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认知功能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

过去我们对隐喻进行描写,就是在认定它就是隐 喻的基础上进行的。至于它为什么是隐喻,隐喻 的成因是什么,换句话说,隐喻的意义从何而来, 则很少论及,但现在国外许多学者却在集中研究 这个问题。
3、相互作用说(Interaction View):这种理论主 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认为隐喻是两个语义项 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认为隐喻是把隐喻次项的 联想含义应用于隐喻的主项。从这个观点看,可以 认为隐喻创造相似性;相互作用不仅涉及到始源 和目标的名称,而且也涉及到它们的指称对象。创 造相似性的隐喻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改变了 人们所熟悉的观察目标(所指对象)的角度,从而 创造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所以创造相似性是一 个认知问题。
总体来说:
以上的理论主要是从语言结构方面讨论隐喻的成因, 其它学科的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主 要代表有Cohen,Gluckberg和Keysar。他们都是从 语义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研究,把隐喻看作是各种各 样系统破坏语义规则的结果,即语义异常、语义破格。 另外,以Sreale 为代表的语用学家认为只从语义角度 出发而不考虑使用隐喻的语境,那就无法理解隐喻, 甚至无从确定某表达式是不是隐喻,所以他们提出语 用学的解释理论。Searle 在“隐喻”一文中提出八项 解释隐喻的原则,该文因此成为语用解释理论的重要 文献。
例如:争论是战争
隐喻 产生
他向我争论中的每个弱点发起进攻。
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又叫空间隐喻,是通过空间方位概念如上下、内外、 前后、深浅、远近、中心、边缘等来理解非空间方位概念所构成 的隐喻。是以不断发生的经验为特点,以连接隐喻两部分的经验 为基础,连接动词“is”为隐喻句的一部分应被视为同时发生不同 经验的连接。例如:“多是向上”。这句隐喻基于同时发生的两 种不同的经验,物质数量的增加和物质水平的增长.
浅析隐喻的文化认知功能

浅析隐喻的文化认知功能作者:董达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4期【摘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隐喻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着重分析了隐喻和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隐喻反映、构成文化,并传承、丰富文化。
隐喻作为人的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是人们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的使用活动。
【关键词】隐喻修辞认知文化一、关于隐喻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二十世纪以前对隐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基本理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人物的古典派隐喻理论和以格勒律治为代表的浪漫派隐喻理论。
前者认为隐喻只是语言的“附属物”、“装饰品”、“佐料”而已;后者认为隐喻使人们想象力在语言层面上的体现,故与语言密不可分。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隐喻理论出现了隐喻的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和符号学等方向的研究,指出隐喻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手段或语言现象,而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是人类认知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隐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隐喻主要有两大主要功能: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
而隐喻在反映并构成人类认知的同时,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隐喻的文化认知功能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思维现象,一种认知现象。
它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
所以,隐喻的使用是一种文化行为。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能够在不同范畴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运用原有的概念与语言符号体系去了解和把握新的事物或概念,这种用一个思维领域对另一个思维领域概念化的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隐喻。
认知语言学还认为,隐喻是意象图式的转移。
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
而这种组织结构的出现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只有机体在特定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而文化行为主要指人们负荷着一定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文化意旨,表征着一定的文化模式以及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活动。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语言中的意义构建过程。
它们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对隐喻和转喻进行探究。
1. 隐喻(Metaphor)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隐喻中,一个概念(称为隐喻源)用于理解另一个概念(称为隐喻目标),从而为目标概念赋予某种新的意义。
隐喻在语言中经常使用,有助于表达抽象的或难以言说的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重要性。
在这个隐喻中,时间被映射为金钱,表达出时间的珍贵和需要节省的意义。
通过隐喻的使用,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并用金钱相关的概念来描述时间的使用和管理。
2. 转喻(Metonymy)
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转喻中,概念的转换是基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转喻可以通过将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或属性与另一个概念联系起来来实现。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白领”来代指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职员。
在这个转喻中,白领这个词与白色衬衫相关联,而这种衣着风格又与办公室工作紧密相关。
因此,通过将衬衫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代表,我们可以使用“白领”这个词来描述办公室职员。
隐喻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构建方式,还能揭示出人类对于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转变的过程。
通过研究隐喻和转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隐喻的认知功能与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

