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特征及铀成矿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湖北省主要铀矿化类型及区域铀成矿规律

湖北省主要铀矿化类型及区域铀成矿规律

第39卷第3期2022年9月World Nuclear Geoscience世界核地质科学Vol.39No.3Sep.2022湖北省主要铀矿化类型及区域铀成矿规律李安邦,冯超,陈小凡,丁迪生(湖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湖北孝感432000)[摘要]为系统梳理湖北省铀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文章以湖北省各类型铀矿化信息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归纳前人勘查成果基础上,通过研究典型铀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规律,将湖北省主要铀矿化类型划分为硅泥岩型热液叠加改造亚型、砂岩型、花岗岩型内外带热液亚型等3种主要类型。

总结了鄂西北桂坪、鄂东南麦市和宜昌盆地大桥边等典型铀矿床(点)的成矿地质特征。

圈定了鄂西北碳硅泥岩型铀成矿带、鄂东南花岗岩型铀成矿带、鄂中砂岩型铀-多金属成矿带3个主要铀成矿区带。

提出未来铀矿勘查工作部署应以鄂西北两竹两郧地区、鄂中荆门、当阳、宜昌地区和鄂东南幕阜山岩体内外接触带为主,主攻找矿类型为碳硅泥岩型热液叠加改造亚型、砂岩型、花岗岩型内外接触带热液亚型3种。

[关键词]铀矿化类型;铀成矿规律;碳硅泥岩型;花岗岩型;区域成矿模式;湖北[文章编号]1672-0636(2022)03-0458-11[中图分类号]P619.14[文献标志码]AMain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ypes and Regional UraniumMetallogenic Patterns in Hubei ProvinceLI Anbang ,FENG Chao ,CHEN Xiaofan ,DING Disheng(Hubei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Surrey,Xiaogan,Hubei 432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previous exploration results ,this paper divide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Hubei Province into three main type:hydrothermal superposition transformation subtypes of carbonaceous-siliceous-argillaceous type ,sandstone type ,inner and outer zone hydrothermal subtypes of granite type.Through the study of typical uranium deposits (occurrence)and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The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uranium deposits (occurrence)in Guiping northwest Hubei ,Maishi southeast Hubei and Yichang Basin were summarized.The three main uranium mineralization belts were delineated,they are the carbonaceous-siliceous-argillaceous belt in northwest Hubei ,the inner and outer contact subtype of the granite belt in southeastHubei ,and the sandstone uranium-polymetallic belt in central Hubei ,an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future uranium exploration work should mainly focus in the area of Jingmen ,Danyang ,Yichang of the northwest Hubei ,around the inner and outer zone of Mufushan granite body in southeast Hubei.The main prospecting should be oriented to the types of hydrothermal superposition transformation subtypes of carbonaceous-siliceous-argillaceous type ,sandstone type and inner and outer contact zone subtype of granite type.Keywords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ype ;uraniu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carbonaceous-siliceous-argillaceous type ;granite type ;regional metallogenic model ;HubeiDOI :10.3969/j.issn.1672-0636.2022.03.007[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基金项目“湖北省罗田-蕲春地区铀钍多金属矿远景调查评价”(编号:﹝2018﹞46)支持。

我国铀矿床类型分类研究(一)

我国铀矿床类型分类研究(一)

我国铀矿床类型分类研究(一)童航寿【摘要】铀矿床类型的历史沿革研究是铀成矿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铀矿地学者所关注.中国铀矿床类型研究从引进到发展已走过近60年的历程,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有待总结.笔者自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一直关注铀矿床类型的研究,并积累了国内外铀矿床分类80余例,其中我国铀矿床类型方案约50例,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通过对我国铀矿床类型研究小结、反思,提出新的分类方案构想,分(一)、(二)两部分进行简要论叙.【期刊名称】《世界核地质科学》【年(卷),期】2014(031)001【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中国铀矿床类型;历史回顾;分类反思;新方案构想【作者】童航寿【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P619.14我国铀矿地质工作与勘查及铀矿床类型分类研究工作相比欧美及前苏联国家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

1934年,中国地学者南延宗、田奇镌、李铭德、刘铭坤和吴磊伯等首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地区钨-锡矿床的开掘坑口发现沥青铀矿、脂铅铀矿和磷铀矿物的铀矿化显示。

195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第1块铀矿石;1957年,首次在贵东花岗岩体内发现第1个铀矿床“希望”矿床[1]。

