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分型及常见病因
2024肠梗阻PPT课件全文完整版

肠梗阻PPT课件全文完整版contents •肠梗阻概述•解剖学基础与生理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影响因素•诊断方法与技巧•治疗方案制定与实施•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目录定义与分类定义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分类根据梗阻原因、部位、性质及程度,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包括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等。
危险因素年龄、手术史、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便秘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诊断依据结合病史、体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 等)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预防措施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及时治疗肠道炎症和肿瘤;避免长时间卧床等。
重要性肠梗阻病情多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预防肠梗阻的发生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肠梗阻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
肠道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其中黏膜层具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肠道内有许多皱襞和绒毛结构,增加了肠道的吸收面积。
肠道解剖结构特点肠道蠕动是由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推动食物在肠道内前进。
肠道运输功能包括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
肠道蠕动和运输功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肠道蠕动与运输功能神经调节及内分泌影响肠道神经系统是独立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够调节肠道蠕动、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激素等物质,对肠道功能进行调节,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神经调节和内分泌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液在肠道内通过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为肠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产物。
局部血液循环供应对于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的血液供应丰富,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提供。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一、什么是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道内的某一部分被物质或病变所阻塞,导致肠腔内的食物、液体和气体无法正常通过。
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和功能性两种类型,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腔内的物质阻塞所引起,如肿瘤、结石、粪块等;功能性肠梗阻则是由于肠道的运动功能障碍所引起,如肠道痉挛、肠壁炎症等。
二、肠梗阻的症状和表现1. 腹痛: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之一是腹痛,疼痛的部位和程度会根据梗阻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2. 呕吐:由于肠道受阻,胃中的食物和液体无法正常通过,导致呕吐的出现。
3. 腹胀:肠梗阻也会引起腹胀感,患者可能感觉肠道内有气体积聚。
4. 停止排便和排气:由于肠道受阻,患者可能会停止排便和排气。
5. 其他症状:肠梗阻还可能伴随恶心、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部肿块等症状。
三、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和危险因素1. 肿瘤:肠道肿瘤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如结肠癌、直肠癌等。
2. 粪块:大便干燥、堆积和积聚在肠道中可以导致功能性肠梗阻。
3. 炎症:肠道炎症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也可能引起肠梗阻。
4. 粘连:手术后的粘连、疤痕组织形成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肠梗阻。
5. 其他原因:肠套叠、肠道扭转、肠道痉挛等也可能引起肠梗阻。
四、肠梗阻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指导1. 饮食宜清淡:饮食过于油腻、辛辣和高纤维食物过多会增加肠道负担,建议饮食宜清淡,避免暴饮暴食。
2.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谷物和蛋白质,保持肠道的正常运动和排便功能。
3. 饮食习惯规律:保持固定的饮食时间和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憋便和便秘。
4. 多饮水: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便秘的发生。
5. 积极治疗炎症性肠病:对于已经被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炎症的进展,减少肠道痉挛和炎症对肠道的损害。
6. 定期体检:年龄较大或有相关疾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肠道疾病。
7. 注意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后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出现粘连和疤痕组织形成。
什么是肠梗阻肠梗阻的四大症状?

