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基础名词解释
文博综合考研知识点归纳

文博综合考研知识点归纳文博综合考研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学、文物鉴定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对这些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归纳: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的定义、功能与分类- 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藏品的征集、分类、登记与保管- 展览策划与设计- 教育与公众服务- 数字博物馆与虚拟展览文化遗产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与国际公约- 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与方法- 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与政策-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考古学基础- 考古学的定义、目的与方法- 考古学的主要分支:史前考古、历史考古、环境考古等- 考古发掘的程序与技术- 考古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考古学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文物鉴定与修复- 文物的分类与鉴定方法- 文物的年代鉴定与真伪鉴别- 文物修复的原则与技术- 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博物馆与社会- 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博物馆与教育、旅游、文化产业的结合- 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博物馆学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 博物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跨学科研究方法在博物馆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的成功案例- 博物馆展览与活动的策划实例-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典型案例结束语文博综合考研知识点的归纳不仅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关注当前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案例。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准备考研,同时也为将来在文博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 二、解放区的博物馆 • 特点:①宣传鼓动的色彩浓;②形式灵活;③贴近民众现 实生活 • 作用:宣传党的政策,鼓舞斗志。
• 三、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博物馆 • 1、1868年,震旦博物院——韩伯禄(准确筹办时间 1872年,1868年韩伯禄来华传教和搜集标本) • 2、1874年,上海博物院——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 • 3、1904年,华北博物院——法国传教士 • 4、1904年,济南广智院——英国浸礼会教士怀恩光 • 5、1914年,北疆博物院——法国耶稣会教士桑志华 • 6、1919年,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美国传教士物相关的行为、过程、现象; 延续:物及信息的存在,使相关事件延续; 价值观:
4, 个人收藏与社会收藏: 个人收藏与社会收藏不仅有数量的差别,也有质的区别。 (1)主体、目的、资源、利用、形式不同 (2)个人收藏构成社会收藏的基础,影响相关者的收藏 品味。 (3)社会收藏则根据社会知识水平和价值观,对个人收 藏起指导、引导作用。 (4)个人收藏具有感性、即时的特点,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 第二章 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 1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 ①20世纪50年代以前: 1565年,荷兰昆贝齐提出“藏品应先分类 再展览”。 1727年,德国尼克利乌斯论述藏品保护与气候的关系
• 1880年美国鲁金斯提出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②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两部著作: 日本棚桥源太郎《博物馆学纲要》(博物 馆的历史、种 类、职能、保管、陈列、宣 传教育等许多理论和实际业 务工作) • 1955年苏联出版《苏联博物馆学基础》
• 2、公元二世纪,罗马的万神殿(又叫潘提翁神庙)—— 西方最早的人物纪念馆。 • 3、欧洲中世纪的博物馆 教会收集圣物,聚敛财富,利用宗教文物宣传教义。
博物馆基础知识 文档

博物馆基本知识1、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
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博物馆的社会职能: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4.科学研究5.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博物馆的特征以实物为基础,组织形象的陈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
实物性、直观性同学术性的相互结合构成博物馆的显著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共分为5大类):历史博物馆、纪念博物馆、文化艺术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2、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
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历史发展】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
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
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
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
博物馆学的定义

博物馆学的定义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学科,它涵盖了博物馆的建筑、展览、收藏、教育、管理等方面。
博物馆学的目标是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以及提供公共服务。
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博物馆的历史与发展、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博物馆的组织与管理、博物馆的展览与教育等方面。
博物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博物馆开始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博物馆的建筑、藏品、展览和观众等。
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
博物馆学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者,承担着保护、研究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
博物馆通过收藏、保护和研究文物,使之得以保存并传承给后代。
第二,博物馆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观众传递文化信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第三,博物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向公众提供各种教育、研究和娱乐活动,满足公众对文化的需求。
博物馆学的组织与管理是博物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博物馆的组织与管理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展览策划、藏品保管等方面。
