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森林》解码王家卫电影的视觉图谱

合集下载

电影《重庆森林》独白的审美价值探析

电影《重庆森林》独白的审美价值探析

123鉴 赏电影《重庆森林》独白的审美价值探析赛 夫王家卫作为当今世界优秀的华语电影导演,他独特的电影语言使他的电影独树一帜,他导演的《重庆森林》一度被推为经典,其中使用的大量独白成为电影的主要元素,这些独白不仅参与叙事,更成为一种时代记忆的符号。

本文从独白的作用、 风格以及审美来探析漂泊于表面意象世界中个体的生存状态。

独白是电影和戏剧的用语,主要是指人物把自己的心理声音外化,是一种比较直接的表达手段。

但是,大量独白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观众的主观观影感受和自身情绪的介入。

所以,在常规的商业电影中,对于独白的使用是比较谨慎的,而作为20世纪90年代香港作者电影代表的王家卫则将独白运用变成了自己电影的一种风格,独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他的电影符号之一,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他的7部电影作品,除了《旺角卡门》之外,都运用了大量的独白,让观众真正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产生更多的情感介入。

本文就以《重庆森林》的41段独白作为分析对象,探讨该影片中独具魅力的独白艺术。

一、独白的作用与叙事策略(一)契合鲜明的主题一部电影能否产生理想的艺术效果,反映生活现实的本质,能否引起观众心理上、感情上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主题。

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普多夫金说:“电影像其他艺术一样,对主题的选择是没有限制的。

唯一的问题是它对于观众是否有价值。

”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价值取决于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规律以及时代精神。

表达主题的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艺术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细节的选择以及对话的运用等。

在分析一部影片的主题时,首先应该研究影片的时代背景,它可以带领人们对影片主题的真理性、鲜明性、深刻性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

124鉴 赏(二)叙事学视野下的“弥补”商业电影的一般做法就是“抹平”把观众带入规定情境的叙事痕迹,痕迹越少,所谓的“梦”就越真。

在这类电影中,独白造成了一种明显的叙事痕迹,从而妨碍了观众的情绪带入,是一种被谨慎使用的叙述方式。

《重庆森林》观后感800字

《重庆森林》观后感800字

《重庆森林》观后感800字《重庆森林》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于1994年上映。

该片以香港城市生活中的孤独和失落为主题,通过几个主人公的故事交织展示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情感困境和对爱的追求。

以下是我对《重庆森林》的观后感。

首先,这部电影的镜头和摄影手法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王家卫运用了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创新的摄影技巧,以独特的方式捕捉了城市的喧嚣和孤独感。

电影中的每一帧都充满了艺术美感,通过快速切换和运动模糊的效果,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这种独特的视觉风格使电影与众不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电影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绘,呈现了都市生活中的孤独和情感失落。

主人公们在拥挤的城市中过着单调而孤独的生活,他们渴望着爱情和归属感,但却无法实现。

电影通过他们的行为、内心独白和相互之间的互动,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困境和渴望寻找真爱的渴望。

观众可以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思考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情感问题。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故事,他们在情感上的迷茫和失落使他们变得真实而可信。

主演们的演技出色,将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使观众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情。

此外,电影的音乐也为故事增添了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电影中运用了各种音乐风格,从流行曲到古典乐,每一首歌曲都与情节和情感相契合。

音乐的选择和运用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最后,电影通过对爱情的追求和放弃,呈现了人们对幸福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观众能够感受到主人公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努力,同时也看到他们最终面对现实的选择和放弃。

这种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挣扎,使观众对于人生和爱情产生了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重庆森林》是一部充满艺术感和思考的电影。

它通过独特的视觉风格、深刻的角色塑造和对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情感困境的描绘,引发观众对于爱情、孤独和幸福的思考。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王家卫的《重庆森林》是一部经典的香港电影,于1994年上映。

该片通过讲述几个不同的故事线,描绘了一群居住在香港的年轻人们在现代都市中寻求真爱和幸福的种种困扰和挣扎。

该片以高度夸张的方式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和失落。

影片中的角色们都是在一个繁忙、喧嚣的都市中生活,但他们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却往往感到孤独和迷茫。