什么是肠梗阻肠梗阻的四大症状?在我国普外科疾病治疗中,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症型,在所有急腹症疾病中发病率排至第3位。
就相关临床报道研究表明,引起肠梗阻发病的原因较多,如患者肿瘤病灶形成、疝等,其中也有60%患者患病原因与其接受腹腔内手术操作有关,这类肠梗阻疾病多为粘连性肠梗阻。
在我国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及时寻找病因消除阻塞并纠正患者肠胃系统代谢紊乱,是开展肠梗阻疾病治疗的主要原则。
因此做好患者病因分析与临床症状研究总结,对提高疾病临床确诊效率与治疗准确性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肠梗阻的四大症状及常见治疗方案。
一、肠梗阻病因及分型肠梗阻为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症状反应较为强烈,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严重,对于一些急性肠梗阻患者而言,其病情发展过快,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临床上依照肠梗阻疾病的发病原因,又将其分为机械型肠梗阻动力型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三种。
1.机械性肠梗阻:该疾病为三种类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肠梗阻疾病。
疾病原因有患者肠腔堵塞、肠管病变、肠外病变有关。
这些原因均会造成患者肠腔组织出现病变,缩小肠腔体积后,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引起相应的疾病症状。
2.动力性肠梗阻:近年来在临床上该类型疾病发病率也有提高趋势,其被分为麻痹性肠梗阻以及痉挛性肠梗阻两种类型。
疾病致病原因虽然也为肠内容无法正常通行,出现障碍,但与患者本身肠腔脏器狭窄无关。
研究人员发现动力型肠梗阻患者出现病理变化与其神经组织反射功能出现障碍、肠壁组织受到毒素刺激两项原因有关。
因此该类疾病病患多为腹腔疾病患者,病后如慢性腹膜炎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而尿毒症慢性铅中毒则会引起患者肠功能紊乱,最后出现痉挛性肠梗阻疾病。
3.血运性肠梗阻:该类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一种肠梗阻疾病类型,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变化较快,病情极为凶险。
致病原因为患者肠系膜动脉组织或静脉组织因出现栓塞病变,从而导致肠管内血运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因此降低了肠管组织正常活动能力影响,阻碍了其对肠内容物的正常运作处理,最终出现肠内溶物运行受阻,引起肠梗阻症状。
消化内科肠梗阻疾病护理要点解答

消化内科肠梗阻疾病护理要点解答肠腔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肠道发生障碍时,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一、疾病概要(一)病因和分类1.按梗阻发生的原因分类(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变窄、肠内容物通过有障碍。
主要原因:①肠腔堵塞:如寄生虫、粪块、异物等。
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扭转、嵌顿性疝等。
③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肿瘤等。
(2)动力性肠梗阻:较机械性肠梗阻少见。
肠管本身无病变,梗阻原因是由于神经反射和毒素刺激引起肠壁功能紊乱,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可分为:①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等。
②痉挛性肠梗阻:由于肠壁肌肉异常收缩所致,常见于急性肠炎或慢性铅中毒。
(3)血运性肠梗阻:较少见。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肠内容物不能通过。
2.按肠管血运有无障碍分类(1)单纯性肠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有肠管血运障碍。
3.按梗阻发生的部位分类高位性肠梗阻(空肠上段)和低位性肠梗阻(回肠末段和结肠)。
4.按梗阻的程度分类完全性肠梗阻(肠内容物完全不能通过)和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内容物部分可通过)。
5.按梗阻发生的缓急分类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
(二)病理生理1.肠管局部的病理生理变化(1)肠蠕动增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梗阻以上的肠蠕动增强,以克服肠内容物通过的障碍。
(2)肠管膨胀:肠腔内积气、积液所致。
(3)肠壁充血水肿、血运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坏死和穿孔。
2.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1)体液丢失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2)全身性感染和毒血症,甚至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
(3)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的特点是阵发性腹部绞痛;绞窄性肠梗阻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剧;麻痹性肠梗阻呈持续性胀痛。
(2)呕吐:早期常为反射性,呕吐胃内容物,随后因梗阻部位不同,呕吐的性质各异。
2021临床医学 外科学-普通外科-小肠疾病-肠梗阻的病因和病理

