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西葫芦病毒病药
春茬西葫芦病害如何防治

2023-11-14contents •西葫芦病害种类及症状识别•病害防治方法•防治方案及效果•防治注意事项目录01西葫芦病害种类及症状识别症状识别病毒病又称为“花叶病”,感染此病的西葫芦植株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缓慢,果实畸形,果面凹凸不平。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蚜虫、粉虱等传毒媒介。
在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西葫芦病毒病症状识别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期粉斑连片,白粉布满全叶。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5%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西葫芦白粉病绵腐病主要危害果实,果实受害后出现水渍状斑块,逐渐扩大,后期变软腐烂,并在表面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
症状识别加强土壤消毒,避免连作,发现病果及时清除并销毁。
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防治方法西葫芦绵腐病西葫芦褐腐病症状识别褐腐病主要危害花和果实,花朵受害后迅速枯萎腐烂,并长出灰色霉层。
果实受害后出现水渍状病斑,后期腐烂并出现灰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清除病残体。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02病害防治方法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品种,提高抗病能力。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避免连作,进行合理轮作,减少病害的传播和积累。
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和残株,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03农业防治0201选用针对西葫芦病害的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和残留。
西葫芦病毒病防治防办法

增施有机肥,加强土壤肥力, 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进行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导致 土壤中病毒积累。
04 病毒病防治效果 评估
防治效果评价方法
发病率降低率
通过比较施用防治措施后西葫芦 病毒病的发病率与未施用措施的 发病率,计算出降低的发病率率
症状
西葫芦病毒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叶片出 现黄绿色相间的斑点、斑块,叶缘卷 曲,叶片皱缩,茎部出现斑点或条斑 ,果实畸形,籽粒不饱满等。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
西葫芦病毒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通过昆虫传播,如蚜虫、蓟马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接触摩擦传播 。
发病条件
西葫芦病毒病的发病条件主要包 括高温、干旱、重茬种植、植株 抗病能力弱等。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也会影响西葫芦病毒病的 防治效果。例如,高温高湿的环境可能有利于病毒病的传 播和繁殖,从而降低防治效果。
防治方法
不同的防治方法对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也有很大差异 。例如,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效果可能不同。
植株抗性
西葫芦植株的抗性也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抗性较 强的植株在同等防治条件下可能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
病情指数降低率
使用防治措施后,通过比较施用 措施的西葫芦病毒病的病情指数 与未施用措施的病情指数,计算
出降低的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通过比较施用防治措施后西葫芦 病毒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未 施用措施的情况,计算出防治效
果。
防治效果影响因素
防治时间
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时间对防治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来 说,发病初期开始防治效果较好,而发病较重时防治效果 较差。
西葫芦病毒病怎样防治

2023-11-07•西葫芦病毒病症状识别•西葫芦病毒病发病原因•西葫芦病毒病防治方法•西葫芦病毒病防治实例•西葫芦病毒病防治注意事项目录01西葫芦病毒病症状识别病毒侵染后,叶脉间褪绿,后期呈现黄绿相间的花斑。
褪绿畸形坏死病毒侵染后,有的叶片出现畸形,如叶片变细长,叶面凹凸不平,叶片茸毛变短或消失。
病毒侵染后,叶脉间或叶柄处出现褐色坏死。
030201病毒侵染后,在果实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纵向条纹,有时条纹之间还连接成斑块。
条斑病毒侵染后,果实表面出现凸起或凹陷,造成果实变形。
畸形病毒侵染后,在果柄处形成褐色坏死,导致果实脱落。
坏死枯死病毒侵染后,生长点变黄,萎缩,最终枯死。
丛簇状病毒侵染后,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变成丛簇状,新叶不能正常展开。
