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毒支原体与滑液囊支原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MS-毕老师

MS-毕老师
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控
毕英佐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鸡滑液囊支原体(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鸡滑液囊支原体( 是由鸡滑液囊支原体 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幼龄鸡和 MS) 火鸡的一种传染病,又称鸡传染性滑膜炎 火鸡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以侵害关节滑液, 。该病以侵害关节滑液,腱鞘膜和气囊为 主,其特征为关节、腱鞘和脚掌肿胀,气 特征为关节、腱鞘和脚掌肿胀, 囊有干酷物。 囊有干酷物。
药物防治
雏鸡出壳后10天内, 雏鸡出壳后10天内,应用抗支原体药物控制支 10天内 原体病, 原体病,其目的是减少已被垂直感染的仔鸡将支 原体水平传播至未感染的仔鸡, 原体水平传播至未感染的仔鸡,以保证疫苗免疫 效果最佳。 效果最佳。 1、进苗第二天用恩诺沙星,连用3天 进苗第二天用恩诺沙星,连用3 2、9至12天,用恩诺沙星或泰乐菌素,连用3天 12天 用恩诺沙星或泰乐菌素,连用3 3、30至45天,用替米考星或泰乐菌素(起到一定 30至45天 用替米考星或泰乐菌素( 的预防作用),治疗的用利高霉素打针, ),治疗的用利高霉素打针 的预防作用),治疗的用利高霉素打针,有一定 的治疗效果。 的治疗效果。
病鸡趾关节红肿, 病鸡趾关节红肿,行走困难
病鸡贫血、消瘦、 病鸡贫血、消瘦、喜蹲伏
跗关节肿胀变形
趾掌关节肿胀
龙骨囊肿 ,龙骨部 皮下肿胀, 皮下肿胀,有波动感
关 红 色 油 脂 状 分 泌 物 节 囊 内 有 白 色 或
跗关节内有白色黏液样渗出物
掌部黄白色黏液样渗出物
腱鞘内有白色炎性渗出物
另一种形式呈现呼吸道症状,打喷嚏, 另一种形式呈现呼吸道症状,打喷嚏,咳嗽 呈现呼吸道症状 ,流鼻涕,呼吸道症状常在接种其他活毒疫 流鼻涕, 苗后或其他应激如断喙后出现。由于不能正 苗后或其他应激如断喙后出现。 常采食或饮水,许多病鸡最终失水和消瘦。 常采食或饮水,许多病鸡最终失水和消瘦。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预防与治疗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预防与治疗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预防与治疗孙跃博(河南省南乐县农业农村局河南濮阳457400)支原体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而导致的以关节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多发于饲养密度大、管理水平低的鸡场;1~3月龄的鸡最容易感染,蛋雏鸡、青年鸡、三黄鸡、白羽肉鸡等都能感染发病,病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病鸡表现行走异常,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等;预防本病需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强化消毒管理制度,做好种鸡群的净化;对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本病一定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进行用药,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可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挥发油进行治疗,防止出现鸡蛋药物残留问题。

;滑液囊支原体;预防;治疗滑液囊支原体病是养鸡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在饲养密度大、管理水平低的鸡场多发,由于病原主要侵袭关节处的滑膜部位,进而导致鸡关节肿大和跛行,该病在民间又称为传染性滑膜炎,本病一旦发生,大部分病鸡表现慢性症状,最终机体衰竭,生产性能严重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

1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种球形的微生物,直径多数在0.1~0.3μm 之间,在分类学上高于病毒,低于细菌。

支原体在体外能进行独立培养,但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培养基中需含有血清或血液。

将分离的病原接种至一周龄左右的鸡胚卵黄囊中或12日龄的鸡胚绒毛膜上,胚胎会在4~10d 后死亡,剖检死胚能见到全身发生充血、出血,形体水肿,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肝脏表面有坏死点,绒毛膜上有出血点分布。

支原体对环境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较差,高温条件下很快死亡,被污染的器具放置在太阳下直射或搁置在干燥环境中,数小时内就失去感染力或死亡。