肠梗阻的病因和病理一、概述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任何原因引起肠腔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和通过发生障碍,为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危害不仅影响肠管局部,而且涉及全身,病情复杂多变,一旦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显著增加,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及时有效地治疗。
(一)病因与分类1按病因分类(1)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主要原因有:①肠腔堵塞:因寄生虫、粪块、结石、异物所致,一般梗阻不重;②肠壁病变:可由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肠管炎症(如克罗恩病)、肠套叠和肠肿瘤等引起;③肠管受压:如肠粘连、索带压迫、肠扭转、腹部疝嵌顿或肠外肿瘤压迫等。
(2)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发生肠壁运动功能障碍,致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而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一般包括:①麻痹性肠梗阻:较常见,因肠壁肌肉失去正常蠕动能力造成。
如急性弥慢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及严重低钾血症时均可发生;②痉挛性肠梗阻:甚少见,系肠壁肌肉强烈痉挛,肠蠕动失常引起,见于肠功能紊乱或慢性铅中毒时。
此外,假性肠梗阻(pseudo intestinal obstruction)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
呈慢性经过,症状反复发生,主要是小肠蠕动功能障碍,十二指肠和结肠运动可能正常,有别于麻痹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肠壁血运障碍使蠕动功能丧失,致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
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类(1)单纯性肠梗阻:仅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无肠壁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肠壁有血运障碍的肠梗阻。
可因肠系膜血管及肠壁小血管严重受压或损伤等引起,也包括血运性肠梗阻。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肠梗阻发生后,既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又可导致一系列复杂的全身性生理紊乱。
1局部变化各类型肠梗阻肠管局部病理变化不完全一致。
(1)机械性肠梗阻:梗阻以上肠管蠕动增加,以克服阻力促使肠内容通过,梗阻以上肠管因积气、积液而膨胀扩张。
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和起因肠梗阻病因概要:按原因分类肠梗阻按发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分为三类:肠腔变狭小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而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的肠管本身的原因、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瘤栓形成的血运性肠梗阻。
肠梗阻详细解析:病因及分类1.按原因分类肠梗阻按发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昂为常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因而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可能的原因如下。
1)肠外因素①粘连与粘连带的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
因而造成梗阻。
因腹部手术和腹腔炎症产生的粘连多见。
②肠外肿瘤或腹块的压迫:腹部肿瘤转移侵犯更易导致肠粘连。
2)肠管本身的原因①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肠肿瘤、肠吻合等。
②肠套叠。
(2)动力性肠梗阻:发病较上类少,是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但无器质性的肠腔狭窄。
常见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或感染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瘤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而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2.按血运情况分类肠梗阻又可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类。
(1)单纯性肠梗阻:只是肠内容物通过受阻。
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系指梗阻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者,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
3.按梗阻的部位分类肠梗阻还可按梗阻的部位分为高位(如空肠上段)和低位(如回肠末段和结肠)两种。
4.根据梗阻的程度分类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又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倘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则称闭拌性肠梗阻。
结肠肿瘤引起的肠梗阻由于其近端存在回盲瓣,故易致闭袢性肠梗阻。
5.按发展过程的快慢分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肠梗阻健康教育

