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兄弟电影的美学风格
《巴顿·芬克》视听语言分析

《巴顿芬克》视听语言分析史乐【摘要】<巴顿芬克>是科恩兄弟正式走上国际影坛的代表作品,具有强烈的魔幻色彩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这部作品较为晦涩难懂,但其视听语言在摄影,色彩、音乐音响等方面具有很独特的风格.【期刊名称】《电影评介》【年(卷),期】2010(000)008【总页数】2页(P58,60)【关键词】《巴顿芬克》;科恩兄弟;摄影风格;景深镜头;场面调度【作者】史乐【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巴顿芬克》是科恩兄弟正式走上国际影坛的代表作品,具有强烈的魔幻色彩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这部作品较为晦涩难懂,但是,其视听语言还是很有特点的,以下将对其视听语言进行逐项分析。
影片最有特点的当属它的摄影风格,影片的一开头,就使用了一个很有特点的长镜头开始了影片的叙述,首先是镜头随着绳子由上及下的运动,后又随着人的运动进行了九十度的转摇,然后给了主角一个半身的近景镜头进行表现,在主角身上停顿了几十几秒之后,随着剧情的发展又将镜头移至前台,随着大幕的展开,所表现的这一部戏剧结束,这一长镜头也结束了。
这一个将近两分钟的长镜头,向我们展现了3个不同的空间,第一个是戏剧台后的空间,这里是工作人员和导演所在的地方,第二个是台上空间,是演员表演的地方,第三个空间就是看台之下,观众的所处的地方,通过这一个镜头我们可以看出整部影片所呈现的整体的摄影风格,这部电影晦涩之处就在于固定镜头多,移动镜头少;人物之间的对话多,而运动少,整个电影的大部分时间和镜头都是主角巴顿•芬克与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讨论。
这就显得整部影片枯燥无味,由于整部影片的固定镜头较多,谈话时多为正反打镜头,因此,在固定镜头内的摄影构图,空间展现,场面调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影片在这一方面是非常有特色的,影片的这第一个长镜头,人物的声音对白是一直延续的,而镜头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摄影机使用了移动、摇等运动,将一部戏的台前幕后完完全全的展示了出来,并且镜头内场面调度也使镜头更富有运动感,如镜头在给主角固定的近景镜头这一段几十秒的时间内,就有后场的老人走到摄影机前说话又回去和另一个人从镜头前运动到后场然后又进入前场等运动。
影片《谋杀绿脚趾》中的黑色幽默与精神内涵

影片《谋杀绿脚趾》中的黑色幽默与精神内涵一直以来,科恩兄弟高举独立电影的大旗,创作了一系列区别于传统好莱坞的叙事与影像风格的影片。
科恩兄弟的影片中充斥着浓浓的无奈、可笑、讽刺与隐喻,而《谋杀绿脚趾》也不例外,在简单的影像风格下有着很深刻的精神内涵。
一、可笑的奇幻故事《谋杀绿脚趾》是科恩兄弟1998年创作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名为督爷酷爱保龄球运动的无业游民陷入一场绑架案中。
督爷为了帮助富翁找到被绑架的老婆邦妮,周旋于各方势力,最终却发现所谓的绑架只不过是富翁勒波斯基与其老婆邦妮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
基于一个绑架案展开故事,是科恩兄弟的一贯作风。
而这里的绑架却又十分荒诞可笑。
邦妮出游却被老公认定为被绑架,一切的始作俑者置身事外,而与事件无关的无辜小人物却反受其害,科恩兄弟从一个可笑的故事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公与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无辜者受苦、罪者受罚、人饮血而为人。
另外,人物的定位充满着传奇色彩。
督爷外表邋遢,不拘小节,生活十分懒散。
而正是这么一个边缘人群的形象承担起了一个救赎者的身份,游走于各方势力,担当起一个“英雄”的角色。
主人公遇上了人生中改变命运的转折点,但导演却不愿意给观众俗套的英雄成长史,而是将“反英雄”的思维贯彻到底。
督爷出现在影片的每个重要场景,却没有做实际的有用的工作,除了满嘴的废话和抱怨指责之外,督爷最擅长的是懦弱地妥协于任何一方的施压者。
这一切都在证明督爷依然是那个失败者,一切奇幻的经历只是过眼云烟,“反英雄”的精神实质让所有发生的一切荒诞可笑。
