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猪的常见疾病及预防
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猪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畜禽之一,是人类的肉食来源之一。
在猪的饲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不仅会给猪的生长带来影响,也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正确预防和治疗猪的常见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传染病1. 猪瘟(猪瘟热)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粘膜充血、呼吸急促、咳嗽、呕吐、腹泻等。
预防猪瘟的方法包括:(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和饮水的卫生;(2)做好猪舍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空气流通;(3)定期接种猪瘟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
治疗方法:一旦发生猪瘟病情,应立即将患病的猪隔离,并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猪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防止病毒再次传播。
二、寄生虫病1. 猪疥螨病猪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在猪的皮肤和毛囊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脱毛、皮肤粗糙等症状。
预防猪疥螨病的方法包括:(1)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圈的清洁;(2)定期为猪只进行驱虫处理,控制疥螨的传播;(3)及时发现病疫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染扩散。
治疗方法:一旦发现猪蛔虫病的症状,应立即为猪只进行驱虫处理,并对猪圈和饲料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
调整猪只的饲养管理措施,增强猪只的免疫力,防止猪蛔虫病的再次发生。
2. 猪结核病猪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防猪结核病的方法包括:(1)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圈的清洁;(2)加强对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监管,避免受到污染;(3)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隔离病猪,减少传染扩散。
正确的预防和治疗对于猪的健康至关重要。
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做好饲料和水源的卫生监管;定期进行疫苗免疫和驱虫处理;一旦发现疾病症状,要及时隔离患病猪只,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的常见疾病,保障猪的健康生长,减少经济损失。
春季养猪常见疾病及防治

期 将 毒 制 国 标 许 占 学观点 、生产经 济效益上 去乡 可残控在家 准可
2采 用适 当的浓度 、 . 剂量 和 用药 学农药 。 次数 。 使用最低有 效浓度 、 用药 量和最 少 的有效 次数 , 才能符合 经济 、 安全 、
5 8
(7 2 0 云南省施 甸县农业 68 0
4正 确 看待 防 治 效 果 。 要 . 不
1用机是 用= . 药 。合 I 选 时这 理 : 好 薹莱
硼
、
性天敌羽化盛孵期施药 以保护害
虫 天 敌 ,严 格 遵 守 施 药 安 全 间 隔
范 围
面追求 防治百分率 ,而要 从 防治效果 ,尤其 不要单纯 依束 范素梅 左
E龄 内按体 重 内服青霉 素或链 霉素 , 防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 ,注射猪 流感 t 日服2 , 次 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在 1~ 0日龄仔 猪发生 ,呈地 方性 流 03 行。 表现为拉 白色糊状稀粪 , 死亡率不 佐剂疫苗。无特效药治疗 , 可用抗生素
四 、 猪 水肿 病 仔
3采 用适 当的 施 药 方 法 。 .
