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通讯基站控制器标准080928

合集下载

KTL101漏泄通讯系统说明书(简)

KTL101漏泄通讯系统说明书(简)

KTL101漏泄通讯系统执行标准:GB3836-2000MT209-1990(抗干扰与可靠性除外)Q/YDL022—2012)使用说明书石家庄市义德隆机电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日期2012年08月(第2版)感谢您使用本产品!为了保证安全并正确安装,使用产品前,请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妥善保管以备今后参考。

设备生产厂家对本说明书相关内容做出改动时,保留不另行通知的权利设备生产厂家对本说明书的各条款内容保留最终解释权版本号:第二版出版日期:2012年8月警告!严禁在井下拆装系统组成设备的外壳。

严禁在维修时改变系统组成设备的本安电路和与本安电路有关的元、器件的电气参数、规格和型号。

严禁在井下带电开盖使用隔爆电源。

检修时应注意防止电源失爆,注意不要碰坏隔爆面、不得丢失引入装置中的密封圈和紧固件,注意适当拧紧压紧螺母。

严禁使用手持电台说明书规定以外的电池。

严禁在井下给手持电台的电池充电。

严禁由非专业人员维护产品。

不得与未经防爆联验的设备配接使用。

KTL101漏泄通讯系统1、概述1.1 特点用途及适用范围:KTL101漏泄通讯系统用于煤炭、冶金、隧道等领域,工作在34.5MHz~49.5MHz 频段, 基地电台与手持电台可以双向通话。

通过基地电台中转,手持电台之间也可双向通话。

通话方式采用广播式,同时具有可扩展性,可随时根据需要增加移动手持电台数量。

该系统防爆性能符合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和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i”》的要求而制定。

本使用说明书适用于KTL101漏泄通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1.2 防爆型式:组成系统的设备的防爆型式由各自产品标准规定,产品执行标准:GB3836-2000、MT209-1990、Q/YDL022-2012。

矿用本安型便携无线基站

矿用本安型便携无线基站

KT372-F矿用本安型便携无线基站产品型号:KT372‐F防爆型式:防爆类型: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ExibI产品标准: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 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AQ 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Q/KT002‐CR‐2013 KT372‐F矿用本安型便携无线基站产品特点:⏹矿用本质安全型⏹可便携或固定安装⏹可“全无线组网”或 “光纤+无线组网”⏹Wi‐Fi+Zigbee双无线Mesh组网与接入⏹802.11n Wi‐Fi,最大300Mbps速率⏹支持人员定位、无线传感接入⏹8小时后备电池待机能力⏹支持移动视频、移动语音无缝切换⏹支持12跳全无线Mesh组网技术参数:1)2.4G频段Wi-Fi技术参数:产品遵循802.11b/g/n协议标准,内置双极化高增益天线,最大支持300Mbps的速率; 工作频段 2.4GHz无线标准 IEEE802.11b/g/n MIMO 2x2模块数量 1发射功率(最大)11b 27dBm6‐54Mbps 27dBmMCS0 27dBmMCS7 27dBm接收灵敏度1Mbps ‐97dBm11Mbps ‐91dBm6Mbps ‐95dBm54Mbps ‐78dBmMCS0‐HT20 ‐90dBmMCS7‐HT20 ‐73dBmMCS0‐HT40 ‐87dBmMCS7‐HT40 ‐71dBm覆盖距离 200‐800m2)5.8G频段Wi-FI技术参数:产品遵循802.11a/n协议标准,内置高增益双极化定向天线,最大支持300Mbps的速率。

