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设计节能的探讨

合集下载

节能建筑设计探讨

节能建筑设计探讨

1 、建筑设计与节能设计 的关系
建筑设计 中的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 与节 省 能 源 不 是 孤 立 的 ,也 不 是 矛 盾 的 ,而 是 相 互 影 响 和 联 系 的 。人 类 可 以 自主 建 造 舒 适 的 建 筑 内部 环 境 , 但 人 工 化 的 舒 适 通 常 依 赖 于 照 明 、 空 调 和 通 风 等 高 耗 能 设 施 ,且 舒 适 度 的 提 高 又 往 往 以 耗 能 的 增 加 为 前 提 条 件 , 这 种 发 展 模 式 带 来 了 当前 环 境 和 能 源 危 机 , 进 而威胁 到人类 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 随着经济 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 、 城市居 民生活水平 的提 高 ,建筑耗 能 占整个 能源消 费总量的 比重不 断上升 ,每年 由于新 建和 改建建筑 ,消耗大 量能源 ,带来 自然环 境 的恶 化。同时在建 设过程 中还存 在水污染 严重 、土地 资源利 用率低 、建筑耗 材高等严 重 问题 。如不注意防止水 、土和 空气 的污染 , 绿 化 与 水 面 严 重 不 足 、 空 气 污浊 、气 温 升 高 、 能耗剧 增。 自然环 境的 日趋恶化 ,结果是建 筑 系 统 内 和 建 筑 系 统 外 的物 质 良性 循 环 与 能 量 的 良性 转 换 受 到 严 重 破 坏 ,也 就 是 生 态 环 境 受到严重破坏 。居住 区中的气 候设计 ,不 仅 仅 是 一 个 充 分 利 用 自然 能源 、 减 少 再 生 能 源消 耗的问题 ,也 是一个 直接 处理人与 自然 的关 系问题 ,实现 可持续发展 是本世纪人类 所面对 的巨大挑战 。
3 、推 进节能建筑的措施
3 . 1建 筑 规 划 的 节 能 设计 3 . 1 . 1 合 理 选 址 建 筑 选 址 主 要 是 根 据 当 地 的 气 候 、地 质 、 水质 、地 形及周 围环 境条件等 因素 的综合状 况 来 确 定 。 建 筑 设 计 中 ,既 要 使 建 筑 在 其 整 个 生命周期中保 持适 宜 的微气候环 境 ,为建 筑节 能创造条件 ,同时又要不破坏 整体生态 环 境 的平 衡 。 3 . 1 . 2正确 选 择 朝 向 日照及朝 向选择 的原则是冬季 能获得足 够 的 日照并避 开主导风 向,夏 季能利用 自然 通 风并防止太 阳辐射 。然而建 筑的朝 向、方 位 以及建筑总平 面的设计应考 虑多方面 的因 素 ,建 筑 受 到 社 会 历 史 文 化 、 地 形 、城 市 规 划、道路 、环 境等条件 的制 约,要想使建筑 物 的 朝 向均 满 足 现 今 防 热 和 冬 季 保 温 是 困难 的 ,因此 ,智 能权衡各 个因素之间 的得 失, 找 到 一 个 平 衡 点 , 选 择 出这 一 地 区 建 筑 的 最 佳 朝向和较好朝 向,尽量避免东西 向日照。 3 . 2建筑围护结构 节能设计 建筑 围护 结构组成部分 ( 屋顶 、外墙 、 门 和 窗 、遮 阳 等 设 施 ) 的 设 计 对 建 筑 能 耗 与 用 户 所 处 热 舒 适 环 境 有 根 本 的 影 响 。 一 般 增 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 总投资 的 3 %~ 6 %,而 节能却可达 2 0 %~ 4 0 %。通过 改善建筑物 围护 结构 的热 工性 能 ,在夏 季可减少室 外热量传 入室 内,在冬 季可减少 室 内热量 的流失,使

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摘要:目前,建筑节能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是能源短缺的国家,但建筑能耗却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3倍。

