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英语阅读中语篇模式的应用
基于语篇分析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基于语篇分析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摘要: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密切相关,可以说是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篇分析指的是对一段文字进行整体理解和解析,而英语阅读则是在阅读材料时进行语篇分析的过程。
通过语篇分析来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探究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从而达到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语篇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一、前言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语言基础、阅读理解能力,积累知识,拓展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为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初中阶段就要重视起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
而语篇分析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等方面具备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理论概述(一)语篇语篇是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英语教学阶段的语篇进行了定义。
语篇分不同的类型。
语篇类型既包括连续性文本,如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歌曲、歌谣、韵文等,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图示、网页、广告等。
语篇类型也可分为口语与书面语形式,还可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
语篇类型体现基础性、通用性和适宜性(教育部,2020)。
(二)语篇分析分析语篇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一段话语的意义和目的。
语篇分析有助于发现文章的结构、主题、关键词和逻辑推理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信息和思想。
此外,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读和表达能力,在学习和应用语言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引导学生分析语篇,把握语篇知识,开展基于语篇知识的听说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鲁子问 2017)。
(三)以教学为目的的语篇分析以教学为目的的语篇分析,是指通过对具有教学性质的语言材料(例如课文、教科书、教学视频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语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即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看”教材中的多模态语篇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28期总第676期“看”教材中的多模态语篇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听、说、读、写四个语言技能之外新增了一个“看”技能。
教材中的多模态语篇也越来越受关注,当多模态和文字相结合时,模态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建构意义。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看”多模态语篇,不仅要学会观察感知,更要投入积极的思考、分析、推断和评价,不断挖掘多模态语篇在意义建构中重要性,发挥“看”的理解性和表达性功能,最终实现导趣、意义共建、口语表达、思维提升、学科育人等目的。
关键词:语言技能“看”;多模态语篇;阅读教学作者简介:曹升,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语言技能中新增了“看”技能,形成“听、说、读、写、看”五个技能。
“看”是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看”的英文释义是“view”,这也意味着“看”不仅要观察多模态资源的表面信息,还要投入积极的思考、分析、推断和评价。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充满着丰富的多模态语篇,而自如地使用“看”技能,可以弥补文字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细节,内化文本,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稳抓主题意义,培养高阶思维,提升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或是错误地认为语篇中的多模态资源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亦或是狭隘地认为多模态资源仅具有抓人眼球、激发兴趣的作用,没能深度挖掘其他作用。
殊不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多模态语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模态理论“看”作为一种新的语言技能,它的理论支撑主要源自多模态理论。
该理论主要用于描述人类交流的现象。
作为一种交际现象,多模态指文本交际或口语交际中的不同的符号资源或模式的组合,比如图片、表格、言语、视频、动画、手势等,这些组合与文字或语言本身一起共同进行意义建构,而文字代表的含义与其他模态代表的含义也各有侧重。
语篇结构分析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探究

