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中美课堂教学差异性
美国三权分立的分析

中美教育差异1、摘要:中国和美国由于文化背景、教育传统等的不同,在教育方式,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就两国的教育差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比较,给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2、证明:2.1中美两国教育传统的不同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几千年的教育传统,造就了中国教育的一个根本特点,以考试论英雄。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死记硬背,紧紧为了考试而学习,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一律不学,学生沦为了考试的机器。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已有的知识的传承和掌握。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手段就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然后用作业和考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所有考题的设计都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美国是一个基本上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各民族文化上的相互渗透及相互包容,使年轻的美国充满生机和活力。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的权力很大。
联邦教育部无法统一全国各州的考试标准。
由各州自行制定的教育标准,着重于满足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对教育的不同需求。
美国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学以致用,美国文盲的标准是能不能读懂美国宪法。
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中美两国的教育传统极为不同,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的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
这一"静"一"动"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传统的不同。
2.2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不同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
而美国的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
中美高中生物教材难度比较——以“光合作用”为例

第37卷第1期2021 年中学生物学Middle School BiologyVol.37 No.l2021文件编号:1003 - 7586(2021 )01 _ 0063 - 03中美高中生物教材难度比较—以“光合作用”为例严丹1吴萌希2任山章p(1.抗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00)(2•杭州市余杭区余杭第二高级中学浙江杭州311100)摘要以“光合作用”为样本,基于Flow Map与难度模型对中美主流高中生物教材难度进行对比分 析。
定量统计表明,人教版教材的难度较美国教材低;质性评价表明,两者各有优势且有可相互借鉴提 升的地方。
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可巧用插图,注重科学史的教学等。
关键词教材难度比较研究光合作用教材比较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要“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 度”。
2019年中国发行了各版本高中生物新教材,2018年美国发行第二版高中生物教材。
“光合作用”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其概念与应用也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下 面使用史宁中与_春更等建立的课程难度模型评价 教材质量,对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 教材“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以下简称人教版)与美 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光合作用”(第二版,以下简称美国教材),进行定量 对比分析,基于此提出一些新教材的使用建议。
1研究方法1.1评价模型简介本研宄结合史宁中等构建的教材课程难度定量 模型与_春更等建立的“二维度四指标”的教材难度 评价模型,采用知识结构表征方法—Flow Map作为评价工具。
(1)史宁中等构建的教材课程难度定量模型,依 据影响课程难度的3个因素的关系建构了课程难度定 量模型:A^aS/TK1—a)G/T(0<a<l)。
(全英文论文)从《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华兹华斯与阮籍诗作思想对比研究浅析合作原则在外贸英文电函中的应用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论加里·斯奈德诗歌的生态意识从self(自身)相关词看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美国的个人主义苔丝人生悲剧的研究中美大学课堂文化比较研究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英语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应用浅读不同语境下的跨文化沟通功能对等视角下英汉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对人物关系及其象征意义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理解美式幽默的初步分析“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从目的论的角度看《雷雨》的英译本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杰克伦敦《海狼》中海狼拉尔森的性格分析A Brief Study of the Impact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诀别武器之缘由——再读《永别了,武器》An Analysis of Bernard Shaw’s Pygmal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探索《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哈利波特》的成功销售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营销的启示从美国州名看美国文化多样性从《百舌鸟之死》探析美国种族冲突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二战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的影响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vel从文化角度分析英汉数字习语的不同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跨文化背景下广告汉英翻译策略研究论小说《苔丝》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商务谈判策略研究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 ersions of Hamlet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Symbol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红楼梦》杨霍两译本建筑名比较刍议美国情景喜剧中的美国俚语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中英谚语差异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美国梦的幻灭——追问盖茨比命运的悲剧性根源从异化归化角度看汉语四字词组的英译策略—以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为例创世神话与民族特性—《旧约》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从概念隐喻看寓言的语篇连贯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American