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一(嵌入式环境熟悉)

上机要求

1、预习:嵌入式系统设计这门实验课的最大特点是,课前必须

预习相应章节,不然的话,上课基本没有收获,反而会觉得昏昏然。同学们,学习要自觉,请遵照执行。

2、课堂上认真完成,不准相互抄袭。

3、上机不能打游戏等与实验课无关的事情。

4、每次课后写实验日志

5、最后一次课后写一个大的报告

6、爱惜实验设备,如损坏则按有关规定处理并照价赔偿。

7、讲卫生,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下课时请带走座位附近的垃

圾。

计算机专业实验中心

2011.3

1.1、实验目的 (3)

1.2、预备知识 (3)

1.3、实验内容 (3)

1.4、实验设备及工具(包括软件调试工具) (3)

1.5、实验步骤 (4)

1.5.1开发工具软件安装 (4)

●Linux操作系统安装(已经完成) (4)

●博创经典S2410平台开发工具包安装(已经完成) (4)

1.5.2 linux开发环境配置(主要是IP和NFS) (5)

●NFS服务配置: (8)

1.5.3 minicom配置 (11)

1.5.4 简单程序编写(makefile文件理解)、编译、下载到开发板运行 (13)

1、建立工作目录 (13)

2、编写程序源代码 (13)

3、编写Makefile(实验的时候只需copy makefile过去即可,否则由于时间关系,

实验做不完) (14)

4、编译应用程序 (15)

5、连接硬件 (15)

6、下载调试 (15)

●把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复制到共享文件夹 (15)

●启动minicom(启动后就不要经常退出,想重启就按复位键——开发板,否则

容易工作不正常) (15)

●配置实验箱(开发板或下位机)的IP 、mount nfs 把可执行文件下载到实验

箱16

实验一熟悉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环境与平台(lilux)

1.1、实验目的

熟悉Linux 开发环境,学会基于S3C2410 的Linux 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使用Linux 的armv4l-unknown-linux-gcc 编译,使用基于NFS 方式的下载调试,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

1.2、预备知识

C 语言的基础知识、程序调试的基础知识和方法,Linux 的基本操作。

1.3、实验内容

1、开发工具软件安装

2、linux开发环境配置(主要是IP和NFS)

3、minicom配置

4、简单程序编写(makefile文件理解)、编译、下载到开发板运行

1.4、实验设备及工具(包括软件调试工具)

硬件:UP-TECH S2410/P270 DVP 嵌入式实验平台、PC 机Pentium 500 以上, 硬盘10G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RM-LINUX 开发环境

1.5、实验步骤

1.5.1开发工具软件安装

●Linux操作系统安装(已经完成)

嵌入式LINUX 开发环境有几个方案:

1、基于PC 机WINDOWS 操作系统下的CYGWIN;

2、在WINDOWS 下安装虚拟机后,再在虚拟机中安装LINXUX 操作系统;

3、直接安装LINUX 操作系统。

我们这里选择了第2种,在Windows下,安装了Vmvare6.0,再安装了REDHAT LINUX 9.0操作系统。(ftp://s@172.16.37.223《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目录下有操作系统压缩原始文件)。安装方法是先安装了Vmvare6.0(去校园网上下载)后,可以直接file|open 打开解压后的linux9.0的虚拟机原始文件,就可以启动系统。

用户:student 密码:111111 用户:root 密码:123456

●博创经典S2410平台开发工具包安装(已经完

成)

把博创公司光盘资料的2410 dvp linux整个目录内容通过U盘(其它方法也可以,比如samba服务器、载硬盘、光盘等)mount加载到linux里面去(这一步已经实现),并改名为linux2410了。以root用户登录去以后,在root目录里面有个linux2410目录,通过终端进入到该目录。

如果想自己重新安装,可以首先用 ./uninstall.sh脚本卸载已经安装的工具包(如果在根目录下有/arm2410cl目录,那么就是已经安装了工具包,要想再安装就必须先卸载工具包才能安装,当然如果没有,就不用卸载),然后用./install.sh脚本安装该工具包。如图1.1所示:

图1.1博创经典S2410平台开发工具包源文件路径及安装

图1.2博创经典S2410平台开发工具包安装完成

注意:安装完成后看一下主编译器Armv4l-unknown-linux-gcc 是否在

/opt/host/armv4l/bin/,如果不是这个路径,请使用vi 修改/root/.bash_profile 文件中PATH变量为PATH=$PATH:$HOME/bin:/opt/host/armv4l/bin/ ,存盘后执行:source /root/.bash_profile,则以后armv4l-unknown-linux-gcc 会自动搜索到,可以在终端上输入armv,然后按tab 键,会自动显示armv4l-unknown-linux-

大家可以从图1.1和1.2中1s /命令看到linux的根目录下安装了开发工具包后多了

arm2410cl这样一个目录。

1.5.2 linux开发环境配置(主要是IP和NFS)

配置网络,包括配置IP 地址、防火墙、NFS 服务。网络配置主要是要安装好以太网卡,对于一般常见的RTL8139 网卡,REDHAT9.0 可以自动识别并自动安装好,完全不要用户参与。

IP地址可以如下配置,配置宿主机(即虚拟机linux9.0)IP 为172.16.34.(机号+35),比如2号机,那么IP地址就是172.16.34.37(35+2)。注意,这个宿主机是虚拟机。

注意:!!!!!这个IP地址要根据你自己计算机具体的IP地址来确定,实验时候可以在windows 下通过ipconfig命令查的自己电脑的IP地址情况,获取那个本地连接的ip地址,然后根据它进行相应修改,一定确保windows的IP地址、宿主机IP地址(虚拟linux的IP地址)及实验箱的linux的IP地址他们三个在一个网段里面,比如我这里就应该是在172.16.34这个网段里面。

IP地址防火墙服务配置:

通过主菜单|系统配置|网络,即可打开图1.3网络配置窗口:

图1.3 网络配置

双击设备eth0 的蓝色区域,进入以太网设置界面,如图1.4、1.5以太网常规设置界面:

图1.4 以太网常规设置界面

图1.5以太网路由设置界面

设置完毕后点击确定。

对于REDHAT9.0,它默认的是打开了防火墙,因此对于外来的IP 访问它全部拒绝,这样其它网络设备根本无法访问它,即无法用NFS mount 它,许多网络功能都将无法使用。因此网络安装完毕后,应立即关闭防火墙。操作如下:点击红帽子主菜单|系统设置|安全级别设置,选中无防火墙。如图1.6安全级别设置所示:

图1.6安全级别设置

点击主菜单|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服务,将iptables 服务的勾去掉,并确保nfs 选项选中,如图1.7服务配置所示:

图1.7服务配置所示

NFS服务配置:

点击主菜单|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NFS 服务器,点击增加出现如图1.8添加NFS界面,在目录中填入需要共享的路径,在主机中填入允许进行连接的主机IP 地址。并选择允许客户对共享目录的操作读写(Read/write)。如图1.8添加NFS界面所示:

图1.8添加NFS界面

在这里设置的目录是/root/share,主机是172.16.*.*,权限是读写,以后NFS mount 时将要用/root/share这个目录。对客户端存取服务器的一些其他设置,一般不需要设置,取默认值。点击常规选项,对NFS 用户访问设置;点击用户访问,对远程根用户当作本地根用户设置。如图1.9、1.10所示:

图1.9NFS 用户访问设置

图1.10 远程根用户当作本地根用户设置

点击确定,配置好的NFS界面如图1.11配置好的NFS界面所示:

图1.11配置好的NFS界面

配置完以后,可以在终端执行命令service network restart如图1.12所示,或重启linux 来让网络设置有效。

图1.12 命令重庆网络服务

配置完成后,可用如下办法简单测试一下NFS 是否配置好了:在宿主机上自己mount 自

己,看是否成功就可以判断NFS 是否配好了。例如在宿主机/目录下执行:mount 172.16.34.37:/root/share /mnt

其中172.16.34.37应为宿主机的IP 地址。

然后到/mnt/目录下看是否可以列出/root/share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可以则说明mount 成功,NFS 配置成功。

图1.13 检查NFS配置是否成功的界面

图1.13NFS配置是成功的,因为mount后两个目录的内容一致。

配置好NFS,并检查是否成功,是加载到目标板关键的一步。

1.5.3 minicom配置

1 .在linux 操作系统建立终端(在桌面上点击右键——>新建终端),在终端的命令行提示符后输入minicom,回车,你就会看到minicom 的启动画面图1.14

图1.14 minicom启动画面

2 .minicom 启动后,先按Ctrl+A 键,再按Z 键(注意不是一起按,Ctrl+A 松开后才按Z),进入主配置界面见图1.15。

图1.15 minicom主配置界面

按―O‖进入配置界面,如图1.16 配置界面:

图1.16 配置界面

按上下键选择Serial port setup,进入端口设置界面,这里有几个重要选项改为如下值(见

图1.17端口设置界面):

(在Change which setting 后按哪个字母就进入哪项的配置,如按A 进行端口号配置。)A————Serial Device :/dev/ttyS0 (端口号使用串口1,对应实验箱的com0)

E————BPS/par/bits :/115200 8N1 (波特率)

F,E 硬件流,软件流都改为NO,若要使用PC 机的串口2 来接板子的串口1 做监控,改为:/dev/ttyS1 即可。我们这里是串口1。

图1.17 端口设置界面

3.选好后按ESC 键退出到图1.16 所示画面,选择Save setup as df1 保存退出,以后只要启动minicom 就是该配置,无需再做改动。这样minicom就配置好了。

1.5.4 简单程序编写(makefile文件理解)、编译、下载到开发板运行

1、建立工作目录

[root@BC root]# mkdir hello

[root@BC root]# cd hello

2、编写程序源代码

在Linux 下的文本编辑器有许多,常用的是vim 和Xwindow 界面下的gedit 等,我们在

开发过程中推荐使用vim,用户需要学习vim 的操作方法,请参考相关书籍中的关于vim 的操作指南。实际的hello.c 源代码较简单,如下:

#include

main()

{

printf(―Hello!This is the first program!\n‖);

}

我们可以是用下面的命令来编写hello.c 的源代码,进入hello 目录使用vi 命令来编辑代码:

[root@zxt hello]# vi hello.c

按―i‖或者―a‖进入编辑模式,将上面的代码录入进去,完成后按Esc 键进入命令状态,再用命令―:wq‖保存并退出。这样我们便在当前目录下建立了一个名为hello.c 的文件。

3、编写Makefile(实验的时候只需copy makefile过去即可,否则由于时间关系,实验做不完)

要使上面的hello.c 程序能够运行,我们编写一个Makefile 文件,Makefile 文件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它指明了哪些文件需要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等等更为复杂的命令。使用它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编译,你只需要敲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就可以实现自动编译,当然我们本次实验只有一个文件,它还不能体现出使用Makefile 的优越性,但当工程比较大文件比较多时,不使用Makefile 几乎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介绍本次实验用到的Makefile 文件。

CC= armv4l-unknown-linux-gcc 注意armv4l中是字母L的小写l,而不是数字1

EXEC = hello

OBJS = hello.o

CFLAGS +=

LDFLAGS+= –static

all: $(EXEC)

$(EXEC): $(OBJS)

$(CC) $(LDFLAGS) -o $@ $(OBJS)

clean:

-rm -f $(EXEC) *.elf *.gdb *.o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这个Makefile 文件的几个主要部分:

我们来简单介绍这个Makefile 文件的几个主要部分:

●CC 指明编译器

●EXEC 表示编译后生成的执行文件名称

●OBJS 目标文件列表

●CFLAGS 编译参数

●LDFLAGS 连接参数

●all: 编译主入口

●clean:清除编译结果

注意:“$(CC) $(LDFLAGS) -o $@ $(OBJS)”和“-rm -f $(EXEC) *.elf *.gdb *.o”前空白由一个Tab 制表符生成,不能单纯由空格来代替。

与上面编写hello.c 的过程类似,用vi 来创建一个Makefile 文件并将代码录入其中。

[root@BC hello]# vi Makefile

4、编译应用程序

在上面的步骤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在hello 目录下运行―make‖来编译我们的程序了。如果进行了修改,重新编译则运行:

[root@BC hello]# make clean

[root@BC hello]# make

注意:编译、修改程序都是在宿主机(本地PC 机)上进行,不能在MINICOM 下进行。

5、连接硬件

●实验电源线接到实验箱的左上角的电源插孔

●主机的串口1与实验箱的串口RS232-0 即com0相连接

●网线连接到实验箱的网口(可以是通过交换机出来的网线直接与实验箱连接,

也可以是网线主机与实验箱直接对连接,我们这里现在是对联方式。)

6、下载调试

在宿主PC 计算机上启动NFS 服务,并设置好共享的目录(我们以/root/share设置为例),具体配置请参照前面关于嵌入式Linux 环境开发环境的配置。在建立好NFS 共享目录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MINICOM 中建立开发板与宿主PC 机之间的通讯了。

我们把我们自己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复制到/root/share(该目录已经在前面NFS配置时设置为共享文件夹)文件夹下,并通过MINICOM 挂载到开发板上。

●把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复制到共享文件夹

[root@BC hello]# cp hello /root/share

●启动minicom(启动后就不要经常退出,想重启

就按复位键——开发板,否则容易工作不正常)

[root@BC hello]# minicom

minicom启动后进入实验箱的linux,或者minicom启动后回车就进入实验箱的linux系统,若敲其它键,则进入vivi。我们这里回车进入实验箱的linux。

图1.18 minicom启动后的初始界面

minicom启动后的初始界面停留在目标板(实验箱)的/mnt/yaffs目录下。

配置实验箱(开发板或下位机)的IP 、mount nfs 把可执行文件下载到实验箱

[/mnt/yaffs]ifconfig eth0 172.16.34.72 (末尾号72=机号+70,我这里是2号机,所以是72)设置以后宿主机ping实验箱,主机ping宿主机,检查网络是否通,通则后面才能进行下去,否则mount 会不成功。

图1.19宿主机ping实验箱的画面

图1.20主机ping宿主机的画面

当然还可以主机ping实验箱。但是宿主机因防火墙等原因有时ping主机是ping不通的,这个并不影响实

验的进行。

[/mnt/yaffs] mount -t nfs -o nolock 172.16.34.37:/root/share /host

再进入/host目录,运行刚刚编译好的hello 程序,查看运行结果。

[/mnt/yaffs] cd /host

[/host] ./hello

Hello!This is the first program!

图1.21是实验箱IP设置、mount nfs、在实验箱上运行程序的画面

图1.21 实验箱IP设置、mount nfs、实验箱上运行程序的画面注意:开发板挂接宿主计目录只需要挂接一次便可,只要开发板没有重起(复位),就可以一直保持连接。这样可以反复修改、编译、下载调试。

宿主机IP地址:172.16.34.(机号+35)

实验箱IP地址:172.16.34.(机号+70)

宿主机的IP和实验箱的IP必须在一个网段内,比如这里都是172.16.34网段。实验时候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IP地址更改!!!

嵌入式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基本实验

. Word 资料搭建PXA270嵌入式LINUX开发软硬件环境;安装LINUX操 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建立宿主机端交叉编译调试开发环境;配置宿主机 PC 机端的minicom(或超级终端)、TFTP服务、NFS服务,使宿主PC机与PXA270开发板可以通过串口通讯,并开通TFTP 和NFS服务。 2.人机接口 键盘驱动;LCD控制;触摸屏数据采集与控制实验; 3.应用实验 完成VGA显示;Web服务器实验;网络文件传输实验;多线程应用实验。 4.扩展应用实验 完成USB摄像头驱动与视频采集;GPS实验;GSM/GPRS通讯;视频播放移植;USB蓝牙设备无线通讯;NFS文件服务器;蓝牙视频文件服务器。 5.QT实验 完成基本嵌入式图形开发环境搭建;“Hello world!”QT初探;创建一个窗口并添加按钮;对象通信:Signal和Slot;菜单和快捷键;工具条和状态栏;鼠标和键盘事件;对话框;QT的绘图;俄罗斯方块;基于QT的GSM手机在嵌入式LINUX下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内容 1.人机接口实验 实验十九键盘驱动实验 ?实验目的:矩阵键盘驱动的编写

?实验内容:矩阵键盘驱动的编写 ?作业要求:完成键盘加减乘除运算 ?实验作业源码及注释: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EVICE_NAME “/DEV/KEYBOARD” INT MAIN(VOID){ INT FD; INT RET; UNSIGNED CHAR BUF[1]; INT I,F,J; DOUBLE X; INT A[2]={0}; CHAR PRE_SCANCODE=0XFF; FD=OPEN(DEVICE_NAME,O_RDWR); IF(FD==-1)PRINTF(“OPEN DEVICE %S ERROR\N”,DEVICE_NAME); ELSE{ BUF[0]=0XFF; I=0;F=0; WHILE(1){ READ(FD,BUF,1);

