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回答(一):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

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回答(二):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探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而言,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旅程,,而老师往往没有准确把握,出现脱离文本架空式舍本

逐末的问题,也会出现“信手拈来”过于随意,学生交流中各自为阵的局面.

“课程标准”

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会“研究”,而是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就是要通过优化酌教育环境发掘、激励这种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开放足够的空间。“课程标准”

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想,语文教学重在品味感悟,不在科学实验,看问题是要一分为二。2、“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

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一)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帮助识字、帮助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查字典

《语文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所以,汉语拼音虽然是识字的拐棍,不仅要会认、会拼读,还要会正确书写,重复机械地抄写是没有必要的,默写更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答题要点)

(1)、听说训练.是听说双方的单向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口语交际,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

(3)、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和提高,它不仅是训练学生口头

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流的习惯。

4、《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

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

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5、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觯.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

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

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的个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

点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

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6、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

具体阐述。

答:(一)教材中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新的学习方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放任自流、华而不实

2、合作学习:优生的独角戏、事与愿违

3、探究学习:舍本逐末、信手拈来

4,体验学习:得不偿失

(二)切实有效地转变学习方式的策略:

1、理解本质,合理运用

2、注重方法的指导

3、加强过程的引导

4、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现以探究式学习为例加以具体阐述。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探究式的教学不但教师要能找到适合的探究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探究式教学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找到二者之间的恰当的结合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

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例在《四季》的第二课时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将回家画的自己喜欢的季节的画贴在黑板上开了一个画展,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接着,我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画画画得好,而且说的的话也很清楚。要是我们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自己的画那该多好啊!”然后就引导学生继续学课文,通过感情朗读的指导和背诵后,引导学生:“读了课文,你又有什么发现?”经过启发,学生发现文中的句子都是相同的句式“什么怎么样,他怎么说."最后我提出要求:“你能仿照课文,说说你自己的画吗?”于是学生的画

就成了创作的源泉。“落叶飘飘,他对大家说:我是秋天。”“西瓜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通过三次的引导,使绘画形象、语言教学和思维笈展融为一体,教学的气氛显得异常融洽,教学的效果也就十分理想.

2、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项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答:教学方案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

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

重点句举例:

(1)、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a、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b、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c、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2)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a、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b、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c、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d、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长城,让我们用满怀深情

的朗读来赞美长城吧。"(愿意读的站起来.)学生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

气魄雄伟。

(再次课件展示)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

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

(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

(3)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

(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

(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

(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答案(一):(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作为阅读教学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它是阅读课上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探究问题、

揭禾规律、发展思维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同时,阅读课上通过对学生语言的规范、

听说的态度以及说话的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新“大纲”强调“要

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口语交际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教

学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训练,我们要善于捕捉口语交际的最佳训练点,使阅读课上的口语交际既符合阅读教学的特色,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答案(二):《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呢?

生:我和家人在一块儿吃年夜饭。

生:我和哥哥在放美丽的烟花,满天的烟花可漂亮了.

生:我们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到广场玩,那儿的喷泉变化可多了.

师:同学们的大年夜过得多么幸福!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师:读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我很同情她.

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对比小女孩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

生:我很气愤,究竟是谁让小女孩受这么多的苦啊。

师:(出示挂图)是啊,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可怜!同学们看图说说小女孩怎么可怜了。

生:小女孩身上只穿了一件玻衣服,披着条旧围巾,我觉得她可怜。

生:我觉得小女孩可怜在大雪天还光着头赤着脚在走路。

生:小女孩都抱成一团了,雪花还无情地落在她身上,能不可怜吗?

师:你们说小女孩这个时候冷吗?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说说。

(三)总结全文,思想升华:

师:同学们,小女孩这样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去帮助她,怎么样?

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生:我会认小女孩做妹妹,给她吃好穿暖,还让她像个小公主一样温暖快乐.

生:我会给她介绍好多朋友,让她不再孤单……

生:我会把她带到这儿,让她和我们一起学习、游戏。

师:可惜,你们的爱心小女孩是无法感受到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冷漠的世界里。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努力吧!

六、案例分析题

l、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

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

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该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7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从单一

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

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

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中的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

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环境,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

3、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膻呀!

