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疫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幽门螺杆菌共识解读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共识解读PPT课件
21
呼气试验原理 示意图
22
原理方程式
NH2-13CO-NH2+H2O → NH3+NH2-13CO-OH
尿素
氨 氨基甲酸酯
NH2-13CO-OH+ H2O → NH3+H213CO3
氨基甲酸酯
氨 碳酸
H213CO3 → 13CO2+ +H2O
碳酸 (气体)
NH3+H2O → OH-+NH4+

33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指征
34
2012年井冈山共识推荐
Hp根除治疗适应证
HP阳性疾病
强烈推荐
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胃癌家族史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2012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
1
幽门螺杆菌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 伦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Hp),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 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研究 成果最终于20多年后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2
幽门螺杆菌(HP)
Helicobacter Pylori
44
存在的问题 (1)
HP根除的适应症掌握不严且过滥 根据《幽门螺杆菌共识》中确定的适应症的 仅占8.1%
HP感染的诊断标准不规范 符合全国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仅占45.9%
45
存在的问题 (2)
抗HP方案不规范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疗程太长 ……

幽门螺杆菌健康教育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健康教育PPT课件
序贯疗法在疗效上尚有争议,伴同疗法可能 有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良风险,我国氟喹诺 酮耐药率高,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未有明 显优势。
2、目前根除Hp的抗生素有6种: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低) ;甲硝 唑、克拉、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
推荐:阿莫西林+克拉;阿莫西林+左氧氟沙 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 或呋喃唑酮
2、长期用NSAID药物和低剂量阿司匹林前 根除HP,可以降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 风险。(HP和服用NSAID药物是消化性溃 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抗HP后需长期服 用PPI维持治疗。
根除判断
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后进行。首选 尿素呼气试验(UBT)。
注意:检测前须停服PPI 2周,停 抗生素、铋剂4周。
2、尿素呼吸试验:服用含13C、14C的尿素, 尿素酶分解尿素释放CO2,因此可以从呼吸 中测量有同位素的 CO2。
3、其它:直接涂片、血清抗体检测、粪便抗 原试验、PCR等。
四、治疗
2012年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1、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包括需要长期服 用PPI维持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根除 HP。
2、粘附素:使幽门螺杆菌粘附到胃上皮细 胞上。
3、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 A)和空泡毒素 (Vac A):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产生IL1B、IL-6、TNF-a、IL-8等,吸引炎症细胞, 释放多种酶类,导致胃组织损伤。
4、脂多糖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上亦有重要作用。
三、诊断方法
1、快速脲酶分解试验:将胃组织放入尿素溶 液中培养基由黄变红为阳性。
• 如对铋剂有禁忌者或Hp耐药率仍较低的地区, 也可选用非铋剂方案,包括标准三联、序贯疗 法或伴同疗法。

幽门螺杆菌科普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科普PPT课件
第15页/共26页
幽门螺杆菌的症状表现
•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大多数患者表现隐匿,无细菌感染的全身症状,也常无胃炎的急性期症状,临床上患者 往往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如果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在生活中,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 症状:
第16页/共26页
• 1.泛酸——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导 致胃酸过多,表现为泛酸和烧心;
•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第3页/共26页
第4页/共26页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和多学科疾病的研究课题,幽门螺杆菌不仅与上胃肠道疾病相关,而且 还涉及到许多胃肠道外疾病。现在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还与口腔、皮肤、血液、心血管及呼吸系统乃至与 妊娠及儿科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 2.腹痛——因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损伤,有些病人还 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症状;

• 3.口臭——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 发生感染,可能导致口气重,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 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第17何页/共清26洁页 ,都无法去除。幽门
如何检测幽门螺杆菌呢?
• 无创伤性检查包括血清学方法、胃液的PCR和同位素标记物的呼气试验。 • 创伤性检查均需借助胃镜完成,包括形态学、微生物学等
舌尖上的幽门螺杆菌
第1页/共26页
小小细菌不特殊
• 不是说环境中存在着数以亿万计的细菌吗?这个细菌有什么特殊? • 小细菌造就了诺贝尔医学奖
第2页/共26页
幽门螺旋杆菌(HP)
•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它是一 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弯曲、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 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由此于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PPT课件

02
胃癌发病情况及危害
胃癌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胃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东亚地区 更为突出。
死亡率
胃癌死亡率较高,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生存 率具有重要意义。
年龄分布
胃癌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年轻化 趋势明显。
胃癌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 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感染可增
微需氧菌
该菌在微需氧环境下生长 良好,即在有氧和无氧交 替的条件下生存。
粘附能力
幽门螺杆菌具有强大的粘 附能力,能够紧密附着在 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
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
口-口传播
通过唾液、食物、水源等 途径传播,如共用餐具、 接吻等。
粪-口传播
感染者粪便中可能含有幽 门螺杆菌,通过污染水源 、食物等途径传播。
治疗手段有限
预防措施不足
尽管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 手段,但疗效有限,且易复发。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尚不完善,公 众对胃癌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
加大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力度,降低感染率,从根本上预防胃癌的发 生。
早期诊断技术创新
利用人工智能、生物标志物等技术手段,提高胃癌早期诊断准确率。
者),加强筛查力度,提高早期发现率。
05
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方案
三联疗法
采用抗生素、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联合使用,以根除幽门螺杆 菌感染。
四联疗法
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入益生菌,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感染程度和药物敏感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胃癌综合治疗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ppt医学课件

