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的导游词三篇

南京明城墙的导游词三篇导游词一:南京明城墙的历史与文化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明城墙,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这座城墙的历史与文化之旅。
南京明城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总长约35.2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古城墙之一,也是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城墙由青石砌筑而成,高约14米,宽约5-7米,有城门12座,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此处的午门。
这座城墙见证了南京这座古都的兴衰历史。
明代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城墙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据历史记载,建城之初,南京城墙曾经被围攻过多次,但始终未能攻破。
明朝灭亡后,南京成为了明朝遗腹子朱棣的都城,城墙也被修复并得到加强。
除了防御作用,南京明城墙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墙上有许多瞭望台和炮楼,提供了俯瞰南京城的绝佳视角。
这里也是文人雅士创作诗词、观赏风景的地方。
南京明城墙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如钟阜寺、秦淮河等,这些都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京明城墙上,您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夕阳。
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城墙上,给整个城市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浪漫。
因此,这里也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拍照胜地。
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游览南京明城墙时,请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
同时,遵守游览秩序,不要随意攀爬城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希望大家在南京明城墙的游览中,能够感受到南京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谢谢大家!导游词二:南京明城墙的建筑特点与风格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明城墙,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城墙的建筑特点与风格。
南京明城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古代城墙建筑技术。
城墙主要由青石砌筑而成,整体呈长方形,总长约35.2公里。
城墙高约14米,宽约5-7米,可以容纳多人并排行走。
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是城门建筑。
城墙上有12座城门,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午门。
午门为双重城门结构,外城门上刻有雄狮图案,象征着威武和庄严。
城门上方有守城武士的守卫所,也是城墙上观景的理想位置。
除了城门,南京明城墙还有许多瞭望台和炮楼。
南京明城墙概述

南京明城墙概述整体来看,南京明城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历史遗迹。
大致分这几个部分来说它吧。
首先是它的历史背景,这城墙是明朝时候建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军事防御是最主要的一方面,就开始大规模地建造城墙。
那时候的南京可是大明的首都,修这么个城墙能保护都城安全,它的意义重大着呢。
再说说它的规模,那可不得了。
主要包括这些,明城墙蜿蜒曲折,周长有三十多公里。
这么长的城墙就像是条巨龙盘踞在南京城周围。
举个例子,你要是沿着城墙走上一圈,那绝对是个体力活。
它环绕着整个南京的老城区,从东边到西边,从南边到北边都有它的影子。
而且城墙很高,很厚实,可以想象当年想要攻打上来可不容易。
说到构造,那也是很精妙的。
这城墙有好多城门,每个城门的设置都有讲究。
比如说中华门,它内部结构复杂,有瓮城这种设计。
简单来讲就是在城门里还有几道防线。
敌人要是攻进城门,却发现自己像瓮中之鳖,还会受到城墙上多个方向的攻击。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啊。
从建筑材料来看,它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材料。
大部分是砖石,但这些砖石也不简单。
当时的工艺很讲究,砖石的大小、质地都经过挑选,制作得很细密,这也使得城墙历经这么多年还能基本保存。
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它的整体防御体系,不仅仅是城墙主体,还包括城门、城楼、护城河等等的综合防御工程。
对了还有个方面,城墙周围的一些配套设施也与此相关。
比如,以前在城墙上会有士兵驻扎巡逻,还会设有烽火台之类的,用来传递信号。
现在呢,南京明城墙已经成为南京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不仅吸引大量游客,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大家去南京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这雄伟的明城墙,实地感受下历史的厚重感。
不过我在了解过程中也有困惑,就是关于城墙某些地方的修复工作,有时候很难做到完全原汁原味地修旧如旧,这个度就比较难把握。
不过不管怎么说,南京明城墙的伟大是不可否认的。
南京明城墙景点介绍

南京明城墙景点介绍
南京明城墙是明朝京师应天府(今南京)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的总称,也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京城城墙。
它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长达28年。
这座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而是依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而建,形成了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
南京明城墙的规模十分宏大,京城城墙长达35.3千米,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
而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千米,围合面积逾230平方千米,为世界历史之最。
南京明城墙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
它的筑城技术达到了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是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
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刻有制造者的名字,这种严格的“责任制”保证了城墙的高质量。
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
它设置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呈“目”字形结构,是中国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
其中,瓮城一反中国传统瓮城建造的旧制,设在城墙里面,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总的来说,南京明城墙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和军事价值于一体的伟大建筑,它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
宝。
如今,部分城墙已经对公众开放,游客可以登城游览,感受这座古老城墙的魅力。
赞美南京明城墙的句子