高能耗不利于建筑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我们重新研究节能设计策略,从建筑节能设计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探讨,充分挖掘建筑节能的潜能。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探讨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极为短缺,能源供求矛盾不断升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能耗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解决建筑节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严峻的形势要求建筑设计充分考虑节能问题,创新节能措施,实施绿色建筑设计。

2、节能环保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节能建筑就应该是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一是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二是对环境影响最小,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尽量使用本地建材,重复利用建筑材料;三是对生态环境最好,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3、节能建筑的整体环境设计整体环境设计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设计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要引入绿色建筑理论,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绿化,用绿化覆盖地面,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减少路面吸热,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

4、节能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4.1建筑位置及朝向。

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陈兆峰(佛山市置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00)工程技术脯耍]建筑节能作为能源节约的一方面,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具体体现、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改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

本文根据国内建筑节能设计现状,从建筑物的外壳、体形、朝向、平面布置、门窗、屋顶等方面就节能问题进砖飞初号臻斌,巨罐词】建筑;节能没计;环境1国内外现状我国自1986年建设部颁发绡掰i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以来,已陆续建设了一批节能试点小区,取得了一些经验。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高档旅游宾馆、高级写宇楼的耗能量高出普通住宅建筑的6—7倍,于是我国又相继制订了旅游旅馆建设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蛰和健筑外窗性能及检测方法标>龄等。

为确保有关标准的贯彻执行,一些大咳市纷纷出台建筑节能行政法规,开展建筑节能研究,如t啬体材料革新、节能窗、太阳能建筑技术等,一些成果也已在相当范围内推广应用。

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其中建筑设计节能就是—个薄弱环节。

欧美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召由危机后普遍都把建筑的节能管理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从经济上加以引导、鼓励或限制,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国际上节能热正在升温,世界性的建筑节能新高潮正在现代新技术的基础上兴起。

2中外建筑案例的比较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总能耗的27.5%,因此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实践,在建筑开发和设计领域尤为重要。

建筑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和差异。

为找出中外在节能建筑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下对收集来的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国外的70个案例大都来自发达国家,所以表1可看成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情况的比较。

表1中外节能建筑昀没训胄?冠统计绽什甄嚣使用睁睫计寿岳中国昀定倒1S十国升的定伊170十室删箍蜂牟耷翩磕嶂庠●旧自鲍》件555荆用自舵啪g3=04加茌,t目护罐I甸的儇酲魄如畦蕾11l05l刺用喜取再觉92,I,刺用自虹西风,Z332黑用芦且慢性木8127燕用熏蕊畦旧7j04但用高歧赡矗囝T d135卓凋主阳t6503Z蹦'毫●带麓O e e9髓母的量复卡佣631,露碑的砑癖膏佣27I O口使用‘域村辑e10g图2中外建筑案例中使嗣均设比*£的缅伟黜b表从表1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中外建筑中运用得最多的前5项设计法:在我国:1)加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2)利用自然通风:3)利用自然采光;4)利用自然地貌;5)使用建筑遮阳。