隐喻的认知语用功能

b:the back of your shirt
c:to play back
d:three miles back
e:three years back
f:to be back in power
这里,back由实到虚,抽象化程度不断 提高。汉语也存在上述单向性链式排列。 这种延伸和扩散,可以生成不同的话语。 语言的历时演变验证了萨丕尔“形式比它 的概念内容存活得长久”的论断,即语言形 式和意义在演化进程中存在着普遍的不平 衡性,语言形式总是落后于语言意义的变 化。r7】‘哪’
并不是隐喻,只有将概念结构从一种范畴 作用于另一范畴,它才有资格被称为隐 喻。【20在他们看来,隐喻更多的是与思维而 不是语言有关。
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
隐喻是通过将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
域上来表达和理解目标域的。一般来说,
源域通常比较具体,目标域则比较抽象。 为了表达空缺的信息单位,人们不得不借 用已存在的词语。当人类从具体概念中逐 渐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往往借助 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 因此,隐喻的认知基础是:在隐喻结构中, 两种似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相提并论,是 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联 想,最终会利用这两种事物的交融来解释、 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 情感。
读者或听者理解隐喻性话语的关键就 是在隐喻性话语与自己的认知语境之间寻 求最佳关联。隐喻既与先前所获得的范畴 和概念图式的使用有关,也与新的范畴和 概念图式的产生有关。隐喻具有虚拟性,
张平隐喻的认知语用功能
它,EEl可感知的语言描述超出感知范围的个 体形态,从而使主观体验客体4t=。所以 Carroll指出,隐喻的理解首先要从心理词 汇(1exicon)中提取信息,选择适当的那部 分意义,最后识别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摘要:隐喻是用其他事物来描述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结合英汉隐喻的例子,从隐喻的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理解途径等方面来讨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普遍性,并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指出其认知实质。
关键词:隐喻,修辞,认知,模式。
一、简介隐喻是用其他事物来描述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
隐喻对于语言长期的发展和构建、人类巩固和延续自己的观念、人类关系以及人类认识世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隐喻的研究吸引了大量的专家学者的兴趣,而且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语言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学。
传统的研究把隐喻认为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格,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 人们对它的讨论主要集中于这种修辞手段在语言运用上所表现出的修辞功能和审美效果上。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人们开始尝试运用语言学理论来进一步认识、研究隐喻。
二、修辞与认知概述I. A. Richards 是较早对隐喻的分析涉及到认知领域的英国哲学家,他在《修辞哲学》 (1936) “论隐喻”一文中指出隐喻是思想间的借用,当人们使用隐喻句时就是把表示两个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
现代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较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学者G. Lakoff。
他的研究重点就是Richards 提出的,但未进行深入研究的“用一物来理解另一物”这种思维上的认知关系。
在他和Johnson 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 以及与Turner 合著的“More Than Cool Reason” 中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说明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密切相关性及系统性,并明确指出隐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
Lakoff 和Johnson的理论是革命性的,他们的理论把众多的概念减少到通过隐喻来涵盖人类整个认知域的经验型基本概念。
隐喻的认知和翻译