仿佛所有人都身处一个冰冷的森林,彼此之间的距离很近,却又无法真正接触到对方。

这种表达手法通过电影图像和配乐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角色们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重庆森林》对于时间的叙事方式非常有趣。

影片中,时间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描绘,例如慢动作、快进、回放等,使得观众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角色们在现实与幻想中的游离状态。

这种叙事方式也进一步加强了影片对于时间流逝、爱情的无常和失去的强调。

无论是在慢动作中,表达了角色们对于美好瞬间的渴望,还是通过回放,展现了他们对于失去的追忆,都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片中角色的情感。

该片的音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家卫经常与著名配乐大师顾嘉辉合作,他们的配乐在好莱坞式的浪漫主义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独特的元素。

特别是在《重庆森林》中,配乐与影片的画面以及角色的内心状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音乐的细腻和情感充分传达了角色们内心的感受,增强了观影体验的感染力。

《重庆森林》是一部通过对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进行描绘的影片。

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时间叙事方式和精彩的配乐,王家卫成功地刻画了角色们内心的欲望、失落和追求,成功展现了一个年轻一代在寻求真爱和幸福的漫长旅程。

这部电影无疑是王家卫才华横溢的一部代表作,也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家卫的电影中是否有一些暗示或隐喻?

王家卫的电影中是否有一些暗示或隐喻?

王家卫的电影中是否有一些暗示或隐喻?一、视觉暗示的运用王家卫在电影中巧妙地运用了视觉暗示,通过构图、服装、色彩等手法,给观众传达出电影中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在《春光乍泄》中,王家卫运用了镜头前后景深模糊的手法,将一些场景隐晦地呈现出来,增加了观众的想象空间,暗示了爱情的虚幻和不确定性。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使用了大量的鲜花图案,既美化了电影画面,又暗示了人与情感之间的脆弱和易逝。

通过这些视觉暗示,王家卫成功地营造了电影独特的氛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对话暗示的构建除了视觉暗示外,王家卫还巧妙地运用对话来暗示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在《重庆森林》中,主人公的对话时而流畅,时而支离破碎,这不仅突出了他们内心的迷茫和失落,还暗示了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孤独。

在对话中,王家卫还经常使用重复和倒置等修辞手法,使得对话更具有艺术感和韵律感。

通过这样的对话暗示,王家卫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电影的情感世界,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三、音乐隐喻的表达音乐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通过音乐的隐喻,王家卫成功地传递出电影中的情感和寓意。

例如,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运用了一首轻柔的爵士乐曲作为电影的主题曲,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无奈。

在《2046》中,王家卫选择了一首具有东方色彩的古典音乐作为电影的配乐,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的隐喻,王家卫成功地营造了电影的氛围和情感,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总结:王家卫的电影中充满了各种暗示和隐喻,通过视觉暗示、对话构建和音乐隐喻等手法,他成功地传递出了电影的情感和主题,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他的电影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

通过王家卫的电影,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性、情感和生活,找到自己内心的反思和共鸣。

重庆森林观后感都市孤独的爱情追逐

重庆森林观后感都市孤独的爱情追逐

重庆森林观后感都市孤独的爱情追逐《重庆森林》观后感:都市孤独的爱情追逐两条平行的故事线,描绘了都市中那些孤独而渴望爱情的灵魂在追逐及错失中的奇妙相遇。

王家卫导演的《重庆森林》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富有情感的叙事风格,深入人心。

影片通过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和对情感的深刻剖析,深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

