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症狀: 頸腰背骨關節酸痛無力。 實驗室檢查: 血生化檢查無明顯異常。 X 線檢查: 脊椎和骨盆為最明顯的脫鈣區域;
則有相應病史。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中医药治疗特点:
1
辨证施治—因人而宜、整体调节。
2
补肾壮骨—固先天之本,以抗衰老。
3
健脾益气—运后天之气,以生精血。
4
活血痛痹—标本兼顾、控制骨痛。
5
⑧ 保健药膳: A.芝麻核桃仁粉: 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原料: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糖50克 制法:黑芝麻炒熟,与核桃仁、白糖共研细末。 吃法:每日二次,每次25克,温开水调服。 B.黄芪虾皮汤: 健脾益肾、补钙充骨。 原料:黄芪20克、虾皮50克。 制法:黄芪切片先煮40分钟,后去渣取汁,然后 兑入虾皮及调味品,煨炖20分钟即成。 吃法:佐餐当汤服食。
骨折可以引起死亡: 骨质疏松在表面毫无症状的情况下形成,我们一般都轻率地忽略了它的存在。直至骨折时才知道患上了此症。 骨折的后果严重,它引起痛楚、驼背、身高变矮,不能行动。 有20%的股骨骨折者在首六个月死亡,50%的人永远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也被称为“脆骨病”。
它主要通过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导致骨骼易碎和易发生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治疗方法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骨的生理功能中医药认为骨骼不仅仅是机械支撑结构,还具有生理功能。
骨骼通过骨髓、骨缘的生成、新陈代谢等参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和养生。
2. 肝肾阴阳失衡中医药认为骨骼与肝、肾有关联,若肝肾阴阳失衡,会导致骨骼疏松、易碎。
3. 气血运行不畅中医药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若气血运行不畅,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理功能。
以上理论基础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方法。
二、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疗法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疗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药物。
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内服可以通过激活骨细胞的生长、增殖,促进骨骼新陈代谢和骨骼组织修复。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骨碎补、阿胶等,这些中药能够调理肝肾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2. 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外用药物主要通过贴敷、按摩等方式将中药有效成分直接应用于患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组织修复能力。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砂莲子、红糖等,对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有显著效果。
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非药物疗法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也提倡非药物疗法来辅助治疗骨质疏松。
1.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适当增加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咖啡因、碳酸饮料、盐等对骨质的不良影响,对骨质疏松的康复至关重要。
2. 中医体育疗法中医体育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和针灸等,这些疗法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起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防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防治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质质量恶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的角度,探讨中医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理论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中医理论强调“肾为先天之本”,认为肾气充盈、肾精充足是骨髓滋养和生长的基础。
肾阴虚、肾阳虚等肾脏功能失调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中医理论中的“肾藏精”的观念和骨髓滋养的功能紧密相连。
而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肾脏功能障碍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如肾功能不全、肾上腺激素过多或不足等与骨质疏松有关。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牵引督脉能均衡阴阳之气,以及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对骨髓的滋养也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中医认为调节肾功能、协调阴阳平衡、调理脾胃功能等都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
二、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的方法1.食疗调理中医饮食调理以“药食同源”的观念为基础,通过正确选择食物来调理和滋养身体。
针对骨质疏松,中医食疗法主要包括:(1) 骨头汤煲:使用猪骨、鸡骨、牛骨等煲汤,具有滋阴补肾、坚骨健脾的功效。
(2) 海产品:富含丰富的钙质和蛋白质,如海带、紫菜、鱼类等,对骨骼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豆类食物:如黄豆、黑豆、绿豆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有一定的帮助。
与西医相比,中医食疗方法更加温和、安全,并且可以长期服用。
但是,在进行中医食疗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以了解自身的体质和具体条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可以通过补肾、滋阴、益气、活血等作用,从根本上调理肾脏功能,提高骨密度,缓解骨质疏松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1) 阿胶: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骨质疏松。
(2) 何首乌:具有滋阴、补血、益肾的功效,对骨质疏松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它会导致骨骼变脆弱和易碎。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康复疗法,帮助患者改善骨密度、增强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水平。
一、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常用康复方式,通过服用中药来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中医药的理论中,骨骼的健康与肾脏、脾胃、肝脏等脏腑密切相关。
因此,中药疗法主要注重调理人体五脏六腑,增强脏腑功能,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1. 补肾疗法中医认为,肾脏为人体的主要储藏器官,与骨骼生长、养护密切相关。
因此,补肾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中。
常用的中药包括淮山、枸杞子、黄精等,这些中药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可提高骨骼的密度。
2. 健脾疗法中医认为,脾胃健康与人体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直接相关。
强化脾胃功能有助于增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扁豆、山药等,这些中药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身体状况。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增强骨骼的功能。
具体的针灸方法包括疏通经络、激活穴位等,以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和康复效果。
三、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康复疗法中的另一种常用方式,通过运用手法按摩患者的身体部位,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骨骼功能的效果。
推拿的具体手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选择,如拍打、揉捏、推拿等。
通过运行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提高其康复效果。
四、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饮食调理也是骨质疏松康复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对于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至关重要。
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确保饮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骨骼健康的需要。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引言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密度下降,骨质变薄。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其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分析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脏功能衰退、脾胃虚弱、肝肾阴虚等因素有关。
