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形态、配比对葡萄试管苗氮素代谢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时期葡萄各器官碳氮分配差异

不同时期葡萄各器官碳氮分配差异

不同时期葡萄各器官碳氮分配差异刘光春;王亚芳;陈征文;翟衡;杜远鹏【摘要】以7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运用13C和15N标记技术,标记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新梢上部叶片,研究碳氮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葡萄新梢上部叶片固定的光合产物向自身新梢的供应量逐渐增大,果实的分配率以转色期最高.葡萄新梢上部叶片吸收的氮素营养供应自身新梢的比率以成熟期最高,膨大期次之,转色期最低,果实的分配率大小顺序与之一致.研究标记物运转速率表明,标记3 d后和标记9 d后上部叶片自留的碳营养基本一致,均有30%左右,剩下的向其他器官转运.标记9 d的新梢向其果实和细根的分配率高于标记3 d 的,是其1.65倍和13.64倍,而向主干的分配率降至标记3 d的51.37%.说明在果实转色期,随着标记时间的延长,葡萄上部叶片固定的碳营养经主干继续向果实和细根这两个重要的库分配.【期刊名称】《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赤霞珠;13C;15N;吸收;分配;转运【作者】刘光春;王亚芳;陈征文;翟衡;杜远鹏【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1光合产物在树体内的运输、分配情况是影响果树优质、丰产、稳产的重要因素[1]。

碳、氮代谢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两大代谢过程[2],因此研究植株体内碳氮营养的分配,对于提高植株的生产性意义重大。

碳氮示踪技术是研究光合产物和氮素营养固定吸收分配的有效手段[3-7]。

Farmer[8]首次将稳定性碳同位素13C用于植物的碳代谢研究。

氮、磷、钾配合施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氮、磷、钾配合施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氮、磷、钾配合施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氮、磷、钾配合施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氮、磷、钾配合施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的设施葡萄进行观测和分析,发现适当配合施肥能够显著提高设施葡萄的果实品质和产量,并且对设施葡萄的生长发育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合理施肥对于设施葡萄的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氮、磷、钾;配合施肥;设施葡萄;果实品质;产量一、引言设施葡萄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受到越来越多农民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氮、磷、钾是植物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施肥能够提高设施葡萄的果实品质和产量,并且对于促进设施葡萄的生长发育也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氮、磷、钾配合施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某农场种植的设施葡萄作为研究材料。

2. 施肥处理:按照不同的氮、磷、钾配比进行施肥处理,包括低氮磷钾处理、适宜氮磷钾处理、高氮磷钾处理和对照处理。

3. 观测指标:观测设施葡萄的果实品质指标包括果实大小、果实重量、糖度、酸度等,果实产量指标包括每株平均产量和总产量。

4. 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1. 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观测和分析,发现适宜氮、磷、钾配合施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设施葡萄的果实品质。

与对照处理相比,适宜施肥处理的设施葡萄果实大小更为均匀,果实重量明显增加,糖度和酸度得到提高。

这表明,合理施肥能够促进设施葡萄的果实发育和糖酸平衡,提高果实的品质。

2. 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葡萄产量的影响同样地,适宜氮、磷、钾配合施肥处理还能显著提高设施葡萄的产量。

与对照处理相比,适宜施肥处理的设施葡萄每株平均产量和总产量均有明显增加。

这说明合理施肥能够提高设施葡萄的养分供应,促进根系发育和平衡树体营养,从而增加植株的光合作用和产量。

硝铵态氮不同配比对葡萄幼树生长及成花的影响

硝铵态氮不同配比对葡萄幼树生长及成花的影响

2019年第23期现代园艺硝铵态氮不同配比对葡萄幼树生长及成花的影响智红宁1,吴立国2,潘静3(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宁夏永宁750001)以欧美杂交种早熟鲜食葡萄夏黑为试材,向土壤施等量纯氮,对葡萄幼苗分别按T 1处理(硝铵比100︰0),T 2处理(硝铵比75︰25),T 3处理(硝铵比50︰50),T 4处理(硝铵比25︰75),T 5处理(硝铵比0︰100)5种比例施用NO 3--N 与NH 4+-N 氮肥,研究硝铵态氮不同配比对夏黑葡萄生长及成花的影响。

结果表明:硝态氮与铵态氮混合配施的T 1、T 2、T 3处理的新梢节间长度、新梢节间粗度、果枝率、结果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淀粉均高于T 1全硝处理和T 5全铵处理。

其中T 2处理(硝铵比75︰25)的夏黑葡萄新梢节间长度、新梢节间粗度、结果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T 3处理(硝铵比50︰50)的果枝率、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T 4处理(硝铵比25︰75)可溶性淀粉的含量最高。