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优点:上述片断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师

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

缺点:片断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了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上片断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酲,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6、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诸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

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l: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

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

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

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

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

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绪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

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

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

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

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

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

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

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

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

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

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

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昀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

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

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完整版最新14篇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完整版最新14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篇一 教学目标 1、自主理解并积累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内涵丰富的句子;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3、根据人物的特点和特定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 4、感受六个孩子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援助、惋惜等。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激发情感。 1、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师:1936年7月,西班牙发生内乱。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乘机侵略西班牙,派往西班牙20万军队。三年的战争使西班牙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西班牙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斗争,各国人民纷纷募集粮食、药品、捐款予以支援。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讲述了六个孩子的故事。 说明: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本课的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是学生所不了解的。背景资料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六个孩子,围绕他们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2、出示填空: 一天,六个的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他们(时间)(地点)(谁)(做什么)想,于是他们。(结果) 3、概括一件事情需要讲清楚哪些内容 说明: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本篇课文的篇幅很长,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利用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线索,降低概括的难度。然后,让学生了解概括事件要讲清楚事件的“六要素”,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交流。 板书: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 三、研读课文,感悟六个孩子的品质。 (一)学习课文1-8节。 1、师:六个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张残缺不全的西班牙孩子的脸。 出示图片。 2、轻声读课文1-8节,思考: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优秀10篇)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优秀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篇一 《树和喜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多种方法反复诵读中复习生字、词语,奠定牢固的语文基础。 2、通过观察图画,结合生活实际,与小组伙伴共同交流等方法来领会课文内涵,同时获得阅读方法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明白有朋友才有快乐,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友爱会使同学的相处更加快乐。 教学难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的小脑瓜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 二、复习旧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树与喜鹊》,跟着老师写课题。 1、读课题。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树和喜鹊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那就让老师看看大家准备工作做好了吗? 3、考察字词掌握情况: (1)开火车领读不带拼音的字宝宝。 (2)男女同学赛读词语。 (3)挑战读含有生词的句子。 4、听故事录音。

5、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体会“只有”的意思 (相机板书: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周围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看图体会树和喜鹊的心情然后有感情的朗读。 4、树和喜鹊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让我们自语阅读后面的课文找出答案吧。出示自读要求: (1)树和喜鹊后来有了什么变化? (2)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产生变化的?(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6、汇报交流结果: 7、是啊,树和喜鹊都有了朋友他们很快乐,同学们,你们快乐吗?能不能把你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事情给大家分享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快乐) 8、让我们来看看树和喜鹊与他的朋友们是怎样在一起快乐生活的?(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9、出示第五自然段: (1)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什么事? (2)“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照样子说词语。 (3)体会快乐,指导朗读。 10、出示第6自然段,仿写“也”句。 四、总结全文 有朋友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啊!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有没有什么

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

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 一、新课标教学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新课标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其特点包括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二、新课标教学设计案例 1. 小学语文:《草房子》阅读教学设计 这个案例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草房子》为教学内容,通过提问、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这个案例以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举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实验教学设计 这个案例以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电磁感应实验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实际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通过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小学英语:《My Family》教学设计 这个案例以小学二年级英语教材中的一篇课文《My Family》为教学内容,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并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5. 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教学设计 这个案例以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物质的组成与性质为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通过分析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6.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教学设计 这个案例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分裂为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细胞分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并通过思维导图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科学思维。 7. 小学数学: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 这个案例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加法与减法为教学内容,通过故事情境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练习和竞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考能力。 8. 初中语文:《荷塘月色》赏析教学设计 这个案例以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荷塘月色》为教学内容,通过解读课文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文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您浏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正文如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谁来背诵? 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 (出示该诗,并配边塞图片)