肠梗阻健康教育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发生在肠道内,导致食物和液体无法正常通过肠道。
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种类型,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被物体或肿瘤阻塞所引起,而非机械性肠梗阻则是由于肠道的神经或肌肉功能异常引起。
肠梗阻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排便困难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肠梗阻可能导致肠道坏死、感染和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公众对肠梗阻的认识和了解,以下是一些关于肠梗阻的健康教育内容:1. 肠梗阻的原因和风险因素: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包括肿瘤、粪石、肠套叠、肠道狭窄和粘连等。
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史、肿瘤史、炎症性肠病和先天性肠道异常等。
2. 早期症状的识别:了解肠梗阻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排便困难等。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出现,应及时就医。
3. 诊断和治疗方法:肠梗阻的诊断通常通过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和MRI)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和尿液检查)来确定。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4. 预防肠梗阻的措施:预防肠梗阻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和食用高纤维食物,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处理肠道疾病(如肿瘤和炎症性肠病),避免长时间使用某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等。
5. 康复和护理:对于经历肠梗阻的患者,康复和护理非常重要。
这包括恢复期间的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和遵守医生的建议。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健康教育,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肠梗阻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对肠梗阻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与肠梗阻相关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肠梗阻

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病因和分类】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1.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1)机械性肠梗阻:是各种机械性原因导致的肠腔缩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临床以此类型最常见。
主要原因包括:1)肠腔堵塞:如结石、粪块、寄生虫、异物等。
2)肠管外受压:如肠扭转、腹腔肿瘤压迫、粘连引起肠管扭曲、腹外疝或腹内疝等。
3)肠壁病变:如肠肿瘤、肠套叠、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2)动力性肠梗阻:肠壁本身无器质性病变,是神经反射或腹腔内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
此类肠梗阻较前类少见。
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及痉挛性肠梗阻两类。
前者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低钾血症及某些腹部手术后等;后者较少见,可继发于尿毒症、重金属中毒和肠功能紊乱等。
(3)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管局部血供障碍致肠道功能受损、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肠系膜血栓形成、栓塞或血管受压等。
较少见。
2.依据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类(1)单纯性肠梗阻:只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伴有肠管血运障碍的肠梗阻。
此外,肠梗阻还可根据梗阻部位分为高位(空肠上段)和低位性肠梗阻(回肠末端与结肠);根据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根据梗阻的发展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当发生肠扭转等致病变肠袢两端完全阻塞时称为闭袢性肠梗阻。
上述肠梗阻的类型并非固定不变,随着病情的发展,某些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病理生理】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可分为局部及全身性变化。
1.局部各类型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不全一致。
但随病情发展,其基本过程包括梗阻以上肠段蠕动增强、肠腔扩张、肠腔内积气和积液、肠壁充血水肿,血供受阻时则坏死、穿孔。
肠梗阻初期,梗阻以上肠段蠕动增强,以克服阻力,推动肠内容物通过梗阻部位;肠腔扩张,大量积气、积液。