博物馆的组织与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博物馆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博物馆的展览与教育是博物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展览是博物馆向观众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它需要策划、设计和实施。
教育是博物馆向观众传递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通过讲解、导览、讲座、工作坊等形式进行。
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博物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博物馆的历史与发展,探讨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研究博物馆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展览与教育等方面。
博物馆学的发展将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博物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是博物馆的建筑、展览、收藏、教育、管理等方面。
博物馆概论第一章

第三节: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
一、国外博物馆学的发展 二、中国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历史 三、国际博物馆协会
一、国外博物馆学的发展
(一)、17世纪出版了第一批博物馆藏品目录及相 关著述。 (二)、18世纪开始在德国等国出版有博物馆藏品 分类和管理以及陈列、教育功能的专著 (三)19世纪中叶,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的 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四)、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研究进一步发展 (五)、二战后博物馆学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大百科全书· 博物馆》卷: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 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 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 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 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 律。”
(二)、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从博物馆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以及博物馆的 历史演进和未来发展趋势全面探讨,经行学科研 究。 (1)、研究博物馆的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 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 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 (2)、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 1986 年11月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4次大会上 正式通过。分序言、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 行为3个部分,共8条。对博物馆的性质、任务、 要求,藏品的征集,馆藏文物的捐献、出售、 交换和注销,工作人员对藏品的责任和对社会 的责任以及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等作出了严格 的要求
1、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办馆理念和研究方向。
• “以人为本”、“人与物相结合”、“有助于
人的发展和愉悦”将是博物馆的办馆理念和博 物馆学的研究时代趋向。
博物馆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1、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的博物馆视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社会科学,适用社会科学的一般性方法论;要而言之,博物馆学应该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但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核心。
2、三性二务1956年文化部召开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会上提出恶劣博物馆的三重基本性质和两项基本任务,即: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只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和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两项基本任务。
这就是中国博物馆界习惯上所说的三性二务,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它成为国家关于博物馆性质、任务的基本规定,同时也是博物馆界不断研究如何贯彻执行的中心问题。
3、藏品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是国家宝簋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4、藏品保护藏品保护是自然科学中一门研究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现象遗存的质量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对抗自然力对藏品破坏的科学,即研究历代各种质地文物和自然标本,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维护藏品质量,对抗一切形式的质变,组织延缓质变过程,控制降低质变速度,对藏品的劣化进行综合防治工作。
1、简述博物馆学研究的学科方法论。
博物馆的研究方法是多层次的,一是哲学方法,二是一般科学研究方法,三是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这三个层次的方法是互相练习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
哲学方法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方法,历史学研究方法、调查法、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观察法、统计法等;学科具体研究方法则包括边缘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
博物馆学基础笔记

第一讲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第一节什么是博物馆一、博物馆的时空演变1、Museum——希腊语Mouseisn,是指古希腊时供奉缪斯女神的神圣场所;后来亚里士多德将自己的收藏品放在缪斯神庙,将其与标本联系起来;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托勒密•索比建立托勒密王朝后,传播希腊文化,建立亚历山大学园,是西方公认最早的博物馆。
可见,博物馆在西方是收藏品、神圣研究之地,具有研究、教育等功能。
2、在中国,古代只有“博物”一词,“馆”是指管理文物、讲授学问的场所。
近代日本人将博物馆定义为“保存管理文物或研究学问之地”,称之为“积骨馆”“积宝馆”,传入中国。
20世纪30年代,蔡元培将其定为教育机构。
80年代,定义为教育、收藏、科研机构。
二、博物馆的定义1946年:博联定义,博物馆是指像公众开放的工艺、美术、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是没有常设陈列室的图书馆除外。
1951年:运用各种方法保管和研究历史、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藏品以及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具有文化价值资料的标本以供群众欣赏、教育而公开开放为目的的为公众利益而进行管理的一切常设机构。
1962年: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的收藏保管具有文化或科学价值的藏品而进行展出的一切常设机构。