赞美南京明城墙的句子
1. 南京明城墙啊,那可是咱南京的瑰宝啊!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市。
你看那古老的墙砖,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固,这得承载着多少历史的记忆啊!
- 例子:咱走在城墙上,感受着它的坚实,不就像走在历史的长河中吗?
2. 哇塞,南京明城墙,简直太牛了!它可不只是一道墙,那是见证南京变迁的活化石啊!难道你们不想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 例子:朋友来南京,我肯定带他去明城墙逛逛,那多有意义!
3. 南京明城墙啊,你可真是太特别了!它如同一条巨龙蜿蜒在南京城中,那气势,太震撼了!这不就是南京的骄傲吗?
- 例子:每次看到它,我心里就涌起一股自豪,你们呢?
4. 嘿呀,南京明城墙真厉害!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么雄伟壮观,让人不得不佩服啊!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 例子:跟其他城市的城墙比,咱南京的就是不一样啊!
5. 哎呀,南京明城墙呀,真是美极了!那独特的韵味,就像是一首古老的歌谣,传唱着南京的故事,能不被它吸引吗?
- 例子:给外地人介绍南京,明城墙可是必须要说的呀!
6. 南京明城墙呐,那可是历史的见证者!它像一位睿智的老人,静静地看着南京的发展,想想就觉得好神奇啊!
- 例子:我们在城墙下玩耍,不就是在和历史对话吗?
7. 哇,南京明城墙,真的太了不起了!它是南京的一张名片,让世界都看到南京的魅力,这是多么伟大的存在啊!
- 例子:外地人来了都说,南京明城墙真让人印象深刻!
我觉得南京明城墙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它承载着南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南京人民永远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形容南京明城墙的古诗

形容南京明城墙的古诗
形容南京明城墙的古诗有:
1.《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
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衮衮流。
4.《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游池上》。
我来牛渚玩青山,山中山明
水又清。
无数英雄竞今古,谁数败亡谁数生?往昔牛渚伤心地,今日全无半点兵。
民不畏死复何惧?金陵王气黯然平。
这些诗词都是古人对南京明城墙的描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京明城墙的威严和历史沉淀。
南京明城墙遗址 作文