紫外灯下照射不到5min 即可失去毒力。

支原体对低温有一定抵抗力,如卵黄囊中的支原体在-20℃条件下能保存2年而仍能复苏。

2流行病学滑液囊支原体病主要流行于鸡和火鸡群,实验室对野鸡和鹅进行人工接种时也能导致发病,但症状轻微。

1~3月龄的鸡最容易感染,蛋雏鸡、青年鸡、三黄鸡、白羽肉鸡等都有发病报道,日龄越大感染的几率越低,成年产蛋鸡群偶见报道。

河田鸡滑液囊支原体病防控策略

河田鸡滑液囊支原体病防控策略

4532023河田鸡滑液囊支原体病防控策略杨道斌长汀县馆前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福建长汀364000摘要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鸡的多发病。

随着河田鸡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些鸡的疑难杂症如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对河田鸡养殖造成威胁。

通过加强鸡苗质量管理、加强饲养管理、鸡毒支原体疫苗和灭活苗免疫方案、使用高敏抗菌药和生物制剂等,可综合防控河田鸡滑液囊支原体病。

关键词河田鸡滑液囊支原体病防控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23)03-0074-02鸡滑液囊支原体(MS)病是鸡的多发病。

河田鸡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病后表现为关节肿大、滑液囊膜和腱鞘滑膜炎症等。

近年来该病的发病呈增多趋势,部分地区或季节表现相当严重,对河田鸡养殖造成较大损失。

笔者长期从事畜牧兽医服务工作,总结了河田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控策略,现报道如下。

1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表现近年来,滑液囊支原体病病情日趋严重,在一些养殖场造成流行,表现关节肿胀尤其以趾关节、跗关节最为明显,并伴随咳嗽和打呼噜。

羽毛蓬松,卧地不起,采食量下降或不食。

毛粗色暗,日渐消瘦,胸部龙骨有囊肿,跛行,料肉比高,雏鸡成活率低。

每天有陆续死亡。

2河田鸡发生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原因一般肉鸡养殖场的鸡苗都来源于种鸡场,种鸡场未实施支原体病净化,鸡苗质量不稳定,是滑液囊支原体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早期通风不好、温湿度管理不良和饲料质量不佳等应激因素会导致滑液囊支原体病暴发。

3防控河田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策略3.1加强鸡苗质量管理加强种鸡场的管理,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

随着行业监管的加强,种畜禽场将普遍实施疫病净化,鸡苗质量有望上一个台阶。

对于养殖户,应选择MS防控净化比较好的种鸡场,避免或减少雏鸡遭受支原体的垂直感染。

3.2加强饲养管理从某种意义而言,鸡滑液囊支原体是一种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在鸡舍通风、温控和饲料质量出现问题时易暴发。

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重要措施。

3.3鸡毒支原体疫苗“活加死”免疫方案预防接种是控制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案。

鸡毒支原体防控方案(禽病防治)

鸡毒支原体防控方案(禽病防治)

进口活疫苗 F株缺陷
➢毒力强,疫苗副反应大。 ➢毒株容易垂直和水平传播 ,不适合净化程序使用。 ➢在免疫前后2周内不宜使用其他活疫苗。 ➢不适合早期免疫,英文说明书标明:9周-开产前喷雾使用。 ➢10周前免疫导致输卵管长度变短,产小蛋多。 ➢相对于未免疫健康鸡群,每只鸡少产5-7枚蛋。
MG 6/85疫苗缺陷
➢TS-11株 ➢MG-6/85株 ➢MG-F株 ➢国产F-36株
活苗种类
使用抗生素缺点
➢并不能消除感染或垂直传播,反复发病。 ➢连续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食品安全。 ➢药物毒副作用,降蛋和蛋品质变化。 ➢成本高:
鸡群的全程防治,2次/月,孵化场注射。
TS-11的储存和运输
➢干冰保存 - 80 ℃保存4年。 ➢-30 ℃可保存3个月。 ➢ 卧式冰柜-18℃至-20 ℃,可保存4周时间。 ➢在液氮中-196 ℃保存4年。 ➢严格而规范运输冷链环节。
➢毒力弱,保护期短,不能提供终身保护。 ➢免疫6周后在气管和气囊检测不到疫苗毒株。 ➢保护力差,不能阻止感染和垂直传播。 ➢需要多次免疫,成本高。 ➢毒性可返强。 ➢需要专用的喷雾设备和熟练操作人员。
商品蛋鸡MG免疫程序推荐
一、感染压力大的鸡场(两活一死)
2~5周 支原体F-36株冻干苗 点眼或喷雾
MG防控方案
MG的防治措施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污染。 2、全进全出。 3、预防和减少其它传染病的发生。
鸡毒支原体(MG)病综合防控措施
➢ 种鸡净化(检疫淘汰阳性鸡、进行净化) ➢ 饲养管理 ➢ 生物安全措施 ➢ 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 ➢ 疫苗免疫
净化措施
种鸡场应建立净化种鸡群,避免垂直传播。应避免从阳性种鸡场引 进商品鸡苗,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宜密度和圈舍干爽,定期消毒,不在 同一鸡舍饲养不同日龄的鸡,最好实行实行全进全出。目前已有弱毒疫苗 和灭活疫苗用于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预防,可降低本病发病率。发病鸡群用 红霉素、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洁霉素、林肯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药物治疗, 因耐药性败血霉形体菌株的存在,最好参考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养鸡如何注意防治滑液囊支原体 鸡感染滑液囊有哪些治疗方法

