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三篇
2024年电影焦裕禄观后感悟心得(4篇)

2024年电影焦裕禄观后感悟心得观看电影《焦裕禄》后,对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及其高尚品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感其事迹的教育意义深远。
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他的工作态度体现出了一种崇高的职业精神。
在当时的环境下,许多类似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工作,他完全可以将任务委托给副手或秘书。
焦裕禄同志却选择了亲自深入基层,即便是乘坐的交通工具也不过是简陋的自行车,随行人员也寥寥无几。
他坚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这一理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在奉献精神方面,焦裕禄同志同样树立了典范。
面对过去领导干部所享受的特殊待遇,他坚决予以取消,带头践行简朴的生活作风。
面对家庭生活中的困苦,他始终把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种选择充满了痛苦与崇高。
在责任担当方面,焦裕禄同志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面对上级的调查,他勇于承担责任,坦诚自己的决策,这种精神彰显了他对党的忠诚、坦荡的胸怀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焦裕禄同志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的行为和思想都深刻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
他深知,党的形象和威信必须通过服务人民来不断巩固和提高。
正因如此,他在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人民对他的怀念和尊敬,正是对焦裕禄同志无私奉献的最高评价。
2024年电影焦裕禄观后感悟心得(二)组织上日前安排观看了影片《焦裕禄》,虽然此前对该影片有所耳闻,但亲临观影,内心仍旧深受触动。
影片中,焦裕禄同志尽管身患重病,仍凭借坚强的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兰考县人民群众谋福祉,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他不顾个人及家庭的利益,甚至在面临干部生活补贴废除时,主动为基层干部着想,甘愿承担风险,远赴他县购粮,尽管因此受到误解和非议。
面对重重困难和病痛的折磨,焦裕禄同志从未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改变兰考贫困面貌的决心。
影片中描绘他忍受病痛的细节,如用茶缸、抽屉或桌角顶住腹部缓解疼痛,展现了他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
焦裕禄同志作为县委书记,在那个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他没有享受特殊待遇,没有私家车,没有宽敞住房,唯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

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焦裕禄》观后感观《焦裕禄》有感通过观看《焦裕禄》,让我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给我本人心灵巨大的震感,让我从内心深处深感焦裕禄同志的工作动力是从哪里来的,让我彻底明白要时刻对党忠诚、对岗位热爱、对人民群众要具有深厚的感情。
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忘却感动,因为最重要的是在感动之后我们需要付诸不折不扣的行动。
焦裕禄精神集中体现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的内涵和本质集中表现为“为民务实清廉。
”学习焦裕禄精神,饯行“三严三实”要求,要以焦裕禄等先辈先进为镜。
电影《焦裕禄》用纪实的方法,深刻反映焦裕禄同志在县委书记岗位上下基层,访民情,做的是普通工作,却凝聚着公仆情怀,他用行动和生命为党员干部树立了永恒的丰碑。
从我本人角度理解对党的忠诚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象、严守党的纪律。
焦裕禄同志便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他不畏困难,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义无反顾的投身艰苦地区从事党的事业,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深思。
从电影《焦裕禄》中让我个人明白,党和人民因为信任我,所以让我成为一名党员,我就不能只看到自己,更不能看财富的多少,要看在能为社会做了些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些什么。
我理解的对岗位的热爱就是要时刻把工作岗位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要以干好各项工作为最终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将学到知识,总结的经验、练就的本领,全部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百姓群众服务。
作为新区开发建设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蒲城市组团棚户区改造还房工程二号建设项目,作为二号还房现场代表,一个执行者,一定要以2014年二号还房交房任务来抓落实。
要求施工单位以2014年交房任务为节点,倒排工期,细化措施,落实劳动力投入,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研究施工单位倒排工期的可行性,认为是切实可行的工作安排才能实施。
2024年电影焦裕禄观后心得体会模版(三篇)

2024年电影焦裕禄观后心得体会模版组织上安排我们观看了影片《焦裕禄》,虽然此前已有所耳闻关于这部影片的介绍,但亲身观看仍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影片内容令人深感震撼。
在影片中,焦裕禄同志尽管身患重病,却凭借共产主义者坚定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兰考的贫困群众谋求福祉,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
他置个人及家庭利益于不顾,全心全意投身于工作。
焦裕禄同志主动取消干部生活补贴,为了补贴那些勤劳工作的基层干部,他甘愿承担风险,赴外县购粮,此举亦招致了个别人员的误解与攻击。
困难和挑战并未令他退缩,反而坚定了他改善兰考贫困面貌的决心。
影片中,焦裕禄同志在病痛折磨下,以茶缸、抽屉或桌角抵住腹部缓解痛苦,即使下乡考察时肝痛剧烈,他也咬紧牙关,不吭一声,展现了他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位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在物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所拥有的不是轿车或豪宅,而是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他始终将兰考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将自己的位置置于人民之后。
