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 严复及其翻译理论47页PPT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与技巧第一讲总论(课堂PPT)

“化”、“讹”具有一脉相承,彼此呼应的意义。翻 译的作用“诱”,难以避免的毛病“讹”和翻译的最 高境界“化”联系一起。翻译的过程就是引“诱”、 避“讹”、求“化”的过程。 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 文学转变为另一个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 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持原作的风味, 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Thomas Huxley, Prolegomena to Evolution and Ethics.
可以有把握地想象,二千年前,在凯撒到达不列颠南部 之前,从我正在写作的屋子的窗口,可以看到整个原野 是处在一种所谓“自然状态”之中。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 诸景,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凯 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 施……
深奥才能达意,是复古的思想。核心是译作的文学价 值和艺术价值比较高。
13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洋学说和文学的做法,对他们惯用的“转述译法”提 出挑战,采用新的译法——忠实于原文的白话文的直 译法。
20
“易解”和“丰姿”的双标准: “力求易解”和“保存原作丰姿”:既要通顺、又要
忠实,是对“信达雅”的传承和发展。
“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为辅” “以信为主,以顺为辅”
——Thomas Huxley, Prolegomena to Evolution and Ethics.
可以有把握地想象,二千年前,在凯撒到达不列颠南部 之前,从我正在写作的屋子的窗口,可以看到整个原野 是处在一种所谓“自然状态”之中。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 诸景,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凯 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 施……
深奥才能达意,是复古的思想。核心是译作的文学价 值和艺术价值比较高。
13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洋学说和文学的做法,对他们惯用的“转述译法”提 出挑战,采用新的译法——忠实于原文的白话文的直 译法。
20
“易解”和“丰姿”的双标准: “力求易解”和“保存原作丰姿”:既要通顺、又要
忠实,是对“信达雅”的传承和发展。
“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为辅” “以信为主,以顺为辅”
翻译理论(1) (上课用)中国翻译史、严复、鲁迅及其翻译理论

“信”、“达”、“雅”提出的历史背景
•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 的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学的同时提出了 翻译的标准 — “信、达、雅”,对中国现 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
社会背景
当时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严复深感国势危
急,他思考西方列强富强、中国贫弱之原因,清醒地认识
翻译理论家;浙江上虞人 • 在理论建树方面,率先提出 “建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 理论”(1984), 即由“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等基本 观念构建的理论整体。 • 主要译作如斯汤达《红与黑》(公认为世 界名著之重译佳作
严复和他的翻译思想
严复主要译著
1. 2. 3. 4. 5. 6. 7. 8. T.H.赫胥黎的《天演论》(1898) A.斯密的《原富》(1902) 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1903) J.S.密尔(又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1903) 甄克思的《社会通诠》(1904) C.de孟德斯鸠的《法意》(1904~1909) 《穆勒名学》(1905) W.S.耶方斯的《名学浅说》(1909)等
翻译目的
翻译外国学术名著,引进近代西方先进 科学思想,作为改造中国人世界观的理论 基础和思想启蒙的武器,为救国富国服务。 译文要更容易被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所接受, 实现思想启蒙的目的,从根本上彻底改造 中国。
译品类型
• 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 严复的翻译著作主要有《天演论》、《原富》、 《群学肆言》、《社会通诠》、《穆勒名学》、 《名学浅说》、《法意》和《群己权界论》。这 些作品都是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为什么他选择翻 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呢?这与他的学习经历和当 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1877 年到 1879 年,严复等被 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 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 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 论。因此翻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他就有强烈的兴 趣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1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优质课件