养鸡如何注意防治滑液囊支原体 鸡感染滑液囊有哪些治疗方法

养鸡如何注意防治滑液囊支原体鸡感染滑液囊有哪些治疗方法
春季家禽最容易感染各种疫病。

因此,搞好鸡舍消毒是预防各种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近两年来,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可以说是来势凶猛。

达龙支克防治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及呼吸道疾病。

春季养鸡重点:可以归纳为“三抓五防”。

“三抓”:抓管理(重点保好温,同时做好通风换气);抓防疫(卫生、消毒、免疫);抓疾病防治。

“五防”:防患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防冷应激;防火;防中毒;防湿度太低。

经常观察鸡群,尽早发现疾病可以尽早采取措施,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早期觉察疾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每天检查鸡群(最好在早上),注意观察症状特别是鸡群精神,活动性及粪便状态;每天鸡群采食量的观察,一旦剩料较多,可能有一定数量的鸡发病;每晚在鸡舍外静听鸡群有无不良呼吸音。

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鸡支原体感染及防控措施.doc

鸡支原体感染及防控措施.doc

鸡支原体感染及防控举措概括:鸡的支原体是一种固执的病原体,独自感染常惹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病和关节炎 ;如与其余病原如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或新城疫病毒混淆感染常惹起鸡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中国是一个养殖业大国,但却不是一个养殖业强国。

固然牲畜、家禽的养殖量在世界上是唯一无二的,但从养鸡水平上看,不论成活率、产蛋率,仍是饲料转变率等方面和发达国家对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进入 WTO 此后,我国要保持竞争力,首要的一条就是降低生产成本。

而饲料转变率不高、药物浪费则严重限制了降低生产成本的努力。

我国养鸡水平不高,很大一个方面就是遇到疾病的困扰。

能够说,假如能控制好疾病,我国的养鸡收益将会大幅度提升。

造成生产损失的疾病好多,但由支原体感染惹起的损失特别巨大,不得不惹起养鸡业者的高度重视。

鸡的支原体是一种固执的病原体,独自感染常惹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病和关节炎 ;如与其余病原如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或新城疫病毒混淆感染常惹起鸡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1病原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在拥有自体生殖和合成自己大分子的微生物中,体积最小,构造也最简单。

直径大概300~800nm,细胞形态受环境影响变化很大,光学显微镜下呈多形性,有球形、球杆状或其余形状不等。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也不含有任何细胞壁成分,所以那些主要损坏细胞壁或克制细胞壁成分合成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等,对支原体没有作用。

支原体膜成分中有蛋白质和脂多糖抗原,其相应的抗体能克制支原体的生长、代谢,并在补体的参加下裂解支原体。

支原体主要靠寄生生计,寄生于各样动物的体内。

鸡的支原体主要有败血支原体 (Mycoplasmagallisepticum, MG) 和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synoviae,MS),此外还有其余致病力较低的支原体如火鸡支原体、衣阿华支原体、雏鸡支原体和禽支原体等。

