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
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2023最新版)

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⒈引言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居民精细化服务和优化城市生活环境为目标的综合体。
本白皮书旨在全面阐述智慧城市技术的概念、原则、关键技术和发展路径,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和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⒉智慧城市技术的概念和原则⑴智慧城市技术的概念智慧城市技术是指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城市的整体感知、综合分析、智能决策和精细化管理,以提供高效、便利和可持续的城市服务和管理手段的技术集成体系。
⑵智慧城市技术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智慧城市技术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如交通、能源、环境等,实现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和互联互通。
(2)可持续性原则:智慧城市技术应该注重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适应城市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需求。
(3)民众参与原则:智慧城市技术应该注重提供便民服务和民众参与的机会,主动收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充分体现城市的民主和公平原则。
⒊智慧城市技术的关键技术⑴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智慧城市的基础,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实现城市运行的全面感知和深度分析,为城市决策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城市中的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城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基础。
⑶技术技术可以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实现对城市的智能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⑷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将部分计算任务放置在设备端或者接近设备的边缘节点,减少传输延迟和网络负载,提高智慧城市系统的实时性和响应能力。
⒋智慧城市技术的发展路径⑴数据集成与共享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建立起多个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和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跨界融合和高效利用。
⑵横向整合与纵向延伸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需要横向整合不同领域和部门的数据和资源,纵向延伸至城市的各个层次,实现城市各个层面的一体化管理。
《中国城市更新白皮书(2022)》暨《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选编》在京发布

《中国城市更新白皮书(2022)》暨《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选编》在京发布《中国城市更新白皮书(2022)》暨《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选编》在京发布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总结中国城市更新的经验与教训,推动城市更新的深入发展,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更新白皮书(2022)》和《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选编》在京成功发布。
《中国城市更新白皮书(2022)》是本次发布会的重要成果之一,白皮书深入分析了我国城市更新的政策背景、发展趋势和实践经验。
白皮书指出,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既为城市提供了更加先进、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又有效利用了既有建筑和用地资源。
同时,白皮书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城市更新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进一步规范城市更新的法律法规、加强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推动城市更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等。
与《中国城市更新白皮书(2022)》相呼应的是《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选编》,该书汇集了全国各地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案例。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梳理和总结,为其他城市的更新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本次发布会上,与会者还参观了北京市部分城市更新项目,亲身感受了城市更新带来的巨大变化。
其中,北京市东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更新案例引起广泛关注。
该区域的建筑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成功保护和传承了这些历史建筑,将其打造成了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文化旅游胜地。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除了东城区,西城区也有不少亮点案例。
西直门地区的城市更新是其中之一。
通过对老旧建筑的改造和土地复垦,使这一地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原本破败的建筑变成了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消费机会。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人为核心,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形态和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对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了解中国智慧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城市建设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在交通领域,通过智能交通、智能停车等技术手段,提升了交通运行效率;在环境领域,通过空气质量监测和垃圾分类等措施,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在教育领域,通过智慧教育等手段,提升了教育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各个城市也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
二、智慧城市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人性化。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满足居民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是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资源的有限和环境的变化,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发展,提倡绿色出行和循环经济。
三是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开放共享。
在智慧城市中,各类数据是宝贵的资源,更加开放和共享数据,可以促进创新和发展。
四是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安全和隐私保护。
在智慧城市中,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十分重要,未来的智慧城市将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保障居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
三、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技术问题。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复杂的技术,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二是数据问题。
智慧城市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如何收集、储存和处理这些数据是一个挑战。
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1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形成低碳城市生态圈,而构建的新形态城市(《智慧城市白皮书(2012)》,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论坛)。
而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供用户访问的一个将各个城市和城市外的空间连在一起的虚拟空间,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赛博空间的-一个子集。
数字城市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数字城市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建设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系统工程。
可见,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和运营,包括城市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
也就是说,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其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2智慧城市体系架构智慧城市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以及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
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感知层是智慧城市实现其“智慧”的基本条件。
感知层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智能性,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传感网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的监测和控制,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无处不在的、无所不能的信息服务和应用。
行业研究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白皮书

行业研究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白皮书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长效运营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但如何科学、规范地把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融入到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支撑智慧城市运营主体构建运营能力,是当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
一方面,我们需要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辅助运营服务,理清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包含的内容以及所需的工具和平台;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针对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设置合理的评估模型,以合理评估新型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的实际运行状态和成效,便于各地逐步开展自我评测,取长补短。
当前,国内外没有符合各国现状的理论体系可循,希望学术界能够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个领域,共同参与到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服务更上一个台阶。
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SCIE联合十一家产学研用单位,共同编写了《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白皮书(2021)》(以下简称白皮书),专题研究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的内涵外延、共性需求、典型特征、多维架构、标准规范、发展趋势等,以给出科学严谨并可落地实施的发展建议。
白皮书从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当前面临的需求和现状出发,明确了辅助运营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作用,通过“一规划、六服务、一平台”体系详述了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的总体架构及相应建设内容,并初步提出了辅助运营服务指标评价体系,揭示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并重的理念,分享若干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优秀案例,最后展望未来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发展方向。
以下为智慧城市辅助运营服务白皮书全文,供行业参考。
回复本订阅号“运营1210”,可下载本文献。
来源 | 转自互联网城市产业生态圈SCI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思考

