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响应谱试验技术
水平冲击响应谱培训资料

冲击响应谱培训手册一、冲击响应谱概述:冲击响应谱试验机是用于完成冲击响应谱试验的环境试验设备。
冲击响应谱是一系列频率不同、具有一定阻尼的单自由度线性系统受到冲击所产生的最大响应值与系统频率的关系曲线,它以系统的固有频率为横坐标,以其响应峰值为纵坐标,其加速度的时间历程为振荡衰减的形式,持续时间一般小于20ms,其能量分布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
产品受冲击作用,其冲击响应的最大值意味着产品出现最大应力,从频域分析冲击对设备的损伤情况更真实有效。
冲击响应谱的用途极其广泛,其可以用做衡量冲击作用效果的尺度、可以用于冲击事件的统计分析、可以用于不同冲击波形的等效转换、可以用于试验有效性及重复性检查,也可以用于指导承受冲击作用系统的设计。
冲击响应谱对冲击脉冲的类型和产生冲击的方法没有严格的要求,实验的灵活性较大;通过对冲击响应谱的分析,可以对设备各部件所承受的最大冲击载荷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预测出冲击潜在的破坏。
冲击响应谱是对产品实施抗冲击设计的分析基础,在航空、航天及其它火工品科研生产和有关重大科技专项中,冲击响应谱试验已经成为必做的环境试验之一。
HSRS系统是一种气动式冲击响应谱试验机,它革新了冲击的发力方式,采用压缩气体推动冲击锤,可以产生比摆锺更大的冲击能量,占用空间小,易于安装和维修,安全性高,更换试件和波形垫方便。
本系统包含了一个基座、一块冲击谐振板、两套水平导轨、一个冲击锤、两个冲击气缸、一套台面复位装置、两套冲击缓冲垫和相应的控制仪。
在做冲击响应谱试验时,在前后座安放好相应的缓冲垫,然后将试件固定在谐振板台面上,设置好冲击锤的前冲压力和刹车时间,在前冲压力的推动下,冲击锤冲击到谐振板上,然后反弹缩回,同时谐振板上产生具有高频振荡随时间衰减的冲击波,从而完成一次试验。
前冲压力决定了冲击峰值加速度的大小,而前后波形垫决定了冲击响应谱谱形的斜率、转折频率等。
系统的控制和测量功能均通过计算机来进行。
加速度冲击试验机最为常用试验方法是哪种?

加速度冲击试验机最为常用试验方法是哪种?引言加速度冲击试验机是一种常用的试验设备,紧要用于测试产品的耐用性和牢靠性。
在加速度冲击试验中,试验品会受到特定的加速度冲击,以模拟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不怜悯况,从而评估其在实际情况下的表现。
然而,在进行加速度冲击试验时,有很多不同的试验方法可供选择。
本文将探讨各种加速度冲击试验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并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使用的试验方法。
加速度冲击试验方法在加速度冲击试验中,紧要有以下几种试验方法:单脉冲试验方法单脉冲试验是将试验品放置在加速度冲击试验机上,并施加一个单脉冲载荷,通过不断加添载荷幅度来测试试验品的破坏点。
这种试验方法的优点是简单且易于掌控,但是其不能完全模拟出实际使用条件中产生的多次冲击。
冲击响应谱试验方法冲击响应谱试验是将试验品放置在加速度冲击试验机上,并施加一系列不同频率和幅值的载荷,从而生成冲击响应谱。
依据试验品的响应谱来判定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抗冲击本领。
这种试验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模拟实际应用条件下的多次冲击,但是测试时间较长,且需要更加精准明确的测试仪器和数据处理。
序列脉冲试验方法序列脉冲试验是将试验品放置在加速度冲击试验机上,并分别施加不同幅度、不同频率的载荷,从而对试验品的多种级别、多种密度的冲击载荷进行测试。
这种试验方法能够更好地模拟实际应用条件,但是其需要更多的测试时间和更高的测试精度。
最常使用的试验方法虽然以上三种试验方法都具有确定的优缺点,并且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常使用的试验方法仍旧是单脉冲试验方法。
单脉冲试验方法因其简洁易行、测试速度较快、测试结果直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此外,单脉冲试验方法通常都被设计成可以重复使用,可以更好地充分于产品设计和生产的需要。
另外,在某些特别情况下,冲击响应谱试验或序列脉冲试验也有着其特定的优点和实际应用需求,但是由于其测试时间较长、需要更高的测试精度等因素,使得仍旧有较大的局限。
有限单元法 冲击响应谱计算方法

有限单元法冲击响应谱计算方法
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一种工程分析
方法,用于数值解决复杂的工程结构和系统的问题。
它将连续的结
构或系统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小元素,然后利用数学方法对每个小元