工作频段 5.15-5.85GHz无线标准 IEEE802.11a/n MIMO 2x2模块数量 1发射功率(最大)06‐24Mbps 27dBm36‐54Mbps 27dBmMCS0 27dBmMCS7 27dBm接收灵敏度6Mbps ‐95dBm54Mbps ‐78dBmMCS0 ‐93dBmMCS7 ‐74dBmMCS0 ‐91dBmMCS7 ‐71dBm覆盖距离 200‐800m3)2.4G频段Zigbee技术参数:产品遵循802.15.4协议标准,内置全向天线;工作频段 2.45GHz±0.1GHz无线标准 IEEE802.15.4模块数量 1发射功率(最大) 23dBm接收灵敏度 ‐90dBm覆盖距离 200‐800m4)光纤端口技术参数:名称 规格参数以太网光口 2个100Base-FX光口,单模SFC接口以太网口传输速率 1O/1OOM自适应光口工作波长 单模1310nm光口发射光功率 单模-3~-11dB光口传输距离 单模20km处理类型 存储转发MAC地址表大小 1k背板带宽 1.4Gbps包转发速率 0.744Mpps流控 IEEE802.3x流量控制,半/双工背压流量控制 包缓冲区大小 64k符合标准 IEEE802.3:CSMA/CDIEEE802.3i:10Base-T IEEE802.3u:100Base-T/FX5)网络功能802.11s 协议Mesh802.15.4协议Mesh支持WDS CPE模式 支持多个ESSID和BSSID 支持QoS,业务流量分级 支持WME 支持802.1q VLAN 支持二层和三层协议 DHCP客户端6)管理功能参数配置可通过串口,采 用命令行(CLI)方式 支持SNMP v2(NMS) 支持Telnet/SSH CLI(参数 配置,统计和告警)支持远程的设备软件升级支持FTP,TFTP和Web方式7)认证和安全功能WPA/WPA2(WPA‐PSK,WPA‐ EAP)WEP 40/128 bit加密 MAC地址过滤 标准的RADIUS服务器接口 Mesh信道支持AES加密8)其它工作温度 -10℃~ +50℃环境湿度 ≤95%无结露现象电源 DC12V 1.5A功耗 15W(MAX)电池 12V 7.5AH,连续工作大于8小时尺寸 273*222*84(mm)重量 净重:3.5kgEMI 电磁干扰度测试EMCIEC61000-4-2(ESD)±8kV(contact),±15kV(air)IEC61000-4-3(RS)10V/m(80MHz~2GHz)IEC61000-4-4(EFT)PowerPort:±4kV;DataPort:±2kVIEC61000-4-5(Surge)PowerPort:±2kV/DM,±4kV/CM;DataPort:±2kVIEC61000-4-6(CS)3V(10kHz~150kHz);10V(150kHz~80MHz) IEC61000-4-16(共模传导)30V(cont.),300V(1s)。

(莱芜备案版本)KXJ660114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控制箱企业标准

(莱芜备案版本)KXJ660114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控制箱企业标准

Q/1200TTL 山东能源机械集团通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1200TTL 007-2013KXJ660/114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控制箱前言本标准有效期三年,到期复审。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机械集团通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能源机械集团通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柏奇、马繁胜、谭永清、李曰理、颜兴宇。

KXJ660/114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控制箱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KXJ660/114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控制箱(以下简称控制箱)的防爆型式、产品型号、要求、试验方式、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660V、1140V,在煤矿井下工作用隔爆兼本安型控制箱。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 + 12h循环) 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2-2010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 保护的设备GB 3836.3-2010 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GB 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GB 7251.1-2005 低压成套丌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T 7251.8-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智能型成套设备通用技术要求AQ 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JB/T 3085 电力传动控制装置的产品包装与运输规程MT 209-1990 煤矿通讯、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210-1990 煤矿通讯、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3 型式与型号3.1 防爆型式: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准用证及编号汇总表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准用证及编号汇总表