翻译的过程大体可概括为3个阶段:理解、 表达和校核。
正确的理解有助于正确的表达,而正确的理 解取决于译者能否对原作进行深入细致的语 法分析、语义分析、语体分析和语篇分析。
表达是翻译的第二步,是译者把自己所理解 的内容用译入语准确而又自然地传递给译入 语接受者的阶段。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理解的结果。
practice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汉语中经常出现"化"字,有的可直译,譬如:" 经济全球化",现译成:economic globalization。但不能一律简单译成"ize",譬 如把上句译成: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hould be democratized。意思就走 样了。
就能对其局限性多一份宽容。严复之所以翻
译时采用古典的文言文是因为他注意到当时
的统治阶级达官贵人对其的偏爱进而期望通
过文言文体的译作促使他们接受西方的先进
思想;此乃严先生的“推销术”,良苦用心。 (1分)
今天,我们可赋予“雅”以新的内容和要求, 即“保存原作的风格”。严复的“信、达、 雅”三字翻译标准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延 用至今。(1分)
(2)"经济法制化"manage economic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或put economic operation on
a legal basis or within a legal framework "科研成果产业化"apply scientific research
鲁迅先生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写道: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这两面,一当然力求 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 说,既要信,又要顺。
正确的理解有助于正确的表达,而正确的理 解取决于译者能否对原作进行深入细致的语 法分析、语义分析、语体分析和语篇分析。
表达是翻译的第二步,是译者把自己所理解 的内容用译入语准确而又自然地传递给译入 语接受者的阶段。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理解的结果。
practice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汉语中经常出现"化"字,有的可直译,譬如:" 经济全球化",现译成:economic globalization。但不能一律简单译成"ize",譬 如把上句译成: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hould be democratized。意思就走 样了。
就能对其局限性多一份宽容。严复之所以翻
译时采用古典的文言文是因为他注意到当时
的统治阶级达官贵人对其的偏爱进而期望通
过文言文体的译作促使他们接受西方的先进
思想;此乃严先生的“推销术”,良苦用心。 (1分)
今天,我们可赋予“雅”以新的内容和要求, 即“保存原作的风格”。严复的“信、达、 雅”三字翻译标准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延 用至今。(1分)
(2)"经济法制化"manage economic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或put economic operation on
a legal basis or within a legal framework "科研成果产业化"apply scientific research
鲁迅先生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写道: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这两面,一当然力求 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 说,既要信,又要顺。
《翻译理论基础》PPT课件

林纾(林琴南):他不懂外语,依靠他人口述 意思,由他以惊人的速度审词缀句,笔录下来。 就这样,他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用文言文翻 译欧美等国小说184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著。 如:《鲁滨孙漂流记》,《巴黎茶花女遗事》。 但他的译文删减、遗漏之处颇多。
在这些近代中国和西方的翻译家中,最重要
的莫过于是严复和他提出的翻译理论“信、达、
玄奘(602-664)(唐僧):他在唐太宗贞 观二年 (628) 出发去印度求经,17年后 才回国。他带回佛经657部,主持了译场, 在19年间译出了75部佛经,共1335卷。 他倾向于直译。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由于他工作 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III.传教士的翻译活动。明末清初, 传教士和一 些信教的或不信教但与传教士相熟的中国学 者的结合形成了第二个翻译高潮。传教士的 主要任务是向东方进行宗教扩张,但为了叩 开远东古老中华帝国关闭的大门,又不使中 国人感到他们有侵略扩张的意志,利玛窦 (Matteo Ricci,1552—1610)等人逐步采用 了“学术传教”的方针,通过大量翻译活动, 主要以传教为宗旨;但同时介绍西方学术, 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他们翻译的 首先是天主教普及类著作。同时翻译一些介 绍西方数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方面的书。 主要的翻译家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 人。
新的的译本。《老实人》的译文前后改
过八次。他是一位有见地的翻译家,他 提出了译文应 “重神似不重形似”。
钱钟书:他是中国当代最令人骄傲的社会 科学家之一。他在“林纾的翻译”一文 中提出了“化境”(reaching the acme of perfection) 这一说。他说:“文学翻 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 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 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 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
严复和他的翻译理论

二、中期(1902-1909): 《原富》(1901-1902)、 《群学肄言》(1903)、《社会同诠》(1904)和 《名学浅说》(1909)等,是“散善俱备”的佳译。胡 适曾以原文想对照,”见其义无不达,句无剩意”,誉 之为“从事翻译永久之模范”。 严复中期的译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拟议著 作细心研究,在译述时,能写出非凡的译例言和序跋, 旁征博引,对原著多所阐释。 严复译介西方近代社会科学著作是与“旧学”作较量, 抵制当时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陈词滥调, 意在向国人证明学习“西学”不能指看到西方资本主义 强国的“船坚炮利”,而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 方法和民主政治制度。
信达雅三原则是对译文质量的全面要求
“信” 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原文的思想内容 “达”(expressiveness)即通达,指译文通顺流 畅 “雅”(elegance)文字古雅。
Ps:这里严复所说的“雅”是指“汉以前的字法句法”,
他认为: 只有用汉以前的古文译书,才能把原著的“精理微言”表 现出来,才能行之远,使译文不粗俗,才能“雅”。
近代翻译理论的 奠基者
严复
严复不仅是一位翻译家,也是一位翻译理论家。他在 翻译理论上提出的信、达、雅三条翻译标准,对于我国近 代、现代以至于当代的翻译活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 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 融汇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辞理本深,难于共喻, 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 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总括严复的一生,其主要事业和集大成者在于翻译事业。他首创的信、 达、雅翻译标准,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故一直受到学术界 和翻译界的重视,并被奉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
归纳翻译理论概述.ppt