超 正确 选 药 几 一
、
园 I
响虫剂不 觜 茶低安, ,天品良 叶廉全握 口 燕 、影 成的种药 及敌无 本药 掌 害
二合 施 、理 药
要在幼虫盛孵期施药 ,避开寄生
据农 药 的剂 型 、茶 园 的实 际情 选 择 适 当 的施 药 方 法 。 如 混 J F
5由 大肠 杆 菌 引起 的仔 猪 白痢 。 . 多 和磺胺灵 防继发感染 。
这是 由致病性 大肠杆 菌引起 的断 高, 但治疗不及时易引起僵猪。主要用 奶后猪肠毒血症 , 死亡率高达8 %。主 0 抗菌素治疗。 要 因断奶后饲料改变和环境变化 而引 6 由猪 痢 疾 螺 旋 体 引起 的肠 道 传 起 , 现 为早 期精 神 沉迷 , 睑 、 、 . 表 眼 头 染病。 多发 于架 子 猪 , 响 生 长 。 病 猪 颈 、肛 门等部位水肿 ,有 时有全 身水 影 表 现 为排 出 混有 多 量 黏 液 及 血 液 的粪 肿 、 有压 痕 , 时有 兴奋 神经症 状 , 有 后 便, 呈胶冻状 。可用黄连素 、痢特灵” 期肢麻 , “ 、 病程短 。 防应以补饲含硒和 预 喹乙醇 、 四环素等 治疗 , 好得快但 易复 抗菌 素的添加剂 , 调整饲料用量 , 量 适 发, 要不断更换用药。 饲 喂大蒜有一定 的效果 , 加喂青饲料 , 7由沙 门 氏菌 引起 的仔 猪 副伤 寒 。 加强运动 , . 配合利尿 、 止泻 、 排毒 、 菌 抗 主要是 2 4 ~ 日龄仔猪 ,表现为急性型 , 药物进行治疗 。
春季常见猪病及综合防控措施

注射 0 mdg . l 体重 , 2 k 或用病 寄灵( 成分 为蒽诺沙星)病毒 5 ( 主要 + 号 主要 成分为罗瓦尔精 ) 肌肉注射 01 Lk体重 , . / m g 每天 1 , 次 连用 3。 d
3猪肺疫 . 该病是 由巴氏杆菌引起 的一 种急性 、 热性 、 败血性传染 病 , 各种年 龄的猪均易感染 , 但以仔猪和架子猪发病率较高。以灰色水泥状下痢 、 呕吐 、 水为主, 脱 大猪 很 少 死亡 , 0日龄 以 下 仔猪 死 亡 率达 5 % ~ 1 0 1 %。根 据本病 传播特点 , 0 0 防治首先应增 强机 体的抗病力。加强饲养 管理 , 消除可 能降低抗 病能力 因素和致 病诱 因如圈舍拥 挤 、 风采光 通 差、 湿、 潮 受寒 等。圈舍 、 境定期消 毒。新引进 猪隔离观察 1 环 个月后 健康, 方可合群 。进行预 防接种 , 每年定期进行有计 划免疫注射 。仔猪 断奶时肌 肉注射猪肺疫弱毒苗 , 种猪于春秋两季注射猪瘟 、 猪肺疫二联 苗 。发生本病时 , 应将病猪隔离 、 封锁 、 严密消毒 。同栏 的猪 , 血清 或 用 用疫苗紧急预 防。对散发病猪应隔离治疗 , 消毒猪舍 。治疗可采用青霉 素 8 ~ 4 万单位/ 0 20 头肌注 , 同时用 l%磺胺嘧啶 1 ~ 0 L 0 0 2 m / 注射用 头加 水 5 1r 肌 注 , b 1 , ~O L a 1 用 次 连用 3 ;5 g 2 34 k 以上猪用氯霉素 2 o m / 、 5o g  ̄ 链霉 素 3 0 m / 、0 0 0 g 1 %氨基 比林 2 m d 头 0 i头肌 注 ,h 1 , 6 用 次 连用 2 。 次 还可 用庆大霉 素 1 2 g g ~ m / 体重 、 k 四环素 7 5 g g —1m / 体重肌注 , k 每天 2 次 , 到体温下降为止。 直 4仔 猪 副伤 寒 . 该病是 由沙 门氏菌 引起 的一种传 染病 , 多发生 于 2 4 龄 的仔 — 月 猪 , 个月 以下和 6 月以上 的猪 很少发生 , 1 个 发病无 明显 季节性 。急性 型初期便 秘 , 后下痢 , 拉恶臭血便 , 腹下 、 耳下 、 四肢 末端 、 嘴尖 、 尾尖 等 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 , 后期变为青紫色 , 温升 高。慢性者便秘 与下痢 体 交替进 行 , 粪便呈灰色 、 淡黄或暗绿色 , 皮肤上有湿疹 。在非疫 区仔 猪 断奶后要接种 副伤寒弱毒冻干苗 , 区要对 2 — 0日 的仔猪 用副伤 疫 0 3 龄 寒 甲醛苗首免 , 间隔5 d 免疫 1 。青霉 素 、 8 再 次 链霉素 、 红霉素 、 土霉 素等对该病无效 , 用庆大霉素 、 霉素 、 素等有一定治疗效果 。 卡那 氯霉 5大肠杆菌病 . 南致病 性大肠杆 菌引起 , 包括仔猪 黄痢 ( 1 日龄仔 猪多 见) 以 —3 、 仔猪 白痢 ( 1 以 0~3 0日龄仔猪 多发 )仔 猪水肿病 ( 、 多发 生于断奶前 后 体质 健壮的仔 猪 ) 。仔猪 黄痢 的免 疫是对 怀孕母猪 于产 前 4 d 肉注 0肌 射2 L m 仔猪黄 痢油剂苗 ; 猪 白痢 的免疫是让 怀孕母 猪于产前 4 dL 仔 0 ] 服遗传 1程 活菌苗 , 二 产前 1d 5 进行加强 免疫 ; 仔猪水肿病 的免疫 是对妊 娠母猪注射病猪分离 的致病 菌株制备 的灭 活苗。应加强 妊娠母 猪和哺 乳仔 猪 的饲 养管理 、 清洁卫生 和圈舍干燥 。防寒保温 , 母猪产前 3 ~ 0 4d 5 注射大肠杆菌病预防苗 , 仔猪抓好 7 补料 和过好 “ 关” t { ( 初乳关 、 初 料关 、 断乳关) 。发病仔猪 的治疗要实行 消炎抗菌 、 止泻 、 心 、 强 补液 等 综合疗法 , 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猪类常见疾病是指在养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疾病,对于养猪户而言,必须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下面将介绍一些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1. 猪瘟: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高烧、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
为了预防猪瘟的发生,养殖户应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杀猪舍和设备,严禁进入疫区猪场,并加强猪只上市前的检疫工作。
2. 腺鼠疫:腺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为了防止腺鼠疫的发生,养殖户应加强鼠类防治工作,定期清除猪圈周围的杂草和垃圾,及时消杀鼠类,保持猪圈的卫生。
