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编排课件(一)——收视率数据在节目编排与评估中的应用
访谈类节目PPT课件

采访问答体写作的几个注意 第一个问题
这往往是采访写作中忽略的问题。但是,这恰恰是整个采访最最关键 的所在,第一个问题是这个采访逻辑的起点,也会决定整个采访的方向。 千万不要用“你好”开始。
第一个问题需要自然、合理、有张力、能为后面的三个问题做铺垫。
第一个包袱 这是一篇采访收视率的保障。第一个包袱的设计必须在前5个问题内。
– 节目为产品营销寻找最新看点 – 节目为某人某片某唱片的推广宣传 – 原则:娱乐性、新闻性、利益点
案例选择
• 《鲁豫有约》《张艾嘉》 • 凤凰卫视《鲁豫有约》 • 湖南卫视《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 • 安徽卫视《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 鲁豫有约 • 《奥普拉脱口秀》 • 《杨澜访谈录——李冰冰》 • 《对话》 • 《人物——张爱玲、金城武、徐克》 • 《 非常静距离》 • 《对话》 • 《高端访问》 • ……
出了名的“劳模”。 •
“我是演艺圈里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说 这话还真是够大胆、够自信的。
•
《杨谰访谈录》界面人物资料搜索难吗?真性情在哪里?
在• 演员这个行当里,有人靠着过人 的天赋脱颖而出,有人凭借绝佳的 机遇一夜成名,李冰冰,似乎哪一 样也没有。
《杨谰访谈录》界面人物资料搜索难吗?真性情在哪里?
访谈节目为什么要这样策划专访?
• 娱乐新闻事件 • 各媒体的热点 • 焦点人物
➢足以吸引眼球
• 跟影片的推介、某产品的形象代言相关 • 和营销相关
➢达到受众、广告商、自己的三赢
《杨谰访谈录》 《浮华背后的真性情 李冰冰 》
• 她是身处乱世、破译密码的天才; 她是冷艳多情、武功盖世的“白发魔女”; 她是率真执着的志愿军女战士; 她是伶俐妖娆的女贼。 ——她,只是李冰冰。
收视率相关知识基础培训

目
录
1、基本概念 2、以收视率为依据的节目编排策略 3、收视率规律分析 4、光线栏目收视分析
1、基础概念
调查数据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被调查者(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家庭收入、个人/家庭资产、家庭规模、家庭角色 关系、家庭收视设备占有情况和电视接收情况、基本生活态度和休闲选择、工作情况、居住地区 、使用语言等。这部分数据主要通过样户入网调查得到,成为进行收视率计算和分析的背景数据 。
视 节目是给哪些受众收看的?他们的人口构成如何?心理需求与生活方
式 怎样?……
①导入策略:(lead-in programming)它是节目编排策划中最被普遍运用的。 基于如下考虑:正在播出的节目或专门安排的先导节目对下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会有很大影响。
②吊床策略:(hammocking programming) 指在编排收视率相对或不容易预测的节目时,在该节目的前后编排两档很受欢迎的节目,其情形 类
二、通过日记法、人员测量仪法、电话采访等方法记录到的被调查者个人的电 视收视数据
包括具体即有电视的家庭户(样本户)中每位成员(年龄4周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每天 连续的24小时内每15分钟(人员测量仪为每分钟)收看或不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的记录信 息。
收视率调查总体指标和累积指标测量示例
基本概念: 1、收视率:Rating
2、收视时段:
美国三大电视网将时段划分为六类: 一是黄金时段:晚上7:00-晚上11:00; 二是晚间新闻时段:晚上6:30-晚上7:00; 三是白天时段:上午10:00-下午4:00; 四是晨间时段:上午7:00-上午9:00; 五是夜间时段:晚上11:00-以后; 六是周末白天时段;
第四章社教类电视节目课件

第四章社教类电视节⽬课件第四章社教类电视节⽬的策划与编导第⼀节社教类电视节⽬的分类电视社教节⽬是电视节⽬中对观众进⾏社会教育、⽂化教育的⼀类节⽬样式。
这类节⽬寓教育于娱乐,寓教化于服务,寓宣传于信息、⽂化知识的传播之中。
题材⼴泛,节⽬设置、编辑、播出⼿法灵活多样,是集中体现电视特⾊和电视台⽔准的⼀类节⽬。
电视社教节⽬往往设置固定的专栏和节⽬主持⼈,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吸引观众参与节⽬,调动各种艺术⼿段,进⾏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让观众在兴⾼采烈中陶冶性情,提⾼思想情操,获得多⽅⾯的知识修养。
电视社教节⽬还有引导社会舆论,调节平衡社会情绪,在全社会养成⼀种终⾝教育观念等作⽤。
它⽐较全⾯系统地担当了电视传媒所具有的“新闻窗、百花园、知识库、服务台”等多种社会功能。
电视社教节⽬包含着多种门类,有知识性节⽬、服务性节⽬、对象性节⽬、课堂教学性节⽬等等。
但这些门类的划分也都存在着⼀定的模糊度,⼀、按功能划分有知识性节⽬、服务性节⽬、对象性节⽬、课堂教学性节⽬等等(⼀).知识性节⽬社教节⽬突出的作⽤是向受众传授维系社会发展所需的社会规范和知识,承担起个⼈社会化的功能。