二、讽刺的黑色幽默黑色电影有着明显的特征,脏话、绑架、暴力等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些在传统电影里节奏感十足、有着超强震撼力的元素,在《谋杀绿脚趾》喜剧形式的消解下,却产生了别样的讽刺意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黑色幽默风格。
暴力作为电影中最典型的黑色元素,在影片中占据大篇幅的笔墨。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督爷的搭档沃特--一个性格暴躁、爱管闲事又充满攻击性的越战退伍老兵。
科恩兄弟电影语言

【备注:大三想申请留学,希望老师认真对待】论文:科恩兄弟电影镜头语言作者:图尔迪麦提·土尔孙学号:5142049018摘要:我是通过上课时老师的介绍而认识科恩兄弟的。
作为在电影行业这一块想出头的专业生,对于那些明星导演还是有一定的崇拜的,不过,我最崇拜的是他们的电影风格。
说具体点,他们电影远离奢侈豪华的镜头画面用最接近真实生活的镜头语言给观众展现人性最本质的善恶。
我是来自新疆的学子,新疆的环境很接近类型片当中的西部片的环境,再说啦,新疆还没那么发展,比起豪华的商业电影来希望电影事业的发展,还不如用最逼近真实生活的镜头来刻画人物来寻求发展。
所以,在本篇论文当中我通过科恩兄弟的电影作为课程研究的对象,想进一步的了解科恩兄弟电影镜头语言的魅力之处。
关键词:电影语言类型片造型表现手法作者前言:作为影视专业生,一般看一遍能够掌握剧情是必要的专业水平。
说实话,我只看了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冰血暴”、“逃狱三王”。
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逃狱三王”;看的次数最多的是“老无所依”。
但是,关于“老无所依”这部电影还有好多秘密在我心里折磨着我。
为了能够进一步发现科恩兄弟电影的深刻意义、主题思想及社会意义,我也在网上查了不少的资料,一方面我的一些问题得到了基本上能够满足我的答案,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让我坐立不安。
在网上查阅资料时,我发现一些关于科恩兄弟电影的论文没有做到论文的目的性,甚至论文基本的格式都没有注意到,更不要说他们偏题、抒发自我心理论。
那些用不够专业的或者没说到点子上的论文来误导观众的作者们,我就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因为其他的问题实在显得多余。
电影作为一种欣赏的艺术性消费,取决于观众自身的理解程度,尽管如此,我也想提一点关于科恩兄弟电影的新的看法。
当然啦,我的论文也是建立在我个人的理解能力之上的,只可以作参考。
首先我想强调的一点是:论文是针对影片的某一个领域的,就是论文要有它的目的,如:影片主题思想、影片社会意义、影片镜头语言、造型表现手段、影片拍摄技术、影片画面构图或者色彩...所以,首先要明确对于一个影片的研究性论文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就是能否看标题就会产生开门见山的理解感,这也是判断一个研究性的电影论文专业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
《巴斯特的歌谣》解说文案_《巴斯特民谣》:苦涩艰难人生的一曲哀歌

《巴斯特的歌谣》解说文案_《巴斯特民谣》:苦涩艰难人生的一曲哀歌美国喜剧/剧情/歌舞电影《巴斯特的歌谣》,于2018年上映,由伊桑·科恩乔尔·科恩导演,伊桑·科恩乔尔·科恩编剧,影片讲述了影片中的6个故事都是西部主题,由科恩兄弟在过去的25年中创作。
“巴斯特歌谣”是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神枪手兼歌手巨星“Buster Scruggs”与“The Kid”。
第二个故事是“靠近阿尔戈多内斯”,“付兰兰”詹姆斯·弗兰科饰演想抢银行的“牛仔”。
第三个哥特气息的故事“饭票”中,“Impresario”与“艺术家”是两位疲惫的路演艺人。
第四个故事“全金峡谷”中,标志性音乐人汤姆·威兹饰演了想要淘金的采矿者。
第五个故事“慌乱的姑娘”中,格林杰·海恩斯饰演亚瑟先生,故事讲述了在横跨草原的列车上,一位女性想要寻找不期而遇的真爱,充满了生活给予的残酷讽刺。
最后一个故事是“致命残骸”,布莱丹·格里森饰演“爱尔兰人”,泰恩·黛莉饰演“女士”,琼乔·奥雷尔饰演“英格兰人”,绍尔·鲁宾内克饰演“法国人”,以及切尔西·罗斯饰演“诱捕者”,故事中,一帮五花八门的陌生人共同乘坐最后的马车之旅,而“女士”则对他们充满评判。
《巴斯特歌谣》是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科恩兄弟在2018年的力作,荣获今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入围金狮奖的主竞赛单元。
