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灌溉讲座-第二讲水量平衡计算

单位:万m3 单位:
响石堰 径流量 12181 1625 2321 953 … 2725 4484 2529 232 208 318 2615 4961 1747 36898 可利用水量 609 81 116 48 … 136 224 126 12 10 16 131 248 87 1845
四、用水量的确定
P=90%源口水库灌区逐旬可供水量 P=90%源口水库灌区逐旬可供水量 时间 3~11月 11月 4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5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 9月 。。。 上旬 中旬 下旬 10月 10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合计 源口水库入库水量( 源口水库入库水量(万m3) 1721.4 1142.2 461.3 172.2 387.4 99.7 11.4 。。。 251.8 135.5 55.9 312 154.1 3.1 8231
四、用水量的确定
5、其它用水过程的确定 前4种用水未考虑到的,或不能列出用途 的等。如军事的目的。 以旬为时段列表
某灌区的用水过程
日期 11月 11月~3月 上旬 4月 中旬 下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9月 中旬 下旬 上旬 合计 中旬 净灌溉用 水量 0 3 7 3 ... 41 34 17 27 14 7 14 341 69 57 29 46 23 11 23 573 10 11 10 10 10 10 10 365 3 3 3 3 3 3 3 95 毛灌溉用 水量 0 6 11 6 生活工业 用水 151 10 10 10 环境用水 量 39 3 3 3
灌区余缺水过程
平衡计算实例
只有引水灌溉的灌区水量平衡计算较为简 单。 我省大部分灌区都是水库灌区,尤其是与 “千万亩十亿方”项目有关的灌区。
三、来水量的确定
汉滨区县河镇田沟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量平衡计算分析

汉滨区县河镇田沟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量平衡计算分析摘要:通过灌区概况调查,水文气象分析,水库上游来水量计算,灌区灌溉面积、作物种植品种、灌溉制度,确定作物需水量,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基本可满足灌区灌溉需求。
关键词:水文、灌溉制度、灌溉区水利用系数、水量平衡计算1灌区基本情况汉滨区县河镇处于安康城区近郊,县河镇政府及集镇距安康城区约10km,308省道穿境而过,乡村硬化道路网络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
近年来,县河镇毛坝村被安康市、区两级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依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和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该地已逐步发展成为安康市区重点休闲旅游场所,同时带动了农家乐、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田沟水库建设于1978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2)型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库容26.5万m3,有效库容20.9万m3。
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三部分组成,田沟水库枢纽建在黄洋河左岸一级支流田沟上游,按照行政区域属县河镇凡庙村境内。
田沟水库灌区辖县河镇凡庙、红升、毛坝等三个行政村,灌区中心距安康城南直距约11km。
水库灌区700亩,干渠总长4.83km。
田沟发源于境内的“磨石梁”,由北向南流向,于汉滨区县河镇红升村汇入黄洋河,沟道总长2.6km,河道比降112‰,田沟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05km2。
灌区主要以粮食、蔬菜种植为主,兼有少量的经果林和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开办“农家乐”等第三产业。
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灌区海拔高程在310~350m之间。
区域内农业开发早,生产水平较高,属水旱轮作两熟区。
土壤熟化成度高,地力营养成分全,保水保肥能力强,复种指数高,质地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田沟水库灌区建于1978年,经过30多年的运行,多年来无资金投入进行维修养护,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致使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存在问题主要有:①由于当时受资金限制,配套的输水渠道为土渠和部分石渠,水渗漏极为严重,输水能力锐减,水利用系数为0.3;致使现实际灌溉面积仅能达到130余亩,不足原设计的20%。