3. 蓝耳病: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
为了预防蓝耳病的发生,养殖户应加强猪圈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检查猪只的耳朵,以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
在发生疫情时,应立即隔离和消杀疫区猪场,同时进行病猪的集中处理和无害化处理。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呼吸困难、流鼻涕等。
为了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养殖户应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杀猪舍和设备,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对猪只进行免疫工作,以提高抗病能力。
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猪圈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杀猪舍和设备、加强鼠类和蚊虫的防治、加强猪只的免疫工作等。
只有养殖户切实采取这些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证猪类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春季生猪常发疾病及预防要点

春季生猪常发疾病及预防要点春天,天气多变,空气潮湿,多种病原菌开始随着气温的回升大量繁殖。
猪群经过一个较长的冬季后,机体抵抗力明显减弱,容易患病和死亡(所谓“春泛”);尤其是近几年,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等传染病泛滥,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因此,笔者根据使用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户多年的养殖经验,就春季生猪几种常发疾病及临床症状和剖解病理变化简述如下。
一、常发疾病(一)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只均易感,四季可发生,尤以春秋常见。
临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猪呆滞、行动缓慢、弓背怕冷、低头垂尾、食欲减少、体温升高(41℃左右)持续不退,其中慢性型猪瘟还有病情时轻时重、食欲时有时无、体温时高时低、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等临床症状。
解剖病猪尸体后一般能见皮肤有密集出血点或弥漫性出血;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样;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塞,以边缘多见,呈黑色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分散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或坏死性肠炎;大肠的回盲瓣处成纽扣状溃疡。
(二)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传染病,各年龄和品种的猪只均易感染。
该病主要侵害能繁母猪和仔猪,育肥猪发病表现温和;母猪发病后多见高热(40~41℃),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妊娠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猪;新生仔猪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嗜睡、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后躯麻痹、打喷嚏等;断奶仔猪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皮肤斑点等;育肥猪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体温升高,耳部皮肤发绀,食欲减少或废绝。
(三)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下几个亚种感染引起的多种不同临床症状的传染病,急性病例症状主要是发热、精神委顿、食欲不振,随后又出现共济失调、震颤发抖、角弓反张、麻痹、呼吸困难、惊厥、关节炎、跛行、流产等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
春季生猪常见病的综合防治

Grass roots experience promotion 基层经验推广畜牧业环境402019.12生猪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各个地区养殖,饲养生猪时可以使用粗粮或细粮,但养殖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春季降雨量加大,温度升高明显,病菌与细菌容易繁殖,天气忽冷忽热,生猪免疫力下降,缺乏足够的抗病能力,最终导致生猪患病。
春季温度的变化影响生猪身体免疫力,细菌与病毒生长并繁殖,引发生猪患病,这些生病的猪肉如果被人食用,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1 春季生猪常见病的预防措施1.1 加强疫病预防工作养殖人员应科学编制疫病预防计划,按照计划对生猪进行防疫注射。
如果养殖场内出现疫情,应按程序将病猪隔离,对其采取消毒措施,加强对所有猪的防疫注射。
当生猪患病死亡后,应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及时对猪舍内外消毒,禁止外来人员与车辆进入养殖场。