10 11
1000 米 500 米
天津市万博线缆有限公司 天津市万博线缆有限公司
MIA020004 MIA070089
GTH1000(0~1000*10-6)CO 31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准用证及编号汇总表
22 23 24 矿用本安型接线盒 矿用本安型接线盒 JHH-3(A) 30 个 安微三正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安微三正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万博线缆有限公司 MAF040022 MAF040022 MIA020206
套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部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台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台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台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台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台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套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台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台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台 千米 乐清市华熙防爆电器有限公司 扬州市红旗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准用证及编号汇总表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产品名称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箱 矿用井下分站 主控接口 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 矿用风门开闭状态传感器 矿用风速传感器 矿用风筒开关传感器 矿用负压传感器 矿用甲烷传感器 煤矿用设备开停传感器 馈电状态传感器 矿用本安型声光报警器 矿用水位传感器 矿用温度传感器 矿用烟雾传感器 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 矿用氧气传感器 井下分站用遥控器 遥控发射器 矿用浇封兼本安断电执行器 规格型号 KJ78N KDW53 KJF83A KJJ20A GRG5 GFK20 KG3088 GFK(A) KG3033 GJC4(0~4.00%CH4) GKT5 GKD127~1140V KXB-A GUY10 KG3044 GQL0.1 GYH25(0.0~25.0%02) FYF1F FYF1 KDG0.3/660(A) 数量 单位 1 12 12 2 5 6 2 2 1 28 8 2 12 4 8 8 7 12 28 4 套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个 个 台 生产厂家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安全标志编号 MFC070110 MAA050005 MFC070112 MFC070111 MFB060111 MFB040062 MFB010019 MFB060112 MFB010020 MFB070229 MFB040063 MFB110023 MHE060003 MFB110024 MFB010018 MFB070006 MFB070228 MFB050026 MFA050038 MFA050039 MAF060019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晋煤办信发2010 1743号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晋煤办信发2010 1743号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前言为规范全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保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建立通畅、便捷、有效、快速、智能化的井上下通信联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信息中心提出并起草。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山西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管辖范围内的煤矿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煤矿安全规程》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1-2000,eqv IEC 60079-0:1998)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2-2000,eqv IEC 60079-1:1990)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 3836.3-2000,eqv IEC 60079-7:1990)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3836.4-2000,eqv IEC 60079-11:1999)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AQ 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MT/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287-92 煤矿信号设备通用技术条件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YD/T 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08)4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具有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功能。

煤矿无线(小灵通)通信系统现场评审附则

煤矿无线(小灵通)通信系统现场评审附则

煤矿无线(小灵通)通信系统现场评审附则注册资金不少于 150 万元 生产规模 生产能力应不少于 20 套/年技术力量 应具有至少 6 名获得 电子(自动化)﹑机械类 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中级至少3名)的在册人员,从事本专业 3 年以上。

关键零(元)部件的要求 必须具备生产 基站、基站控制器、手机、电源 等关键零部件中不少于二个的生产能力,其中 基站、基站控制器 必须自己生产。

必须具备的引用标准 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 隔爆型“d”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210-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T899-2000《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GB 4208 —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RCR STD-28 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信产部[1998]649号文:《关于PHS和DECT无线接入系统共用1.9GHz频段频率台站管理规定的通知》GB 7611-87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GB/T6879-95 2048kbit/s,30信道PCM复用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ITU-T G.703-1993 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 / 电特性YD/T 1172-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远端设备ISDN基本速率接入接口(U接口)技术要求的要求GB/T13997-1999《2048kbit/s、84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光端机技术要求》;安标配套元部件 手机、基站、基站控制器、中继器(延伸器)、电缆、光缆主要受控元部件 /满足生产所需的生产设备手钻(床),外壳机加工所需的车床、钻床、铣床、电焊机等必须具有的工装设备 仿真线必备工位器具 印刷电路板、隔爆外壳等零部件转运和贮存货架入厂检验项目、设备 过程检验项目、设备 项目 试验仪器、设备 项目 试验仪器、设备出 厂 检 验序 号 出厂检验项目 检验设备名称 备 注1 电气性能(工作电压(包括地面及井下设备)、无线工作频段、无线调制方式、有线通讯协议、通信覆盖范围:从局端设备到基站控制器有线传输距离:传输介质,介质型号,介质参数;从基站控制器到基站有线传输距离:传输介质,介质型号,介质参数;无线传输距离:基站到手机、系统容量、系统误码率(U口,E1口)、功能和业务:语音业务,增值业务,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等)无线通信分析仪、网络传输分析仪(ISDN测试仪)、光功率计、声级计、数字万用表、峰值直流电流表、峰值直流电压表2 电源波动(项目同电气性能) 同电气性能 可选择3 结构、外观检查 目测、卡尺,隔爆产品还应配备水压表、水压试验装置、塞尺(平面)、内径千分尺(孔、螺纹)、外径千分尺(孔、螺纹)4 工作稳定性试验(项目同电气性能) 同电气性能关 键 工 序 点序 号 工序点 检 验 器 具 备 注1 性能检测 无线通信分析仪、网络传输分析仪(ISDN测试仪)、光功率计、声级计、数字万用表、峰值直流电流表、峰值直流电压表2 安全性能检测 兆欧表、耐压仪、直流电压电流表。