影片中,人物的孤独感在都市景象中得到生动体现。

电影的众多场景都展现了一个冷漠、拥挤却充满机械感的城市世界,这个世界仿佛是冰冷的,让人产生孤独寂寞的感受。

而人物的内心也是孤独的。

主角们都渴望爱情的到来,却又害怕爱情的到来。

这种矛盾的情感状态,让他们陷入了无尽的内心挣扎。

例如,掌心雷把女孩送到家门口后,不敢亲吻她,仿佛是害怕自己的感情被揭露,害怕在即将到来的爱情中失败。

他们希望爱情破门而入,却又害怕因此受伤。

这种背离,将他们推向了继续孤独的深渊。

影片中,爱情被渲染成了一种憧憬的力量。

掌心雷和王菲在电话亭中的对话中,掌心雷渴望王菲能给他一个让他“想起来的感觉”,希望真爱的到来,让他忘却孤独。

而陈可辛则是为了那个真正爱的人,而无所顾忌地为她付出。

影片中,爱情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力量,它让人们可以为了心爱的人不顾一切,超越自我。

这种力量虽然强大,但也是脆弱的。

在影片中,爱情不仅让人感到温暖和满足,也在不经意间变得苦涩和无奈。

王菲在与梁朝伟分手后,梁朝伟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等你。

”爱情在这里演变成一种等待,等待着那个不再回来的人;等待着那段已然终结的感情。

这种等待并不会使人挣脱孤独,反而让人更加沉沦其中。

《重庆森林》通过两段爱情故事,讲述了都市中那些孤寂而渴望爱情的人,他们相遇、交错,却又因为心灵的孤独而失去。

这种孤独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诠释出来。

人们在大城市的喧嚣中,孤独而又力求相遇,彷徨而又不愿被爱遗忘。

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影片中那些温暖的瞬间。

掌心雷和秘书的相遇,王菲和梁朝伟的离别,都在这种孤独中显得尤为珍贵。

浅析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

浅析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

浅析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作者:于茜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1期摘要:从电影的第一秒开始我们就可以感受它的特别。

也正是因为它的特别让我觉得《重庆森林》是一部值得分析、值得思考、值得一次又一次欣赏的电影。

手持摄影造成的镜头晃动感,奇怪诡异的音乐碰触耳膜,精心安排的灰蓝色天空。

不自觉的,我们就会以一种不一样的心态来观赏这部影片,使得王家卫的这部电影带着浓重的个人色彩,一拳打进观者的内心。

关键词:重庆森林;日期;孤独作者简介:于茜瑶,1992年11月24日生,性别:女,籍贯:甘肃酒泉,学历:本科在读。

学校:辽宁大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1--02我的这次影评是从一个人们在看电影时往往会忽略的地方切入的,那就是台词。

其实在《重庆森林》中,与其说是台词,还不如说是不同角色的内心独白。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们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我是一个警察,我的名字叫何志武,编号223。

我们最接近的时候,我跟她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57个小时之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

”这段独白后,第一个故事开始了,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但它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一个戴着金色假发,无论天气如何都会戴墨镜穿黄色雨衣的贩毒女人。

一个刚刚失恋无法走出痛苦的男性警察。

除了在影片开始不久时两个人曾有过一次距离只有0.01公分的碰面以后,导演就只有用蒙太奇的剪辑将两个人的不同生活交织在一起。

虽说两个人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但他们都有一个日期、一个习惯。

因为在现代的钢铁森林中,每个人都一样,每一天都在感受着时间的迫近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我们必须在一个期限前完成什么或是做到什么才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影像的表意作用与叙事力量——以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为例

