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32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合集下载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0中国地理概况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答案:(1)B (2)D
[思维流程]
34°N 以南、 104°E 以西
青藏高原
地势 低
高原山地
解析:该题围绕古都命题,实质是通过地形将古都与河流、土 壤以及人类农业生产活动联系在一起。
分析古都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要注意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结合高度表,易于看出古都位于山脉以东,海拔 200 m 左右的山前 冲积扇上;古都位于河流南岸或北岸,处于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 河流中游或上游转向中游的地带。该地带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表 现在该地带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实质是对农业自然区位条件 的考查。
(1)优越的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北__温__带 ___,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__太__平__洋__,背靠欧亚大陆,海陆兼备。
(2)辽阔的疆域 ①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在下图中填出四至点。
漠河
帕米尔高原 曾母暗沙
乌苏里
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300 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 a 渤海, b 黄海,c__东__海____,d 南海。
答案:位置关系:位于山脉东麓(位于山前冲积扇) 位于河流 中游地区(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
有利自然条件: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 层深厚)。(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考点二 我国的气候
1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特征:气候复__杂__多__样__、___季__风___气候显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课件名师课件

3.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印度
越南
日本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高P考PT地-高理考一地轮理复一习轮第 复一习节第中 二国十地二理 章概第况一课 节件中名国师p地p理t课概件况(课优件选()最新 版本) 推荐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高P考PT地-高理考一地轮理复一习轮第 复一习节第中 二国十地二理 章概第况一课 节件中名国师p地p理t课概件况(课优件选()最新 版本) 推荐
最新版本说课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一节中 国地理 概况课 件名师p pt课件 (优选 ) 最新版本说课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一节中 国地理 概况课 件名师p pt课件 (优选 )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高P考PT地-高理考一地轮理复一习轮第 复一习节第中 二国十地二理 章概第况一课 节件中名国师p地p理t课概件况(课优件选()最新 版本) 推荐
最新版本说课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一节中 国地理 概况课 件名师p pt课件 (优选 )
核心素养
知识构建
1.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区域认知)
2.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释
中国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
(综合思维)
3.了解中国的人文环境特征。
(区域认知)
4.理解中国人文环境特征的
形成。(综合思维)
最新版本说课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一节中 国地理 概况课 件名师p pt课件 (优选 )
二、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1)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高P考PT地-高理考一地轮理复一习轮第 复一习节第中 二国十地二理 章概第况一课 节件中名国师p地p理t课概件况(课优件选()最新 版本) 推荐
2021年新课标版地理高考复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

重点难点 1.重要地形区特征及成因 (1)四大高原
名称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位置
特点
成因
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 山以西,昆仑山、喜马 拉雅山脉之间
世界最高、中国最大,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起 伏和缓;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 块挤压抬升;地势高、 气温低
位于我国北部,西起甘 肃省边境和祁连山山 麓,东到大兴安岭
2.地形地势
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温馨提示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东缘;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气候
(1)特征: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季节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冬季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最 ①我国跨纬度多,冬季太阳直射
冷。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 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
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 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
河一线
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
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
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
于北方
季节 夏季
续表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上
高原的水土保持,兴修水利,上拦
河”、凌汛
下排;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
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加固堤坝
河口附近“咸潮”; 引淡压咸;植树造林,保 中下游洪涝灾害 持水土
2.黄河凌汛 (1)概念:凌汛是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2)出现地段:宁夏到内蒙古河套的上游河段、下游的山东境内。 (3)形成条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秋末春初有结冰现象出现;河流流向是从 低纬流向高纬;河道形态上游宽、下游窄或河道弯曲回环。 (4)成因:河流下游封冻时间早于上游,解冻时间下游晚于上游,这就容易导 致上游冰凌随水流运动到下游后被阻塞,使水位上涨而产生凌汛。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地理复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

4.根据“特殊”地理事物定位 (1)农作物种类(如小麦、水稻、柑橘、苹果、黄麻、棉花等) (2)典型建筑(如长城、坎儿井、窑洞、蒙古包等) (3)房屋特点(如房顶陡缓、地基高低、门窗大小等) (4)服饰(如蒙古长袍、傣族服饰、藏袍、阿拉伯长袍、头巾面纱等) (5)工厂位置(如盛行风向、季风风向、最小风频等)
探究感悟 中国区域位置判定方法 1.利用经纬线交点定位
识记一些特殊的点作为基准点,如:120°E过大兴安岭的西侧、杭州、台 湾岛西侧;125°E与45°N的交点在松嫩平原中心附近;110°E与30°N的 交点在巫山附近。
2.根据相对位置定位——找“邻居” (1)巫山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2)四川有7个相邻省级行政单位:青海、重庆(直辖市)、陕西、云南、贵 州、甘肃、西藏(自治区); (3)大兴安岭是内蒙古与黑龙江的分界线。 3.根据典型的自然要素特征定位 (1)气候特征(判纬度位置,知距海远近) (2)自然带类型(如动物特点、植物特点等) (3)土壤特征(如酸性、碱性、黄土、黑土、沙质土等) (4)河湖特征(如咸水湖、季节河、构造湖、冰川湖等) (5)地貌特征(如喀斯特、风蚀蘑菇、沙丘、冲积扇等)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 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 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续表
