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碳排放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江苏能源消耗的碳排放估算及趋势检验

江苏能源消耗的碳排放估算及趋势检验马珩;孙涛【摘要】在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说明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治理投资存在明显不足。
需要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长期的环境治理投入计划,重点控制大型污染源,利用新的技术与工艺提高环境治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量,促进江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向倒“U”型转化。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 this paper estimated the carbon emission amount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 and carried ou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 amount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 amount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in Jiangsu followed the weak changing rule of letter“N”, which meant that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vestment wa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along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Jiangsu provincial economy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is relationship to change towards inverse “U” type, it is necessary for Jiangsu province to furt her increa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overnance investment , formulate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vestment plan, emphatically control largepollution sources , use new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ffect , and minimize carbon emission in energy consumption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5页(P97-101)【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江苏【作者】马珩;孙涛【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400 引言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有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式及其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其影响的程度与规律也有很大的不同。
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来自江苏的证据

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来自江苏的证据尹敬东;穆明娟;周兵【期刊名称】《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00)001【摘要】In this paper, by using methods of decoupling indicator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evaluate the situation, the results of relative decoupling of economic growth in Jiangsu energy show that energy use is efficient; to many Factors of influenc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e economic growth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the indus- trial structure of the heavy I trend of economic growth increased the size of variables on energy consumpti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redu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relatively limited. And the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energy saving for Jiangsu province.%利用脱钩指标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状况进行评价,相对脱钩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经济增长对能源的利用是有效率的;在影响江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加的诸多驱动因素中,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力量,产业结构的重化趋势加重了经济增长规模变量对能源的消耗,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的消减相对有限。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对策梅疏影

