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片AD并行采样技术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软件无线电的原理与应用pdf

软件无线电的原理与应用pdf

软件无线电的原理与应用1. 简介软件无线电(Software-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通过软件控制而不是硬件电路来实现无线电通信的技术。

通过使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灵活处理和调整,极大地提升了无线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软件无线电原理软件无线电的原理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通过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2.1 信号采集软件无线电使用无线电频率下的天线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模拟到数字转换器(ADC)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2.2 数字信号处理经过信号采集后,信号被传输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中,信号进行解调、滤波、调制等操作,以提取出所需的信息内容。

2.3 软件控制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软件控制对信号进行处理。

软件控制可以灵活地调整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参数和功能,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3.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3.1 无线电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领域。

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相比,软件无线电可以实现更灵活的通信方式和更高的通信效率。

软件无线电还可以应用于频谱监测、频率跳变通信等特殊通信场景。

3.2 网络安全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使用软件无线电,可以实现对无线通信的安全监测和加密处理,有效防止无线通信受到黑客攻击和信息窃取。

3.3 物联网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软件无线电,可以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升物联网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3.4 天文学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天文学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软件无线电,可以接收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微弱无线电信号,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起源、星系演化等重要问题。

4. 软件无线电的优势4.1 灵活性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软件的配置和参数来实现不同的无线电通信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2 可升级性通过软件控制,软件无线电系统可以进行远程升级和更新,无需更换硬件部件,提高了系统的可升级性和维护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介绍及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介绍及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介绍及应用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中。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以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为基础的一种通信方式,是无线电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将传统无线电技术中的硬件集成电路(IC)的结构改成利用软件设计,使得通用处理器可编程实现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

这种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程序裁剪,实现灵活的无线电设备,以便适应当前不同的系统需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软硬一体化,是将通信的各种功能单元封装到软件的模块中,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可编程的通信系统。

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软件向设备发出指令,机器则运行一些类似固件的指令,并将结果返回给软件。

因此,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科学技术等领域。

军用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军事应用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这是因为这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运行速度。

在军事领域中,需求时间是最关键的因素。

无线电频段的设备可以根据需求来大幅度缩短装配时间,同时可以在安全性和机密性等方面从根本上改善,保证了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民用领域无线电技术在民用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潜在地影响任何一个生活领域,无论是网络电视、智能电话、还是无线宽带接入都离不开软件无线电技术。

例如,现代对于物联网的亟需,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可以屈就这个需求,支持大量高速数据通信和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数据采集和数据存储。

科学技术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最近,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 Voyager 太空探测器已离开太阳系 20 多年,还能够保持其功能,这就是使用了具有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其主要收发设备的原因。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这些领域,还包括天气预报、电力传输、卫星通信、物联网等,未来将逐渐应用于更多领域。

荔枝FM音频广播,请来听一下这里有精彩的内容。

基于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应用分析

基于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应用分析

基于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应用分析作者:李珊珊来源:《航空维修与工程》2022年第08期摘要:为满足当前无线电通信领域高调制精度和低噪声的需要,在充分分析AD9361芯片在无线电通信典型应用场景、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AD9361的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可实现70MHz~6GHz频率范围信号的双发双收,对于其他无线电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AD9361;无线电通信;FPGAKeywords:AD9361;wireless communication;FPGA软件无线电的出现解决了传统通信技术中因以硬件为主导致的不灵活、体积大、设计复杂等难题,以软件替代硬件功能的方式,为通信领域的技术发展带来了一次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革命。

AD9361射频捷变收发器作为一款面向多种可编程无线电应用的专用芯片,因在性能、集成度、寬带性能和灵活性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已在多类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以AD9361射频捷变收发器作为无线电通信核心的应用场所,介绍一种通过上位机发送控制命令给FPGA 进而控制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平台的设计思路。

1 AD9361工作原理AD9361射频捷变收发器是一款具有高性能、高集成度、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宽带能力的芯片,器件中集成了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混合信号的基带部分、射频前端、频率合成器和直接变频接收器,使设计简单可行。

AD9361工作在70MHz~6.0GHz频段,涵盖了大部分特许执照和免执照频段,支持200kHz~56MHz的通道带宽。

器件含有两路独立的发送器和接收器,每个接收器具备自动增益控制、直流失调校正、正交校正和数字滤波功能。

1.1 接收器接收器负责射频信号的接收,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基带处理器可使用的数字信号。

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跨阻放大器、单级低通滤波器、三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模数转换器、半代滤波器和可编程多相FIR滤波器,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下变频为IQ两路基带信号。

基于AD9361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设计与实现

基于AD9361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设计与实现

基于AD9361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设计与实现一、引言软件无线电平台是指通过使用软件定义的无线电技术,将传统硬件实现的无线电功能转换为软件实现。