梗阻以下肠管则空虚、瘪陷或仅存少量粪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性肠梗阻——呕吐频繁,腹胀明显(如低 位肠梗阻),完全停止排气 排便; 不完全性肠梗阻——呕吐与腹胀较轻或无呕吐, 尚有少量排气排便。
肠梗阻病因
根据患者年龄、病史、体征、X线表现鉴别
新生婴儿——多见肠道先天性畸形 两岁以下小儿——多见肠套叠 3岁以上儿童——以蛔虫团堵塞性肠梗阻居多 老年人——肿瘤或粪块堵塞常见 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最常见,常见于开腹术后 血运性肠梗阻——动脉栓塞常由左心瓣膜病、心内膜炎 的血栓、赘生物脱落或主动脉粥样硬 化斑落所致;静脉栓塞可因腹腔手术 或创伤造成。 麻痹性肠梗阻——主要原因为弥漫性腹膜炎
治疗
解除梗阻
非手术治疗
指征:适于不完全性肠梗阻 ◇豆油疗法; ◇中药疗法; ◇腹部理疗; ◇颠簸疗法; ◇灌肠疗法; ◇针灸疗法;
治疗
解除梗阻
手术治疗
指征:绞窄性肠梗阻 肿瘤梗阻 肠道先天畸形 非手术治疗无效 ◇单纯解除梗阻的手术: 粘连松解 异物取出 肠扭转复位
手术方式
A.解除梗阻原因的术式
一、粘连性肠梗阻
较为常见,发生率20-40% 原因:手术(最多), 炎症,损伤,出血 肠粘连引起肠梗阻的条 件: ◇肠腔缩窄 ◇粘连牵扯成角 ◇粘连带压迫 ◇肠袢套入粘连环 ◇肠袢在粘连处扭转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最重要是鉴别绞窄性与单纯性肠梗阻 除一般机械性肠梗阻表现外,常有以下特点:
◇多有腹腔手术、腹部外伤或腹腔感染史; ◇以往有慢性梗阻症状和多次反复急性发作 者,多 为广泛粘连梗阻; ◇平时无症状,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腹痛较重, 并有腹部局部压痛,甚至腹肌紧张者,应考虑粘连 带等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
单纯性or绞窄性肠梗阻
本质的区别:血运障碍
预后的区别:绞窄性肠梗阻处理不及时将导致 肠坏死、腹膜炎,继发感染性休 克而危及生命。 处理的区别:单纯性——多采用非手术处理 绞窄性——需手术处理
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
1.腹痛发作急骤,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出现早,频繁
而剧烈。 2.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症状改 善不明显。 3.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搏增快,WBC计数 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4.不对称性腹胀,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 5.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 腔穿刺抽出液为血性。 6.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7.X线检查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且位臵不因 时间而改变。
小肠扭转
多见于青壮年 诱因:饱食后剧烈活动 症状特点:①腹痛发作突然 ②牵涉腰背部 ③喜胸膝位或蜷曲侧卧位 ④呕吐频繁、腹胀不显著 ⑤易休克
乙状结肠扭转
多见于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除腹部
绞痛外,有明显腹胀,而呕吐一般不明 显。 低压灌肠:量常少于500ml X线平片:马蹄状双腔充气肠袢 钡灌:尖端呈“鸟嘴”形
*小肠活动度大——小肠易梗阻的解
剖基础 *小肠系膜根部短——小肠系膜呈扇形
★空肠和回肠血液供应来自从腹主动脉分出 的肠系膜上动脉,该动脉又继续分支,各 支相互吻合形成动脉弓,最后分出直支到 达肠壁。 *近端小肠仅有初级动脉弓,越向远端则可 有二级和三级弓,故手术中可通过对动脉 弓的观察来判断空肠和回肠。
治
疗
死亡率15~40% 原因:就诊过晚 治疗延误 方法:及时手术 方式:①扭转复位术 ②肠切除术
肠 套 叠
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 80%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 多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 三大典型症状:腹痛、血便、腹部肿块 X线:气钡灌肠,阻端呈“杯口”状或
“弹簧”状
慢性肠套叠
多见于成年人 原因:肠息肉、肿瘤 治疗 早期:空气钡剂灌肠复位,疗效>90%,压力为 60~80mmHg. 手术方法:① 手术复位② 肠切除
临床表现——胀
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高位肠梗阻
呕吐频繁,腹胀不明显
低位或麻痹性肠梗阻
腹胀明显,遍及全腹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临床表现——闭
完全性肠梗阻
停止排便排气
高位肠梗阻
梗阻以下的残留气体和粪便仍可排出
绞窄性肠梗阻
可排出血性或果酱样便
临床表现——体征
腹部体征
视:腹胀,肠型,蠕动波 触:腹部包块,腹膜刺激征(肠绞窄)
病理生理变化(全身性)
感染和中毒 梗阻近侧端肠腔内细菌数量增多 产 生毒素 肠壁通透性增高后进入腹腔 腹膜炎,中毒症状,甚至全身性感染 休克(混合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 感染性 呼吸循环功能的障碍
临床表现——症状
痛、吐、胀、闭
临床表现——痛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反复发作的、节律性的、阵发性腹部绞痛
绞窄性肠梗阻
肠梗阻诊断要点
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自肛门排
气排便的病史(四大症状)。
指肠指检触及肿块指套染血
腹部X线检查:扩张的肠管肠袢、气 液平面。
机械性肠梗阻or动力性肠梗阻
腹痛:机械性——阵发性绞痛 动力性——常无阵发性绞痛 腹胀:机械性——早期不明显 动力性——显著 肠鸣音:机械性——亢进、金属音、气过水音 动力性——减弱甚至消失 继往病史:动力性肠梗阻常继发于腹内严重感 染、腹膜后出血、腹部大手术后。 X线:机械性——局部(梗阻以上)气液平面 动力性——大、小肠全部均匀胀气
叩:鼓音,移动性浊音(肠绞窄)
听:肠鸣音亢进,减弱或消失
全身