嵌入式系统——实验1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课)》内容安排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课)》是《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有更深地体会。实验课共八次,每次2学时,实验内容结合课程内容,介绍一般的实验开发流程和软件硬件开发环境,并辅之以典型的嵌入式程序设计实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技能。大量的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实验,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实验内容更加生动。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名称: 说明:本次实验的名称 二、实验目的: 说明: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参考每次的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环境: 说明:实验用到的硬件软件环境。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说明:实现实验目的而进行的实验内容,如果有步骤要求则简要列出步骤 五、实验报告总结: 说明:对本次实验的总结, 1.画出主函数的程序流程图, 2.重写主程序.或者:自拟一个新的应用,参照本次实验的主程序,重新设计主程序并给出详尽注释。 3.其他,本次实验得到了什么?收获是什么?有些什么别的想法? 六、建议与意见: 说明:对于此次实验内容或在实验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建议,以及对于改善实验效果有什么建议,均可提出。 在书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主要是帮助自己回顾和总结实验。重点放在第五部分,前四项可以十分简要地列写,第六项有则提出,无则不写。

实验一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的开发环境 一、实验环境 PC机一台 软件: ADS 1.2集成开发环境一套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嵌入式系统及其特点; 2.熟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基本配置并能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 三、实验内容 1.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基本配置 2.使用汇编指令完成简单的加法实验 四、实验步骤 (1)在D:\新建一个目录,目录名为experiment。 (2)点击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开始|程序|ARM Developer Suite v1.2 |Code Warrior for ARM Developer Suite”启动Metrowerks Code Warrior,或双击“ADS 1.2”快捷方式启动。启动ADS 1.2 如图1-1所示: 图1-1启动ADS1.2 (3) 在CodeWarrior 中新建一个工程的方法有两种,可以在工具栏中单击“New”按钮, 也可以在“File”菜单中选择“New…”菜单。这样就会打开一个如图1-2 所示的对话框。选择【File】->【New…】,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名称为ADS,目录为D:\experiment。 图1-2 新建文件 在这个对话框中为用户提供了7 种可选择的工程类型:

嵌入式系统实验内容(全)

实验一熟悉Linux开发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开发环境,学习Linux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掌握Minicom 串口终端的使用。 2.学习使用Vi编辑器设计C程序,学习Makefile文件的编写和 armv4l-unkonown-linux-gcc编译器的使用,以及NFS方式的下载调试方法。 3.了解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平台的资源布局与使用方法。 4.初步掌握嵌入式Linux开发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使用Redhat Linux 9.0操作系统环境,安装ARM-Linux的开发库及编译器。创建一个新目录,并在其中编写hello.c和Makefile文件。学习在Linux 下的编程和编译过程,以及ARM开发板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目标开发板上运行。 三、预备知识 C语言的基础知识、程序调试的基础知识和方法,Linux的基本操作。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包括软件调试工具)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平台、PC机Pentium 500以上, 硬盘10G 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RM-LINUX开发环境 五、实验步骤 1、建立工作目录 [root@zxt smile]# mkdir hello [root@zxt smile]# cd hello 2、编写程序源代码 在Linux下的文本编辑器有许多,常用的是vim和Xwindow界面下的gedit等,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推荐使用vim,用户需要学习vim的操作方法,请参考相关书籍中的关于vim的操作指南。 Kdevelope、anjuta软件的界面与vc6.0 类似,使用它们对于熟悉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用户更容易上手。 实际的hello.c源代码较简单,如下: #include main() {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一

2008221104210068 陈见08计科2班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嵌入式开发中的硬件(e.g.EELIOD)与软件(e.g.bootloader) 2.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内核的下载和启动过程 3.了解Linux内核配置和编译过程 •了解Linux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以及各目录的相关内容 •了解Linux内核一些基本配置选项内容和作用 •掌握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4.了解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构建过程 •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种文件系统的类型和作用 •掌握利用BusyBox 软件制作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方法 •掌握嵌入式Linux 文件系统的的挂载过程 二.实验内容: <1>嵌入式系统开发 1、bootloader 嵌入式系统中通常并没有像BIOS那样的固件程序,因此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完全由bootloader来完成。其主要作用是: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完成内核的加载,为内核设置启动参数。bootloader 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2、串口设置(minicom) 多数嵌入式系统都通过异步串行接口(UART)进行初级引导。这种通信方式是将字符一位一位地传送,一般是先低位、后高位。因此,采用串行方式,双方最

少可以只用一对连线便可实现全双工通信。字符与字符之间的同步靠每个字框的起始位协调,而不需要双方的时钟频率严格一致,因此实现比较容易。 启动minicom ▪主机运行minicom,该程序通过串口(RS232)和目标机连接。 ▪ minicom-s表示对串口进行设置,普通用户不需要这一步。 ▪串口设置/dev/ttys0 bps=115200,8位数据,无检验,无流控制。 ▪bootloader提示符下面可设定本机IP,宿主机IP,将要下载的内核文件名,文件系统名及其它参数。 Boot必要设置 ▪配置IP,配置目标机IP,tftp服务机IP ▪主机和目标机相互ping ▪ tftp服务 上机实验 打开终端,输入minicom。接通开发板电源,进入界面,在delay(一般设为2s)时间内按任意键进入bootloader界面的信息和命令提示符及菜单: 功能“0”是命令行方式,出现提示符“51Board>”,进入命令设置子菜单。“set”命令可以帮助你修改和观察当前bootloader的默认设置。(开发板IP最好设为主机IP+100) Set myipaddr 192.168.208.34(修改主机IP) Set destupaddr 192.168.208.134(修改开发板IP) 3、tftp tftp是基于UDP协议的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目标板作为客户机,bootloader默认采用tftp协议。主机安装tftp-server,作为tftp服务器。Linux系统的tftp服务由超级服务器xinetd管理。 Tftp服务的主目录是/tftpboot,因此只有在这个目录下的文件才可以通过tftp进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实验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实验 实验一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基本的C语言编程; 2.掌握优化程序设计代码的技巧,打牢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 1.大部分同学都熟悉的WIN XP、WIN7、WIN10等操作系统的PC机; 2.VC++6.0进行程序的编辑、编译、调试; 三、实验内容 1.对∑n=1+2+3+……+200进行求和运算,设计个程序,把所有代码都编写在main()函数中;(参考教材P73) 2.对∑n=1+2+3+……+N进行求和运算,设计个程序,通过scanf输入函数从键盘输入一个N的具体数值,用for循环来实现加法运算部分并且把累加功能写成一个函数mysum,再在主函数中调用mysum进行求和;(参考教材P73)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1.实验内容1的源代码以及运行结果的截图; 2.实验内容2的源代码以及运行结果的截图;