语篇结构分析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探究作者:陈鑫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1年第06期【摘要】自2020年1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公布以后,新高考英语试卷加大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考查学生的语言信息加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以2021年1月八省联考英语试题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阐述语篇结构分析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语篇阅读的分析意识,为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启示。
【关键词】高考英语;语篇结构;阅读理解【作者简介】陈鑫,长春市捷进教育培训学校。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篇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意义单位,是主题和主题意义的载体。
近些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都是以语篇为依托,考查学生在语篇主题环境下的提取信息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特别是阅读理解题型分数在高考试卷总分数中占比达27%,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突破学生以词汇为中心逐词逐句翻译的传统阅读模式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让学生掌握各种题材的语篇结构模式已成为教学的新难点。
本文以2021年1月八省联考英语试题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阐述语篇结构分析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总结英语阅读理解的语篇特征,引导教师帮助学生深化对语篇认知,通过练习构建语篇的结构分析意识。
一、高考阅读理解语篇分析Hallday & Hason将语篇(Genre)定义为“any passage,spoken or written,of whatever、length,that does form a unified whole”。
语篇是语言表达中心的载体,语篇分析能力是英语阅读分析水平的关键所在。
语篇分析从语篇整体出发,利用文本结构、语句衔接、语言环境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和处理,从而最大化获得语篇主题信息。
自新高考改革以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语篇在体现英语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基础上,更加注重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语篇模式视角下提升高中学生语篇宏观理解能力的案例分析与教学建议--以2021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为例

2022年第2期(总第91期)考试研究EXAMINATIONS RESEARCHNo.2,2022General No.91语篇模式视角下提升高中学生语篇宏观理解能力的案例分析与教学建议——以2021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为例李留建高翔姚卫盛刘欣杨琳[摘要]从课堂中关注语篇的宏观视角——语篇模式出发,以2021年高考英语(天津卷)3月及6月考试阅读理解及阅读表达分测试各项数据为例,探讨语篇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在厘清语篇、语篇分析与语篇模式分析内涵基础上,例析两次考试分测试的典型语篇及试题,提出基于语篇模式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篇模式;宏观理解;策略[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654(2022)02—001—015一、引言2021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以下简称“天津卷”)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阅读表达分测试的分值合计达到90分,占全卷总分值的60%。
这几个分测试均是以语篇为载体考查英语知识运用及读写综合能力,从语篇难易度到问题设计,均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语篇难易度蓝思分级是美国教育科研机构Metametrics为提高美国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提出的一套衡量学生阅读水平和标识文章难易程度的标准,是衡量阅读能力与文章难易度的方法[1],其主要依据是语义难度(semantic difficulty)、句法难度(syntactic complexity)以及篇幅长度(length of the discourse)。
难度范围在0L~1700L之间,数字越大表示读者阅读能力越高。
如表1所示,天津卷3月第一次考试及6月第二次考试的语篇难度均值分别为890L~1080L和970L~1160L,相当于美国学生6年级至10年级之间的水平,即优秀级别的水平。
作者简介李留建,中学高级教师,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
天津,300200。
高翔,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外国语学校。
英语阅读中语篇衔接理论的应用研究

中心思想 , 并在课后 巩 固练 习所 学单 词、 法 , 语 忽视 了对 篇 章的整体 研究 。而应用语篇衔接理论 的英语 阅读 教学重 点 放在对整个篇章 的深 入理 解上 , 教学 中结 合例 文分析 对 语 篇衔 接手 段进行讲解 , 求学 习者将语篇 作为 一个 整体 看 要 待, 从语篇 的整体结 构 、 背景 知识 人手 , 分析 、 掌握 其 中的语 篇衔接手段 , 从而更 能清楚理解语篇中承载的信息 , 具体 如
tes n ,d c ntes d s, n u k i temer h wig u k o l e a dd c Olh ry—d s h i s o—
3在 阅读 语篇后 , 解前将有关语篇知识脉络 、 . 讲 结构 特 征及相关衔 接手段 的部分设 置成 问题 , 给学生 抢答 , 这样 , 提高学生 阅读记忆质 量 的同时 , 又促使他 们对 文章 的组 织 结构特征进 行 了回顾 , 利于加深 他们对 语篇衔 接 理论 的 有 认知 。 4 在 引导 学习者对文章 的段落大意 、 . 整体 布局分 析 、 理 解 的同时 , 有意识 的引导他们对语篇模式 、 体裁结 构进行 分 析, 并指导学 习者 总结 出不同体裁语篇的结构知识 、 特点 。 如议论文 通常包含论点 、 论据 、 论证三要素 , 采用 提 出、 分析 、 解决 问题 的结 构 , 每个段 落基本都有 中心 句 、 证句 、 论 结论句 。记叙 文则一 般具 有人 物、 间、 时 地点 、 件 、 因、 事 原 结果六要 素。说明文则是说 明事物 、 阐明事 理的文体 , 种 这 文体具有 层次分明 、 条例 清楚 、 语言 简洁严 密的特 点 , 有很
2 语篇衔接概述 .