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边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整首诗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师:读的字正腔圆,请坐。(读的真不错,读出了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生齐读) 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 (预设:明月,边关,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 案例二:《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后记 案例三:《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纪实 案例四:感受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教学案例 案例五:地球爷爷的手 案例六:天公作美巧上课 新课程新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前言 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 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 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 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回答(一):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 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回答(二):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探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而言,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旅程,,而老师往往没有准确把握,出现脱离文本架空式舍本 逐末的问题,也会出现“信手拈来”过于随意,学生交流中各自为阵的局面. “课程标准” 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会“研究”,而是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就是要通过优化酌教育环境发掘、激励这种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开放足够的空间。“课程标准” 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想,语文教学重在品味感悟,不在科学实验,看问题是要一分为二。2、“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 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一)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帮助识字、帮助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查字典 《语文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所以,汉语拼音虽然是识字的拐棍,不仅要会认、会拼读,还要会正确书写,重复机械地抄写是没有必要的,默写更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答题要点) (1)、听说训练.是听说双方的单向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口语交际,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 (3)、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和提高,它不仅是训练学生口头 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流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语]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鹊……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 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认认真真地改过。。” B 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 生说:“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D 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听了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又有一生说:“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10篇)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10篇) 评课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还是专家引 领的重要阵地。评课既要反对只讲好话,相互奉承,也要反对只说缺点, 相互诋毁。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指出不足, 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授课人共同进步。 评课前要充分准备,理清思路,抓住要点。切忌面面俱到、轻重不分、条理不清。重点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 坏的主要尺度。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只设定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还应在感情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 设计明确的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 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 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 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一节课下来,教学目 标达成度如何,是评价这节课效果的重要指标。 教学资源的整合,即我们通常说的教材处理。但教学资源整合较之教 材处理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对教材、教学辅助材料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 能力,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把尺子。评课时要从教师对现有教学资源 的取舍、整合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重难点

的准确把握、教学资源的合理取舍、学生现有经验的有效利用、课内外教 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评价一节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程序展开 教学过程的评价要点,既要看教学过程的预设,还要关注实际教学过 程中的调整、应变、生成与发展。 1、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 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 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教学思路,一要看 教学思路设计是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二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四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五看预设的教学思 路是否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发挥。 2、教学结构 课堂结构主要指教学环节或步骤。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教学环节 的完整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是评价教学结构的主要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 主线,以问题为核心”。 教学环节是否完整?以讲授新课为例,通常应有复习巩固、新课导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学生思考、教学小节、课堂训练(练习)等环节。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一):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赞赏鼓励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透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必须的效果。 例:我在上《生命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此刻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1: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1: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能够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

生2: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3: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哪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 生1: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生2:老师,他们读得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屈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3: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篇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征。 2.仔细观察课文,体验语言正确的特征。 3.产生观察兴趣,学习观察方法。 教育要点:: 有情感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教育难点:: 产生观察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教育准备:课件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上课时,我们已经学了18课的生字,现在老师来考你们了。 (课件显示本课生的字。指名阅读开火车阅读一起阅读)本课程继续学习18课雷雨(板书课题)师:雷雨是自然现象,在我们北方的夏天很常见。你不想知道雷雨前后有什么变化吗?请看大屏幕,听你看到的话。(教材展示雷雨天的动画)师:你想知道作者写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吗?请打开书籍,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大画面显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指名读问题师巡视,指导回答板书 雷雨之前。 在雷雨中。 雷雨过后。 二研究雷雨前部分,让学生们快速朗读雷雨前的部分,寻找雷雨前的天气变化。 (和学生一起回答板书雷雨前乌云大风雷电雷电)小组讨论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重点说明黑沉写了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乱摆说明了什么?比较一下大风前后有什么区别?垂字又说明了什么?用越这句话怎么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现雷雨前的天气特征呢?(师范读)学生试读单独读模仿读集体读。总结: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而且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总结学习方法,寻找特点-勾词-朗读体验。

老师:你能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己学以下部分吗? 三自学雷雨中组讨论这部分作者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雷雨中雷雨树家)在桌子上交流,画出喜欢的话吗?你为什么用得很好?如何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哗看不见说明雨很大,雨很多很着急。读重音。渐渐地表明雨从大到小的过程,雨停止,语速慢。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为什么?团队评价最好的东西。播放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雷雨变化的全过程。四学习雷雨后看大画面,读课文,找出事物的特征(板书:雷雨后的太阳虹池青蛙等)能画出来吗? (小组讨论,展示)在大画面上展示雨后的照片,让学生想象。你是图中的孩子,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才能读出雨后的清新清洁充满活力?(同桌相互阅读,评价后,单独阅读,一起阅读)5总结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观察过其他天气现象吗?把你的观察写在日记里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半截蜡烛夫人快乐()(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爱国主义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策略与实例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策略与实例 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策略与实例分析》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来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理想愿望。因其奇异的想象和生动的故事,童话成为了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许多童话被收入尽力语文课本中,也因为这一文体独有的趣味性,受到了大量学生的喜爱,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资源。 较为典型的例子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是一个童话单元,选取了四遍主题不同,但文体特征典型的课文,分别是《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习作主题是《我来编童话》,本单元教学要求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丰富的想象是童话的特征,要让学生学写童话,就要让他们了解童话的文体共性。基于此,童话单元可以尝试着根据童话文体共性,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单元整合教学。 下文对运用“教育戏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提出策略并展示教学设计。 一、小学童话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策略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本论文提出了以童话文本共性为骨骼、以读写有机结合为肌理、以戏剧剧本演出为补充三条策略。 (一)以童话文体共性为骨骼 以童话文体共性为骨骼是指,依据儿童文学理论中对童话区别于其他文体所特有的学习点进行提炼,搭建单元整个教学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童话的最主要特征、童话的形象类型、童话的表现手