梅疏影,商兆堂,陆建刚,等.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38-341.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对策梅疏影1,商兆堂2,陆建刚1,章鸿翔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2.江苏省气象局,江苏南京210009;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摘要:以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为实例,分析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发展对策;运用数理统计学、经济学、人口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环境科学等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社会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构建以经济、能效、环境为目标的3E 情景,分析模拟未来江苏省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结果显示,中国以江苏省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步入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剧的阶段,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得到改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阶段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每年均在下降,环境友好指数为0.79,远远高于以内蒙古为代表的西部资源型欠发达地区(0.24),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9)。
通过3E 情景分析可知,江苏省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生产技术、能源利用效率,2020年江苏省环境友好指数将达到3.8,2050年将达到7.8,届时江苏省将步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良性阶段。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指数;3E 情景;对策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3)01-0338-04收稿日期:2012-06-14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气象)行业科研专项(编号:GYHY201006029);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编号:ZD20110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科创基金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梅疏影(199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生,专业方向为大气化学。
绿色发展国际背景下的江苏低碳之路——《江苏低碳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书评

《 江苏低碳 发展模 式及政策研 究》 书评
张颢 瀚
当今绿 色发 展 已经 成 为 国际社 会 主动适 应 经济 转 型 、 促 进经 济 复苏 、 推 进 全 球 可持 续发 展 的 共 识 。2 0 0 8年 联 合 国 环 境 规 划 署 提 出 了 “ 全 球 绿色 新 政” ( G G N D) , 以恢 复世 界 经济 增 长 , 为 人 类 社 会 创 造 新 的和 体 面 的 工 作 , 减 少 对碳 的依赖 性 , 减少 对 生态 环境 的毁 坏 , 保 护资 源 。 低 碳发 展是 绿 色 发展 的重 要 内容 , 为应 对气 候变 化 和经 济危 机 , 欧美 发 达 国 家 大力 推进 以高能 效 、 低 排 放 为 核心 的 “ 低 碳革 命 ” , 抢 占“ 低碳经济 ” 的 发 展先 机 和产 业制 高点 。江苏 省正 处 于绿 色 发 展 、 转 型发 展 、 创新 发 展 之 际 , 其在 低碳 发展 方 面 的探索 , 不 仅对 推 进 江苏省 经 济社会 全 面协 调 可持 续发 展 、 率先 实 现基 本 实现 现代 化具 有 重要 意 义 , 也 对我 国探 索 绿色 发展 、 低 碳发 展路 径具 有 帮 助 与 借鉴 。 基 于此 , 南 京大 学一 江 苏绿 色 发 展 研 究 基 地 “ 绿 色 发 展丛 书 ” 推 出 的《 江苏
低碳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 , 依托绿色发展 的国际背景 , 密切结合江苏经济转型
升级 的实 际 , 在 深入 分析 全 国低碳 发 展趋 势 的基 础上 , 创 新性 地提 出了江 苏 省低
碳 发展 的模 式及 政 策选 择 。
该 书 主要特 色 在于 : 一是 研 究方 法 的集 成性 。突 出理论研 究 和实 证研 究 、 定 量 分析 和定 性分 析 、 方法 研究 和 政策 研究 相结 合 , 尤其 是 较为 系统 地 核算 了江苏 省从 1 9 9 5 — 2 0 1 0年 间的详 细碳 排放 清 单 , 总体 摸 清 了江 苏 省及 各 地 级 市碳 排放 的基 本状 况 ; 二是 研究 体 系 的 区域 性 。将 碳排 放 核算 、 碳 足迹 分析 、 碳 减排 预俊 . 非 洲地 理研 究综 述 [ J ]. 西亚非 洲 , 2 0 1 1 ( 5 ) : 3 1 —3 5 . [ 1 9 ]V i d y a t t a m a Y.R e g i o n a l C o n v e r g e n c e a n d t h e R o l e o f t h e N e i g h b o r h o o d