这⼀作⽤⽐较集中地体现在它的政治、经济、⽂化、科技等各类知识性节⽬中。
政治、经济知识性节⽬内容⼀般都⽐较严肃,政策性⽐较强。
但它作为电视传媒的⼀个组成部分,不宜采取直接说教的⽅式,⽽应选⽤⽣动、鲜明的事实作为宣传的依托,进⽽有理有据地进⾏宣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如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时”“法制园地”等。
⽂化知识节⽬题材⼴泛,天⽂地理、古今中外,包罗万象。
有的致⼒于观赏性,寓知识于⼭光⽔⾊之中;有的侧重于竞技性,在吸引观众参与的智⼒竞赛中传道授业解惑,像“世界各地”“⼈与⾃然”“迎⾹港回归知识竞赛”等。
科技知识节⽬既有介绍各类应⽤科学技术知识,直接为实际⽣产部门服务的;⼜有展⽰各门学科的最新成果,介绍国际科技动态,让观众⽿⽬⼀新,开阔思路的。
中央电视台的“科技苑”、湖北电视台的“科教天地”、武汉电视台的“科技之光”、贵州电视台的“科幻电影与未来时代”系列⽚等,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社教科技节⽬。
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

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郑维东 龙长缨现今与电视有关的各方各面都非常重视收视率数据。
无论频道、节目还是广告,离开收视率,就像杆秤缺了准星,做不成交易,搞不好经营。
但收视率又不仅仅是准星,单纯表述观众数量的多寡,它还能构成一个相当复杂的“度量衡“体系,帮助我们把握市场、诊断问题、辅助决策、指导发展。
对这个体系的解构与运用,我们称之“收视率分析”。
本文说的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含义是把收视率分析的基本脉络与方法通过从一到十的系统化的整合,让从事收视率分析的各位能整体把握并易于提纲挈领。
这个“从一到十”的整合同时也集成了CSM多年来在服务客户服务市场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的一些重要成果。
简单地说,收视率分析的“从一到十”即是:一个基点,两个市场,三个维度,四个层次,五种关系,六个问题,七类分析,八项指标,九种技术和十大判断。
下面分而述之。
一个基点:观众本位是收视率分析的基本出发点在应用收视率数据进行市场分析、节目评价的时候,观众本位观念至关重要。
电视收视市场有着独特的供方和需方,电视频道提供节目的播出,是市场的供方;电视观众从频道收看节目,这是需方。
如果我们把电视节目看成是一种产品,那么,电视观众就是这个产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消费者。
电视节目产品的有关生产和经营都围绕着观众的消费需求而展开。
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制作和编播消费者喜爱的电视节目,更是目前各电视经营实体所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另一方面,收视率数据本身是对观众收视行为的事实反映,利用收视率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就必须从收视行为的发生者——观众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观众的收视量、收视结构、收视规律,来探求观众电视消费需求的内容、品味、结构,从而指导电视频道/节目的生产和经营。
两个市场:收视率主要服务于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分析与应用观众与电视频道/节目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以节目评价、节目编排和制作为中心的“收视市场”部分,观众与广告时段、广告产品之间的互动,则又形成了以广告媒介投放为主要内容的“广告传播市场”的一部分。
IPTV用户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IPTV用户数据的分析与应用IPTV也称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它是数字化的产物,本质上是在TCP/IP协议基础上推出的一项宽带增值服务。
本文对数据挖掘的概念及应用方式进行简单介绍,重点阐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技术在IPTV用户数据分析上的应用。
标签:数据挖掘;IPTV;用户营销IPTV也称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它是数字化的产物,本质上是在TCP/IP协议基础上推出的一项宽带增值服务。
互动性和实时性是IPTV最大的特点,传统的电视只能被动地接收节目,因为它是单向广播的。
而IPTV是双向的,不仅提供广播,同时还有点播的功能,能够实现互动性。
IPTV的双向性,使得用户需要观看某一个节目时,必须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命令,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形成了IPTV独有的、客观的、实实在在的收视数据。