这种平台可以通过灵活的软件编程实现不同的无线电通信协议,例如蜂窝网络、Wi-Fi、蓝牙等。

本文将介绍基于AD9361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设计与实现。

二、AD9361概述AD9361是美国ADI公司推出的一款集成高性能射频收发器和数字处理器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该芯片支持从70MHz到6GHz的全频段操作,并具有可配置的通信带宽。

AD9361还提供了高度灵活的射频前端功能,包括自适应收发器、自动增益控制和可编程数字滤波器。

三、软件无线电平台设计1.硬件设计软件无线电平台的硬件设计包括主控板和射频扩展板两部分。

主控板负责数据的处理和控制,而射频扩展板则提供了射频前端的硬件功能。

在设计主控板时,需要考虑AD9361芯片的接口,包括SPI、I2C和JTAG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外部存储器、显示屏和控制按钮等外设的接口。

射频扩展板的设计需要考虑天线接口、射频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器等电路。

此外,还需要对电源管理、时钟和地线布局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2.软件设计软件无线电平台的软件设计涉及到射频前端控制、射频信号处理和通信协议的实现。

射频前端控制是通过编程方式配置AD9361芯片的工作模式和参数,例如工作频率、通信带宽和增益控制等。

射频信号处理是指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解调和解码等处理。

通信协议的实现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标准进行编程。

四、软件无线电平台实现1.硬件实现根据硬件设计的要求,制作主控板和射频扩展板的原型,并进行电路调试和性能测试。

在制作原型时,可以使用现有的开发板或自行设计PCB 板。

同时,需要开发或选择适合AD9361芯片的驱动程序和控制软件。

2.软件实现根据软件设计的要求,进行软件开发和算法调试。

软件开发可以使用C/C++等编程语言,并使用开发平台或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编码和调试。

软件无线电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软件无线电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软件无线电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软件无线电技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无线电信号的解调、编码和解码等过程,代替了传统的硬件电路实现方式。

因此,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灵活性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

其中,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是软件无线电技术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中频带通采样技术基于混频的原理,将高频信号转换到中频范围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采样复杂度。

多通道技术则是利用多个接收通道同时接收来自信号源的不同载波进行处理,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信噪比。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软件无线电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以期提高软件无线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二、研究目的本文拟研究软件无线电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探究中频带通采样技术的原理和优点,分析其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

2. 研究多通道技术的原理和优点,分析其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

3. 针对软件无线电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的应用进行算法分析和性能评估。

4. 构建基于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的软件无线电系统,测试其性能表现及实用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算法的建模分析,模拟不同信号输入下的采样效果和信噪比表现。

2. 基于USRP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构建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的软件无线电系统,测试其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3. 进行仿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对,评估算法和系统性能并提出优化建议。

四、预期成果本文拟通过研究软件无线电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的应用,探索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潜力。

预期成果如下:1. 研究软件无线电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的优点和应用场景,为软件无线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 建立中频带通采样和多通道技术的MATLAB仿真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系统性能表现。

软件无线电中的采样速率转换技术以及在3G中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中的采样速率转换技术以及在3G中的应用

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软件无线电中的采样速率转换技术以及在3G中的应用系别: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科技0403班学生姓名:井塬塬导师姓名:郝云芳职称:副教授起止时间:2008年03月06日至2008年06月11日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井塬塬指导教师郝云芳职称副教授系别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题目软件无线电中的采样速率转换技术以及在3G中的应用任务与要求1、软件无线电的概念以及基本原理;2、软件无线电中采样速率转换技术;3、采样速率转换的分级实现以及在3G中的应用;4、采样速率转换系统的Matlab实现。