1974年: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常设机构。
把收藏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之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不同国家的定义:①美国: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常设性机构,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组织临时展览,该机构应享有免交联邦和州所得税的待遇,向社会开放,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机构进行管理,为社会利益而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陈列具有教育和欣赏作用的物品及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标本,包括艺术品、科学标本、历史遗物和工业技术制成品,符合前述定义的还包括具备上述特点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天象厅、历史文化学会、历史建筑遗址等。
②中国: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
博物馆学概论第1讲博物馆与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概论第1讲博物馆与博物馆学博物馆是我们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机构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还承担着培养公众意识、保护文物和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
博物馆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那么,什么是博物馆学呢?博物馆学是对博物馆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博物馆的运作、管理、展览和教育等方面。
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展览策划和设计、文物保护和修复等诸多方面。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博物馆的各个方面,包括展品的选取、陈列的布局、观众流动的管理等等。
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享。
通过对博物馆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博物馆的作用和功能,也可以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博物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多样。
博物馆学不仅涉及到艺术和历史等人文学科,还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
博物馆学不仅关注展品的陈列和保护,也关注观众的参与和教育。
因此,博物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机构,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欣赏和学习的机会,也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传递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通过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活动,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在博物馆学的指导下,博物馆可以更好地运作和管理,提升展览和教育的质量,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物。
博物馆学还可以帮助博物馆与观众建立更好的沟通和互动机制,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和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博物馆学是一门研究博物馆的学科,通过对博物馆的运作和管理、展览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博物馆的发展。
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提高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质量,保护和传承文物,同时也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与博物馆学复习大纲与名词解释 张传强整理 2014.6.14 博物馆学基础复习
第一讲 博物馆和博物馆学 1. 国际博协对博物馆定义 2. 张謇 与南通博物院 3. 中国博物馆协会 中国博物馆学会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 第二讲 西方博物馆发展史---- 论述 重点 近代博物馆发展史 论述题可能 结合时代背景 了解所有笔记中博物馆 第三讲 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论述 发展特点背景来谈 解放前后对比 展望未来等等思路 名词解释必考—曾说过 《考古图》 《博古图》 《西清古鉴》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宣和画谱》等 第四讲 博物馆类型 简答题很可能 历史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 科学技术馆 第五讲 藏品 都要了解 重点就是藏品征集及其途径 了解一级二级三级文物 第六讲 藏品保护 文物保护保存保养 原状现状始状 藏品保护环境 第七讲 博物馆陈列 博物馆陈列大纲 方案 平面设计图 壁面设计图 第八讲 博物馆教育---不考? 第九讲 博物馆管理目标—没提到 第十讲 博物馆的组织结构 博物馆四种管理模式 职员 三部一室 一条龙 第十一讲 博物馆管理方法 战略规划 长期规划 制定政策 和程序 藏品管理人—职责? 藏品项目管理 ---简答 第十二讲 博物馆建筑管理 总体布局 展室设计 库房设计
名词解释 1.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定义: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常设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国际博协对博物馆学的定义: 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2.张謇 近代实业家,立宪派领袖。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出身农家。十六岁中秀才。后在南京结识庆军统领吴长庆,入其幕。1880年随军至山东登州,初识袁世凯。1882年随庆军入朝鲜平乱。1885年中举人,盛负才名,与文廷式、王懿荣、曾之撰称“四大公车”。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时曾弹劾李鸿章,吁请免去李北洋大臣职务。1895年始,于南通筹建大通纱厂,1899年投产,获利颇丰。1895年列名强学会,但对康有为主张不尽赞同。义和团运动期间参与策划“东南互保”。从1900年起,大力兴办实业、教育,先后创办垦牧、盐业、渔业、轮船等公司和榨油、面粉、铁厂等,又创建通州师院、女子师范、南通学校等多所中小学,并立志疏导淮河。1901年著《变法平议》,主张君主立宪。1904年清廷赏三品衔,任为商部头等顾问官。1906年与郑孝胥等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1909年任江苏谘议局议长,发起十六省谘议局代表赴京请愿,要求速开国会,建立责任内阁。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武昌起义后表示拥护共和,暗为袁世凯篡权出谋划策。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不就职。1913年任熊希龄内阁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915年8月,袁世凯欲复辟帝制,乃辞职南归。于南通继续从事教育、实业与“地方自治”。1919年五四运动时,禁止学生参加爱国斗争,并抵制新文化运动。1922年任江苏运河督办、交通银行总理。1923年后所办企业多有亏损。曾一再呼吁取消不平等条约,停止内战。1925年大生一、二厂因负债为上海、金城等四家银行接管。1926年8月24日病卒于南通。遗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3.中国博物馆协会 中国博物馆界的学术团体。1935年4月北京成立。发起人有马衡、袁同礼、丁文江、王献唐、向达、徐悲鸿、张元济等68人。协会宣称“以研究博物馆学术,发展博物馆事业,并谋博物馆之互助为宗旨”。会长马衡,袁同礼、朱启铃、叶恭绰、沈兼士、丁文江等15人为执行委员。协会会员分机关会员、个人会员、永久会员、名誉会员四种。成立时有个人会员120多名,机关会员有故宫博物院等30多个。协会下设专门委员会,分工研究博物馆学术及与博物馆相关的各项学术,设计博物馆建筑、陈列或设备,并负责审查博物馆学书籍、论文,举办学术讲演、展览会等。协会出版会刊《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2月一期,傅振伦负责编辑),并对全国各博物馆作调查,在此基础上编辑了《中国博物馆一览》。出版的书籍还有:《博物馆学书目》、《博物馆学通论》、《地方博物馆实施法》、《博物馆学概论》、《地方博物馆之目的与组织》等。该会还决定以“”作为博物馆的合体字。其成立促进了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发展。 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肆意摧残中国文化事业,博物馆界遭空前厄运,各馆纷纷南迁,协会活动中断。