根据病情和辨证特点,中医常常会将骨质疏松分为肾虚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肾阴虚型等不同类型。
肾虚型
肾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补肾壮骨、滋阴补肾等。
常用的药物有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等。
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短懒
言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健脾和胃、益气补
血等。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等。
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耳鸣目眩、心烦失
眠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滋补肝肾、养阴清
热等。
常用的药物有玄参、知柏地黄丸等。
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对骨质疏松的
辅助作用。
中医建议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食用绿叶蔬菜、豆制品、海产品等。
此外,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防止过度劳累也是
重要的生活建议。
结论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辨证类型进行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使得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方面的应用,并探讨其疗效和作用机制。
一、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则是以整体观念为基础,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相对、脏腑功能协调等,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具体而言,中医药的治疗原则包括调节气血、扶正祛邪、滋养脏腑、强筋壮骨等。
中药的方剂选择上,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以促进骨密度的增加和骨骼的健康。
二、中医药的药物治疗1. 中药材的应用中医药的治疗中,广泛采用了多种中药材来治疗骨质疏松。
例如,石决明、何首乌、川断、杜仲等药材,这些药材具有强筋壮骨、滋阴润燥的功效。
同时,这些药材还可以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
2. 中药方剂的应用中医药方剂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桂枝茯苓丸、补肾健骨丸、四物汤等方剂,它们含有多种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益气血、强筋壮骨的功效。
通过长期服用这些中药方剂,可以有效地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促进骨密度的增加。
三、中医药的辅助治疗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手段来增强治疗效果。
例如,针灸疗法是中医药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循环,增强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此外,推拿按摩、太极拳等中医养生方法也可以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中医药的优势和展望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首先,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再次,中医药的治疗方法温和、安全,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然而,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特征是骨骼密度下降和骨质微结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具有一定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包括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以及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
一、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药认为骨髓主宰骨骼,骨骼是人体的根本。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骨髓失养,骨骼变得脆弱,易于发生骨折。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则是调整肝肾,益气养血,健脾胃。
二、中医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药通过调理肝肾,滋养骨髓,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熟地、巴戟天等,具有益气养血、强健骨骼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建议老年人多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
中医药还推荐将食物和药物结合,如用鸡蛋煮枸杞子,具有养阴补血的效果。
3. 锻炼养生:中医药强调运动与健康的关联,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力量和弹性。
推荐老年人进行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低强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提高骨密度。
三、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常常结合针灸、推拿等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例如,通过针灸穴位调理,促进气血循环,增强骨骼的供养;推拿则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改善骨骼的代谢。
此外,在中医药治疗中,注重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更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能够通过调理肝肾、滋养骨髓,增加骨密度,以及通过饮食调理和运动养生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与针灸、推拿等疗法结合,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因此,老年人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以考虑中医药的应用。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医药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就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药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肾虚导致的骨髓虚损所引起,临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减低、骨组织疏松和易碎等症状。
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肾脏功能的调理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选择具有益气养阴、滋补肾脏的药材,配合使用来调理肾脏功能和骨髓健康。
常用的中药有黄精、杜仲、枸杞子等,这些中药具有滋补肾脏、强筋健骨的功效。
同时,中药还可以通过减少钙质流失,促进钙吸收等机制来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
2.针灸治疗:针灸疗法也是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刺激,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
针灸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1.中药新制剂研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新制剂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例如,一种基于丹参制备的中药新制剂被证明可以通过促进骨细胞生成、减少骨吸收及增加骨密度等机制来改善骨质疏松症。
这些中药新制剂的研发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2.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研究: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研究是当前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将中医药与西医药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将中药新制剂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3.中医药的药理研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中医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揭示了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再骨折
废用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骨折 存在恶性循环
制动
急性骨丢失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 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 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疼痛是最常见的症 状。
中医药治疗此病,依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骨 痺”、“虚劳”、“骨痿”等范畴 ,根据其临床 表现症状与“骨痿”较为相似,将骨质疏松症定 性为“骨痿”比较准确 。
骨质疏松的分型
常见分型
原发性 老年性和 绝经后骨 质疏松
继发性 药物引
起,比如 :激素
如何判断是否有骨质疏松?
骨折史 自我判断:危险因素 放射学光片 骨密度测定
椎骨压缩 骨折
骨质疏松症 的
腰椎侧位线片
可见椎体“鱼椎样”改变
怎么诊断骨质疏松?
