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外科常见恶性肿瘤复查随诊项目参考

合集下载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是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的常规检查项目。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肿瘤发生的早期信息,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一、肿瘤十三项检查肿瘤十三项是一组用于筛查和辅助诊断肿瘤的检查项目,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胃泌素释放肽(GRP)、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和胰子细胞素C (SCC)。

这些指标在不同肿瘤类型的诊断、评估预后及监测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可以检测到。

高水平的CEA常常与消化系统的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相关,但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导致升高。

2. 糖类抗原125(CA125)CA125是一种女性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卵巢癌的筛查和辅助诊断。

高水平的CA125可提示卵巢癌的潜在风险,但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

3.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CYFRA21-1是一种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CYFRA21-1的水平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存活率。

4.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尤其在小细胞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表达较高。

通过检测NSE的水平,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这些类型的肿瘤。

5.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SCC-Ag是一种常见的上皮性肿瘤标志物,特别适用于鳞状细胞癌的检测和监测。

较高水平的SCC-Ag与宫颈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相关。

肿瘤随访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实施方案肿瘤随访是指对已经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长期的、系统的、有计划的医学观察和评估,以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的一种综合性医疗服务。

肿瘤随访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复发、转移和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下面将介绍肿瘤随访的实施方案。

一、随访时间1. 术后随访:手术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2. 化疗、放疗后随访: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3.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二、随访内容1. 症状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乏力、发热、夜间盗汗、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 体格检查:包括淋巴结、肝脾、皮肤、神经系统等系统的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等。

4.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胸部X线、腹部B超、CT、MRI等检查。

三、随访评估1. 根据随访内容的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疗效评估、生存质量评估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3. 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

四、随访记录1. 对每次随访的内容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进行记录,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进行记录,以便日后跟踪和评估。

五、随访管理1. 对随访计划和随访记录进行管理,保证随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管理,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进行管理,保证他们的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六、随访效果1. 根据随访结果,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对随访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随访工作的效果。

肿瘤科体格检查内容

肿瘤科体格检查内容

肿瘤科体格检查内容1. 咱先看看淋巴结呀!你想想,淋巴结就像是身体的“岗哨”,要是这里有啥异常,那可得注意啦!比如脖子、腋窝、腹股沟这些地方,摸摸看有没有肿大呀。

我记得有个病人,就是淋巴结肿大被查出来问题的呢!2. 接着得瞧瞧皮肤呢!皮肤就像身体的“外衣”,有没有黄疸啊、皮疹啊之类的,这可都能反映身体状况呢。

上次就碰到一个病人,皮肤上出现了奇怪的斑点,后来一查还真有事儿!3. 别忘了看头部五官呀!这眼睛、鼻子、嘴巴,就像身体的“窗户”,能透露出很多信息呢。

比如说眼睛有没有发黄、鼻子有没有出血,我之前就遇到一个病人,眼神就不太对,果然有问题呢!4. 一定要看看胸部呀!胸部就像身体的“大箱子”,里面装着重要脏器呢。

听听呼吸音正不正常,有没有异常的杂音。

哎呀,有个病人就是胸部检查发现了大问题!5. 肚子也很重要哇!这肚子就像是个“大口袋”,看看有没有肿块呀、压痛呀。

我曾经遇到一个病人,肚子摸起来感觉不太对,后来真的查出了严重疾病呢!6. 那四肢也不能忽视呀!四肢就像身体的“支柱”,活动灵不灵活、有没有水肿啥的。

记得有个病人就是走路不太对劲,一检查,果然是四肢有毛病啦!7. 还要看看肛门呢!肛门可不简单,就像身体的“出口”。

检查一下有没有痔疮呀啥的,好多人都觉得不好意思,可这多重要呀!上次有个病人就是不好意思说,结果耽误了病情呢!8. 对啦,精神状态也很关键呀!这就像身体的“信号灯”。

这个人有没有精神、有没有恍惚,一看就能感觉到呢。

我就遇到过那种看着精神就不太好的病人,一查还真有问题。

9. 最后,可别忘记检查体位和步态呀!这就好比是身体走路的“姿势”,从这能看出很多问题呢。

有些病人走着走着就不太对劲,这不就是在提醒我们嘛!总之,肿瘤科体格检查的每一项都不能马虎,这都是发现疾病的重要线索呀!。

肿瘤患者康复随访计划

肿瘤患者康复随访计划

肿瘤患者康复随访计划一、随访目的1、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2、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支持,帮助其适应治疗后的生活。

4、收集患者的康复数据,为临床研究和医疗改进提供依据。

二、随访对象所有完成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的患者。

三、随访时间安排1、治疗结束后的第 1 年内,每 3 个月随访 1 次。

2、第 2 3 年,每 6 个月随访 1 次。

3、 3 年以后,每年随访 1 次。

四、随访方式1、门诊随访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到医院门诊进行复查。

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和影像学检查(如 B 超、CT、MRI 等)。

2、电话随访随访人员定期致电患者,了解其身体状况、饮食、睡眠、心理状态等。

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3、家庭随访对于行动不便或居住偏远的患者,医护人员可进行家庭随访。