DWJ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标准要点

DWJ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标准要点

Q/YQ 四川省乐山宇强电机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Q 74469700-7.32-2009 DWJ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2009-07-01 发布2009-10-01 实施四川省乐山宇强电机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型号、命名与分类 (2)4 技术要求 (2)5 试验方法 (6)6 检验规则 (9)7 标志、包装、使用说明书、运输及贮存 (11)前言为规范DWJ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保证DWJ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安全可靠,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程》的规定进行编写的,同时还引用部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乐山宇强电机车制造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乐山宇强电机车制造有限公司起草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乐山宇强电机车制造有限公司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勿楚、苟怀树、黄华本标准第一次发布。

本标准备案号:DWJ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DWJ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命名、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DWJ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以下简称电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井下通信标准

井下通信标准

晋煤集团古书院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安装使用规范编制:刘范平初审:尹卫兵集体审批:监测监控队:崔紫明机电运行工区:蔡纳机电部:刘范平生产部:李俊福技术部:郑剑飞通风区:刘建兵安全部:宋小平机电副总:邢海龙生产副总:申胜利通风副总:王秋生总工程师:晋新林晋煤集团古书院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安装使用规范为规范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保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建立通畅、便捷、有效、快速、智能化的井上下通信联络,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一、通用要求1.1有线通信系统组成系统一般由地面调度交换机、不间断电源、本质安全型电话机、耦合器、线缆、接线盒、避雷器、接地装置和其它必要设备组成。

1.2 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的设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符合MT209、MT/T1004、MT/T1008、MT287-92、MT209-90、GB3836.1-3836.4等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按照国家安标证使用规定取得“MA”安全标志。

1.3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的设备应工作稳定、性能可靠,用于爆炸性环境的设备应采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

1.4调度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

1.5使用非开放频段的无线设备,均必须获得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

二、环境条件2.1系统中用于地面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15℃~30℃b)相对湿度:40%~70%;c)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d)大气压力:80kP a~106kPa;e)GB/T 2887 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

2.2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系统中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0~40℃;b)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c)大气压力:80 kP a~106kPa;d)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企业标准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 无线通讯基站控制器

2007-10-15发布 2007-10-15实施

发布 前 言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通讯基站控制器是研制生产的产品,该产品是用于煤矿井下无线通讯,确保矿井运输安全的一种新产品。鉴于该产品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按照国家关于企业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使企业组织生产、交货验收有依据,特制定本企业标准。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求及表述规则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符合MT209«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 通用技术要求»、MT21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 基本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在防爆安全方面严格遵守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电气设备“d”»、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参考了下列文件: U接口的接口规范 物理层标准 ITU-T G.961-1993 附件2

链路层标准 ITU-T Q.921-1997 网络层标准 ITU-T Q.931-1998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发布日期: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小灵通基站控制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通讯基站控制器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KTW116-Z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通讯基站控制器(以下简称基站控制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 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 本质安全型“i”。 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条件 GB/T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MT/T 405 煤矿生产调度自动交换电话总机通用技术条件 AQ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3 产品分类 3.1 防爆型式 型式为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标志为“Exd[ib]I” 3.2 型号

基站控制器 登记序号 无线 通讯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3.3质量及尺寸(见表1) 表1 项目名称 参数 外形尺寸 L×b×h 560×260×520 mm 重量 约50 Kg

4 技术要求 4.1使用条件 基站控制器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0℃~+40℃; b) 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 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d) 无显著振动和冲击的场合; e) 煤矿井下有甲烷爆炸性混合物,但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的场合。 4.2 基本要求 4.2.1 基站控制器中所用原材料应符合GB3836.1-2000中有关规定,并应有质量保证书,必要时应进行抽样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2.2基站控制器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3基站控制器所用关键外购件和外协件应附有质量保证书,应检验合格后方可装配。 4.2.4基站控制器所用关键原材料需要有质量保证书,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3 外观要求 4.3.1基站控制器外壳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痕、裂痕和变形;表面涂镀层应均匀、无起泡、龟裂和脱落。 4.3.2标志、铭牌应清晰,端正,安装牢固。 4.3.3零部件无松动,且不得有锈蚀、毛刺、裂纹等机械损伤。