如果车辆与人从外部疫区返回,应做好严格消毒,避免外来疾病传播进来。
1.2 重视生猪营养供给按照生猪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进行饲养,保证对生猪的营养供给。
观察生猪体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饲料供应量,满足生猪成长需求。
春季缺少青绿饲料,可以为生猪提供胡萝卜汁配置的饲料,提升生猪适口性。
可以为生猪提供酒糟饲料,补充维生素,提升生猪免疫能力,最大限度上抵御疾病。
为生猪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B影响生猪代谢系统,是促进生猪成长发育、体重增长、育肥的关键。
维生素B1能够促进生猪糖代谢,有着维持生猪心脏、肠胃和神经的作用;维生素B2对生猪组织代谢和修复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代谢,还可以促进皮肤、毛发的正常生长,以及预防和消除猪口炎等疾病;维生素B12参与生猪脊髓造血和蛋白质的合成,改善生猪贫血症状,能促进生猪的脂肪和糖类的转化代谢,有助于生猪体重增长。
1.3 强化生猪饲养管理生猪养殖中应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案。
育肥猪与种猪应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确定饲养方案,仔猪应建立饲养管理标准,以提升仔猪免疫力为目的,强化其抗病能力。
猪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

猪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猪是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因为它们的肉质鲜美,对人类的营养具有极高的价值。
猪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做好猪的疾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常见的一些疾病及防控措施。
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双球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粘液性鼻涕等。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染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不仅影响猪的生长,而且极易造成猪的死亡,对猪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预防和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关键在于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工作。
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物品的进出,确保猪场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
要做好猪的隔离工作,将病猪与健康猪隔离开来,避免病原菌扩散。
猪场应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测,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
饲养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使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疾病的人传人传播。
二、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涎、流产等。
这种疾病对母猪的危害最大,容易导致母猪的流产、死胎、畸形仔猪等,给养殖户带来重大损失。
预防和控制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加强猪场的消毒管理工作。
猪场应定期对饲料槽、饮水槽、猪舍等进行消毒,杀灭病毒及病原菌,减少疾病的传播。
要做好母猪的隔离管理工作,避免感染母猪引起疾病的传播。
要加强饲料管理,确保猪的饲料干净卫生,避免饲料受到病原菌的污染。
三、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
猪瘟非常容易传播,一旦发生疫情,会对猪的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蹄部炎症等。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人为传播和呼吸道传播,一旦发生疫情,将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猪的疾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才能保障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春季养猪常见猪病要注意预防

春季养猪常见猪病要注意预防有不少猪病极易在春季发生,最常见的有春泻病、霉形体肺炎、流感和仔猪水肿病。
一、猪春泻病猪春泻病是春季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拉稀,系多种病因引起,只有正确鉴别才能对症下药,提高疗效。
1、传染性胃肠炎: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其特点是,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一旦有猪发病,会在猪群中迅速传染。
该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或补液盐内服,同时使用氯霉素或磺胺脒等抗菌素对症治疗。