影像的表意作用与叙事力量——以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为例

间的感受 却不 一样 , 而 王家卫 电影 中 的人 物对 时 间 的感受 异常强 烈 。重新 定 义 的 计 时方 式 ( 如5 7小 时, 4 6 0 0秒 , 1 5 5个星期 ) 和 被特别 注 意的一个 小 时 ( 1 9 6 0年 4月 1 6日下午 3点前 的一分 钟 , 5月 一 日 等) 都包 含 着 王 家 卫 对 时 间 的道 德 意 识 和 对 处 境 的反 省态 度 。 “ 渴望 沟通 的 哑 巴” 是 王家 卫 对都 市 人 际关 系 的一 种绝 妙 的隐喻 , 也是 都市人 情感 交 流失语 的表 现 。对精 确数 字 的青 睐 也是 都 市 人 顾 影 自怜 的一 种 真实 的写照 , 时 间凝缩 为一 瞬间 。这些 独特情 感
的 复杂 情 感 , 是 于 繁华 喧 嚣 的 人 群 中切 身 体 验 到 的孤 独 。王 家卫 的人 物 活 跃 在 拥 挤 不 堪 、 狭窄 、 闭塞 的空 间 中 , 在 拥 挤 的人 群 中 感 受 着 孤 独 , 在 情感 的簇 拥 中体 会 着 情 感 的失 落 , 一 种 无 处 逃 逸 的无 助 在 前 景 中 被 夸 张 放 大 。大 量 人 物 内心 独 白的加 人 可 能 和 王 家 卫 习 惯 于 大 明 星 的 零 碎 档 期有 关 , 加 上 不 断 在 拍 摄 中修 改 剧 本 , 所 以王 家 卫 的 电影 里 , 明星愈多 , 完 成 后 的 旁 白数 量 也 愈 多, 这一 点 可 以说 明 为何 他 的 电 影 往 往 在 结 构 上 是 由许 多 小段 落 所 组 成 的不 同故 事 , 却 也 证 明 王
家卫 创 作 力 的丰 富 。 《 重庆 森林 》中很 多 人 物 的语 看 似 是 有 对 象 的, 实 际上 很多语 言都 是 独 白 , 这 时 候人 物 的寂 寞 失落 与假装 的坚 强 表露 无 遗 , 就像 独 自 中说 的 “ 不 知道从 什 么 时 候 开 始 , 在什么东西上 面都有个 日 期, 秋 刀鱼 会过期 , 肉罐头 会过期 , 连 保鲜纸 都会 过 期, 我 开始 怀疑 , 在 这个世 界上 , 还有 什么 东西 是不 会过期 的? ” 更有 甚 者 , 主人 公 为 了排 解 孤 独 , 把 毛 巾、 香皂、 衬 衣等 物 品作为 说话 的对象 , 但是 那些 话 却 明明是说 给 他 自己 的 。语 言 在 这 里好 像 没 有 什 么 目的 , 也 不具 有 什 么连 贯 性 , 只是 表 达 出人 物 非 同寻 常的倾 诉 欲 , 或 者 又 让 人 感 觉 到 像 是 一 种 暗 示, 表 达 出的却是 人 物 的欲望想 象和 刻骨 伤痛 。

浅论王家卫《重庆森林》关于都市人情感的独特表现

浅论王家卫《重庆森林》关于都市人情感的独特表现
卫 式” 的电影美学。 王家卫电影具有很强的“ 抽象真实 ” 在他 电影 中偶 然 ,
影视作品都有它的身影 。另一部 电影 《 追击八 月十五》 , 中
更是把重庆大厦作为故事发生 的主要 场所来描写 , 各色人
种杂居 , 隐藏着犯罪 与暴力 , 滋生着 难以想像 的影视 素材 , 这也就有 了电影里那些看似慌乱 的画面 , 镜头里那些匆忙
纳 国际电影节最佳导 演奖 ,成为首位 获此 殊荣 的华人导 演 ,0 6年 ,王家卫又成为首位担任戛纳 国际 电影节评委 20
间, 完成 了这部脍 炙人 口的影片《 庆森林》 令他在 国际 重 ,
电影 界 深得 认 同 。
如果事 先不 知道这是王家卫 的电影 , 估计 大多数人看
到《 重庆森林》 这个极具 中国地域特 色名字 , 以为这是和 会

包括他 非常喜欢 使用的人物如警 察 、 杀手 、 阿飞等其 实都 是一种都市边缘 的亚文化符号 , 这种 由都市提供 的消费符
码经过王家卫 的拼贴变得就像一面镜子 , 反映 出现代社会
由具体实像蜕变成 的符号化感性 , 这也使得他 的电影极端
敏锐 , 新鲜 而发人深省 。
夜摘
要】《 重庆森林》 里对快餐化 爱情的反讽和 思考人 与人之 间对某种倾诉和 沟通的渴 望以及 对远 比这
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 本文对王 家卫影片《 重庆森林》 中人 与人之 间 , 人与 自我之间 , 人与
都 市之 间 的情 感 关 系的 变化 进 行 讨 论 。
言 以蔽之 ,王家卫与杜可风 的风格是典型 的 “ 花筒 、 万
影 片 由两段 各 自独立 的小 故 事 组 成 :
M V、 现 代 ” T 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第2卷第14期文化纵横按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的说法,这是一部小品式电影,因为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主题,与杨德昌《恐怖分子》相比而显得“羽毛般轻飘飘”。