雷惠渠灌区节水改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Lei hui qu guan qu jie shui gai zao shui zi yuan gong xu ping heng fen xi
雷惠渠灌区 节水改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黄贵龙 杜治明 王萍
本文分析了横山区雷惠渠灌区基本概况、水资源情况 以及节水改造的紧迫性,通过对雷惠渠灌区作物种植面积、 种植结构、用水频次、灌区来水量与灌溉需求量的探讨分 析,揭示了黄土高原区灌区水资源内在运行规律与作物种 植比例、灌溉习惯的关系,提出在黄土高原灌区进行节水 改造是提高灌溉保障率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要调整农作 物比例,减少耗水量大的作物,以有限的水资源更好、更 高效地服务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1. 灌区面积 雷惠渠灌区现有耕地 9.02 万亩,人均耕地 2.2 亩, 耕地中 99% 以上为基本农田,粮田占地约为 79% 左右, 经济作物占地约为 19% 左右,林果占地不足 2%。原设
计灌溉面积 2.5 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 2.2 万亩。该灌区 地处无定河河谷川道区,地势较平缓,土壤肥沃,水肥气 热条件良好,为宜耕宜农土壤。土壤类型按农业土壤分类 属淤土,按土壤的力学性质划分属沙壤土。
②作物灌溉制度与灌水率 从作物种植比例看出,雷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前以玉米、 水稻种植为主,分别占作物种植面积的 81% 和 6%,灌 区节水改造后以玉米种植为主,占作物种植面积的 80%。 因为花生、西瓜、蔬菜改造前后灌溉定额没变化,所以这 里不探讨,仅探讨玉米、水稻的灌水率。水稻为淹灌,从 泡田、返青、分蘖、孕穗、抽穗、乳熟,到黄熟,灌水 定额在 20~250m3/ 亩之间,灌水天数累计为 126 天,改 造前灌溉定额为 900m3/ 亩,改造后灌溉定额为 880m3/ 亩。玉米为沟灌,从播前、幼苗、拨节、孕穗、穗花,到 乳熟,灌水定额在 30~35m3/ 亩之间,灌水天数累计为 71 天,改造前灌溉定额为 190m3/ 亩,改造后灌溉定额为 160m3/ 亩。 ③灌溉需水量计算 根据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面积,有关公式 W
兰溪市东芝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研究

( 平均流量的 1%是许 多水 生生物生存的下限 ,平均 流量的 0
3% ( 0 或更 多)是水 生生物生存的安全值) ] b。
425 现 状 及 设 计 水 平 年 需 水量 ..
个五 年规划 (  ̄
21 年 ) 见表 3 。 00 》( )
根据 以上 分析 计算 ,现 状水 平年 (O 7 )和设 计 水 2O 年 平年 ( 1 0 2 2年)灌 区逐句需水量分析成果汇总见表 6 。
设 施 水 ,再 用 骨 干 水 源 水 ;骨 干 水 源 与 基 础 水 利 设 施 实 行
图 1 灌区水量供需平衡计算过 程框 图
4 实例分析
东芝灌 区位 于兰溪市西北部 ,总面积 2 5k 2 3 m ,耕地面
积 9 2 .7h 2 65 m ,设计 灌溉面积 7466 r ,有效灌 溉 面 6 6 . h 2 7 n 积 5569 r ,为 设 计灌 溉面 积 的 7 .%。灌 区总人 口 0 .4 h 2 n 38 1. 2 1 ,生产 总值 3 .O亿 元。灌 区干 支渠 总 长 1807 7万 67 1 .3 k m,渠 系水利用 系数仅为 05 ,灌溉保证率 只有 7 %。 .2 0
5 结
论
上旺水库 直接供水 ;东 风东 、西干渠灌溉 面积 53 36h 3 . m,
先由东风 水库供水 ,若水量不 足 .则从 芝堰 、上 旺水库 调 水 ,每句最大凋水 能力受 渠道过流 能力 限制,最 大不得超
过 30万 I 。 4 l 1 3
本文把 Trat e n法作为生态环境需水量计 算方法首次应 m 用到中型灌 区节水改 造工 程措 施 的水 量供需 平衡 分析 中, 并且根据当地供水资源 的情 况提 出了灌 区水 量平衡分 析的 分片计算 方法 ,具有一定 的前 瞻性 和实用性 。通过本 工程 的实施 ,新增有效 灌溉 面积 1 6 r ,使灌 区有效灌 溉面 0h2 9 n 积达到 747h z 6 m 。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 由原来的 05 . 2提高 至 06 ;灌溉 保 证率 由 7 %提 高到 8 %,工 程节 水效 益 . 7 0 5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1. 引言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是指在灌溉农田的过程中,灌区的水资源供应能够满足农田对水的需求,实现灌溉的平衡状态。
本文将对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探讨灌区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灌区水资源平衡的因素。
2. 灌区水资源供应分析2.1 水资源供应方式灌区的水资源供应方式主要包括地表水供应和地下水供应两种形式。
地表水供应通常通过引水渠道或河道进行供水,而地下水供应则通过灌区内的抽水井进行取水。
2.2 水资源供应量分析在灌区水资源供应量的分析中,需要考虑自然水量、引水效率和水资源管理等因素。
