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及创新

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及创新提纲:一、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三、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四、景观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五、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一、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园林景观设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传承与发展是我们应该重视和努力的方向。
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传承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和思想。
传统的园林设计注重的是场景的营造和人文环境的打造,如红叶闲庭、叠石翠峰等。
这种设计手法在古代的园林中非常常见,而且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其次,传承文化的历史和精髓。
园林景观设计在中国历史上也承载了很多文化精髓和历史感,如苏州园林、北京园林等。
再者,传承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怀疑。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的审美主张,是自然美足以重塑自然界的客观美。
同时,园林设计也应该敬畏自然中的力量和巧妙。
最后,传承对于空间的演绎和变形。
传统的园林设计通常会讲究景观与空间的完美结合,树、石、水等定格于园林中,使其构成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画面。
同时,现代的园林设计推崇的是散发出人文气息的空间。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不仅是为了提高园林的质量和形式,更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首先,园林景观设计要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更新换代,开辟了园林景观规模、材料、造型方面的新空间。
其次,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创新的理念和思路。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的时候,要慎思巧用,借助自然的力量,将创新元素融入到景观之中。
再者,园林景观设计要紧密结合城市发展。
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园林设计变得更为的重要。
在实现城市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园林景观的创新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最后,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节能环保。
现代社会已经极大程度地依赖于各种节能环保技术,园林景观设计也应顺应时代变化,采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智能化灌溉等。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崔苑琳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08期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在景观设计中被不断地继承,同时,也进行了相应的创新。
促进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是我们现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通过分析相应的造园手法,并结合相应案例,探索传统园林造园手法传承与创新的方法,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传统园林;造园手法;传承;创新一、传统园林的造园理念传统园林的设计以自然为主,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一种气韵美。
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能够形成统一和谐的自然景观。
(一)自然主义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中崇尚自然美,强调“师法自然”,将自然要素合理地添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在自然环境中休憩游玩的心理。
园林中的景观多遵从于自然的形态,不加入过多的人为修饰。
(二)人文主义在古代,传统的中国园林的适用人群并不是面向平民百姓的,而是面向社会上等阶层的人群。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群游玩享乐的需求,形成合理的游览路线,强调“一步一景”,强调自然美学。
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仍然得到进一步的沿用与发展。
设计的出发点是基于人的需求,只有充分考虑人的感受,才能创造出尺度适宜的公共空间。
(三)象征主义在传统园林的设计中,在植物的配置方面,受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影响,植物则会被人们赋予一定的寓意,体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例如,竹子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竹子象征一种做人风貌,表现谦虚的品格,能给人一种“竹径通幽处,人在画中行”的美,充分使设计与文化相结合,使园林设计更加具有情感。
在现代景观中可以充分运用植物的象征意义,体现景观设计的主题。
二、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多种多样,在设计中讲究景深与层次感的表达。
采用多种方式分割景物,从而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打破原有艺术的单调和乏味感,构造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自然景观。
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赵二保(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作者简介:赵二保(1997-),男,山西运城人,研究生就读于吉首大学。
专业方向:园林与景观设计。
摘要:文章通过对贝聿铭建筑环境设计风格的概述,以及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空间环境和内部空间环境的分析,指出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新馆的整体布局、建筑营造、庭院各要素处理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列出由新馆引发的对设计的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以对设计师们在未来的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有所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江南古典园林;传承创新…鶴擞雲閘;—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7-7359(202))05-00)7-02 DOI:)0.16330/j.c n ki.)007-7359.2021.05.008!贝聿铭建筑环境设计风格概述贝聿铭作为一位美籍华人,中西交替的经历对其建筑环境设计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早期的贝聿铭受现代主义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影响,秉承“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设计理念,重点倾向于设计具有社会意义且兼具美感和低造价的高层城市住宅。
60年代,趋向柯布西耶的雕塑性手法2,如艾弗森艺术博物馆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注重建筑造型的几何化。
中期,在对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处理时,突出表现以三角形为主的建筑几何性,从单一的几何形体到丰富多变的组合体,形式更趋多样。
如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将现代主义的几何性、空间性、简洁性发挥到了极致。
后期,开始将地域文化的装饰符号抽象化地运用到作品中,使其与周边环境更趋融合,即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2]因此雕塑性的特质也有所减弱。
如日本美秀美术馆,注重当地环境和传统建筑文化相呼应。
同时,日本美秀美术馆与苏州博物馆在环境的延续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有着密切的关系。
园林设计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园林设计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园林设计是一门融合自然与人文的艺术,旨在营造美丽宜人的绿色环境。