素进行建模,最终得出整个系统的行为。
有限单元法在工程领域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结构分析、热传导、流体力学等领域。
冲击响应谱是一种用于描述结构在地震或其他冲击载荷下响应
的方法。
它是一种描述结构加速度响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通常
用于评估结构在地震或其他冲击载荷下的性能。
冲击响应谱可以通
过有限单元法进行计算,以预测结构在地震或其他冲击载荷下的响应。
有限单元法和冲击响应谱计算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经常结合使用。
首先,利用有限单元法对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得到结构在地震或
其他冲击载荷下的响应。
然后,利用冲击响应谱计算方法,将结构
的加速度响应转换为响应谱,从而评估结构在地震或其他冲击载荷
下的性能。
这种结合使用的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
性能,为工程设计和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从工程角度来看,有限单元法和冲击响应谱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评估结构在地震或其他冲击载荷下的响应,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加固工作。
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够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重要的保障。
总的来说,有限单元法和冲击响应谱计算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结合应用能够为工程设计和评估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航天器冲击响应谱试验模拟方法概述

航天器冲击响应谱试验模拟方法概述
高文硕;朱子宏;沈志强;郭健龙;姜强
【期刊名称】《环境技术》
【年(卷),期】2017(035)004
【摘要】文章介绍了航天器冲击谱模拟试验技术的发展过程,对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的各类冲击试验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从典型脉冲模拟技术,振动试验系统模拟技术,机械碰撞模拟技术和火工品装置模拟技术四个主要方面,对各类冲击技术的特点及实现方式进行了着重的分析.通过对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比较,给经受不同冲击环境的航天器进行试验方法选择时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5页(P60-64)
【作者】高文硕;朱子宏;沈志强;郭健龙;姜强
【作者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16.2
【相关文献】
1.冲击响应谱绝对校准研究中冲击响应谱的计算方法 [J], 曹亦庆;李新良;秦海峰;郑喜红
2.航天器密封舱微重力对流传热与传质地面试验模拟方法理论分析 [J], 李劲东
3.载人航天器地面热试验方法研究概述 [J], 范含林;黄家荣
4.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概述 [J], 苏林;尚朝轩;刘文静
5.航天器基本特点与设计要求概述(四)——航天器的轨道设计、构形和可靠性 [J], 吴开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ec14_冲击响应谱分析

S14-10
从大结构的瞬态分析中创建频谱(续)
● 确定结构(可以包括小结构)的瞬态响应
● 结构激励可以是力,也可以是强迫运动 ● 求解序列SOL 109, SOL 112
● 执行控制段
● SOL 109 ● 例如:
NAS122, Section 14, August 2010 Copyright 2010 MSC.Software Corporation
S14-2
响应谱方法
● 响应谱描述的是单自由度系统的峰值响应的近似方法, 是基础激励和固有频率的函数。
NAS122, Section 14, August 2010 Copyright 2010 MSC.Software Corporation
uB(t)
S14-3
u3(t) u3max
t =>
t
响应谱方法(续)
2
3%
3
5%
最大响应和相对响应
● 从ui(t)计算每个振荡器的最大位移响应uimax 。同样的,计 算每个振荡器和其基础(振动结构上的一个点)之间的最大 相对位移urimax.