自然水量是指灌区水源地本身的水资源量,通过对该水源地的水量调查和监测,可以获得水资源的可供量。
引水效率一般通过管道输水和水泵供水等方式来提高,以确保供水效果。
此外,水资源管理也有助于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
3. 灌区水资源需求分析3.1 农田需水量分析农田需水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作物类型、生长阶段、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水分特性等。
通过对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进行测算和监测,可以获得灌区的总需水量。
3.2 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单位用水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或农作物产量。
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和灌区排水系统等手段,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单位用水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或农作物产量最大化。
4.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1 水资源供需差距分析通过对灌区的水资源供应量和需求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到水资源供需的差距情况。
水资源供需差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灌溉效果和农田的产量。
当供需差距过大时,往往会导致灌溉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4.2 水资源供需平衡策略为了实现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例如,优化水资源供应系统,提高引水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田的需水量;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合理的用水定额制度。
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可在尽量满足农田需水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保持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状态。
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2009 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 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
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4.1。
表 4.1 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m3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0.5km 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
灌区其余主要水源芦陂、龙陂均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降雨量及下垫层条件与南溪水文站控制流域相似,可按照集雨面积比推求其径流量。
以南溪水文站年平均流量、∑7~9 月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适线,经计算历年年平均流量频率适线参数为:Q 年=32.5m3/s,Cv=0.29,Cs=2Cv;∑7~9 月流量系列频率计算参数为:Q∑7~9=88.1m3/s,Cv=0.57,Cs=2Cv。
不同频率年平均流量、∑7~9 月流量和∑10~2 月流量设计值见表4.2。
表4.2 南溪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频率分析成果表灌区设计保证率85%,根据灌溉用水调节计算的需要提供代表年径流过程。
代表年的选择以不利径流调节为原则,主要以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控制,经分析,选出设计代表年(P=85%)为1978 年。
根据设计代表年流量年内分配情况,确定典型年各水源点设计水平年(P=85%)各水源点径流量见表4.3。
表 4.3 各主要水源点代表年月均流量表3单位:m3/s4.14.1.1 现状水平年的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灌区现状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主要为沿用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设计数据。
