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复习PPT 课件

5、基因突变的意义
①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 ②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基因重组
1、概念: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
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基因重组仅存在于有 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
单倍体的培育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
原理 方法 优点 缺点 实例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
杂交→自交 利用物理或化 养后再用秋 杂交→杂种 学因素处理 水仙素处理
使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的种子或 幼苗
集各优良性 状于一身
提高突变率, 大幅度改良某 些性状。
32P主要分布在细菌细胞内。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
沉淀放射性很低
沉淀放射性很高
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内。 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到细菌内。
小结: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如噬菌体:DNA 烟草花叶病毒:RNA
高中生物总复习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2018.12
专题一 基因的本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是遗 传物
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
肺
炎 双
2
球
菌
的3 转
化
实
验4
过
程
S型活菌
①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 ②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基因重组
1、概念: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
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基因重组仅存在于有 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
单倍体的培育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
原理 方法 优点 缺点 实例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
杂交→自交 利用物理或化 养后再用秋 杂交→杂种 学因素处理 水仙素处理
使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的种子或 幼苗
集各优良性 状于一身
提高突变率, 大幅度改良某 些性状。
32P主要分布在细菌细胞内。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
沉淀放射性很低
沉淀放射性很高
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内。 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到细菌内。
小结: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如噬菌体:DNA 烟草花叶病毒:RNA
高中生物总复习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2018.12
专题一 基因的本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是遗 传物
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
肺
炎 双
2
球
菌
的3 转
化
实
验4
过
程
S型活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860页)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及实验方法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特点
优势
自花 传粉和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纯种 用其做人工杂交实验,结 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具有易于区分的 相对性状 ,且能 稳定 地遗传 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
给后代
子代个体数量多
统计结果可靠
2.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
图中①为 人工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 1∶2∶1 。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数值比:显性∶隐性≈ 3∶1 。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方法: 测交 ,即让F1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2.遗传图解
3.测交结果:高茎与矮茎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 1∶1 。 4.结论:实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 D 和 d两种 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接近 1∶1 。
2.遗传图解
即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约为:1 DD ∶2 Dd ∶1 dd 。 F2性状表现及比例约为: 3高茎∶ 1矮茎 。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模拟内容 ①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 雌、雄生殖器官 。 ②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雌、雄配子 。 ③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交实验(二)》课件

Yy Y Ro r
R
R y
r
r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 自由组合。
为什么要强调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在一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合?
例 5: A a B b×A a B B所产子代中表现型a B所占 比例的计算。 因A a×A a相交所产子代中表现型a占1/4,B b×B B相 交所产子代中表现型B占4/4,所以表现型a B个体占所 有子代的1/4×4/4=1/4。
(5)子代个别表现型所占比例等于该个别表现型中 每对基因的表现型所占比例的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课件
研究对象: 实验过程:
P
F1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高
茎的高度 矮
实验现象: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 1、F1只表现显性性状。 2、F2出现性状分离,分 离比为3:1 (显性: 隐性)
F2
实验现象的验证:
F1
测交 让杂种与隐性亲本交配来检测杂 种的基因型实验方法
皱粒种子 101+32=133
{ 粒色
黄色种子 315+101=416
绿色种子 108+32=140
个体数
黄色 圆粒
315
黄色 皱粒
101
绿色 圆粒
108
绿色 皱粒
32
其中 圆粒: 皱粒接近3:1 黄色:绿色接近3:1
9 : 3 : 3 :1
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每 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 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 的比
百强名校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课件272张

百强名校-南昌县莲塘一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2全套课件
2022/3/23
南昌县莲塘一中生物组卢徐斌原创
课件目录1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2.3 伴性遗传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 DNA的分子结构 3.3 DNA的复制 3.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 决定性状的是_遗__传__因__子_,它如颗粒,既 不融合,也不消失,分为显性和隐性,可 分别用大小写字母表示;
2.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_成__对_存在, 分为_纯__合__子________和_杂__合__子__;
DD dd aaBB
Dd
AaBB
3. 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_分__离_,配子中
精子产生数>>卵细胞产生数
每次取样皆独立,多次取样显规律 2022/3/23
南昌县莲塘一中生物组卢徐斌原创
特点 作用
演绎法与归纳法
演绎
一般 特殊
归纳
特殊 一般
一般规律 放到特殊情境中
去检验
许多特殊例证 总结归纳出 一般规律
验证
总结
2022/3/23
南昌县莲塘一中生物组卢徐斌原创
假说-演绎法
亲二子一消为隐
性状分离现象
补充知识
1. 遗传因子=基因; 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
2. 当双亲性状表现不同,又是雌雄同株,可 用正反交排除干扰,使杂交结果严谨
2022/3/23
南昌县莲塘一中生物组卢徐斌原创
单因子分析法:每对相对性状分别统计
子代数目要足够多,否则偶然误差很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2全套课件
2022/3/23
南昌县莲塘一中生物组卢徐斌原创
课件目录1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2.3 伴性遗传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 DNA的分子结构 3.3 DNA的复制 3.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 决定性状的是_遗__传__因__子_,它如颗粒,既 不融合,也不消失,分为显性和隐性,可 分别用大小写字母表示;
2.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_成__对_存在, 分为_纯__合__子________和_杂__合__子__;
DD dd aaBB
Dd
AaBB
3. 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_分__离_,配子中
精子产生数>>卵细胞产生数
每次取样皆独立,多次取样显规律 2022/3/23
南昌县莲塘一中生物组卢徐斌原创
特点 作用
演绎法与归纳法
演绎
一般 特殊
归纳
特殊 一般
一般规律 放到特殊情境中
去检验
许多特殊例证 总结归纳出 一般规律
验证
总结
2022/3/23
南昌县莲塘一中生物组卢徐斌原创
假说-演绎法
亲二子一消为隐
性状分离现象
补充知识
1. 遗传因子=基因; 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
2. 当双亲性状表现不同,又是雌雄同株,可 用正反交排除干扰,使杂交结果严谨
2022/3/23
南昌县莲塘一中生物组卢徐斌原创
单因子分析法:每对相对性状分别统计
子代数目要足够多,否则偶然误差很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完整课件