Dream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小说中贵族的没落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功能目的论分析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月亮和六便士》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汉译《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论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小人物生存模式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宠儿》中黑人母亲角色的解读《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论《皮格马利翁》的结局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法律语言浅析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环境描写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命中注定的悲剧--西奥多·赫曼·阿尔伯特·德莱赛《珍妮姑娘》的悲剧分析对小妇人心灵成长历程的探索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意象翻译的初步研究英语谚语中关系分句之先行词he高频使用之探析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尤多拉威尔蒂摄影叙事技巧分析浅谈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其汉译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中斯蒂芬的心理创伤和恢复分析On the Use of Satire and Humor in Pygmalion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探讨《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The Essence of Love——An Interpretation of Persuasion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英文电影对白中俚语的翻译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从餐桌礼仪中的非语言交际角度看中英文化差异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研究论约翰多恩诗歌中的张力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论《飘》中思嘉丽的性格特征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文化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影响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诗经》中修饰性叠词的比较研究归化和异化在汉语歇后语翻译中的应用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好汉两个半》的幽默字幕翻译Jan 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分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儿童英语游戏教学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愤怒的葡萄》中圣经的象征和隐喻《宠儿》中黑人男性角色与黑人男性身份构建之关系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小镇畸人》中的空间形式分析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A Study on Fuzziness of Advertising Language探讨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远大前程》中社会环境对皮普的意识与行为的影响Analysis of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中美两国理科“探究教学”的比较分析

f c ol f h m s yadC e cl n ier g aj gU iesy aj g 0 3 ho o e i r n h mi g e n ,N ni nvri ,N ni ,2 0 9 ,C ia S C t aE n i n t n 1 hn )
、
作者简介
五”重点 资助项 目 “ 中学理科课程与教学 重大问题研究 ”研究成果之一 . 倪 娟 ( 92一)女 ,江苏海门人 ,博士后 ,主要从事理科课 程与教学 论 、基础 教育课程 变革中 的实践 与理论 问 17
究 ” 一词 的 意义相 差甚 远 。认 为 旨在 提 高大 众科 学素 养 的探 究教 学 不 能 强调 于 对科 学探 究过 程技 能 的 学 习,应 当侧 重于 对科 学的理 解 。此 为与新课 程 中提 高科 学素 养 目标 相一 致 的探 究教 学要 义 。 以达
到 用科 学 ,而非做科 学的 目的 。
蚤 日 0后研 盖 划 目旱 理 课 与 学 革究 项 编 : 收项 博 譬番 翕 譬“ 妻 臻 骂 莘 荤 ({号 助 目嵩 0 0 葬 项 中 科 程 教 变研 稿 期2 — —助 嘎 莘 襄 鏊斋 ”赞 籍 0 餮计 里科 资 9 士 68 学 目
”
一
项目
oo o 2 8 6 c 2
关键词 探 究教 学;理解科学;科 学过程技能 中图分 类 号 G 4 . 620 文 献标识 码 A
A m p r s n a d a y i f” n iy Te c n Co a io n An l ss o I qu r a hi g¨ o c e e fS inc s b t e i nd US e we n Ch na a A
中美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教材研究中美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于虹(上海文来实验学校,上海201107)一、研究背景与意义2011年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在2012年的九月正式开始实行。
在2012年美国《面向生活的地理学: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也正式颁布。
从中国和美国相继修订了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可以看出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教育界也随着其发展而不断地改变。
地理教育在解决全球环境、能源、生态问题等方面表现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界开始审视中学地理在教育中的价值与地位。
中美两国对于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顺应了全球化的潮流,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国在教育理念上却有一定的差别。
截至目前,对于中美两国的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对中美两国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对比探究。
通过文献法、对比研究法得出中美两国的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在结构、理念、内容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除此之外,在我国的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在与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于地理知识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之间不能很好地平衡,过于关注地理理论知识,而忽略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这主要和我国的课程设置有关,重理论、轻实践,地理教学只是为了考试而准备。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从中美两国的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对比探究中找寻,进而希望能够提一些建议。