焦裕禄同志将他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他是人民的忠实公仆。
影片生动地展现了焦裕禄同志在艰苦环境中铸就的崇高形象,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崇高敬意。
焦裕禄同志的一生,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他以其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丽篇章。
他的形象犹如太阳,照亮大地,永放光芒。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深刻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崇高精神。
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应当时刻铭记职责,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取信于民,以此来表达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
2024年电影焦裕禄观后心得体会模版(二)通过观赏影片,我们不仅要缅怀焦裕禄同志的崇高事迹,更要深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内涵,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本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我们要学习焦裕禄同志对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无论是在基层乡镇、厂矿企业,还是在党政机关,焦裕禄同志始终以严于律己的态度对待工作,坚持修身、用权、律己的严谨作风,实事求是、踏实肯干,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卓越品质。
2024年《焦裕禄》影片观看学习心得感悟范例(二篇)

2024年《焦裕禄》影片观看学习心得感悟范例近日,我观看了电影《焦裕禄》,观影后,我深受焦裕禄同志“为民之心”的触动。
焦裕禄之名,象征着一种崇高且永恒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他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深切告诫:务必成为人民忠实的公仆,绝不可凌驾于人民之上,滥用职权。
焦裕禄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唯有将人民疾苦置于心间,以人民的意愿、满意与否作为决策与行动的基石,方能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影片中,火车站内,逃荒列车远去后,焦裕禄拾起地上的野菜窝头,泪眼婆娑,这一幕深刻展现了共产党员心系民众、忧国忧民的深情厚谊。
此类场景在影片中屡见不鲜,共同塑造了一个真实、质朴而又光辉的共产党员形象。
他既伟大又平凡,与民众紧密相连,其全身心投入党与人民事业的奋斗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焦裕禄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等品质,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丰碑。
面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需如焦裕禄般,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以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当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若有一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必能极大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迈向新高度。
焦裕禄临终前仍心系党与人民,以麦穗寄托深情,这一幕令人动容,展现了他作为坚强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
虽未亲历那个时代,但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真实。
焦裕禄以其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谱写了生命的华章,其光辉形象如同太阳般照耀人间,永不熄灭。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将爱人民、为人民视为人生最高追求,将焦裕禄精神融入实际行动,坚持群众路线,以真诚之心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2024年《焦裕禄》影片观看学习心得感悟范例(二)上周,我有幸与学院的同学一同观看了电影《焦裕禄》。
观影过程中,我被深深触动,多次流下热泪。
焦裕禄这个名字,承载着一种崇高而永恒的精神:那是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是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是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
看《焦裕禄》电影观后感1000字(个人感受)

看《焦裕禄》电影观后感1000字(个人感
受)
看《焦裕禄》电影观后感
我最近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对于这部电影,我有着深刻的个人感受。
首先,这部电影真实地展现了焦裕禄同志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
电影中生动刻画了焦裕禄同志的为民牺牲的精神风貌,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努力改善贫困山区的发展状况,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他不畏艰险,不惧困难,默默地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精神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我深深地为焦裕禄同志的奉献精神所折服。
其次,电影中的情节设置和剧情推进十分扣人心弦。
导演通过细腻生动的描述和精彩的演绎,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娓娓道来。
影片情节跌宕起伏,紧扣主题,让人无法自拔地沉浸其中。
电影中的一幕幕动人场景,激励着观众追求真善美,努力奉献社会。
最后,电影中的影像效果和音乐配乐都非常出色。
每一帧画面
都充满了诗意,让观众领略到了贫困山区的美丽与艰辛。
音乐配乐
恰到好处,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氛围,增强了观影的震撼力和感
染力。
电影《焦裕禄》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影片,更是一部展现
人民英雄精神的力作。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感受到了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也对焦裕禄同志深深地敬佩和钦佩。
总而言之,观看《焦裕禄》使我收获颇多。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
而感人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所长,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