脱水、休克(晚期)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 血液、尿液、呕吐物及粪便
直肠指检 X 线检查 ---- 透视 立位腹平片 钡灌肠
特征表现
气液平面
诊断和鉴别诊断
是否是肠梗阻 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 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重要7条 是高位还是低位 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是什么原因引起梗阻
注意: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的肠蠕动功能
失调多发生在术后3~4日,肛门排气排便 后症状自行消失。 预防: ◇及时,正确治疗腹腔炎症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
肠扭转
性质:闭袢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 扭转方向:顺时针旋转多见 程 度:轻:360°以下 重:2~3周 部 位:小肠 乙状结肠
★ 结肠
分类
按发生的基本原因
机械性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
按梗阻的部位
高位肠梗阻 低位肠梗阻
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
按梗阻发生的快慢
急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
单纯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 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梗阻的程度
特殊类型 闭袢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
1 肠壁病变
肿瘤: 炎症:
环状胰腺;
肠外肿瘤;
腹膜包裹
肠系膜肿瘤
腹腔内脓肿; 腹腔异物
其他: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机械性肠梗阻
3 肠腔内梗阻
胆结石 粪石
毛发团
异物
肠减压管气囊
寄生虫 腔内憩室
机械性肠梗阻 ——常见病因
粘连 肠扭转和肠套叠 肿瘤 疝嵌顿 其他:蛔虫、粪块、结石、异物
肠套叠
嵌顿
肿瘤 扭转 粪石
粘连
先天性:肠管重复畸形;美克尔憩室;囊肿 炎症性:肠结核;放线菌病;克隆氏病
新生物: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
Peutz-Jeghers 综合征 创伤性:血肿;缺血性狭窄 其他: 肠套叠;放射性肠炎;子宫内膜异位
机械性肠梗阻
2 肠壁外病变
粘连: 疝: 手术后; 先天性; 炎症后 腹壁疝; 腹内疝
先天性:
增多,现临床已不属少见。
动力性肠梗阻
肠壁本身无病变,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 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致使肠内容物无法 正常通过
分类:麻痹性和痉挛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低钾血症、腹部手术后 痉挛性肠梗阻 --继发于尿毒症、重金属中毒、肠功能紊乱
病理生理变化(肠管局部)
肠蠕动改变
★小肠淋巴管起源于小肠绒毛中央的乳糜管, 淋巴液汇集于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再继续 向上引流,直至乳糜池。若手术中伤及乳 糜池,可导致乳糜腹。 ★小肠的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生理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分 泌碱性肠液,还吸收水、电解质、各种维 生素及内源性物质每天约达8000ml。
肠 梗 阻分型及内容
(intestinal obstrution)
外科
王小五
定
义
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
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来自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
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10%
解剖生理概要
解剖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成
人小肠全长约3~5m,切除50%可无明 显临床症状,但若残留小肠不足1m, 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 等短肠综合征表现。 *空、回肠之比:2:3
高位or低位肠梗阻
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发生早而频繁,腹胀不明显; 低位小肠梗阻——呕吐发生晚而次数少,腹胀明显; X线:低位小肠梗阻——扩张肠袢在腹中部,呈阶梯 状液平 结肠梗阻——扩张肠袢在腹周围,可见结肠袋, 胀气的结肠阴影在梗阻部突然中 断,盲肠胀气最显著,小肠内胀 气不明显。
完全性or不完全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蠕动增强; 麻痹性肠梗阻,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肠内积气、积液增多
肠腔内压力不断增加
肠扩张
肠壁血运障碍
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淤血、水肿,呈暗红色 动脉血流受阻,肠壁失去光泽,呈暗黑色
肠壁因缺血而坏死、穿孔
病理生理变化(全身性)
体液丧失:正常消化液6-8 L/24h
唾液 1200 ml 胃液 2000ml 胰液 1200ml 胆汁700ml 十二指肠液 50ml 小肠液 2000ml 大肠液60ml 由体液丧失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是肠梗阻重要的 病理生理改变。 不能进食,频吐 消化液潴留于肠腔 肠壁水肿,血浆渗出 肠绞窄,丢失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