土地开发整理中低压管灌的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县司寨乡小 留固土地 开发 整理项 目工程 的井 灌 区为例介 绍水 量 及当地社会经济情况 和近远 期 目标 , 着与 当地标 准接 近 , 本 略河南 省北 部 , 开封 市西北 部 , 地处华 北黄 河 冲击
1灌溉时期和 灌溉次 数 的确定 。项 目区作 物种植 的主要 方 ) 平原 的偏南端 , 司寨 乡位 于县 城东 北部 , 该项 目区位于 司寨乡 小 式为小麦一花生一年 两熟 , 参照水 利部 农村水 利 司 1 9 95年编著 留固村 , 总面积 16 5h , 9 . m2 处于 黄河故道 区 , 资 源丰 富。项 目 水 的《 机井 技术手册》 12页表 65 河南 省不 同地区小 麦生长 期 第 0 —“ 区属华北黄河 冲积平 原 , 形平 坦 , 质较 好 , 要 以沙 壤土 为 水量供需平衡与灌溉时期 ” 确定 项 目区 7 %频率年灌 水时 间和 地 土 主 , 5 主, 部分为粉砂土 和细粉 砂土 。根据延 津县水 文地 质资料 得知 , 灌水次数 为 : 小麦灌 溉 3次 , 溉时期分 别为拔节期 、 穗期 、 灌 孕 灌
W =M ×A
() 1
大群众迫切要求改 变生产 条件 现状 , 修建 泵站 , 决群众 生产 生 6 意见 和建 议 解 活用 水 困难 , 并对 设施 面积进行 田问配套 , 使之 达到节水 、 增产 、 随着水利作为 国家 基础 产业方 针 的确立及粮 食安 全 问题 的 增 收 的富 民工程 。抽 水项 目符 合 国家支持农 业 , 扶持 三农 , 保 确 日益突 出 , 加之农业方 向的调 整 , 区用水量不断攀升 , 民用水 灌 农 国家粮食安全 的产 业政 策 , 合 国家水利 工程 基础 建设 , 符 也是 灌 积极性不断提高 。因此建议 : 区扩灌工程 的延续 , 充分 体 现灌 区灌溉效 益 发挥 , 对设施 面积 配
永昌中型灌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多年平均 降 水 量 158 4mmꎮ 根 据 武 威 气 象 站 气 象 资
图 1 所示ꎮ
图 1 灌区月平均气温、 平均风速、 降雨量及蒸发量
收稿日期: 2023-03-22
作者简介: 李晓萍 (1988-) ꎬ 女ꎬ 硕士ꎬ 工程师ꎮ 研究方向: 高标准农田建设、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设计ꎮ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资源环境 农业与技术 2023ꎬ Vol 43ꎬ No 14 11 7
种植面积 / hm 2
2196 61
小麦
二 类 协 会 25 个ꎬ 三 类 协 会 22 个ꎮ 设 计 灌 溉 面 积
济的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变化ꎬ 现有产业面临着许多困
作物名称
水许可取用水量ꎬ 永昌灌区配置地下水量 6074 92 万 m3 ꎮ
地下水综合灌溉净定额为 5025m3 hm 2 ꎬ 地下水灌溉水
高ꎬ 竞争压力大ꎬ 林果产业规模小ꎬ 进一步调整农业
灌区灌溉面积及作物种植结构统计见表 1ꎮ
豆类
小计
济得到了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ꎮ 但是ꎬ 随着市场经
规划年 (2023 年) 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预测ꎬ 永昌
玉米
23 32
9420 00
2080 00
瓜地
建立了粮、 蔬等符合灌区实际的产业群体ꎬ 使灌区经
5ꎬ 规划水平年 ( 2023 年) 渠灌灌溉制度 表 见 表 6ꎬ
基准年 (2018 年) 高效节水灌溉制度表见表 7ꎬ 规划
水平年 (2023 年) 高效节水灌溉制度表见表 8ꎮ
3 2 2 灌区灌水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2009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
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4.1。
表4.1 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3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0.5km 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
灌区其余主要水源芦陂、龙陂均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降雨量及下垫层条件与南溪水文站控制流域相似,可按照集雨面积比推求其径流量。
以南溪水文站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适线,经计算历年年平均流量频率适线参数为:Q年=32.5m3/s,Cv=0.29,Cs=2Cv;∑7~9月流量系列频率计算参数为:Q∑7~9=88.1m3/s,Cv=0.57,Cs=2Cv。
不同频率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和∑10~2月流量设计值见表4.2。
表4.2 南溪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频率分析成果表灌区设计保证率85%,根据灌溉用水调节计算的需要提供代表年径流过程。
代表年的选择以不利径流调节为原则,主要以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控制,经分析,选出设计代表年(P=85%)为1978年。