人文地理特征
柴达 木盆 地
海拔3 000米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 矿产资源丰富,青藏铁路沿 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线成为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四川 盆地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500米左右;成 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
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 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 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 田需要改良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自然地理概况课件新人教版

地
柴达木盆 地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
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 戈壁
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海拔 3 000 米左右, 内陆高原盆地;多戈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 壁、沙漠;东部多沼 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泽、盐湖
地形区 四川盆地
位置与范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地理特征
命题分析
1.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 表、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考 查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及其特 征。 2.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 表、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中 国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 的影响。 3.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 为背景,考查中国的河流与 湖泊。
研清教材 • 固基础
一、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 1.特征地 地形 形: :复_西__杂高__多东__样低__,_____山,__区呈_______面阶__积梯__广状__大_分布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①降水的空间分布
②降水的时间分布季年节际分变配化不大均::夏主季要风集不中稳于定_夏__秋_____季节
(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名师点睛] 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 河。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 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 拉山—冈底斯山。 (3)1月0 ℃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位置与范围
柴达木盆 地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
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 戈壁
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海拔 3 000 米左右, 内陆高原盆地;多戈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 壁、沙漠;东部多沼 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泽、盐湖
地形区 四川盆地
位置与范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地理特征
命题分析
1.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 表、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考 查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及其特 征。 2.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 表、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中 国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 的影响。 3.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 为背景,考查中国的河流与 湖泊。
研清教材 • 固基础
一、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 1.特征地 地形 形: :复_西__杂高__多东__样低__,_____山,__区呈_______面阶__积梯__广状__大_分布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①降水的空间分布
②降水的时间分布季年节际分变配化不大均::夏主季要风集不中稳于定_夏__秋_____季节
(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名师点睛] 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 河。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 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 拉山—冈底斯山。 (3)1月0 ℃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位置与范围
新课改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地势西高东低, “ 坝子 ”为农 从 2 000 m 降到 业区,交通落后 1 000 m;地表崎 制约经济发展; 岖,石灰岩广布;旅游资源丰富; 喀斯特地貌发育 少数民族分布广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塔里木 盆地
准噶尔 盆地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我国面积 最大 绿洲 农业,种植 的盆地,内有世 棉花和葡萄等,人 界上最大的流动 口和城市沿 盆地 沙漠。内部平坦,边缘呈环状分布。 多沙漠和戈壁 油气资源开发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地地势形::复西杂高多东样低,,山呈区阶面梯积状广分大布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 天山 —阴山、昆仑山—b 秦岭 、南岭
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 —雪峰山、 东北—西南走向 长白山—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g_祁__连__山__
南北走向
解析:第 1 题,结合图例分布可知,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 东北地区、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地区和其他一些高大山脉地 区,因此图中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 原地带。第 2 题,东北地区降雪的形成主要与其纬度较高有 关;塔里木盆地的永久无雪带主要是受内陆封闭地形造成的 水汽输送阻隔的影响而形成的;山东半岛北部的多雪带的形 成主要是因为位于冬季盛行风的迎风岸;青藏高原东部多雪 带的形成主要与海拔和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有关。 答案:1.D 2.C
[集训过关] 如图为根据雪季降雪频数划分出的 我国降雪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常年多雪带的分布规律是( ) A.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B.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 C.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 D.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 2.我国不同地区降雪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 A.东北地区——水汽 B.塔里木盆地——纬度 C.山东半岛——冬季风、地形 D.青藏高原东部——太平洋水汽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塔里木 盆地
准噶尔 盆地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我国面积 最大 绿洲 农业,种植 的盆地,内有世 棉花和葡萄等,人 界上最大的流动 口和城市沿 盆地 沙漠。内部平坦,边缘呈环状分布。 多沙漠和戈壁 油气资源开发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地地势形::复西杂高多东样低,,山呈区阶面梯积状广分大布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 天山 —阴山、昆仑山—b 秦岭 、南岭