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思考摘要: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治理城市问题和城市病的内在需求,而且是主动实现城市跨越式和创新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它可以激发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政府的行为方式、提高政府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使我们的城市运行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更和谐。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产业;城市病;治理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city is not only the internal needs of the urban governance and urban disease, but als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chieve the rare opportunity of the city bound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t can stimul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romot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upgrad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re are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ity management, enhance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power and make our city run safer, more efficient, more convenient, greener and more harmonious.key words: smart city; the wisdom of industry; urban disease; governance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一、智慧城市理念的倡导和普及2008年11月6日,美国ibm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在纽约市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概念。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15年V

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的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如有线网、无线网、蓝牙、红外等,发挥三网融合的优势,将传感器、个人电子设备等智能设备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实现互联互通,实时监控。
(3)高度的共享
利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tre:SOA)、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通过将资源“服务”化、集中存储、共享计算资源等方式,对整个城市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存储、分类、整合,将全社会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关联起来,多方共享,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
据统计,截至2013年10月,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同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组织在228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14年3月,我国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市的三个重要方向之一,要求要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1)美国
2009年1月,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IBM公司运用“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奥巴马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奥巴马积极回应 IBM 的“智慧地球”概念,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美国 7870 亿美元的《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中鼓励物联网技术发展。奥巴马政府将智能电网项目作为其绿色经济振兴计划的关键性支柱之一。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计划投资110亿美元,建设可安装各种控制设备的新一代智能电网,以降低用户能源开支,实现能源独立性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4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将投资34亿美元用于资助智能电网技术开发,投资6.15亿美元用于资助智能电网的示范项目。2009年6月,美国商务部和能源部共同发布了第一批智能电网的行业标准,这标志着美国智能电网项目正式启动。2009年9月,美国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IBM将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市,将其完全数字化并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更适合居住和商业的发展。IBM还提出了未来几年内的一个计划:在美国爱荷华州的小城迪比克开展一个项目,该项目将通过使用传感器、软件和互联网让政府和市民能够测量、检测和调整他们使用水、电和交通的方式,以期打造更加节能、智能化的城市。2010年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对外公布了未来10年美国的高速宽带发展计划,将目前的宽带网速度提高25倍,到2020年以前,让1亿户美国家庭互联网传输的平均速度从现在的每秒4兆提高到每秒100兆。
IBM白皮书《智慧的城市在中 国》