的国家必将繁荣昌盛。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电影〈焦裕禄〉观后感》在观看了电影《焦裕禄》之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焦裕禄同志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影片中,焦裕禄出现的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缓缓地在我眼前展开。
他初到兰考县时,面临的是漫天的风沙、内涝的土地和贫困的百姓。
但他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而是坚定地选择了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焦裕禄在风沙中考察的场景。
那狂风裹挟着沙子,打得人脸生疼。
焦裕禄全然不顾这些,他低着头,弯着腰,艰难地在风沙中前行。
他的衣服被风吹得鼓起来,头发也被吹得凌乱不堪,但他的眼神却始终坚定地望着前方,寻找着治理风沙的方法。
他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时不时地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沙子,放在手心仔细端详,仿佛能从这沙子中看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他的脸上、身上沾满了沙尘,可他毫不在意,只是专注地思考着,嘴里还念念有词,在和身边的同事讨论着如何防风固沙。
还有焦裕禄走进贫困百姓家中的那一幕,也让我感触颇深。
那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屋里阴暗潮湿,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焦裕禄走进屋子,看到一位老大娘躺在床上,面容憔悴。
他赶忙走到床边,轻声地询问大娘的病情。
大娘拉着焦裕禄的手,眼中满是无奈和痛苦,说自己已经病了很久,却没钱医治。
焦裕禄听了,心里一阵酸楚,他安慰大娘说:“您别担心,党和政府不会不管您的。
”说着,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为数不多的钱,塞到了大娘的手里。
这一幕,让我看到了焦裕禄对百姓深深的关爱,他是真正把百姓的疾苦放在了心上。
焦裕禄为了了解兰考的灾情,几乎走遍了兰考的每一寸土地。
他常常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乡间的小道上。
那自行车的铃铛声,仿佛是他为兰考人民奏响的希望之歌。
有一次,自行车在半路上坏了,焦裕禄就干脆推着车走。
一路上,他遇到了不少村民,每一个村民他都热情地打招呼,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
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在治理“三害”的过程中,焦裕禄遇到了重重困难。
2024年观看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3篇)

2024年观看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电影《焦裕禄》是一部以焦裕禄同志为主角的传记片。
影片通过展现焦裕禄同志在井冈山、麻阳等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事迹,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和杰出的政治家的一生。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对焦裕禄同志的奉献精神和为民造福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电影《焦裕禄》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焦裕禄同志的一生。
影片通过回顾焦裕禄的童年时光、脱离农村走上大学的艰辛经历,展现了从他刚刚步入社会时的迷茫和困惑,到最后成为一名领导干部并投身到基层扶贫工作的历程。
通过这个过程,观众能够看到焦裕禄同志的坚韧毅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能够感受到他对贫困群众的深切关爱和真挚情感。
同时,电影中的情节设置非常具有感染力,例如焦裕禄同志在贫困山区建设公路的场景,让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他面对艰苦环境的无私奉献和无畏精神。
其次,电影《焦裕禄》通过对焦裕禄同志的描绘,给予观众很多有益的思考。
焦裕禄同志一生的事迹展现了他对贫困群众的真挚关爱,以及他乐于奉献的精神。
他在贫困山区的扶贫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大家改变贫困。
他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全力以赴帮助群众改善生活条件。
这种高尚的奉献精神和对群众的真心关怀感染了我,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质。
他的无私奉献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也让我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再次,电影《焦裕禄》在表现形式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创新性。
影片的导演通过运用叙事手法和细腻的画面表现,使得观众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情感体验。
例如,影片中通过对焦裕禄与众多贫困群众亲密接触的情节描写,展现了焦裕禄同志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真挚情感和紧密联系。
在表现环境和地域时,导演运用航拍技术和特殊的拍摄角度,将井冈山、贫困山村等景象展现得栩栩如生,使观众有更直观的感受。
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影片更加生动和有趣。
焦裕禄电影观后感1000字左右

焦裕禄电影观后感1000字左右《焦裕禄电影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焦裕禄的电影,感触颇深呐。
影片里焦裕禄出现的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把我拉回到了那个艰苦却充满希望的年代。
焦裕禄初到兰考县,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
漫天的风沙、内涝的土地、逃荒的百姓,这一幕幕让人心酸。
可焦裕禄没有被这困难吓倒,他心里装着的是老百姓,想的是如何改变兰考的面貌。
焦裕禄啊,他不是那种只会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官。
他亲自到田间地头,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泥泞的土地上,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
那裤腿上沾满的泥巴,那被风吹乱的头发,还有他脸上那专注的神情,都让我觉得他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
他和老百姓一起干活儿,一起想办法。
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和农民们交流时,那语气就像是邻家的大哥,亲切又温暖。
有个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