中国碳排放周期、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度, 关联 系数 均在 0 . 8以上, 按照指标 关联 系数 大小排 列为 , 能源 消费量 >农 业 >人 均 G D P>工业 >交通 运 输仓储邮 电通信业 >批发和 零售贸易餐饮 业。( 4 ) 从各影 响 因素 的 E MD分解趋势 来看, 各影 响 因素均表 现 出增 长态势, 由此分析 出我 国碳排放量在 未来一段 时间 内继续攀升 的态势将 继续维持 。
关键词 : 碳排 放 ; 周期 ; 趋势 ; 影响 因素 ; E MD 中图分类号 : X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6 0 4 9 ( 2 0 1 3 ) 0 5 —0 0 0 1 — 0 7
引 言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签署到《 京都议定书》 生 效, 再到《 哥本哈根协议》 的艰难谈判 , 关于发展
的文献来 看 , 关 于碳排 放 问题 的研 究大 多 集 中在 碳 排放 量及 强 度 测算 、 与 影 响 因素 的关 联 分 析 、 情 景预 测 引、 核 算 方 法 、 区 域 差 异 m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9—2 7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典型城市不同功能用 地集约利用评 价及空 问分 异研究” ( 4 1 3 0 1 6 5 1 ) ; 江苏省高校 优势学科 建设工程 资助项 目。 作者 简介 : 孙燕 ( 1 9 8 1 一 ( 1 9 8 O 一 ) , 女, 山东淄 博人 , 南 京财 经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院 讲 师, 博士, 研 究方 向为 资源 、 环 境资 源 等; 张 云鹏
) , 男, 河北石家庄人 , 南京财经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地理时空建模 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碳交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常见问题及处理建议的研究报告

碳交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常见问题及处理建议的研究报告碳交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常见问题及处理建议的研究报告随着环保和气候变化日益受到全球关注,碳交易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减排策略。
碳交易企业需要对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查,以便按照国家和国际的要求向政府和监管机构报告排放情况。
本研究报告将探讨碳交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处理建议。
问题1:数据收集不完整或不准确在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时,数据收集是关键的一步。
如果数据收集不完整或不准确,则排放核查结果可能存在误差或不准确性。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企业应该尽可能的收集和使用可靠的数据。
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包括收集温室气体排放量、原材料消耗量及能源使用量等数据。
此外,应当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问题2: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不一致不同政府和监管机构使用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这使得碳交易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在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之前,先了解并使用当地或国家的标准计算方法。
同时,企业应考虑借助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提供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以便确保正确的计算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
问题3:设备和工艺变化设备和工艺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量。
例如,企业可能会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新设备或更改工艺流程,这可能导致排放量的变化。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企业应当定期审核和更新设备和工艺的信息,确保这些信息与任何变化保持一致。
对于设计新的设备或新的工艺流程,企业应考虑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发现和避免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
问题4:碳排放费用支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于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政府会对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征收碳排放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碳交易企业必须准确计算自己的排放量,并按照政府要求支付相关的排放费用。