隐喻的认知和翻译
隐喻是指使用一种名词或短语描述另一种名词或短语,以表达一种感受或象征,旨在使概念更加通俗易懂的修辞手段。
隐喻的认知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言语的意义,而翻译则是把隐喻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以使外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该语言的修辞含义。
由于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精确的翻译,才能表达出隐喻的相同涵义。
举例来说,一个中文隐喻可能是“今天真是一场大雨,各种泪水从头上滑落”,这里的雨可以被翻译为英文中的“tears”。
同样,在英文中出现的“his heart was ice”这样的隐喻可以被翻译成“他心如冰凉”。
总而言之,通过认知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达隐喻的内涵,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被读者理解。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 它更重要的是 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 , 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派生 物 。 这意味着它不再只是一种藉由语言表达之方 式 , 而是一种人类思维现象 , 一种行为方式 , 一种 文化反映 , 一种探索 、描述 、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 有利工具 。理查兹认为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 在的原理”[ 2] 。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体验的和我们 每天所做的事情都充满了隐喻 , 即使是在严密的 科学语言和人类其他的文化 、艺术 、哲学活动中 , 隐喻也随处可见 , 不用隐喻来体验和推理是无法 想像的 。隐喻不是伟大诗人的创新 , 而是人类正 常认知世界的方式 , 是人类所有思维的特征 , 深植 于人类的语言 、思维和文化之中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基本 的认知过程 ,是人们将经验和外界世界概念化的基本 图示式 。[ 2 1 从 而为进一 步深人研究 隐喻开启 了
一
扇大 门。
现代隐喻研究发现隐喻并非 只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是人类认 知世界过程 中的一种必要的最重要方式和
2 0 1 3年 5月
Ma v2 01 3
隐喻 的认 知功能
孙 峰
( 山西师 范 大学 临汾 学 院 外语 系 山西 临汾 0 4 1 0 0 0 )
[ 摘 要】 在英语 中,隐喻( m e t a p h o r ) 是进行 隐藏 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 ,又 称暗喻。隐喻作为人类基本
在英语 中,隐喻( m e t a p h o r ) 是进行隐藏 比较 的一种修辞手段 ,又称暗喻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们 认识新事物的需要 ,也具有组织人类概念系统租人类认 知的功能 。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或映合作 用到另一个概念域 ,建立不 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加深对事物 的理解 ,以此喻彼 ,引彼喻此 。[ 1 1 隐喻是认 知 的结果 ,同时推动认知 的发展 ,因此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 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 ,在生活和学 习中普遍存在 ,既是语言现象 ,也是认知现象 ,还是文化
隐喻是 以语 言为载体 的思维现象 ,是语 言发展变化的动力机制 。隐喻是人类能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分 类 的过程 ,通过隐喻手段 , 将不属于同一范畴的事物归在一起 。 如 :“ U . S i n f l u e n c e a n d p r e s t i g e n o s e d i v e d i n A f r i c a ”句 中 n o s e d i v e 原 指 飞 机垂 直 俯 冲 ,与 i n l f u e n c e 、 p r e s t i g e 没有共同点 ,意义是处于冲突之 中。因此两者 的语义出现 了矛盾 。然而 由于两者的非相似性通过隐
手 段 。束定 芳认 为 隐喻 具有 四个 方 面 的认 知 功能 是 : ( 1 ) 隐喻是人 类 在组 织概 念 系统 的基础 ; ( 2 ) 隐喻是 人类
组织经验的工具 ;( 3 ) 隐喻作为认识事物的新视角;( 4 ) 隐喻作为类推说理 的手段 。[ 3 1
1 . 隐喻 是一 种认 知 方式
喻的手段联系在一起 ,相 当于汉语的 “ 一落千丈”和 “ 江河 日下” 。另外 , “ M a r k T w a i n i s a m i r 0 1 3 — 0 2 — 1 2
【 作者简介】 孙
峰( 1 9 7 2 一) ,女 ,山西临汾人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外语 系 讲师。 硕 士,从事英语教 学研究。
的认知活动 ,在生活 和学 习中普遍存在 ,既是语 言现象 ,也是认知现象 ,还是文化现象 。隐喻对人 类发展知识 、进行思维 和理解 事物至关重要 。本 文就 隐喻的认 知功能及 中西文化 的隐喻 比较进行 了
论析 。
【 关键词】 认知功能 ;隐喻 ;诗歌 ;文化 【 中图分类号】 H 0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8 — 1 7 8 X ( 2 0 1 3 ) 0 3 — 0 0 5 3 — 0 2
象 ,其主要功能是修饰和美化语言 。近年来 ,西方隐喻研究 由抽象思考转入具体分析 ,如 L a k o f和 J o h n s o n 在 “ M e t a p h o r s We L i v e B y ”中,用大量 的实例和严密的推理无可辩驳地论证并确立 了隐喻是 “ 用一个事物
・5 3 ・
i c a ”用 m i l T o r 比喻美 国的现实就很贴切。英语就是利用隐喻来达到其语用 目的。 2 . 隐喻使语言意义扩张 隐喻是 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一种联 系,用 于描述新的情景 ,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在人类认知过程 中 , 当我们要理解抽象 的或以前不知道的事物时,常会通过使用隐喻来解释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可以通 过语言来反映出来 。科技术语或概念 的解释 ,常常依赖 隐喻来帮助人们有效理解那些用语言难 以确切描述 的事物 ,使得语言意义扩张。 G o a t l y 给出两个例子 :( 1 ) T h e k i d n e y s a r e t h e b o d y ’S s e w e r s( 肾脏是身体 的排 污管) 。( 2 ) T h e h e a r t i s a k i n d o f n a t u r a l p u m p( 心脏是一种天然 的泵) 。人们 已知的事物是排污管 和泵 ,以肾脏 与排污管 之问的相似性 ,把人体的肾脏和心脏分别 比作排污管和泵 ,形象地解释了它们 的功能 。
现 象 。 隐喻对 人 类 发展 知识 、进行 思 维 和理 解 事物 至关 重 要 。本 文 就 隐喻 的认 知功 能 、诗 歌 的隐 喻 以及 中 西 文化 的隐喻 比较 ,进 一 步体会 这 种美 的模 糊语 言 。
一
、
隐喻 的认 知功 能
人 类 对 隐喻 的研究 可 以追 溯 到 两 千 多 年前 的亚 里 士多 德 ,他 认 为 隐 喻 是 一 种 语 言变 异 现 象 和 修 辞 现
第3 2 卷第 3 期
V0 l 32 No . 3
长春 师范 学 院学 报( 人 文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