除了进行常规的检查和评估外,还可以观察患者的生活环境,给予针对性的康复建议。

五、随访内容1、身体状况评估询问患者是否有新的症状出现,如疼痛、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等。

测量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

检查手术切口或放疗部位的愈合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计数,评估患者的造血功能。

肝肾功能: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判断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肿瘤标志物:根据肿瘤的类型,检测相应的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有助于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3、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 B 超、CT、MRI 等,观察肿瘤是否有复发或转移的迹象。

4、心理状态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或面谈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必要时转介至心理专科进行治疗。

5、生活质量评估询问患者的饮食、睡眠、运动情况。

医院质量与病案年会论文: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入院与再入院ICD-10编码的选择

医院质量与病案年会论文: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入院与再入院ICD-10编码的选择

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就医与再次就医ICD-10编码的选择蔡林君【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因各种目的反复多次入院,编码情况繁杂,编码错误率高。

本文旨在分析恶性肿瘤患者首次与再次入院不同出院情况的ICD-10 编码的分类对应关系,并结合病例详述编码标准。

最后讨论如何提高疾病编码的准确率。

【关键词】: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主要诊断选择1.引言在综合医院中,恶性肿瘤在住院病人疾病构成中呈历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1】。

恶性肿瘤具有高复发、易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所以肿瘤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出院后,必须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和后续治疗,才能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巩固治疗的效果【2】。

恶性肿瘤患者因疾病的特殊性多次入院,但临床上往往简单撰写诊断,这为编码人员选择主要诊断带来困难,进而增加恶性肿瘤患者ICD-10编码的错误率。

正确的疾病诊断分类编码是诊断相关分类法(DRGs)的依据,能够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医疗信息准确的关键,同时也决定着卫生信息的利用价值【3】。

编码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区分清恶性肿瘤患者是否为首次入院,认真分析,遵循ICD-10的分类原则及细则,正确合理的编码。

2.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就医主要编码的选择2.1要确定患者的主要疾病编码首先要根据要求选择主要诊断,《病案信息学》中明确指出,在本次医疗事件中,选择对健康危害最严重,花费医疗精力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诊断作为病人的主要诊断【4】。

在实际工作中,编码员应在遵循总则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出院小结、入院记录、病程录、手术记录等资料来完成主要诊断的选择。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就医后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并进行治疗的,主要诊断应选择恶性肿瘤,主要编码选择见表1。

表1 首次发现恶性肿瘤主要的疾病编码住院目的主要诊断ICD-10治疗原发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放化疗确诊为继发恶性肿瘤,原发部位不明确原发部位恶性肿瘤原发部位恶性肿瘤继发部位恶性肿瘤C00-C97 病理码/3C00-C97C77-C79 病理码/62.2举例某妇科病例,患者女,53岁明确诊断为宫颈恶性肿瘤,先行一疗程化疗后再入院手术治疗。

肿瘤12项 解释

肿瘤12项 解释

肿瘤12项一般指的是肿瘤标志物检查,它是一种血液检查,通过测量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帮助医生评估和诊断肿瘤的存在。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每项检查的内容及意义。

1. 甲胎蛋白(AFP):AFP主要在胎儿肝脏中合成,正常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性病变时,有关基因重新被激活,使原来丧失合成AFP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以致血中AFP含量明显升高。

2. 癌胚抗原(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及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

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肺癌。

3. 组织特异性癌胚抗原(TS-CAD):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的鳞状上皮癌的肿瘤标志物,用于监测宫颈癌、食管癌、肺癌等。

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具有前列腺组织特异性,是前列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和前列腺癌诊断的有效指标。

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是一种糖酵解酶,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也存在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中。

当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多发性骨髓瘤、黑色素瘤、胰腺内分泌瘤等肿瘤发生时,NSE水平升高。

7. β2微球蛋白(β2-MG):β2-MG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和多形核白细胞产生,常作为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参考指标。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情况下,β2-MG水平升高。

8. 铁蛋白(SF):SF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在炎症、恶性肿瘤、肝炎等情况下,SF水平升高。

9. 胰胚胎抗原(POA):POA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胰腺癌的诊断。

10.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ProGRP是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11. 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一种在胰腺癌、肝胆和胃肠道疾病时可明显升高的肿瘤标志物。

12.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Cyfra21-1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肿瘤癌症治疗常见评价观察指标

肿瘤癌症治疗常见评价观察指标

肿瘤癌症治疗常见评价观察指标1.病理学指标:包括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评估,对于判断肿瘤的临床分期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2.影像学指标:包括CT、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肿瘤的大小、生长模式、浸润范围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信息,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指导治疗方案。

3.血液学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血常规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肝肾功能指标可以评估肿瘤治疗对机体器官的影响,肿瘤标志物指标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4.免疫学指标:包括免疫细胞亚群、炎症因子、肿瘤免疫标志物等。