实验二嵌入式系统进程控制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C语言编程能力,加深对程序源代码的理解; 2.通过源代码的调试,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进程控制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环境 1.大部分同学都熟悉的WIN XP、WIN7、WIN10等操作系统的PC机; 2.VC++6.0进行程序的编辑、编译、调试; 三、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程序,建立一个管道pipe,同时父进程生成一个子进程,子进程向pipe中写入一个字符串,父进程从pipe中读取该字符串。(参考教材P131)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实验内容的源代码以及运行结果的截图,如果在该环境下不能正常调试得出结果的话,也请截图最后编译的报错情况,并对报错进行分析,以及简要说明如何解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嵌入式实验一

信息工程学院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2410经典Linux系统烧写 班级:计算机XXX班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XXX 指导老师:李长悦

一、实验目的 windows xp下进行Linux系统烧写即恢复到出厂状态时,需要的文件在光盘中的Linux\img 目录和flashvivi目录下提供。烧写2410-CL linux操作系统包vivi,kernel,root三个步骤,除此我们还要烧写应用程序,这四个文件分别为: vivi ----linux操作系统启动的bootloader; zImage ----linux操作系统内核; root.cramfs ----根文件系统; yaffs.tar.bz2 ----应用程序压缩包。 二、实验内容 1.烧写vivi 1.1把并口线插到pc机的并口,并把并口的另一端与实验箱上端的UP-LINK相连,打开2410-CL电源(12V)。 1.2把整个GIVEIO目录(在光盘的img/flashvivi目录下)拷贝到c:/windows下,并把该目录下的giveio.sys文件拷贝到c:/windows/system32/drivers下。 1.3在我的电脑里打开控制面板,选添加硬件,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择“是,我已经连接了此硬件”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中“添加新的硬件设备”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中“安装我手动从列表选择的硬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择“显示所有设备”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择“从磁盘安装”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指导教师: 1 1.实验一 1.1实验名称 博创up-3000实验台基本结构及采用方法 1.2实验目的 1.自学嵌入式系统研发流程。 2.熟悉up-net3000实验平台的核心硬件电路和外设。 3.减少对各个外设的介绍,为今后各个USB实验打下基础。 1.3实验环境 博创up-netarm3000嵌入式研发平台 1.4实验内容及要求 (1)嵌入式系统研发流程详述 (2)熟悉up-net3000实验平台的核心硬件电路和外设(3)armjtag的安装与使用 (4)通过操作系统自带的通讯软件超级终端,检验各个外设的工作状态(5)通过本次课程对各个外设的介绍,为今后各个USB实验打下基础 1.5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1.硬件加装 2.软件加装 (1)超级终端: 运转windows系统下的超级终端(hyperterminal)应用程序,新建一个通信终端;在接下来的对话框中挑选arm研发平台实际相连接的pc机串口;顺利完成新建超级终端的设置以后,可以挑选超级终端文件菜单中的留存,将当前设置留存为一个特定超级终端至桌面上,以供后用。

(2)jtag驱动程序的安装: 继续执行armjtag目录之下armjtagsetup.exe程序,挑选加装目录,加装jtag软件。 1.6实验过程与分析 (1)介绍嵌入式系统研发流程(2)对硬件的加装(3)对软件的加装 1.7实验结果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对嵌入式系统研发流程展开了介绍,并且对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展开了 加装布局,通过本次实验对以后的USB实验踢了基础。 1.8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对嵌入式实验存有了初步的介绍,对基本研发流程也存有了初步的介绍。 22.实验二 2.1实验名称 ads1.2软件开发环境使用方法 2.2实验目的 熟悉ads1.2开发环境,学会arm仿真器的使用。使用ads编译、下载、调试并跟踪 一段已有的程序,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思想和过程。 2.3实验环境 (1)ads1.2开发环境 (2)博创up-netarm3000嵌入式研发平台(3)pc(4)串口线 2.4实验内容及要求 本次实验采用ads内置研发环境,新建一个直观的工程文件,并编程这个工程文件。 自学arm仿真器的采用和研发环境的设置。浏览已经编程不好的文件至嵌入式控制器中运转。学会在程序中设置断点,观测系统内存和变量,为调试应用程序打下基础。 2.5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1)运转ads1.2研发环境(2)新建工程文件(3)编程工程文件 (4)下载编译好的文件到嵌入式控制器中运行 2.6实验过程与分析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 20110612 学号: 2011061208 姓名:李晓虹 成绩: 指导教师:武俊鹏、刘书勇