2、轮状病毒病: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冬春多发,且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
病状为仔猪厌食、呕吐、下痢,发病后应立即停止哺乳,内服葡萄糖盐水、复方葡萄糖溶液,有较好疗效。
3、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以排黄色稀粪为特征,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少有呕吐。
病程较急,发病后一般都来不及治疗就死亡。
若发现有1只仔猪感染,应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一般内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磺胺脒等抗菌素或调痢生、乳康生、乳酶生等微生物活菌制剂,可迅速控制传染,效果较好。
4、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
此病以排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发病季节不明显,病死率也不高,但不及时治疗易成僵猪。
用磺胺脒、土霉素、强力霉素、氟呱酸、痢特灵、白痢散等药物治疗,有良效。
5、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是3日龄内新生仔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一周以上的猪很少发病),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
一般来不及治疗即死亡。
预防是控制该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卫生,减少感染机会;另一方面,可在仔猪初生3日龄内按每公斤体重每次内服青霉素或链霉素8万单位,每天2次,有良好预防效果。
6、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侵害2~4日龄猪,无明显季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猪的常见疾病防治春季气温变化大,易滋生致病性细菌、病毒、支原体。
以猪而论,常发疾病有猪瘟、副伤寒、仔猪水肿病、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感冒、仔猪低血糖症和疥癣等病。
1 猪瘟贯彻免疫程序,常发地区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肉注射1~2头份/头,1~2 h 后再喂初乳),35日龄进行二次免疫(4头份/头),65日龄进行第三次免疫(6头份/头)。
安全区35日龄首免(4头份/头),65日龄二免(6头份/头)。
种母猪春、秋季各免疫一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0 d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
发生猪瘟的猪场应紧急“超”剂量接种猪瘟疫苗。
早期发病猪只根据临床症状应用抗病毒药品和抗菌素类药物标本同治,主要措施是用相应的抗病毒药品增强猪只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和杀灭病毒,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
具体处方如下:增强机体抵抗力,用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同时用氨苄西林钠配合长维舒和维生素C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 d。
重症病例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维生素C,将氨苄西林、5%葡萄糖、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 d。
如果病猪开始吃食,每头猪可喂1~2个生鸡蛋和适量奶粉,以增加机体能量,增强抵抗力。
假定健康猪防控措施:饲料中添加相应抗病毒药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病毒,降低应激反应。
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
推荐处方:清瘟败毒散1 000 g、奇毒康颗粒500 g、可立克500 g,拌料1 000 kg,连喂5~7 d。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2 仔猪大肠杆菌病假定健康猪防控措施:饲料中添加相应抗病毒药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病毒,降低应激反应。
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
推荐处方:清瘟败毒散1 000 g、奇毒康颗粒500 g、可立克500 g,拌料1 000 kg,连喂5~7 d。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2 仔猪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主要引起仔猪黄痢、白痢及水肿病。
仔猪黄痢以1~3日龄多见,仔猪白痢以2~3周龄多发,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前后的肥壮仔猪。
猪场应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猪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保持圈舍干燥,注意防寒保温,母猪产前40 d、15 d注射大肠杆菌病预防苗能有效防制大肠杆菌病在仔猪中蔓延。