● 最大相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与最大相对位移之间有如下 近似关系。
urima x ωruimax uima x ω2urimax
这里存在一个暗含的假设即振荡器系统的质量相对于大结构基础结构质量而言非常小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动力学耦合现象
第14章 冲击响应谱分析
NAS122, Section 14, August 2010 Copyright 2010 MSC.Software Corporation
S14-1
NAS122, Section 14, August 2010 Copyright 2010 MSC.Software Corporation
冲击响应谱合成

冲击响应谱合成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i:冲击冲击响应谱合成1 范围GB/T2423的部分规定了合成冲击响应谱(SRS)实验.适用于需要模复杂瞬态激励的样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42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住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421—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总则(idt IEC 60068—1:1998) 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 IEC 60068—2—6:1995,IDT)GB/T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idt IEC 60068—2—27:1987)GB/T2423.43—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态试验样品的安装(IEC 60068—2—47:1999,IDT)GB/T2423.56—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频带随机振动(数控)和导则( IEC 60068—2—64:1993,IDT)IEC60068—2—57:1999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f:振动时间历程法ISO 266:1997 声学优选频率ISO 2041:1990振动和冲击词汇3 术语和定义在LSO2041:1990,GB/T2423.102008,GB/T2423.5—1995和GB/T2423.56—2006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与以下定义一起使用。
3.1-3dB带宽 -3dBbandwidth在频率响应函数中对应于一个共振峰值的最大响应0,707倍的两点间的频带宽度。
冲击响应谱合成

冲击响应谱合成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i:冲击冲击响应谱合成1 范围GB/T2423的部分规定了合成冲击响应谱(SRS)实验.适用于需要模复杂瞬态激励的样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42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住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421—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总则(idt IEC 60068—1:1998) 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 IEC 60068—2—6:1995,IDT)GB/T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idt IEC 60068—2—27:1987)GB/T2423.43—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态试验样品的安装(IEC 60068—2—47:1999,IDT)GB/T2423.56—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频带随机振动(数控)和导则( IEC 60068—2—64:1993,IDT)IEC60068—2—57:1999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f:振动时间历程法ISO 266:1997 声学优选频率ISO 2041:1990振动和冲击词汇3 术语和定义在LSO2041:1990,GB/T2423.102008,GB/T2423.5—1995和GB/T2423.56—2006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与以下定义一起使用。