20世纪60~70年代期间,铀矿勘查成果显著,为尔后的铀矿床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逐步确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矿床为我国的四大工业类型铀矿床,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建立了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其中花岗岩型铀矿床勘查和研究处于世界同类型铀矿床的前列,砂岩型铀矿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作为我国主攻目标类型,取得了勘查和研究的重要成果。

1997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编著的《中国铀矿找矿指南》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重要工业类型铀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矿化特征、铀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类型、成矿模式、找矿判据和勘查方法,四大工业类型铀矿床分布概况,找矿历史和典型矿床剖析及找矿前景[1],为我国发展核电事业对铀矿资源需求和寻找富大、超大型铀矿床发挥了重要作用。

桃山矿田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桃山矿田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在 晚 白垩 世 时期



N

燕 山早期第
O 差 值更大


阶段


燕 山 晚 期 岩 体 K :( )
脉岩 活 动 非 常 频 繁 岩广 布


花 岗斑 岩
74
~
煌 斑 岩等脉
a
a 。
碱 总量 大体 也 是 随时 代
花 岗斑 岩 年 龄 为

96 M
(
核工 业
变新 含量 增 高
(3 )
北 京地 质 研 究院
期 内 晚 阶 段 比 早 阶段 更 偏 酸 性 。
[ 稿 日期 ]2 0 —30 [ 回 日期 ]2 0 —92 收 0 70 —3 改 0 70 —8 [ 者 简 介 ] 张万 良 (9 2一 ,男 ,高 级 工 程 师 ( 究 员 级 ) 作 16 ) 研 ,博 士 ,从 事 遥 感 及 GI 铀 资 源评 价 中 的 S在
1 1 花 岗 岩 类 特 征 .
桃 山复式 岩 体 各 期 各 阶 段 花 岗 岩 类 岩 石
化学 成分含 量表 现 以下 特点 : ( )SO 1 i 含 量 随 时 代变 新 趋 于 增 加 , 同

阶段 。本项 目研 究 在 综 合 分 析 前 人 工 作 成 果 的基础 上 ,对 矿 田成 矿 地 质 条 件 进 行 了深 入 研 究 ,明确 了找矿 方 向 。
F
e

1979 )

FeO

Oz

M gO

含 量 表 现 出 与

1

2
构 造发 育特征 岩 体 中断 裂 构 造 十 分 发 育

19604559_粤北长江花岗岩型铀矿田沥青铀矿原位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19604559_粤北长江花岗岩型铀矿田沥青铀矿原位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Abstract Granitetypeuranium depositisanimportantindustrialtypeofuranium depositinChina,whichiswidespreadinthe NanlingregionTheChangjianguraniumorefield,whichlocatedatcentralsouthofZhuguangshancomplexinNanlingregion,isoneof representativegranitetypeuranium orefieldsofSouthChinaBecauseofthenatureofmineralchemicalcompositionandoriginof uraniumminerals,theoreformingages(157~52Ma)obtainedbyconventionalUPbisotopicdatinginpreviousliteratureshoweda widerangeandfailedtorevealtheoreformingagesforChangjianguraniumorefieldInthispaper,wecarryoutdetailedinvestigations uponupdatedmineralogyandinsituUPbgeochronologyofuraniniteUPbagesofuraniniteinsixtypicaluraniumoresamplesstretch acrossanarrownumberrange(Mianhuakengdepositof608±06Maand668±16Ma,Shulouqiudepositof714±13Maand 744±17Ma,Changpaidepositof624±25Maand702±05Ma),suggestingthemainuraniummineralizationlikelyoccurredat threestagesof~75Ma, ~70Maand ~60MaThesenew insituUPbagesofuraninite,whichrepresentthelateuranium mineralizationofgranitetypeuranium depositinSouthChina,aresynchronouswiththeextensionperiod(80~60Ma)ofNEtrending faultsubsidencezonesandfaultbasinsinZhuguangarea,suggestingtheuranium mineralizationhascloselygeneticrelationshipwith LateCretaceousPaleocenecrustextensioninNanlingregionThemantlesourcemineralizerCO2 foruranium mineralizationwere possiblyderivedfromtheextensionofregionalNEtrendingfaultzonesCombinedwithpreviousdata,theuranium mineralizationin Zhuguangareaischaracterizedbysimultaneityandmultiplestages(~140Ma, ~125Ma, ~105Ma, ~90Maand80~60Ma),and occurredattheCretaceousPaleogenelithosphericextensionaldynamicsettingofSouthChinaTheCretaceousPaleogenetectonic evolutionofbasinrange,withintheZhuguangshancomplexandNanxiongbasin,waspossiblyresponsibleforthegenesisofuranium mineralizationinZhuguangarea Keywords InsituUPbdating;Uraninite;Uranium mineralization;Changjianguranium orefield

