表现形式是思想落后于实践,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把革命推向前进。
他们或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看不到革命形势的有利因素,散布悲观情绪,不敢斗争甚至主张搞阶级合作。
其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分离。
右倾机会主义是阻碍革命的绊脚石,对革命危害极大。
三、重要历史知识1.革命统一战线习题1: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在斗争方式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及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这种抗争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⑴.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⑵.历史必然性: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②.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③.以前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都相继失败,这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④.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⑤.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和帮助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国人民实现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⑶.影响:①.使国民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共同斗争,成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44 45课时教学目标: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国民党制造事变,国民革命的功绩,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成熟教学重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教学难点: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讲过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反帝运动和工农蓬勃发展的概况,然后指出:在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潜伏失败的隐患,.帝国主义的炮口,始终对准中国革命.革命阵营里发生了背叛,昔日的同盟者向共产党和革命举起血腥的屠刀.一帝国主义的干涉:上海.南京思考: 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一贯都采取的是怎样的态度?其原因是什么?仇视和镇压: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或破坏失败.中国的革命运动威胁其在华利益干涉的表现: 。
1 北伐军进军江浙,英美日帝国主义主义国家派军舰到上海,扬言武装干涉2 .1926年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27 年2月制造一三惨案’’, 北伐军攻占南京,英军舰制造“南京惨案”3 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二、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国民党右派”的概念:在大革命时期,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左派和右派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水岭思考: 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从什么角度看它失败了答: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打倒了旧军阀,却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一批国民党新军阀,他们之间争权夺利混战不已,内乱未消除,和平未实现。
(2)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虽遭到沉重打击,但是帝国主义势力还存在,他们又觅到新的代理人,如蒋介石。
中华民族尚未独立。
3)革命阵营内蒋、汪背叛,“宁汉合流”在南京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国民政府,这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中国依然处在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之下。
四: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主要是哪些方面?最突出的功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遥遥领先于共产党。
国军控制着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土地、经济,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国民党也大大超过其对手中共。
然而,在短短的四年时间中,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被中共所取代?下面我们从经济、政治以及对外政策三个方面来分析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1、大量发行钞票引发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对南京政府来说是个老问题,自其政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
庞大的经费需求使国民党政权左支右绌,这不但包括行政支出和经济建设,还有南京政府统治集团的奢侈消费,再加上巨额军事费用,成为国家财政的无底洞。
但抗战以前物价稳定,税收在总支出中占相当的比重,财政不足部分可以通过向上海金融界发行公债筹集,虽然不宽裕,但还能应付。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战争使得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
1946年财政部长俞鸿钧就坦言,"从1月到5月……税收只2亿5千万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补足"。
政府为了支付军费大量印刷法币,导致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面临崩溃,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性时期,法币急剧贬值。
有人对法币的购买力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每一百元法币)1937年值黄牛两头1938年值黄牛一头1939年值猪一头1941年值面粉一袋1943年值鸡一只1945年值鸡蛋两个1946年值肥皂六分之一块1947年值煤球一个1948年8月19日值大米0.002416两(每斤合16两)1949年5月值1粒米的千万分之2.452、政府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失误币制改革: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1 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
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应按照1948年8月19日各该地各种物品货价依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售”。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社会上的原因
• 1.农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 没有得到解决。
• 2.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意识形态。
领导者的原因
• “保城守池”为中心军事战略方针 • 军事教条主义 • 军事思想不坚持 • 越级指挥 • 用人缺陷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启示
一个政党要想在政治舞台上永闪光芒,必须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国民党党建失败及其大陆失败的历 史对中共党建及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的警 示作用。
浅谈国民党失败的自身原因
1.政治上的原因 2.经济上的原因 3.社会上的原因 (1)国民党的党争 (2)国民党迅速官僚化与腐败蜕变 (3)没有实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经济上的原因
• • • • • •
•
1.美国的经济侵略 2. 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势力强大 3.内战的巨大消耗 4.币制改革 5.民族产业资本的稚弱和工商结构不合理 6. 贪污猖獗
•
•
共产党
130万
基本上是步枪
VS
军队 武器
国民党
430万
接收了100万日军的装备, 还取得了美国的大量武器 装备。
1亿多
小城镇、乡村和 偏远地区
人口 区域
3亿多
大城市和绝大部 分铁路交通线
为什么呢 ?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
•
外部原因
自身原因
国民党失败的外部原因
• • • • • 抗日战争 美国对华政策 苏俄对东北占领 共产党的统一战线
Thank You
领导者的原因?保城守池为中心军事战略方针?军事教条主义?军事思想不坚持?越级指挥?用人缺陷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启示一个政党要想在政治舞台上永闪光芒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民党党建失败及其大陆失败的历史对中共党建及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试析解放前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及其启示

35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从成都的凤凰山机场逃往台湾,永远告别了中国大陆。
一个拥有数百万国军,又掌握着全国政权的强大的国民党,为什么会被中国共产党用三年多的时间打败?一、共产党胜利国民党败退的原因(一)共产党为主义而战、国民党失信仰而败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时,认为第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党和军队有一个“好的指导思想”。
[1]确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从三湾改编到赣南三整,再到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昂的战斗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努力锻造成一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
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仰,中国共产党不可能从1921年到1949年仅仅28年时间,就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如果没有崇高的革命斗志,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不可能在武器装备悬殊,控制土地和人口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以127万兵力战胜拥有430万的国民党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
