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纪年简表与天干地支

中国历史纪年简表与天干地支

中国历史纪年简表与天干地支1、中国历史纪年简表:黄帝时代,公元前2697--公元前2599 距今已有4000多年;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前2207~前1766)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066年(前1765~前1122)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前1121~前77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前248~前207、前221年統一)西汉公元前206-- 公元23年东汉公元25--220年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十六国304—439南北朝南朝:宋420--479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辽907—1125西夏1032—1227金1115--1234元1279—1368明1368—1644清1644—1911近代1912---1949现(当)代1949--2、天干地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1864至2043)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2013年1月28日)干支纪年法即是农历纪年法,以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配对纪年,周而复始,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为一个甲子。

而年尾数1、2、3、4、5、6、7、8、9、0分别对应的天干是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庚。

本人根据命理认为:凡人达到55虚岁时,将会出现出生年与流年形成天克地冲的不良关系,从而容易导致当年出现非常态的运程。

而每个人在那一年里都有可能由于自己八字的宜忌而产生或吉或凶的明显效应。

因此,必须要提前进行相应的化解为好。

例如出生年为1864甲子年,那么到1918戊午年正好是55虚岁,则甲子与戊午就形成天克地冲关系。

其余照此类推。

见附表:值得注意的是,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例如民国38年+1911年等于公元1949年。

因为1912年为民国元年即是民国一年,所以,民国38年就是1949年。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 ?壬申癸酉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中国历代干支纪年表