句 1中 se 的是 Ll, 于人 称指 称 ; 2中 ta 指 h指 i 属 y 句 ht 称 Cn d , aa a是指示指 称 ; 3中 s i 是 与 8vnsgr 旬 il ma r ee ua s的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作者:王琰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验的四个教学步骤,即情景语境分析、宏观语篇分析、微观语篇分析和语篇分析演练。
探讨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能性,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分析,目的在于验证其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深层解读语篇,提高语篇组织能力。
关键词:语篇分析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1 引言语篇分析理论的诞生深刻影响了语言研究和教学,许多研究者已尝试把语篇分析理论引进外语教学,如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写作、英语翻译中的运用等,然而把语篇分析理论引入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还为数不多。
本文首先阐述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依据,然后讨论英语阅读教学实验的四个教学步骤,即情景语境分析、宏观语篇分析、微观语篇分析和语篇分析演练,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分析,探讨该模式的建立是否有利于学生深层解读语篇,提高语篇组织能力。
2 理论依据及与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性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对语篇有不同的观点,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
黄国文认为,从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它涉及的是语言和它的使用情景(及语境)之间的关系,是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
语篇中的宏观结构分析是指对整篇文章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立场观点进行的分析。
因此,运用语篇分析进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就应从宏观角度出发,以语篇为基本单位,立足于篇章整体。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构形机制的组成部分,是实现语篇分析的手段。
衔接是借助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及词汇衔接这五种手段将结构上不相关,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各个成分联接成一个前后连贯的语篇;连贯是指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它运用衔接手段、语境、世界知识、修辞文体等手段来实现语篇的连贯。
语篇分析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语 篇分析在高职英语 阅读教 学 中的应用实践
袁 芳
( 甘肃 联合 大学 外语 学 院 , 肃 兰州 7O 0 ) 甘 3 O0
【 摘 要】阅读是获取信 息和培养语感 的重 要途 径之一 。本 文 以语 篇分析 理论 为指导 , 通过 分析高职 院
校学生英语 阅读 中存在 的问题 , 探讨 了教师如何 在英语 阅读 教学中运 用语篇 分析帮助 学生对文章 进行宏 观 和微观分析 , 而提高其英语 阅读能力 。 从 【 关 键 词】语篇分析 ; 英语阅读 ; 宏观 和微观 分析
su e t Oma eama r & mir -n lsso h edn trasatra ay igt ep tnil r be xsigi g t d nst k co c oa ay i nt era i maeil fe n lzn h o e t o lmse it En — g ap n n
阅读 是 从 书 面语 言 材 料 中获 取语 言 和非 语
局 的特征 。篇 章 语 言学 作 为 一 门独 立 的 学科 , 越
言 信 息 的过 程 , 也是 对语 言综 合运 用 的过程 , 阅读
能 力 能够 体现英 语学 习者 对 词汇 、 语法 、 子结构 句 和 写作 技 巧 的熟 练 程 度 和 驾 驭 能力 。然 而 , 语 英 阅读 却 始终 是高 职 院校 学生普 遍感 到 困难 的一项
第2 卷第 2 7 期
2 1 年 3月 01
甘 肃 联 合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o n u L a h ie st ( o ilS in e ) o r a fGa s in eUnv r i S ca ce c s y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摘要:语篇是课程内容的要素之一,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性资源。
《英语课标(2020年修订)》指出: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语篇分析能够提升初中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手段去加强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语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包括口语的、书面语的,或图形、图表等多模态形式的材料,也称为教学文本或教学语篇(王蔷等,2019)。
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教育部,2018)。
由此可见,语篇不仅仅是文字或图形的集合,也同样渗透着各种文体结构、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态度、时代背景等要素。
为什么要进行语篇研读呢?进行深人、透彻、恰切的语篇研读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
事实上,没有了语篇研读,所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都是无本之木,语篇研读使教学目标与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现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教师在拿到语篇后,只宏观通读了几遍,便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始着手分析单词、语法结构、故事情节等,然后设计教学活动。
这种方式的最大风险是,语篇研读的过程和结果基本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理解水平,甚至有可能被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和干扰,比如教师自己的阅历、知识储备、心境、语言观等。
对于特别简单的文本可能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对于特别复杂的文本,可能存在解读吃力、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
因此英语老师应该注重全语篇分析视角下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类型分析语篇类型是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英语阅读中语篇模式的应用 湖北省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 付永龙 443111 湖北秭归二中 张义
[摘 要] 本文探讨了语篇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通过介绍几种常见的语篇模式,并结合高中新课标英语教材和高考阅读理解中的文章进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语篇模式理论指导阅读实践,优化阅读教学的高效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语篇模式 英语阅读 高效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步骤进行,即按字、词、句、篇章的顺序,先讲生词,语法,然后通过句子分析来解释翻译课文,而忽视对文章整体篇章的综合理解。传统阅读课教学以词汇为核心,注意语法讲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要求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变的更加重要。 学习一门语言主要的目的就是阅读。长期以来,英语的阅读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门之一。过去的研究者注重传统阅读过程、图标理论和互动理论的研究。但是研究者忽视了:为什么阅读者的阅读成绩高与低的原因的研究。 随着语篇语言学的理论在西方的兴起,语篇模式教学法已进入高中英语教学课堂。 语篇模式(textual pattern)是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Hoey (1983: 31) 将组织模式定义为“构成语篇(部分语篇)的关系的组合”。语篇的组织模式作为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指语篇中各个主要成分的组合结果,是人们语言交际中互相遵守和期待的“语言组织”(Linguistic consensus)(Winter, 1944:55),在语篇的生成与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英语中可能存在许多语篇模式,但常见的模式