火山岩型铀矿中基性岩与铀成矿作用研究

火山岩型铀矿中基性岩与铀成矿作用研究

a a e sm tm. u lt fir r g tt tfm  ̄nri ,nnt n i e o ai ad l lm t o as B t ea e s ua u i azt o 0lwtt l n ki a i aool t t u sh r i e lao y hh v c cn i
’ ’ c ’
s b o c ncr c s b lowi e pS u C fh a crc s u v la i o k , u as t d e O eo t e f k . t h r m i o Ke wors Voc ncT p a i p st; ur n a eRo k Urnu ieaiain v d : la i y eUrn u De o i Ne t a dM r c ; a i M n rl t m s a i m z o
因; ②地幔流体提供成矿物质, 地幔流体是一种超临
界流体, 具有独特的溶解和输运能力, 因而可以溶解 和迁移地幔 中许多成矿元素;③地幔流体提供成矿



型铀矿中基性岩与铀成矿作用研究
Suyo ocncTp rnu eoisNur n ai ok ihUa imMnrlzt0 td fV la i yeUaimDpst e taadMfcRcsw t rnu ieaiain
型 铀 矿

基 性

饶泽煌 方 欣
成 矿 作 用


要: 传统地球化学理论认为火山岩型铀矿 的热液铀矿床 中的铀都是通过氧化溶液搬运的, 由六价 并

还原成四价而沉淀成矿; 或者是是碱交代作用形成 的。但大量的文献表 明, 铀的成矿不仅与火 山岩和次火 山

花岗岩型铀矿铀地球化学场分形奇异值分解研究

花岗岩型铀矿铀地球化学场分形奇异值分解研究
E mal b ig sr s h . o i: ru h > o u,等 :花 岗岩 铀 矿 铀 地 球 化学 场 分 形 奇 异 值 分 解 研 究
应 用受 到 限 制 。但 在 计 算 机 技 术 迅 速 发 展 和
普 及 的今 天 ,微 机 内存 不 断 扩 展 ,计 算 速 度 不 断加快 ,计 算 成 本 大 大 降低 ,应 用 S VD 解 决一 般数 据 量 的 数 据 处 理 问 题 已经 不 存 在 任
[ 要 ]介 绍 了 分形 奇 异 值 分 解 方 法 的 原 理 和 实 现 过 程 , ̄ J 山花 岗岩 型 铀 矿 矿 集 区开 展 了 应 用 摘 -t 0
试 验 ,利 用 该 方 法 将 桃 山地 区 1 5 铀 地 球 化 学 场 分 解 为 噪声 场 、区域 地 质 背 景 场 和局 部 异 常 场 ,在 / 万 提 取 隐伏 铀 矿 弱信 息方 面取 得 了 较 好 的 应 用 效 果. 。
我 国对 战 略 铀 资 源 需 求 的 长 远 保 障 。铀 地 球 化 学 填 图方 法 ( 括 伽 玛 能 谱 测 量 、化 探 铀 包 量 测 量 、氡 及 其 子 体 测 量 等 )在 识 别 出露 地 表和 埋藏 浅 的花 岗 岩 型 铀 矿 过 程 中 发 挥 了重 要作 用 。 随着 花 岗 岩 型 隐伏 铀 矿 床 埋 深 的加 大 ,与 铀 成 矿 有 关 的 “ 致 ”铀 地 球 化 学 异 矿 常信 息 ,在 地 表 的显 示 越 来 越 弱 ,并 且 与 地
储量 ,过 去 由于 计 算 成 本 太 高 ,使 它 的 实 际
[ 稿 E期 ] 2 1 —10 [ 回 日期 ] 2 1 30 收 l 0 00 4 改 0 l —4 0 [ 者 简 介] 韩 绍 阳 ( 5 ) 作 17 一 ,男 .高 级 T 程 师 ,博 十 ,主 要 从 事 G S 与物 化 探 信 息 处 理 研 究 T作 。 9 I