中国历代干支纪年表

中国历代干支纪年表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唐尧前2357~前2258虞舜前2257~前2208夏前2207~前1766商前1765~前1122周前1121~前249西周前1121~前771东周前770~前249秦前248~前207汉前206~220西汉前206~8新莽9~23更始帝23~25东汉25~220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号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晋265~420西晋265~316东晋317~420五胡十六国前赵304~329 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成汉/前蜀304~347后赵319~350前凉324~376前燕337~370前秦351~394后秦384~417后燕384~409西秦385~431后凉386~403南凉397~414南燕398~410西凉400~420北凉401~439夏407~431北燕409~436南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北魏386~534东魏534~550西魏535~556北周557~581北齐550~577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1~960十国吴902~937前蜀907~925吴越907~978楚907~951南汉907~971闽909~945南平/荆南924~960后蜀934~965南唐937~975北汉951~979宋960~1279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辽907~1125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金5~1234元1206~1367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1279年灭南宋西夏1032~1227明1368~1644 公元1644年桂王被杀清1616~1911清建国于公元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秦(秦代帝王无谥号,以世代作为帝号) 前248~前207始皇帝赢氏讳政二世皇帝讳胡亥汉前206~220西汉前206~8太祖高皇帝刘氏讳邦孝惠皇帝讳盈太宗孝文皇帝讳恒孝景皇帝讳启世宗孝武皇帝讳彻孝昭皇帝讳拂陵中宗孝宣皇帝讳询高宗孝元皇帝讳奭孝成皇帝讳骜孝哀皇帝讳欣孝平皇帝讳衡东汉25~220 公元25年世祖光武皇帝讳秀显宗孝明皇帝讳庄肃宗孝章皇帝讳炟孝和皇帝讳肇孝殇皇帝讳隆恭宗孝安皇帝讳祜孝顺皇帝讳保孝冲皇帝讳炳孝质皇帝讳缵孝桓皇帝讳志孝灵皇帝讳宏弘农王讳辩孝愍皇帝讳协(又谥孝献皇帝)三国魏220~265太祖武皇帝曹氏讳操世祖文皇帝讳丕烈祖明皇帝讳睿蜀221~263昭烈皇帝刘氏讳备后主讳禅(十六国时被汉王刘渊追谥为孝怀皇帝) 吴222~280武烈皇帝孙氏讳坚大皇帝讳权晋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氏讳懿景皇帝讳师文皇帝讳昭武皇帝讳炎孝惠皇帝讳衷孝怀皇帝讳炽孝愍皇帝讳邺东晋元皇帝讳睿明皇帝讳绍显宗成皇帝讳衍康皇帝讳岳孝宗穆皇帝讳聃哀皇帝讳丕废帝讳奕(无谥号)太宗简文皇帝讳昱孝武皇帝讳曜安皇帝讳德宗恭皇帝讳德文南北朝宋420~479高祖武皇帝刘氏讳裕少皇帝讳义符太祖文皇帝讳义隆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前废帝讳子业(无谥号)太宗明皇帝讳彧废帝讳昱(无谥号)顺皇帝讳准齐太祖高皇帝萧氏讳道成世祖武皇帝讳赜郁林王讳昭业海陵恭王讳昭文高宗明皇帝讳鸾东昏侯讳宝卷和皇帝讳宝融梁高祖武皇帝萧氏讳衍太宗简文皇帝讳纲世祖孝元皇帝讳绎敬皇帝讳方智陈高祖武皇帝陈氏讳霸先世祖文皇帝讳蒨废帝讳伯宗(无谥号)高宗孝宣皇帝讳顼后主讳叔宝(无谥号)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氏讳珪太宗明元皇帝讳嗣世祖太武皇帝讳焘高宗文成皇帝讳浚显祖献文皇帝讳弘高祖孝文皇帝讳宏世宗宣武皇帝讳恪肃宗孝明皇帝讳诩孝庄皇帝讳子攸前废帝广陵王讳恭(无谥号) 孝静皇帝讳善见北齐550~577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氏讳欢世宗文襄皇帝讳澄显祖文宣皇帝讳洋废帝讳殷(无谥号)孝昭皇帝讳演世祖武成皇帝讳湛后主讳纬(无谥号)幼主讳恒(无谥号)周557~581太祖文皇帝宇文氏讳泰孝闵皇帝讳觉世宗明皇帝讳毓高祖武皇帝讳邕宣皇帝讳赟静皇帝讳衍隋高祖文皇帝杨氏讳坚炀皇帝讳广恭皇帝讳侑唐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氏讳渊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曌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讳显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讳适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讳纯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讳湛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讳忱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讳儇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哀皇帝讳柷五代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氏讳温末帝讳友贞(无谥号)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氏讳存勖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讳嗣源愍皇帝讳从厚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氏讳敬瑭出皇帝讳重贵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氏讳知远隐皇帝讳承佑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氏讳威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氏讳荣十国-南唐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李氏讳昪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讳景后主讳煜(无谥号)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氏讳匡胤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讳恒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讳祯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讳曙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讳构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讳慎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讳敦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讳扩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讳昀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讳祺瀛国公显(无谥号)建国公是(无谥号)永国公昺(无谥号)辽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讳德光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讳阮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讳璟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讳贤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道宗孝文皇帝讳洪基天祚皇帝讳延禧金始祖懿宪景元皇帝讳函普德帝渊穆玄德皇帝讳乌鲁安帝和靖庆安皇帝讳跋海献祖纯烈定昭皇帝讳绥可景祖武惠成襄皇帝讳乌古乃世祖神武圣肃皇帝讳劾里钵肃宗明睿穆宪皇帝讳颇剌淑穆宗章顺孝平皇帝讳盈歌康宗献敏恭简皇帝讳乌雅束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完颜氏讳旻,本讳阿骨打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讳晟景宣帝讳宗峻睿宗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讳宗尧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讳亶废帝海陵庶人亮字元功本讳迪古乃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讳雍显宗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讳允恭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讳璟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讳珣卫绍王讳永济哀宗讳守绪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太宗英文皇帝讳窝阔台定宗简平皇帝讳贵由宪宗桓肃皇帝讳蒙哥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忽必烈成宗钦明广孝皇帝讳铁穆耳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仁宗圣文钦孝皇帝讳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德八剌泰定皇帝讳也孙铁木儿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世束文宗圣明元孝皇帝讳图帖睦尔宁宗冲圣嗣孝皇帝讳懿璘质班顺皇帝讳妥欢帖睦尔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氏讳元璋恭闵惠皇帝讳允炆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棣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高炽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讳瞻基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讳祁镇恭仁康定景皇帝讳祁钰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讳见深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佑堂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讳厚照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讳厚熜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载垕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讳翊钧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讳由校庄烈愍皇帝讳由检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讳福临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讳玄烨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讳胤禛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讳弘历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讳颙琰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讳旻宁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讳奕蟭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讳载淳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讳载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宣统皇帝讳溥仪(末代皇帝无尊号谥号.宣统为年号)。