影片上映后,收获评论界的如潮好评。
如《卫报》:“该片像一部温柔编织的画卷,演员的表演经过打磨,闪闪发光。
”如《国际银幕》:“该片并没有颠覆科恩兄弟审慎且充满讽刺的美学基调,但这部合集式影片的松散构架展现了这两位大师级老手的俏皮活泼一面。
”又如《新浪娱评》:“虽然它是一个短篇寓言集,但科恩兄弟尝试将寓言的内核连接在一起,故事虽然都很轻巧,却能带给观感上持久的韵味。
”科恩兄弟是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的重镇。
影评:The Big Lebowski

影评:The Big Lebowski电影影评:《The Big Lebowski》《The Big Lebowski》是一部由科恩兄弟执导的黑色喜剧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角色构建和扭曲的情节而闻名,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感觉和共鸣。
首先,电影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
主角杰夫·“达达”·莱博斯基(Jeff "The Dude" Lebowski)是一个懒散的男人,他的生活似乎没有目标。
然而,正是这种懒散的个性使得他成为一个非常可爱和易于共鸣的角色。
观众可以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一面,也许是对生活的迷茫或对社会期望的压力的反抗。
杰夫·莱博斯基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解脱和轻松的感觉,使得观影体验更加愉悦。
其次,电影的情节扭曲和离奇,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荒诞和黑色幽默的感觉。
故事围绕着一个错误的身份认定展开,杰夫·莱博斯基被误认为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从而卷入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中。
这些事件包括绑架、勒索和谋杀,但电影并不以严肃的方式呈现,而是通过荒诞和滑稽的情节展开。
这种荒诞使得观众可以从中获得一种解压和欢笑,同时也让人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荒谬和无意义。
此外,《The Big Lebowski》通过对社会和文化的讽刺,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共鸣。
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都暗示了现实世界中的不公正和虚伪。
通过对富人和权力的嘲讽,电影传达了一种对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的批判。
观众可以在电影中看到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从而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总的来说,电影《The Big Lebowski》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感觉和共鸣。
通过杰夫·莱博斯基的角色塑造、扭曲的情节和对社会的讽刺,电影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荒诞和黑色幽默的氛围。
观众可以在其中找到对生活的解脱和轻松,同时也能够反思现实世界中的荒谬和不公。
这使得《The Big Lebowski》成为一部深受观众喜爱和思考的电影。
科恩兄弟部分影片介绍

作者: 卞纪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61-64页
主题词: 科恩;影片;诺维尔;黑色幽默;存在主义;好莱坞;作品;巴顿;独立电影;成本维持
摘要: <正> 以独立电影起家的科恩兄弟如今在好莱坞似乎越来越红了,尽管他们的作品从来没制造过票房重弹,但也能以低成本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市场,这使他们的地位在功利的好莱坞逐步巩固,即便栖身于主流电影生产机制中也可以保留个人风格。
综观他们近年来的作品,风格基本在喧闹与内敛的两极间变换,黑色幽默是贯穿始终的元素。
文化盲流 科恩兄弟

文化盲流科恩兄弟
佚名