3.1-3dB带宽 -3dBbandwidth在频率响应函数中对应于一个共振峰值的最大响应0,707倍的两点间的频带宽度。
浅谈冲击响应谱试验

环境的冲击响应谱相当的话, 就可认为该产品经受 了
冲击环境考核。因为产品受冲击作用 , 其冲击响应的 最大值就意味着产品出现的最大应力 。因此冲击响
维普资讯
N 3 20 o.07
试验技术与试验机
浅 谈 冲击 响应 谱 试 验
刘 晓燕
( 苏州试验 仪 器总厂 , 苏 苏州 2 5 1 ) 江 1 0 9
摘 要 : 大部分产品试件即使在试验室里通过了用对称 的脉 冲谱 即半 正弦、 梯形波 和锯齿波做 的冲击 试验 , 在野外 和实际环境中还有损坏 , 因此简单的用时问历程曲线或脉冲波作 为冲击试 验规范 已经不 能满足试验需求 。所 以复 杂的冲击试验—— 冲击 响应谱试验规范在越来越多 的被提及 和使用 。本 文主要介 绍 冲击 响应谱在 电动振动 试验
Ab t a t Alh u h mo ts e i n p s h y s r c : t o g s p cme a s t e s mm e rc lp le d a r m n l b r t r t ia u s i g a i a o a o y,t a h c h ts o k t s n l d n a fsn 、 r p z i v n o t e k s r a e v ,i a s l ma e m it k n e ti cu i g h l i e ta e o d wa e a d p s p a e r t d wa e t lo wi k sa e i - l o t i e a d a t a iu to . I s n t e o g o e t r q i e e t t tl e sm p e tme ta e u sd n c u lst a i n t i o n u h f r t s e u r m n o u i z i l i r v l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冲击响应谱试验技术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吴斌2009年4月20日目录1 冲击响应谱概述 (2)1.1 引言 (2)1.2 冲击响应谱的定义 (3)1.3 冲击响应谱的特点及用途 (8)1.3.1 冲击响应谱的坐标系 (8)1.3.2 冲击响应谱特点分析 (9)1.3.3 冲击响应谱的用途 (10)1.4 冲击试验的等效损伤原则 (11)1.4.1 根据冲击响应谱进行试验确定 (11)1.4.2 等效损伤原则 (13)2 冲击响应谱的算法 (16)2.1冲击响应谱数字分析中的参数选择 (18)2.2 不同Q值间冲击响应谱的转换 (19)3 冲击试验规范 (21)4 冲击响应谱的试验方法 (24)4.1 振动台模拟 (25)4.2 机械式撞击试验装置 (26)4.2.1固定谐振频率试验装置 (27)4.2.2可调谐式试验装置 (28)4.2.3用跌落式冲击台进行冲击响应谱试验 (28)4.2.4水平摆锤式冲击响应谱试验机 (30)1 冲击响应谱概述1.1引言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产品在生产、运输等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冲击,而这对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了冲击试验。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冲击试验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它也在国防、民生等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冲击试验,主要是以简单脉冲产生的冲击效果来模拟实际的冲击环境,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有被冲击响应谱规范试验技术所代替的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冲击响应谱较传统的冲击规范有如下几种合理性和优势:1)研究冲击的目的不是研究冲击波形本身,而更注重的是冲击作用于系统的效果,或者说研究冲击运动对系统的损伤势。