免疫学指标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了解肿瘤的免疫特性,从而指导免疫治疗的选择和预测治疗效果。

5.生活质量评估:包括症状评估、心理社会支持等。

针对肿瘤患者的特殊症状,如疼痛、恶心、疲劳等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护理。

6.生物学治疗指标: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的治疗反应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来评估肿瘤对于生物学治疗的敏感性和预测治疗效果。

7.临床症状评估:包括疼痛程度、食欲、体重、体力活动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变化,如病情进展或治疗效果等。

8.随访观察指标:包括复查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转移情况,并进行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判断。

综上所述,肿瘤癌症治疗的常见评价观察指标涵盖了多个方面,从病理学指标到临床症状等多个层面。

这些指标的评估和观察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判断疗效和预测预后,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肿瘤复发标准

肿瘤复发标准

肿瘤复发标准
一、影像学检查
肿瘤复发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超声、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等特征,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或其他脏器的侵犯。

若在原肿瘤切除部位或邻近部位出现新的肿瘤病灶,且与原先的病理类型相同,可视为肿瘤复发。

二、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诱导正常细胞产生的物质。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等。

若在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检测到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且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影响,可考虑为肿瘤复发。

三、症状表现
肿瘤复发的症状表现因肿瘤部位和侵犯程度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块、出血、发热等。

若在肿瘤切除部位或邻近部位出现上述症状,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应高度怀疑肿瘤复发。

四、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确定肿瘤复发最准确的方法。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复发病灶,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的性质、分化程度、侵犯范围等信息,从而确定是否为肿瘤复发。

五、生存期
生存期也是判断肿瘤复发的指标之一。

若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生存期较短,且出现了与原先肿瘤相同的症状和体征,应考虑为肿瘤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外科常见恶性肿瘤复查随诊项目参考
常规随诊情况:
1、随诊时间:一般建议术后2年内3个月复查一次,2-5年后半年复查一次,大于5年一年复查一次,有相关不适症状随时来门诊就诊。

2、常规随诊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胸片及肝胆胰脾超声等,如果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其余检查正常,可1月后复查,如果持续升高或者升高2倍以上可以建议继续治疗。

各个疾病具随诊情况:
1、胃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粪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胸片及肝胆胰脾超声等,可以根据把肝胆胰脾超声换做上腹部CT检查,具体了解手术区域情况,1-2年行胃镜检查,如果患者有进食哽咽、反流、饱胀等情况也可行胃镜检查,怀疑有骨转移可行全身核素骨扫描。

2、大肠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粪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胸片及肝胆胰脾超声等,超声检查提示肝脏转移灶可能,可行上腹部CT平扫或加做增强CT,直肠癌常规肛门指诊,可行盆
腔CT或者MRI检查,了解术区情况,1-2年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怀疑有骨转移可行全身核素骨扫描。

3、乳腺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EA、CA15-3)、胸片及肝胆胰脾、乳腺及腋窝超声等,超声检查提示肝脏转移灶可能,可行上腹部CT平扫或加做增强CT,怀疑有骨转移可行全身核素骨扫描,口服他莫昔芬患者复查妇科超声,了解子宫内膜增厚情况。

4、甲状腺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CEA、NSE、甲状腺球蛋白)、胸片及肝胆胰脾、颈部淋巴结超声等,行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了解抑制TSH治疗情况,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要求:正常TSH0.35-5.5mIU/L,口服甲状腺素治疗后,要求TSH下降至一定水平,低危人群TSH下降至0.35mIU/L,高危人群TSH下降至0.1mIU/L,(备注高危人群:a年龄小于15岁或者大于45岁;b男性为独立高危因素;c原发肿块较大或者侵犯甲状腺包膜;d淋巴结有转移。

以上四点符合一点或者以上者为术后高危人群)。

5、肝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EA、AFP、AFU)、胸片及上腹部CT等检查,必要时行上腹部增强CT或者上腹部MRI,
怀疑有骨转移可行全身核素骨扫描。

6、胰腺癌胆管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EA、CA19-9)、胸片及上腹部CT等检查,必要时行上腹部增强CT或者上腹部MRI,怀疑有骨转移可行全身核素骨扫描。

7、食管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粪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EA、CA19-9)、胸部CT及肝胆胰脾超声等,必要时行全身核素骨扫描、上消化道钡透或者胃镜检查。

8、肺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小细胞肺癌不查))、胸部CT及肝胆胰脾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行头颅CT及全身核素骨扫描。

9、宫颈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EA、CA72-4)、胸片及肝胆胰脾、妇科超声等,必要时行盆腔CT或者MRI检查及全身核素骨扫描。

10、卵巢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25)、胸片及肝胆胰脾、妇科超声等,必要时行盆腔CT或者MRI 检查及全身核素骨扫描。

11、前列腺癌
常规随诊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PSA、PAP、CEA、
碱性磷酸酶)、直肠指诊、胸片及肝胆胰脾、泌尿系超声等,必要时行盆腔CT或者MRI检查及全身核素骨扫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