影片采用拼贴方式讲述了失恋的警察223与神秘女杀手一段都市邂逅以及巡警633与快餐店女孩的爱情故事。

客观而言,王家卫电影视听语言贡献离不开两员大将,摄影师杜可风与美术设计师张叔平。

据说,本片摄影原是刘伟强,后来杜可风加入,重拍了一些场景。

按王家卫的说法,杜可风延续了他们前期商议的拍摄风格。

漂浮的镜头、迷幻的色彩、虚实相生的画面以及时空的深度隐喻,王家卫电影将观众带进了独特的影像美学之中,让观众深深陶醉于人物的微妙关系。

耐人寻味的台词与画外音,美好的爱情与隐晦的情感体验让观众如痴如醉。

一、漂浮的镜头:现实的真实隐喻记忆与遗忘一直是王家卫电影的母题。

罐头要过期、爱情也要过期,现代世界,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没有稳定感。

正如王家卫在《阿飞正传》那个著名的“无脚鸟”的故事,从前有一种鸟,一生都在空中不停地往前飞。

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王家卫敏锐地感知到现代社会人与人真实生存状态,人们难以找到稳定感、安全感。

现代都市丛林里的男男女女,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时候,人与人的关系疏远了,人们无可依赖、内心空虚,毫无目的在都市森林里游荡。

摄影师杜可风真实地把握了导演对都市人生的这种感觉,最大限度地使用肩扛拍摄,利用动荡漂浮的镜头语言暗示主人物内心的失落、迷惘与寂寞。

正如摄影师帕塔什维里说过:“我总有一种感觉,仿佛摄影机是一个完全长在你身上的活的器官。

你想什么,它就做什么有时你不想什么,可它仍然在做点什么……手提摄影机不仅能使摄影师奔跑方便,而且能表现出摄影师呼吸的一定节奏,使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1]影片开头警察223追逐逃犯一段,摄影师大胆使用肩扛摄影、慢速快门追随人物移动,辅以升降格拍摄。

画面焦点虚虚实实,大部分画面都处在虚焦的状态,充满朦胧而又飘忽不定的感觉。

摄影师大胆创新,如此拍摄技法给予观众全新的感受,却又与人们状态、影片主题完美地契合。

类似处理影片还有多处,如林青霞扮演的女杀手追逐一场。

镜头始终处于摇晃状态,女杀手穿行于狭窄拥挤的过道,人与物从身边匆匆闪过。

强烈的主观色彩,晃动、模糊的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王家卫透露,为了拍摄影片,他带着林青霞、杜可风等剧组人员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硬闯进重庆大厦里去拍戏,重庆大厦里的印度警卫对他们进行了围追堵截。

肩扛拍摄源自特殊的拍摄环境,动荡、漂浮的画面反而成就了王家卫电影独特的影像风格。

二、迷幻的色彩:梦想就在前方色彩是电影画面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也是电影的一种重要造型元素,在表达人物情感、烘托人物心理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在其著作《电影语言》中所说:“电影色彩的真正发明应该从导演们懂得了下列事实的那一天算起,即色彩并不一定要真实即同现实完全一致,必须根据不同色调的价值如黑与白和心理与戏剧含义冷色和暖色去运用色彩。

”[2]被喻为世界第一部正在的彩色电影《红色沙漠》中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大胆地利用红色,表达主人公在现代工业文明之下的精神状态和混乱的内心。

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不难在《重庆森林》中感知导演、摄影师以及美术设计师对每一场景的深切思考。