开始日期2008-3-19 完成日期2008-6-15系主任2008 年 1 月22 日(签字)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计划学生姓名:井塬塬指导教师:郝云芳职称:副教授系别: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题目:软件无线电中采样速率转换技术以及在3G中的应用工作进程起止时间工作内容3月19日-- 4月19日查阅相关资料4月20日-- 5月20日软件无线电的原理分析以及采样速率转换技术的分析5月21日-- 6月11日撰写论文6月12日-- 6月18日准备答辩主要参考书目(资料):[1] 相关论文(电子版)[2] 史林:数字信号处理,2007,9[3] 陶然:多抽样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2007,4[4] 薛年喜:Matlab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第二版),2008,1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网络查询论文(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安排:每周辅导一次对计划的说明:注:本计划一式两份,一份交系,一份自己保存。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4 级03 班课题名称:软件无线电中采样速率转换技术以及在3G中的应用学生姓名:井塬塬学号:05042100指导教师:郝云芳报告日期:2008年4月2日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目录1引言 (85)2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定义以及基本原理分析 (86)2.1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 (86)2.2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 (86)2.3软件无线电的发展状况 (87)2.4软件无线电在3G中的应用 (88)2.5软件无线电与传统的无线电系统的区别 (89)3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概述 (89)3.1 天线及射频转换部分的关键技术 (89)3.2 A/D-D/A与高速、高精度中频数字处理段关键技术 (90)3.3 基带与比特流处理部分关键技术 (91)3.4 软件技术 (91)4 软件无线电中的采样速率转换技术 (91)4.1采样速率转换的基础知识 (91)4.1.1信号的抽取 (91)4.1.2 抗混叠整数倍信号抽取 (92)4.1.3 整数L倍信号内插的运算 (93)4.1.4 信号采样速率的有理数转换 (93)4.1.5 采样速率转换系统的多级实现 (94)4.2软件无线电中的采样速率转换技术 (95)4.2.1 在重构后进行重采样 (95)4.2.2 整数倍的SRC (96)4.2.3 SRC的分类 (96)4.3采样速率转换的分级实现及在3G中的应用 (97)4.3.1 采样率转换的分级实现 (97)4.3.2 采样率分级转换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99)4.3.3 采样速率转换系统的Matlab实现 (100)4.3.4 运算量和存储量分析 (105)5 结论 (105)致谢 (21)摘要目前移动通信标准繁多,且新旧体制混杂,很难作到统一。

软件无线电中的信息采集技术

软件无线电中的信息采集技术
( 4)抖动技术
从宽带 A / D转换送出的信号采样率很高 , 当采样率大于 1 0 M S P S 时, 即使用 目前最快 的 D S P芯片也无法实现用于选择信道用的数字滤波器。
事实上 , 一个好的 F I R / I I R( 有限脉冲响应, 无限冲击响应 ) 信道选择滤波 器可要求每次取样约 1 0 0 个操作指令 ,速度为 3 0 0 0 M I P S( 每秒百万条指 令) 。采用 自然平滑方式 , 我们将单独对这一部分要求 1 5 ~ 6 o 个D S P共 同运转。对每一信道进行重复 ,结果即使采用最快 的设备 , D S P上 的软 件仍不能用于本身 的下行转换 。
软件无线 电结构的基本特征之 一就是将 A / D 变换尽量靠近射频 天
线 ,目 前的方案是在 中频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 ,在中频进行数字化 不 仅能给软件无线电带来极大的灵活性 ,而且还 可以大大简化对射频前端 放大器 的设计需求 。 中频信号的带宽通常在十几 M H z 到几十 M H z , 这种 数字化有别于一般工程中的模数、 数模转换 , 它要求 A / D 、 D / A 器件具有 相当高的采样速率 ( 几十乃至上百 M S P S( 每秒百万次采样 ) ) 、 位数和一 定的动态范围 , 依据采样定理 , A D C的采样速率 f s > 2 W a ( 其 中 Wa 是被 采样信号的带宽 ) 。在实际中,由于 A D C器件的非线性 、 量化噪声 、 失 真及接收机噪声等因素的影响 ,采样速率一般选取 : f s > 2 .5 Wa 。另外 工程中 , 很多信号都不是带限的,因此在进行 A D C之前 , 需通过抗混叠 带通滤波器滤除信号的一部分高频分量 。
二 、软件无线电信息采集技术及方案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

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硬件主导的无线通信系统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通信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软件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优势引领着无线通信领域的新一轮变革。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先进技术的无线通信体系。

它的核心理念在于构建一个通用的硬件平台,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来实现各种无线通信功能。

这种技术范式不仅使得硬件平台能够兼容多种无线标准,如GSM、CDMA、WLAN等,还显著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原理在于将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在数字域上执行信号处理操作。

具体实现过程中,需要构建可编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FPGA等硬件平台,并开发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软件模块。

通过这些技术和手段,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从而满足不同的无线通信标准和功能需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军事、移动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播通信等多个领域。

在军事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有助于构建灵活的军事通信系统,提高作战指挥效率和协同能力。

在移动通信方面,该技术能够实现多模多频的通信功能,支持多种无线标准,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能力和互联互通性。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广播通信等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这些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软件无线电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无线通信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定义、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定义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引领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革新。

