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拔罐穴位图解

合集下载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健康理念】:好轻松•好健康•好生活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主病病症与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非常感谢您对中华传统医学艾灸针灸·拔罐·刮痧疗法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国好轻松医疗科技健康品牌团队好轻松拔罐的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

肩周炎中医拔罐穴位图

肩周炎中医拔罐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可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机能,通过改善病灶周围组织营养,修复受损组织及神经根,促进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肌肉劳损症的康复。

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

完整版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完整版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

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阳蹻之会。

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髃”,骨间凹陷的意思。

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

)《神应经》(照海昆仑、阳陵泉、丘墟、绝骨、委中、风市、.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养生: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

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感冒的拔罐疗法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拔罐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拔罐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拔罐有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中老年人常常会觉得肩膀疼,略微干点重活或着凉了,痛苦还会加重,严峻的时候胳膊都抬不起来,这其实就是患上了肩周炎。

肩关节是活动最多的关节。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就是肩关节痛苦和活动受限,因好发于50岁左右,而又称为“五十肩”。

起初肩部是呈阵发性痛苦,以后痛苦渐渐加剧或钝痛,或者像刀割一样痛,而且是呈持续性的,并会向颈项及上肢集中,尤其是夜间痛苦加重,个别患者痛得睡不着觉或半夜痛醒,严峻时连端碗吃饭、穿衣伸袖都困难,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肩周炎拔罐实际不太好,会造成局部十字韧带和肌肉水肿,加剧表现。

建议局部敷热或推拿后开展功能熬炼,关键熬炼肩周肌肉,一般一年后能好。

训练方法很多,双上肢以肩关节脱位为支撑点划圈,或立在墙角20公分处,两手爬墙做到较大范畴。

每天熬炼3次,以能承受主导,由浅入深。

肩周炎早期时肩部呈阵发性痛苦,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痛苦加重,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殊敏感。

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怕冷:患肩怕冷,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肩周炎的症状都可以使用中药外扶的方法处理,如古顺敷堂肩周帖,也是目前大多数肩周炎患者的选则。

日常护理:1.订正不良姿态:对于常常伏案、双肩常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留意调整姿态,避开长期的不良姿态造成慢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

2.加强功能熬炼:如工作或看电视45分钟后,做“点点头”、“仰仰头”、“摇摇头”等运动。

3.留意防寒保暖:不能长时间的吹空调,避开肩膀受凉,中老年人更应留意4.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奇水果、牛奶、绿叶蔬菜或多用胚芽、玉米等;5.忌吃肥腻食品。

如肥肉、奶油、油炸食品等。

拔罐穴位图详解

拔罐穴位图详解

附注:1.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

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中脘:位于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ráo)骨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18.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健康理念】:好轻松•好健康•好生活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主病病症与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 xx106、xx1、xx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xx30、足三里23、xx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xx85、肾xx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xx14、足三里23、胃xx76、大肠xx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xx31、足三里23、脾xx77、胃xx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xx31、足三里23、xx14、肝xx79、脾xx77、胃xx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xx77、胃xx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xx31、xx14、足三里23、胃xx76、肾xx75、脾xx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xx28、xx31、xx14、足三里23、胃xx76、肾xx75、大肠xx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xx30、天枢36、气海29、xx31、足三里23、脾xx77、胃xx76、命门57、大肠xx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xx97、大椎89、身柱47、肺xx85、肝xx79、胆xx78、脾xx77、胃xx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xx79、胆xx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xx30、足三里23、xx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xx85、身柱47、肝xx79、胆xx78、百会94、xx106、风池92、膈xx81、xx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xx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xx83、肝xx79、xx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xx门33、xx28、xx31、足三里23、xx82、心xx83、肾xx75、xxxx73肺心病膻中5、xx35、气海29、xx28、xx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xx85、xx82、心xx83、肾xx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xx28、xx12、足三里23、三阴交21、xx19、肺xx85、胰xx51、肾xx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 xx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xx83、肾xx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xx后遗症 xx35、xx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 xx1、xx35、xx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xx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 xx64、xx63、肾xx75、腰眼59、腰阳关60、xxxx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 xx64、xx63、委中66、xx67、承扶67、xxxx73、腰眼59、肾xx75坐骨神经痛肾xx75、腰眼59、xxxx73、承扶69、xx67、委中66、xx64、xx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 xx35、xx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xx64膝关节痛 xx14、膝眼24、xx18、足三里23、委中66、xx97、xx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xx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xx75、承扶69、xx67、委中66、xx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xx28、xx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xx75、xxxx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xx31、xx28、足三里23、三阴交21、xx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xx79、胆xx78、百会94、xx106、风池92、xx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 xx1、xx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xx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xx35、孔最32、xx19、大椎89、曲池52、肾xx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xx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xx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xx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xx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xx28、xx12、足三里23、三阴交21、xx19、肝xx79、脾xx77、肾xx75、命门57--非常感谢您对中华传统医学xx针灸·拔罐·刮痧疗法养生文化的传承和xx!--xx好轻松医疗科技健康品牌团队好轻松拔罐的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