而在园林设计中,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向人们展示过去的辉煌与智慧,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本文将探讨园林设计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上的重要遗存,它代表着这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和精神风貌。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与历史文化遗产密不可分。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也有助于塑造地方的形象和特色。
第二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园林设计的融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园林设计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园林设计可以通过保护建筑、景观和植被等方式,将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再现和重构,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其次,园林设计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珍贵植物种类,并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来展现这些植物的美丽与独特性。
最后,园林设计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的城市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空间格局和城市形象。
第三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策略1. 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只有在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下,才能真正做到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 统筹规划:在园林设计中,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纳入整体规划中,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和景点,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的同时,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魅力。
3. 整体保护:采取综合性的保护方法,包括物质性的修缮和非物质性的传统技艺保护等。
通过对建筑、景观和文化活动的保护,将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
4. 创新更新: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适度进行创新更新,注入现代元素和理念,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展现历史文化的魅力。
第四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案例分析1. 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故宫博物院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挥到极致。
新疆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景观农业J I N G G U A N N O N G Y E园林建设 新疆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李 珊(奎屯市绿化委员办公室,新疆奎屯 833200)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群众对日常工作、生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亲近自然和回归自然。
在这一前提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满足群众日益提升的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集成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促进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良好发展。
基于此,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以促进园林景观设计事业在新疆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 园林景观;景观设计;传承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开始从简单的温饱向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向转变,其重要外在表现就是追求亲近自然和回归自然。
在降水稀少、昼夜温差较大的新疆地区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能够满足新疆地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能够为新疆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保护。
所以,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详尽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1 新疆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发展中地区特色文化元素的应用1.1 景观形态设计需要体现传统文化 城市景观是城市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化产物,属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疆北疆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发展需要起到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应用到新疆北疆地区的传统文化元素[1]。
如昭苏的圣佑庙这一景观设计上,圣佑庙坐落在新疆昭苏县城西北,天山脚下的洪那海河畔,清幽肃穆,壮观宏伟,现存建筑8座,四周围墙环绕,是中国边陲难得的一处古建筑。
这一景观设计运用了新疆北疆地区的古喇嘛教的建筑风格,圣佑庙的院内采用白杨和青松,高大的树木能体现出圣佑庙的庄重和古朴气氛,有些窗棂上系着细布条,有几处还印着藏文的白色经幡,上绘驮法器的骏马形象。
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分析我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中国园林人不能回避的天然使命。
如今,社会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的追求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该文从认识、理解、实践等多个角度,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阐述了目前学界和业界在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进一步提出了当代景观设计师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人的生活志趣与审美倾向,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周边区域,乃至于直接启发了大洋彼岸的英国自然园林,对于整个现代园林的发展有着间接却深远的影响。
甚至到了现代,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的建造思想也影响了西方建筑大师,如弗兰克•劳埃德•莱特与伍重等人的设计实践工作[1]。
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尤其在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以及2022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论述提出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1中国古典园林技艺传承与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神本性决定的,它的精神本性是由民族的境况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所制约的[2]。
可见,要想更好地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并且有所创造,就必须对园林艺术所赖以生成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时代文化、不同地域特色等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从而找到创新的方向。
1.1知识结构和审美情趣差异特定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各异,人们的欣赏情趣也就自有不同。
中国古代园林大多服务于处在当时社会上层的士大夫阶层,造园主导者也多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故而古代园林具有浓烈的追求雅致与恬淡的审美情趣,与当时流行的山水写意诗词绘画互为表里,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文本互释现象。
浅谈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摘要:现如今,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与关注度越来越高。