影片青色暗淡的基调隐喻凌乱、空虚、冰冷的现实世界。

片中大部分场景为夜间或早晨,天气晦暗,突显人物心境郁闷与压抑。

富于个性的色彩极具主观情绪化,预示着人物的特殊情感,映照着人物的独特的心灵世界。

来自澳大利亚的杜可风,有着与生俱来的率性直接,对光线充满了“宗教般的迷恋和虔诚”。

他十分注意寻找每个场景的暖色调物体,有意识形成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诸如冰冷夜色中的红色广告牌、霓虹灯、红色的衣服、点唱机中的彩灯、道路上汽车的尾灯、红色的可乐杯、店铺停电后点亮的烛光,罐头上红色的文字……场景中的暖色物象无不暗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渴望与憧憬。

特别是失恋的警察223为了庆祝自己即将到来的25岁生日,清晨天刚亮就在雨中跑步,因为跑步是能够把他体内“多余的水分蒸发掉”。

前景大雨滂沱、充满阴郁水汽,而天边一抹绚丽的朝霞,场景既真实而又梦幻(详见剧照图一)。

剧照图一:前景阴郁铁丝网,而天边一抹绚丽的朝霞,场景既真实而又梦幻可以说,从影像的角度来看,本片镜头十分考究。

看上去随意的镜头背后蕴藏着导演、摄影师等对生活的独特观摘 要:《重庆森林》是王家卫早期电影代表作品,较为明晰地保留了他电影探索的某些因子。

从故事情节而言,虽依然是后现代拼接,但颇具故事性。

与后期他的电影反情节明显不同,可以看王家卫早期电影戏剧性的一面。

本片也预示了其电影成熟期如《花样年华》 《一代宗师》的一贯技法。

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重庆森林》的视觉图谱,可以由此窥探出王家卫电影的镜头语言风格。

关键词: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视觉图谱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4-0150-02从《重庆森林》解码王家卫电影的视觉图谱杨柳军(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作者简介:杨柳军,男,汉族,四川雅安人。

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文化批评。

151 第2卷第14期文化纵横察。

冷暖色调的对比恰恰能表现身处都市森林中的男人女人,他们梦想美好的生活,憧憬美好的爱情,向往美好的人生。

如此情景现代人无不感同身受,我想这也是年轻观众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

现实中失恋在所难免,美好的爱情可望而不可及,电影给了观众美好的愿景。

三、虚实相生:如梦如幻的人生意境的产生往往来自虚实的对比。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是“无”和“有”的统一,也即“虚”与“实”的统一。

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美学家叶朗也指出,意境能超越具体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胸罗宇宙、思接千古”,带有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王家卫电影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片多处拍摄人物在镜子、鱼缸、自动扶梯、雨天的玻璃窗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子。

这些镜中的影像既拓展了场景空间也让观众感到虚虚实实的氛围,意境自然而生(详见剧照图二)。

路人行色匆匆、往来如梭,扭曲的人影恰似心灵的镜像,也是现实对人物的投射与映照。

巡警633回忆与前女友缠绵一场,镜头先实拍二人亲密再自然摇到镜子中两人的影像,最后回到现实633将飞机模型“着陆”在前女友大汗淋漓的背上,其意观众自然能够体会。

虚实转换之间巧妙过渡,一气呵成,天衣无缝。

剧照图二:利用镜像,虚实相生,意境自然而生其实,王家卫将故事发生地选在重庆大厦一带也颇有深意。

因香港特殊的地缘优势,加上相对宽松的政策,世界各地新移民大量涌入。

这里混杂着廉价宾馆、商店、饭店、外汇兑换店及其他服务行业。

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在这里生存、谋生,残旧、阴暗,充满神秘,重庆大厦小社会里有大人生。