精子的形成还需要变形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一致
相同点:
都发生了遗传的两个规律
旧知识回顾
有丝分裂特点: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赤道板上排整齐 后期:均分等拉向两极 末期:
膜仁重现失两体
结果: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 后, 精确地平均分配的两个子细胞中。
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有 丝 分 裂
细 胞 分 化
体细胞
精子
精子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减Ⅱ)
非同源 染色体的
A a
B b
A a
b B
自 由 组 合
如果染色体是三对而不 是两对,那么将会产生 多少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组合方式(或产 生的配子种类)
n =2
(n为同源染 色体的对数)
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从而产生遗传性变异
无交叉互换: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__________ 互不干扰 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 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 分离 ,决定不同 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 自由组合 。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 ,不相_______ 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 __________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 分离 ,______ 分离 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1概念: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 全部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 裂的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 来的减少了一半。
1.减数分裂的概念
相同点:
都发生了遗传的两个规律
旧知识回顾
有丝分裂特点: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赤道板上排整齐 后期:均分等拉向两极 末期:
膜仁重现失两体
结果: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 后, 精确地平均分配的两个子细胞中。
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有 丝 分 裂
细 胞 分 化
体细胞
精子
精子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减Ⅱ)
非同源 染色体的
A a
B b
A a
b B
自 由 组 合
如果染色体是三对而不 是两对,那么将会产生 多少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组合方式(或产 生的配子种类)
n =2
(n为同源染 色体的对数)
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从而产生遗传性变异
无交叉互换: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__________ 互不干扰 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 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 分离 ,决定不同 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 自由组合 。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 ,不相_______ 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 __________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 分离 ,______ 分离 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1概念: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 全部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 裂的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 来的减少了一半。
1.减数分裂的概念
《生物必修二》课件

意义
目的
05
CHAPTER
生物的性别和性别决定
基于性染色体组合的遗传方式,如哺乳动物中的XY型和鸟类中的ZW型。
遗传性别决定
环境性别决定
混合性别决定
在某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中,性别由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决定。
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性别决定方式,如某些昆虫和软体动物。
03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在大多数生物中,性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决定了生物的性别。例如,哺乳动物中的雄性通常是XY型,而雌性通常是XX型。
特点
繁殖速度快、后代与母体基本相同、遗传物质稳定。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如先天性免疫缺陷、风湿性关节炎等,通常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免疫系统遗传病
通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生育等手段,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预防
针对不同类型的遗传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治疗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生命活动的奥秘,为遗传病研究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进化的证据
包括生物形态学证据、胚胎发育的证据、生物地理学证据和生物学的共性等方面。这些证据表明,所有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形成了现在的多样性。
生物进化的机制
包括突变、选择和遗传漂变等机制。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选择则保留了适应环境的变异,而遗传漂变则影响了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这些机制共同作用,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历程。
影响
06
CHAPTER
生物的生殖方式
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目的
05
CHAPTER
生物的性别和性别决定
基于性染色体组合的遗传方式,如哺乳动物中的XY型和鸟类中的ZW型。
遗传性别决定
环境性别决定
混合性别决定
在某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中,性别由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决定。
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性别决定方式,如某些昆虫和软体动物。
03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在大多数生物中,性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决定了生物的性别。例如,哺乳动物中的雄性通常是XY型,而雌性通常是XX型。
特点
繁殖速度快、后代与母体基本相同、遗传物质稳定。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如先天性免疫缺陷、风湿性关节炎等,通常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免疫系统遗传病
通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生育等手段,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预防
针对不同类型的遗传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治疗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生命活动的奥秘,为遗传病研究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进化的证据
包括生物形态学证据、胚胎发育的证据、生物地理学证据和生物学的共性等方面。这些证据表明,所有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形成了现在的多样性。
生物进化的机制
包括突变、选择和遗传漂变等机制。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选择则保留了适应环境的变异,而遗传漂变则影响了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这些机制共同作用,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历程。
影响
06
CHAPTER
生物的生殖方式
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