而用冲击的时间历程来描述损伤势不但困难,而且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而冲击响应谱规范则能很好的避免这样的错误;2)传统的冲击规范严格规定脉冲的类型,而相应谱规范则对冲击脉冲的类型和产生冲击的方法不做严格要求,因此做实验的灵活性增大;3)冲击响应谱是响应等效的,对产品的作用效果也等效,因此冲击响应谱模拟比规定冲击脉冲来模拟更接近实际冲击环境;4)对于工程设计人员来说,通过冲击响应谱的分析,可以对设备各部件所承受的最大动力载荷能够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预测出冲击潜在的破坏;同时还能提供给工程设计人员一个比较灵活的技术,以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看两种冲击规范的区别:【例1】:图1(a)给出了两个面积相等但波形不同的半正弦脉冲(它们的速度变化相等),(b)给出了两个相同半正弦脉冲但其中之一叠有一极窄脉冲。
单从时间历程上来看,很难得出它们两组的区别。
图2所示分别是两组曲线的冲击响应谱曲线,比较可知,冲击脉冲A 对高频系统的危害较大,而B对低频系统的损伤势大;脉冲C和脉冲D虽时间历程峰值相差很多,但由他们的冲击谱曲线易知除极高频外两者的损伤势是相同的。
1 冲击波形的比较图2 与图1的冲击脉冲相应的冲击响应谱由此可以看出,用冲击响应谱规范来描述系统的损伤势有更好的效果。
1.2冲击响应谱的定义冲击响应谱是指一系列单自由度质量阻尼系统,当其公共基础受到冲击激励时各单自由度系统产生的响应峰值作为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函数绘出的曲线。
简单来说就是在笛卡尔坐标系下以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为横坐标,以其响应峰值为纵坐标画成的曲线。
一个实际的物理系统可以分解为多个不同的单自由度系统,对于每个单自由度系统进行冲击响应分析计算,取系统响应的最大值,然后和它的固有频率组成一个数据点。
这样分解成多少个单自由度系统就可以得到多少组数据点。
最后将这些点加以合成,即可得整个系统的冲击响应谱,原理如下图3所示。
图3 实际物理系统拆分成多个单自由度系统物理模型冲击响应谱按响应峰值取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1)初始响应谱,简称“主谱”;它是取冲击作用时间内的相应峰值求得的冲击响应谱。
2)剩余响应谱,简称“余谱”;它是取冲击激励结束后的相应峰值做出的冲击响应谱。
3)最大响应谱,即主谱及余谱的包络谱;如果按所用的响应参数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4)绝对加速度谱..~xω;5)等效加速度谱(也称相对加速度谱) 2~ωδω;6)绝对速度谱.~xω;7)等效速度谱(也称相对速度谱)~ωδω;8)绝对位移谱~xω;9)相对位移谱~δω。
一般常用的是最大绝对加速度谱和最大相对位移谱,前者多用于规范冲击环境,后者多用于考核冲击强度及设计减震装置。
而速度谱则多于舰船冲击,因为对舰船来说冲击速度与损伤势的相关性最好。
冲击响应谱的物理含意如下图4所示。
图4 一系列不同固有频率的单自由度系数产生的冲击谱1f 、2f 、3f 为连续曲线上的几个点正初始冲击响应谱(+I)是指激励脉冲持续时间内,一系列被激励单自由度系统与激励脉冲同方向上出现的最大响应值max ()a I +与相应系统的固有频率n f 的关系曲线。
正残余冲击响应谱(+R)是指激励脉冲持续时间结束后,一系列被激励单自由度系统与激励脉冲同方向上出现的最大响应值max (a R )+与相应的系统固有频率n f 的关系曲线。
负初始冲击响应谱(-I)是指激励脉冲持续时间内,一系列被激励单自由度系统与激励脉冲反方向上出现的最大值与相应的系统固有频率max ()a −I n f 的关系曲线。
负残余冲击响应谱(-R)是指激励脉冲持续时间结束后,一系列被激励单自由度系统与激励脉冲反方向上出现的最大响应值max ()a R −与相应的系统固有频率n f 的关系曲线。
冲击响应谱可通过试验测得,也可以通过计算求出半正弦波、后峰锯齿波、梯形波的冲击波相应的各种冲击响应谱。
图5、图6、图7是国家标准的冲击试验方法中给出的无阻尼单自由度系统的三种冲击响应谱。
图8给出了带有波纹的半正弦的冲击响应谱,图9所示的是两种波形冲击响应谱的比较。