一次,焦裕禄去探望一位生病的老大爷。
那老大爷躺在床上,屋里又黑又潮,焦裕禄一进门,就坐在了老大爷的床边,拉着他的手,关切地问他身体怎么样,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
老大爷感动得直流泪,说:“焦书记啊,您这么忙,还来看我这个老头子。
”焦裕禄笑着说:“大爷,您是兰考的百姓,我不关心您关心谁呀。
”说着,他还帮老大爷把被子掖好,那细心的样子,真的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还有一次,焦裕禄带着干部们去考察风沙的情况。
狂风呼啸着,沙子打得人脸生疼。
焦裕禄走在最前面,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风沙,让后面的人能好受些。
他一边走,一边观察着风沙的走向,嘴里还念叨着:“这风沙太厉害了,得想办法治住它。
”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人们,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他改变兰考的决心。
为了解决兰考的内涝问题,焦裕禄带领大家挖河排水。
他和大家一起拿着铁锹,一下一下地挖着。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毫不在意,依然不停地干着。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挖通了河道,排除了内涝,让老百姓的庄稼有了收成。
焦裕禄的家里也不富裕,可他从来没有为自己谋过一点私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三篇
本文是关于电影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三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
焦裕禄,一个中国人民熟悉而亲切的名字,他是人民公仆的榜样,也是中国人的道德楷模,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虽然他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我们却从未停止对他的呼唤。
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连续剧《焦裕禄》的每个夜晚,我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从新走进他、倾听他、感知他,和他一起感受一个全新时代的脉动与心跳。
1963年元月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临时召开县委会。
他没有宣布议程,而是把大家带到火车站,去目睹成批成群灾民逃荒的令人痛心的场面……有着同样逃难经历的焦裕禄下了决心,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把兰考的“三害”治住。
他毅然把消极的“劝阻办公室”改建为积极的“除三害办公室”,先后抽调了120多名干部、老农和技术人员,组成一支“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工作。
许多同志考虑到焦裕禄的病,劝他不要参加野外调查了,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为此,他多次住过老饲养员肖位芬的牛屋,向他讨教治沙的“真经”;他同新分到林业局的两位大学生交朋友,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做泡桐研究。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是他带头冒雨涉水、观察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
他就是在这种流动的“办公桌”上认识了兰考,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具体方法。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句话细察其意,就是强调领导者要多动脑筋,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指导工作的发言权,拟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方针,说出令人折服的道理。
焦裕禄的这句话,强调的不仅是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倡一种求真务实精神。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
他常说,干部不领,百姓掉井;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他的心
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
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许许多多的新挑战新考验。
只有像焦裕禄那样,继续保持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身先士卒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坚定信念,奋力进取,才能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些。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
近日,我又一次看了电影《焦裕禄》,这部多年前由著名演员李雪健主演的老片子再一次让我热泪盈眶,我深深地被电影中主人翁那种“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所感动。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
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颗粒未收,就在这时节,党组织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面临困难,重重困难,他没有退缩,挺胸挑起了这副重担。
他首先从干部作风入手,从彻底改变兰考一穷二白的面貌上下功夫。
深入乡村、深入农户调查研究,哪里有风沙哪里有他的身影,哪里群众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当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自己的心坎上,从严律己,宽于待人,清正廉洁,用自己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全县人民与天斗、与地斗,战胜了一切不可战胜的困难,改变了兰考的面貌。
屈指,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委书记的工作岗位上仅仅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但他那种不朽的精神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他那“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等一连串朴素而闪光的语言,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
望着他当年的遗物,那一床早已说不清颜色.摞满补丁的被褥(被子上46个补丁,褥子上35个补丁),更是肃然起敬,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好。
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自己身边的人,心系百姓,情系事业,功在千秋,像这样的领导干部老百姓除了爱戴和拥护,还能说点什么呢?