基性岩与铀成矿的关系

基性岩与铀成矿的关系

9 2 国 土资谭 导刊


L a n d & Re s o u r c e s H e r a l d
— —
国土资源导 刊
镁质岩浆活动为幔源C 0 2 进入地壳创造有利条件, 也为地壳中的铀
进 入成 矿 热液 奠 定 了基础 。3 . 基 性岩 脉 为铀 的 富集 沉淀 作 用提 供
1 2 5 M a  ̄1 0 9 M a 。因此 ,该 区铀 矿 化 明显滞 后 于火 山活动 ,而与 基 性岩 存在 着密 切 的联 系 。
个新生代铀矿体和铀矿化统计资料分析,得 出其中大部分 ( 约为
6 0 %) 铀矿 体 和铀 矿 化 直接 位 于 玄武 质 火 山机 构 的接 触 带 附近 。 在 我 国 ,基性 岩与 铀成 矿研 究 区域 主要 在华 南下 庄铀 矿 田和相 山 铀 矿 田 。大量 研究 成果 表 明基 性岩 与铀 成矿 的关 系 ,不仅 是 时空
使大多数矿体,尤其是富矿体严格限制在基性岩脉 内部或其边
缘 ;小水 “ 交 点型 ”铀矿 产 于N N E 向硅 化 断裂带 与N w w 向辉 绿 岩脉
的交汇 部 位 ,矿体 主要 呈脉 状充 填于 辉绿 岩 内 。
白云鄂博R E E - F e — N b 超大型矿床提供 了成矿物质,又是其成矿流
山矿田内部钻孔 中的煌斑岩 ( 产于碎斑熔岩中)进行研究,将
其 分为 三 期 ,分 别 是 第 一 期 1 3 4 M a 、第 二 期 1 2 0 M a 一 1 2 5 M a 、第 三 期8 4 . 5 M a 。此 前 也 有研 究成 果 表 明该 区 幔 源煌 斑 岩 形 成 时 代 在
体 的重 要来源 ;且在 胶 东金矿 、小秦 岭金 矿 、华 南铀 矿带 等矿 床 的成矿 作用 中都 起着 重要 作用 。

李子颖——勇于创新 潜心寻找铀矿成矿规律

李子颖——勇于创新 潜心寻找铀矿成矿规律

论译著等 7 0篇部 , 指导培 养多名博士和硕 士研究生 。

个是科 研方向和选题 : 向必 须符合 国家的需要 方
李子颖根据他的研究成果 , 还特地告诉记者 , 中国的铀 和市 场需求 , 选题新颖 , 到有 的放 矢 , 做 积极争取 上级领
资源是比较丰 富的。他拿出一张地质图 , 指给记者 ,你看 , 导 的支持 , “ 充分做 好项 目规划指南工作 。 我国北方大量 的沉积盆地区还未开展足够的研究评价和勘
从理论上推演 了微量元素在岩浆形成 李 子颖 自言小 时候 是被 电影 里 的风 景 吸 引而 选择 的地球化学研究 中,
建立 了数学模型 , 并用计算机进 地质 专业 的。自 1 8 9 6年投身核工业 , 当初风 华正茂 的小 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伙儿如今 已是核地质行业学术带 头人并人选 “ 新世纪百 行了模拟 , 取得 了重要成果 , 为更科学、 定量地解释研究地

步 完善和应 用 , 预测 的成矿远景区 , 经工程验证获得新
创新性地建立了我国潜水 一层 间氧化带型砂岩铀 和稀有元素矿床地质。做科研的李子颖是个“ 求新” 的人 , 学 的突破 :
习阶段的广学博闻为他 日后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矿和鄂 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氧化还原作用 一油
“ 我国铀 矿资源的突破本 身就是 创新 ,我 国铀 矿地 气 一热流体 改造的“ 叠合成矿模式”对指导我国的砂岩型 , 在钱家店 凹陷铀矿勘 质工作初期 花岗岩型铀矿的发现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铀矿成矿预测和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
为揭露评价和落实该 中型矿床及查 明其成矿规 谈到创新 , 李子颖补充解释道 : 世界铀矿找矿历史亦表明 , 查评价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特征及铀成矿规律研究摘要:通过对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区域地质条件、花岗岩型铀矿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该地区铀成矿规律。

关键词:花岗岩型铀矿;富铀矿;成矿条件;成矿规律
0引言
花岗岩在华南分布广泛,出露总面积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与华南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在我国占重要的位置。

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指与花岗岩体有密切空间关系和成因关系的热液铀矿床,它产在岩体内部或其外围不远的一定的范围内。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区位于华夏古隆起闽赣后加里东隆起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交接部位,该区地壳演化经历了前加里东、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期、喜山期五个构造旋回。