公历对照表

公历对照表


1371 1379 1387 1395 1402 1406 1414 1422 1407 1415 1423 1408 1416 1424 1409 1417 1410 1418 1372 1380 1388 1396 1373 1381 1389 1397 1374 1382 1390 1398 1375 1383 1391
孝宗
弘治
武宗
正德
世宗
嘉靖
穆宗 神宗
隆庆 万历
九年辛巳 十年壬午 十一癸未 十二甲申 十三乙酉 十四丙戌 十五丁亥 十六戊子 1581 1582 1583 1584 1585 1586 1587 1588
十七己丑 十八庚寅 十九辛卯 二十壬辰 二一癸巳 二二甲午 二三乙未 二四丙申 1589 1590 1591 1592 1593 1594 1595 1596

1282 1290 1283 1291 1284 1292 1285 1293 1286 1294
元年己卯 二年庚辰 三年辛巳 四年壬午 五年癸未 六年甲申 七年乙酉 八年丙戌 九年丁亥 十年戊子 十一己丑 十二庚寅 十三辛卯 十四壬辰 十五癸巳 十六甲午 元年乙末 二年丙申 元年丁酉 二年戊戌 三年乙亥 四年庚子 五年辛丑 六年壬寅 七年癸卯 八年甲辰 九年乙巳 十年丙午 十一丁未 元年戊申 二年己酉 三年庚戌 四年辛亥 元年壬子 二年癸丑 元年甲寅 二年乙卯 三年丙辰 四年丁巳 五年戊午 六年己未 七年庚申 元年辛酉 二年壬戌 三年癸亥 元年甲子 二年己丑 三年丙寅 四年丁卯
元年戊申 二年己酉 三年庚戌 四年辛亥 五年壬子 六年癸丑 七年甲寅 八年乙卯 九年丙辰 十年丁巳 十一戊午 十二己未 十三庚申 十四辛酉 十五壬戌 十六癸亥 十七甲子 十八乙丑 十九丙寅 二十丁卯 二一戊辰 二二己巳 二三庚午 二四辛未 二五壬申 二六癸酉 二七甲戌 二八乙亥 二九丙子 三十丁丑 三一戊寅 元年己卯 二年庚辰 三年辛巳 四年壬午 元年癸未 二年甲申 三年乙酉 四年丙戍 五年丁亥 六年戊子 七年己丑 八年庚寅 九年辛卯 十年壬辰 十一癸巳 十二甲午 十三乙未 十四丙申 十五丁酉 十六戊戌 十七己亥 十八庚子 十九辛丑 二十壬寅 二一癸卯 二二甲辰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居摄元年 丙寅 6
二十九年 癸丑 53
二年 丁卯 7
三十年 甲寅 54
三年 戊辰 8
三十一年 乙卯 55
初始元年 戊辰 8
三十二年 丙辰 56
新始建国元年 己巳 9
中元元年 丙辰 56
二年 庚午 10
二年 丁巳 57
三年 辛未 11 永平元年 戊午 58
四年 壬申 12
二年 己未 59
五年 癸酉 13
十年 壬子 232 太康元年 庚子 280
五年 戊辰 188
十一年 癸丑 233
二年 辛丑 281
六年 己巳 189
十二年 甲寅 234
三年 壬寅 282
光熹元年 己巳 189
十三年 乙卯 235
四年 癸卯 283
昭宁元年 己巳 189
十四年 丙辰 236
五年 甲辰 284
永汉元年 己巳 189
十五年 丁巳 237
五年 癸巳 93 六年 甲午 94 七年 乙未 95 八年 丙申 96 九年 丁酉 97 十年 戊戌 98 十一年 己亥 99 十二年 庚子 100 十三年 辛丑 101 十四年 壬寅 102 十五年 癸卯 103 十六年 甲辰 104 十七年 乙巳 105 元兴元年 乙巳 105 延平元年 丙午 106 永初元年 丁未 107 二年 戊申 108 三年 己酉 109 四年 庚戌 110 五年 辛亥 111 六年 壬子 112 七年 癸丑 113 元初元年 甲寅 114 二年 乙卯 115 三年 丙辰 116 四年 丁巳 117 五年 戊午 118 六年 己未 119 七年 庚申 120 永宁元年 庚申 120 二年 辛酉 121 建光元年 辛酉 121 二年 壬戌 122 延光元年 壬戌 122 二年 癸亥 123 三年 甲子 124 四年 乙丑 125 永建元年 丙寅 126 二年 丁卯 127 三年 戊辰 128 四年 己巳 129 五年 庚午 130 六年 辛未 131 七年 壬申 132 阳嘉元年 壬申 132 二年 癸酉 133 三年 甲戌 134 四年 乙亥 135 永和元年 丙子 136 二年 丁丑 137