对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对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时 不得不 重视 的问题 之一 。 相关 部门统 计 , 风 面 。 体 之 间的 组 合对 气流 的 形 成具 有 直 据 单 我 国的固体矿物燃料( 同类型 的煤和泥炭等 ) 接 的影响 , 别是高层 建筑群 内部 易受到 回旋 不 特 资 源的总 量相 当于 1 1 8 ×1 l t 资源 , . 1 4 0 3煤 其 涡 流的 作用 , 易出现 死角 , 容 不利 于室 内的 自 中大部 分 是 己探 明 的储 量 。 目前 的 耗煤 速 然 通 风 , 按 从而 形 成不 利 的小 区 微 气候 。 因此 , 度, 己探明的经济可 采储量能维 持经济发展 需 为 了营 造绿色舒 适的小 区微 环境 , 调整好单 应
要2 0 左右 。 3年 石油 己探 明的经 济可采 储量 估 计 为 8 9 0 0 , 每 年 我 国大 约 消 耗 3 . E EH OY E 0
对 住宅建筑 节能 设计 的探 讨
符 奕 波
( 长兴建筑勘察设 计院有 限公 司 浙江长兴 3 1 0 1 ) 30 摘 要: 能源的有效 利用 已经成 为人类各 个方 面发展 过程 中势必 注意的方 面 , 尤其在居 民住 宅建筑 的设计 中更要注重 考虑房屋 的 节能性 能。 本文针 对现阶段 我 国具体 的 能源的利 用情况及 其 与住 宅建筑 的关 系, 阐述 了几点住 宅建筑 的 节能设 计的主要 思路 , 可供 类似 房屋设 计的 同行 们技 术 参考 使 用 。 关键 词 : 宅建筑 节能设计 设计 思路 住 中图分类 号 : U2 1 5 T 0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2 7 1 2 1 )1 b一0 7 —0 1 7 —3 9 ( 0 0 0 () 0 1 1 日益突 出 、 筑能 耗不 断增 长的现 阶 段 , 极 建筑 设计上广泛 推广的节 能设计之 一。 建 积 从近年 来的 能源使用 和发展情 况来看 , 、 油的供 煤 电 开 展建 筑 节 能意 义十 分 重大 。 创新节 能 关键 技术 作为 一个新 型 的技 术 应 紧张 已经不 容忽 视 , 阳能 应该 由 “ 充能 太 补 会议 对发 展 中国家如 何控 制温 室气体 的排 放 建 外 向“ 发展 。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经 做 了深 远 的探 讨 , 作为 《 合 国气候变 化框 架 领 域 , 筑节 能涉及 建筑 的结 构体 系 。 围护 源” 替代能源” 联 公 约 》 其 《 都议 定 书 》 缔约 方 的 中 国 , 结 构 设计 、 筑 节 能施 工 领域 监 督检 验 方 法 过2 年 的发展 , 品的生产研 发技术 已相 当成 及 京 的 建 0 产 建筑 节 能设 计 的效 熟 , 来越 受到 消费 者的 青睐 。 越 然而 由于 各方 直致 力于推动公约 和议定书的 实施 , 认真 履 等 多方 面 的 问题 和难 点 。

对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的相关探讨

对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的相关探讨
保 温材 料 。
1 、 当前 我 国建 筑设计 现 状
随 着我 国 城市 化进 程 的不 断 加快 , 对 于 建 筑设 计 的需 求 也越 来 越 大 。建 筑 不仅 在 施 工过 程 中会 产 生 大量 的 能 源 消耗 , 在 使 用 时 的如 采 暖 、 空调 等 环 节也 会 消耗 大 量 的能源 。建 筑 设计 师 作 为建筑 设 计 的节 能 理念 的执行 者 , 在 设 计 过 程 中将 保 护 自然 环 境 、 降低 建 筑 能 源损 耗 、 提 高 自然 资 源 利用 率 等 作 为设 计 的重 点 , 才 能 实现 建 筑 的可持 续 发展 。数据 显 示 , 在我国, 建 筑 能耗 占 到 社 会 总能 耗 的 4 5 %,而我 国在 建 筑节 能 方 面 的研 究 较 发 达 国家 的起 步 要 晚, 在 技 能技 术 等方 面 的水 平较 低 , 如 在 单位 面积 的采 暖成 本 上 , 我 国的能 耗 是 西方 发 达 国家 的3 倍 以上 。 在建 筑设 计 中融 入 建筑 节 能理 念 , 运 用节 能新 技
5 、 门 窗节能 的设计
门窗 作为 建 筑热 量散 失最 为 严重 的地 方 , 由其 所 带来 的建 筑 能 源 的损 耗 占总 损耗 的 三分 之一 。因此 , 建筑 的节 能设 计 , 要 做 好 门窗 的 能源 损耗 控 制 , 如尽 量 的减 小 外 门窗 的 面积 ; 减 小其 冷 风 渗 透和 提 高 其气 密 性 ; 改善 门窗 的 保温 导 热性 能 , 减 小 门窗本 身 带来 的热 传递 等 。 具体 可采 取 以下 的几 个措 施 :
术, 以迫 在眉 睫 。
最后, 严 格 按 照公 安部 最 新 6 5 号令 , 在 新 标 准发 布 前 , 从严执行《 民用 建 筑 外保 温 系统 及外 墙装 饰 防火 暂行 规定 》 ( 公通 字 [ 2 0 0 9 ] 4 6 号) 第二 条 、 建筑 的节 能 设计