4.中国博物馆学会 学会成立于1982年3月,是中国博物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宗旨是“团结广大博物馆工作者,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展学术活动,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为了便于开展博物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与博物馆工作经验交流,学会章程规定设立专业委员会,1985年建立陈列艺术设计委员会,1986年建立地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1987年建立藏品保管专业委员会,1988年建立博物馆教育研究委员会。根据博物馆学会会刊工作的需要,1986年建立了会刊编委会。“组织博物馆的研究与学术活动,提高博物馆的业务和学术水平”是学会的主要任务。每年,学会都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开展学术讨论,召开座谈会,为博物馆提供咨询和技术援助,参与举办各类专业人员的培训班。开展国际间博物馆学术交流活动,增进同国外博物馆工作者的联系是博物馆学会的又一主要任务。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组成的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于1983年7月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从此,中国博物馆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这不仅对外国博物馆学者了解中国的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研究,而且对中国博物馆工作者了解外国博物馆研究的动态和提高中国博物馆在国际上的地位,均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学会除编辑出版月刊《中国博物馆通讯》和季刊《中国博物馆》(会刊)外,还主持编辑博物馆学专著、资料多种,来反应新成果动态。
5.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 1980年11月成立。发起单位有北京自然博物馆、地质部地质博物馆、北京天文馆。设博物馆学理论研究会和博物馆技术委员会。出版会刊《大自然》。现有会员870余人,团体会员85个。挂靠单位是北京自然博物馆。
6.亚历山大里亚学园 前284年,托勒密王朝的索托在亚历山大里亚港湾创建的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其中有图书馆,动植物园研究所还有专门收藏文化真品的缪斯神庙,陈列有关天文学、医学和文化艺术的藏品以及作家和诗人的手稿(公元1世纪时达50万卷)。直至公元4世纪,该馆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科学和艺术中心。
7.古罗马万神庙∕潘提翁神庙 又名万神庙或万神殿。古罗马著名的神庙建筑。原由罗马大将阿格里巴于公元前27年始建,后毁于大火。哈德良(一译黑德里恩)皇帝执政时(117~138年)重建(具体建筑时间有几说)。正面是十六根分成排的科林斯式列柱构成的门廊,门廊后面是一穹窿顶的圆庙。穹窿顶的直径和高度相等,为四十三点三米(一说四十三点五米),中央有一直径约九米的采光口。七世纪后改为基督教堂。这类庙宇建筑在意大利本土和法国南部均有所见。西方最早人物纪念馆。
8.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该博物馆是英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同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1682年,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武器、服饰、美术品、考古出土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和各种动植物标本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建立了向公众和学者公共开放的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特征的博物馆,因为它的建立标志着博物馆开始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场所。
9.不列颠博物馆: 英国国家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不列颠博物馆是在私人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奠基人是英国医生汉司·斯隆,其晚年收藏的达79575(近八万件),以及有4万件手稿的图书馆。1759年1月15日,该馆在一座17世纪的法国城堡式建筑开幕并对外开放。最初分为印刷出版部、手稿部(钱币、绘画)、自然和人工制品部。19世纪前期又先后成立古物部,绘画部,并不断扩充东西方文化珍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10.卢浮宫: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793年7月23日,法国政府决定:巴黎卢浮宫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组成专门委员会管理。同年8月10日向公众开放。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12世纪末,这里是一座城堡。1527年和1546年两次改建(十六世纪两次改建),按文艺复兴时期的形制修建成王宫,并开始收藏艺术珍品。路易十四时期艺术藏品总量达2000件。卢浮宫现有藏品四十多万件。三大镇馆之宝为爱神维纳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像。卢浮宫的开放,标志着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11.英国万国博览会: 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也称水晶宫展览。为了展示工业革命成果,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自主持办博览会。强调“展示工业革命成果,显示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未来情景”。欧洲各国先进的织染、窑业等工业产品和优美的工艺品都在那里展出。这次博览会奠定了英国两个博物馆的基础:一是1852年成立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一是1853年成立的坎星顿科学技术博物馆。
12.史密松学院: 美国一大博物馆复合体。该馆建立于美国首都华盛顿。1838年由美国国会完成接受英国化学家史密松的捐赠手续,将十万美金运到美国,1840年由美国形成一个评议委员会来管理这笔捐款,并以此建立史密松学院。至今包括13个博物馆和17个研究中心。其13个博物馆分别是:弗利尔美术博物馆、美国历史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肖像画廊、航天博物馆、赫什霍恩博物馆、艺术与工业大楼、兰维克美术博物馆、非洲艺术馆、国家动物园、安娜考斯提亚邻里博物馆(嘿嘿,谐音是 哎呀!考试题呀!)、国家美术馆。截止至2012年,史密松学院已建设19个博物馆。
13.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馆,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列宁格勒美术馆齐名的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建立于1870年,是继史密森学会成立后美国建立的又一大型博物馆。目前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和新几内亚等各地艺术珍品330余万件。包括古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