毫无疑问,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的心情愉悦,人们也就更加渴望能够拥有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这就对园林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现代的园林景观在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上,对古代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方法有所传承,但是同时,也根据现如今的生活习惯进行了科学的创新。
本文就将现代园林与古代园林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传承与创新之处,同时举例分析,为园林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园林景观设计会受到文化传承的深刻影响,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茶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受到广泛关注,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园林景观能够传承茶文化,人类社会价值观变化促使茶文化与园林景观文化结合。
基于文化传承的人性关怀景观设计要重视保护自然形成的景观,不仅如此,还应该积极渗透地方历史文化。
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茶文化;自然景观引言在国内,园林景观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
在唐宋时期,园林景观进入写意山水的鼎盛时期。
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十分关键,从历史进程来看,初期文化元素的融入功能比较单一,而后园林景观在文化的影响作用下具有高品质的内涵,逐渐演变成为园林艺术。
建造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文化的行为,中国园林景观彰显着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在世界园林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文化传承深刻影响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其中蕴含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化内涵。
园林景观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景观设计师融入自身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构建蕴含深刻意义的景观艺术形式。
园林景观传承文化内涵不是单纯的物与物的交流,而是传承人文景观的设计创意,借助园林艺术,展现文化内涵角度的创意理念。
园林景观传承文化不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在时空上连续。
新中式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 储燕燕

新中式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储燕燕摘要:较之于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新中式园林的功能决定了其形式,而且艺术审美的品位也发生了改变,设计风格更为简洁,并且采用了高科技,坚持人本和生态环保理念。
本文就新中式园林中的古典园林元素传承及其创新,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新中式园林;技术手法;传承和创新;研究经历了中国古典园林辉煌以后,从“欧美风”的到新中式,园林建设行业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过尝试实践,现阶段新中式园林工程建设成为主流趋势。
所谓新中式园林,实际上就是将传统文化以及古典园林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基于内敛而又沉稳的文化底蕴,融入灵活的现代“语言”,为园林空间设计注入唯美的古典情韵。
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在新中式园林建设股从这的传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新中式园林建设过程中,景观设计与造园手法多样化。
基于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应用,结合现代语言创造出新的景观园林,从高低、大小以及虚实和曲直等方面,营造出新中式的园林空间。
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巧妙的应用联络、扩散以及渗透和延展等手法,打破空间局限性,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
具体而言,采用景窗使园林中的景色能够互相渗透,利用花草树木联系空间,通过建设长廊分割和延伸空间;利用门洞联络和伸展空间。
比如,宅院园林设计过程在,据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载,国内私家园林多为宅园,而且依附于住宅;比如苏州地区的各类中小型园多位于住宅东西侧,环绕客厅或者书房而建。
对于大型园而言,多位于住宅之后,结合非常的好,以拙政园最为典型;均可从功能的结合、整体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融合等层面,来认识园林内各种布局的统一性。
二、传统色彩传统中国园林主要有南北两派,其中北派以颐和园、故宫以及避暑山庄等最具代表,即皇家园林;对于南派而言,主要以苏州园林最具代表性,即私家园林。
因历史、自然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南北两派园林无论形式、样式还是构成要素,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自古以来园林景观设计同人们的生活之间具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我国古代园林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进入新时期以来,园林景观设计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同古典园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传承以及创新点。
关键词:园林景观;传承;创新
引言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柏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路撒冷整体美景的描述。
在中国,景观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作为一个地理学名词。
各种辞典对“景观”的解释一般是将“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其首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视,对于更好生活环境的追求,促使园林景观行业发展迅猛。
很多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这条路上不断开拓不断进步。
但是在关于园林景观的创意设计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园林景观设计程序和思路越来越程式化,难免导致各地的景观设计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设计手法与景观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欠缺个性化设计等;设计严重缺乏新意,追风现象严重,经验主义拒绝融入新思想,或者是创意内容浮夸,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等等。
1、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的传承
1.1、古典造园思想的应用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积极推崇与自然的有机融合,顺应自然的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园林设计效果。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园林事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景观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但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生态环境却是缺乏必要的重视,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且绿化的安全意识不足,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生态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积极贯彻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遵循生态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建设出顺应自然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
1.2、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用空间的先抑后扬、增加空间层次、道路的曲折变化等方法使得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获得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一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开合对比及其交替变化会产生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感觉,构成富有韵律的流动空间,给人一种不可