从海量的IPTV收视数据中,挖掘那些电视台感兴趣的、有用的、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和可能有用的模式或知识,最大程度地发挥用户数据作用,是本项目的目的所在。
由于数据量巨大,用普通的分析查询方法很难实现预定目标,所以,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又称为知识发现,是一种新的商业信息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对商业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辅助商业决策的关键性数据。
通俗地说,数据挖掘可以定义为:按企业既定业务目标,对大量的企业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揭示隐藏的、未知的或验证已知的规律性,并进一步将其模型化的先进有效的方法。
简而言之,数据挖掘就是在大数据量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方法。
与传统数据分析的本质区别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是在目标明确而考察问题不清楚时对数据进行探索;而传统数据分析则是根据用户已知的情况对所关心的业务指标进行查询、分析。
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估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估发展趋势研究
赵桂玲;苏祎成
【期刊名称】《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年(卷),期】2016(033)001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估的意义,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阐述了电视媒体和相关部门加强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估方式的创新,客观公正的评判电视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为我国大众奉献出优秀的电视节目.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赵桂玲;苏祎成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50;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9.24
【相关文献】
1.探析仿真模型在电视收视率评估中的应用——基于NetLogo电视收视率评估仿真模型构建 [J], 江岩;杜玉泉
2.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影响因素探究——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J], 李柯君
3.收视率在电视节目评估与广告运作中的误用 [J], 张天莉;张晓
4.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估发展趋势研究 [J], 赵桂玲;苏祎成;
5.电视媒介研究对电视节目编排的影响电视收视率和电视节目系列论坛之二 [J], 王兰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节目编排策略在省级卫视首播剧的应用与创新

研 究对 象,总结这 些频道 节目编排 的成功策略 ,并结合相关 电视节 日 编排理论进行分析 ,以期为省级卫视 的节 目编排提供有 益
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省级卫视;首播剧 ;节 日 编排策略;收视率;编播季
中图分类号:G 2 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2 — 8 1 2 2( 2 0 1 3 )0 8 . 0 0 7 6 . 0 2
今传 媒
2 0 1 3 年第8 期
媒 介经 营
节日 编 排策 略在 省 叛卫 朝 相删的 应/ l l -  ̄J 新
张 培 琼
(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 学院,陕西 西 安 7 1 0 0 6 2 )
摘 要 :本文试 图以节目编排策略在省级卫视特别是安徽卫视 、湖 南卫视 、江苏卫视 、东方卫视等首播 电视剧 中的应用为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2 — 0 5
作者简介:张培琼,女,陕西师范大学新 闻与传 播学院硕 士研 究生,主要从事 当代文艺与文化传播研 究
7 6
今传 媒
2 0 1 3 年第 8 期
媒 介经 营
数 ( 或 家户 数)的百分 比。其数值越大 ,表示该频道 ( 节 目) 目或播放 电视剧 ,四至六点播放少儿 、学 生节 目;深夜播 出 在该时段 的市场竞 争力就越 强。 如今 , 媒 介的大众 传播正转 情感类访谈节 目等 。安徽卫视往往在上 、下午和深夜 时段播