公元干支朝代纪年对照表

公元干支朝代纪年对照表
太宗雍熙1年
1014
甲寅
大中祥符7年
985
乙酉
雍熙2年
1015
乙卯
大中祥符8年
986
丙戌
雍熙3年
1016
丙辰
大中祥符9年
987
丁亥
雍熙4年
1017
丁巳
真宗天禧1年
988
戊子
太宗端拱1年
1018
戊午
天禧2年
989
己丑
端拱2年
1019
己未
天禧3年
990
庚寅
太宗淳化1年
1020
庚申
天禧4年
991
辛卯
淳化2年
庚辰
嘉定13年
1250
庚戌
淳佑10年
1221
辛巳
嘉定14年
1251
辛亥
淳佑11年
1222
壬午
嘉定15年
1252
壬子
淳佑12年
1223
癸未
嘉定16年
1253
癸丑
理宗宝佑1年
1224
甲申
嘉定17年
1254
甲寅
宝佑2年
1225
乙酉
理宗宝庆1年
1255
乙卯
宝佑3年
1226
丙戌
宝庆2年
1256
丙辰
宝佑4年
1227
壬寅
淳佑2年
1213
癸酉
嘉定6年
1243
癸卯
淳佑3年
1214
甲戌
嘉定7年
1244
甲辰
淳佑4年
1215
乙亥
嘉定8年
1245
乙巳
淳佑5年