说明T 2处理(硝铵比75︰25)和T 3处理(硝铵比50︰50)可促进夏黑葡萄幼树的生长及成花。

硝态氮;铵态氮;生长;成花;夏黑葡萄日后揭膜,苗木生长期间正常管理。

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按硝态氮铵态氮分别为:T 1处理(硝铵比100︰0),T 2处理(硝铵比75︰25),T 3处理(硝铵比50︰50),T 4处理(硝铵比25︰75),T 5处理(硝铵比0︰10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5株为1个小区,3次重复。

氮肥种类为硝酸钾、硫酸铵及硝化抑制剂脒基硫脲(ASU )。

葡萄苗观察到形成卷须后开始施用上述配方肥,10天1次直到8月8日立秋为止,每次施氮量为纯氮2g/株,硝化抑制剂用量为铵态氮肥有效成分的2%。

1.3测定指标及方法1.3.1生长指标。

①枝条节间长的测定:落叶后测量供试植株第2~10节位之间枝条的长度(皮尺)并除以节数。

不同氮源与配比对几种果树试管苗分枝和生根的影响

不同氮源与配比对几种果树试管苗分枝和生根的影响

不同氮源与配比对几种果树试管苗分枝和生根的影响
苗德全;李素美
【期刊名称】《莱阳农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07)002
【摘要】以MS培养基为基础,对樱桃、苹果、葡萄试管苗分枝和生根的最佳N源与配比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樱桃、苹果、葡萄试管苗的分枝效果和植株的生长状况以NH_4^+-N与NO_3^-—N比为1∶3时最好。

而樱桃试管苗的生根效果和植株的生长状况以NH_4^+—N与NO_3^-—N比为0∶1时最佳,两者均显著优于对照。

NH_4^+—N与NO_3^-—N比为1∶0及NH_2CONH_2—N源者,均导致试管苗生长细弱以致全部死亡。

【总页数】4页(P136-139)
【作者】苗德全;李素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0.43
【相关文献】
1.不同基质配比对几种无核葡萄扦插生根的影响 [J], 文颖强;冯嘉;万春雁
2.培养基配比对'金踯躅'茎段组培和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J], 田晓玲;刘广超;何娇;路登宇;黄承玲
3.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泡核桃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J], 张健; 王沙沙; 张文娥; 潘学军
4.几种因素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J], 张素勤;邹志荣;耿广东;王海波;舒志强
5.几种因素对白芦笋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J], 林宗铿;高海筹;陈振东;罗金水;蔡坤秀;黄德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气灌溉对温室葡萄生长及不同形态氮素吸收利用影响

加气灌溉对温室葡萄生长及不同形态氮素吸收利用影响
1 , 2 1 , 2 1 , 2 1 , 2 1 , 2 1 , 2 Z H A OF e n g y u n ㊀Y US o n g l i n ㊀S U NJ u n l i ㊀J I A N GY u ㊀L I UH u a i f e n g ㊀Y UK u n
( 1 . C o l l e g eo f A g r o n o m y ,S h i h e z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h e z i 8 3 2 0 0 3 ,C h i n a 2 . T h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r u i t a n dV e g e t a b l e 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o f t h eX i n j i a n gP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o r p s ,S h i h e z i 8 3 2 0 0 3 ,C h i n a )
摘要:为探讨地下穴贮滴灌条件下根际注气对“ 红地球” 葡萄幼苗生长及不同形 态 氮 素 吸 收 代 谢 的 影 响, 以 2年 生
5 “ 红地球” 葡萄幼苗为试验 材 料, 通 过 地 下 穴 贮 滴 灌 注 气 技 术 和1 N示 踪 技 术 研 究 根 际 注 气 条 件 下 葡 萄 对 铵 态 氮 + - ( N H N ) 和硝态氮( N O N ) 吸收、 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地下穴贮滴灌根际注气可促进葡萄新梢增 4 3

氮素形态对半夏植株氮代谢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氮素形态对半夏植株氮代谢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氮素形态对半夏植株氮代谢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目的:研究氮素形态对半夏植株氮代谢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方法:采用无土栽培半夏,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处理,测定半夏不同部位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块茎中总游离有机酸、生物碱、鸟苷含量,统计半夏珠芽和块茎产量。

结果:随NH4+-N/NO3--N的上升,半夏NR活性呈下降趋势;叶片、叶柄及块茎中硝态氮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根中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叶柄及根中GS活性呈上升趋势,块茎中GS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块茎及根中铵态氮含量先升后降,叶柄中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

NH4+-N/NO3--N为75∶25时,块茎、珠芽及合计产量均最高。

全硝态氮营养下,块茎中总生物碱和鸟苷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0.245%,0.019 7%。

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为50∶50时,半夏总有机酸质量分数最高,达到了0.7%以上;全硝态氮处理下,总有机酸含量最低。