【期刊名称】《电影世界》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科恩兄弟无疑是好莱坞众多怪胎中最富智慧与才情的一对。
从《血迷宫》到《严肃的人》,两人一部黑色电影,一部喜剧电影交替。
这样的生产模式既保证了
其作品的票房和受关注度,也成就了两个人充满黑色幽默的邪典艺术。
【总页数】2页(P118-1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科恩兄弟与美国独立电影 [J], 王东
2.科恩兄弟的电影:冷峻、荒诞与黑色幽默 [J], 惠玉
3.以真实构建与众不同的西部片声音风格——谈科恩兄弟《大地惊雷》的声音设计[J], 刘丽
4.从《谋杀绿脚趾》看科恩兄弟电影的暴力美学 [J], 韩逸美
5.文化“盲流”,时代的青春痘 [J], 枫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不与我 徒之奈何——从视听语言角度解析影片《老无所依》

有起 到什么 作用 ,也不是 为了吸 引观众 的眼球 或
造成 视觉刺 激 :犯 罪片 中情节 总是 随着钱 的走 向
发展 的 , 可 是在这 里 , 我们 根本不 知道钱最 后在 哪
的犯罪现 场 , 并偷得 一箱 美元 , 尾 随 而 至 的 还 有 一 个 有 着 自 己 逻 辑 和 原 则 的 变 态 杀 手 和 一
心 还 与房 间有 着 无 尽 的联 系 ; 再比如 , 影 片 首尾 对 房 间物 件 的 问候 与 告 别 ,首 尾 呼 应 而 又升 华
了主题。
四
事 情 一件 接 一 件 的在 那里 发 生着 ,人 们 总 是 在
忙碌 着 , 却 没有一 个 人知道 天 堂在 哪 。 ” 影 片 虽然
人的乱枪下 ; 老警长在杀手和牛仔后紧追不舍 , 其 实 却没 有起 到一点 作用 ;结尾 处看似 最终 赢家 的
科 恩 兄 弟 真正 想要 表 达 的 并 非 片 名 字 面 解 读 和
胜大盗 、 警匪 片中警 察抓 到匪徒惩 恶扬善 , 在这 里
影 片故 事直观 呈现 出的含 义。
关键 词 : 老无 所依 ; 科 恩兄 弟 : 视 听语 言
都荡然 无存 ;动作 片里激 烈的枪 战在这 里不仅被
l 尉影月报 影视窗
时不 与我
— —
徒之奈何
从视 听语言角度解析影 片 《 老无所依 》
■徐沁逸
摘 要 :科 恩 兄 弟 作 为 好 莱 坞之 外 的 独 立旗
混 乱失控 的 反类型 片
手, 在 美学层 面上有 着 自己独特 的风 格 。本 文从
视 听语 言等 角度 解 析 他 们 的 经 典之 作 《 老 无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科恩兄弟电影的美学风格张峰圣(南京艺术学院 电影电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摘 要]科恩兄弟作为游离于美国好莱坞工业电影模式边缘的导演,是独立电影与黑色电影的典型代表。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叙事方式和剧作艺术等鲜明特点而广受关注。
科恩兄弟保持自己创作的相对独立性,而这独立性也正是构成科恩兄弟电影美学风格的基础。
每部影片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在内在的人文情感的表达上有着较为一致的表达。
[关键词]科恩兄弟;美学风格;黑色电影;叙事作者简介:张峰圣(1980-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史论。
科恩兄弟自拍摄第一部影片《血迷宫》以来,长期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与统一的美学风格,他们的电影往往通过一个核心事件,运用线性叙事手法,在充分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完成其艺术表达。
其影像风格受美国传统B 级片、黑色电影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斯坦利・库布里克、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等导演风格影响较大。
第一节 打破常规思维的故事构思科恩兄弟多用传统的三幕式的线性叙事方法,其影片题材来源多样,有对史诗巨作《奥赛罗》的改编,有来源于报纸的社会新闻(《冰血暴》),有的来源于身边的人与事(《绿脚趾绑架案》)。
他们偏爱犯罪题材,影片情节的变化与发展往往来自于一个偶然的因素,进而形成戏剧冲突与矛盾,这也加强了影片的戏剧性及超现实主义意味。
科恩兄弟往往在两个方面打破常规:首先是剧本的变形的力量,即编剧上的新发现使得故事产生跳跃;同时突然产生的缺失又影响了人和物,使电影好像变成了一个卡住了的齿轮组。