肩周炎

肩周炎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方法2011-08-29 10:07 来源: 未知阅读次数: 1933今天,骨科专家给大家介绍一种中医推拿方法,这种方法对肩周炎具有一定的治疗缓解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分解为6个步骤,下面详细介绍。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头压手掌法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双腿,手掌放在头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头紧紧压住手掌中心,每次20分钟。

开始几天,手臂不能弯度过大,手掌也很难伸到位,可先采用侧睡头压手掌的办法。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扩胸分肩法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胸前,两肘与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

扩开胸怀,分开双肩、吸气,回复时呼气。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两手抱头法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

然后两肘收拢,夹住头部。

多做几次。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捏拿手臂法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从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复捏拿5~10遍,换手。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旋摩肩周法取坐位,以左手手掌旋转摩擦右肩50~100次,使之产生温热感,换手。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按揉穴位法按揉肩井,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2分钟,换手。

按揉曲池,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钟,换手。

按揉合谷,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手合谷穴1~2分钟再换手。

广州和谐骨科医院的专家指出,肩周炎的治疗不光只靠医疗、食疗,还有动作疗。

当然这些动作你自己要拿捏准确,千万切记不要心浮气躁。

上述介绍的这六种方法对缓解肩周炎都很有效果,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做,症状较轻的,坚持一段时间就有显着效果。

肩周炎的病因2011-08-29 17:41 来源: 未知阅读次数: 3424肩部原因①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②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③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④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周炎拔罐穴位图解
拔罐可以治疗肩周炎,您如果治肩周炎,就要沿着肩胛骨内侧缘,顺着骨缝走罐,走完罐儿以后再把四个小罐密排上,拔10分钟。

您如果不会走罐,就直接密排上四个罐,只是留罐
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大概15分钟后取下。

一般一周拔3~5次,这样能把骨缝里的寒拔出来,同时也消解了肩胛骨肌肉里面的粘连,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已有上千年的经验积累。

中医疗法以安全无副作用著称;另一方面,中医疗法不仅仅针对具体患处用药,更强调全身机理的调养,以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和抗病能力。

是有老中医熬制而成,对于治疗各类肩周炎都有疗效,可直接透入皮肤产生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

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既避免口服药物对脏腑器官引起的副作用,又无手术治疗痛苦及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确保患者可安全、经济、快速解除肩周炎。

拔罐疗法是适宜家庭应用的治疗肩周炎的中医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体表后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

中医认为,它具有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功效。

拔罐疗法对肩周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通过拔罐疗法可有效的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疼痛性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好轻松拔罐的原理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

它通过罐体过缘的按压及负压的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的目的。

(二)双向调节异病同治
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和独特的功效,在取穴、操作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法,既可治疗风寒感冒,又可治疗风热感冒,还可用于内伤发热;既可治疗高血压、头痛等内科疾病,又可用来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科疾病。

许多临床研究都证明,拔罐的双向调节与疾病的好转是一致的。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使用拔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平衡阴阳。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2、调和脏腑。

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

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协助诊断。

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5、祛除病邪。

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6、双向调节。

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