幽门螺旋杆菌ppt医学课件
院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方法都是特异,快速的,有些是无创伤的。 专家们告诫患者,如感觉胃部不适,应到大医院去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以便及早用药, 及早从消化道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以防止发展成严重的胃部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 可以治愈的。一般的治疗原则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常用抗生素羟氨苄 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患者到医院检查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 药,并及时检查疗效。
谢谢
1。利用PCR从病人唾液,牙斑和粪便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的DNAA;
2。从牙斑和粪便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
3。从同一家族多名成员的排泄物中分离出相同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幽门螺旋杆菌 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 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 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 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 高于南方地区。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 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 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 至完全治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有许多方法,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 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
幽门螺旋杆菌ppt医学课 件
演讲人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过程是这样的:幽门综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 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 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 素。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 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幽门螺旋杆菌病病是后天传 染的,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共识。其传播方式还不十分明确,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 枣口,粪枣口传播,已有以下实验可以证明:

幽门螺杆菌抗体普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抗体普PPT课件
铋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0.25g+甲硝唑 0.4g, 均一日两次,2周为一个疗程。 34
其他方案: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 0.4g替代推荐方案1中的PPI。H2-受体拮 抗剂H2-RA)或PPI+推荐方案2组成四联 疗法,疗程一周。方案中的甲硝唑0.4g可
用替硝唑0.5g替代。
35
持续一段时间。
15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多种诊断方法, 都由不同的优缺点,综合起来评价,蛋白 芯片检测方法是操作最简便、成本最低廉、 仅有极小侵袭性,既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又可用于人群流行病学普查,是目前较为 理想的检测方法。幽门螺杆菌经7-14天1 -2个疗程根治后,2年内重感率和复发率
在1-2%左右。
生毒性作用,致使组织损伤,破坏胃黏膜。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呈全球性分布,多数地区感染率 在50%左右。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发区,感染 率为50%-80%。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我国属儿童 期易感型,在儿童期感染率每年以3%-10%的速度上 升,至10岁时感染率已达40%-60%,成人以后每年以 0.5%-1%的较低速度增加。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仅寄 居于人类,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多系口-
23
幽门螺杆菌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检测项目临床意义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阳性“+”提示感染Hp CagA+毒 力株,致病力较强细胞空泡毒素A蛋白 (VacA)阳性“+”提示感染Hp VacA+毒
力株,致病力较强
24
尿素酶(Ure)阳性“+”提示感染Hp
25
热休克蛋白60(Hsp60)阳性“+”与胃炎 的严重程度及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5
下面几种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最为密切: 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 瘤; 以及胃肠道外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冠状动脉粥状硬化性心脏病(简称 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偏头痛; 自身免疫性疾病:紫癜、干燥综合症、膜性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糖尿病; 皮肤病:酒糟鼻、慢性寻麻疹; 其他与Hp感染有关的疾病:缺铁性贫血、肝硬化病人和高氨血症、儿童和 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胆石症、非胃部MALT淋巴瘤、支气管扩张等

《幽门螺旋菌》ppt课件(2024)

《幽门螺旋菌》ppt课件(2024)
菌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害。
2024/1/30
19
耐药性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耐药性的产生原因
长期使用单一药物、患者不遵医嘱用 药、细菌基因突变等。
耐药性对治疗的影响
解决耐药性的策略
加强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采用 联合用药方案;开发新的抗幽门螺旋 菌药物等。
降低治疗效果、增加治疗难度和成本 、延长治疗时间等。
幽门螺旋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口口传播是指感染者通过共用餐具、接吻等方 式将细菌传染给密切接触者;粪口传播是指感染者排便后未彻底洗手,通过接触感染者粪 便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
易感人群
所有人群对幽门螺旋菌均易感,但儿童期感染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人群可以自 发清除感染,但仍有部分人群会持续感染并导致相关疾病。
03
原理
利用PCR等技术检测幽门 螺旋菌的特定基因来判断 是否感染。
2024/1/30
优点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 以检测出少量细菌。
缺点
需要专业实验室和设备, 费用较高,不适用于大规 模筛查。
12
03
幽门螺旋菌与胃肠道疾病 关系
2024/1/30
13
胃炎与胃溃疡关系
2024/1/30
幽门螺旋菌感染是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
危害
幽门螺旋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 疾病密切相关。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 ,增加胃癌的风险。
6
流行病学特点
2024/1/30
感染率
幽门螺旋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感染率有所差异。发展中国家 的感染率普遍较高,而发达国家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传播途径
可能增加胃癌发生风险。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PPT课件

质子泵抑制剂
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 胃内pH值,增强抗生素的 杀菌作用。
铋剂
具有保护胃黏膜、增强胃 黏膜防御功能的作用,常 与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 联合使用。
手术治疗
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切除大部分胃 体和幽门,以消除病灶。
内镜下治疗
对于早期胃癌等病变,可在内镜下进行局部切除或烧灼治疗,以消除病灶。
血清学诊断方法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抗体,判断是否存在幽 门螺杆菌感染。
抗原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抗原,判断是否存在幽 门螺杆菌感染。
04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使用抗生素杀死幽门螺杆 菌,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 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 唑等。
分餐制
家庭成员之间实行分餐制, 避免共用餐具和食物,减 少交叉感染。
口腔卫生
定期更换牙刷,保持口腔 清洁,减少口腔中幽门螺 杆菌的滋生。
饮食卫生与营养
新鲜食物
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物,避免 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煮熟食物
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半生不熟 的食物携带病菌。
营养均衡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疫苗接种与群体预防
疫苗接种
针对高危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 接种预防幽门螺杆菌的疫苗。
群体预防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 公众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
医疗保健
加强医院和诊所的消毒和卫生管 理,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