三 、横 向节 目编排策略 的应用
( 一 )收视 占 有率分析
基础上,在内容和 时间的整合过程 中,把握 内容组合和时间 分割 的艺术。“ 节 目编排讲 究整体性 。电视 台既要考虑节 目在
电视节目收视率分析报告

电视节目收视率分析报告一、引言电视节目收视率是衡量电视节目受众观看人数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分析,可以了解观众对不同节目的喜好、收视习惯和观看趋势,为电视台制作及调整节目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报告将对某一特定时间段的电视节目收视率进行分析,以期深入洞察观众的选择和喜好。
二、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本次分析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主流的电视调查机构,通过对抽样观众群体的收视情况进行调查,得出了该时间段内不同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我们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尽可能真实地反映该时间段内观众的真实收视情况。
三、总体收视情况在本次分析的时间段内,共有XX个电视节目同时播出,吸引了超过XX万观众收看,整体收视率为XX%。
其中,收视率排名前三的节目分别是:节目A、节目B和节目C,收视率分别为XX%、XX%和XX%。
四、收视率高峰时段分析根据数据统计,本次分析的时间段内,收视率高峰时段为XX:XX-XX:XX,这段时间内观众人数最多,整体收视率达到了XX%。
在这个时间段内播出的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节目D,收视率达到了XX%。
五、不同类型节目收视率对比根据数据统计,将电视节目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得出了各类型节目的收视率情况。
其中,类型一节目的收视率最高,达到了XX%;类型二节目的收视率为XX%;类型三节目的收视率为XX%。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节目的收视率,可以发现不同类型节目受众的喜好和观看趋势。
六、各频道节目收视率对比根据数据统计,将电视节目按照不同的频道进行分类,得出了各频道节目的收视率情况。
其中,频道一的收视率最高,达到了XX%;频道二的收视率为XX%;频道三的收视率为XX%。
通过对比不同频道的收视率,可以了解观众对不同频道的偏好及观看习惯。
七、收视率调整建议通过对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分析,可以为电视台制作及调整节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意见。
根据本次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收视率调整建议:1. 根据收视率高峰时段的分析,电视台可以考虑在这段时间段内放置更加吸引观众的节目,以进一步提高收视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节目编排课件(一)——收视率数据在节目编排与评估中的应用【总编室】2009-6-2 陈海华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收视率数据在节目编排与评估中的应用——央视索福瑞商务总监安平信第一部分:收视率在节目编排中的应用一、节目科学编排的目的和作用首先来看,节目编排的界定——再认识。
其实节目编排大家已经经历了很多,尤其是在现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之下,这个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的收视率报告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包括农村,它总的收视(收听)的时间改变不大,总的收视曲线的形状几乎也没有改变,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大家收看电视的总体规律和习惯已经养成了,或者说是比较相同的。
但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有太多的频道,全国有两到三千个主频道,包括地市的,这里面就会有高有低,大家在一个框架的情况下,相对的相互运动,如果你不好,我就跑到那边去,他不好,我又跑到这边来,这样就产生了竞争。
那大家都知道,我们在量上,用收视率来衡量,竞争实际是看你能争多大的蛋糕来吃。
那我们觉得,有了市场竞争之后,很多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观众和听众的手里,他们想看哪个频道就看哪个频道,想看什么节目就看什么节目,想看多长时间就看多长时间,这样我们就产生了对编排的再认识,我们发现编排在里面体现的作用越来越大。