[1]在《缺席的人》中,理发师艾迪为妻子的弟弟工作,生活平凡而枯燥,他知道自己妻子与公司经理有染,却麻木而无动于衷。
偶然了解到投资洗衣店的商机,他为了加盟需要的1万美金,给妻子的情夫写了匿名勒索信,在被情夫知晓后,在两人的争斗中艾迪失手将情夫杀死。
而警察却确认是艾迪的妻子杀了经理,在妻子被以谋杀罪逮捕后,他借债雇律师为老婆辩护,在律师确定可以赢得官司的时候,开庭当天妻子却上吊身亡。
在随后的一次车祸昏迷中,艾迪却被警察指认为杀掉投资洗衣店的合伙人而被处决。
故事在一个接一个的情节错位中推进,巧合和人物之间不断发生关系,使一个预想中顺利的勒索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悲剧。
主人公因其改变生活现状的欲望而被命运置于了一个绝望而荒诞的境地。
死亡、绑架是科恩兄弟较为常用的叙事元素。
尤其是死亡,在每部影片中都有过体现,而死亡也正是打破影片中叙事正常顺序的重要转折。
它使观众迅速的被带到故事之中,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在死亡安排的时间段上,有影片开头就发生剧中人物死亡的,死亡在这里也成为了整部影片发展的起源,如《金钱帝国》,没有董事长的跳楼自杀,就没有诺维尔作为权利与金钱的傀儡落入阴谋的漩涡;有的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如在《冰风暴》中,两名绑匪意外遇到巡警后,不得不把巡警杀掉,在处理巡警尸体时又被途经的路人发现,这就造成了自此以后故事中接连不断的事故与死亡的开端,也让整个事件开始失控,从这里开始被绑架的杰瑞的妻子不再是被关注的中心,叙事的核心转变成了罪恶的不断发展;有的死亡安排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造成叙事中核心矛盾的转移,如《阅后即焚》、《缺席的人》;最后还有把死亡安排在影片的结尾,作为影片叙事的终结,如《师奶杀手》。
第二节 辩证关系的镜头语言科恩兄弟极为注重镜头语言,在构图与镜头的运用上,可以看出其精心设计的意味。
他们更多的使用直面的固定镜头。
在《金钱帝国》之前,科恩兄弟常使用所有类型的镜头推移。
而自《冰血暴》起,画面更多的是平稳而固定的叙事。
在《血迷宫》、《冰血暴》、《老无所依》等犯罪悬疑片中,镜头语言更多的是平行视角,尤其在人物对话时,运用正反打来表现人物外在的言语行为及内心感受。
这在《血迷宫》中,在酒吧中的一个推镜头对以后相当一部分电影的镜头运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镜头在酒吧的柜台上缓慢向前推移,越过一个客人后,仍继续的向马迪的办公室方向前进。
这一镜头的运用方法,我们在随后创作的众多影片中都能多次发现。
同样的镜头语言在随后的马迪与雷伊厮打的时候再次出现,在两人纠缠在一起时,镜头从贴着地面的高度急速推向两人,与其头部保持平行的关系。
而类似的镜头在多部影片中都有展现,如《绿脚趾绑架案》、《抚养亚利桑那》等影片。
另外在小景别的场景中科恩兄弟极少运用好莱坞电影中频繁使用的正反打镜头,他们更注重场景中的主要角色人物,如在《阅后即焚》中凯蒂向律师咨询离婚事宜的时候,镜头主要交给了口若悬河的律师,完全忽略了凯蒂的反应与回答,仅有寥寥几个镜头。
在《严肃的人》中拉里梦境中在课堂讲课,一个远景俯拍镜头自上而下的完全将拉里笼罩住,近处的层层阶梯座椅与写满了数字的硕大的黑板将拉里挤在中间,以此强化了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了种种困境与危机对其精神造成的压迫和毫无出路的焦灼感。
在《冰血暴》中杰瑞在将自己的投资计划向岳父和盘托出以寻求贷款时,被岳父及其秘书拒绝。
镜头随着杰瑞走出办公室慢慢拉为一个俯拍的远景,在巨大的覆盖满冰雪的停车场杰瑞走向他的汽车,周围没有其他的车辆,甚至地上都没汽车驶过的痕迹,这时的杰瑞显得极为渺小与无助。
随后杰瑞奋力的清理车窗上的冰雪,远景中杰瑞的相对安静与近景中高速的运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的展现了人物的现时心理状态。
科恩兄弟尽量保持镜头节奏与故事节奏的统一关系,以使观众更多的融入叙事情节中去。
第三节 地域特色对影片风格的构建很少有导演像科恩兄弟极为强调地域性对于影片风格的构建。
影片中故事总发生在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相对封闭的地方,相应的地域性格与事件及人物相互呼应,使其故事具有突出的明确性。
大多的影片都有着对其发生地点的介绍,如《血迷宫》开场白中说到“这里,是德克萨斯……”;《绿脚趾绑架案》序幕中所说的“人们把洛杉矶称为天使之城……”。