看着影片中再现焦裕禄冒雪站在火车站注目外出逃荒人流中焦炽的情景;他俯身来到贫苦百姓家动情地告诉他:“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派我来看您来啦!”的时候;看着他在暴风雪中亲自观察洪水流势变化,查风口探流沙的举动;以及在他为民积劳成疾被大家强行送往医院时百姓倾巷相送的画面,我倍受感触:而今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干部有几个能做到焦裕禄那样废寝忘食的忘我工作,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心心相印、鱼水交融呢?多少领导干部能够做到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今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少干部已淡漠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贪图享受,贪图安逸,拣轻怕重,攀比待遇,不比政绩比升迁,不比奉献比资历,为官一任没有造福一方,以权谋私,作风霸道,让群众侧目和声讨,面对焦裕禄同志应该感到汗颜和扪心自问…….
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已45年了,但他生生不息的精神仍然光照人间,最近河南省委提出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
焦裕禄同志,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座丰碑,他那高大形象,不因岁月的流逝而黯淡;不因时代变迁而过时。
他那崇高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不朽的精神,将永远闪烁在人们的心中…….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
记得小学的时候就曾看过影片《焦裕禄》,那个时候,只是依稀的晓得焦裕禄是个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的好干部,就像为我们不辞操劳的老师。
可匆匆岁月后,现在的我再看此影片,有种莫名的深刻感动!也许是时间的洗礼吧,让我对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伟大人格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体悟!
在六十年代,在面对黄沙遍地飞扬,旱涝无常,土地极为盐碱的兰考。
焦裕禄毅然决然的接收了党交给的任务,带领群众冲在抗“三害”的第一线,与民同甘共苦。
为了能在兰考这极为贫瘠的土地上,种出粮食,使三十六万兰考人民不再携家带小,流离失所;为了使兰考人民能自食其力,每年不再领国家的返销粮;为了在那只有枯草在瑟瑟发颤的土地上,开垦出一片生命的绿洲!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是鞠躬尽瘁,是呕心沥血,是披星戴月,更是含辛茹苦!在兰考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下,焦裕禄同志作为县委书记与同志们一道,战斗在抗沙、治盐碱地的第一线,在自己病入膏肓的情况下,隐瞒身体情况,拒绝花钱治疗,最后累死在工作第一线,看过他所穿的衣服,用过的劣质工具及办公条件和我们自己对比一下,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学习他那不怕困难勇于与自然做斗争的精神,学习他不贪图享乐,一心为民的做法,学习他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怎样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不负人民的信任、肩负党的嘱托、执法为民、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他的这种思想工作作风,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焦裕禄同志不是病死的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累死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死的重于泰山,在那艰苦的年代,正是有了焦裕禄这样的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奋斗,才有了我们社会主义的今天。
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中焦裕禄看望冰场上老人的那句回答“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人们的好儿子,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从焦裕禄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一种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公而忘私,不搞特殊的精神。
焦裕禄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我们中国有2000多个县(区),如果每一个县都有一个焦裕禄,都像他一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庄严神圣的使命感,我们的小康目标是不是可以更快地实现呢?40年来,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他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为后来的人们传颂不已。
通过这一段“讲、树、促”教育活动的开展,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感受很深,现在在我们这样的好环境里,对工作更要尽职尽责,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
谋;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学习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要结合工作和自己实际,接受学习教育,思想上要认识提高,着力重点,解决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工作效率、工作事业心、责任心的问题,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完善,促进工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