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 —雪峰山、 东北—西南走向 长白山—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g_祁__连__山__
南北走向
解析:第 1 题,结合图例分布可知,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 东北地区、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地区和其他一些高大山脉地 区,因此图中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 原地带。第 2 题,东北地区降雪的形成主要与其纬度较高有 关;塔里木盆地的永久无雪带主要是受内陆封闭地形造成的 水汽输送阻隔的影响而形成的;山东半岛北部的多雪带的形 成主要是因为位于冬季盛行风的迎风岸;青藏高原东部多雪 带的形成主要与海拔和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有关。 答案:1.D 2.C
[集训过关] 如图为根据雪季降雪频数划分出的 我国降雪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常年多雪带的分布规律是( ) A.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B.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 C.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 D.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 2.我国不同地区降雪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 A.东北地区——水汽 B.塔里木盆地——纬度 C.山东半岛——冬季风、地形 D.青藏高原东部——太平洋水汽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件:19.1中国地理概况(含答案115页)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 1~2 地区分布的人口达 20%
D.地形起伏度 1 以下地区人口超过 8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解析:第 3 题,依据纬度可知,该地区起伏度较小,但不同纬 度变化较大,说明该区域整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小,位于青藏 高原。第 4 题,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度较小的区域,地形 起伏度 1 以下地区人口超过 80%;结合上题分析,②地应位于 西北塔里木盆地,人口分布不均衡。 答案:3.A 4.D
特别提示 我国地势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海洋的暖湿气流能够顺着地势深入我国 的内陆地区,带来丰沛降水。(2)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的许多 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我国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 (3)阶梯状的地势特征使得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柴达木 盆地
海拔 3 000 米左右,内 矿产资源丰富,青藏铁
陆高原盆地;多戈壁、 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
沙漠;东部多沼泽、盐 济区
湖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 500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
考点一 我国的疆域与地形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基础梳理] 一、我国的国土和行政区划 1.位置优越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 地区位于 热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 (1)疆 域 辽 阔 : 陆 地 领 土 面 积 约 960万 平 方 千 米 , 居 世 界 第三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0中国地理概况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位置关系:位于山脉东麓(位于山前冲积扇) 位于河流 中游地区(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
有利自然条件: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 层深厚)。(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考点二 我国的气候
1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特征:气候复__杂__多__样__、___季__风___气候显著。
2.表现
答案:(1)降水差异:①上海降水量较大,哈尔滨降水量较小; ②上海降水季节差异较小,哈尔滨降水季节差异较大;③上海雨季 较长,哈尔滨雨季较短。(任答两点)
支离破碎
草原畜牧业;河套 平原、宁夏平原、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
业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 农业;以煤炭为主
的能源开发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0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新人教版
云贵 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从 2 “坝子”为农业
000 m 降到 1 000 区,交通落后制约
m;地表崎岖,石灰 经济发展;旅游资
岩广布;喀斯特地 源丰富;少数民族
(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温度带:a__暖 ___温___带、b 中温带、c 亚热带。 干湿地区:d___湿__润___地区、e 半干旱地区、f_半__湿__润___地区。
2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1.我国的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2.我国的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3.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南北气温的差异
形成原因
南北__纬__度____的差异
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分布特点
夏季
除_青__藏__高__原_外,全国普遍_高__温_____, 南北温差__小______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①降水的空间分布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有利自然条件: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 层深厚)。(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考点二 我国的气候
1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特征:气候复__杂__多__样__、___季__风___气候显著。
2.表现
答案:(1)降水差异:①上海降水量较大,哈尔滨降水量较小; ②上海降水季节差异较小,哈尔滨降水季节差异较大;③上海雨季 较长,哈尔滨雨季较短。(任答两点)
支离破碎
草原畜牧业;河套 平原、宁夏平原、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
业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 农业;以煤炭为主
的能源开发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0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新人教版
云贵 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从 2 “坝子”为农业
000 m 降到 1 000 区,交通落后制约
m;地表崎岖,石灰 经济发展;旅游资
岩广布;喀斯特地 源丰富;少数民族
(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温度带:a__暖 ___温___带、b 中温带、c 亚热带。 干湿地区:d___湿__润___地区、e 半干旱地区、f_半__湿__润___地区。
2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1.我国的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2.我国的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3.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南北气温的差异
形成原因
南北__纬__度____的差异
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分布特点
夏季
除_青__藏__高__原_外,全国普遍_高__温_____, 南北温差__小______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①降水的空间分布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