中国历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五代十国

中国历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五代十国

中国历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五代十国中国历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1年)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丁卯年吴越武肃王钱镠—天佑四年—公元907年—丁卯年后梁太祖朱温—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戊辰年前蜀高祖王建—武成元年—公元908年—戊辰年吴越武肃王钱镠—天宝元年—公元908年—戊辰年后梁太祖朱温—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己巳年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庚午年后梁太祖朱温—开平五年—公元911年—辛未年后梁太祖朱温—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辛未年前蜀高祖王建—永平元年—公元911年—辛未年后梁太祖朱温—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壬申年后梁末帝朱友瑱—乾化三年—公元913年—癸酉年后梁郢王朱友珪—凤历元年—公元913年—癸酉年后梁末帝朱友瑱—乾化四年—公元914年—甲戌年后梁末帝朱友瑱—乾化五年—公元915年—乙亥年后梁末帝朱友瑱—贞明元年—公元915年—乙亥年后梁末帝朱友瑱—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丙子年辽太祖耶律亿—神册元年—公元916年—丙子年前蜀高祖王建—通正元年—公元916年—丙子年后梁末帝朱友瑱—贞明三年—公元917年—丁丑年南汉高祖刘—乾亨元年—公元917年—丁丑年前蜀高祖王建—天汉元年—公元917年—丁丑年后梁末帝朱友瑱—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戊寅年后梁末帝朱友瑱—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己卯年前蜀后主王衍—乾德元年—公元919年—己卯年吴高祖杨隆演—武义元年—公元919年—己卯年后梁末帝朱友瑱—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庚辰年后梁末帝朱友瑱—龙德元年—公元921年—辛巳年后梁末帝朱友瑱—贞明七年—公元921年—辛巳年吴睿帝杨溥—顺义元年—公元921年—辛巳年吴睿帝杨溥—武义三年—公元921年—辛巳年后梁末帝朱友瑱—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壬午年辽太祖耶律亿—天赞元年—公元922年—壬午年后梁末帝朱友瑱—龙德三年—公元923年—癸未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癸未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甲申年吴越武肃王钱鏐—宝大元年—公元924年—甲申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乙酉年南汉高祖刘—白龙元年—公元925年—乙酉年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元年—公元925年—乙酉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丙戌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丙戌年辽太祖耶律亿`—天显元年—公元926年—丙戌年吴越武肃王钱镠—宝正元年—公元926年—丙戌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丁亥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二年—公元927年—丁亥年吴睿帝杨溥—乾贞元年—公元927年—丁亥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戊子年南汉高祖刘—大有元年—公元928年—戊子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己丑年吴睿帝杨溥—大和元年—公元929年—己丑年后唐明宗李嗣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庚寅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五年—公元930年—庚寅年后唐明宗李嗣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辛卯年后唐明宗李嗣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壬辰年后唐明宗李嗣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癸巳年闽太宗王鏻—龙启元年—公元933年—癸巳年后蜀高祖孟知祥—明德元年—公元934年—甲午年后唐闵帝李从厚—应顺元年—公元934年—甲午年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元年—公元934年—甲午年后蜀后主孟昶—明德二年—公元935年—乙未年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二年—公元935年—乙未年闽太宗王鏻—永和元年—公元935年—乙未年吴睿帝杨溥—天祚元年—公元935年—乙未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元年—公元936年—丙申年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三年—公元936年—丙申年闽康宗王昶—通文元年—公元936年—丙申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公元937年—丁酉年南唐烈祖李昪—升元元年—公元937年—丁酉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三年—公元938年—戊戌年后蜀孟昶—广政元年—公元938年—戊戌年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戊戌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己亥年闽景宗王曦—永隆元年—公元939年—己亥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庚子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六年—公元941年—辛丑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壬寅年南汉殇帝刘玢—光天元年—公元942年—壬寅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癸卯年闽王延政—天德元年—公元943年—癸卯年南汉中宗刘晟—乾和元年—公元943年—癸卯年南汉中宗刘晟—应乾元年—公元943年—癸卯年南唐元宗李璟—保大元年—公元943年—癸卯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天福九年—公元944年—甲辰年后汉高祖刘知远—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丁未年辽世宗耶律阮—天禄元年—公元947年—丁未年后汉隐帝刘承佑—乾佑二年—公元949年—己酉年北汉世祖刘旻—乾佑四年—公元951年—辛亥年北汉世祖刘旻—乾佑元年—公元951年—辛亥年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元年—公元951年—辛亥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元年—公元951年—辛亥年后周太祖郭威—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壬子年后周太祖郭威—广顺三年—公元953年—癸丑年后周太祖郭威—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甲寅年北汉睿宗刘钧—乾佑八年—公元955年—乙卯年北汉世祖刘旻—乾佑四年—公元955年—乙卯年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乙卯年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丙辰年北汉睿宗刘钧—天会元年—公元957年—丁巳年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丁巳年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五年—公元958年—戊午年南汉刘鋹—大宝元年—公元958年—戊午年南唐元宗李璟—交泰元年—公元958年—戊午年南唐元宗李璟—中兴元年—公元958年—戊午年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己未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庚申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八年—公元961年—辛酉年。

公元纪年与皇帝纪年及干支纪年的对照表 (2)