历史岁月的积淀、血与火的熔铸,证明“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高举旗帜、强固信念,是我军根本力量所在。
而国民党从一个执政全国的大党,到最后败走大陆,退守台湾,究其原因之一是国民党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
众所周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之后,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924年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然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国民党在指导思想上也开始背弃新三民主义,将封建思想和法西斯主义不断灌输给党员。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姓名:Kevin 学号: 成 绩: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一、国共两次合作背景第一次合作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中国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需要强有力的同盟者。
第二次合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1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两次合作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但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是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而第二次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二、国共两次合作原因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
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还有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等。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以后,国内形势日趋严峻,迫使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党派迅速作出抉择和反应,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原因是中共制定并实施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也是国民党政策转变的结果。
论国民党败亡原因及启示

论国民党败亡大陆的原因及启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灭亡于1949年,短短的二十余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权灭亡的?向来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有政治腐败说、经济崩溃说、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腐败说、失去民心说等等各种观点。
但我在此想浅谈国民党对于中国的复兴路线的历史缺点,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
国民党成立于1912年,旨在通过“议会道路”实现“革命理想”,遵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于1919年改组。
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
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
经过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的右翼势力抬头,反对三大革命政策,进行反共分裂党的活动。
通过一系列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右翼势力掌握了军政大权。
并在北伐战争时,建立起南京国民政府。
自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通过“东北易帜”、“北伐战争”,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此时的国民政府,经济上的“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外交上争取“关税自主”,收到较好的效果,增加了税收收入,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进步指导思想的政党和一个庞大的政权,是怎样在二十年间的时间里,走向败亡的呢?就我看来,国名党和共产党都是坚持以民族独立、民族复兴为根本目标的复兴路线,只是二者的指导思想,实施手段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因而造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
而国民党相对落后甚至腐朽的路线的失败也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集团蜕变成大官僚、大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的权益的代表,这一局限性就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违背了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原则,这无疑是国民党在自掘坟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新旧政权的更迭,国民党遭到失败,退出大陆,共产党取得全国革命胜利,建立起新的政权。
对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更是众说纷纭。
对此,我们小组针对此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分析与评价,并谈谈该历史在当前时代下给予我们的启示。
在分析国民党失败前,让我们先对国共两党的力量进行对比。
这样条件本应促成国民党的成功,然而最终的胜利确实共产党,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我们的分析。
我们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有两大点,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从外因上看
其一,抗日战争:日军的入侵给国民党政权的脆弱统治以极大的压力,使蒋介石失去了很大数量的嫡系军事力量,而大量青壮年的死亡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和社会的不安定。
其二,美国对华政策:美国的援助令国民党及其军官产生依赖心理,但当美国停止对国民党的援助时,对国民党的武器装备供给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三,苏俄对东北的占领:使国民党丢失了大量发展工业所需的资源同时,须要大量的军费开支,加剧了通货膨胀。
•其四,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违背人民
建立新中国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
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
线,这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内因上看又可分为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领导者这四个
方面。
政治上:国民的党政十分激烈,各党派互相打压,争夺权利,使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导致党的分裂,严重的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国民党迅速官僚化与腐败蜕变使得国民党已经不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党,而是一小撮地主官僚的利益集团。
变成了腐朽没落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官僚政客统治中国的十分狭隘的利益集团。
•没有实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实施上:“国民党标榜革命而不实行革命,标榜三民主义而不实行三民主义之政策”,己经“由革命集团变为革命对象”。
国民党取得全国政权之后,政治成为官僚政治,经济成为官僚资本”。
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背道而驰,使其大失人心。
经济上有6点分别为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独占。
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势力强大,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损害和牺牲了人民的利益。
内战的严重消耗使得国民党政府财政赤字严重。
为了摆脱财政危机,推行币制改革,然而币制改革却未能摆脱财政危机,反而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加速了经济的崩溃。
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
对于贪污蒋介石曾痛心地指出:“从抗战后期到现在,我们革命军队中表现出的贪污腐
败,真是无奇不有,难以想象。
”贪污腐败使国民党的力量在持续的内耗中消耗殆尽,也使国民党未来的生机渺茫。
(插入视频)社会上,分为农村问题和私有制及其意识形态。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迅速崩溃,农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未解决,土地问题是其失去了广大工农阶级的支持。
其所依靠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意识形态,决定了他们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损害和牺牲人民利益,必然失去人心,走向败亡。
最后,作为领导者,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
采取保城守池的军事战略,导致对广大的农村、边远地区的控制力下降,面对解放军的进攻,顾此失彼,遂被解放军各个消灭。
蒋介石具有严重军事教条主义,细定了战术守则,这样的做法固然称得上是细腻、严整,犹如学校的战役学教程,但是又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呢,而当时共产党利用各种灵活、不拘固定的战法、按部就班的国民党军队吃了些败仗. 因多次败战导致蒋介石时常不自信,使其军事思想不坚持。
并且蒋介石喜越级直接指挥,然当时通信不发达,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蒋介石虽是根据前方的报告作指示,下达命令,可是命令下来,情况已经变化,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故而造成军事失利。
而且蒋介石在用人的方面也存在极大的缺陷,蒋介石之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三看人身依附。
使得国民党军中少见的统帅型的将领得不到重用,无统帅之才的人却被当做统帅来用。
这样的做法同样也导致了国民党的失败。
由上诉所说,我们认为国民党的失败内部原因大于外部原因
因此,可以从国民党在大陆的中失败,揭示出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一个政党要想在政治舞台上永闪光芒,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民党党建失败及其大陆失败的历史对中共党建及其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