结论:铵态氮、硝态氮复合施用对半夏植株氮代谢指标、产量和主要化学成分影响显著。

标签:半夏;氮素形态;氮代谢;化学成分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以其干燥块茎入药,为常用中药材。

目前,半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及生物技术等方面,但关于不同氮源配施对半夏氮代谢以及化学成分积累的影响尚少见报道。

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是氮素的2种主要形态,不同药用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氮素形态对不同药用植物含氮物质代谢的影响也不同,对药用植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外关于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已有大量报道,如裴文梅等研究出合适的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能提高甘草的有效成分和产量[2]等。

本试验采用无土栽培法,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下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对半夏产量、氮代谢以及化学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半夏氮肥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氮素代谢与作物品质形成的关系

氮素代谢与作物品质形成的关系

氮素代谢与作物品质形成的关系氮素是植物生长中最为关键的营养元素之一。

植物靠吸收氮素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生化分子,从而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化学肥料的广泛使用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农田土壤中氮素含量不断增加,但这也引发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土壤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

因此,研究氮素代谢与作物品质形成的关系,可以为优化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 氮素代谢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氮素代谢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代谢途径之一。

在植物体内,氧化型氮素(NH4+或NO3-)进入到植物细胞后,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被还原为胺基酸或其他有机氮物质。

这些有机氮物质可以进一步合成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生化分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实验研究表明,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缺乏氮素会导致叶片变黄、萎缩,根系生长受限等现象。

相反,充足的氮素则可以促进植物体积的增大、生物量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

因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作物,农民常常会添加氮肥来补充土壤中的氮素。

2. 除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外,氮素代谢也对作物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氮素的供给水平影响作物的营养质量。

在高氮肥料的使用下,作物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会增加,但其品质不尽相同。

例如,大豆内含蛋白质高达40%-45%,但其中的优质蛋白质却仅占总蛋白质的10%-15%,其余的则为劣质蛋白质,难以为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会引发过敏等疾病。

因此,科学家们也从固氮细菌、海藻、高分子复合物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希望找到一种不仅能够提供足够氮素,同时也能保证作物品质的肥料。

例如,科学家在研究海藻的配方时发现,在其体内存在不少蛋白质和矿物质,能够提供大量天然肥料,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改善品质。

而高分子复合物则是近年来新型无机肥料的重要代表,由于其结构特殊,能够保持氮素的稳定性,同时也能降解甲烷等有害气体,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肥料。

氮肥对葡萄生长有哪些影响?

氮肥对葡萄生长有哪些影响?

氮肥对葡萄生长有哪些影响?氮元素与葡萄生长有何关系?葡萄氮肥过多有哪些症状?葡萄缺氮有什么症状?种植葡萄什么时候施氮肥效果好?以下我要创富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种植葡萄时候我们要做到多学习,多思考,努力总结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不断的对葡萄种植技术加于改进,尽量做到大规模规范化种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种植成本,增加种植产量,从而更多的通过种植葡萄赚钱。

氮元素是合成氨基酸的重要元素之一,氨基酸又是合成蛋白质和酶的物质基础。

氮元素也是磷脂、细胞核的核酸、叶绿素、生物碱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葡萄体内有机化合物的必要物质。

氮素对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具有显著作用,适时、适量供应氮素,可以促进枝蔓生长,使树体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对开花、受精、坐果以及花芽分化都有良好的影响。