关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关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关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摘要: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生长点。

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使居住建筑在长期使用中的能耗降下来,达到建筑节能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住宅节能建筑建筑设计前言: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世界各国提出了控制矿物能源用量的增长,提高用能效率,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生长点。

而在我国,建筑能耗浪费相当严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技术落后,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当,缺乏节能意识等。

因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保证居室热舒适环境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采用新型保温材料,把居住建筑在长期使用中的能耗降下来1 节能住宅的概念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重视节能住宅。

节能住宅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最大限度的把室内自然温度控制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从而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

2 节能住宅设计的思路2.1 建造内保温复合节能墙体复合节能墙体通常由绝热材料与传统墙体材料或某些新型墙体材料复合而成。

如果绝热材料复合在建筑物外墙的内侧,则称为内保温复合墙体。

(1)墙体结构层:系指混凝土现浇或预制品的外墙,内浇外砌或砖混结构的外砖墙。

以及诸如承重多孔砖外墙等其他承重外墙。

(2)空气层:空气在0℃时导热系数为0024vv/(mk)。

在25℃±5℃时为00256w/(mk),即使在200℃的情况下仍有00:384 w/(mk)。

由此可见,空气也是一种优良的保温材料。

因此,在建筑物中常用材料围成的空气隔离层,不但可以保温隔热。

而且具有切断液态水份的毛细渗透、防止保温材料受潮的功能,因为一般外侧墙有吸水能力,而其内表面常因温度低而出现的冷凝水。

关于建筑暖通技术的节能设计探讨

关于建筑暖通技术的节能设计探讨

关于建筑暖通技术的节能设计探讨摘要:本文从目前暖通技术的现状出发,阐述了暖通空调的,并对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同时进一步对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办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暖通技术;现状;设计引言:数据表明,在我国城市建设在暖通技术上所花费的能耗占据了所有能耗的 30% 以上,这是一个极大的比例。

足以说明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暖通技术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

因为我国是一个少油,贫气,相对来说富煤的国家,从能源结构上来说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都主要来自于进口石油和自产煤炭方面。

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暖通系统在节约工程建设成本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占据重要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行业的能源损耗,暖通空调系统所消耗的占到了60%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的应用也将不断增多,这样造成的能源损耗是无法预计的。

因此注重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暖通空调概述1.1 暖通空调概述暖通空调主要有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三项功能,控制建筑内的温度和湿度,从而达到对环境温度的调控作用,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在传统的暖通空调系统中,多采用定流量水力系统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及节能的意识都有所提升,这时在暖通空调上开始采用变流量水力系统和变风量系统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控制能力。

暖通空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空气处理过程,从而创造出一种舒适的室内环境。

其在对空气进行处理过程中,空气进来后进行冷却处理,然后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处理后可以把空气里的细菌、病毒、烟尘或是异味等过滤掉,同时加湿设备还能保持房间相对的湿度,从而营造出舒适的环境。

1.2 空调供水系统目前在冷冻水的管道都是处于循环式的,所以变流量系统在不同的组成装置下可分为相对变流量和真正流流量两种,但真正能实现变流量系统节能需求的则为相对变流量系统。

1.3 空气处理单元在暖通空调的空气处理单元中,主要是对混风(即新风与部分回风)进行处理,混风在热交换器下进行热交换,冬季混风在吸收能量后温度升高,从而送出暖风,而在夏季则随混风温度降低送入室内,从而将室内的温度调节到所需要的值。