1. 实验一 1.1 实验名称 博创UP-3000实验台基本结构使用方法 1.2 实验目的 1.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式流程概述。 2.熟悉UP-net3000实验平台的核心硬件电路和外设。 3.熟悉ARM JTAG的安装与使用。 1.3 实验环境 硬件:ARM 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7TDMI的JTAG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以上、串口线。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98、Win2000或WinXP、ARM SDT 2.51或ADS1.2集成开发 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1.4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式流程概述。 2.熟悉UP-net3000实验平台的核心硬件电路和外设。 3.熟悉ARM JTAG的安装与使用。 1.5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1.新建超级终端 2.选择ARM 开发实验台串口。 完成新建超级终端的设置以后,可以选择超级终端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将当前设置 3.保存为一个特定超级终端到桌面上,以备后用。用串口线将PC机串口和平台 UART0 正确连接后,就可以在超级终端上看到程序输出的信息了。 4.启动开发板,按住任意键,使开发板进入BIOS设置状态。 5.在超级终端的界面上,显示BIOS版本信息,以及相应的测试指令。操作时,要在 PC机上输入小写的字母快捷键,进入到相应的功能中去。 6.按照超级终端上的提示信息,进行功能的测试。 1.6 实验过程与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起来并不困难,因为此次实验属于验证型实验,按照实验资料所给的提示信息,以上面的步骤,即可得到实验的结果。进入到BIOS界面后,按照超级终端上的提示信息来进行功能 1.7 实验结果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的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在超级终端界面,按提示的快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以及应用场景,并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基础知识学习: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应用场景,了解各种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和芯片。 2. 环境搭建:安装并配置相关开发环境,如Keil μVision等。 3. 硬件设计:根据需求设计硬件电路,并进行原理图绘制和PCB布局。 4. 软件编写:根据硬件设计要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包括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5. 调试测试:将软件烧录到硬件中,并进行调试测试,验证系统功能 是否正常。

三、实验步骤 1. 学习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1)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应用场景; (3)了解各种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和芯片。 2. 安装并配置Keil μVision开发环境: (1)下载并安装Keil μVision软件; (2)配置Keil μVision开发环境,包括选择芯片型号、设置编译器等。 3. 硬件设计: (1)根据需求设计硬件电路; (2)进行原理图绘制和PCB布局; (3)制作PCB板。

4. 软件编写: (1)根据硬件设计要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包括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2)将代码烧录到芯片中。 5. 调试测试: (1)将软件烧录到硬件中; (2)进行调试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基于ARM Cortex-M3芯片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该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LED灯控制、蜂鸣器报警等。通过调试测试,我们验证了系统功能的正常性,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五、实验总结与体会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实验1 输入输出实验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流水灯实验 年级专业及班级:级机自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文斌、高贯斌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实验时间: 2014 年 12 月 13 日

实验一PORTA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要求 1.PORTA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PORTA0、PORTA1作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PORTA2、PORTA3作输出口,接两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注:行数不够时可加行 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P1口循环点灯程序框图p1口输入输出程序框图 四、实验程序 1流水灯 #include /* common defines and macros */ #include "derivative.h" /* derivative-specific definitions */ void delay (){ unsigned int i,k,j; for (i=0;i<600;i++) for (k=0;k<600;k++) } void main(void) { /* put your own code here */ DDRA=0FXX PORTA=0FXX EnableInterrupts; for(;;) { PORTE=0x00; PORTB=0x01; delay(); PORTE=0x00; PORTB=0x02;

delay(); PORTE=0x00; PORTB=0x04; delay(); PORTE=0x00; PORTB=0x08; delay(); PORTE=0x00; PORTB=0x10; delay(); PORTE=0x00; PORTB=0x20; delay(); PORTE=0x00; PORTB=0x40; delay(); PORTE=0x00; PORTB=0x80; delay(); PORTE=0x00; PORTB=0xFF; delay(); _FEED_COP(); /* feeds the dog */ } /* loop forever */ /* please make sure that you never leave main */ } } 2四个口做输入四个口做输出 #include /* common defines and macros */ #include "derivative.h" /* derivative-specific definitions */ void main(void) { /* put your own code here */ DDRA=0xFF; PORTA=0XFF; EnableInterrupts; for(;;) { If(PORTA_PA0==0) PORTA_PA5=0; else PORTA_PA5=01; If(PORTA_PA1==0) PORTA_PA6=0; else PORTA_PA6=01;I f(PORTA_PA2==0) PORTA_PA4=0;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1. 背景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被设计用于执行特定任务。与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较小的体积、低功耗和高度集成的特点。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医疗设备、家电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来加深对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某款开发板和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开发,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功能。 2. 分析 2.1 开发环境准备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开发环境。首先,我们要选择一款合适的开发板。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选择了XX开发板作为我们的开发平台。 其次,我们需要安装相应的软件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编译器、调试器和下载器等。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XX编译器、XX调试器和XX下载器。 2.2 功能设计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嵌入式系统。经过分析,我们决定设计一个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将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并将其显示在LCD屏幕上。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连接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与开发板相连,以便读取环境温度。 2.数据采集: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程序,通过传感器读取环境温度数据。 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平均温度值。 4.数据显示:将计算得到的平均温度值显示在LCD屏幕上。

2.3 系统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的要求,我们开始进行系统设计。首先,我们需要连接温度传感器和开发板。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传感器的引脚分别对应着供电、地线和数据线。我们按照要求正确连接了它们,并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接下来,我们使用XX编程语言编写程序。程序的主要逻辑是循环读取传感器数据,并计算平均温度值。为了简化程序设计和提高可维护性,我们将其模块化,并使用函数进行封装。 最后,我们需要将计算得到的平均温度值显示在LCD屏幕上。为此,我们使用XX 库提供的函数来控制LCD屏幕的显示。 3. 结果 经过系统设计和开发,我们成功实现了温度监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传感器连接不稳定、程序逻辑错误等。但通过仔细调试和排查问题,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该系统能够准确地读取环境温度,并将其显示在LCD屏幕上。通过不断优化代码和硬件连接,我们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 建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硬件连接: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传感器连接不稳定的问题。为了提高 系统的可靠性,建议采用更可靠的连接方式或更好质量的传感器。 2.完善异常处理:在程序开发过程中,我们没有完善异常处理机制。为了增强 系统的健壮性,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并给出相应提示。 3.增加功能扩展:目前我们实现了基本的温度监测功能,但可以进一步扩展系 统的功能。例如,可以添加报警机制,在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触发报警。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嵌入式系统,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注:此为示例报告,实际内容请根据具体任务进行编写。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______________ 专业: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实验一:流水灯案例、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案例 一、实验目的 1.1进一步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功能的使用; 1.2学会自己编写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测试; 1.3利用开发板下载hex文件后验证功能。 二、实验原理 2.1:实验原理图