2流行病学支原体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养鸡场,依据流行病学检查,感染率平均为 70~80%。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科学防治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科学防治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10,2020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科学防治韦小献(柳州市柳南区洛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柳州545000)摘 要: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低龄雏鸡常见传染病,又称鸡传染性滑膜炎,该病严重影响家禽消化机能,并可致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30%左右。

结合长期兽医临床实践总结该病特点及防治经验技术供业内参考。

关键词: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病原体;病症特点;防治措施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10.057" 致病原鸡滑液囊支原体病致病原是滑液囊支原体,高倍镜检可见该病原体呈不规则球形,经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不尽相同,菌株在鸡胚卵黄囊中和鸡气管培养物上生长良好。

该病原菌对外界生化抵抗力不强,室温、菌体裸露条件下存活期为2d左右;对多种消毒剂敏感,常规消毒、肥皂液浸泡、日光(含紫外线)持续照射、持续干燥等作用可将其大量抑杀;对大多数抗菌素敏感,临床上常用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氟苯尼考等新型抗菌素对症控制,联合增效用药首选“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黄芪多糖”优势组方;其致病靶心病灶主要是龙骨、跗关节、脚垫等血液循环不丰富的部位,究其原因在于药物难以通过血液循环顺利到达靶心病灶,而致炎因子容易沉积于这些部位。

发病场的康复鸡终身带毒、排毒,由此导致持续不断的循环感染,规模禽场一旦发病很难彻底净化。

& 临床症状及诊断2.1 临床症状实践中,本病常伴其他继发症,所以临床症状较为复杂。

一般自然感染发病的潜伏期为10~20d,经种蛋孵化环节垂直感染的雏鸡在1周龄内出现发病症状。

(1)关节炎型。

感染初期病鸡精神稍显萎顿,但饮食欲基本正常;随病程推移发展,病禽食欲逐渐下降,精神不振,雏鸡群常出现畏寒扎堆现象,较大的病鸡则离群独处、久卧嗜睡,身体呈渐进式消瘦、脱水、贫血,鸡冠呈贫血状苍白,严重时鸡冠萎缩及坏死。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防治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防治


doi:10.3969 ̄issn 1008—4754 2018 01 019
锦州市生猪产业 发展现 状
沈 佳 (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凌南动物卫生监督所 辽宁锦州 121221)
摘要 :畜牧业一 直是 锦州市的重要支 柱产业 ,畜禽养殖 也是农 民增收 的主 要渠道之一 ,锦 州市 也一直是辽宁 省的传统畜牧 大市 ,生猪饲养量位居全省前列。现将锦, f ltI市的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做一概述。
解 剖 病鸡 可 以发现 ,腱鞘 呈现 滑膜 炎 、滑 液囊 肿胀 ,靠近 末端 处 还 出现 水 泡样 的肿胀 ,而且 在 水泡 腔 内还 会渗 出 白色或 淡 黄色液 体。 将 肿 胀 关 节 、 爪 垫 部 位 剖 开 ,可 以
及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猪群未 出现新病例 ,有效控制 了该猪场疫腾。 5.2预 防措 施
6小 结 与 讨 论
1)猪伪狂犬病对 养猪业的 良性 发展具 有严 重 危害 性 ,防控本 病 发 生和 流行的最有 效措施是疫 苗免疫 。 发 病猪 场未 免疫 过疫 苗 ,经 本 次诊 治 ,对 3日龄 以 内A91'-7-猪 采取 滴鼻 免 疫 、紧 急 接种 的方 式 ,有 效 控制 了伪狂犬病的发生 。
2)鉴于 PRV 病毒对环 境具有 较强 抵抗 力 ,为 此加 强 猪场 环境 消 毒 对 防 控 猪 伪 狂 犬 病 也 极 为 重 要 。 发病 仔猪 应及 时 淘、太,采用 两种 消 毒 药 剂交 替对 猪舍 、器具 及周 边环
境进 行消毒 ,连续 消毒 7d;同时 , 由于 PRV病 毒宿主广 泛,猪场发病 后 ,要 严格 控制 猫 、犬或 其他 禽类 进 入 猪 场 ,做 好 灭 鼠 工 作 ,彻 底 切 断 PRV病毒传播途径 ,方可有效控 制 猪伪 狂犬 病的发生和流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