建筑节能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建筑节能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之 目的 展 开 探 讨 。
1合理 规 划布 局 1 1合 理选 址 建筑 选 址主 要 是根 据 当地 的气候 、土质 水质 、地形 及 周 围环 境条 件 等 凶素 的综合状 况来 确定 。 建筑 设 计 中, 既要使建 筑 在其整 个生命 周 期 中保 持适 宜的微气 候环境, 为建筑 节能创 造条 件, 同时又要 不破坏整 体生 态环境 的平衡 。 1 2合 理 的外部环 境 设计 在建 筑位 址确 定之后 , 应研 究其微 气候 特征 。根据 建筑 功能 的需求 , 应通 过合 理 的外部环 境 设计来 改善 既有 的微 气候环 境, 造建筑 节 能 的有 利环 境, 创 主要方 法为 : 在建筑 周 围布 置树 木 、 ① 植被, 能有效地 遮挡 风沙 净化 空气 , 既 还 能遮 阳、 降噪 : ②创 造人 工自然 环境 , 如在建 筑附近 设 置水面 , 用水 来平衡 环 利 境 温 度 、 降风 沙及 收集 雨 水 等 。 1 3 合理 的规 划和 体型 设计 合理 的建筑 规划和 体 型设计 能有 效地适 应恶 劣 的微气 候环境 。它包括 对
间 。
[ 键词] 筑节 能 关 建 中图分 类号 :U T2
规划 设 计 建筑 设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0 9 9 4 ( 0 0 3 1 9 0 1 0 l X 2 1 ) 6 O 0 2
近 年来, 国政府 对建 筑 节能十 分重 视, 定和颁 布 了一系 列新标 准 、新 我 制 规范 , 旨在加 强建筑 节能 工作 的开展 。 业内 I : 程技 术人 员为此 做 了大量 的工 作 并取得 了一 定 的科技成 果, 累 了一些经 验 。建 筑 能工 作有 许多环 节, 积 建筑 设计-9 几 J 是其 巾重 要环节 。 本文就 建筑 设计环 节 改善热 环境 , 建筑 物达 到节 能 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建筑设计节能的探讨
【摘要】随着能源的渐渐减少,建筑业又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已经把节约能源作为了重要关注的课题,在建筑设计方面也提倡环保节能的设计。

建筑节能将是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就此,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在住宅设计中节能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设计;节能;可再生能源
1、节能设计的作用
随着国家及人们对住宅要求的越来越高,环保意识的增强、人力的倡导节约能源等一些问题。

国家在建筑节能问题上,先后制定了批技术标准规范,如:国家建设部于2005年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等,对于建筑节能设计人员,一定要以标准、规范的颁布的节能设计标准操作,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起到的带头的重要作用。

2、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要点
2.1 住宅建筑的布局和体型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所涉及的自然地理环境、小区规划中建筑群体的朝向、体型、间距、高度以及道路网的布局,广场绿地的分布等都会影响规划区的微气候,影响建筑的日照和通风,由此影响到建筑的能耗。

住宅建筑布局和体型优化设计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建筑功能、居民行为活动特点等囚素,从布局、朝向、间距、夏季主导风、太阳辐射及建筑外部环境构成等方
面进行考虑。

比如:住宅朝向的选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避免东西朝向,以期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冬季增长日照时间。

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建筑节能的需要,应尽量减少建筑形体的凹凸,体型系数宣控制在0.3以内,住宅进深应扩大到10m以上,以1014m 为宜,住宅长度以55m左右较为适宜。

此外,在总体规划中,应合理选择热源形式,优化布置室外供热管网,以减少热传输的损失。

2.2 住宅建筑的平面设计
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主要考虑建筑平面形状、热环境分布以及温度阻尼区的设置等方面的因素。

住宅建筑平面形状应规整,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面积,增加冬季直射室内的阳光,减少夏季太阳辐射。

比如把房屋外墙面积大、开窗多的一面正对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南向,使建筑在冬季可以有效地收集太阳能,北侧外墙只开设小窗,主要满足通风的需要,而东西方位不开窗或开小窗。