本文将从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构成部分和地理课程内容四方面来对中美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对比探究,希望能够发现我国与美国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差别,从而完善和补充我国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促进我国地理教学的更好发展。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及定义1.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地理课程标准是一个国家对其地理教学的整体系统性的标准要求。
第一,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是对地理教学总体要求的纲领,是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教育文件,它规定学习领域,但是不直接规定教材。
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以《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为例

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以《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家庭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差异性和共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探讨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并以中国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和美国情景喜剧《摩登家庭》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这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家庭题材电视剧的对比,本文旨在揭示中美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教育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作为跨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框架,用于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运用该理论的四个核心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男性化与女性化,对《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中的家庭教育场景进行剖析,以期在跨文化视角下,增进对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理解,并为家庭教育实践和国际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概述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由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一种跨文化研究框架,旨在解析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该理论通过五个核心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来全面揭示各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权力距离指的是一个社会对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
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人们普遍接受并尊重权威和地位差异,而在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中,人们则更加强调平等和公正。
不确定性规避涉及一个社会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度。
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的文化倾向于制定严格的规则和程序来避免混乱,而规避程度低的文化则更加灵活和开放。
第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描述的是文化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至关重要,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群体的和谐和利益则被放在首位。
跨文化视角下浅析《狗十三》和《少年时代》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跨文化视角下浅析《狗十三》和《少年时代》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作者:叶沁琳许华琳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9期摘要:教育对整个国家文化发展起着先导性的作用,家庭教育更是教育领域的基础工程。
而家庭教育又深受本国的文化影响,本文基于霍夫斯坦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以中美电影《狗十三》和《少年时代》为例,探索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增进对中美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狗十三》;《少年时代》;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引言2015年斩获金球奖的电影佳作《少年时代》拍摄历时12年,讲述一个男孩童年的成长故事;2018年底上映的中国家庭伦理片《狗十三》同样好评如潮。
同为教育学生成长类影片,两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成长有显著的差别影响。
本文基于霍夫斯坦德文化维度理论,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两部电影中的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原因,吸收借鉴美国的家庭教育,更好地理解中美文化。
2.霍夫斯坦德文化维度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下,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或多或少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荷兰管理学家霍夫斯坦德提出文化维度理论来区别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他将文化定义为一种将一个群体或一类人的成员之间区别于另一个群体或一类人的思维的集体管理程序①。
霍夫斯坦德从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等维度来划分不同的文化类别。
权力距离是指在某种特定文化下对权威的看重程度。
不确定性规避则表示某个社会对含混且未明环境威胁时规避程度的高低。
个人主义及集体主义是强调某个社会中对个人或是集体利益的偏重程度。
而男性化与女性化维度是基于某个社会中的人们对成功、自信或谦逊关爱的偏向程度。
3.电影《狗十三》和《少年时代》中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3.1中美家庭成员关系差异——社会等级《狗十三》中在孩子纪律方面深受等级观念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更为看重上下代之间的关系,认为应该要敬老尊贤。
李玩自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爷爷把李玩的狗弄丢之后,李玩对家人一直心嘴抱怨。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氛围的影响——基于中美中学课堂的比较分析

素对课堂 氛围的影 响是近几 年教育 心理学 与教育学 研究 的