除景物的选择以外,摄影师还善于利用镜头的独特性能。

长焦镜头可以压缩景深,虚化背景,让空间朦胧、暧昧。

在拍摄凤梨罐头时,导演大胆使用广角与长焦镜头的两极组接。

长焦镜头虚化了背景,把镜头焦点集中在凤梨罐头盖子的日期上,凝固确定的时间影像,更显艺术魅力。

如果说拍《重庆森林》时,王家卫的电影技法与视听语言的表达还处在探索阶段,那么在拍《堕落天使》时,他的目的更清晰、技法更娴熟。

广角突出空间变形,长焦压缩空间纵深距离,虚化人物与空间关系。

超广角镜头更营造广阔的视域和畸变、扭曲、夸张的视觉效果。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即是如梦如幻的人生。

四、时空的隐喻:无法挽留的时光普鲁斯特把记忆喻为“一架对时间聚焦的望远镜”[3],时间就像奔流不息的大河,永远向前,不可回头。

电影开头,警察223画外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过期。

警察223失恋,过去无法找回;巡警633失恋,过去也无法重现。

王家卫被称为“时间的诗人”,时间一直是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之一。

“如果记忆也是一个罐头的话,我希望这罐罐头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我希望她是一万年。

”表达了人们企图留住时间的美好奢望。

王家卫善于将时空的概念具象化、极致化,对时空近乎疯狂地迷恋。

如警察223的画外音“我和她最接近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我对她一无所知,57个小时之后,我爱上了她” “我和她最接近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我对她一无所知,6个钟头之后,她喜欢了另一个男人。

”快餐店女孩看着巡警633悠闲的喝着咖啡,前景来来往往的行人匆匆而过。

同样,巡警633去加州酒吧等快餐女孩,百无聊赖抛玩硬币,前景梁朝伟慢悠悠的动作与后景急速闪现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运动速度的巨大反差仿佛被隔离成两个世界,有效地传达出现代都市人内心的孤独寂寞[4]。

王家卫的电影时空大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香港和记忆中的上海,对文化“身份”的深度探寻是他的影片创作的主要动机之一。

本片对“身份”的焦虑,是对“根”的迷惘,以个体身份的追问来建构“九七”回归前香港社会的特殊族群身份。

“无脚鸟”既是对主人公命运的指涉,同时也隐喻香港的特殊文化身份。

特殊时空的隐喻,回不去的从前,正如都市上空匆匆飘过的云朵,直观显示时间的匆匆流逝,无法挽留。

唯有向前看,也许得失祸福另有定论也说不准[5]。

重庆大厦恰如香港都市森林,无根、漂泊,充满“九七”回归前港人集体无意识的独特隐喻。

正如台词“我以为会跟她在一起很久,就像一架加满了油的飞机一样,可以飞很远,谁知道飞机中途会转站。

”片尾更加耐人寻味,做了空姐的快餐店女孩与巡警633巧遇。

巡警633说:“如果有人给你这样的机证,你让不让他上飞机?”快餐女孩:“你想去哪里啊?”巡警633:“无所谓啊,你说去哪就去哪。

”五、结语《重庆森林》既是一部如大卫·波德维尔所说的小品式电影,着眼于现代都市男女的特殊爱情体验,同时也是一部以小见大的颇具深刻隐喻性的作品,突显了“九七”香港回归前港人文化身份的认同焦虑。

漂浮的镜头、迷幻的色彩、虚虚实实的画面以及时空的深度隐喻是他电影的一贯风格。

香港独特的地缘优势孕育了王家卫独具个性的电影。

淡化情节突出细节的叙事策略、另类的影像风格、颇具人生哲理的台词以及让人沉醉的音乐元素,让他的电影以独特鲜明的个性屹立在香港文艺电影的潮头,为年轻观众津津乐道。

这一切恰如他的个性,经常以一副墨镜出现在公众面前,神秘墨镜仿佛就是王家卫另类独特的电影风格的最好表征。

参考文献:[1]哥尔多夫斯卡亚.按自己的感受去拍摄[C].电影论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279-280.[2] 【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47.[3] 【美】丹尼尔·夏克特.高申春译,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M].吉林人民出版社:17.[4]韦一.从《东邪西毒》 《重庆森林》看影像色彩的视觉效果应用[J].艺术评鉴,2019(03).[5]赵亮.《重庆森林》与《堕落天使》:王家卫视听镜像中的“双面”香港[J].电影评介,2019(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