骨密度检测
:双能 光骨密度仪
《素问》:肾者……其充在骨,肾主骨生髓, “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肾脏衰, 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是禀赋于先天 之精,又依赖后天滋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后天水谷 精微补充不足,或恣食肥甘厚味、嗜酒、 偏食等伤及脾胃,则骨无以滋养发生骨萎。
骨质疏松症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后
定义包含以下含义:
① 骨量减少: ② 骨的显微结构退化: ③ 骨的强度下降:
易骨折处: 腰椎压缩性骨折 股骨颈骨折 手腕部骨折
骨质疏松常见骨折
骨质量的重要性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无声无息” ★ 患者往往等到骨折才知 道; ★ 女性比男性多:绝经后 女性激素分泌锐减,加速骨 质的流失; ★ 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 松症的患病率亦相继上升。
天失养,饮食失节,久居寒湿地,起居失节
等因素。病理病机方面,中医认为“肾主骨
生髓”“肝主筋”,由上述原因造成肝肾亏
虚,骨髓空虚,筋骨失养,外邪相乘,日久
不愈,致骨质疏松症,从而出现腰腿疼,身
高变矮,驼背,骨折等症状。
病因病机
患者年迈 天癸已竭 骨枯髓减 酸
肾精亏虚 他病日久 房劳过度 经脉失荣
痛 乏
禀赋不足 肾精亏虚 气血失和 力
运化无力 饮食失调 脾胃失运 脾胃气虚 久病卧床 四肢少动 气血乏源
髓 枯 骨
精髓亏枯 痿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 尽早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
勿
使
因
人
脆
生
弱
梦
的
想
骨
破
骼
灭
防治骨质疏松药物
基础药物 成药
抑制骨吸收药 促进骨形
钙 氟、制维剂生素
双膦酸盐
降钙素 (主要有密盖息)
中医如何看待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其包括原 发性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二大类。原发性骨质 疏松症在中医学中以虚痹证,骨痹证视之。继 发性骨疏松症主要有糖尿病,甲亢、肾脏疾病 等多种疾病引起,散见于医典中消渴、瘿病、 水肿、虚劳、痿证等内容中讨论。
《内经》就有记载:骨萎、骨枯、骨痹。
岁
无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岁
无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 . : . , , ,. , .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患病率: 性别 : 年龄 :
地区 : 种族 :
我国无大样本数据,? 女:男 :? 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女,男可能患病 城市多于农村 白种高于黑种
骨密度的年龄曲线
男性 女性
骨密度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
山东省中医院骨科 齐尚锋
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纪危害人类的 四大疾病:
心脑血管病 爱滋病 肿瘤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受到全 球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三大老年 病之一,我国政府也已将其列入国家“七 五”攻关课题。
每年的月日“国际骨质疏松日”。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老年人常见病
它类型的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发病形式严峻
我国新发椎体骨质疏松骨折万人年,女性更为严重
岁以上妇女椎体骨折情况
年
我国每年新发髋部骨质疏松骨折万人年,~中老年骨折由骨质疏 松症引起
年《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
骨质疏松骨折,发病形式严峻
髋骨骨折后年内的临床结局不容乐观,再骨折 发生率,致死率
骨质疏松骨折存在恶性循环
中医认为,“肾主骨”、“腰为肾之府”,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痿”的范畴。骨质疏松多因患者肾虚、脾虚及血虚所致。肾虚者肾精不 足,骨失所养,骨髓空虚,骨则痛。所以依中医说法,该病的治疗应以补肾、健脾和养血为主。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应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综合调理,体现中医的整体观,而不是单纯的补肾或补钙。中药和一些中医治疗手段,如 推拿、针灸等,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念 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往往能够达到补肾壮骨、疏肝健脾,化痰理气,活血祛瘀等独特的功效。
骨质疏松症()
骨量减少 骨微结构破坏 骨脆性增加 骨强度降低 易骨折
骨质疏松是怎么形成的
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 钙的摄入量减少
维生素不足
身体运动量的减少
其它 个体的差异、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疾 病,甚至种族、生活地域等因素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低体重和低体重指数 家族史
骨折阈值
停经
10 20 30 40 50 60 tials of medicine; 4th edition, p.57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演变进程
健康的脊柱
脊柱后凸 (驼背)
岁 更年期 出现血管舒缩症状
岁以上
绝经后期 岁以上 驼背
脊柱骨折的危险性高于其 髋骨骨折危险性高
中医学通过辨证施治,滋肾阴,温肾
阳,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综合调理,体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运动量的减少
性激素水平降低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钙的摄入量减少
吸烟、过度饮酒、饮用 咖啡和碳酸饮料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患有某些疾病 如糖尿病
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 的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利尿 剂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
腰酸背痛 容易骨折 身长缩短、驼背
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痛的情况
骨痛 无骨痛
雌激素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方法比较多,比如补充雌激素 、钙制剂、活性维生素、降钙素等。但是,对于骨质疏松症这样的机体退化引起的退行性疾病,中医 的辨证施治更具有针对性。 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在治疗疾病的侧重点是有分歧的,二者存在治标治本的区别。现代医学多用激素替代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但由于可引起不同程度 的副作用,使得骨质疏松症治疗比较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