生长点症状02西葫芦病毒病发病原因蚜虫传播蚜虫是西葫芦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它们可以携带病毒并在西葫芦植株间传播,导致病毒病的扩散。
粉虱传播粉虱也是西葫芦病毒病的传播昆虫之一,它们主要通过吸取西葫芦植株的汁液来传播病毒。
昆虫传播在西葫芦田间操作时,病毒可能会通过人员的手部接触从一个植株传播到另一个植株。
人员操作使用带有病毒的农具进行操作,如修剪、嫁接等,也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
工具传播接触摩擦传播土壤传播土壤污染病毒可能会污染土壤,通过根系接触传播到新的西葫芦植株。
种子带毒种子携带病毒也是土壤传播的一种方式,带毒的种子生长出的植株也会感染病毒。
03西葫芦病毒病防治方法选择对病毒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如绿皮西葫芦等。
选种抗病品种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分钟,再洗净播种,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种子消毒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有助于减少病毒病的传播。
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病残叶,定期追肥浇水,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在棚室通风口处设置40-60目的防虫网,以减少蚜虫、粉虱等害虫的入侵。
悬挂黄板在棚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悬挂30-40块,可有效诱杀蚜虫、粉虱等害虫。
小西葫芦病害的药剂防治

小西葫芦病害的药剂防治病毒病是小西葫芦的主要病害,又称花叶病。
分布广泛,各地都普遍发生,保护地、露地种植都可受害。
一般发病率10%~15%,严重时病株达20%~30%,常造成3-4成减产。
其果实质量低劣,致小西葫芦提早拉秧甚毁种。
除为害小西葫芦外,还可为害西葫芦、黄瓜、冬瓜、甜瓜等。
1.病害识别该病从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生。
主要有花叶型、黄化皱缩型及两者混合型。
花叶型表现嫩叶明脉及褪绿斑点,后呈淡而不均匀的小花叶斑驳,严重时顶叶变为鸡爪状,染病早的植株可引起全株萎蔫。
黄化皱缩型表现植株上部叶片沿叶脉失绿,叶面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继而叶片黄化,皱缩下卷,叶片变小或出现蕨叶、裂片、植株矮化,病株后期扭曲畸形,果实小,果面出现花斑,或产生凹凸不平的瘤状物,严重时植株枯死。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83增抗剂t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50倍液,喷洒叶面。
每10天1次,连续2-3次。
白粉病为小西葫芦主要病害。
分布广泛,各地均有发生。
春秋两季发生最普遍,发病率30%~100%,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此病除为害小西葫芦外,还为害黄瓜、南瓜、冬瓜、丝瓜、甜瓜等多种瓜类。
1.病害识别此病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受害严重。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蔓。
发病初期在中、下部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逐渐向外围发展成较大粉斑,随病情发展,粉斑布满整个叶片。
以后发病叶片病部组织褪色变黄,最后呈褐色坏死,粉斑颜色亦随病害发展而变深。
有时,后期病叶上还形成褐色,渐变深褐色的小粒点。
病害严重时,茎蔓和叶柄都可同时产生许多粉状病斑,终致植株早衰死亡。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40%福星(新星)乳油80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600倍液,或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2 5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
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措施西葫芦病毒病:又叫毒素病、花叶病等,群众称疯病,属全国性病害,露地西葫芦最易感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1)为害症状西葫芦病毒病因毒原种类不同,分为黄化皱缩型、花叶型和两者的混合型。
①黄化皱缩型幼苗、成株均可发病,植株上部叶片先表现沿叶脉失绿,并出现黄绿色斑点,以后整叶黄化,皱缩下卷,植株节间缩短,矮化。
病株大部分不能结瓜,或瓜小且畸形。
②花叶型幼苗4~5片真叶时即可发病,新叶出现褪绿斑点,以后表现为花叶,有深绿色凸起疱斑,严重时顶叶变为鸡爪状。
茎节缩短,植株矮化,不结瓜或果实畸形。
(2)发病规律本病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除了寄主之外,尚有种子带毒之说。
主要传播媒介为蚜虫,通过接触也可传播。
自然条件下,天气干旱,气温偏高,蚜虫严重时,病毒病发生早而重。
温室内有多种蔬菜或杂草等病毒的寄生植物,且有蚜虫发生时,发病机会多。
而缺水缺肥时,发病植株的症状表现尤为严重。
(3)农业防治措施①泥浆选种带有病毒的种子比正常种子为轻,可以通过泥浆选种剔除。
②药剂消毒浸种后用10%的磷酸三钠浸泡20~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再进行催芽。
消除田间或温室内的杂草,减少病毒寄生。
彻底治蚜,消除传毒介体。
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2个子叶展平时,用抗病威600~800倍液,或用病毒必克600~800倍液,或抗毒剂1号对300~400倍液喷雾,并结合灌根。
也可每7~10天喷1次5毫克/升的萘乙酸溶液,连喷2~3次。
发病时可用下列混合药液喷雾:五合剂:0.1%高锰酸钾+0.3%磷酸二氢钾+1%食用醋+0.5%尿素+0.5%红(白)糖,7~10天1遍,连喷3遍。