热环境分区中把要求较低的厨房、厕所、过厅布置在北向。

而尽量争取将居室布置在南向,充分利用太阳能,保持冬季室内有较高的温度。

住宅建筑中设置一定的温度阻尼区可有效地减少传热损失。

例如,楼梯间由过去的开敞式改为封闭式,楼梯间设窗;北向单元入口均设门斗,避免冬季西北风灌入:对屋面上入孔做密闭处理,使整个楼梯间形成一个温度阻尼区。

2.3 围护结构及材料设计
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由包围空间的将室内与室外隔开的结构材料和表面装饰材料构成,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屋面、墙体、门窗
和地面是建筑能耗的四大部位,所占能耗比例依次为屋面22%,墙体24%,门窗33%,地面15%。

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采光的需求,并提供适合建筑地点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

2.3.1 屋面节能
屋面的面积在整个围护结构中比例不大,但是对于顶层房间而言却是非常重要。

因此,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
(1)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
(2)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

现在,屋面保温节能多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屋面、架空型保温屋面、浮石沙保温屋面和倒置式保温屋面等节能屋面。

南方地区更强调隔热效果,可采用种植屋面、高反射率屋面或遮阳屋面。

2.3.2 墙体节能
墙体节能技术多采用复合墙体节能。

复合墙体节能是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阻燃保温材料来改善
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

复合墙体节能多采用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及聚乙烯塑料等新型高效保温绝热材料以及复合墙体,降低外墙的传热系数。

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内保温技术和外保温技术两大类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
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

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

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层位于主体结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在南方地区,尤其是夏热冬暖地区应注重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少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2.3.3 外门面节能
据统计,通过外窗的热损失占建筑能耗的35%~45%,可见外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比较薄弱的部位。

外窗的窗框材料、玻璃品种及有无遮阳措施都会显著影响其热工性能。

普通的单玻铝合金外窗的传热系数为6.4w/m:?k,是墙体的六倍。

因此,应使用新型保温节能外窗。

外窗玻璃应尽量选择中空玻璃、吸热玻璃、反射玻璃等。

目前热工性能较好的外窗采用双玻中空双腔充惰性气体(厚度为
40mm)玻璃,窗框为铝合金断热桥型材,这种外窗的传热系数可达到1.5w/m?k。

此外,窗墙面积比也是影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主要因素。

确定窗墙面积比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是不同地区冬夏季日照情况(日照时间、太阳总辐射强度、阳光入射角)、季风、室外温度、室内采光设计标准及外窗开窗面积等。

一般外窗的保温性能比外墙差很多,窗墙面积比越大,暖通空调系统能耗越大。

因此,应在保证自然采光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面积比,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

3、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节能设计
太阳能是常被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太阳能与建筑结合为我们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一个理想途径。

建筑物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

被动式利用太阳能是指建筑物直接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其室内冬季最低温度升高、夏季最高温度降低。

主动式利用太阳能是指通过一定的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人们日常
生活所需的热能和电能。

目前,已有很多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实例,值得进一步推广。

在利用太阳能的时候,要把太阳能装置和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师要了解太阳能热水系统装置的组成及各部分要求,研究太阳能集热装置在建筑上可能的位置,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装置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做“相加”设计。

即从建筑设计伊始就将太阳能系统包含的所有内容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加以考虑,巧妙地将太阳能系统的各个部件融入建筑之中“相加”设计,使太阳能系统成为建筑组成不可割的一部分,而不是附加的构件。

太阳能系统与建筑的整合,是多学科、多方面参与合作的综合性事业。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能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护环境。

利用太阳能供电、供热、供冷、照明,最终实现绿色能
源的建筑,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热门研究课题,也是21世纪一个应用面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题;这是太阳能利用的一个引入注目的发展趋势。

4、结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设计行业的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如果要达到高舒适度、低能耗标准,需要较多的技术支撑和设计经验,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住宅建筑布局和体型系数、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内部各技术系统之间的配合、生态能源系统的应用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住宅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才能进一步节约能源,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李廷芥.建筑节能任务十分紧迫[n].金羊网—新快报,2005.
[2]马永新.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应做的几项工作[j].砖瓦世界.
[3]刘加平,武六元.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j].能源工程,2001,(02)
[4]张国娟.小户型住宅设计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
计.2008.(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