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酐即邻苯二甲酸酐
苯酐化学品安全系统技术说明书

邻苯二甲酸酐
标
识
中文名:苯酐;
邻苯二甲酸酐
英文名:
o-phthanlic anhydride
分子式:C8H4O3
相对分子质量:148.11
CAS号:85-44-9
结构式:
危险性类别: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酸酐
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白色针状结晶。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树脂和染料等。
主要用途:制造聚合物、共聚物、也用于合成树脂、涂料、农药、医药、食品及润滑油添加剂等。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粉尘和蒸气具有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可伴有腹痛。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有明显刺激作用,并引起灼伤。
慢性影响:慢性结膜炎,鼻粘膜溃疡和炎症。有致敏性,可引起皮疹和哮喘。
其环境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和大气中,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在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度低得多,挥发到大气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
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运输信息
危规号:33535
UN编号:1307
包装分类:Ⅲ
包装标志:3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急性毒性:LD50:4020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刺激性:家兔经眼:DNA抑制:人白细胞2200µmol/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200 umol/L。可引起粘膜刺激。导致眼刺激。家兔经皮:2mg/24h,重度刺激。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爆炸上限(v%)
10.4
引燃温度(℃)
570
爆炸下限(v%)
1.7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建规火险分级
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并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最小引燃能量mJ
——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
性
与
危
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100mg/m3
苏联MAC:50mg/m3
美国TWA:OSHA 100ppm,434mg/m3;ACGIH 100ppm,434mg/m3
美国STEL:ACGIH 150ppm,651mg/m3
分子式;C8H10
分子量:106.17
IMDG规则页码
3292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熔点℃
-25.5
相对密度(空气=1)
3.66
沸点℃
144.4
临界温度℃
357.2
相对密度(水=1)
0.88
临界压力MPa
3.70
饱和蒸汽压KPa
1.33(32℃)
燃烧热Kj/mol
4563.3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稳定性
稳定
苯酐理化性质表

标
识
中文名:邻苯二甲酸酐/苯酐[含马来酸酐大于0.05%]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252
英文名:o-phthalicanhydride
UN编号:2214
分子式:C8H4O3
分子量:148.11
CAS号:85-44-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针状结晶。
熔点(℃)
131.2
相对密度
(水=1)
1.53
燃烧性
可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无意义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引燃温度
(℃)
570
爆炸极限%(v/v)
1.7%~10.4%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建规火险分
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灭火方法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
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包装方法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
(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
苯酐生产工艺流程研究

苯酐生产工艺流程研究摘要:苯酐即邻苯二酸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4种主要有机酸酐中,其产量和消费量最大。
苯酐主要用来生产增塑剂、不饱和树脂、醇酸树脂和染料,同时也是生产糖精、油漆和其它多种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
增塑剂广泛地应用于塑料加工行业,尤其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加工生产。
苯酐的下游产品广泛地用于化工、电子、机械、纺织和食品等工业部门,因此了解苯酐的生产、消费及市场分布情况非常重要。
关键词:苯酐粗制;苯酐精制;研究引言苯酐,全称为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annychide),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
苯酐能引起人们呼吸器官的过敏性症状,苯酐的粉尘或蒸气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特别对潮湿的组织刺激更大。
苯酐主要用于生产PVC 增塑剂、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染料、涂料、农药、医药和仪器添加剂、食用糖精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在PVC生产中,增塑剂最大用量已超过50%,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苯酐的需求随之增长,推动了国内外苯酐生产的快速发展。
最早的苯酐生产始于1872年,当时德国BASF公司以萘为原料,铬酸氧化生产苯酐,后又改用发烟硫酸氧化生产苯酐,但收率极低,仅有15%。
自1917年世界开始以氧化钒为催化剂,用萘生产苯酐后,苯酐的生产逐步走向工业化,规模化,并先后形成了萘法、邻法两种比较成熟的工艺。
1苯酐的用途1)增塑剂增塑剂是苯酐最大的消耗市场,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加工(80%),也广泛用于合成橡胶、聚氨酯、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的加工工艺中。
预计改领域的消费量仍将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
2)不饱和聚酯苯酐可以调节不饱和聚酯的不饱和度,使不饱和聚酯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预计该领域的消费量将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
2苯酐生产工艺流程研究2.1邻法概况随着苯酐产量的迅速增长,焦油萘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而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又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邻二甲苯,扩大了苯酐的原料来源。
苯酐生产的概念设计