那么要编排,我们就又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比如电视剧,安排在几点播最好呢?再一个,播几集最好呢?这里面和我们的成本、时间、编排都有关系,尤其是竞争频道。
那么这里面我们还要强调一个东西,能不能把我们制作的栏目,把我们购买的优秀的栏目和电视剧,能不能把我们现在所有重播的东西组合的最好,也就是做到我们观众收看时间的最合理化与最大化。
那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这些,因为很多东西它的隐性是很强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就在想,把一个节目从一个时段挪到另一个时段,或者把一个节目从一个频道挪到另一个频道,它的收视率就发生了变化,那这里面就跟我们合理编排节目有很大的关系。
这里我们打个比方,比如我们做一道丰盛的大餐,我们该怎么配菜?怎么配料?怎么上菜?怎么突出我们的首道菜?怎么凸显我们最有特色、最有风味的一道菜?这就是一个“菜单论”。
其实它的意思就是说,虽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同样是大师傅炒的菜,因为油盐等,炒出来就会不一样。
那么它最后的结果就是说,它不是像汉堡一样,做好之后,在美国吃、在中国吃、在埃及吃,在哪吃味道都差不多,就像麦当劳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而我们就不同了,根据我们的地区,根据我们的地域,根据我们的文化,根据我们的人口结构,根据我们的经济收入,再来进行编排,编排出的结果,它的收视习惯是完全不同的,这里面就复杂的多了。
所以,我们就提供了这样的“大餐”来让大家进行选择,当然,这里面也增加了难度。
尤其是“厨师”的水平,观众的口味,每个人都不一样。
很多的节目,在北方不错,在南方不行;在华北不错,在华南不行。
就比如《新闻联播》,在华东和华南都不行,但是它在西北、东北、西南都是非常不错的。
这个就为我们带来了很多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编排的模型。
1、兼容性2、习惯培养3、控制观众流4、可持续利用节目资源5、拓宽诉求这五个方面就构成了模型的框架。
这里面我们要抓住几个重点,比如说兼容性。
兼容性是指,把我们的节目时间和编排,与观众的日常生活轨迹兼容在一起。
这一点,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但不太容易做到。
比如:早餐时段(新的一天,活力、信息)行车时段(交通信息、音乐)傍晚时段(孩子放学后看电视的主要时段)黄金时段(全家人一起娱乐休闲的时段)深夜时段(成年人收视偏高的时段)其实很多的电视台没有把早餐时间利用起来,包括很多收视率不错的电视台。
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说了半天,你谈到原因,还是说不容易改变。
包括很多电台,早间这样的黄金时间,不是把自己最好的节目放在里面。
给大家举个例子,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它在新闻频道、一套、二套,还有四套,都是同时推出最新的新闻栏目,它们自己之间通过最大的竞争,在地方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那大家可能会说,他们的新闻好看、大,其实不然。
从新闻来分析,地方的新闻并不比它拿市场做份额的可能性低,只是有的时候,地方上没有去做。
那我们举了这样的例子,其它几个时段就更好理解了,大家都没有好好利用。
其实这里存在的问题是,电视台(电台)开发时段的尝试比较少,顺应观众(听众)的现象又比较强、比较多。
什么意思呢?就比如说,大家都在晚间黄金时段播电视剧,或者说大家都在早上最黄金的时段播交通新闻或者播路况等,那大部分的电视台(电台)做改变都是采用的“顺应”——“因为是这样,所以我就这样”。
其实,我们可以从中摸到一些规律,从编排来讲,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一直来都被我们所忽略,或者说大家也觉得比较迷茫。
因为大家也许在某种程度来讲,做的专业性的东西比较多,我看了看,今天来的人大部分都和节目编排有关系。
那在这里也提一下,广告部,它和编排的关系是什么呢?还有技术部?技术和编排又是什么关系呢?最重要的一点是,频道和台里的领导,他们和编排又是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探讨。
基本上,电视台都是领导制,领导在编排上大部分是不让的,就是你要拿出编排方案一定要让我领导知道,让我来断定这样可不可以。
其实这个很可怕,它最主要的方向和战略都是不对的。
◆我们再来看——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竞争的态势下,大家认准一个频道收看的可能性不大,基本上在某一情况下,大家认准3到5个频道。
如果你的频道经常改变编排策略,使观众无法达到一种收看的习惯,那就麻烦了。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广告哦。
最早的时候,美国有一个牌子叫“高露洁”,它是做牙膏的。
它当时进入中国以后,它有一个广告投放指标——叫“纯收视点”,英文翻译过来叫“毛频点”。
意思就是总收视点的累加。
比如说,我在成都地区,总人口是350万人口,1%的人口就是3万5千,“高露洁”的广告要打600个点,就是600%的收视率。