南京明城墙遗址作文篇一《南京明城墙:历史的大砖头》南京的明城墙,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
就像一个巨大的、不会动的守卫,默默在那站了好多年。
我记得有一次去明城墙遗址参观,那天天气还算不错,阳光照在城墙上,看起来有点泛黄,感觉就像一张巨大的、粗糙的老照片。
走进看那些城墙的砖头,好家伙,一块比我脑袋都大,而且那砖头上面还有字呢。
我好奇地凑过去,眯着眼使劲瞅,上面刻着类似某某府造之类的字。
我当时就想,这砖头还能自带身份证啊。
这些砖头一块挨着一块,严严实实地垒在一起,就好比一群边幅大汉紧紧地抱在一块。
那缝儿里还长着几株小草,在微风里晃晃悠悠的,像是在给砖头大汉们挠痒痒。
沿着城墙根儿走,路边有几个大爷在那遛鸟。
鸟笼子花花绿绿的,那些鸟儿叽叽喳喳叫得可欢实了。
这景象和古老的城墙混搭在一起,还挺有意思的,就像是现代和古代打了个招呼。
走着走着还能看到一些小商贩在卖纪念品,都是些和城墙有关的小玩意,比如说刻着城墙图案的小扇子,还有那种用城墙砖元素做的小挂件。
我忍不住就买了一个小挂件,挂在钥匙链上,感觉自己一下就和这城墙有了更亲密的联系。
站在城墙上往远处看,能瞧见南京城的大街小巷,车水马龙。
这么一看,这城墙就像是一个旁观者,见证了无数的人和事,从古代的轿子马车到现在的汽车声声。
这明城墙虽然破破烂烂的,这儿缺个角那儿掉块砖的,但它的那种厚重、那种历史感,是怎么也藏不住的。
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全是皱纹,但眼睛里都是故事。
篇二《明城墙下的小快乐》南京明城墙遗址,那是个充满趣味的地方。
有一回我去的时候,碰到一群孩子在城墙下玩捉迷藏。
这明城墙就成了他们最好的躲藏之处。
一个小男孩,费劲地想挤到城墙的一个小角落里。
那小角落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还有以前那种旧石头砌起来的小台子。
小男孩的脸涨得通红,像个熟透了的小苹果,他把身子努力往缝里缩。
我就在旁边看着觉得好笑,那紧张的小模样,好像后面有人在拿着大棒追他似的。
旁边一个小女孩正偷偷地乐,准备去抓他呢。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又称南京明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初年在都城南京修筑的城墙,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
内城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3.399公里[1],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南京城在刚建成时共有四重城墙,由外向内分别为外郭(外城)、内城(京城)、皇城和宫城。
外郭为土筑,原有18座城门,周长约60千米,早已湮没无存,仅余城门的地名流传至今。
内城为“土筑砖包”,夯土筑成的城墙外由城砖或条石包砌。
内城因地形而建,呈不规则状,突破了以往都城为方形的城制。
内城原本开有13座城门,与外郭城门合称“里十三,外十八”。
内城在20世纪50年代时仍大体完好,但是在其后20年间遭受严重破坏,现存长度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内城原有的13座城门,历经战火、破坏以及改建之后,现存的明代城门还有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和清凉门,其中除神策门还保留有清朝时修建的城楼之外,其他城门的城楼都已无存。
目录[隐藏]1 内城o 1.1 正阳门o 1.2 通济门o 1.3 聚宝门o 1.4 三山门o 1.5 石城门o 1.6 清凉门o 1.7 定淮门o 1.8 仪凤门o 1.9 钟阜门o 1.10 金川门o 1.11 神策门o 1.12 太平门o 1.13 朝阳门o 1.14 增辟城门▪ 1.14.1 玄武门▪ 1.14.2 挹江门▪ 1.14.3 雨花门▪ 1.14.4 解放门▪ 1.14.5 新民门▪ 1.14.6 中央门▪ 1.14.7 汉中门▪ 1.14.8 其他∙ 2 皇城与宫城∙ 3 外郭∙ 4 历史o 4.1 明初建城o 4.2 明末清初o 4.3 太平天国战争o 4.4 清末民初o 4.5 抗日战争o 4.6 1950—1960年代∙ 5 图片∙ 6 参考资料∙7 外部链接[编辑]内城南京内城东南从武定门到中华门城墙拐角处的一段城墙,1930年代航拍。
南京明城墙的评价