发病初期喷用,第一次用药时喷洒量要大些。
菌毒清合剂:0.25%菌毒清+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锌,5~7天1遍,连喷3遍。
医用病毒灵10片+硫酸锌40克+高锰酸钾12.5克+农用链霉素2.5克,上述药剂碾碎后,先溶解在少量冷水中(热水易使容器爆裂),然后加足12.5千克冷水,再按0.5~1毫克/升的浓度加入三十烷醇,5~7天1遍,连喷3遍。
西葫芦病毒病防治技术

西葫芦病毒病防治技术西葫芦属葫芦科,别名搅瓜,原产于美洲,又称美洲南瓜。
西葫芦以嫩果供食,营养丰富,上市早,产量高,深受消费者喜欢,但西葫芦在葫芦科蔬菜中最易感染病毒病,发病率高,损失大,严重时可减产一半以上,所以栽培西葫芦应加强病毒病的防治,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品种选择西葫芦不同品种间对病毒病的耐病力有一定的差异,花叶西葫芦、银青西葫芦、早青一代、阿太一代等品种较耐病毒病。
二、种子消毒为消灭种子携带病毒,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催芽播种。
三、实行轮作西葫芦应实行3-5年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病毒的积累。
四、培育壮苗,严把定植关育苗须加强温度,温度管理,严防幼苗疯长,培育壮苗,提高幼苗的抗逆性,移栽时,凡感染病毒的苗子一律淘汰,以免定植成为病毒病的传染源,秋季栽培时为避免定植时伤根传染病毒病,可进行直播。
五、消灭蚜虫蚜虫是传染病毒病的重要媒介,病毒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蚜虫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及早防治蚜虫病毒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挂银灰膜驱避蚜虫,还可用2.5%的溴氰菊酯或连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连喷3-4次,间隔7-10天,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用防虫网进行栽培。
六、减少接触传毒病毒病可通过植物伤口传毒,因此在栽培上应当加大行距,实行吊秧栽培,尽可能减少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
农事操作应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则。
对早熟西葫芦不需打杈,避免造成伤口传毒。
七、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早衰西葫芦秧苗早衰极易感染病毒病,在栽培中必须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缺水脱肥。
在高温季节可适当多浇水,降低地温,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遮阴降温防止秧苗早衰,抗病能力减弱。
八、药剂防治苗期喷施83增抗剂100倍液,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
发病初期可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或20X10-6的萘乙酸,每7-10天一次,连喷3-4次,以上药液可交替使用。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作者:冯磊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9期连云港市赣榆区每年种植西葫芦面积大约有5万亩,根据近几年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入户指导等项目的实施,对我县西葫芦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防治进行以下探讨。
一、西葫芦生长期常见病害1.白粉病(1)症状: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发病初期在叶面或背及幼茎产生白色圆斑,然后扩散成连片白斑,病斑上容易出现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且易变黑。
(2)防治措施:一是降低棚内湿度;二是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2000倍液喷洒。
2.病毒病(1)症状:叶片沿叶脉出现黄绿色斑点,叶片皱缩卷曲,严重时病株结瓜少甚至不结瓜,叶片皱缩、畸形、黄枯死亡。
(2)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二是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
3.灰霉病(1)症状:主要危害花、幼瓜、茎、叶等,以为害花和幼瓜最为普遍。
发病初期花和幼瓜的顶部为水浸状,逐渐软化,表面有绿色霉菌,导致果实萎缩、腐烂,长出黑色菌核。
(2)防治措施:一是创造低湿度生长环境,控制灰霉病发生与发展;二是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2000倍液喷洒,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每周一次,连续2~3周。
三是如果灰霉病发生蔓延,可以进行高温灭菌,选择晴天清晨通风浇水,10点左右封闭温室提温,维持温度在42℃~44℃在2个小时左右,缓慢降温至30℃,可以有效杀灭病菌。
4.绵腐病(1)症状:果实发病出现椭圆形、水浸状的暗绿色病斑。
干燥条件下病斑稍微凹陷,皮下果肉腐烂,表面长有白霉。
当湿度大温度高时,病斑扩散迅速,整个果实褐变软腐,表面长有白色霉层。
(2)防治措施:一是采用高垄栽培,膜下浇水避免湿度过大;二是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300倍液喷洒,没周一次,连续3周。
5.霜霉病(1)症状:霜霉病是西葫芦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危害严重。