二. 苯酐工业生产的工艺
1. 固定床气相氧化法 2. 流化床气相氧化法 3. 邻二甲苯液相氧化法
三. 工艺流程的确定
1. 生产工艺的选择
本设计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邻二甲 苯固定床氧化法。流程参考上一届同学 的工作。
考虑到普通的邻二甲苯固定床氧化法制 备苯酐的精馏残渣中含有大量的苯酐。
而且苯酐和其他副产物的沸点相差较大, 一般都在几十度以上。
2.设计目标
苯酐产量达30000t/y,最后获得的纯苯酐 纯度达99.9%以上。
3. 有关的工艺数据
反应过程 反应温度:360~380℃ 反应压力:1 atm
原料:工业级邻二甲苯 进料量:5000kg/h 转化率:99.8% 生成苯酐的选择性 约0.8
催化剂:低温高空速、V2O5—TiO2负载在惰性 载体上的催化剂
空邻比:30:1
主要副产物:苯酞、顺酐、苯甲酸、柠康酐、 二氧化碳
分离过程
粗苯酐先在热处理釜预热至260℃,然后 送入蒸馏塔进行减压蒸馏。轻组分由塔 顶蒸出,重质残渣由塔釜排出,纯苯酐 由塔中间出料。
蒸馏塔:板数:50; 塔顶压力:7kPa; 塔板压降:0.01kPa。
粗苯酐流量: 37.927kmol/h(100℃ ) 原料:工业级邻二甲苯 进料量:5000kg/h 转化率:99.
姓名: 郑大锋 海景 只使用一个蒸馏塔,并且对蒸馏后塔底排出的重质残渣中残余的苯酐进行了回收,缩短了流程,降低了成本。
8% 生成苯酐的选择性 约0.
下图是进料板位置对回流比的影响:
2. 分离过程
结果表明,改进分离工艺后,所获得的苯酐纯度依然可达99.
-4
流程参考上一届同学的工作。
苯酞:1.021×10 水:0.0733 在保证了苯酐纯度在99.
邻苯二甲酸酐(1)

• 1.2性质: 该品为白色粉末或鳞片状结晶固体, 比重1.527(4℃) ,熔点为130.8℃,沸点 284.5℃,易升华,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可 水解为邻苯二甲酸,易溶于乙醇,苯和吡啶, 微溶于乙醚。
避免产物的深度氧化, 避免产物的深度氧化, 反应器用微波炉 使用频率为2.45GHz原料气采用空 加热 ,使用频率为2.45GHz原料气采用空 气(3cm3/s) 携带50℃邻二 甲苯蒸汽进 携带50℃ 入催化床,混合气组成为邻二甲苯/ 入催化床,混合气组成为邻二甲苯/空气 =1/1.99 . V2O5/ SiO2和V2O5/C催化剂 SiO2和V2O5/C催化剂 分别在620W和450W微波幅射下预热 分别在620W和450W微波幅射下预热 5min 和2min ,床层温度分别达290℃和 ,床层温度分别达 床层温度分别达290℃ 340℃ 340℃,此时连续通入原料气 ,微波功率 调至135W进行反应 进行反应, 调至135W进行反应,反应产物用上海分 析仪器厂1102型色谱仪进行分析 析仪器厂1102型色谱仪进行分析 ,采用 SE 一30填充柱(柱长3m ,柱温 210℃ ), 30填充柱 柱长3m ,柱温 210℃ 填充柱( 氢火焰鉴定器
• 1.3对人体的危害 本品具有中等毒性,可引起哮喘。长期吸 入可引起生殖、神经、肝肾系统的损害, 同时对皮肤、粘膜特别是眼角膜也有刺激 性。
1.4、用途 1.4、用途 • 用来生产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邻苯 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异辛酯 、环己酯和混合酯等。 • 用于生产醇酸树脂和氨基树脂涂料 • 用于不饱和聚酯的生产,在染料工业中用 以合成蒽醌 • 在颜料生产中合成酞青兰 BS、 酞菁蓝 BX , 酞菁蓝 B等颜料
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完整