IBM白皮书《智慧的城市在中国》在当今时代,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进步为城市的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IBM 发布的白皮书《智慧的城市在中国》,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城市走向智慧化的蓝图和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
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城市管理和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智慧的城市理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智慧的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城市的各个系统和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
这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智能交通方面,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控制、推广智能公交和共享出行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例如,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状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前制定交通疏导方案,从而避免大规模的交通堵塞。
智能能源管理是智慧城市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安装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设备,实现对能源和水资源的精确计量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如太阳能、风能等,也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智慧环保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利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此外,通过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也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在医疗领域,智慧医疗系统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和医疗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协同,让患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智能医疗设备的应用,如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等,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筹)2013年6月引 言智慧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
目前,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城市相继提出智慧城市战略举措,我国已有两百多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规划,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英国标准研究院(BSI)、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ANSI)等组织已从不同层次启动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
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规划、关键标准制定以及标准应用实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院依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 分技术委员会,于2012年2月-6月对我国28个地方和24个企业进行了智慧城市标准化需求调研,并于2012年8月组织了近30家“产学研用”单位启动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的编写。
白皮书系统的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发展现状、技术体系、国内外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进展,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和急需的重点标准,并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2013年5月,我国基于白皮书成果,积极向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提交了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提案,并获得了国际组织大力支持,为我国同步开展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白皮书的发布,旨在与业界分享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希望业内各界力量共同关注我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重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规划、实施与评估,切实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说明:感谢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上海市浦东智慧城市研究院、浙江标准化研究院、东方通、大唐软件、锐易特、金蝶中间件、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北京仿真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有生博大、华为、闪联、汇金科技、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蓝海华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微软公司、IBM公司对白皮书编撰的支持1。
1主要编写人员:袁媛、杨瑛、高林、董建、王潮阳、刘棠丽、史睿、余云涛、姚相振、李方平、郑颖、杨克进、柴华、李凌云、赵俊峰、赵永望、赵占雪、姚乐、王海青、王钧、高玲玲、盛雪锋、刘璇、徐宝新、张巧英、张维华、郑莉、吴砥、钟晓流、李绯、张剑平、崔建生、李海霞、张新钰、杜婧、宋述强、郭中林、逯金重、马国耀、林琳、莫宜军、麻志毅、赵斌、崔昊、吴伟国、董乃文、金戈、田忠等。
目 录引 言 (2)一、绪论 (1)(一)背景 (1)(二)范围 (2)二、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2)(一)概念 (2)(二)发展现状 (4)1、国际现状 (4)2、国内现状 (9)3、面临问题 (17)三、智慧城市技术体系 (19)(一)物联感知层 (19)(二)网络通信层 (20)(三)数据及服务支撑层 (21)1、数据资源 (21)2、数据融合 (22)3、服务融合 (22)(四)智慧应用层 (23)(五)标准规范体系 (23)(六)安全保障体系 (23)(七)建设管理体系 (25)四、 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概述 (26)(一)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情况 (26)(二)智慧城市国内标准化情况 (36)五、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路线及体系建议 (38)(一) 智慧城市标准路线图 (38)(二)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 (39)(三) 智慧城市重点研制标准 (42)六、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建议 (48)(一)指导思想 (48)(二)建设思路建议 (48)(三)标准研制建议 (49)1、建议尽快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推进组织和机制 (49)2、建议尽快明确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和重点任务 (49)3、建议用户与企业积极参与我国智慧城市标准研制 (49)(四)选用标准建议 (49)1、标准选用思路 (50)2、标准选用顺序 (50)一、绪论(一)背景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关注的热点,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核心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
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相继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以期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纷纷起步,在多个领域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010年以来,智慧城市快速成为我国各城市的建设热潮。
据统计,截至2013年5月,有超过250余个地方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发展规划,涉及社会管理、应用服务、基础设施、智慧产业、安全保障、建设模式、示范试点、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
然而,经过前期对于部分典型城市规划设计、应用领域、技术支撑体系、标准化需求等问题的实地调研,结合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现状的总体研究分析,不难发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会马上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正值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信息社会渐行渐近,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历史时期,智慧城市建设被赋予更多艰巨的历史使命。
智慧城市建设中依然面临信息化建设中资源共享、整合与业务协同难题;依然面临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促进城市范围内数据融合共享,推动信息与智慧决策实现,提升城市居民的福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带动城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在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依据。
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
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只有通过统一智慧城市的技术要求、工程实施要求和测试认证方法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中智慧城市相关工程的建设及软件产品的研发在全国范围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旨在联合国内有关力量,深入实践,共同梳理国内智慧城市标准需求,提出统一的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和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明确急需研制的智慧城市标准项目以及各具体标准任务的研制策略;初步研究提出我国智慧城市标准的应用推广规划。
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能够在指导、规范各地慧城市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质量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范围《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关注国内外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体系,分析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现状,同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际需求,提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和急需研制的重点标准建议,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重点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基础,提出工作建议。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将对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工作进行总体性、统一性、体系性的规划,为后续开展国家标准项目申报、研制及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将为统一用户与企业对智慧城市的理解、规范智慧城市产品研发、保障智慧城市工程规划实施和产品选型、增强智慧城市系统间互操作能力、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测试验证环境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将对规划、制定我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与国际标准等工作提供参考。
二、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一)概念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的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深度的城市信息化来满足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其基本内涵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为宗旨,通过智慧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1999年后“数字城市”逐渐成为我国各城市建设热潮。
数字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数字城市建设是以城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重点的城市信息化过程。
智慧城市被多数专家认为是在数字城市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
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城市经济和社会组织的高效化与协作化,城市社会服务的普惠化与人性化为重点,更加强调城市信息的全面感知、城市生活的智能决策与处理以及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
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包括四个层面(见图1),一是通过深层感知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二是通过广泛互联将孤立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变成信息,三是通过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将信息变成知识,四是把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图1智慧城市的四个层面(1)深层的感知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
比如城市中的监控摄像机、传感器、RFID、移动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GPS、数据中心、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等,通过使用这些新设备和系统,包括人在内的城市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
(2)广泛的互联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的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如有线网、无线网、蓝牙、红外等,发挥三网融合的优势,将传感器、个人电子设备等智能设备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实现互联互通,实时监控。
(3)高度的共享利用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t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通过将资源“服务”化、集中存储、共享计算资源等方式,对整个城市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存储、分类、整合,将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关联起来,多方共享,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