为了避免违反政府的法规和法律,在进行排放核查时,企业应特别注意控制排放量并准确交纳相应的碳排放费用。
基于土地利用的盐城滨海碳排放研究

碳 排放的变化及其对 生态环境 的影 响对 于了解 区域 的 生 态 环 境 演 变 乃 至 全 球 变 化 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
本 文 的 研 究 对 象 是 江 苏 省 盐 城 滨 海 湿 地 。 由 于 江
苏人 多地 少 , 政 府 制 定 了 一 系 列 开 发 湿 地 的计 划 用 以扩 大耕地面积 , 造成天然湿 地面积 锐减 , 降 低 了 湿 地 的 生 态 功 能 。人 地 矛 盾 引 发 的 土 地 利 用 问 题 错 综 复 杂 , 急 需 从 理 论 和 实践 两 方 面进 行 探 索 和 研 究 。将 土 地 利 用 的 碳 排 放 效 应 的 概 念 引入 到 湿 地 保 护 中 , 利 用 近 些 年 江 苏 盐 城 滨 海 湿 地基 于 土 地 利 用 的碳 排 放 数 据 分 析 江 苏 盐 城 滨 海 湿 地 近些 年 的 演 变 情 况 , 所 得 结 果 能 类 湿 地 类 型 的碳 排 放 系
江苏低碳经济现状及现代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

呼吁发展 “ 中国模 式” 的低 碳产 业体 系¨ 。 徐 承 红( 2 0 1 0 ) 提 出应 从 改 造 中 国传 统 产 业 、 发 展 新 能 源及 推 广 节 能 三 个 方 面 , 以 发 展 集 聚 型 的低 碳 产 业 链 模 式 和 技 术 创 新 的 手 段 推 动 低 碳 经 济 的 发
第' 2 6卷
总第 1 5 1期
2 0 1 3年 2月
第 1期
江苏低碳经济现状及现代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
李卓霖 董 锋
( 中国矿 业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
摘
要 :发展低碳 经济成为国际社会 未来经济发展模式 的共识 , 低碳 经济的发展 为产 业结构调整和 经济转型升级
作 用和 企业 主 体 作 用 。
关 键 词 :低碳 经 济 ;产 业 机 构 ; 产 业体 系
O 引 言
当今 , 发展 以低 能耗 、 低排放、 低污染、 高 能 效 为 特 征 的低 碳 经 济 成 为 世 界 未 来 竞 争 的 核 心 内容 , 也是促 进 我 国转变 经济 发 展方 式 、 构 建 资
术体系 、 能源体系 、 产业 结 构 三 个 部 分 , 应 建 立 在 环 保 产业 、 节 能 产业 、 减 排产业 、 清 洁 能 源 四类 产 业 路 线 上 。 包 颉 ( 2 0 1 1 ) 等 通 过 结 合 我 国 能 源 结 构 及 产 业 结 构 的变 化 趋 势 , 计 算 三, 闵 惜 琳 等
( 2 0 1 0 ) 系统 研 究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中 的六 类 因 素 , 着 力从新能源 、 新 科 技 的 独 特 视 角 给 出 建 议 。付 允等 ( 2 0 0 8 ) 、 段 红霞 ( 2 0 1 0) 等 主 要 从 政 府 角 度 给 出 我 国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模 式 政 策 措 施 的 建 议 , 在此基础上 , 乔生 ( 2 0 1 0 ) 、 张青 ( 2 0 1 1 ) 等 学者立足于江苏视角 , 从 江 苏 省 政 府 的角 度 提 出 了发 展 低 碳 产 业 的思 路 与 扶 持 政 策 1 0 , 1 1 J 。 以 上 学 者 专 家 多 是 基 于 全 国 或 本 地 发 展 的 视 角 研 究 低 碳 产 业 体 系 的构 建 , 从 江 苏 角 度 开 展 的 研 究 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 于农 业 消 耗 能 源 消 费 量 保 持 稳定 生 活 能 源 消费 是 满 足 人 们 生活基本需要 的部分。 随着 江 苏 省 城 市 化 进 程 不 断 加 快 . 居 民 生 活质 量 提 高 .民用 能源 增 加 导致 碳 排 放不 断增 多 . 人 均 生 活 消 费 碳排 放 上 升 。 家 庭 生 活 电 气 化 率 越 来 越 高 。 空调 等制冷 、 取 暖 设 施 消 费 了大 量 的 能 源 . 但 其 目前 增 长 速 度 不
化. 煤炭 、 原油、 柴 油 等 的 碳 排 放 占碳 排 放 总 量 的 比重 均 有 所 下降 . 天 然 气 的碳 排 放 占排 放 总 量 的 比重 上 升 , 但 是 天 然 气
能 源 消 费 的 比重 还是 远 远 小 于其 他 能源 消 费 。 江 苏 省 的能 源
消 费 结 构 还 有 待 进一 步优 化 。
一
方 面在 对 碳 排 放 的 影 响 因素 分 析 中缺 少 人 均 G D P 、 常 住 人
口、 能源强度 、 各 产 业 碳 排 放 量 和 碳 排 放 强 度 对 能 源 消 费 碳
排放 的影 响分 析 . 因此 本 文 通过 对 江 苏省 能 源 消 费碳 排 放 现 状 的研 究 以及 影 响 因素 的分 析 . 寻 找 优化 江苏 省 能 源 消 费结
柴油为2 . 9 9 %. 下 降 幅度 为 0 . 3 4 %: 天 然气 为 2 . 3 3 %, 上 涨 幅度 为
2 4 暖慰墨酉 2 o l s  ̄1 期 源自经 济 纵 横 詈
2 . 2 9 %。由此 可 见 . 虽 然 江 苏 省 的 能 源 消 费仍 然 以煤 炭 、 焦炭 、 原油 、 汽油为主 。 但是 2 0 0 5年 以后 , 焦炭 、 天 然气 等 消 费 量 更 是 显 著 增 长 . 因为 自 2 0 0 5年 后 江 苏 省 的 高 炉 炼 铁 、机 械 铸 造、 电石 生 产 、 加工铁合金 、 化 肥化 工 制 气 和 高 科 技 高 附 加 值 产 业 等 正逐 步发 展 起 来 。 可 见 其 能 源 的 消 费 结构 已经 发 生 变 2 4 _ 3 %, 低 消耗 、 低排放 、 集约化 、 高 效 益 的新 型 工 业 化 成 为 江 苏 经 济 发 展 的 主 流 。2 0 0 5年 至 2 0 1 1 年, 产 业 结 构 的 升 级 优
化 虽 然 使 得 碳 排 放 强 度 逐 年 下 降 ,但 是 仍 高 于 第 一 产 业 、 第
三产业 。 碳 排放 比重 高 达 7 3 . 8 7 %. 不容忽视 。 碳 排 放 量 居 第 二 位 的 是 第 三 产业 第 三 产业 碳 排 放 迅 速 增 长, 占碳 排 放 总 量 的 1 5 . 8 4 %左 右 , 比重 不 断上 升 , 主要是 因