标识
中文名:邻苯二甲酸酐;苯酐
危险货物编号:81631
英文名:o-Phthalic anhydride
UN编号:2214
分子式:C8H4O3
分子量:148.11
CAS号:85-44-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针状结晶。
熔点(℃)
131.2
相对密度(水=1)
1.53
相对密度(空气=1)
5.10
沸点(℃)
急
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
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禁忌物
稳定性
稳定
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聚合危害
不聚合
毒性及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
LD50(mg/kg,大鼠经口)
无资料
LC50(mg/kg)
无资料
健康危害
车间卫生标准
侵入途径:吸如、食入;
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81631苯酐

苯酐一标识中文名:邻苯二甲酸酐;苯酐英文名: o-Phthalic anhydride分子式: C8H4O3相对分子质量: 148.11CAS号: 85-44-9危险品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酸酐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针状晶体主要用途:用作制造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树脂和染料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因其在湿润的组织表面水解为邻苯二甲酸酐而加重。
可造成皮肤灼伤。
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
对有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疹和慢性眼刺激。
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
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青。
就医。
五燃烧特性与消防燃烧性:可燃闪点(℃) :151.7爆炸下限(%):1.7 引燃温度(℃) :490爆炸上限(%):10.4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
远离火种,热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酐即邻苯二甲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是邻苯二甲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的环状酸酐。
苯酐为白色固体,是化工中的重要原料,尤其用于增塑剂的制造。
广泛用于制造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等,也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
1896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首先提出由萘液相氧化制苯酐的方法。
1920年德国冯海登化学公司建立由萘气相催化氧化制苯酐的生产装置;但萘来源有限,价格较贵,使苯酐发展受到限制。
石油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价廉的邻二甲苯。
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生产苯酐,产品的碳原子数和原料碳原子数一样,与萘作原料相比消除了氧化降解,减少氧气需要量及反应放热量,因而促使开展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的研究,1945年美国首先实现该法的工业化生产。
以后,催化剂的不断改进以及新的高负荷、高原料空气比和高产率催化剂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各国均主要采用此法生产苯酐。
1985年,世界苯酐产量约为2.9Mt,其中80%左右由邻二甲苯生产。
性状物化性质:性状白色针状晶体,具有轻微的气味。
国标编
号
81631
CAS号85-44-9
中文名
称
邻苯二甲酸酐
英文名
称
o-Phthalic anhydride
别名苯酐
分子式C8H4O3;C6H4(CO)2O
外观与
性状
白色针状结晶
分子量148.11蒸汽压0.13kPa/96.5℃闪点:151.7℃
熔点131.2℃沸点:295℃溶解性
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
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53;相对密度(空
气=1)5.10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
记20(腐蚀品)
主要用
途
用于制造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树酯和
染料等
密封阴凉保存。
(保存)
标定碱的标准溶液。
从仲醇、叔醇中分离伯醇。
根据熔点不同,检别伯胺和芳香族烃。
除去苯中噻吩(用途)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因其在湿润的组织表面水解为邻苯二甲酸而加重。
可造成皮肤灼伤。
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