2.2:工作原理 2.2.1:流水灯 电路中有LO,1,L2,L3,4,L5,L6,L7 共八个发光二极管,当引脚LED_ SEL输入为1,对于A、B、C、D、E、F、G、H引脚,只要输入为1,则点亮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A~H引脚连接STM32F108VB芯片的PE8~PE15,程序初始化时,对其进行初始设置。引脚LED_ SEL 为1时,发光二极管才工作,否则右边的数码管工作。注意,LED SEL 连接于PB3,该引脚具有复用功能,在默认状态下,该引脚的I0不可用,需对AFIO_ MAPR寄存器进行设置,设置其为10可用。 2.2.2:8位数码管 数码管中的A~G、DP段分别连接到电路图中的A~G、H线上,当某段上有一-定的电压差值时,便会点亮该段。当E3输入为1,也就是LED_ SEL输入为0时,根据SELO~SEL2的值确定选中的数码管,即位选,再根据A~H引脚的高低电平,点亮对应段,即段选。 三、实验结果 3.1:流水灯 对于给出的流水灯案例,下载HEX文件后,在开发板上可观察到L0-L7从左至右依次点亮,间隔300ms。当全部点亮八个发光二极管后,八个发光二极管同时熄灭,间隔300ms后,发光二极管再次从左至右依次点亮。如此反复循坏。 3.2:8位数码管 对于给出的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案例,下载后,在开发板上可观察到8个数码管从左至右依次显示对应的数字,且每一个数码显示的数字在1-9之间循环。 可以通过加快扫描频率,使得八位数码管在人眼看上去是同时显示。在后续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该现象。

嵌入式实验报告

实验一 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IAR Embedded Workbench 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ARM汇编指令程序的设计及调试 二、实验设备 1.PC操作系统WIN98或WIN2000或WINXP,ADSI.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 驱动程序 三、实验内容 1.熟悉IAR Embedded Workbench 集成开发环境 2.理解下列程序,新建工程,加入下面的程序,并观察实验结果,解释程 序实现的功能 分析:该程序实现的功能是程序功能:Y = A*B+C*D+E*F 程序代码: AREA Examl, CODE,READONLY ;定义一个代码段 ENTRY ;程序入口 MOV R0,#0;设置R0寄存器的值为0 MOV R8,#0;设置R8寄存器的值为0 ADR R2,N;将R2寄存器的值设为数据域N的地址 LDR R1,[R2];将以R2的值为地址的数据读入R1 MOV R2,#0;设置R2的值为0 ADR R3,C; 将R3寄存器的值设为数据域C的地址 ADR R5,X; 将R5寄存器的值设为数据域X的地址 LOOP LDR R4,[R3,R8];将R3+R8的数据读入R4 LDR R6,[R5,R8];将R5+R8的数据读入R6 MUL R9,R4,R6;R9 = R4*R6 ADD R2,R2,R9;R2 = R2+R9 ADD R8,R8,#4;R8 = R8+4 ADD R0,R0,#1;R0 = R0+1

CMP R0,R1;比较R0和R1的值 BLT LOOP;R0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0日 实验地点:实验室一号机房 实验目的:通过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验,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方法。 实验设备:ARM开发板、电脑、网络连接器、编程软件、USB数据线等 实验步骤: 1. 配置开发环境 将ARM开发板与电脑通过USB数据线连接,并安装相应的开发软件,包括编程软件和编译器。 2. 设计嵌入式系统 根据实验要求和功能需求,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确定所需的传感器、执行器和其他硬件模块,并设计系统的软件架构。 3. 开发嵌入式系统 编写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包括对各个硬件模块的控制和通信。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进行编译和调试。 4. 系统测试与调试 将开发板与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并进行系统测试。通过调试程序代码,确保系统的各个功能正常运行。