从图4、5、6可以看出,与半正弦波相比,后峰锯齿波的残余谱在非常宽的频率范围内才出现第一个零值,在相当宽的频带内与初始谱有相近的量值,而且相当平滑,这样的频谱特性有利于改善冲击试验的再现性,且由于对称的原因有的专家建议,如用后峰锯齿波做冲击试验可以省去二分之一的试验方向,但后峰锯齿波比半正弦难于产生。
图5 对称半正弦脉冲的冲击响应谱(A=490m/s2,D=11ms)I—初始响应谱;R—残余响应谱图6 后峰锯齿波脉冲的冲击响应谱(A=490m/s2,D=11ms)I—初始响应谱;R—残余响应谱图7 对称梯形脉冲的冲击响应谱(A=490m/s 2,D=11ms) I —初始响应谱;R —残余响应谱 图中max()a a A γ= (归一化相应系数)n f D γ= (归一化频率 (1-1)1/2n f f βγ==(激励频率和频率的比)式中,为加速度最大响应值;max a A 为激励脉冲幅度;D 为激励脉冲持续时间;n f 为单自由度系统得固有频率。
冲击响应可用加速度、速度、位移和应力来描述。
所以,按工程需要冲击响应谱通常表示为加速度响应谱、速度响应谱和位移响应谱3种。
它们之间的数值关系为2max max max (2)(2)n n A V f D f π==π (1-2) 式中,为冲击激励的最大加速度响应谱;max A max V 为冲击激励的最大速度响应值;max D 为冲击激励的最大位移响应值。
图8 带有波纹的半正弦脉冲的冲击响应谱I —初始响应谱;R —残余响应谱图9 后峰锯齿波的冲击谱与半正弦脉冲的冲击响应谱的比较I —初始响应谱;R —残余响应谱W —后峰锯齿波 300 18ms;2/m s X —半正弦波 196 20ms;2/m s Y —半正弦波 196 8ms; 2/m s Z —半正弦波 196 3ms;2/m s 1.3 冲击响应谱的特点及用途1.3.1 冲击响应谱的坐标系对冲击响应谱曲线的描述,随用途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坐标系。
IEC标准和国家标准中给出了两种坐标系,一是用-2/m s n f 坐标系表述的冲击谱,二是用a max /A—f n D坐标系描述的冲击谱。
两种坐标系的纵坐标都是线形的,横坐标都是对数的。
图5、图6和图7中-2/m s n f 坐标系所描述的冲击谱是对应于冲击脉冲持续时间=11ms,峰值加速度D A =490的半正弦、后峰锯齿波、梯形波的冲击响应谱。
这种坐标系对于经常使用的、特定的冲击脉冲的冲击响应计算,具有简明直观的效果。
2/m s 【例2】已知冲击试验脉冲为半正弦波,脉冲峰值加速度A =98,脉冲持续时间=30ms,试验样品的固有频率为30Hz,求试验样品受冲击作用所经受的最大加速度值。
2/m s D 【解】从已知条件求出的乘积值为n f D γ==33030100.9−××=从图2的-max /a F n f D 坐标系的横坐标找出α=0.9所对应的纵坐标约为1.7,即max 1.7a A ≈ 故 max 16.6a ≈2/m s即试验样品经受的最大冲击加速度约为16.6。
同理可求得后峰锯齿波、梯形波的最大冲击响应值。
2/m s 1.3.2 冲击响应谱特点分析对于给定的单自由度系统 ,它的固有频率与传递特性是不变的,当该系统受到脉冲峰值加速度相同、脉冲持续时间宽度不同的冲击脉冲作用时,其响应幅值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
1)缓冲区。
从图5至图7中可以看到,当n f D<0.3时(β>),max a A <1。
它的物理意义是:当冲击脉冲的持续时间与系统的固有周期(=D n T n T 1n f )之比小于0.3时,系统的冲击响应最大值小于冲击脉冲的峰值加速度。
并且n D T 的比值愈小,缓冲作用愈大,具有单调下降的特性。
在缓冲区内,三种波形的残余谱比初始谱大,并且与冲击速度增量近似地成正比的关系。
特别是当n f D <0.2时,三种波形的初始谱非常接近,这就是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当冲击试验的脉冲持续时间与试验样品的最高固有频率的乘积小于0.2时,就可采用速度变化相等的任何冲击波形”的理论根据,也是需要规定冲击速度容差的理由。
D 2)放大区。
当0.3时,10n f D <<max 1a A>。
它的物理意义是当冲击持续时间与系统的固有周期的比值落在上述区间时,系统的冲击响应值大于冲击脉冲的幅值,在此区间内冲击响应具有放大作用,冲击响应的初始谱先是单调上升到最大值,半正弦波为1.78,后峰锯齿波为1.25,梯形波为2.0,然后单调下降(半正弦波是波动下降)至n T max 1a A=。
在放大区内,3种波形的残余谱差别很大。
从图5至图7中可以看到,半正弦波、梯形波的残余谱在0.31n f D <<区间内,先是单调上升到最大值,然后单调下降至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