公元纪年与皇帝纪年及干支纪年的对照表 (2)
戊申
948
乾佑1
1008祥符1
宋神宗熙宁1
1128建炎2
1188淳熙15
1248淳佑8
已卯
919
贞明5
979
兴国4
1039宝元2
1099元符2
1159绍兴29
1219嘉定12
已酉
949
乾佑2
1009祥符2
1069熙宁2
1129建炎3
1189淳熙16
1249淳佑9
庚辰
920
贞明6
980
兴国5
1040康定1
989
端拱2
1049皇佑1
1109大观3
1169乾道5
1229绍定2
已未
959
显德6
1019天禧3
1079元丰2
1139绍兴9
1199庆元5
1259开庆1
庚寅
930
长兴1
990
淳化1
1050皇佑2
1110大观4
1170乾道6
1230绍定3
庚申
宋太祖建隆1
1020天禧4
1080元丰3
1140绍兴10
1200庆元6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甲子
1264景定5
1324泰定1
1384
洪武17
1444正统9
1504弘治17
1564嘉靖43
甲午
1294
至元31
1354至正14
1414永乐12
1474成化10
1534嘉靖13
1594万历22
乙丑
宋度宗
咸淳1
1325泰定2
1385
洪武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初元年 丁未 107
二年 戊申 108
三年 己酉 109
四年 庚戌 110
五年 辛亥 111
六年 壬子 112
七年 癸丑 113
元初元年 甲寅 114
二年 乙卯 115
三年 丙辰 116
四年 丁巳 117
五年 戊午 118
六年 己未 119
七年 庚申 120
永宁元年 庚申 120
二年 辛酉 121
六年 己巳429
七年 庚午430
八年 辛未431
九年 壬申432
十年 癸酉433
十一年 甲戌434
十二年 乙亥435
十三年丙子436
十四年 丁丑437
十五年 戊寅438
十六年 己卯439
十七年 庚辰440
十八年 辛巳441
十九年 壬午442
二十年 癸未443
二十一年 甲申444
二十二年 乙酉445
二十三年 丙戌446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 丙午 46
二十三年 丁未 47
二十四年 戊申 48
二十五年 己酉 49
二十六年 庚戌 50
二十七年 辛亥 51
二十八年 壬子 52
二十九年 癸丑 53
三十年 甲寅 54
三十一年 乙卯 55
三十二年 丙辰 56
延兴元年 甲戌 494
建武元年 甲戌 494
二年 乙亥495
三年 丙子496
四年 丁丑497
五年 戊寅498
永泰元年 戊寅 498
永元元年己卯499
二年 庚辰500
三年 辛巳501
中兴元年 辛巳 501
八年 乙丑245
九年 丙寅246
十年 丁卯247
十一年 戊辰248
十二年 己巳249
十三年 庚午250
十四年 辛未251
十五年 壬申252
十六年 癸酉253
十七年 甲戌254
十八年 乙亥255
十九年丙子256
二十年 丁丑257
景耀元年 戊寅258
二年 己卯259
三年 庚辰260
四年 辛巳261
五年 壬午262
八年 甲辰464
永光元年 乙巳465
景和元年 乙巳 465
泰始元年 乙巳 465
二年 丙午466
三年 丁未467
四年 戊申468
五年 己酉469
六年 庚戌470
七年 辛亥471
泰豫元年 壬子472
元徽元年 癸丑473
二年 甲寅474
三年 乙卯475
四年 丙辰476
五年 丁巳477
昇明元年 丁巳 477
六年 辛卯331
七年 壬辰332
八年 癸巳333
九年 甲午334
咸康元年 乙未335
二年 丙申336
三年 丁酉337
四年 戊戌338
五年己亥339
六年 庚子340
七年 辛丑341
八年壬寅342
建元元年 癸卯343
二年 甲辰344
永和元年 乙巳345
二年 丙午346
三年 丁未347
四年 戊申348
五年 己酉349
十九年 甲午214
二十年 乙未215
二十一年 丙申216
二十二年 丁酉217
二十三年 戊戌 218
二十四年 己亥 219
二十五年 庚子 220
三国(此刊蜀年号)
(公元221——264年)
蜀章武元年辛丑221
二年 壬寅222
三年 癸卯223
建兴元年 癸卯 223
二年 甲辰224
三年 乙巳225
四年 丙午226
光和元年 戊午 178
二年 己未 179
三年 庚申 180
四年 辛酉 181
元始元年 辛酉 1
二年 壬戌 2
三年 癸亥 3
四年 甲子 4
五年 乙丑 5
居摄元年 丙寅 6
二年 丁卯 7
三年 戊辰 8
初始元年 戊辰 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 9
二年 庚午 10
三年 辛未 11
四年 壬申 12
五年 癸酉 13
天凤元年 甲戌 14
二十四年 丁亥447
二十五年 戊子448
二十六年 己丑449
二十七年 庚寅450
二十八年 辛卯451
二十九年 壬辰452
三十年 癸巳453
孝建元年 甲午454
二年 乙未455、
三年 丙申456
太明元年 丁酉457
二年 戊戌458
三年 己亥459
四年 庚子460
五年 辛丑461
六年 壬寅462
七年 癸卯463
永安元年 甲子 304
永兴元年 甲子 304
二年 乙丑305
三年 丙寅306
光熙元年 丙寅 306
永嘉元年 丁卯307
二年 戊辰308
三年 己巳309
四年 庚午310
五年 辛未311
六年 壬申312
七年 癸酉313
建兴元年 癸酉 313
二年 甲戌314
三年 乙亥315
四年 丙子 316
五年 丁丑 317
五年 丁未227
六年 戊申228
七年 己酉229
八年 庚戌230
九年 辛亥231
十年 壬子232
十一年 癸丑233
十二年 甲寅234
十三年 乙卯235
十四年 丙辰236
十五年 丁巳237
延熙元年 戊午238
二年 己未239
三年 庚申240
四年 辛酉241
五年 壬戌242
六年 癸亥243
七年 甲子244
九年 甲申384
十年 乙酉385
十一年 丙戌386
十二年 丁亥387
十三年 戊子388
十四年 己丑389
十五年 庚寅390
十六年 辛卯391
十七年 壬辰392
十八年 癸巳393
十九年 甲午394
二十年 乙未395
二十一年 丙申396
隆安元年 丁酉397
二年 戊戌398
三年 己亥399
四年 庚子400
建光元年 辛酉 121
二年 壬戌 122
延光元年 壬戌 122
二年 癸亥 123
三年 甲子 124
四年 乙丑 125
永建元年 丙寅 126
二年 丁卯 127
三年 戊辰 128
四年 己巳 129
五年 庚午 130
六年 辛未 131
七年 壬申 132
阳嘉元年 壬申 132
二年 癸酉 133
三年 甲戌 134
五年 辛丑401
元兴元年 壬寅402
隆安六年 壬寅 402
大亨元年 壬寅 402
元兴二年 癸卯403
三年 甲辰404
义熙元年 乙巳405
二年 丙午406
三年 丁未407
四年 戊申 408
五年 己酉 409
六年 庚戌 410
七年 辛亥411
八年 壬子412
九年 癸丑413
十年 甲寅414
十一年 乙卯415
六年 癸未263
炎兴元年 癸未 263
二年 甲申264