如下: 1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 该模式结构一般由情景(situation)、问题(problem)、反应(response)或解决(solution)、评价(evaluation)或结果(result)组成。 一般来说,问题—解决模式结束的标志是对“问题”提出肯定的解决办法,而否定的评价则标志着另一轮“问题”的开始。这种模式较常见,它不仅常用于科学论文、实验报告和新闻报道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2 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将整个语篇分为三部分,即概括、具体陈述和总结陈述。其中,概括陈述和具体陈述比较固定。一般来讲,一个段落只能有一个概括陈述,它阐明通篇的主题,统领整个语篇。具体陈述在语篇中处于从属地位,往往有多个。总结陈述是对通篇内容的总结,但不一定每个语篇都有。
3 主张—反主结模式(Claim—Counter claim Pattern) 在这一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或某些人认可的主张或观点,然后进行澄清、反驳,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者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议论文常常采用该模式。 4 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 该模式是在语篇的开头设置一个问题,语篇的展开主要是寻求对这一问题满意的答案。这个模式有时或问题—解决模式颇为相似,即有情景、有反应、有评价,区别只是在语篇的开关设置一个明显的问句,这一模式应用范围很广,如演说、政论、辩论、广告等都经常采用这一形式。 然而,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一种模式可能独立出现,也可能与其他模式结合在一起使用,构成更大篇章,又可能互相交错和嵌入,因此,熟练掌握这些模式对外语教学很有必要的。
二、语篇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现代心理学语言和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体验、预测、验语和确认的思维过程;也是读者通过语篇这一媒介与作者相互作用的语言交际行为。所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必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篇章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技巧指导,把语篇模式引入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宏观上驾驭全文,提高其阅读理解的能力。 下面笔者就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必修)和近两年高考阅读理解中的一些文章例证语篇模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 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 高一英语(上)Unit 10中的阅读文章 Are We Endangered?就是这一模式,图示如下: Situation —— We are not alone in the world. We human beings couldn’t survive without all the plants and animals around us. ↓ ↓ Problem —— Many of the earth’s plants and animals have already died out, and several other species are endangered. ↓ ↓ Response ——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re is a lot we can do to help. 1.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learn more about animals, plants and environment. 2. We can help by creating more space for animals and plants. You can plant a tree or build a bird house. 3. Please don’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If we find out more about what we should do, we can help Steve and others like him keep animals and plants and ourselves from becoming endangered. ↓ ↓ Evaluation —— It’s simple but useful. We want to live a better life and have a bright future. 其中在Response部分,作者又嵌入了一个小的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即概括陈述→具体陈述1→具体陈述2→具体陈述3→总结陈述。其中具体陈述2中又有一句更具体的陈述,You can plant a tree or build a bird houses.(G→S1→S2→MS2→S3→G) 在有些情况下,该模式的中的两个元素“情景”(Situation)或“评价”(Evaluation)可省略,但“问题”(Problem)和“解决”(Solution)这两个元素必不可少。例如SEFC第一册上(上)Unit 7“Integrating Skills”中的一封写给编辑的信: (1)Thousands of tourists visit the caves every year.(2)The Carbon dioxide from their breath is damaging the paintings. (3)I think on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put glass walls in front of the paintings.(4)Second, the number of visitors should be limited.(5)And we should build a website where people can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paintings. 此例中句(1)是“情景”(Situation),句(2)是“问题”(Problem),句(3)、(4)和(5)“解决”(Solution)。没有“评价”(Evolution)部分。
2 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 高中英语第一册(上)中的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和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都是这一类型的文章。 如Unit 11图示如下: Here is a brief look at some of the exciting musical styles form around the world. ——概括陈述 ↓ Blue music has a long history. ——具体陈述1 ↓ Today’s American culture contains many different musical styles. ——具体陈述2 ↓ Another important style in today’s world of music is Latin music. ——具体陈述3 ↓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new music to be discovered in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总结陈述 以上的宏观结构属于McCarthy所说的A类模式。即概括陈述—具体陈述1—具体陈述2—具体陈述3—总结陈述。以上图示清楚地显示了作者的行文脉络,内容明晰有序,学生一看图示就一目了然。对文章的整体构思了解更透彻,能清楚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 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 高中英语第一册(上)Unit 3 Going Places 课文第一段和Unit 9“Life On the Go”第四段都属于这一模式。例如: (1)Why are cellphones so popular, especially among teenagers? (2) The answer seems to be that we have a need to stay in touch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no matter where we are or what we are doing. (3) Having a celphone also makes us feel safer, since we can call for help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4) Of course, to many teenagers the cellphone is not only a useful tool but also a way to have fun and be cool. 该例句(1)提出“问题”(Question)引起读者的注意,句(2)、句(3)和(4)对它的回答(Answer)。作者在语篇开头提出有显性的带有问号的疑问句,然后主动给读者满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