它的核心理念在于利用现代化软件来操纵、控制传统的“纯硬件电路”,打破了传统通信设备仅仅依赖硬件来实现通信功能的局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ih wi a s s th n r b t e n i e e t h n es t a s r s n s t e a i me h d o mimac e r r ai r t n a d h c l c u e mi l mac e . s ew e d f rn c a n l .I lo p e e t h b sc 0 f t o fr s th ro s c l a i n b o ra iao a e n t e l tn b s d o wo ADS 4 4 c i s z 5 7 hp .
提 供 了可 能 。然 而 实 际 应 用 中却 因 为 各 个 AD 芯 片 的工
艺 、 钟 延 迟 、 源 不 一 致 等 原 因 导 致 通 道 失 配 误 差 而 时 电
: AC r - I D 。 - - ̄
使 频谱 出现杂 波 , 大 降低 了性能 。 大
误 差 主 要 有 以 下 3种 1 : 1 3 1
口— — —D~ .( 、 — r — - — _ 2 r — AC l1 —
延 迟
M UX
( ) 于 各 个 通 道 AD 的 增 益 不 一 致 而 引 起 的 增 益 1由 C
软 件 无 线 电 技 术 的 发 展 对 模 数 转 换 器 提 出 了 越 来
出 , 这 样 就 等 效 于 使 整 个 采 集 系 统 的 等 效 采 样 率 达 到

越 高 的 要 求 , 但 要 求 A C 具 有 高 采 样 率 , 要 有 很 好 不 D 还 的 动 态 范 围 , 以 设 计 大 动 态 范 围 的 高 速 高 精 度 的数 据 所
出 再 按 照 相 同 的 顺 序 汇 总 在 一 起 , 成 一 个 总 的 数 字 输 形
信号 s 时 钟
从 理 论 上 看 , 间 交 替 采 样 很 好 地 解 决 了 高 速 采 样 时 率 和 高 分 辨 率 之 间 的 矛 盾 , 软 件 无 线 电 的 靠 近 天 线 端 为
K y wo d e r s: t - ne l a e a l g; ot r a i g i ro ; i -s e eT r ofe 丌0 s i me i t r v d s mp i e n sf wa e r d o; a n e  ̄ t me k w l s; f t e r o s
W ANG Ka , I i L Xi o Bo, a ZHA S n og
(lc o i E gneigIstt, f 30 7 C ia Eet nc nier ntue He i2 0 3 , h ) r n i e n
Ab t c : T i p p r r s n s h b sc h o y f o t r r d o n mu t l t i tr a e ADC s mp i g e h oo y, sr t a h s a e p e e t t e a i t e r o s f wae a i a d lpe i i me n e l v d e s a l tc n lg n
采 集 系 统 至 关 重 要 _。 由 于 器 件 本 身 的 Hale Waihona Puke 制 , 片 A l 1 单 DC

而 采 样 精 度 不 变 。 设 被 采 样 的 输 入 信 号 为 s t, 个 () 整
并 行 时 间 交 替 采 集 系 统 的 采 样 间 隔 为 ,通 道 数 为 M , 单 片 A 的 采 样 间 隔 为 , D 即 = MxT。 在 理 想 的 并 行
很 难 达 到 高 速 高 精 度 , 目前 比 较 流 行 的 做 法 是 由 多 片 而
A C采 用 时 间 交 替 的 方 法 实 现 。 D 图 1所 示 1是 并 行 多 片 AD 时 问 交 替 采 样 的 系 统 结 2 ]
时 间 交 替 采 样 系 统 中 , i 通 道 的 输 出 信 号 为 : ( ) 第 路 s n=
产 生 的 通 道 失 配 误 差 。 给 出 了校 正 的 基 本 方 法 和 基 于 2片 AD 5 7 S 4 4的 实现 。
关 键 词 :时 间 交 替 采 样 ; 件 无 线 电 ; 益 误 差 ; 间 误 差 ; 置 误 差 软 增 时 偏
中 图 分 类 号 :T 9 7 5 N 5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Ap l a i n o a a l lm u t l i n e la e a l g t c n l g p i t fp r l l p e tme i t re v d s mp i e h o o y c o e i n
i ot a e r do n s fw r a i
sn + , 中 i 0, , … , ( 其 = 12 M一1 n为 自然 数 。 ,
1 时 间 交 替 采 样
1 1 通 道 失 配 误 差 对 信 号 的 影 响 .
构 。 多 通 道 并 行 时 间 交 替 采 集 系 统 前 端 利 用 M 片 采 样
速 率 为 / 的 高 精 度 AD 肘 C进 行 并 行 逐 次 采 样 ,后 端 把 采 样 得 到 的 路 数 字 信 号 拼 接 , 使 个 A DC 的 数 字 输
Appia i f It gr ed Ci ut l t c on o n e at r i c s
多片 A D并行 采样技术在软件无线 电中的应 用
王 凯 , 小波 , 淞 李 查
( 子 工程 学 院 , 徽 合 肥 203) 电 安 3 0 7
摘 要 :介 绍 了软 件 无 线 电和 多 片 AD 时 间 交 替 采 样 技 术 的 基 本 原 理 , 并 分 析 了 采 用 这 种 技 术 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