(公元265——420年)
西晋泰始元年乙酉265
二年 丙戌266
三年 丁亥267
四年 戊子268
五年 己丑269
六年 庚寅270
七年 辛卯271
八年 壬辰272
九年 癸巳 273
十年 甲午 274
咸宁元年 乙未275
二年 丙申276
三年 丁酉277
六年 庚戌350
七年 辛亥351
八年 壬子352
九年 癸丑353
十年 甲寅354
十一年 乙卯355
十二年 丙辰356
升平元年丁巳357
二年 戊午358
三年 己未359
四年 庚申360
五年 辛酉361
隆和元年 壬戌362
二年 癸亥 363
兴宁元年 癸亥 363
二年 甲子 364
三年 乙丑 365
太和元年 丙寅 366
二年 乙亥 15
三年 丙子 16
四年 丁丑 17
五年 戊寅 18
六年 己卯 19
地皇元年 庚辰 20
二年 辛巳 21
三年 壬午 22
四年 癸未 23
更始元年 癸未 23
二年 甲申 24
三年 乙酉 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 25
二年 丙戌 26
三年 丁亥 27
四年 戊子 28
五年 己丑 29
六年 庚寅 30
七年 辛卯 31
八年 壬辰 32
九年 癸巳 33
十年 甲午 34
十一年 乙未 35
十二年 丙申 36
十三年 丁酉 37
十四年 戊戌 38
十五年 己亥 39
十六年 庚子 40
十七年 辛丑 41
十八年 壬寅 42
十九年 癸卯 43
二十年 甲辰 44
二十一年 乙巳 45
五年 壬戌 182
六年 癸亥 183
三年 辛卯 91
四年 壬辰 92
五年 癸巳 93
六年 甲午 94
七年 乙未95
八年 丙申96
九年 丁酉 97
十年 戊戌 98
十一年 己亥 99
十二年 庚子 100
十三年 辛丑 101
十四年 壬寅 102
十五年 癸卯 103
十六年 甲辰 104
十七年 乙巳 105
元兴元年 乙巳 105
延平元年 丙午 106
建安元年 丙子1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