对有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疹和慢性眼刺激。
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
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4020mg/kg(大鼠经口)。
刺激性:家兔经眼:119m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595mg(24小时),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安全措施
泄漏: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露: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内。
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燃烧性:可燃
爆炸下限(%):1.7
爆炸上限(%):10.4
引燃温度(℃):570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切勿将水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紧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误食: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制法
邻二甲苯氧化法
主反应如图,此外,由副反应还生成苯甲酸、顺丁烯二酸酐等。
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因此选择适宜的催化剂(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和移出反应热以抑制深度氧化反应,是工业过程的关键。
由此而开发了多种不同的生产方法。
工业生产方法一般是采用以五氧化二钒为主的钒系催化剂(见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邻二甲苯的气相氧化。
1974年,开发了高负荷表面涂层的钒系催化剂,催化剂载体是惰性的无孔瓷球、刚玉球和碳化硅球等。
选用环状载体制备催化剂。
这种新型催化剂可以减少因内扩散引起的深度氧化反应,从而提高了苯酐的收率、选择性和催化剂的负荷。
反应器多采用列管式固定床。
典型工艺过程(见图)是将过滤后的无尘空气经压缩、预热,与气化的邻二甲苯蒸气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在400~460℃下进行氧化反应,进料空速2000~3000h-1,空气中邻二甲苯浓度40~60g/m3(标准),反应热由管外循环的熔盐带出。
反应产物进入蒸汽发生器,被冷却的反应气经进一步冷却,回收粗苯酐。
尾气经水洗回收顺丁烯二酸酐后放空,或用催化燃烧法净化后再放空。
粗苯酐经减压精馏由塔顶分离出低沸点的顺丁烯二酸酐、甲基顺丁烯二酸酐及苯甲酸等;塔底物料经真空精馏,得到苯酐产品。
邻二甲苯氧化法
萘氧化法
副反应生成萘醌、顺丁烯二酸酐等。
所用催化剂也是钒系催化剂。
工艺过程与邻二甲苯氧化相似。
萘氧化的反应器有列管式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
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热由反应器内的冷却管移走。
流化床催化剂的粒度要求有一适宜的范围,通常为40~300μm。
使用流化床的优点是:反应器可以在比较均匀的温度、较高的原料-空气比下操作,产物较易捕集。
萘氧化法[4]
化学性质
邻苯二甲酸酐可发生水解、醇解和氨解反应,与芳烃反应可合成蒽醌衍生物。
邻苯二甲酸酐在工业上是在五氧化钒催化下,由萘与空气在350~360℃进行气相氧化制得,也可用空气氧化邻二甲苯制得。
邻苯二甲酸酐可代替邻苯二甲酸使用,主要与一元醇反应形成酯,例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用途
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都是重要的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酐与多元醇(如甘油、季戊四醇)缩聚生成聚芳酯树脂,用于油漆工业;若与乙二醇和不饱和酸缩聚,则生成不饱和聚酯树脂,可制造绝缘漆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邻苯二甲酸酐也是合成苯甲酸、对苯二甲酸的原料,也用于药物合成。
∙溶解性微溶于热水和乙醚,溶于乙醇、苯和吡啶。
∙熔点:129-132℃
∙相对密度:1.484g/cm3
∙溶解性:6 g/L (20℃)
∙用途: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上游原料:1,2-二甲苯、工业萘、邻二甲苯、萘
∙下游产品:4-羟基-4-甲基-2-戊酮、丁醚、9,10-蒽醌、四氯苯酐、四溴苯酐、1,2-苯二甲酸氢钾、1,4-二羟基蒽醌、2-苯甲酰苯甲酸、邻苯二甲酰亚胺、N-羟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2-氨基苯甲酸、苯绕蒽酮、β-氯蒽醌、2-乙基蒽醌、1,2-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苯酐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外观白色鳞片状或结晶性粉末白色或微带其它鳞片状或结晶粉末熔融色度20 50 100
热稳定色度50 150
结晶点≥130.5℃≥130.3℃≥130.0℃
纯度≥99.5%≥99.5%≥99.0%
游离酸含量≤0.5%≤0.5%≤0.5%
灰分≤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