1 区域地质背景
华南大陆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最重要的为四堡-晋宁、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四个变形期。

u-pb 年龄和 sm-nd 模式年龄均显示扬子陆块的主体形成于古元古代(2000ma±),而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最终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为新元古代的晋宁期(800ma±)。

南华纪至早古生代,华南再次发生陆内裂解,至早古生代末发生了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导致震旦系-下古生界的强烈褶皱与大规模花岗岩岩浆活动,发生陆内造山活动。

晚古生代再次发生陆内裂陷,至中三叠世的印支运动使得华南与华北、滇缅对接碰撞,至此进入板内变形演化阶段。

印支期在南岭地区形成的深大断
裂控制了三条近 ew 向花岗岩带的展布。

早中侏罗世,华南地区由近东西向展布的特提斯构造域逐渐转为北东向展布的太平洋构造域,使得华南地区受古亚洲洋体系控制逐渐转向受太平洋体系控制。

至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华南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与岩浆活动,诱发了壳幔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了华南花岗岩地区的多金属成矿作用,而铀矿成矿作用主要也出现在这个时期。

2花岗岩型铀矿特征
2.1产铀花岗岩体特征
(1)产铀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值集中138~172ma 和198~250ma 两个阶段,分属于燕山早期和印支期。

(2)产铀岩体岩石类型多属黑云母花岗岩或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的演化系列。

(3)大型铀矿床均产于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中,其复式岩体均为富铀花岗岩(u>13×10-6),th/u11×10-6)。

(4)产铀岩体具有高铝、富铀、富硅(钾)、低钙、低暗色组分的酸性花岗岩。

(5)产铀岩体蚀变发育,常表现为钠长石化、白云母化。

岩石中铀活化指数 m值(×标准离差)为30~390,其中产出大型、中型铀矿床的岩体岩石铀活化指数 m 值均 >100。

(6)产铀岩体中普遍发育燕山晚期酸性小岩体和中基性脉岩,它们多为深源浅成—超浅成岩体、岩脉。

2.2 铀矿赋存部位
(1)铀矿田或富铀矿床受区域深大断裂控制。

华南诸广、下庄铀矿田分别位于北西向惠来-汝城深断裂与东西向九峰-仙游、大东山-漳洲大断裂及北东向南雄、黄陂大断裂相交汇部位。

区内控制花岗岩型铀矿化总体分布主要是北东向、北西向深大断裂带,其次为东西向和北东向南雄、黄陂大断裂。

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与其他方向深大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区域铀矿化集中产出的部位,尤其是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与北西向惠来-安仁深大断裂带的交接复合,对铀成矿更为有利,华南诸广、下庄铀矿田的产出和分布,都与其剪切拉张断陷和拉分盆地有关。

(2)赋存铀矿床、铀矿体构造。

铀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深大断裂带伴生的主干断裂及其旁侧次级断裂、裂隙带。

赋存铀矿床、铀矿体构造类型有硅化带型、裂隙型和层间破碎带型等。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主要有硅化带型、硅质脉型、碎裂蚀变岩型、花岗岩外带型。

3 铀矿化特征
华南的产铀花岗岩体主要分布在后加里东隆起带上,并且都属于多期次或多阶段的复式岩体。

比较典型的则有诸广山复式岩体、贵东岩体、下庄岩体及桃山岩体。

它们都受铀含量较高的花岗岩控制。

诸广山岩体内铀矿化主要产于断层破碎带或者不同期、不同阶段、不同次岩体接触带附近的构造破碎带内。

诸广山复式岩体岩浆期次多,岩石类型较为复杂,且普遍发育有碱交代岩石和白云母化、
钾长石化、萤石化、硅化等蚀变作用。

对铀矿化较为有利的围岩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钾)长花岗岩及中细粒斑状二云母二(钾)长花岗岩。

铀自复式岩体花岗岩中浸出受物理化学环境影响,各类岩石铀的浸出率有较大差异,铀含量的高低与浸出率的大小成正比;岩性不同,铀浸出率不同,含角闪石的岩石铀浸出率很小,二云母花岗岩的铀浸出率比黑云母花岗岩大;铀浸出率和浸出速度也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弱酸性溶液比弱碱性溶液浸出率大。

矿区岩浆岩中的铀经多期次岩浆或热液的反复重熔,在后期次岩浆中相对较富集,而这些后期岩浆岩在风化剥蚀、地表水或地下水、岩浆期后热液等作用下,u 活化进入热水溶液,在有利的地质构造位置上富集成矿。