在苗期和成株期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绿色斑点,病斑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
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西葫芦病毒病特效药

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西葫芦病毒病特效
药
西葫芦最易感染病毒病,发病率高,损失大,严重时可减产一半以上,所以农业生产中应加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
西葫芦病毒病的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深绿色疱斑,病症逐渐加重,病株上部叶片呈鸡爪状,叶片变小,致病后期叶片黄枯或死亡,病株结瓜少或不结瓜,造成减产。
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克毒灵水剂6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20%病毒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菌剂l号水剂3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药。
西葫芦病毒病特效药
在病害发生初期,每30斤水加《奥力克-蔬菜病毒专用》40克十纯牛奶200ml(或葡萄糖50克)十有机硅十0.2%硫酸锌进行喷雾,第1天,第2天,第5天进行喷雾3次,病情得到控制后,转为预
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金病毒
西葫芦病毒病
西葫芦病毒病为害作物:除西葫芦外,还为害南瓜、笋瓜、甜瓜、西瓜、冬瓜等瓜类蔬菜。
为害症状:植株上部叶片沿叶脉失绿,并出现黄绿斑点,渐渐全株黄化,叶片皱缩向下卷曲,节间短,植株矮化。
枯死株后期花冠扭曲畸形,大部不能结瓜或瓜小而畸形。
或苗期4~5片叶时开始发病,新叶表现明脉,有褪色斑点,继而花叶,有深绿色疱斑,重病株顶叶畸形鸡爪状,病株矮化,不结瓜或瓜表面有环状斑或绿色斑驳,皱缩、畸形。
中文名称:西葫芦病毒病,英文名称:CMV、MMV、WMV
西葫芦病毒病,病原菌形态及特征
分类属性: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西瓜花叶病毒(WMV)等多种病毒分布在各区域。
发病特点:高温干旱有利于有翅蚜迁飞,病害重,露地育苗易发病,苗期管理粗放,缺水,地温高,西葫芦苗生长不良,晚定植,苗大均加重发病,水肥不足,光照强,杂草多的地块病重。
矮生西葫芦较感病,蔓生西葫芦抗病性强。
超级金病毒+毒抗3号=超级金病毒套装
超级金病毒
增效成分:5%水杨酸+3%利巴韦林+2%盐酸金刚烷胺+30%盐酸吗啉呱
本品是江苏保护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研究成果,它针对病毒病的病原特点研制而成,结合了多种抗病毒成分,同时对常见的各种病毒病都具有很好预防治疗效果。
施用本品后药物能很快的穿过叶片表皮渗透到细胞间及细胞内部,有效地钝化、杀灭细胞内部的病毒,防治病毒的进一步扩散传染。
同时本品还加入了植物抗病毒诱导素,能促使植物自身产生抗体,有效对抗病毒的入侵。
是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等难以治愈的病毒病的理想选择。
毒抗3号
增效成分:生物碱5%+碱板蓝根提取物20%+抗坏血酸1.5%+三十烷醇0.1%+渗透剂
本发产品有营养、调理、抗菌三重功效,能快速穿透细胞,直达细胞内部,活性高,是常规产品活性的10倍以上,加入毒抗3号诱导剂,克促使植物分泌产生多种蛋白质及酶,从而抵御病害的侵入及扩散。
对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西瓜病毒病、豆角病毒病、玉米粗缩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玉米条纹矮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斑点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植物病毒病有较强的抑制、钝化、治疗作用,治愈率高,并且绿色、无毒、无残留、增产,是绿色农业生产的理想选择。
产品特点:
1.杀灭病毒
本套装内含多种医药级、高纯度杀病毒成分,可有效杀灭多种病毒病,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特别对抗性病毒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2.阻断传播
本套装所含有效成分可阻止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在细胞间建立防御体系,从而有效防治病毒在细胞间的传播,控制病毒的进一步发展。
3.提高抗性
受到病毒的侵染后,可以诱导植物产生超敏反应,并产生一种信号分子,传递到全株印发植物的抗性反应。
同事还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寒、抗旱。
抗病害能力。
4.促进生长
本套装具有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促进细胞分裂、生长,促进叶面积的扩大等多种生理机能,从而加快植物生长。
5.增加产量
本套装可提高植物光合强度、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减少病害的发生。
经多次实验表明,对比照增产在30%以上。
使用方法: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本产品稀释600-800倍进行叶面喷雾。
病情严重时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病情严重时可以适当加大用量。
注意事项:
1、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2、喷药后2小时遇雨需要重新喷雾。
3、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4、本产品低毒,如果误服请立即就医。
5、如有少量沉淀,是由于温度影响,原药暂时析出,摇匀
即可,不影响药效。
江苏保护伞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