4.3.4防爆结合面不得有划痕、砂眼等缺陷。 4.4 结构要求 4.4.1 基站控制器隔爆外壳材质应符合GB3836.2-2000中附录C的规定。 4.4.2 紧固件应有防止自动松脱的措施,且符合GB3836.1~2-2000中的规定。 4.4.3 金属零部件应进行防锈、防蚀处理。 4.4.4 基站控制器外壳应设有内、外接地螺栓,并符合GB3836.1-2000第15条的规定。 4.4.5 电缆引入端子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GB3836.3-2000第4.3条的4.4条的规定。 4.4.6 本安回路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符合GB3836.4中6.4的规定,见表2。 表2 部 位 距 离 电 气 间 隙 爬 电 距 离 本安接线端子与非本安接线端子间 50 — — 非本安接线端子与外壳间 — 5 8 本安接线端子与外壳间 — 3 3 本安电路与非本安电路裸露导体之间(非本安DC96V/AC127) — 5 8

印刷线路绝缘涂层下 — — 0.7 4.5 电气性能 4.5.1 技术指标见表3 4.5.2 功能 基站控制器主要完成对16个基站的控制和管理,为基站提供远端馈电;提供4路

固定电话接口,完成电话语音交换功能。

表3 电性能参数 项 目 数 值 额定输入电压 AC127V(75—110%) 工作电流 ≤1800mA

与交换机或调度机连接 (通过KTA101型安全耦合器)

外线接入端口:1个; 外线铃流及信号音适应性: 1) 铃 流: 频率 25±3Hz 电平≤60V; 2) 信 号 音:450±20Hz; 3) 断 续 比:铃流1∶4或1∶1;忙音0.35∶0.35;

U接口传输特性 U口数量:16个 与基站传输距离≤2km 电缆型号:MHYAV 10×2×0.8 通讯协议:ISDN 通讯方式: 双工 U口输出电压值:空载≤60V,负载80V~96V

电话 用户 接口(通过KTA101型安全耦合器)

内部通话回路传输损耗 2-7dB 串音损耗 70 dB 铃流 25±20%Hz的信号音,断续比1∶4 拨号音 450±25Hz的不间断信号音 回铃音 450±25Hz的信号音,断续比1∶4 忙音 450±25Hz的信号音,持续时间0.3-0.4s, 停0.3-0.4s。 用户线最高开路电压 ≤60V 用户线最大短路电流 ≤33mA 用户线最高铃流开路电压 ≤56V 用户线最大铃流短路电流 ≤37mA 用户接口数量 4 传输距离 2km(MHYAV 10×2×0.8)

4.6 电源电压波动的适应性 电源电压在额定电压AC127V的75%~110%范围内波动时,基站控制器电气性能应符合4.5的规 定。 4.7 表面温度 基站控制器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所有元器件及外壳最高表面温度须不高于150℃。 4.8 安全性能要求 4.8.1 绝缘电阻 基站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U接口端与外壳之间常态下应大于50MΩ,湿热试验后应不小于2MΩ。 基站控制器的用户接口端、外线接口端与外壳之间常态下应大于10MΩ,湿热试验后应不小于1MΩ。 基站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U接口端与用户接口端、外线接口端之间常态下应大于50MΩ,湿热试验后应不小于1.5MΩ。 4.8.2 工频耐压 基站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U接口端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交流2000V,漏电流≤5mA,历时1min的耐压试验而无击穿和闪络现象。 基站控制器的用户接口端、外线接口端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交流500V,漏电流≤5mA,历时1min的耐压试验而无击穿和闪络现象。 基站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U接口端与用户接口端、外线接口端之间应能承受交流1500V,漏电流≤5mA,历时1min的耐压试验而无击穿和闪络现象。 4.9环境适应性要求 4.9.1基站控制器在通电情况下,应能承受按表4规定的条件进行的高、低温工作试验,其外观及性能应符合4.3及4.5的规定。

表4 试验项目 温度(℃) 试验时间(h) 恢复时间(h) 低温工作 0 2 — 高温工作 +40 2 — 低温存贮 -40 16 2 高温存贮 +60 16 2

4.9.2基站控制器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应能承受按表4规定条件进行的高、低温贮存试验,其外观及性能应符合4.3及4.5的规定。 4.9.3基站控制器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高温+40℃,周期12d的交变湿热试验,其外观及性能、电气安全应能符合4.3及4.5、4.8的规定。 4.9.4基站控制器应能承受频率为10Hz~150Hz,加速度为50m/s2,三个轴向上各振动5次的振动试验。试验后检查外观与性能应符合4.3及4.5的规定。 4.9.5基站控制器应能承受峰值加速度为500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三个相互垂直轴线的每个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