贵东岩体内高、中、低温蚀变叠加区和酸、碱蚀变叠加区通常是铀矿集中分布的地区,特别是铀成矿作用与受控于韧性区域构造的碱交代、绿泥石化、白云母化关系十分明显,并具有早碱晚硅、上硅下碱和上氧化下还原的蚀变叠加规律。

多期次蚀变叠加区内岩石破碎,面型碱交代、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发育。

下庄矿田存在早(138~122ma)、晚(96~54ma)两期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型铀矿。

早期铀矿与火山后活动的深源酸性、中基性岩浆有关,在碱性中—高温热液条件下成矿,矿体赋存于碱交代及绿泥石化带中,且花岗岩中富矿主要为早期铀成矿作用的产物;晚期铀矿则与硅质热液活动有关,在酸性中—低温热液条件下成矿,矿体赋存于硅化带中。

早期铀矿多分布于白云母化细不等粒含斑黑
云母花岗岩(141.2ma)小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是细不等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型铀矿,主要产于北西西向蚀变碎裂岩带以及北西西向与北东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其围岩蚀变是以钾(钠)长石化、赤铁矿化、蠕绿泥石化为主的碱性蚀变,而晚期铀矿则为岩源活化再造中—低温热液硅化带型铀矿,主要产于北东向硅化断裂带中,其围岩蚀变是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萤石化为主的酸性蚀变。

桃山岩体脉岩带与铀矿化时空关系密切,所有矿床中主要矿带空间上多产于脉岩带一侧或两条脉岩之间;时间上脉岩是本区岩浆侵入作用的最后产物,区内花岗斑岩为 81ma 和 74ma,本区沥青铀矿同位素年龄值为 72.65ma 和 41ma,两者十分相近。

桃山铀矿田的铀矿床分布于桃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不同部位,除雷斗石矿床赋存于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混合花岗岩中外,其他矿床的赋矿围岩以中粒二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少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

根据围岩蚀变与铀成矿关系,可分为矿前期蚀变、成矿期蚀变和矿后期蚀变。

矿前期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白云母化、碱交代、伊利石(水云母)化和红化(赤铁矿)等,认为红化(赤铁矿)应早于铀成矿期;成矿期蚀变主要为萤石化、硫化物化、硅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碳酸盐化等;矿后期蚀变为硅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黏土化和褐铁矿化等。

4 铀成矿规律
根据前人对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矿床成因、
找矿判据等成矿规律的认识,总结出以下几点:
(1)铀矿集区或铀矿田位于多组深大断裂交汇部位、多期次强烈构造岩浆活动中心和多期次的热液蚀变叠加区。

(2)铀矿床定位于构造、岩浆、蚀变“三位一体”中。

三位一体中的“构造”是指多组控矿构造交汇区,“岩浆”是指燕山晚期拉张环境下的深源酸性和基性岩浆叠加,“蚀变”是指岩体碱交代、白云母化等碱性蚀变与其后的硅化、水云母化、绢云母化等酸性蚀变叠加。

(3)含矿构造的变异部位、含矿构造与控矿构造及含矿构造之间的交叉复合部位、不同岩浆期次及不同岩性接触界面、晚期小岩体内外接触带的凹槽和圈闭部位以及基性岩脉与含矿构造相交的“交点”部位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

(4)深源浅成至超浅成岩浆形成,与铀矿化关系密切。

(5)印支期花岗岩与大规模铀成矿作用有关。

(6)基性岩脉、碱交代与铀矿化关系密切。

(7)富铀矿多赋存于铀高场、钾高场、钍低场部位,尤其是钍特低场区内(或附近)的铀高场、钾高场区,往往是富铀矿床的富集部位。

5 结束语
华南产铀花岗岩铀矿化主要产于断层破碎带或不同期、不同阶段、不同次岩体接触带附近的构造破碎带内。

其围岩蚀变一般有碱交代、绿泥石化、白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赤铁矿
化和萤石化。

华南富铀矿区内主要为“交点型”、碱交代碎裂岩型和群脉型铀矿,且产铀岩体主要受深大断裂带、岩体接触带等构造控制,带上围岩蚀变发育,有利于寻找大型铀矿床。

构造、岩浆、蚀变“三位一体”是铀矿形成的有利空间,也是花岗岩型铀矿的找矿靶区。

参考文献:
[1]周新民.南岭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岩石圈动力学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吴烈勤,谭正中,刘汝洲,等. 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 [j]. 铀矿地质,2003,19(01)
[3]黄国龙,朱捌,吴烈勤,等.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j].铀矿地质,2006,2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