《血迷宫》中的故事发生在德克萨斯州,该州的大男子主义特征也符合了其剧中人物的种种性格,买凶杀人的丈夫——马迪,无法忍受背叛与嫉妒。
不像《严肃的人》中的拉里这样的一个明尼苏达州的老师一样懦弱,虽然拉里内心深受困扰,但仍准备接受妻子与他人的再婚,甚至要完成离婚仪式。
而《绿脚趾绑架案》中的督爷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他像是游离于洛杉矶都市边缘的人物,他不能超越自己所熟悉的地区,否则会被无情的驱逐:警察局长曾教训督爷说:“特里霍恩先生对我们的城市贡献很大(他看似公子哥,实则为色情电影的制片人)。
你就不是这样。
我们的社区十分安宁,我希望它一直这样。
简单地说……我希望你不要打扰我们的市民……。
”[2]然而这并不影响这个都市给督爷带来的他生活中所需的一切。
他可以非常自然的在深夜带着墨镜、穿着睡衣与拖鞋游荡在超市。
从这个角度看,督爷与他所生活的区域十分协调。
《冰血暴》是科恩兄弟电影中地域特点与故事紧密结合的一部作品。
故事发生在明尼苏达和北达科达交界的地方,因其地理面貌所呈现出来的寒冷、冰天雪地、辽阔与安静在影片中并不仅仅是个背景元素,它紧密的和叙事脉络相呼应,传递着影片的核心精神。
影片开头,杰瑞驾车在风雪夜约见两名劫匪时,在漆黑无边的公路上只有他一辆车,微弱的车灯只能看清脚下的路。
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主人公踏上了一条充满了危险与未知的道路。
影片中的地名,如明尼阿波利斯、布瑞那都是真实的地名,这加强了影片的纪实风格。
第四节 幽默与嘲讽中的人物特点黑色幽默与嘲讽是科恩兄弟电影的突出特点,这在其影片中有着集中地体现,人物造型夸张及漫画化,在符合着自身思维逻辑关系下的行为与外界事物相互碰撞而产生了极大地戏剧效果。
在其作品中,人物特点的表达较为系统化,如沉默寡言的主人公、喋喋不休而内容空洞的配角、思维缜密的杀手。
然而当这些人物因某一事件联系在一起产生出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戏剧性。
《冰血暴》中的杰瑞、《缺席的人》中的艾迪等都表现了相近的人物特征,他们寡言少语,对生活看似逆来顺受,实则有着改变现状的冲动。
自认为可以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却被命运所抛弃,沦入绝望的迷宫。
而喋喋不休的配角则是科恩兄弟电影中较为集中体现其幽默与嘲讽特点的人物,比如说《谋杀绿脚趾》中的沃尔特,在生活中他是个充满盲目自信而极为愚蠢的人,在谈论任何问题时都会回顾自己的越战经历,这让他认为自己是个生活中的英雄,是生活中任何规则的主宰者与仲裁者,如他举枪要求参加保龄球比赛的对手承认自己踩线犯规,在维护规则的同时又触犯了法律。
而《缺席的人》中艾迪的妻弟则是另一种表象,他终日口如悬河的喋喋不休,谈论国家、社会等等话题,他口头上认为任何人都和自己过着一样的生活,而在实际上他内心又对拥有权利的人充满着敬畏与恐惧,不停的说话成为他掩饰内心胆怯懦弱的工具。
科恩兄弟影片中的女性较少,对剧情也只是起到串接与补充的作用。
其女性形象却多以睿智、坚强、果敢等面貌出现,如《冰血暴》中的琳达、《米勒的十字路口》中的弗娜、《抚养亚利桑那》中的埃德与《绑架绿脚趾》中的贝妮等等,她们虽各有其特点,但统一的是:对事物有着清晰的认识,也能以坚定的行为来完成,甚至有时女性的性别特征与剧中的男性人物产生了颠倒。
在《米勒的十字路口》中,汤姆与弗娜之间发生争吵,弗娜像个男人一样揍了汤姆一拳,而汤姆则随手拿起个物品向弗娜砸去。
在这里两人的行为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场景,即男性利用身体优势施以暴力,而女性则较多的以投、掷物品作为还击。
而在《阅后即焚》中女性又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凯蒂与哈瑞的妻子非常的精明与无情,她们各自都背叛了丈夫,在获得了家庭资产的同时将自己的丈夫驱之门外。
在目前的好莱坞类型电影现状中,科恩兄弟无疑是个特殊的导演,在其作品中可以很清晰地发现类型电影的诸多元素,但从整体来看,又往往突破了传统类型片的固定模式,不仅在同一作品中呈现多种类型元素的表达,更是加以反类型的体现,他们更多的还原于现实,诠释者生命与世界的对立法则。
电影中没有传统犯罪片中浪漫而过度修饰的暴力,更多的是冷静、真实的客观体现。
在内在的人文情感的表达上有着较为一致的表达。
参考文献:[1](法)弗雷德里克.阿斯特吕克,《科恩兄弟的电影》,刘娟娟译,江苏教育出版社第102页[2](法)弗雷德里克.阿斯特吕克,《科恩兄弟的电影》,刘娟娟译,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0页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