重点抓好仔猪七天补料和过好“三关”(初乳关、初料关、断乳关)。
发病仔猪实行消炎抗菌、止泻、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具体方法如下:母猪产前3 d、产后当天分别注射10~15 mL附血康注射液;产前5 d至产后5 d用四黄止痢颗粒配合七清败毒颗粒及催奶灵散(主要成份:王不留行、黄芪、皂角刺、当归、党参、川芎、漏芦、路路通)进行饲喂,以防母猪产后三联症及小猪腹泻,同时壮仔。
取白龙散1袋,加母猪料0.5 kg,温开水浸润,用其擦拭初生仔猪身上的胎衣及血液,然后将该料饲喂母猪,以防治小猪腹泻。
初生仔猪口服抗菌毒、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出生后3 d、7 d、21 d及断奶当天分别注射附血康注射液0.5 mL、1.0 mL、1.5 mL、1.5 mL,防治仔猪腹泻及呼吸道感染。
小猪出生后5~7 d教料,饲料中添加四黄止痢颗粒。
发生腹泻的仔猪,选用抗菌素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金根注射液+独特注射液)对母仔进行治疗,同时料中添加白龙散+硫酸粘菌素,饮水中添加补液盐。
3 仔猪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本病多发于2~4月龄的仔猪,冬春季多发,其与饲养管理粗放有密切关系。
仔猪断奶(1月龄)后要接种副伤寒疫苗,注意防寒、防潮,分批饲养(密度合适),少吃多餐,喂匀喂饱,不要突然改换饲料,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发生本病时,采用以下方案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配合抗菌素,黄芪多糖注射液+头孢伤寒(氧氟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同时用四黄止痢颗粒+硫酸粘菌素拌料饲喂,饮水中添加补液盐效果更佳。
4 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俗称冬痢,均为病毒感染,呈一过型流行,早春常有发生。
患猪以灰色水泥状下痢、呕吐、脱水为主,大猪很少死亡,10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达50%~100%,疫苗预防效果不佳。
本病发生后注意补充水分(氯化钠4.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溶解于1 kg水中即成),重视猪舍消毒。
平时注意保温、饮水清洁,少食多餐。
可用以下方案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配合抗菌素,黄芪多糖+氨苄西林钠,另一侧肌注氧氟沙星注射液。
饲料中添加四黄止痢颗粒+硫酸粘菌素,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及补液盐。
5 呼吸道综合征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猪喘气、咳嗽,呼吸加快,体温升高、食欲减弱。
发病场要隔离、净化、建立康复猪群,未发病猪场要注意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
发生呼吸道障碍综合征的猪场可用以下方案治疗:硫酸庆大-小诺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另一侧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另一侧肌注毒链体;同时添加磷酸替米考星+七清败毒颗粒拌料饲喂。
6 副猪嗜血杆菌病本病主要侵害2周龄至4月龄的仔猪和青年猪,本病属条件性疾病。
患猪上呼吸道内常有副猪嗜血杆菌存在,当遇断奶、运输、疲劳、天气突变等应激和发生其他疾病时,患猪因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发病。
临床主要症状:发热、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
剖检主要见心包腔、胸腔、腹腔有纤维素渗出性炎症。
关节肿大,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猪场要严格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大肠杆菌主要引起仔猪黄痢、白痢及水肿病。
仔猪黄痢以1~3日龄多见,仔猪白痢以2~3周龄多发,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前后的肥壮仔猪。
猪场应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猪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保持圈舍干燥,注意防寒保温,母猪产前40 d、15 d注射大肠杆菌病预防苗能有效防制大肠杆菌病在仔猪中蔓延。
重点抓好仔猪七天补料和过好“三关”(初乳关、初料关、断乳关)。
发病仔猪实行消炎抗菌、止泻、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具体方法如下:母猪产前3 d、产后当天分别注射10~15 mL附血康注射液;产前5 d至产后5 d用四黄止痢颗粒配合七清败毒颗粒及催奶灵散(主要成份:王不留行、黄芪、皂角刺、当归、党参、川芎、漏芦、路路通)进行饲喂,以防母猪产后三联症及小猪腹泻,同时壮仔。
取白龙散1袋,加母猪料0.5 kg,温开水浸润,用其擦拭初生仔猪身上的胎衣及血液,然后将该料饲喂母猪,以防治小猪腹泻。
初生仔猪口服抗菌毒、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出生后3 d、7 d、21 d及断奶当天分别注射附血康注射液0.5 mL、1.0 mL、1.5 mL、1.5 mL,防治仔猪腹泻及呼吸道感染。
小猪出生后5~7 d教料,饲料中添加四黄止痢颗粒。
发生腹泻的仔猪,选用抗菌素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金根注射液+独特注射液)对母仔进行治疗,同时料中添加白龙散+硫酸粘菌素,饮水中添加补液盐。