葡萄缺氮时首先会导致新梢上部叶片变黄,新生叶片变薄、变小,老叶黄绿色带橙色或变成红紫色;新梢节间变短,花序纤细,花器分化不良,落花落果严重,生长结束早。

氮素严重不足时,葡萄新梢下部的叶片变黄,甚至提早落叶。

花、芽及果均少,果穗和果实小,产量低,但果实着色可能较好。

正常情况下氮素缺少并不引起专化***畸形。

在种植葡萄中,由于氮素从果穗附近的叶片转移至果粒内,所以缺氮症是在果粒成熟后(变色)开始表现的。

葡萄在长期冷凉、潮湿的天气下,表现的“冷凉一气候褪绿型”症状与缺少氮素症状相混淆。

低温可减少叶绿素的合成,温度升高后,绿色又恢复。

诸如线虫等土壤害虫造成的主要根机械损伤破坏,可阻止营养吸收和运输,其症状易与氮素缺乏症状混淆。

葡萄植株氮素过剩促进生长,节间变粗、伸长,叶片呈深绿色、增厚。

氮素过多还能导致葡萄梢枝过度生长及伸长,不利于坐果,延迟浆果成熟,使果实着色不良,品质下降,同时还容易遭受病虫危害,使植株越冬性能降低。

氮过多时,葡萄酒中的蛋白质多,不易澄清且易败坏,风味也不协调。

葡萄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阶段,一般自萌芽后逐渐开始,在末花后至转色期前达到高峰,之后吸收量有所下降,在葡萄果实采收后至休眠前出现第二次吸收高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m n y teae a t i n rae i h ai o H N n c m ai n w t t r t am ns g a ie s nh t ) ci t ice sd w t te rt f N 4 u s vy h o .I o p r o i oh r t e t s h e e
苗体内的 N 一N含量增加. O [ 关键词 ] 葡萄试管苗 ; 氮素配 比; 氮素代谢 ( 中图分类 号3 3 s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6 1 0 8 (0 10 — 0 3 0 17 — 15 2 1 ) 1 0 3 — 3
Th fe t o t o e o m s a d Ra i s o e Ef c f Nir g n F r n t n o
J n2 l a .0 l
氮素形态 比对 葡萄试 管苗氮 素代谢 的影 响 配
范秀艳 韩彦辉 。杜 晓燕 , ,
(. 1 内蒙古 民族大学 农学 院, 内蒙古 通辽 0 84 ;. 市科 尔沁区红星街道办事处 , 20 22 通辽 内蒙古 通辽 0 80 ) 200
[ 摘
要] 以红地球葡 萄试管苗为试 材 , 了不 同形态 和配 比的氮素供 应水平对 葡萄试管苗氮 素代谢 的影 研究
硝 酸还原酶 ( R) N 和谷氨酰胺合成酶( s是氮素 同化过程 中的关键酶 , G) 在无机氮转化为有 机氮 的过程 中起关键作用。氮 .
素 的不 同形态及配 比对植 物的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具有不同的影 响, 不同形态氮素处理后会引起氮代谢酶活性变化“ 单用 . N N 能过多并抑制 P O 一 耗 的吸收 ,N , N 吸收后 溶液 p 值升 高 , O—一 被 H 易造成 铁和其它微量元 素供应 不足 , 叶绿素含量 降 低 , 响植物生长 “ . 前 , 于氮素形 态及配 比对 植物氮素 代谢 进程 的影 响在其 它植物上研究 较多 , 葡萄试管苗氮 影 目 关 针对 代谢 的影 响报道甚 少. 验 以红地 球葡萄 试管苗 为试材 , 本试 探讨 N 4 N N N 同配 比对 葡萄试管 苗氮素 代谢 的影 H ̄ 、 O一 不 一
M eab l m f Ni o e f Gr p a t t n Vir t oi s o t g n o a e Pl n l s i t o r e
F u yn. AN Xi a Xio y h
( ,gi l r oeeIn rMo gl nvri o N t nli , o ga 20 2 hn ; 1 r ut a C lg , e n oa U i sy fr ao aie T n l o0 8 4 ,C ia A c ul l n i e t i ts i 2 og a i eci D s i nxn eie tOf e o g a 2 00C ia . n l o Ct K rhn ir tHogig R s n fc, n l o0 8 0 ,hn ) T i y tc d i T i
Ab t a t I t e x e i n , t e sr c : n h e p rme t h Gr p P a fes n a e l n t i Vi o l t wa u e a e p rme tl r s sd s x e i n a ma ei , su y h tra l t d t e e e t o d f r n n  ̄ g n o ms n r t s n f cs f i e e t i o e fr a d a i o mea o im o n t g n T e e u t s o d t a GS o t b ls f i o e . h r s l h we h t r s
响. 表明 : 结果 随培养基 中N N 占比例的升高 , S H’ 所 —- G 活力 增加. N 卜 N N N 5 时 , S 当 H :O 一 为 : G 活力 最高. 5 硝酸还原酶活性 ( R 随着培养基 中N , N比例 的增加而升高 , N ) O 一 且随着培养基 中 N O 一N比例的增加 , 试管
G at i a h hget w i h ai f N 4 ~ t 0 S c v y w s te ihs it . hn te rt o H N o N 3 o
w s : N Nt t e ut e a 5 . R( ia R d c s ) 5 re a
a t i ice sd ci t n r a e wi t e i ce s o t e a i o N03 N. At t e s me t n t t a c mu ai n vy t h n r a e f h r t h o f 一 h a i me i a e c u l t r o i c e s d T e n t t a c mu ain d c e s d wi NR a t i i c e s d Ni ae a c mu ai n wa n r a e . h i a e c u lt e r a e t r o h ci t v y n ra e . t t c u lt r o s sg i c t e a iey c re ae o t e a t i f NR. i n f a l n g t l o r lt d t h c i t o in y v vy Ke r s y wo d :Gr p ln l t n vto Ni o e a is Ni o e t oim a e P a t s i i ; t g n r t ; t g n mea l e r r o r b s
第 2 卷 第 1 6 期
2 1年 1 01 月
内蒙 古民族大学学报 ( 然科 学版 ) 自
Ju n lo n e n oi ie s y fr Nain lis o ra fI n r Mo g l Unvri o t aie a t o t
Vo .6 No 1 1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