热 点 之 一 。 教 师 的非 言 语 行 为 始 终 贯 穿 于 课 堂 教 学 的 过 程 之 中 ,言 语 系 统 教 授 学 生 知 识 ,而 非 言 语 行 为 则 似 一 双 无 形 的手 ,对 课 堂 氛 围进 行 控 制 、调 整 和 影 响 。
关系 ,同时也 是整个教 学特点 的折射 ,甚至可 以影 响整个 课堂 的教学质 量 。课 堂氛 围或 严肃安静 ,或压 抑拘束 ;或 轻松愉悦 ,或 紧张烦 闷 ;或 民主平等 ,或专制 独裁 。一节 成功 、有效 的课 ,是无法在沉 闷、低落 的氛围当 中完成 的。 和谐 的课 堂氛 围能使 师生大脑皮层都处 于兴奋 状态 ,感知 、
部表情等 ,甚至包括教师与学生 的服装等 。 ㈣ 在课堂教学
中 .师 生 之 间 的 互 动 除 了 通 过 语 言 交 流 ,就 需 要 靠 非 言 语 行 为 来 进 行 了 。 师 生 之 间 会 发 生 语 言 交 流 ,如 通 过 问 答 方 式 进 行 课 堂 交 流 ; 同 时教 师 也 会 与 学 生 发 生 眼 神 交 流 ,教
记 忆 、创 造 能 力 明显 提 高 。 ( 。 ]并 且 ,融 洽 、愉 快 的 氛 围 ,
师可 以从学生 的神态表情 中,判定 学生是否全 身心地 投入
学 习 当 中 :另 外 师 生 之 间 也 会 发 生 肢 体 交 流 ,教 师 会 用 手
势给 予学生提示 、安慰 、鼓励 和赞 许等等 。这 些非 言语行
教 师 的 非 言 语 行 为 是 就 教 学 过 程 而 言 的 ,指 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 除 了 口头 语 言 的 行 为 ,它 包 括 静 态 的非 言 语 行 为 ,如 身 体 的 姿势 、由 身体 所 处 的 位 置 构 成 的空 间姿 态 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中美课堂教学差异性
摘要:以美国wilson high school课堂为例,从而比对出中美课堂教学的不同,以便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美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
2011年7月,笔者有幸获得一次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英语教师赴美国培训的机会,培训分成两个部分,一周的洛杉矶wilson high school学习考察和三周的波特兰州立大学(psu)英语教学培训。
虽然培训的时间非常短,但美丽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课堂观察学习及精彩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美国教学特色
wilson high school为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采用跟班听课与讲座两种形式,讲座内容包括美国的教育制度、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及wilson学校的发展史等。
根据学校安排,我选听了英语、数学、西班牙语、历史、手工、计算机等六门课。
综合以上科目,特点归纳如下:
1.班级人数
每班学生的人数都控制在25名左右,真正做到小班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
同质,有利于教师重点辅导,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异质,有利于同学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并可在教案的制订上体现出不同分组和不同要求的特点。
课堂上,个别指导教师会深入小组
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特别关注和帮助学习有困难、不常举手和不愿表演的学生,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教学环境的布置
每位教师都有一个独立的教室,该教室由每位教师独立管
理,有办公桌、讲台、柜子、书架、电话座机和教师的私人物品等。
事实上,此教室可以称为教师的办公室兼教室。
通过走班的形式,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不同时段按课表进来上课。
教师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布置教室,不同教师将自己的教室布置得风格迥异,猛地一看,花里胡哨,仔细一瞧,暗藏玄机。
学生课桌椅的排放也是老师各有各的想法,有和我们一样的一律面朝讲台的,也有坐成四人一小组的,还有的是老师讲台在前面的角落里,学生靠近讲台的那一半面朝前,另一半把桌子全都改方向转向老师。
3.教材
美国学生手中的教材均是厚厚的一本,貌似吓人,可是打开一看,色彩鲜艳,信息缤纷,大量富有美感的真实图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吸引力和真实性。
4.课堂教学
以我所听的历史课为例。
历史,是我从小到大最不喜欢的科目,极易混淆的历史时间、接连不断的大事,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初进历史老师tom的教室,映入眼帘的是美国国旗,周边是各个国家国旗的浓缩版,让人一下就知道我没有走错教室。
tom老师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和人性化的课堂管理,使一小时的课堂轻松
地结束。
一堂课下来,学生既了解了重大时事,又学会了简单的股票操作实践原理,真正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结合在了一起。
依据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信息,结合自己在中国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笔者试探讨中美课堂教学的差异,以供大家参考。
二、中美课堂差异
中美课堂教学的差异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差异
美式教学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学生必须主动参与教学。
我国的课堂教学目标受升学率和英语等级考试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以知识的传授与好成绩的取得为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差异
在不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中美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很大差异。
美式教学方法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以能力为本,注重实践。
课堂上,美国老师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课堂组织也完全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学生受到应有的重视,得到应有的尊重。
中国课堂,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和课本永远是对的,极少去发现问题,也不敢提出问题。
3.教学内容差异
美国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随意,不受考试限制,有时一本十几单元的书,授课内容只涵盖了四五单元,其余内容大都由学生课后
自学。
中国课堂,各种教学活动都必须按照国家课标进行。
4.师生关系差异
中国教育受几千年来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唯命是从的封建思想虽经多少年的变革,仍对教育影响甚深。
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占主导地位,具有权威性,学生顺从于老师的教导。
相比之下,美国的课堂氛围是平等友好的。
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受西方的影响,师生关系已有所改善,将逐步被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所取代。
联想到我们苏州的职业教育,其理念是与国际同步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属先进。
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着数量庞大的学生,我们承担着比美国职业学校更为繁重的培养、培训任务。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自身的优势,不断吸纳美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一定能办出世界一流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