一天内做不到,就不断累加累加,累加3个月,这样就贡献了600个点,广告公司就根据专业机构或者权威机构提供的这个数据来算钱。
那么“毛频点”有一个公式:毛频点=观众(听众)的到达率×观众(听众)暴露的频次。
国际上有一个“三次击中法”,就是说,我有一个广告,如果让观众看到三次,那基本上就已经记住了。
那“高露洁”当时达到的暴露的频次是80,那为什么要暴露80频次那么多呢?因为当时中国的牙膏很多,有中华、蓝天、黑妹等各种系列,当时“高露洁”进入中国,它希望改变中国人刷牙的习惯。
那大家知道,有一种现象,我总爱抽一种牌子的香烟,我总爱喝一种牌子的酒水,穿一种牌子的衣服,使用一种牌子的牙膏,这是一种慢慢形成的习惯。
那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了,习惯的培养对电视频道是相当相当的重要。
“高露洁”就是用最多的暴露频次,反复的去打扰你、烦你,同时通过促销、活动等方法,最终让你把牌子给换了。
大家看,现在“高露洁”的广告还多吗?对,不多了。
它已经基本上把观众的习惯改的差不多了。
不是说“高露洁”的广告失败了,而是它现在已经达到了它的目的,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那我们作为频道来讲,已经养成了的观众习惯,我们只要在内容上进行加强就好了,大家都知道:观众(听众)的到达率×观众(听众)的频次=总的收视点,但观众(听众)的到达率×观众(听众)的忠实度=收视率,这才是我们要的东西,这是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忠实观众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接下来是“控制观众流”,这个就更难了,那么怎么来控制,如何来做,这跟编排的关系就更大了。
那我们先来看什么是顺流、入流和溢流。
这是每一个频道每天要做的。
顺流:最大化从本频道前一个节目流向后一个节目的观众规模;入流:最大化从外频道流入本频道的观众规模;溢流:最小化从本频道流向外频道的观众规模。
如果我们以中央台来讲,就是要以最大的程度防止其它的兄弟台把我们的观众拿走,你能不能看不了我的一套,就看我的二套,看不了我的二套,就看我的三套,三套不好,能不能看我的八套,这就是控制总体观众流。
而作为频道来讲,我的频道的观众流就是,你看完我的新闻能不能看我的电视剧,你看完我的电视剧是不是可以接着看我的晚间综艺,这就最好了。
那这样就跟编排的关联越来越大,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里面的技术和要求越来越高了。
所以就衍生出众多编排策略。
我们看有横向编排策略和纵向编排策略。
这个我们一会再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接下来说“可持续利用节目资源”。
节目资源,广播还好一些,它的制作成本等各方面,目前来说比电视的成本低,电视的成本非常的高,无论说我们做栏目,还是做新闻,或者是购买电视剧或者一些栏目,都花了相当的成本。
就比如说,我前阵去了无锡,中央电视台影视基地,那里拍过《水浒》、《三国》等,为了拍一个电视剧搭建这样的景,我们不论后来收没收回成本,但可以看出,做电视,它的投入成本是很高的。
那说到可持续利用节目资源,就是你这个节目完成以后,你的影视基地可不可以继续保留,你这个节目的连带产业是不是可以继续保留。
比如《武林外传》,做完我觉得这个节目不错,我可不可以做动漫行业,可不可以做书籍,或者其它等等方面。
那作为电视台来讲,我可不可以重播节目,重播的效果是不是很好。
还有,我的节目资源是不是只需要稍改一下,就能获得好的市场效果,这都是我们电视台现在关注的问题。
那我认识一个卫视的领导,他之前就跟我说,即便一个卫视的广告创收有10个亿,那也是微利,大部分的钱还是砸到购买节目上了。
那对于一个创收只有3到4亿的卫视来讲,就很难生存下去。
因此,对于可持续的资源的利用,今后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节目编排——拓宽诉求拓宽诉求就是最大化目标观众群体对本频道、频率的需求。
专业频道和付费频道的发展,虽然让观众向更多媒体渠道分流,单渠道可能获得的观众规模减少,但对采取任何经营模式的频道、频率而言,观众规模依然是回收成本和实现盈利的基础。
广播(汇聚):针对大众共同的感觉和兴趣窄播(分散):针对个性化的口味和需求比如说,你问一个农村人,你认为最好的栏目是什么?他说,我认为最好的栏目是“养蜜蜂”。
那你要是问我,我会说是“人与自然”。
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窄播。
广播和窄播满足了现代人“归属于特定群体”,同时又“保持个性独立”的心理需求;虽然窄播是媒体的重要发展趋势,但“窄”同样需要一定规模的注意力来支撑。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四步模型”。
评定收视率的几大因素中,有三点比较重要。
一是电视和广播的信号覆盖;二是你的节目内容,里边包含了编排;三是频道、频率的节目和品牌。
那对于节目编排来说,节目的选择、编排和推广也是“三驾马车”。
那对于单位的一把手来说,这三个方面是一定要知道的。
那时间关系,我们简单介绍哦。
关于节目选择。
其实节目选择,说白了就是“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