捉摸的遐想,创造出一种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意境。
1.3、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由于受到城市扩张、大气污染、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直接缩小了现代园林建设的面积。
因此,为了满足现代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就需要充分吸收古典园林建设中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技巧。
如古典园林的设计中,通常在空间变化上都比较多样且统一,而将这种充满着层次变化的特点有机的融入带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就能达到的增加园林的立体感,且在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园林布局。
同时,还可将古典园林中的山、水、花、草等元素的运用同样融合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打造多样、立体的现代园林景观空间。
此外,由于现代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除了山、水、花、草等元素的融入,还可以将一些科技元素,如喷泉等。
2、现代园林的创新
我们的设计不仅要传承而且应该具有创新性,不能墨守成规。
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的创新、植物配置的创新、景观材料的创新和景观功能的创新等方面。
这些创新设计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要广泛吸收现代艺术思潮。
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理念,而且要赋予设计以鲜明的时代感。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我们的设计要广泛的吸收现代艺术思潮,并不是单一的受到某一种艺术思潮的影响,而是多种思潮的相互作用。
二是我们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会给我们的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我们可以把一些新的设计素材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达到新的园林景观艺术效果。
三是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应用生态景观理念。
在设计中尽量运用节能和环保的创新方案。
2.1、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
设计理念的创新是园林景观创新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设计理念的创新将会在一定程度之上促进园林景观创新。
园林景观的各种设计理念也一次次被提及:文化理念、和谐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理念等。
但无论任何理念都是在探索现代景观的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诉求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造景手法融入现代艺术的创造手法,进而通过重组、简化的方式抽出古典园林的精髓,营造全新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其主要的设立理念的主要可以包括
2.1.1、、以人为本,争创舒适环境
生态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又是自然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植物及物种所发挥的生态效应,为人类争创舒适环境。
比如:在人行道两旁树种的选择时,既要能起到树荫效果,又要注意给旁边的快车道以一定的上部空间,以使污浊空气得到有效的
上升扩散;在城市建筑的屋顶及墙面上进行适当绿化,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保持屋内温度;尽量在建筑周围穿插具有清香气味及杀菌功能的桉树类树种和能够释放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华南地区建筑物南侧的树种尽量选择枝叶较稀、冬季会落叶的阔叶树种或冠形耸立的针叶树种,保证冬季屋内能有充足的阳光,在其北侧则应种植高大浓荫的常绿树,阻拦夏日北晒和冬季北风。
2.1.2、、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生态规划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改善系统生态功能。
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选用具有环保功能的植物,同时还需要将此功能发挥到极限。
比如:高大的乔木具有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优点,在树种的选用时可多选用该类树种,通过光合作用,最大程度地吸收周围的二氧化碳2并产生氧气;利用高绿篱,为处于交通干线附近的建筑发挥隔音降尘的作用;利用针叶树和桉树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中水及下水,并用生长速度较快的水生植物吸收、过滤处理后的悬浮物及营养离子等。
2.2、植物配置的创新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想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对植物配置的方式有所创新以及突破,并将植物配置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非常注重树木之间的搭配以及配置形式,从而实现因地制宜,进而达到适宜的园林景观设计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配置的方式。
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精心挑选植物品种,并敢于尝试全新的植物配景手法,同时其还应善于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对植物进行养护,进而充分利用植物配景
植物配置创新之上应该将地方特色体现出来,因为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需要做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同本地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进行结合,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才可以把握主历史文脉,深刻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
城市之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选择植物之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据调查,苏州园林中各园重复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大概有70种左右。
从中可以看出,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
在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是如此,而皇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的限制下亦是如此。
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不再拘泥于少数
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2.4、打破局限,开拓设计领域
我国古典园林的缺点在于其内向性以及封闭感,服务人群通常只是局限在少数权贵,这同我国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使得我国的传统园林功能的局限以及单一。
现代景观的服务对象则是人民大众,在设计之上应该更加开放,使其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较为精彩的公共活动空间。
并且,需要开拓出设计领域,不断进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应该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使得景观设计可以引入到商业区、居住区、体育中心以及工业园等等,出现新的思想以及活力,将历史的局限打破。
3、结语
随着国内园林景观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现在的景观设计已经较早期的园林景观无论从表现上,还是从实际的空间应用上,都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
发达的信息时代也给景观思想带来了中外融汇的更多机会,给景观的创新提供了更广泛的思维空间。
所以,作为现在和未来的景观,依然要不断的沿着传承与创新的路线走下去,以景观自由的功能性、观赏性,以及我们不熟悉的方面不断绽放。
参考文献
[1]吴斌.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视角理解[J].北京农业,2011,06:147-148.
[2]程双红.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立意[J].广东园林,2013,02:26-30.
[3]冯晖武,涂娟娟,杨崑.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华中建筑,2009,06: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