根据设计代表年流量年内分配情况,确定典型年各水源点设计水平年(P=85%)各水源点径流量见表4.3。
表4.3 各主要水源点代表年月均流量表单位:m3/s4.1 灌区现状水平年水量供需平衡分析4.1.1 现状水平年的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灌区现状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主要为沿用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设计数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与作物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
2009年遂川县水利局在农田灌溉规划报告编制过程中,对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与组成做了调查。
本次初设认为《2009年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调查数据更能反映灌区农业生产现状,故现状水平年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资料采用《2009年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调查数据。
根据该报告,灌区现状水平年确定为2006年,灌区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3.1051万亩,复种指数为2.31。
4.1.2 灌区水资源南澳陂灌区的水资源包括地表和地下两种,主要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仅作为灌区用水的补充。
由于灌区地表水资源丰富,所以本次不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分析和计算。
灌区内主要地表水资源为南澳陂引水工程,另有龙陂、芦陂两座小型引水陂,南村水库、龙上水库、三里坑水库、塘背水库等4座小(2)型水库,大垅水陂等6座微型水陂、大坪塘坝等8座小型山塘作为补充。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来,遂川县已对一些小(2)型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或除险加固,故本次初设根据安全鉴定或除险加固情况,对灌区主要水源工程的水利特征参数进行了复核修改,具体详见表4.4。
4.1.3 灌区分区划分根据灌区分布及水源情况,为便于水量计算,将南澳陂灌区划分为东塘塘背片、枚江中心片、珠田泉江片、西灌片等四个片区:Ⅰ东塘塘背片:位于灌区东北部,其水源主要以塘背水库、芦陂为主,南灌区东干渠作为补充;Ⅱ枚江中心片:位于灌区中部,其水源主要以南澳陂东干渠为主,三里坑水库、龙陂作为补充;Ⅲ珠田泉江片:位于灌区西南部,其水源主要以南澳陂东干渠为主,南村水库、龙上水库作为补充;Ⅳ西灌片:位于灌区西部,其水源为南澳陂西干渠。
表4.4南澳陂灌区水源现状基本情况表4.1.4 灌区现状水平年需水量(1)灌溉面积及作物组成南澳陂灌区内现有耕地面积5.3022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为3.1051万亩。
未达到设计灌溉面积的主要原因是渠系工程老化、建筑物不配套等因素。
南澳陂灌区灌溉面积主要分布在遂川县珠田乡、泉江镇、枚江乡、雩田镇等4个乡镇。
灌区范围内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它经济作物有油菜、豆类、蔬菜等。
根据2009年《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调查资料,灌区现状各类种植作物的种植系数分别为:早稻0.89,晚稻0.96,蔬菜0.43,豆类0.02,油菜0.01,由此得出现状水平年的复种指数为2.31。
具体见表4.5。
表4.5 现状年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表有效灌溉面积: 31051 亩(2)灌溉定额及灌溉需水量①农作物灌溉定额分析南澳陂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油菜、豆类、蔬菜等经济作物次之。
灌区水稻种植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方法,这种灌溉方法更多地利用降水,节约灌溉用水量;浅水还有利于水稻的根系呼吸,促进根系发育,增进有效分蘖,提高水稻单产;在水源有保证的情况下,提倡晒田,晒田能阻止水稻无效分蘖,促使根系向深层伸展,防止倒伏等。
由于灌区内无灌溉试验站,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参数参照邻近的泰和县南车灌区灌溉试验成果,并结合灌区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详见表4.6。
②作物灌溉需水量推求南澳陂水库灌区现状水平年作物需水量分析,系根据上述确定的灌溉制度及设计参数,以县城雨量站2006年的资料进行推求,早稻、晚稻生长期的蒸发量,采用遂川县气象站2006年实测的蒸发量资料。
a.水稻灌溉制度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通过水稻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水稻生育期某一阶段内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排水次数及排水量,按照以下公式通过逐时段的水量平衡演算拟定。