3 仔猪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本病多发于2~4月龄的仔猪,冬春季多发,其与饲养管理粗放有密切关系。
发生本病的猪场应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全群投药保健:双黄连注射液+复方氨苄西林粉肌注,另一侧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同时深部肌注葡萄糖酸钙溶液2~5 mL;银黄注射液+头孢噻呋钠(或热血多肽),6 h后肌注重硫酸庆大-小诺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同时深部肌注葡萄糖酸钙溶液2~5 mL;全群用呼喘通+七清败毒颗粒拌料,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粉,连用5~7 d。
7 流行性感冒春季常见病,多为外感风寒,临床表现为发烧、咳嗽、流鼻液,有时伴有拉稀。
平时应注意防寒、防贼风、防潮湿,可用以下方案治疗:桂柴黄注射液+注射用氨苄西林钠,6 h后另一侧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柴胡安乃近注射液+普鲁卡因青霉素G注射液,6 h后另一侧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同时配合磷酸替米考星+清肺止咳散拌料,饲料中添加柴胡、板蓝根、鱼腥草等中药效果更佳。
8 仔猪低血糖症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的初生仔猪,原因是妊娠母猪后期营养不全或产后少乳使仔猪获得的能量不足而发生血糖下降。
预防应注意母、仔猪喂养并加强防寒保暖。
治疗:补充右旋糖酐铁,深部肌内注射,1次即可,同时用10%葡萄糖溶液20 mL,10%安钠咖1~2 mL,地塞米松磷酸钠2.5~5 mg混合加温后腹腔注射,每隔6~8 h 1次,连用1~2 d。
以上春季常见病常造成猪只大量死亡或影响猪只增重。
对此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患于未然。
9.其中,猪春季腹泻各类疾病汇总:9.1、传染性胃肠炎: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其特点是,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一旦有猪发病,会在猪群中迅速传染。
该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或补液盐内服,同时使用氯霉素或磺胺脒等抗菌素对症治疗。
9.2、轮状病毒病: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冬春多发,且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
病状为仔猪厌食、呕吐、下痢,发病后应立即停止哺乳,内服葡萄糖盐水、复方葡萄糖溶液,有较好疗效。
9.3、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以排黄色稀粪为特征,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少有呕吐。
病程较急,发病后一般都来不及治疗就死亡。
若发现有1只仔猪感染,应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一般内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磺胺脒等抗菌素,可迅速控制传染,效果较好。
9.4、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
此病以排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发病季节不明显,病死率也不高,但不及时治疗易成僵猪。
用磺胺脒、土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治疗,有良效。
9.5、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是3日龄内新生仔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一周以上的猪很少发病),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
一般来不及治疗即死亡。
预防是控制该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卫生,减少感染机会;另一方面,可在仔猪初生3日龄内按每公斤体重每次内服青霉素或链霉素8万单位,每天2次,有良好预防效果。
9.6、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侵害2~4日龄猪,无明显季节性。
急性型初期便秘,后下痢,拉恶臭血便,腹下、耳下、四肢末端、嘴尖、尾尖等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后期变为青紫色,体温升高。
慢性者便秘与下痢交替进行,粪便呈灰色、淡黄或暗绿色,皮肤上有湿疹。
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等对该病无效,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治疗效果。
9.7、猪痢疾: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架子猪,仔猪和成年猪发病少,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可长期危害猪群。
病猪排出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的粪便,常呈胶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