法、童话的结构特点、童话的本质精神,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将以此为部分框架,将单元中的多篇童话的共同要素提取进行教学,在配合童话写作、童话表演,构成了童话单元教学的完成框架。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童话是什么,了解童话的整体特征是幻想,体现在童话中的人物,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假想形象,所描绘的环境,是人世间没有的虚幻境界,所讲述的种种情节,也是不可能发生的虚构故事。这节课的教学同样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让学找到并分析《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中的幻想情节并说明。 其次是童话形象,主要有三种拟人体童话形象、常人体童话形象、超人体童话形象。结合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增加儿童耳熟能详的童话角色,如:辛德瑞拉、仙女教母等,让学生能理解并区分三种形象。同时,选择文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角色分析,理解文本,文中剩余角色可以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 然后是童话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包括拟人、夸张、颠倒、象征等。结合学段和文本,本单元需要学习的是拟人和夸张两种手法,让学生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 接着是童话的结构特点,反复是童话最基本的结构特点,通常反复的情节一再出现,一波三折,这种波折不断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教材中选取的四篇文章皆有反复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学习,体会其中的乐趣。 最后,童话的本质精神。童话的本质是对世界至善至美的期待,因此,童话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认知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让学生感受乐观、温情与爱,本单元《去年的树》和《在牛肚子里旅行》主旨在友情、《那一定会很好》主旨在奉献、《一块奶酪》主旨在守纪,皆符合童话的本质精神,可以合并学习,温暖学生的心灵。 (二)以读写有机结合为肌理 以读写有机结合为肌理是指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每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语用环节,速写结合,以读促写。本单元教学要求是,感受童话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设计的一种教学文书。下面是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欢迎参阅。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几何原本》(The Elements)由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所著,是用公理方法建立演绎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是至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世界数学名著。 《几何原本》全书共13卷。第1卷,给出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理、公设等;第2卷,面积和变换;第3卷,圆及其有关图形;第4卷,多边形及圆与正多边形的作图;第5、6卷,比例与相似形;第7卷,数论;第8卷,连比例;第9卷,数论;第10卷,不可通约量的理论;第11卷,立体几何;第12卷,利用“穷竭法”证明圆面积的比等于半径平方的比;球体积的比等于半径立方的比,等等;第13卷,正多面体。《几何原本》一书从很少的几个定义、公设、公理出发,推导出大量结果,最重要的是它给出的公理体系标志着演绎数学的成熟,主导了其后数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使公理化成为现代数学的根本特征之一。《几何原本》是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问世以来,受到广泛的重视与传播。除《圣经》之外,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其使用、研究与印行之广泛能与《几何原本》相比。2000多年来,它一直支配着几何的教学。因此,有人称《几何原本》为数学的《圣经》。战争使大量人类文化和珍贵书籍化为灰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手稿至今也荡然无存。现存《几何原本》的一种版本是公元4世纪末泰恩(Theon)的《几何原本》修订本。还有一个版本是18世纪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的一个10世纪的《几何原本》希腊手抄本,其内容早于泰恩的修订本。 《几何原本》传人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吴淞人。他在加强国防、发展农业、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语文课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强化小学语文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研究能够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研究、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可是合作研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所以,合作研究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合作研究对小学