.,
9
第一章: 翻译理论概述
• 汉魏至隋唐期间随著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 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 化气息使汉语中的成语、词汇更加的丰富、五彩斑斓 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如: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实际、 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 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 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三 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 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十八层地狱、十八罗 汉、十恶不赦等等。虽然我们可能不懂佛法但确实已经 潜移默化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5.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 代表人物: 傅雷、钱钟书、杨绛、杨宪益、王佐良、
许渊冲等
《红楼梦》英译 王佐良(1916-1995) 许渊冲(1921-)诗
本作者杨宪益
译英法唯一人
(1915-2009)
.,
16
第一章: 翻译理论概述
(二)西方翻译史
• 翻译在西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出现过五次高潮。
• 第一次高潮是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当时最著名的译作为《希腊 文旧约圣经》。
鲁迅(1881-1936)
他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他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 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 存着原作的丰姿。”
译作有: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 征》,果戈里《死魂灵》。契诃夫作《坏孩 子和别的奇闻》,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
.,
15
第一章: 翻译理论概述
.,
8
第一章: 翻译理论概述
唐宋时期
主译为本国僧人为多且都精通 梵汉深晓佛理译经计划性强 节译少全译多译场制度完备 所译佛经忠实原著。四大佛 经翻译家有两人玄奘和不空 出自唐代
翻译理论入门中国篇PPT课件

• (3)经文原文的论述,往往不厌其烦,尤其是颂文 部分,更是反复再三,翻译时被删减;
• (4)经文在长行之后,另有偈颂复述,内容重复, 有时是五百字,有时达一千字,在翻译时也被删去;
• (5)经文中讲完一事便告一段落,要转述别的事时13
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二)
• “三不易”:有三件事决定了翻译并非易事:
• 支谦:字恭 明,原为月 支人。汉献 帝 ( 189200 ) 末 年 ,避乱入吴 ,深得孙权 的赏识。
8
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一)
•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
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将炎
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
胡语,或以义出音,近于质直。仆初嫌其
辞不雅。维祗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
点。 • 3、说明我国译论从一开始便深植
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
10
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二)
• 道安 (312—385):又 名释道安,俗姓卫,常 山扶柳(今河北冀州) 人。18岁出家,因其形 貌黑丑,初时未受到重 视。但由于他的博闻强 记,数年后,他的师傅 改变态度,让他受具足 戒,并准许他出外参学 。
24
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一)
• 徐光启的翻译思想: • 1、求知、求真理。 • 2、抓重点,抓“急须”,能
够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着眼。 • 3、想要超越前人和外国人,
就必须对对方的语言等进行 彻底的了解,在此之前必须 先学会翻译。 • 徐光启与利马窦合作翻译了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 Elements of Geometry 25 by Euclid
• “五失本”、“三不易 11 ”的翻译思想 。
“五失本” (five deviations) “三不易” (three difficulties)
• (4)经文在长行之后,另有偈颂复述,内容重复, 有时是五百字,有时达一千字,在翻译时也被删去;
• (5)经文中讲完一事便告一段落,要转述别的事时13
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二)
• “三不易”:有三件事决定了翻译并非易事:
• 支谦:字恭 明,原为月 支人。汉献 帝 ( 189200 ) 末 年 ,避乱入吴 ,深得孙权 的赏识。
8
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一)
•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
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将炎
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
胡语,或以义出音,近于质直。仆初嫌其
辞不雅。维祗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
点。 • 3、说明我国译论从一开始便深植
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
10
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二)
• 道安 (312—385):又 名释道安,俗姓卫,常 山扶柳(今河北冀州) 人。18岁出家,因其形 貌黑丑,初时未受到重 视。但由于他的博闻强 记,数年后,他的师傅 改变态度,让他受具足 戒,并准许他出外参学 。
24
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一)
• 徐光启的翻译思想: • 1、求知、求真理。 • 2、抓重点,抓“急须”,能
够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着眼。 • 3、想要超越前人和外国人,
就必须对对方的语言等进行 彻底的了解,在此之前必须 先学会翻译。 • 徐光启与利马窦合作翻译了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 Elements of Geometry 25 by Euclid
• “五失本”、“三不易 11 ”的翻译思想 。
“五失本” (five deviations) “三不易” (three difficul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