H2= H1+P+M-ES-Q其中:ES=a×E+ST式中:H2—时段末田间水层深度(mm),不小于允许水深下限h min;H1—时段初田间水层深度(mm),不大于允许水深上限h max;M—时段内灌溉补水量(mm);ES—时段内水稻生长需水量(mm);Q—时段内稻田排水量(mm);E—时段内蒸发量(mm)a—时段内水稻蒸腾系数;S—时段内稻田适宜渗漏量(mm/d)。
T—灌溉天数(d)。
按上式逐时段向后演算,至H2下降到田间允许下限h min时,即为灌水时间,灌水定额M=h max-h min;超过h max时,即为排水时间,排水量Q= H2- h max。
灌水或排水后,以H1= h max为新的起点,继续向后演算,直到整个早、晚稻生长期结束,从而拟定出早、晚稻各阶段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
得到该年水稻生育期灌溉定额,计算结果见表4.7。
b.旱作物灌溉制度旱作物生育期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按下列公式计算:ω2=ω1-(ET-P0-W k)/102rhM=102rh(ωmax-ωmin)式中:ω2—时段(旬)末H深度土层内含水率;ω1—时段初深度土层内含水率;ET—时段内作物需水量(m3/hm2);P0—时段内有效降水量(m3/hm2);W k—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m3/hm2);r—H深度内土壤平均容重(t/m3);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M—灌水定额(m3/hm2);ωmax—H深度内土壤田间持水量,即允许土壤含水率上限;ωmin—H深度内允许土壤含水率下限。
按此公式以播种时为起点,逐时段向后演算,直至收获时止,从而拟定出旱作物全生育期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结果见表4.8。
表4.6 南澳陂灌区早、晚稻灌水制度③灌区现状水平年综合灌溉用水过程计算将前面水稻及旱作物用水量,按其生长期计入各月,求得灌区综合灌溉用水过程,净灌溉用水定额为430.4m3/亩,结果见表4.9。
灌区现状水平年溉溉水利用系数η为0.45 ,则南澳陂水库灌区毛灌溉用水定额为430.4/0.45=956m3/亩,现状水平年灌溉需水量为430.4/0.45×3.1051=2670万m3。
表4.9灌区现状年灌溉用水定额计算表(3) 灌区需水量灌区用水部门主要有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环境等其它用水等四部分组成。
农业需水量:农田灌溉需水量=综合亩毛灌溉定额×有效灌溉面积。
工业需水量:灌区内工业取水大部从遂川江中抽取或从自来水厂取水,从灌区内取水的主要是里口电站,里口电站设计引用流量为6m3/s,电站主要利用非灌溉季节发电,根据电站2006年发电量反向计算,电站年需水量为7776万m3。
生活用水量:灌区内生活用水主要由县城及牛头脑水厂取水,从灌区渠道中取水的主要是少量牲畜及居民洗衣等卫生用水。
其他用水量:根据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之和的1%估算。
灌区现状灌溉面积3.1万亩,毛灌溉定额956m3/亩;现有农村人口7.0019万人,农村牲畜及居民卫生用水标准按人口综合计算,用水标准估算为10L/(人日)。
根据灌区现状人口、经济情况,灌区需水量计算详见下表4.11:4.1.5 灌区现状水平年可供水量径流是以南溪水文站为参证站,根据其2006年的径流深和各水源工程的流域面积,计算出各水源工程现状水平年的径流系列。
由于灌区水源工程主要为引水工程,其可供水量受进水口引用流量限制。
因此,引水工程可供水量在天然来水流量大于设计引用流量时,按设计流量计算;当天然来水流量小于设计引用流量时,则按照天然流量计算确定。
其余小型水库、山塘等蓄水工程,由于占工程供水比重较小,可供水量按复蓄指数法估算。
经计算灌区现状水平年年来水量、可供水量见表4.10。
4.1.6 灌区现状水平年用水供需平衡分析现状水平年:总可供水量-总需水量=余水量(或正或负)根据灌区总可供水量减去灌区总用水量,求得本灌区现状水平年供需水量平衡计算结果见表4.11。
表4.11现状年灌区总体水量平衡分析表4.1.7 分片现状年用水供需平衡分析根据2008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灌区分片区划分,灌区共分四个灌片,各分片水源工程及灌溉面积见表4.4。
由表4.3灌区各水源点天然流量表可知,灌区年天然来水量远大于用水量。
由于灌区主要水源多为引水工程,在天然来水量远大于用水量时,实际供水能力主要取决于渠道的设计引用流量,因此,本次水量平衡分析的可供水量采用的是渠道的设计供水量,而不是天然来水量。
各片现状水平年用水供需平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12。
表4.12-1现状年分片区逐月水量平衡分析表-Ⅰ东塘塘背片表4.12-2现状年分片区逐月水量平衡分析表-Ⅱ枚江中心片表4.12-3现状年分片区逐月水量平衡分析表-Ⅲ珠田泉江片表4.12-4现状年分片区逐月水量平衡分析表-Ⅳ西灌片从表上可以看出,在现状水平年里可供水量通过水量调配能满足各部门的用水要求,而且还有剩水。
因此,目前灌有效灌溉面积仅有3.1万亩,达不到设计灌溉面积,并非由于资源性缺水,而是由于灌区渠系未完建、渠系建筑物不配套,已建渠系老化淤积严重,田间工程未配套等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