生语文研究本事提高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合作研究在我校得以推广。 二、案例的观察描述 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课前把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12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合作一】学生自在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支付了怎样的努力”,并用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终究全班以小组汇报。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小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苦,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研究第二自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一场厄运。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自我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人物。如,“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库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 分析试题库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库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2、自主合作探究 3、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日常生活中全方位多角度 4、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5、刻画动词何种结果用词用语层次性区分度可操作性可测度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2、“三维目标”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其心理特点;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生字见面,将音、形、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从儿童记忆力的特点出发,“复现”能促进学生识记生字。(各2分) 2、阅读教学重点应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每小点1.5分) 3、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类,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每个要点2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题要点:(1)合作学习不等同小组学习,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2分)(2)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也是培养目标。(2分)(3)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2分)(4)合作学习重视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后的合作交流。(2分) 2、答题要点: (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分)(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2分)(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2分)(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2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一等奖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一等奖 第1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小学语文一等奖 新课程新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前言 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

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 ——《菜园里》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 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 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乘着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评价策略探微 一、对案例的认识 1.什么是案例 “案例”一词源于英文,翻译成汉语可以是“个案”、“个例”、“事例”、“实例”。所谓“案”,这里应作“事件”解释;而“例”则理解为“可以作依据的事物”。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和研究的手段,源于美国。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最早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来,又扩及哈佛医学院、工商学院和教育学院。这种“现身说法”式的教学涉及实践中的种种现象、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更加生动形象,使人兴趣盎然,理解也特别深刻,教学效果突出。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还没有形成被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汉森认为“案例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所包括的内容,能足够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富有启发性。”舒而曼则认为“一个案例,正确理解的话,不单单是一个事件或事故的报道。称某事为一个案例就相当于做一个理论断言——断言它是某事的一种情况或更大类中的一个例子。”我国著名特级老师陈钟梁认为“案例是对实际情境的叙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案例研究专家郑金渊是这样认识案例的:“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问题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对事物的静态的缺乏过程把握的描述不能称之为案例;信手拈来的没有问题或疑难情

境在内的事件也不能称之为案例;没有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缺乏典型意义的事件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案例。” 由此可见,案例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典型性、启发性、叙事性的特点。 2.案例的类型 案例可以从不同的教读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有不同的类型。从案例研究的内容和功能去分,可以分为单一型案例、复合型案例、专题型案例和综合型案例。 ⑴单一型案例。通常是描述一个具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典型事件,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给人以某一方面的启发。这类案例内容比较简单,一事一议。 ⑵复合型案例。通过几个事例作对比,或类举几个事例,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 ⑶专题型案例。是反映某一专题的案例,讨论分析比较深入,研究面大但主题集中。 ⑷综合型案例。这类案例研究的事件、对象比较广,关系到各方面,甚至学校、家庭、社会等,是综合地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3.示范案例 案例1:说说他的优点 有一次上阅读课,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让一位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出来朗读。唉,他读得实在些差劲,且听小评委们的的评价:“他读错了一个字。”“他多字了。”“他第二句重复了。”“他有点结结巴巴”。再看那位学生,面对居高临下、毫不留情的点评,一脸羞涩,只好灰头土脸地坐下了。接下来他显得坐立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提前做好教案是为了,教学更好的开展,是为了教学内容更加的精确。所以每次新的课程的时候,不能落下教案。你的教案写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希望大家宠爱,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具预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关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宠爱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挖苦某种人。寓:寄予、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日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确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沟通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如今,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留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状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商议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案例(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案例(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1)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青”的正确书写,认识其他生字。 过程和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三、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展开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 2、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

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观、新异的刺激活动调动起来,激起学习的兴趣。 3、读中品位,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河与青草》 齐读课题 2、把“与”换个词吗? (二)、精读课文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贴图出示:小河说说:()的小河 在小河边贴上:青草说说:()的青草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问:小草就一丛吗?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请学生起来贴图:长满青草 (2)指导读:小朋友,美吗?用美美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师:小河边为什么会长满青青的小草呢?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二、三小节(第一次对话) (1)小草对小河说了句什么话? 出示一杯清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怎么样? 在杯底放上一张小鱼图片,请学生上台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 自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谁能夸夸小河? 自读,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方式来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多读多悟,并注意语词的积累] (2)听了小草的话,小河骄傲了吗?他怎么样了,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河的话 出示:紧紧抱住个别读 师:谁能来把这个词语表演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