5. 性能优化与扩展 根据实际的需求和性能要求,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扩展。可以 优化程序的运行效率、增加系统的功能模块等。 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开发和调试,我成功地完成了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 实时监测温度和湿度,并将数据实时显示在LCD屏幕上。 2. 当温度或湿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记录异常。 3. 根据用户的输入,可以手动控制执行器的开关状态。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学到了如何在嵌入式系统中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以及如何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和调试。通过不断实践和调试,我也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编程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嵌入式系统的更多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嵌入式系统ARM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基于ADS开发环境的设计 实验二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 实验三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B 班级学号B******** 姓名马俊民 开课时间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实验一基于ADS开发环境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ADS开发环境的使用; 2、学习和掌握ADS环境下的汇编语言及C语言程序设计; 3、学习和掌握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程序; 2、编写和调试C语言程序; 3、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混合程序; 4、编写程序测试多寄存器传送指令的用法。 三、实验原理 ADS全称为ARM Developer Suite,是ARM公司推出的新一代ARM集成开发工具。现在常用的ADS版本是ADS1.2,它取代了早期的ADS1.1和ADS1.0。 ADS用于无操作系统的ARM系统开发,是对裸机(可理解成一个高级单片机)的开发。ADS具有极佳的测试环境和良好的侦错功能,它可使硬件开发工作者更深入地从底层去理解ARM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日后自行设计打基础,为BootLoader的编写和调试打基础。 1.ADS软件的组成 ADS由命令行开发工具、ARM运行时库、GUI开发环境(CodeWarrior和AXD)、实用程序、支持软件等组成。 2.GUI开发环境 ADS GUI开发环境包含CodeWarrior和AXD两种,其中Code Warrior是集成开发工具,而AXD是调试工具。 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简单、方便,适用于初始化硬件代码、启动代码等。 汇编语言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特征: 1.一条指令一行。 2.使用标号(label)给内存单元提供名称,从第一列开始书写。 3.指令必须从第二列或能区分标号的地方开始书写。 4.注释必须跟在指定的注释字符后面,一直书写到行尾。 在ARM汇编程序中,每个段必须以AREA作为段的开始,以碰到下一个AREA 作为该段的结束,段名必须唯一。程序的开始和结束需以ENTRY和END来标识。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Ⅰ Embedded System DesigningⅠ(Experiment)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总学时: 48 实验总学时: 16 学分:3 开课学期:第6学期 课程性质:选修 对应理论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教材: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第2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8 开课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实验学习中进一步掌握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及设计方法;掌握ARM的微处理器结构和指令系统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掌握ARM系列嵌入式微控制器的硬件资源、指令系统,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切实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熟悉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程序编写方法和过程,具备嵌入式电子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初步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开发环境的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ADS1.2使用,嵌入式系统软编程与调试过程及方法,基本的硬件实验,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实验以及基于uCos-II系统函数程序编写。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考核 (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内容,程序,原理图,结果等内容。(2)实验报告:8 次 (3)考核及成绩评定:作为平时成绩,以出勤和实验报告优劣评定成绩。 五、参考书目 1、https://www.360docs.net/doc/ac19192069.html,brossse,嵌入式时实操作系统uC/OSII(第2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田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黄智伟,STM32F 32位ARM微控制器应用设计与实践(第2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4

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实验报告 编制教师:兰强 审定:雷勇

. 2014至2015学年第1学期 计算机科学学院

实验名称:实验一VMware虚拟机与Linux环境的建立指导教师:兰强实验日期:2014年11 月16 日实验地点:理科楼202 成绩:实验目的: 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掌握VMWARE-Linux环境的安装步骤;能够配置Samba服务、设置VMWARE虚拟机共享功能,学会Windows系统环境与Linux系统环境共享资源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在Windows系统环境中安装VMWARE7.0虚拟机软件; 2.在VMWARE7.0虚拟机中安装Linux RHEL AS4操作系统; 3.设置VMWARE虚拟机提供的共享功能; 4.在Linux系统中建立Samba服务; 预备知识: 了解VMWARE、VirtualBox、Virtual PC等虚拟机软件的相关知识;了解Linux 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设备 1. 硬件环境配置 计算机: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 内存:1GB及以上 2. 软件环境配置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2 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 7 Linux系统: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2.6.9-5.EL) 实验分析:

1.查看实验设备中配备的PC机,将下列硬件型号填写正确: ●CPU型号:Intel(R) Core(TM) i3-3240 ●内存大小:2GB(1.85GB可用) ●硬盘空间:465.76GB 根据实验的实际操作,将下列软件版本号填写正确: ●VMWARE:9.0.2 build-1031769 ●Linux系统:Linux RHEL AS4 ●Windows系统:Windows 7旗舰版 2.在VMWARE软件中安装RHEL4虚拟机时,出现网络连接方式的设置界面,如下图,提供了四个选项:桥接(bridged networking)、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host-only及无需连接。应该选择哪种方式?并解释其他方式的特点。 图设置网络连接方式 1.Bridged方式 用这种方式,虚拟系统的IP可设置成与本机系统在同一网段,虚拟系统相当于网络内的一台.独立的机器,与本机共同插在一个Hub上,网络内其他机器可访问虚拟系统,虚拟系统也可访问网络内其他机器,当然与本机系统的双向访问也不成问题.

2014-2015-1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唐永锋

淮阴工学院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 编者:唐永锋 适用学院:电气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年 6 月 23 日

目录 实验一开发环境的搭建与调试 (1) 实验二 S5PV210数码管实验 (14) 实验三 S5PV210 GPIOLED控制实验 (20) 实验四 S5PV210串口实验 (25) 实验五S5PV210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33)

实验一开发环境的搭建与调试 1、实验目的 (1)、熟悉Eclipse开发环境的搭建; (2)、熟悉Eclipse的调试方法, 2、实验内容 创建一个工程,新建一个Makefile文件,新建一个脚本文件,新建一个汇编源文件,编译工程,并配置FS-JTAG调试工具,配置Eclipse调试工具。 3、实验设备 (1)、硬件:CVT-A8-III教学平台,PC机,A8 JTAG仿真器。 (2)、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 Eclipse开发环境。 4、实验步骤 4.1 Eclipse开发环境的安装 Eclipse是著名的开放源代码、跨平台的自由集成开发环境(IDE)。它主要由Eclipse项目、Eclipse工具项目和Eclipse技术项目三个项目组成,具体包括四个部分组成——Eclipse Platform、JDT、CDT和PDE。JDT支持Java开发、CDT支持C开发、PDE用来支持插件开发,Eclipse Platform则是一个开放的可扩展IDE,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开发平台。最初主要用来Java语言开发,通过安装不同的插件Eclipse可以支持不同的计算机语言,比如C++等开发工具。许多软件开发商以Eclipse为框架开发自己的IDE。Eclipse的目标是成为可进行任何语言开发的IDE集成者,使用者只需下载各种语言的插件即可。 打开光盘下的目录,安装文件包,安装步骤如下: 4.1.1安装ARM-GCC 交叉编译工具 打开yagarto-bu-2.21_gcc-4.6.2-c-c++_nl-1.19.0_gdb-7.3.1_eabi_20111119.exe。 这个工具为交叉编译器。这里的安装目录需要记住,因为在后面的编译过程中,需要使用对应的交叉编译器。 安装过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