南京明城墙的评价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城墙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对南京明城墙的一些评价:
1. 历史价值:南京明城墙建于明朝,是我国古代城防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
城墙的建造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历经多代的扩建和维护,成为明代南京城的主要防御体系之一。
它见证了明代南京的繁荣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 文化遗产: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一项城防工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城墙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防御技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城市规划、建筑技艺和文化风貌,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 建筑工艺:南京明城墙的建筑工艺十分精湛,采用了大量的青砖,砖墙厚实坚固,构造巧妙,防御体系完备。
城墙上的箭楼、城门等防御设施展示了明代建筑工程的高水平,对后世城防建筑有着深远影响。
4. 城市风貌:南京明城墙不仅为南京市赋予了独特的城市风貌,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古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城墙周围的文化景点、历史遗迹等与城墙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5. 教育价值:南京明城墙可以为人们提供了解古代城市防御、建筑技术和历史文化的教育资源。
通过参观城墙,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防御思想,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和教育。
总体而言,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古代城防工程的杰出代表,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为研究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它在城市发展、文化传承和旅游推广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南京明城墙始建
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1
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
终完成国都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南京明城墙现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世界最
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墙。1956年10月,分多段列入江苏省
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全段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
月,南京明城墙(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3]
南京明城墙在城墙的结构、瓮城的创新、护城河水源的利用、水关涵闸及桥梁的设计建造等诸多方面,汇集了古代劳
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是元末明初劳动人民用心血筑成的一座丰碑。
粘和材料:南京明城墙在砌筑中,对不同地段采取了不同质地墙体的处理方法和特殊的粘合
材料。有的地段用石灰岩和花岗岩的条石,作为城基、勒脚和部分城墙内外壁的主要材料;有的地
段全部用城砖垒砌;还有的地段以条石、城砖砌筑墙面,中间填以片石、城砖、黄土混合夯筑等。
粘合墙体的材料十分坚固,以至留下了用糯米汁加石灰等灰浆建造的说法。
排水系统: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城墙填层上
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土拌合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1~2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10余层城砖;墙
体顶面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其明沟约50米距离设置石质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城基部分每隔一
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
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
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
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
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
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3]
因地制宜:南京明城墙的建造因各段所处地形和位置不同,所采用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南京城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与北
城及西城的大部分地段分别采用不同建造方式。
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面临平原和河流,无坚可守,除以河为堑外,城墙建筑最为坚固。墙
内外壁表层用大块条石砌筑,里层填以巨大的块石,形成各厚3米左右的内外墙体,均用糯米汁加
石灰灌浆。内外墙之间再填以黄土、片石,隔层夯实。某些地段,也有在条石砌筑的内外墙体之间
全部用砖砌筑,或以砖、黄土、乱石夯填的做法。
北城及西城的大部分地段,倚山临湖,地形复杂,城墙结构比较简单。或者全体用城砖砌筑,
墙体较为单薄,或者在砖筑的内外墙体中间夯填黄土块石。东城的部分地段,城墙外壁用条石砌筑,内壁用砖砌筑,中间夯填
黄土、乱石或碎城砖。一些特殊地段又有特殊作法,朝阳门(今中山门)附近及狮子山地段,依山而建,仅在外侧修筑砖石墙
体。石头城一带,下部利用原有的陡峭石壁,仅在山顶上加筑很矮的砖墙。城墙顶部的一般作法是在厚1~2米的由桐油和黄土
拌和的夯土层上面再平砌数层城砖。顶部边沿设有石质流水槽和伸出墙外的滴水槽。
城砖铭文:南京城墙的实名制城砖铭文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
米。由于城砖来自全国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等)。大多数城砖
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
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应天象:南北聚合 南京城墙东南角的通济门至西北角钟阜门与仪凤门之间作一划分,南为“南斗
六星”,北为“北斗七星”。“南斗星”的六颗星座以聚宝门、三山门、清凉门、石城门、定淮门、仪凤门六座城门隐喻;“北
斗星”的七颗星座以通济门、正阳门、朝阳门、太平门、神策门、金川门和钟阜门七座城门隐喻。
南京明城墙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规模和气势,得益于中国数千年城垣建
造发展史的深厚基础,是中国冷兵器发展到巅峰状态下开始向火兵器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
城墙最本质的原生价值之一,在于具备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功能。城墙最初由土垒、土石混筑、砖石砌筑其表皮,发展
到南京明城墙大规模采用砖石构造,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与兵器(主要是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恩格
斯说:“筑城艺术的彻底改革,是火炮改进的最初结果之一”。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者们在无数次攻城略地实战中,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15]
因此,南京明城墙在军事防御功能上,针对当时的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结合南京地区地形、地貌,无论在城墙的高度、厚
度、基础、建材、城垣关键部位的设防,其城防建筑体系,达到了中国城垣建筑较完美的程度。南京,地处雨水丰沛的江南,
丘岗连绵,河湾如织,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城墙择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洼松软;或平坦如
砥。为防止高大的城墙下陷、开裂、倾倒,建造者根据工程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科学处理方
式。有的顺山势而建,城垣与山体岩石连结成整体;有的深挖基础至原生土,上铺巨石为基;挖
不到原生土的低洼地段,还打下10余米长的木桩,上面铺设圆木井字形木排,借以达到转驾城
墙压力的作用。用于南京
城墙最大的条石,每块重达千余斤,城砖每块一般重20余斤,层层叠叠垒砌成高达12~24米、底宽8~27米、顶宽3~18米
的墙体,其重量可想而知。如此沉重的负荷,城墙能够屹立迄今,与牢固的基础密不可分。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城墙的坚固与否,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所
以,历朝历代的最高决策者在筑造城墙时,始终将工程质量视为头等大事,丝毫不敢懈怠。然而,沧桑变幻,曾经一时雄奇伟
岸的城墙,大多都没能经受得住岁月的检验,最终湮灭于炮火或风雨中。在中国古代的城墙中,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南京明城墙,
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历600多年风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汤。明城墙安若
磐石的秘密在于它的修建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视角来看,明城墙堪称卓越质量管理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