经 济 纵 横
_
i n 簟
江r 艿省碳 摊 放 现状及 彩响 固索的研 究
廖 芳 陈 丽 娜
.—・ 氧 化 碳 是 最 重 要 的 温 室 气 体 ,其 排 放 总 量
- _ _ ●
本 文 结 合 江苏 省 数据 统计 的 特 点 . 采 用 指 数 法 来 估 算 江
苏 省 的能 源 消 耗 的碳 排放 量 . 根 据 联 合 国政 府 间 气 候 变 化 专
占人 为 温 室 气 体 的 7 7 %, 排放量也 在 1 9 7 0
年到 2 0 0 4年 间增 加 了约 8 0 %. 与其 他 温 室 气体相 比, 温室效应达 6 3 %。我 国 目前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量 占世 界的1 0 %. 2 0 0 2年 到 2 0 0 8年年 均增 长 l 1 . 5 %。 预计 在 2 0 1 0年 到2 0 2 0年 间 超 过 美 国 成 为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国 。 江 苏 省 作 为 我 国一 个 重 要 的 经 济 大 省 . 据统计 . 2 0 1 1 年 全 省
量、 碳 排 放 强 度作 为衡 量 碳 排 放 的 指 标 。
省 碳 排 放 强 度 的 变 化 因素 .认 为 行 业 碳 排 放 强 度 的影 响 更 大. 尤 其 是工 业 部 门 。 以上 研 究 一 方 面 仍 然 缺 乏 对 江 苏 省 能 源消 费 碳 排 放 结 构 、 三 大 产 业 的 碳 排 放 强 度 的 基 本 梳 理 , 另
林 等 从 行 业碳 排 放 强 度 和行 业 产 出份 额 两 个 方 面 研 究 江 苏
数据来源 : 《 国家 温 室 气体 排 放 清 单 指 南 ) ( 2 0 0 6 )
碳 排 放 强 度 等于 碳 排 放 与 G D P的 比 值 。 如 果 直 接 采 用 统计 年 鉴 中 的 现 价 G D P数 据 .则 计 算 得 出 的 碳 排 放 强 度 不 能 直接 对 比 。 因此 , 以1 9 9 0年 为基 期 , 用1 9 9 0年 的 现 价 G D P 序 列 环 比乘 以 各 年 的 G D P指 数 .就 可 以 得 到 对 应 年 份 的 以 1 9 9 0年 为 基 期 的 用 可 比价 格 表示 的 数 列 。 同基 准 年 数 据 比 较 中 可评 估 期 间江 苏 省 的碳 排 放 强 度 的变 动 . 并 以 碳排 放 总
一
天 然气碳排
第 一 产 业 碳 排放 最 少 . 碳 排 放 强 度 基 本 保 持 不 变 .主 要 图1 江 苏 省 各 类 能 源 消 费 碳 排 放 2 . 能 源消 费 碳 排 放 总 量 分 析 。能 源 消 费碳 排 放 总量 由各 类 能 源 消 费 的碳 排 放 量 加 总 所 得 。 江 苏 省 的 能 源 消 费碳 排 放 量 可以 2 0 0 2年 为 分 界 点 分 为 两 个 阶段 . 1 9 9 0年 至 2 0 0 2年
— —
展。 在提高第 二产业设备 的工作效率 、 降 低 单 位 产 品 的 能 耗
的 同 时 缩 短 了交 易 过 程 . 降 低 了 中 间环 节 的 成 本 . 使 得 能 源
消 费强 度 下 降 . 进 而降低 了能源消费量 , 促 进 了 第 二 产 业 碳
排 放 强 度 的下 降 。
目前 , 基 于 江 苏 省 与碳 排 放 有 关 的 研 究 较 少 。 温 景 光从
C O 排 放 系 数 0 . 7 5 5 9 0 . 8 5 5 0 0 . 5 8 5 7 0 . 5 5 3 8 0 . 5 71 4 0 . 5 9 2 1 O . 6 l 8 5 0 . 4 4 8 3
据 江 苏 省统 计 数 据 的 特 点 取 8类 能 源 。 分别 为原 煤 、 焦炭 、 原 油、 汽油 、 煤油 、 柴油 、 燃料油 、 天 然 气 等 。各 种 能 源 二 氧 化 碳 排放系数见表 1 。
表 1 各 类 能 源 二 氧化 碳 排 放 系数
能 源种 类 原 煤 焦 炭 原 油 汽 油 煤 油 柴 油 燃 料 油 天 然 气
门委员会 2 0 0 6年 对 外 公 布 的 ( I P C C 国 家 温 室 气 体 清 单 指 南》 , 从 中选 取 缺 省二 氧化 碳 排 放 系 数 计算 能源 消费 碳 排 放 :
8
c = ∑E × A i
i= 1
式 中: C 为 能源 消费 碳 排 放 总 量 ,单 位 1 0 4 t ; E 为第 i 种
1 6 0 0 0 l 4 0 o 0 l 2 0 o 0
l O 0 o 0 8 0 0 0 6 0 O 0 4 0 0 0 2 0 o 0
0
一 煤 炭 碳 排 放 ・ 一 焦 炭 碳 排 放 原 油 碳 排 放 汽 油 碳 排 放 — 一 煤 油 碳 排 放 + 柴 油 碳 排 放 一 燃料 油碳排
研究数据 分别来 自2 0 0 0年 到 2 0 1 2年 《 江 苏 省 统 计 年
不 断 增 加 的 趋 势 。 其 中 煤 炭所 占 比例 最 大 且 增 长 速 度 最 快 , 其次是焦炭 、 原油 、 汽油和柴油 , 最 后 是 天 燃 气 和煤 油 。2 0 1 1
年虽 然 煤 炭 的 消 费 量 达 到 1 9 5 4 6万 吨 标 准 煤 . 但 是 煤 炭 的碳 排 放 占碳 排 放 总 量 的 6 7 . 4 7 % .下 降 幅 度 达 4 . 8 6 % ;焦 炭 为 1 1 . 9 5 %. 上 涨 幅度 为 9 . 0 2 %; 原油为 1 1 . 3 9 %, 下 降 幅度 3 . 4 4 %;
能耗结构、 能 源 效 率 与 经 济 增 长 三 个 方 面 分 解 分 析 了 江 苏 省
单 位 :( 1 0 ' 0/ ( 1 0 4 t标 准 煤 )
人 均 碳 排放 的增 长 因素 . 认 为 碳 排 放 的 增 长 主 要 由 经 济 增 长
拉动起来 , 而 能 耗 结 构 与 能 源 效 率 的 抑 制 作 用 不 明 显 。王 伟
构方 法 和策 略 。
一
二、 江 苏省碳 排放 现状 分析
1 . 能源 消费 结 构 碳 排 放 分析 能 源 消 费结 构 是 能 源 消 费
中各 种 能 源 的 比例 . 其 差 异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决 定 了能 源 消 费 碳
、
数 据来 源及 研究 方法
排 放 的高 低 。 由 图 1可 知 , 各 类 能 源 消 费 碳 排 放 几 乎 都 呈 现
比重 由 6 5 %升 至 6 7 . 7 % .全 省 工业 消 费标 准 煤 由 2 0 0 0年 的
能 源 消 费量 ,单 位 为 1 0 4 t 标 准煤 ; A l 为第 i 种 能 源 二 氧 化 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